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胚挽救技术进行无核葡萄及三倍体新种质创制 被引量:8
1
作者 程琳琳 王跃进 +1 位作者 张剑侠 唐冬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84-1589,共6页
以二倍体无核葡萄作母本,自交,与二倍体有核葡萄、四倍体有核葡萄杂交,采用胚挽救技术对其自交、杂交胚珠进行培养。对无核×四倍体有核葡萄杂种幼苗进行了流式细胞仪的染色体技术进行倍性鉴定,并进行胚挽救苗的炼苗移栽。共获得幼... 以二倍体无核葡萄作母本,自交,与二倍体有核葡萄、四倍体有核葡萄杂交,采用胚挽救技术对其自交、杂交胚珠进行培养。对无核×四倍体有核葡萄杂种幼苗进行了流式细胞仪的染色体技术进行倍性鉴定,并进行胚挽救苗的炼苗移栽。共获得幼苗114个单株,初步鉴定三倍体幼苗4株,胚挽救苗成活82株,成活率平均达9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挽救技术 无核葡萄 三倍体
下载PDF
秦冠与富士苹果杂交F_1代生物学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党伟锋 张军科 +1 位作者 王拓 温博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2-126,共5页
以秦冠×富士杂交F1群体的158个株系2年生植株为材料,研究了树高、干粗、叶形指数、叶柄指数、新梢长等18个性状的遗传效应以及部分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F1代性状指标的平均值大都低于亲中值,F1代表现出了明显的性状退... 以秦冠×富士杂交F1群体的158个株系2年生植株为材料,研究了树高、干粗、叶形指数、叶柄指数、新梢长等18个性状的遗传效应以及部分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F1代性状指标的平均值大都低于亲中值,F1代表现出了明显的性状退化现象,但也有个别性状出现了超高亲现象,如高粗比、分枝角度、短枝率等。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成枝数(45.66%),最小的为叶形指数(7.26%)。遗传力最大的是叶形指数(90.92%),最小的为新梢长(16.38%)。树高和干粗与绝大多数性状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分枝数则和叶宽、叶柄长、叶柄粗都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杂交后代 生物学性状 遗传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大蒜种质产量和品质性状主成分聚类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57
3
作者 陈书霞 周静 +4 位作者 申晓青 常燕霞 杜俊娜 孟焕文 程智慧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9-434,共6页
以40个大蒜品种为供试材料,依据数值分类学的性状选择原则,分别于大蒜生长期和采收后进行农艺性状指标的采集。估算40个大蒜品种16个农艺性状及4个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并以前3个主成分和遗传相似性系数为基础,分别作二维散点图和系统聚类... 以40个大蒜品种为供试材料,依据数值分类学的性状选择原则,分别于大蒜生长期和采收后进行农艺性状指标的采集。估算40个大蒜品种16个农艺性状及4个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并以前3个主成分和遗传相似性系数为基础,分别作二维散点图和系统聚类分析。40份大蒜品种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根据品种性状主成分表现,评选出性状优良的大蒜品种共10个。在聚类图中,在0.14的遗传相似性水平上可以把40份品种分成4类,即由5份种质组成的类群Ⅰ;由28份种质聚成的类群Ⅱ;由改良蒜等4份种质组成的类群Ⅲ,及苏联蒜等3份种质组成的类群Ⅳ。全部种质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07~0.64之间,很好地揭示了品种类群间存在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主成分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无核葡萄种质亲缘关系的SRAP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史圆圆 张旭彤 +1 位作者 王跃进 张朝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9期57-61,共5页
为充分了解及更合理地利用无核葡萄的种质资源,辅助无核葡萄育种,本研究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3个国内外主流无核葡萄品种的种质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45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38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236条谱带,其中171条为多... 为充分了解及更合理地利用无核葡萄的种质资源,辅助无核葡萄育种,本研究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3个国内外主流无核葡萄品种的种质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45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38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236条谱带,其中171条为多态性谱带,多态性谱带百分率为72.4%。遗传相似分析显示,供试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58~0.90,遗传距离在1.0313~4.9643范围内变化。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1处,可将供试材料分为2个大类群,在相似系数为0.66处,Ⅰ类群和Ⅱ类群均可分为2个亚群。说明23个品种总体来讲亲缘关系较远,特别欧美杂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部分欧亚种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杂交育种时应注意亲本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核葡萄 亲缘关系 SRAP标记 聚类分析 育种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晟之 闫凤丹 +2 位作者 李俊 张宗勤 张朝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为减少葡萄园化肥的施用量,改良土壤和提高果实品质,以5年生户太八号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1 t/667 m^(2)、3 t/667 m^(2)、5 t/667 m^(2)和7 t/667 m^(2)有机肥替代50 kg/667 m^(2)硫酸钾复合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树体生长发育及果实... 为减少葡萄园化肥的施用量,改良土壤和提高果实品质,以5年生户太八号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1 t/667 m^(2)、3 t/667 m^(2)、5 t/667 m^(2)和7 t/667 m^(2)有机肥替代50 kg/667 m^(2)硫酸钾复合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树体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与单施化肥相比可以提高土壤透气性,降低土壤pH值,改善土壤微环境。与单独施用100 kg/667 m^(2)硫酸钾复合肥相比,用5 t/667 m^(2)有机肥替代50 kg/667 m^(2)硫酸钾复合肥的处理效果最好,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显著提高了30.98%、16.79%、43.04%和19.08%,枝条长度、粗度及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11.46%、7.27%和6.45%,葡萄单穗质量、单粒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分别提高了19.19%、8.31%、17.90%、8.49%、8.26%,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12.24%。综合分析认为5 t/667 m^(2)有机肥替代50 kg/667 m^(2)硫酸钾复合肥的处理效果较好,适宜在陕西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有机肥 土壤改良 果实品质
原文传递
绿叶挥发物代谢调控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陈书霞 陈巧 +2 位作者 王聪颖 郝丽宁 房玉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45-1557,共13页
植物处于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常受到植食性昆虫、病原菌及机械损伤等生物或非生物的侵害并造成植物的局部伤害,从而启动复杂的防御反应。释放绿叶挥发物(green leaf volatiles,GLVs)是植物防御性反应之一。绿叶挥发物是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经... 植物处于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常受到植食性昆虫、病原菌及机械损伤等生物或非生物的侵害并造成植物的局部伤害,从而启动复杂的防御反应。释放绿叶挥发物(green leaf volatiles,GLVs)是植物防御性反应之一。绿叶挥发物是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经过Oxylinpins生化途径中的脂氧合酶(LOX)和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催化而形成的一类C6和C9醛、醇及其相应的酯类。作为启动植物防御机制的信号分子,这类挥发性物质通过长距离的气态传输在植物与病原菌、植物与植食性昆虫、植物自身和相邻的植物之间起作用,从而介导防御性反应。研究其生化途径及其调节机理,对探索其对病虫害的直接、间接防御、改善作物风味品质及抗病新种质创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对园艺植物甚至农林生态系统中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综述了绿叶挥发物合成的生化途径及其作为信号转导物质的作用机制,并阐述了绿叶挥发物在植物抗逆方面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叶挥发物 脂氧合酶 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 生化途径 防御机制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大蒜中总酚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 被引量:20
7
作者 杜俊娜 陈书霞 +2 位作者 程智慧 常燕霞 周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2-77,共6页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料液比、提取时间、不同体积分数酸化甲醇提取剂3个因素进行优化,以料液比、提取时间、不同体积分数酸化甲醇提取剂为自变量,总酚提取量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设计原理和响应曲面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总酚...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料液比、提取时间、不同体积分数酸化甲醇提取剂3个因素进行优化,以料液比、提取时间、不同体积分数酸化甲醇提取剂为自变量,总酚提取量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设计原理和响应曲面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总酚提取的影响,模拟求得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料液比1:14(g/mL)、提取时间31min、80%酸化甲醇为提取剂是最佳的提取条件。在此条件下,总酚提取量为0.67mg GAE/g,模型预测值偏差为6.9%,证明所选工艺条件为最佳工艺条件。同时,用5种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蒜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总酚提取量 抗氧化活性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甘蓝小孢子培养中花蕾长度与细胞单核期的关系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恩慧 马英夏 +3 位作者 杨安平 许忠民 程永安 马勇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4-128,共5页
以甘蓝杂种一代品种抽薹植株初花期的花蕾为供体材料,通过镜检观察得出,在甘蓝植株1次分枝花序上花蕾肉眼可见间隔为5d时,花粉小孢子形状呈现在不明显的三裂形与正圆形间,细胞发育正处在单核靠边时期;花蕾生长的长度为4.50~5.49mm,花... 以甘蓝杂种一代品种抽薹植株初花期的花蕾为供体材料,通过镜检观察得出,在甘蓝植株1次分枝花序上花蕾肉眼可见间隔为5d时,花粉小孢子形状呈现在不明显的三裂形与正圆形间,细胞发育正处在单核靠边时期;花蕾生长的长度为4.50~5.49mm,花粉细胞发育所处的单核靠边期的小孢子平均所占比例为76%。采用NLN-14培养基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小孢子诱导培养,可见所选花蕾的小孢子多数发育处在单核靠边期,小孢子离体培养容易诱导出胚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花蕾 小孢子 发育 胚状体
下载PDF
西葫芦花蕾纵横径长度与小孢子发育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朝阳 程永安 +3 位作者 张恩慧 李伟 马英夏 高海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2-98,共7页
【目的】研究西葫芦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纵径长度、横径长度和纵横径比之间的关系,找到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的方法。【方法】以"春玉2号"为试材,采集第3位次雄花花蕾,测量其纵径、横径长度,计算纵横径比,观... 【目的】研究西葫芦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纵径长度、横径长度和纵横径比之间的关系,找到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的方法。【方法】以"春玉2号"为试材,采集第3位次雄花花蕾,测量其纵径、横径长度,计算纵横径比,观察对应的花蕾小孢子发育时期,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观察不同位次上雄花小孢子的发育时期,比较各位次在小孢子相同发育时期花蕾纵径和横径长度的差异性。【结果】花蕾纵径长度和横径长度在四分体时期为0.95~1.05cm和0.48~0.52cm,在单核早期为1.06~1.15cm和0.53~0.55cm,在单核中后期为1.16~1.25cm和0.56~0.59cm,在双核期为1.26~1.35cm和0.60~0.63cm,小孢子各发育时期间花蕾纵横径长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春玉2号"前7个位次上雄花小孢子相同发育时期的花蕾纵径长度或横径长度之间最大差值均为0.04cm,位次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春玉2号"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小孢子细胞膜和细胞壁加厚,细胞中出现大液泡,细胞核被挤到细胞的一侧,靠近细胞壁;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纵径长度或横径长度存在相关性,植株前7个位次上任何一朵雄花花蕾的纵径长度或横径长度均可作为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花蕾 纵径长度 横径长度 小孢子 发育时期
下载PDF
轮作叶菜对大棚番茄连作基质重复利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威 孟焕文 +3 位作者 程智慧 周静 柴喜荣 梁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4-170,共7页
【目的】在大棚连作有机基质中轮作不同种类的叶菜,比较其对缓解或消除番茄连作障碍的效果。【方法】于大棚果菜冬闲季节,在连续栽培2茬番茄的有机基质中分别轮作蒜苗、小白菜和油麦菜,以基质冬闲为CK1,新配同配方基质为CK2,新配草炭基... 【目的】在大棚连作有机基质中轮作不同种类的叶菜,比较其对缓解或消除番茄连作障碍的效果。【方法】于大棚果菜冬闲季节,在连续栽培2茬番茄的有机基质中分别轮作蒜苗、小白菜和油麦菜,以基质冬闲为CK1,新配同配方基质为CK2,新配草炭基质为CK3,后茬再种植番茄,测定轮作叶菜的效果。【结果】除CK1的EC值变化较大外,其他处理基质栽培前后的EC、pH、体积质量、总孔隙度的变化幅度很小,均在适合番茄生长的范围内;轮作叶菜后基质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整个生长期,轮作蒜苗或小白菜处理的番茄生长及根系还原强度均比CK1有显著优势,与CK2和CK3接近且无显著差异;轮作蒜苗处理的番茄小区产量与CK3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轮作小白菜处理和CK2次之,CK1最低。轮作蒜苗处理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番茄红素含量及糖酸比均较高,品质较好,与CK2和CK3差异不明显。【结论】连作2茬番茄的有机基质再种番茄后表现出了明显的连作障碍;对于连作基质,在大棚冬闲季节轮作叶菜可减轻或消除连作障碍,轮作蒜苗后再种植番茄,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均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番茄 轮作叶菜 有机基质 番茄产量和品质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芳香物质组成及含量差异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郝丽宁 陈书霞 +5 位作者 王聪颖 陈巧 万旭花 申晓青 程智慧 孟焕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9-146,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芳香物质主要组成成分及含量的差异,为黄瓜的品质育种及其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11个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为材料,采取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黄瓜果实的香气物质组成进行分析,并...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芳香物质主要组成成分及含量的差异,为黄瓜的品质育种及其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11个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为材料,采取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黄瓜果实的香气物质组成进行分析,并根据其香气值确定黄瓜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从11个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中共检测到78种芳香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酮类、烃类及酯类,其中醛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芳香物质总量的56.30%~83.95%及7.78%~21.33%,表明醛类和醇类是黄瓜果实芳香物质的主体香气成分;烃类芳香物质1,4-辛二烯在黄瓜中属首次检出。【结论】根据检出芳香物质的香气值,确定(E,Z)-2,6-壬二烯醛、(E)-6-壬烯醛、(E)-2-壬烯醛、己醛、壬醛、(Z)-2-庚烯醛等16种化合物为黄瓜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其中9种特征香气成分为不同基因型黄瓜所共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基因型 芳香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下载PDF
黄瓜脂氧合酶基因CsLOX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巧 陈书霞 +5 位作者 王聪颖 郝丽宁 孟焕文 万旭花 申晓青 程智慧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85-2297,共13页
【目的】以华北型黄瓜种质26号为材料克隆黄瓜脂氧合酶基因CsLOX2的cDNA全长并分析其序列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该基因在果实发育进程中的表达模式、酶活性变化及相应的C6醛类物质含量,为研究脂氧合酶基因在黄瓜果实醛类香气物质形成中的... 【目的】以华北型黄瓜种质26号为材料克隆黄瓜脂氧合酶基因CsLOX2的cDNA全长并分析其序列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该基因在果实发育进程中的表达模式、酶活性变化及相应的C6醛类物质含量,为研究脂氧合酶基因在黄瓜果实醛类香气物质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华北型黄瓜种质26号为材料,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黄瓜的脂氧合酶基因CsLOX2的cDNA全长并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征,对CsLOX2在果实发育进程中的表达模式进行Real-time PCR检测,通过气质联用(GC-MS)技术测定相应的C6醛类香气物质的含量并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LOX酶活性。【结果】华北型黄瓜种质26号的CsLOX2基因cDNA全长2 878 bp,ORF区为2 640 bp,编码879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分子量为99.39 kD,等电点为6.28。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脂氧合酶家族的3个重要特征区域及植物LOX中皆具有的6个高度保守的组氨酸,该序列与其它物种的脂氧合酶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根据其N端序列特征推测CsLOX2属于I类LOX,具有13-LOX活性。Real time-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花后3 d表达量最高,此后下降,至花后15 d最低;脂氧合酶的活性自开花当天逐渐上升,至花后12 d达到最高,此后下降;C6醛类香气含量在果实发育始期较高,随果实发育进程逐渐下降,至花后12 d最低。【结论】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华北型黄瓜种质26号脂氧合酶基因CsLOX2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植物LOXs的特征结构域。CsLOX2基因表达高峰先于脂氧合酶活性高峰的出现,C6醛类香气含量在果实发育始期较高,随果实发育进程逐渐下降。该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讨脂氧合酶基因在黄瓜果实醛类香气物质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脂氧合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荧光实时定量PCR C6醛类香气物质
下载PDF
甜瓜果实糖含量相关性状QTL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宁 张显 +3 位作者 张勇 马建祥 杨小振 王永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2-257,共6页
以高糖栽培亲本自交系‘0246’为母本,低糖野生亲本自交系‘Y101’为父本,通过杂交得到了含135个单株的甜瓜远缘F2群体,分别测定甜瓜果实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将三者之和作为总糖含量,进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QTL分析。结果表明:(1)... 以高糖栽培亲本自交系‘0246’为母本,低糖野生亲本自交系‘Y101’为父本,通过杂交得到了含135个单株的甜瓜远缘F2群体,分别测定甜瓜果实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将三者之和作为总糖含量,进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QTL分析。结果表明:(1)构建的甜瓜果实遗传图谱包含14个连锁群,覆盖基因组长度726.30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2.74cM。(2)检测到与总糖含量和果糖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各1个,分别命名为Ts3.1和Fru4.1,贡献率分别为14.89%和13.02%,分布于第3、4连锁群,LOD值分别为3.60和3.10。2个QTL位点均为正向加性遗传,分别对增加总糖和果糖含量表现为增效累加效应。研究结果为开展甜瓜糖含量相关基因精细定位和克隆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糖含量相关性状 SSR标记 QTL分析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香气组成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郝丽宁 陈书霞 +3 位作者 刘拉平 陈巧 孟焕文 王聪颖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108,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12个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的香气物质进行测定,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黄瓜果实的香气物质组成,旨在研究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风味的组成及特征,并依据果实主要香味物质含量对不同基因型黄瓜进... 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12个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的香气物质进行测定,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黄瓜果实的香气物质组成,旨在研究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风味的组成及特征,并依据果实主要香味物质含量对不同基因型黄瓜进行划分,为品质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戊烯-3-醇、樟醇、1-戊醇、(Z)-3-壬烯-1-醇、乙醛、1-壬醇、(Z)-2-庚烯醛、丙醛、(E)-2-戊烯醛、(E,Z)-2,6-壬二烯醛、(E)-2-壬烯醛、(E)-4-壬烯醛、壬醛、石竹烯等23种物质为黄瓜果实香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其次,12个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按风味特征分为4大类型:第1类包括基因型Q23、24-6、6、27、29、3、14-1,黄瓜味、清香味淡;第2类包括基因型16、4、26;第3类包括基因型1-2,黄瓜味、清香味浓;10-1自成一类,为第4类,果实果香味浓,清香味淡。可见,不同基因型黄瓜香气物质种类、含量的差异导致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的风味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香气成分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欧洲葡萄品种‘无核白’不同营养系果实的酚类物质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宗勤 孙锋 +6 位作者 金强 刘文杰 田贝贝 王晶晶 骆强伟 高疆生 王跃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594-3602,共9页
【目的】更有效地发挥欧洲葡萄品种‘无核白’不同营养系鲜食或制干的用途,筛选‘无核白’系列大粒与白藜芦醇含量较高的鲜食品系,酚类物质浓度与多酚氧化酶活性较低而适宜绿色葡萄干制备的制干品系。【方法】以‘无核白’葡萄为对照,... 【目的】更有效地发挥欧洲葡萄品种‘无核白’不同营养系鲜食或制干的用途,筛选‘无核白’系列大粒与白藜芦醇含量较高的鲜食品系,酚类物质浓度与多酚氧化酶活性较低而适宜绿色葡萄干制备的制干品系。【方法】以‘无核白’葡萄为对照,以其性状上有变异的10个营养系成熟果实为材料,取样测定其果粒重,用折光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HPLC法测定果皮与全果白藜芦醇含量、酚类物质,比色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大粒无核白和W3等营养系浆果单粒重为对照的1.3286—1.4682倍;W2、W8、长穗无核白和W7等营养系果实白藜芦醇含量为对照的110.65%—128.41%;‘无核白’葡萄营养系果实中总酚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含量较低的有长粒无核白、W8、W3和大粒无核白等;不同营养系果皮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是全果的1.06—13.19倍。【结论】与对照相比,供试10个‘无核白’葡萄营养系中,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与全果的白藜芦醇含量较高的有W3、大粒无核白、长粒无核白和W5等;酚类物质总量较低的营养系有大粒无核白、长粒无核白、W3等;多酚氧化酶活性较低的营养系有W7、长穗无核白、W3、W8。本研究结果为‘无核白’系列无核葡萄品种选育提供了部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无核白 酚类物质 多酚氧化酶 白藜芦醇
下载PDF
甜瓜远缘群体果实糖含量相关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宁 张显 +6 位作者 张勇 马建祥 杨小振 王永琦 周小婷 刘晓辉 郑俊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2-939,共8页
以栽培甜瓜0246为母本,野生甜瓜Y101为父本,构建了P1、P2、F1、F2、B1、B26个世代,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探讨了甜瓜果实糖含量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果糖含量、葡萄糖含量和总糖含量... 以栽培甜瓜0246为母本,野生甜瓜Y101为父本,构建了P1、P2、F1、F2、B1、B26个世代,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探讨了甜瓜果实糖含量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果糖含量、葡萄糖含量和总糖含量遗传均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控制(E-0),主基因在F2中的遗传率分别达到90.32%、82.42%和94.66%。蔗糖含量受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控制(D-2),主基因在F2中的遗传率达到83.76%。甜瓜果实糖含量相关性状遗传体系中主基因具有重要作用且环境方差所占比例较小,适宜早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糖含量相关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原文传递
蚜虫侵染对西瓜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梅梅 杨丽荣 +4 位作者 杨小振 张显 马建祥 张勇 李好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3-949,共7页
【目的】探究西瓜抗蚜机制。【方法】以抗蚜种质‘砧木4号’、‘KY-2’和感蚜种质‘中10海抗’、‘148’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分析蚜虫侵染后不同抗蚜性西瓜幼苗叶片脯氨酸、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防御酶(PAL、POD、CA... 【目的】探究西瓜抗蚜机制。【方法】以抗蚜种质‘砧木4号’、‘KY-2’和感蚜种质‘中10海抗’、‘148’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分析蚜虫侵染后不同抗蚜性西瓜幼苗叶片脯氨酸、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防御酶(PAL、POD、CAT和SOD)活性的变化,探讨西瓜幼苗生理生化指标与抗蚜性的关系。【结果】在蚜虫侵染后,4种西瓜材料的脯氨酸、MDA含量和防御酶活性较对照均有升高,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除‘148’外其他3个材料较对照均下降。接种蚜虫后,抗蚜材料脯氨酸含量及PAL、POD、CAT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感蚜材料,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低于感蚜材料;而‘中10海抗’MDA含量显著高于‘砧木4号’、‘KY-2’;‘KY-2’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感蚜材料。【结论】蚜虫侵染后不同抗性西瓜材料之间脯氨酸、MDA、可溶性总糖含量及PAL、POD、CAT和SOD活性变化与其幼苗抗蚜性紧密相关,可作为西瓜抗蚜性评价的生理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蚜虫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早酥梨及其红色芽变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逆转录酶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鹏 仇宗浩 +2 位作者 翟锐 梁东 徐凌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2-170,182,共10页
【目的】从早酥梨及其红色芽变基因组中克隆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逆转录酶序列,分析其特点和差异。【方法】根据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逆转录酶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建立并优化PCR扩增体系,回收、克隆、测序得到的目的基因序列。【结... 【目的】从早酥梨及其红色芽变基因组中克隆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逆转录酶序列,分析其特点和差异。【方法】根据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逆转录酶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建立并优化PCR扩增体系,回收、克隆、测序得到的目的基因序列。【结果】成功从早酥梨基因组和红色芽变材料中分别获得29,30条逆转录酶序列,序列大小均为260bp左右。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与早酥梨相比,红色芽变的逆转录酶序列多发生终止子突变、缺失突变、替换突变。聚类分析可将所得序列分为7个家族,基于逆转录酶序列进行的不同物种进化树分析显示,第7家族序列与苹果和李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可能是反转录转座子横向传递的结果。【结论】早酥梨及其红色芽变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逆转录酶序列具有普遍性、异质性等特点,虽均已不具备转录活性,但红色芽变的逆转录酶序列突变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芽变 逆转录酶 进化分析
下载PDF
梨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的克隆及IRAP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鹏 张士伟 +2 位作者 翟锐 王志刚 徐凌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04,共8页
【目的】从早酥梨及其红皮芽变基因组中分离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全长序列,分析序列特点,并基于其中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建立IRAP分子标记体系。【方法】以早酥梨及其红皮芽变和极早熟芽变植株叶片为试材,根据已知的Ty1-copia反转录转... 【目的】从早酥梨及其红皮芽变基因组中分离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全长序列,分析序列特点,并基于其中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建立IRAP分子标记体系。【方法】以早酥梨及其红皮芽变和极早熟芽变植株叶片为试材,根据已知的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得到目的基因。根据基因两端LTR序列设计引物,建立IRAP分子标记体系,并对早酥梨及其芽变进行遗传分析。【结果】从早酥梨基因组中获得2条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PbTYZS1和PbTYZS2,长度分别是9 363和9 632bp。从红色芽变基因组中获得1条序列,命名为PbTYRM1,长度为9 652bp。经结构分析,获得的3条序列都是典型的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但其开放阅读框(ORF)的完整性发生了变化。利用反转录转座子LTR保守区域设计引物成功建立了IRAP分子标记体系,早酥梨与红皮芽变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04,与极早熟芽变的遗传距离为0.115,并且早酥梨与极早熟芽变的多态性为20.41%,较之与红皮芽变的多态性(18.89%)更为丰富。【结论】早酥梨及其红皮芽变基因组中都含有完整结构的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建立的IRAP分子标记体系可以得到清晰稳定的多态性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变 反转录转座子 进化分析 IRAP
下载PDF
甜瓜远缘群体果实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宁 张显 +8 位作者 张勇 马建祥 杨小振 刘晓辉 计银花 王永琦 刘长命 咸丰 莫言玲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1-128,共8页
以果实性状差异显著的栽培甜瓜‘0246’和野生甜瓜‘Y101’为亲本,构建P1、P2、F1、F2、B1、B26个世代,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甜瓜4个果实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果形指数性... 以果实性状差异显著的栽培甜瓜‘0246’和野生甜瓜‘Y101’为亲本,构建P1、P2、F1、F2、B1、B26个世代,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甜瓜4个果实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果形指数性状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0)控制,主基因在F2中的遗传率分别达到79.20%、87.80%、74.21%和84.62%。控制4个果实性状的主基因在F2中的遗传率较高,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适宜在早代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果实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