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废弃有机物基质配方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3
1
作者 徐文俊 程智慧 +3 位作者 孟焕文 柴喜荣 贾荣 闫会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7-133,共7页
【目的】筛选以农业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的番茄栽培有机基质配方,为番茄有机基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稻壳、玉米秸秆、玉米芯、麦糠、菇渣分别腐熟后,按不同体积比组成A~E 5种复合有机栽培基质:A(V(玉米秸秆)∶V(麦糠)∶V(菇渣)=... 【目的】筛选以农业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的番茄栽培有机基质配方,为番茄有机基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稻壳、玉米秸秆、玉米芯、麦糠、菇渣分别腐熟后,按不同体积比组成A~E 5种复合有机栽培基质:A(V(玉米秸秆)∶V(麦糠)∶V(菇渣)=2∶5∶3)、B(V(稻壳)∶V(玉米芯)∶V(菇渣)=5∶2∶3)、C(V(稻壳)∶V(玉米秸秆)∶V(菇渣)=5∶2∶3)、D(V(稻壳)∶V(玉米芯)∶V(菇渣)=3∶2∶5)、E(V(玉米芯)∶V(麦糠)∶V(菇渣)=2∶3∶5),以常规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V(草炭)∶V(珍珠岩)=2∶1)为对照(CK),以"金棚一号"番茄品种为试材,分析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性状及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各配方有机基质的速效氮含量显著低于CK,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CK,体积质量、EC值和pH值基本都在番茄栽培适宜的范围内,总孔隙度偏低。各处理番茄株高、茎粗、地上部及根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单果质量、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均以基质B最大,与CK无显著性差异;其次是基质C,基质E总体表现较差。【结论】基质B的理化性状适宜番茄生长,用其栽培的番茄株高、茎粗、生物量及产量等均与CK无显著性差异,可以替代以草炭为主要组分的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有机基质配方 理化性质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果袋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的影响
2
作者 张鹏 文跃 +3 位作者 周国朝 房玉林 鞠延仑 徐炎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7,共8页
果实套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葡萄栽培管理中,而不同果袋由于透光率和透气性的差异,对果实品质和香气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以5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设置9种果袋处理,不套袋作为对照,比较成熟期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的差异。结果表... 果实套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葡萄栽培管理中,而不同果袋由于透光率和透气性的差异,对果实品质和香气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以5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设置9种果袋处理,不套袋作为对照,比较成熟期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套袋后果实香气物质总量均有所降低;不同果袋处理中,白无纺布袋的综合表现最好,其果实粒大、饱满,呈黄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7.07%,可滴定酸含量仅2.56 g·L^(-1),果实耐压力和果柄耐拉力较强,果实香气物质总量达782.19 ng·g^(-1),并以醛类、萜烯类和醇类物质为主。因此在生产上建议推广使用白无纺布袋,以改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提高优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袋 阳光玫瑰 品质 香气
下载PDF
百合根系分泌物中不同组分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徐鹏 程智慧 +1 位作者 梁静 孟庆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7-172,共6页
【目的】明确百合根系分泌物不同组分的化感作用,为揭示百合连作障碍产生的机理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水培法收集百合根系分泌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氯仿萃取及甲醇层析2种方法分离百合根系分泌物,获得不同组分;采用... 【目的】明确百合根系分泌物不同组分的化感作用,为揭示百合连作障碍产生的机理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水培法收集百合根系分泌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氯仿萃取及甲醇层析2种方法分离百合根系分泌物,获得不同组分;采用生物测试法,以萝卜为受体检测百合根系分泌物不同组分的化感作用。【结果】各组分对萝卜发芽率、苗高和苗鲜质量均表现出抑制效应,而对根鲜质量均表现出促进效应;甲醇、氯仿和石油醚组分对萝卜发芽指数、发芽势、根长表现出抑制效应,而乙酸乙酯和乙醚组分则表现出促进效应;从化感效应指数来看,甲醇、氯仿、石油醚和乙醚组分对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而乙酸乙酯组分则表现出促进作用。各组分化感效应大小的顺序为甲醇组分>氯仿组分>石油醚组分>乙酸乙酯组分>乙醚组分。各组分均导致萝卜幼苗丙二醛含量增加,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升高;各组分对萝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影响不显著。【结论】百合根系分泌物的不同组分均具有化感效应,其中以甲醇和氯仿组分的化感效应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根系分泌物 组分分离 化感作用 萝卜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ACO-RNAi载体对百合胚性愈伤的转化 被引量:9
4
作者 田菲菲 刘雅莉 +1 位作者 杜灵娟 权永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5-112,共8页
【目的】建立高效稳定的百合遗传转化体系,以得到甁插寿命长、开花早的百合转基因品种。【方法】以OT百合"罗宾那"的胚性愈伤组织为供试材料,从共培养方式(固体或液体共培养)、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0.4,0.6,0.8,1.0,1.2)、... 【目的】建立高效稳定的百合遗传转化体系,以得到甁插寿命长、开花早的百合转基因品种。【方法】以OT百合"罗宾那"的胚性愈伤组织为供试材料,从共培养方式(固体或液体共培养)、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0.4,0.6,0.8,1.0,1.2)、亚精胺浓度(0.5,1.0,1.5,2.0μmol/L)以及超声波处理(功率60 W,处理时间分别为0,1,2,3,4min)等方面对百合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液体共培养能提高稳定表达率并减少褐化率,稳定表达率为13.00%,褐化率为55.00%;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在0.8时为最适侵染浓度,此时稳定表达率为12.77%,褐化率为55.00%;侵染前向菌液中加入2.0μmol/L亚精胺能提高转化效率,稳定表达率为88.30%;当超声波功率为60W、处理时间为3min时,百合胚性愈伤的瞬时表达率和稳定表达率均最高,分别为88.90%和27.33%;潮霉素抗性植株经GUS组织化学染色、目标基因PCR检测及Southern blot分析,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百合基因组中。【结论】转化条件的优化能够有效提高农杆菌介导的百合胚性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转基因 农杆菌 超声波 亚精胺
下载PDF
葡萄风信子FLS1基因克隆及其表达与花色性状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杜灵娟 陈凯利 刘雅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3,共8页
黄酮醇合成酶(flavonol synthase,FLS)是类黄酮合成分支路口重要的节点酶。FLS基因的表达不仅影响着黄酮醇合成,也影响着花青素苷积累和花色呈现。本研究采用PCR技术从葡萄风信子‘白丽人’中克隆到一条FLS基因(MaFLS1)。序列分析表明,M... 黄酮醇合成酶(flavonol synthase,FLS)是类黄酮合成分支路口重要的节点酶。FLS基因的表达不仅影响着黄酮醇合成,也影响着花青素苷积累和花色呈现。本研究采用PCR技术从葡萄风信子‘白丽人’中克隆到一条FLS基因(MaFLS1)。序列分析表明,MaFLS1cDNA全长1 152bp,编码383个氨基酸。同源比对及进化分析表明,MaFLS1属于2-酮戊二酸与Fe+2依赖型双加氧酶蛋白,具有典型的FLS蛋白功能域、DHQ底物特异结合位点、Fe2+和2-酮戊二酸绑定位点;MaFLS1与海枣、油棕的FLS同源性最高,可达74%~75%,与拟南芥、矮牵牛等模式植物亲缘关系较远。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MaFLS1基因在葡萄风信子中为非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其根中表达量最高,鳞茎及花中的表达量其次,叶片中表达量最低;MaFLS1在3个不同花色的葡萄风信子品种5个不同花发育时期表达差异显著,在白色品种‘白丽人’花发育的早期(S1和S2)时期表达较高,粉色品种‘粉日出’和蓝色品种‘亚美尼亚’晚期(S3和S4)表达量最高。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葡萄风信子FLS基因在花色呈现中的功能及黄酮醇支路的分流竞争对花色的影响提供基因资源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风信子 花色 黄酮醇 FLS基因 RT-PCR
下载PDF
葡萄风信子转录因子MaMYB2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志根 刘雅莉 +1 位作者 杨慧萍 刘妮妮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21,共7页
试验从葡萄风信子"亚美尼亚"中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一个MYB类转录因子,命名为MaMYB2,Genebank登陆号为KJ744038。克隆到的MaMYB2全长711bp,开放阅读框为600bp,编码199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22.34ku,理论等电点为5.46,... 试验从葡萄风信子"亚美尼亚"中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一个MYB类转录因子,命名为MaMYB2,Genebank登陆号为KJ744038。克隆到的MaMYB2全长711bp,开放阅读框为600bp,编码199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22.34ku,理论等电点为5.46,保守域具有DNA结合位点;与矮牵牛(AAF66730.1)关系最近;核定位试验表明MaMYB2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中;实时定量PCR分析了MaMYB2在葡萄风信子"亚美尼亚"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模式,结果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花中表达量最高,且随着花色变深表达量逐渐升高。结果表明,MaMYB2有可能参与了葡萄风信子中花青素积累的转录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风信子 MYB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分析
下载PDF
百合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瞬时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权永辉 刘雅莉 +3 位作者 祁银燕 姜玲 田菲菲 杜灵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03-107,共5页
以百合品种‘罗宾娜’(Robina)鳞片、花丝和花梗分化的不定芽为试材,诱导愈伤组织,并通过固体、液体和经过液体预培养后在固体上培养的方式继代增殖。结果表明:分化的不定芽在萘乙酸(NAA)0.5mg/L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从芽基... 以百合品种‘罗宾娜’(Robina)鳞片、花丝和花梗分化的不定芽为试材,诱导愈伤组织,并通过固体、液体和经过液体预培养后在固体上培养的方式继代增殖。结果表明:分化的不定芽在萘乙酸(NAA)0.5mg/L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从芽基部形成的愈伤组织以经过液体预培养后在固体上培养的方式继代,繁殖速率最大,再生率为100%。使用农杆菌介导转化pCAMBIAl301质粒后,3种不同方式培养的愈伤组织的GUS瞬时表达效率差异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GUS基因瞬时表达
下载PDF
‘无核白’葡萄及其营养变异系的光合作用与果实特性(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宗勤 纪薇 +3 位作者 丁家华 孙锋 于建娜 王跃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57-1664,共8页
以‘无核白’葡萄为对照,以其自然营养变异系‘长穗无核白’、‘长粒无核白’、‘大粒无核白’、‘W3’与‘W7’为材料,在新疆吐鲁番鄯善田间栽培条件下比较其果实及光合作用特性,为‘无核白’系列葡萄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以‘无核白’葡萄为对照,以其自然营养变异系‘长穗无核白’、‘长粒无核白’、‘大粒无核白’、‘W3’与‘W7’为材料,在新疆吐鲁番鄯善田间栽培条件下比较其果实及光合作用特性,为‘无核白’系列葡萄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供试各营养系具有较高的光、热利用能力,叶片日平均净光合速率(5.527 7~7.412 3μmol.m-2.s-1)均大于对照(4.879 7μmol.m-2.s-1);除‘长穗无核白’外,其余营养系均无明显光合‘午休’现象。(2)供试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与田间空气温度、叶片温度、叶片表面蒸汽压差呈正相关;而气孔导度、光照强度等因子是‘无核白’系列葡萄光合作用的非决定因素。(3)‘长穗无核白’的穗长(36.43 cm)是对照(25.27 cm)的1.44倍;各营养系果粒均大于对照,其中‘W3’、‘大粒无核白’、‘长穗无核白’、‘长粒无核白’果粒(2.096 0、2.202 7、2.019 3、1.470 3 g)极显著大于对照(1.057 7 g)。(4)‘长粒无核白’果粒耐压力和果梗耐拉力均极显著优于对照,其他营养系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果粒较大的‘W3’、‘大粒无核白’、‘长粒无核白’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92%、23.57%、23.17%)与对照(23.85%)无差异。综合分析认为,供试营养系‘W3’、‘W7’和‘长粒无核白’相对较优良,宜进一步研究;研究证明果实与叶片光合作用特性指标可用于葡萄营养系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光合作用 芽变 育种 '无核白’ 吐鲁番
下载PDF
葡萄风信子花青素3-O-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杜灵娟 陈凯利 刘雅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35-2244,共10页
花青素3-O-葡糖基转移酶(3GT)是花青素苷合成最后一步的关键酶,可把不稳定的花青素催化成花青素苷。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蓝色葡萄风信子‘亚美尼亚’(Muscari armeniacum)中克隆到一个3GT基因(Ma3GT),Ma3GT cDNA全长1 377bp,编码458个... 花青素3-O-葡糖基转移酶(3GT)是花青素苷合成最后一步的关键酶,可把不稳定的花青素催化成花青素苷。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蓝色葡萄风信子‘亚美尼亚’(Muscari armeniacum)中克隆到一个3GT基因(Ma3GT),Ma3GT cDNA全长1 377bp,编码458个氨基酸,与其他植物的3GT蛋白序列相似性达55%~64%。进化分析表明,Ma3GT与单子叶植物3GT聚为一类,与小苍兰(Freesia hybrida)、荷兰鸢尾(Iris hollandica)3GT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Ma3GT在‘亚美尼亚’花(S_4)中高表达,在叶片中微量表达,根和鳞茎中几乎不表达,在‘白丽人’及‘粉日出’各个组织中均不表达。在‘亚美尼亚’中,Ma3GT的转录表达受花发育调控,开花早期(S_1)几乎不表达,随着花发育表达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开放的时期(S_4)达到最高峰。此外,Ma3GT在不同品种的花中转录表达不同,在蓝色品种‘亚美尼亚’中高表达,而在白色品种‘白丽人’和粉色品种‘粉日出’中几乎不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Ma3GT基因在葡萄风信子花瓣呈色中的功能及其花色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风信子 花青素苷 Ma3GT RT-PCR 糖基转移酶 糖基化 花色
下载PDF
植物类黄酮转运与积累机制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谢靖雯 曹晓云 +1 位作者 潘婉琪 杜灵娟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3-480,共18页
类黄酮是植物次生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酚类物质,在植物中广泛存在且功能多样。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发生在内质网的细胞质侧,但最终积累在液泡腔内。因此,需要高效的类黄酮转运和积累系统将其从内质网转移至液泡内。几十年来,关于植物类黄酮... 类黄酮是植物次生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酚类物质,在植物中广泛存在且功能多样。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发生在内质网的细胞质侧,但最终积累在液泡腔内。因此,需要高效的类黄酮转运和积累系统将其从内质网转移至液泡内。几十年来,关于植物类黄酮转运有诸多研究。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体内存在3种类黄酮转运机制,包括谷胱甘肽转移酶介导的转运及膜转运蛋白和囊泡介导的转运。该文综述了这3种转运机制以及近年来植物类黄酮转运研究进展,分析总结了3种不同但具有非排它性机制在功能上的协同作用。虽然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在许多物种中得到很好的表征,但是关于其转运研究仍相对缺乏。类黄酮修饰与转运的关系、转运蛋白对底物的特异性和偏好性及类黄酮转运的转录调控仍需深入探索,以更好地解析类黄酮在植物细胞中的转运和积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黄酮 转运 谷胱甘肽转移酶 膜转运蛋白 囊泡转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