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院校实验室建立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成效
1
作者 张管曲 成祥瑞 胡小平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1998年第3期8-10,共3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技术正在改变着使用个人电脑的基本模式,这就是多媒体。由于它能把电视的声音图像功能,印刷业的出版功能,计算机的人机交互能力融为一体,人们不在用单一的媒介来获取信息,而通过多种媒体获得信息完整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技术正在改变着使用个人电脑的基本模式,这就是多媒体。由于它能把电视的声音图像功能,印刷业的出版功能,计算机的人机交互能力融为一体,人们不在用单一的媒介来获取信息,而通过多种媒体获得信息完整的实体形象。同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信息变成有活性的东西,不但能看、能听、能学习、而且还可以说,可以动手参与,正是多媒体特异的功能,使其迅速深入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中。1995年,我校在植物病理实验室进行试点,探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改善和优化了教学环境,深受学生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辅助 多媒体技术 实验室建立 实验室建设 普通植物病理学 计算机 植物病害 教学环境 获取信息 家庭教育
全文增补中
小麦条锈菌异核新菌系的筛选及核游离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康振生 李振岐 商鸿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采用生物学和细胞学方法研究小麦条锈菌的异核作用。不同小种的单孢菌系间的混合接种繁殖筛选出三个新菌系。新菌系的毒性明显不同于相应的原始菌系,新菌系夏孢于芽管的多核率较原始菌系高,这表明三个新菌系是经异核作用产生的。异核体... 采用生物学和细胞学方法研究小麦条锈菌的异核作用。不同小种的单孢菌系间的混合接种繁殖筛选出三个新菌系。新菌系的毒性明显不同于相应的原始菌系,新菌系夏孢于芽管的多核率较原始菌系高,这表明三个新菌系是经异核作用产生的。异核体的多核率随继代接种而降低,但有的菌系的毒性仍保持稳定。在采自陇南自然条件的条锈菌的夏孢子群体中,存在有3核和4核体,感病品种上夏孢子的多核率明显高于抗病品种。这一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异核作用在感病品种上的发生机率较在抗病品种上的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异核体 核游离试验
下载PDF
甘蔗花叶病毒MDB株系传播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高文臣 魏宁生 吴云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7-101,共5页
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桃蚜(Myzus persicae)、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man)、无网长管蚜(Acythosiphum dirhodum)和甘蓝蚜(Brevi... 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桃蚜(Myzus persicae)、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man)、无网长管蚜(Acythosiphum dirhodum)和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sicae)能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甘蔗花叶病毒MDB株系(SCMV—MDB),其中无间长管蚜和甘蓝蚜传播SCMV—MDB为国内首次报道,麦长管蚜(Macrosipphum avenae)不传SCMV—MDB,桃蚜和禾缢管蚜经薄膜饲毒不能传播提纯的SCMV一MDB.玉米、玉米自交系及甜玉米都能种传SCMV—MDB,甜玉米金甜24号种传率为0.1%,玉米自交系12号和13号种传率均为0.5%,玉米天玉1号和掖单13号于3~4(区)、5~6(Ⅱ区)和7~8(Ⅲ区)叶期接种SCMV-MDB时的种传率分别为0.09%,0.63%,0.23%和0.27%,0.80%,0.09%二者的花粉不能传播SCMV—MDB,高粱也未见种传SCMV—MDB,天玉1号和掖单13号的胚芽、胚根和胚乳都带毒,种皮不带SCMV—M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花叶病毒 MDB株系 蚜传 种传 传播方式
下载PDF
西北地区杀虫植物资源初步调查 被引量:67
4
作者 张兴 王兴林 +1 位作者 王胜宝 吴文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93-98,共6页
我国西北五省(区)部分地区杀虫植物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共47种,以分属于豆科的杀虫植物种类最多。这些植物有的是作者亲自观察到和据当地人介绍具有杀虫活性而文献上没有记载过的;有的是文献上已有记载,我们通过调查又加以证实或有新发... 我国西北五省(区)部分地区杀虫植物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共47种,以分属于豆科的杀虫植物种类最多。这些植物有的是作者亲自观察到和据当地人介绍具有杀虫活性而文献上没有记载过的;有的是文献上已有记载,我们通过调查又加以证实或有新发现的。另外,文中还简要地介绍了这些植物的分布、生境、杀虫特性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性杀虫剂 杀虫剂 植物资源
下载PDF
昆虫核酸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原 袁锋 周尧 《Entomotaxonomia》 CSCD 1995年第3期180-184,共5页
本文从研究对象、方法、类群、内容等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昆虫核酸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概况。文中首先介绍了RFLPA、探针杂交及DNA指纹、PCR与RAPD-PCR、顺序分析方法及应用情况,列举了在双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直... 本文从研究对象、方法、类群、内容等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昆虫核酸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概况。文中首先介绍了RFLPA、探针杂交及DNA指纹、PCR与RAPD-PCR、顺序分析方法及应用情况,列举了在双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直翅目等目昆虫中的研究进展,并从居群遗传结构、分类学研究、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4个方面总结了昆虫核酸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最后指出RAPD-PCR与RFLP联合用于测序是近期昆虫分子系统学上最有应用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核酸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旱塬麦田生态系统蚜虫病毒病多目标综合防治策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赵惠燕 汪世泽 张改生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44-50,共7页
调查了陕西渭北旱塬麦田生态系统中蚜虫、病毒病、天敌等时空动态与数量动态。采用多目标最优化方法分析了推迟播期、药剂拌种、适时防治、筛选抗性品种等综合措施对麦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蚜虫、病毒病的防治作用,制定了提高小麦产... 调查了陕西渭北旱塬麦田生态系统中蚜虫、病毒病、天敌等时空动态与数量动态。采用多目标最优化方法分析了推迟播期、药剂拌种、适时防治、筛选抗性品种等综合措施对麦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蚜虫、病毒病的防治作用,制定了提高小麦产量的最佳策略。试验结果表明,系统中蚜虫与病毒病的田间时空分布图式相似,均为聚集分布,且随时间变化呈阻尼振荡规律或聚集强度衰减规律;蚜虫的数量动态为偏峰曲线,病毒病的数量动态为Logistic曲线。药剂拌种与最佳播期、最佳防治时间以及优良抗性品种的结合明显减轻病虫危害,提高小麦产量。灵敏度分析证实了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蚜虫 病毒病 防治 麦田生态系统 旱塬
下载PDF
绵阳系统小麦条锈菌新菌系的发现 被引量:10
7
作者 康振生 李振歧 +2 位作者 商鸿生 陆和平 刘学东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7-11,共5页
从陇南小麦条锈菌标样中分离出三个能侵染绵阳11成株的新菌系。鉴定结果表明,尽管三个菌系分别能侵染洛夫林13或洛夫林10,但在其他品种上的反应模式明显不同于条中28、条中29号小种,并且条中28和条中29号小种对绵阳1... 从陇南小麦条锈菌标样中分离出三个能侵染绵阳11成株的新菌系。鉴定结果表明,尽管三个菌系分别能侵染洛夫林13或洛夫林10,但在其他品种上的反应模式明显不同于条中28、条中29号小种,并且条中28和条中29号小种对绵阳11成株均无毒性。毒性范围测定表明,三个新菌系能侵染陇南、关中的一些生产品种和一些抗源材料。随着新菌系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引致绵阳11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新菌系 毒性 抗病性
原文传递
18SrDNA序列与同翅目昆虫的分类系统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惠燕 袁锋 张改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大量文献资料分析发现,昆虫18SrDNA序列可以用作种上分类的指标。同翅目中所有胸喙亚目昆虫的18SrDNA序列(2200~2500bp)比头喙亚目及部分半翅目昆虫的18SrDNA序列(1900~1925bp)长,是... 大量文献资料分析发现,昆虫18SrDNA序列可以用作种上分类的指标。同翅目中所有胸喙亚目昆虫的18SrDNA序列(2200~2500bp)比头喙亚目及部分半翅目昆虫的18SrDNA序列(1900~1925bp)长,是典型的分子分类特征。粉虱类18SrDNA序列最长,其碱基替换率比全半翅目(Euhemiptera)的部分昆虫高3倍,蚜虫与蚧壳虫的碱基替换率比半翅目部分昆虫高1.5倍。胸喙类是单源起源,与头喙类和部分半翅目昆虫种类形成姐妹群。这些发现具有化石记录、繁殖生物学、地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序列 同翅目 昆虫分类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异核作用产生的一新菌系 被引量:16
9
作者 康振生 李振岐 商鸿生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97-99,共3页
在小麦条锈菌黄色和白色夏孢子菌系混合繁殖的群体中,筛选出一新的白化菌系。新菌系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型明显不同于两原始菌系,其夏孢子芽管的多核率较原始菌系高,这些结果表明该新菌系是经异核作用产生的。本研究还发现,新苗系的多核... 在小麦条锈菌黄色和白色夏孢子菌系混合繁殖的群体中,筛选出一新的白化菌系。新菌系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型明显不同于两原始菌系,其夏孢子芽管的多核率较原始菌系高,这些结果表明该新菌系是经异核作用产生的。本研究还发现,新苗系的多核率随继代转接而下降,但其毒性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双孢锈属 异核体 条锈菌
原文传递
秦岭森林锈菌区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支敏 杨俊秀 李振岐 《菌物系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23,共7页
从1983~1995年,作者在秦岭地区采集了以树木锈菌为主的森林植物锈菌30属90余种。对这些锈菌的生态和生物地理分析表明:秦岭锈菌以温带型占明显优势(65%),且多分布于海拔1300~2800m的中山针阔叶林带中。该地区锈菌区系的地理成... 从1983~1995年,作者在秦岭地区采集了以树木锈菌为主的森林植物锈菌30属90余种。对这些锈菌的生态和生物地理分析表明:秦岭锈菌以温带型占明显优势(65%),且多分布于海拔1300~2800m的中山针阔叶林带中。该地区锈菌区系的地理成分以东亚成分为主,尤以中国-日本成分为主;欧亚-北美成分和旧世界温带成分在秦岭占有相当比例(约30%)。古热带成分等其它地理成分的锈菌也汇集于此。秦岭地区锈菌区系起源古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菌 秦岭 微生物区系 森林微生物
下载PDF
不同低反应型抗锈单基因系与小麦叶锈菌互作的组织病理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国红 康振生 +1 位作者 朱之堉 李振歧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4-59,共6页
用荧光显微技术和微分干涉技术比较研究了3种不同低反应型抗锈单基因系与小麦叶锈菌互作的组织病理学表现。近免疫单基因系Lr9呈现为早期过敏性坏死反应无菌丝同步坏死型;高抗单基因系Lr29呈现为早期过敏性坏死反应有菌丝同步... 用荧光显微技术和微分干涉技术比较研究了3种不同低反应型抗锈单基因系与小麦叶锈菌互作的组织病理学表现。近免疫单基因系Lr9呈现为早期过敏性坏死反应无菌丝同步坏死型;高抗单基因系Lr29呈现为早期过敏性坏死反应有菌丝同步坏死型;中抗单基因系Lr27呈现为非亲和性反应的延迟表达型。以上结果证明不同类型的低反应型组合寄主细胞坏死的起始时间和发生速度以及菌丝体扩展、吸器母细胞和吸器形成的受抑时间和受抑程度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抗叶锈单基因系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沙打旺黄萎病病原学研究Ⅱ病原菌生长与温度、酸碱度和营养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魏惠军 商鸿生 《草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8-21,共4页
沙打旺黄萎病菌(Verticiliumdahliae,营养体亲和群VCG2B)在5~30℃均能生长,适温20~25℃,在35℃时不能生长。在pH值4~10范围内都能生长,25℃时最适pH值为5.0~9.0。该菌利用可... 沙打旺黄萎病菌(Verticiliumdahliae,营养体亲和群VCG2B)在5~30℃均能生长,适温20~25℃,在35℃时不能生长。在pH值4~10范围内都能生长,25℃时最适pH值为5.0~9.0。该菌利用可溶性淀粉、葡萄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或甘油作碳源时均能正常生长,并生成微菌核,利用硝酸钾、尿素、甘氨酸作氮源时生长较快,以蛋白胨作氮源时,生长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沙打旺 黄萎病 温度 酸碱度 病原菌
下载PDF
不同品种(系)对小麦蓝矮病的抗病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荣 张秦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2-122,共1页
不同品种(系)对小麦蓝矮病的抗病性鉴定研究*张荣(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杨陵712100)张秦风(陕西省农科院植保所,杨陵712100)IDENTIFICATIONOFRESISTANCEINWHEATVARIETIE... 不同品种(系)对小麦蓝矮病的抗病性鉴定研究*张荣(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杨陵712100)张秦风(陕西省农科院植保所,杨陵712100)IDENTIFICATIONOFRESISTANCEINWHEATVARIETIES(RACES)TOWHEAT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蓝矮病 抗病性 鉴定
下载PDF
蚜虫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概况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原 袁锋 顾晓军 《昆虫知识》 CSCD 1996年第5期306-310,共5页
关键词 蚜虫 蚜总科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关中灌区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农业气候分区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秀娟 商鸿生 井金学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104-108,共5页
依据关中灌区19个气象站1961~1989年4~5月平均气温、降水量、≥5mm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用聚类分析法划分了偏湿区和偏干区。偏湿区主要包括中西部的长安、户县、周至、兴平、眉县、武功、扶风、岐山、凤翔、蓝田等10... 依据关中灌区19个气象站1961~1989年4~5月平均气温、降水量、≥5mm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用聚类分析法划分了偏湿区和偏干区。偏湿区主要包括中西部的长安、户县、周至、兴平、眉县、武功、扶风、岐山、凤翔、蓝田等10县,其农业气候特点为降水多、湿度高、温度较低,是小麦赤霉病的常发区。乾县、礼泉、泾阳、临潼、渭南、华县、宫平、蒲城、大荔等9县为偏干区,其农业气候特点是降水少、湿度低、温度较高,是小麦赤霉病的偶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 分区 小麦 赤霉病 关中灌区
原文传递
接种体含量与西瓜枯萎病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宗兆锋 王汝贤 +1 位作者 杨之为 秦国勋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0-22,共3页
利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枯萎菌不同接种体含量与西瓜枯萎病发生的关系以及对瓜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体浓度愈高,枯萎病发生愈早,病情指数达到50%所需的天数愈少。接种体浓度低于103cfu.g ̄(-1)土时,病指增... 利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枯萎菌不同接种体含量与西瓜枯萎病发生的关系以及对瓜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体浓度愈高,枯萎病发生愈早,病情指数达到50%所需的天数愈少。接种体浓度低于103cfu.g ̄(-1)土时,病指增长曲线为5型,用Gomperz模型拟合较为合适。当接种体浓度为104~105cfu·g ̄(-1)土时,病害一发生便进入盛发期,用Richad模型拟合较为合适。当接种体浓度小于103cfu·g ̄(-1)土时,接种后拈萎菌先表现出对瓜苗的促生作用,随后才表现出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出现的迟早与接菌量多少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枯萎病 接种体浓度 发病期
下载PDF
温度与小麦全蚀病发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袁红旭 商鸿生 +1 位作者 张锋 高照良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43-45,共3页
采用恒温培养箱和小麦幼苗人工接种法研究了温度与小麦全蚀病 ( 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 )发生的关系 ,试验温度为 5℃、1 0℃、1 5℃、2 0℃、2 5℃和 3 0℃。结果表明 ,1 0~ 2 5℃时 ,接种 4~ 1 2 d罹病麦苗开始出现黑... 采用恒温培养箱和小麦幼苗人工接种法研究了温度与小麦全蚀病 ( 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 )发生的关系 ,试验温度为 5℃、1 0℃、1 5℃、2 0℃、2 5℃和 3 0℃。结果表明 ,1 0~ 2 5℃时 ,接种 4~ 1 2 d罹病麦苗开始出现黑根症状。在该温度范围内 ,随温度升高症状出现越早 ,发病越重 ,表现为病根率、黑根段长度和生物学产量损失值大。 1 5~ 2 5℃是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最适温度 ,在适温条件下接种 4 d即可出现黑根症状 ,接种 6d病菌即可侵入中柱 ,5℃时病菌可侵染小麦 ,但病菌扩展缓慢 ,接种 3 0 d后仍局限在皮层细胞而未进入中柱 ,受侵小麦也未出现黑根。 3 0℃时病菌不能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小麦全蚀病 病害发生 相关性
下载PDF
小偃系列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高温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青 商鸿生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39-42,共4页
小麦高温抗条锈性是在较高温度下所诱导的一种低反应型抗病性。苗期接种条锈菌 ( Pucciniastriif ormis West.)后 ,分别采用高温 ( 2 1± 1 )℃和常温 ( 1 4± 1 )℃处理 ,测定小偃系列小麦品种的高温抗条锈性。结果表明 ,小偃... 小麦高温抗条锈性是在较高温度下所诱导的一种低反应型抗病性。苗期接种条锈菌 ( Pucciniastriif ormis West.)后 ,分别采用高温 ( 2 1± 1 )℃和常温 ( 1 4± 1 )℃处理 ,测定小偃系列小麦品种的高温抗条锈性。结果表明 ,小偃系列品种中具有较多的高温抗条锈性资源。另外 ,以高温抗锈品种小偃 6号为试材 ,以高感品种铭贤 1 69为对照 ,分别接种不同条锈菌生理小种和类型 ,证实小麦高温抗条锈性不具有小种专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小麦品种 高温抗病性
下载PDF
农业病虫危害的突变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惠燕 汪世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48-52,共5页
突变是生物科学的一种基本特性。突变理论是描述这种不连续、不光滑变化现象的数学工具。通过多年研究与观察,总结了农业主要病虫发生危害的突变规律,即:环境条件适宜,病虫危害从稳定安全区进入潜在危害区(不稳定区域),最后突变至稳定... 突变是生物科学的一种基本特性。突变理论是描述这种不连续、不光滑变化现象的数学工具。通过多年研究与观察,总结了农业主要病虫发生危害的突变规律,即:环境条件适宜,病虫危害从稳定安全区进入潜在危害区(不稳定区域),最后突变至稳定危害区;条件不适,病虫危害则从潜在危害区逆转。克服了突变理论在生物学上难以应用的三大困难,即:势函数难以用解析式表达,不易选定合适的控制变量和突变区域难以量化。建立了农业主要病虫发生危害的折叠、尖角突变模型。详细阐述了用突变理论确定突变区域和动态防治指标的方法以及用突变理论对病虫危害进行预测应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模型 病虫害 农业 危害
下载PDF
抗辛硫磷及氰戊菊酯的棉铃虫品系对苦皮藤素的敏感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伟 吴文君 赵志模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5-78,共4页
采用浸叶接虫法及饲料混毒法 ,测定了苦皮藤根皮提取物苦皮藤素对棉铃虫抗性品系 (对氰戊菊酯抗性倍数为 2 42 8、对辛硫磷抗性倍数为 44 4倍 )和敏感品系的毒力 ,结果表明 ,苦皮藤素对抗性品系棉铃虫的拒食中浓度和抑制生长中浓度分... 采用浸叶接虫法及饲料混毒法 ,测定了苦皮藤根皮提取物苦皮藤素对棉铃虫抗性品系 (对氰戊菊酯抗性倍数为 2 42 8、对辛硫磷抗性倍数为 44 4倍 )和敏感品系的毒力 ,结果表明 ,苦皮藤素对抗性品系棉铃虫的拒食中浓度和抑制生长中浓度分别为敏感品系的 2 95和 2 2 8倍。因此 ,抗有机磷及菊酯类农药的棉铃虫品系对苦皮藤素仍有其相应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杀虫剂 苦皮藤素 交互抗性 棉铃虫 敏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