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城乡规划教学探索--西交利物浦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十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冰 《当代建筑》 2022年第2期134-139,共6页
文章从教学设计的视角出发,通过回顾西交利物浦大学城乡规划本科专业2009—2019年的建设历程,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核心环节在学科建设... 文章从教学设计的视角出发,通过回顾西交利物浦大学城乡规划本科专业2009—2019年的建设历程,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核心环节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希望借此与面临类似问题的规划院校相互交流,共同推进当代规划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教学设计 本科课程 西交利物浦大学
下载PDF
历史城区高校校园场所重构教学实验——基于EvoMass优化工具的设计研究探索
2
作者 雷冬雪 王力凯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4,共11页
围绕历史城区校园场所重构设计议题,以南京艺术学院校园场所重构概念设计为例,介绍了面向该设计议题的建筑概念设计教学实验。教学实验设定了基于“环境性能+混合使用”的复合设计目标,引入了EvoMass设计优化工具以辅助设计概念探索,并... 围绕历史城区校园场所重构设计议题,以南京艺术学院校园场所重构概念设计为例,介绍了面向该设计议题的建筑概念设计教学实验。教学实验设定了基于“环境性能+混合使用”的复合设计目标,引入了EvoMass设计优化工具以辅助设计概念探索,并制定了可以充分发挥该设计优化工具应用潜力的设计流程。从设计研究的角度,教学实验建构了具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意义的设计问题,探索了设计优化工具介入设计流程的有效应用路径,为校园场所重构设计议题下的建筑设计概念探索提供了技术对策思路,并为相关设计实践活动提供了基于人机协同设计理念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优化 EvoMass 环境性能 混合使用 设计研究
下载PDF
历史文化街区“数字+文创”更新设计研究——以苏州阊胥路创业园与仓街三官弄更新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金留 陈冰 +2 位作者 李鹏程 王昊琦 任昆仑 《中国名城》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现状复杂性、改造渐进性、功能不确定性等问题,其更新面临诸多挑战。城市更新设计需要兼顾文化传承与功能再生,以实现空间活力的修复。以往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和文化创意在复兴城市空间中具有协同促进作用。以苏州阊胥... 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现状复杂性、改造渐进性、功能不确定性等问题,其更新面临诸多挑战。城市更新设计需要兼顾文化传承与功能再生,以实现空间活力的修复。以往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和文化创意在复兴城市空间中具有协同促进作用。以苏州阊胥路创业园与仓街三官弄更新项目为例,应用设计研究方法,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语境下探索以“数字+文创”引导城市更新的相关设计策略,以及通过在地化的场所营造和创新场景设计,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活力复兴的实施路径。通过对“数字+文创”设计策略的适应性、协同性与可实施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为同类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控保地块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城市更新 空间活力 数字+文创 设计研究 苏州
下载PDF
融合与流变:我国高校学习空间演化模式探讨——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冰 任昆仑 钞秋玲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85,共7页
旨在探讨学习空间如何承载教学活动甚至引领教学创新,以及如何通过学习空间设计来辅助深化教学改革和促进构建学习型社会。分析了高校学习空间发展历程以及其与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演变之间的关系。并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在环境行为学的... 旨在探讨学习空间如何承载教学活动甚至引领教学创新,以及如何通过学习空间设计来辅助深化教学改革和促进构建学习型社会。分析了高校学习空间发展历程以及其与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演变之间的关系。并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在环境行为学的基础上,探讨了新时代学习空间设计变革的多种可能性。研究发现学习空间的设计变革应以育人目标为导向,结合新兴教学方法和技术,立足促进有效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进行整体性的空间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空间 高等教育 大学校园 图书馆
原文传递
复合生态引导的全周期乡村规划设计研究——以贵阳市麦翁布依古寨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冰 丁洋洋 刘子萱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2期134-140,共7页
随着2018年国家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复合生态引导的国土空间规划将指引下一阶段的城乡建设工作。而乡村作为建成环境(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过渡,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模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贵阳市麦翁布依古寨为例,探讨中国西... 随着2018年国家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复合生态引导的国土空间规划将指引下一阶段的城乡建设工作。而乡村作为建成环境(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过渡,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模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贵阳市麦翁布依古寨为例,探讨中国西南地区城郊“特色保护”类村庄的振兴模式。提出了以“自然(生态)—社会(生活)—经济(生产)”复合生态引导的乡村振兴思路和规划设计策略,并以“设计研究”为手段,对规划设计方案的初步实施效果进行了验证与反思。研究发现复合生态引导的乡村规划设计路径有利于促成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动态平衡,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与多元利益主体进行沟通协调,以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方案的顺利实施以及乡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西南乡村 乡村振兴 设计研究
下载PDF
江南文化视阈下的扬州玉雕图像叙事现代创新设计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榕榕 吴一凡 +1 位作者 王原 汪雨柔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413-419,共7页
目的扬州玉雕艺术历史悠久,是宝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但近年来工匠精神在玉雕行业中逐渐消失,扬州玉雕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如何将农业社会手工业属性的传统玉雕制作理念注入适应当代社会审美的... 目的扬州玉雕艺术历史悠久,是宝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但近年来工匠精神在玉雕行业中逐渐消失,扬州玉雕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如何将农业社会手工业属性的传统玉雕制作理念注入适应当代社会审美的设计作品中,活态传承扬州玉雕非物质遗产文化,是传承与发展扬州玉雕文化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方法基于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的视角,梳理与总结扬州湾头的玉雕发展历史,归纳扬州玉雕“源湾头”的地域性特质,挖掘“扬州工”的工匠精神内涵,结合图像叙事设计开发扬州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果以符合当代审美与时代精神的设计手法和视觉语言重对扬州玉雕进行再创作实践。结论探索扬州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当代图像叙事新模式,可以为扬州玉雕在当今社会语境下找到新的文化载体,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叙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州玉雕 创新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专业英语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旭堂 黄梦婕 +2 位作者 杨瑞 王伟 秦臻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1年第23期14-17,共4页
新时代对具有专业知识与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导向,分析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移动学习模式的适用性,设计专业英语移动学习平台,建设教材微课视频、课外信... 新时代对具有专业知识与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导向,分析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移动学习模式的适用性,设计专业英语移动学习平台,建设教材微课视频、课外信息聚合和国际交流实践三部分的教学资源,并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应用。该模式从本质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改善了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学习平台 实践应用 自主学习
下载PDF
机械式激光窗口结构设计与防尘罩抗风载能力研究
8
作者 刘旭堂 黄梦婕 王伟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59-66,共8页
针对高能激光发射装置使用环境恶劣,工作间歇时间长等特点设计了机械式快速密闭窗口,窗口包含压紧机构和密封机构两部分,选用同步带作为防尘罩收放机构,设计三连杆机构作为压紧装置。利用薄板大挠度变形原理建立防尘罩挠曲变形量、密封... 针对高能激光发射装置使用环境恶劣,工作间歇时间长等特点设计了机械式快速密闭窗口,窗口包含压紧机构和密封机构两部分,选用同步带作为防尘罩收放机构,设计三连杆机构作为压紧装置。利用薄板大挠度变形原理建立防尘罩挠曲变形量、密封压力与正压风载之间的评估模型,以中心挠度为摄动参数,用摄动法求解模型,获得防尘罩最大抗风载能力与电机输出扭矩和密封圈参数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利用有限元和实验测试验证评估模型的准确性,依据解析结果优化压紧机构。实际测试表明,对于600 mm口径的激光发射装置,防尘罩挠曲变形不超过7 mm时,评估模型求解误差不超过6%,当防尘罩厚度为1.2 mm时,窗口可以抵御20 m/s以下的风沙侵袭,最大抗风载能力和评估精度均明显优于现有技术和装备,有效提高了激光发射装置环境适应能力,降低了因环境因素导致的激光烧蚀,提高了激光发射装置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发射窗口 防尘密封 薄板大挠度变形 评估模型 正压风载
下载PDF
基于广域多层次社区花园网络的城市自然教育实践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悦来 王奕辰 +1 位作者 马凯 常莹 《园林》 2024年第10期23-32,共10页
溯源自然教育理论发展,多位思想家和教育家强调了个体作为自然一部分发挥主体性进行参与和实践在自然教育中的核心作用。随着以自然教育为基本属性的全国社区花园网络向着广域多层次发展,以社区空间为场地的自然教育空间生产实践正以易... 溯源自然教育理论发展,多位思想家和教育家强调了个体作为自然一部分发挥主体性进行参与和实践在自然教育中的核心作用。随着以自然教育为基本属性的全国社区花园网络向着广域多层次发展,以社区空间为场地的自然教育空间生产实践正以易达、可持续和参与实践程度高的优势逐步推广。通过回顾、梳理广域多层次社区花园网络从理论到实证层面对于自然教育的作用,并以从上海到全国的社区花园实践为例,归纳不同层级社区花园自然教育的实践、创新、作用和机制,总结社区花园基层共建推动自然教育的基本模式,旨在公众参与社区微更新的政策与实践背景下,以社区作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单元,形成可推广的社区花园自然教育路径,激发基层共建意识,丰富城市微更新主题与参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教育 社区花园 城市更新 社区治理 社区营造
下载PDF
基于乡村振兴教育的跨学科社会实践——研究导向型融合式教学模式初探
10
作者 陈冰 熊媛 +1 位作者 陆文 何璘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4期43-50,共8页
为实现教育教学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贵州民族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成立了“贵州报京侗寨乡村振兴联合工作营”,在乡村实景中探索相关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和推进建筑类学科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实践中发现,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与多资源... 为实现教育教学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贵州民族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成立了“贵州报京侗寨乡村振兴联合工作营”,在乡村实景中探索相关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和推进建筑类学科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实践中发现,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与多资源融合的教学平台是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有效方法。针对乡村振兴的教学改革核心应变“知识积累”为“思想价值引领”。“联合工作营”设计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型融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了在乡村学习、向乡村学习、为乡村学习、让乡村学习等多维度教学活动,为乡村振兴培养和储备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导向型教学 融合式教学 乡村振兴 以学习者为中心 跨学科
下载PDF
城市更新:内涵、冲突及应对举措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子珣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城市更新是一项综合性的城市发展策略,它涵盖了物理改造、经济振兴、社会整合与文化历史传承这四个互为关联的维度,然而这些维度往往因为理念与现实的差异而发生冲突。在我国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平衡历史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街... 城市更新是一项综合性的城市发展策略,它涵盖了物理改造、经济振兴、社会整合与文化历史传承这四个互为关联的维度,然而这些维度往往因为理念与现实的差异而发生冲突。在我国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平衡历史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街区文化风貌保护与城市物理改造、文旅产业开发与居民生活之间的矛盾成为必须正视的问题。在城市更新实践中如何兼顾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街区文化风貌保护与宜居生活是规避问题的可行性途径,而社区居民在城市更新中的全过程参与有助于推进城市更新的革新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内涵 冲突 解决路径
下载PDF
基于热网络模拟的缓解城市高温的生态规划--以广州-佛山都市圈为例
12
作者 潘丽宇 甘文泉 +1 位作者 陈金留 冼欣颜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6期10-19,共10页
快速城市化引发了城市热岛效应,且都市圈的融合发展加剧了城市的热脆弱性。为提升城市气候韧性并缓解城市高温,文章提出基于“源-走廊-网络”的生态规划方法,通过识别核心热源、打破热蔓延关键节点和计算生态空间降温阈值的方法为缓解城... 快速城市化引发了城市热岛效应,且都市圈的融合发展加剧了城市的热脆弱性。为提升城市气候韧性并缓解城市高温,文章提出基于“源-走廊-网络”的生态规划方法,通过识别核心热源、打破热蔓延关键节点和计算生态空间降温阈值的方法为缓解城市高温的生态规划策略提供决策支持,并并以广州-佛山都市圈为案例对该生态规划方法进行模拟和验证。结果表明:1)广州和佛山交界处高强度开发的城市建成区域具有最高的热风险;2)基于热网络模拟确定了38个热源斑块、80条不同优先级的热廊道和110个热浪蔓延的关键节点;3)生态景观的破碎度和连通性对地表温度有较大的影响。最后,从热源斑块、热蔓延廊道节点和降温阈值3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生态规划策略,即增加生态用地比例、增强景观连通性、提高景观复杂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高温 城市热网络 气候韧性 生态规划
下载PDF
康养产业引导的乡村振兴规划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冰 孔祥荣 《中国名城》 2021年第3期37-45,共9页
康养产业是乡村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之一。引入康养产业旨在促进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增强乡村活力,解决当前乡村老龄化和空心化等问题。基于对国内外康养产业的研究和反思,提出以生态修复改善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康养产业推动乡村... 康养产业是乡村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之一。引入康养产业旨在促进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增强乡村活力,解决当前乡村老龄化和空心化等问题。基于对国内外康养产业的研究和反思,提出以生态修复改善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康养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可持续转型发展的康养村规划策略。并以苏州市镇湖街道西京村为例,阐述了运用该设计理念指导乡村振兴实践的利弊。康养村规划策略能有效激发乡村的田园属性,吸引城市的资本和人流进入乡村;在满足城市老人养老需求的同时,激发当地居民参与共建的热情,保护和振兴乡村生态文化,缓解城市扩张引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老龄化 康养产业
下载PDF
城市更新语境下景观生态引导的老旧小区改造设计 ——以苏州松陵街道为例
14
作者 陈冰 甘文泉 +2 位作者 陈思宇 盛希彦 卢琳琳 《建筑学报》 2025年第2期106-112,共7页
旨在探索由景观生态引导城市设计介入"存量更新"时期城市更新的理念与方法.通过系统回顾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和相关语境下城市设计在目标与理念等方面的演化,指出当前我国相关实践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上的生态修复和城市... 旨在探索由景观生态引导城市设计介入"存量更新"时期城市更新的理念与方法.通过系统回顾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和相关语境下城市设计在目标与理念等方面的演化,指出当前我国相关实践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上的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而在中、微观尺度上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不足.通过归纳总结城市更新语境下景观生态引导的城市设计理论框架,提出了"景观生态引导的5-10-15分钟生活圈"模型,以苏州吴江松陵街道老旧小区改造为例,展示了模型的应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 城市微更新 城市设计 生活圈 老旧小区改造
原文传递
基于坐姿监测的人机工程学实验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梦婕 刘旭堂 +2 位作者 刘敬 杨瑞 秦臻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2年第7期59-61,65,共4页
针对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多学科交叉性、内容抽象难以理解的特点,构建一种基于坐姿监测的人机工程学课程实验平台。采用压力传感器采集坐姿体压数据,通过微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坐姿进行在线检测与分类,通过蓝牙模块... 针对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多学科交叉性、内容抽象难以理解的特点,构建一种基于坐姿监测的人机工程学课程实验平台。采用压力传感器采集坐姿体压数据,通过微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坐姿进行在线检测与分类,通过蓝牙模块传输数据至终端设备进行存储与显示。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实现了坐姿实时监测并具备较高的识别准确率,能够用于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性实验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工程学 实验平台 坐姿监测
下载PDF
中英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演化和比较探析
16
作者 蒋天洁 陈冰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以认证标准(内容)变革为切入点,梳理了中英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演化历程,分析总结了各阶段发展特点。并通过对认证委员会、认证范围、申请条件和认证标准等影响现行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关键因素,以及专业认证与执业认证的关系等方面进行... 以认证标准(内容)变革为切入点,梳理了中英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演化历程,分析总结了各阶段发展特点。并通过对认证委员会、认证范围、申请条件和认证标准等影响现行规划教育专业认证的关键因素,以及专业认证与执业认证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辨析两国认证体系的特征,总结得出我国在协调规划教育与规划行业之间关系、营造自我监控的文化氛围、拓宽认证范围等方面可以学习借鉴英国经验。建议我国下一阶段的规划教育专业认证改革应在兼顾宏观与微观、内外部因素结合、树立良好的价值导向、拓展与精细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优化,以确保规划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满足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教育 专业认证 质量保障 执业认证 城镇化 规划实践
下载PDF
虚拟与现实的交互--从具身认知学角度探讨一种新的空间构建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璟 《新建筑》 2022年第6期87-91,共5页
以卢浮宫朗斯分馆为例,探讨虚拟空间的介入如何通过认知过程影响使用者对于建筑实体空间的具身体验和使用方式。基于具身认知学对感知和行为的理解--认知科学中的“4E”法(具身的、延伸的、嵌入的和生成的),认为新的虚拟环境不仅是获取... 以卢浮宫朗斯分馆为例,探讨虚拟空间的介入如何通过认知过程影响使用者对于建筑实体空间的具身体验和使用方式。基于具身认知学对感知和行为的理解--认知科学中的“4E”法(具身的、延伸的、嵌入的和生成的),认为新的虚拟环境不仅是获取信息的途径,更扩展了人们和建筑空间的互动方式。相对于被动的行为模式,这种新的混合空间能激发使用者产生更主动地与空间和信息互动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虚拟环境 生成行为 混合空间 行为导向 卢浮宫朗斯分馆
下载PDF
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住宅架空层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佳纹 汪涵 《住区》 2021年第4期99-104,共6页
以新加坡住宅架空层历史与发展的回溯为基础,结合对新加坡住宅架空层以及苏州工业园区住宅架空层的实地调研,反思园区架空层使用匮乏的问题,探究其与新加坡底层架空层的本质差异,总结造成园区住宅架空层使用率低的微观空间症结,并提出... 以新加坡住宅架空层历史与发展的回溯为基础,结合对新加坡住宅架空层以及苏州工业园区住宅架空层的实地调研,反思园区架空层使用匮乏的问题,探究其与新加坡底层架空层的本质差异,总结造成园区住宅架空层使用率低的微观空间症结,并提出改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 住宅 架空层 社会性 新加坡 苏州工业园区
下载PDF
东南亚典型传统港口城市形态与店屋空间特征研究
19
作者 汪涵 韩佳纹 《美术大观》 2021年第5期150-152,共3页
商业贸易活动的发展为东南亚地区的传统城市形态和住宅空间结构带来了较大影响。城市形态与住宅空间类型的改变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其社会关系,是多种复杂性关系的具体表现。本文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深入研究这类城市形态与住... 商业贸易活动的发展为东南亚地区的传统城市形态和住宅空间结构带来了较大影响。城市形态与住宅空间类型的改变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其社会关系,是多种复杂性关系的具体表现。本文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深入研究这类城市形态与住宅空间结构的表现特征,分析影响城市和民居空间变化的内在原因,以及不同文化、不同需求在彼此融合的过程中的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传统民居 东南亚港口 海洋贸易
下载PDF
先锋浪潮中建筑师职业角色转变: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60年代英国比较研究
20
作者 韩佳纹 《新建筑》 2021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在"先锋"这个框架和语境下,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和60年代英国的对比研究,试图穿越不同职业化历程的界限,反思建筑师职业角色变化的多元历史轨迹,考察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职业化本身的变迁对建筑师职业角色造成的影响,同... 在"先锋"这个框架和语境下,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和60年代英国的对比研究,试图穿越不同职业化历程的界限,反思建筑师职业角色变化的多元历史轨迹,考察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职业化本身的变迁对建筑师职业角色造成的影响,同时理清不同国家建筑师在构建自己职业角色中的作用。对职业角色既从历史沿革、社会环境、社会期待等入手,准确认识并尊重其客观性;也同时分析建筑师在职业角色制定等方面发挥的主观能动性,重新思考建筑师如何发挥创造力赋予职业角色新的动力和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 职业角色 职业意识 个人主义 中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