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8篇文章
< 1 2 1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多组学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路田 刘子辉 +12 位作者 赵鹏 邱四春 王晓明 郑炜君 韩德俊 毛虎德 宋卫宁 陈新宏 奚亚军 王中华 吉万全 康振生 许盛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9-1028,共10页
本研究在大规模根系转录组分析的基础上,获得406份全球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小麦种质的基因型数据,并通过对18个农艺性状在10个种植环境中的系统调查,获得对应的表型数据。实验室前期评估证实表型与基因型数据可靠,可应用于小麦研究。同时,... 本研究在大规模根系转录组分析的基础上,获得406份全球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小麦种质的基因型数据,并通过对18个农艺性状在10个种植环境中的系统调查,获得对应的表型数据。实验室前期评估证实表型与基因型数据可靠,可应用于小麦研究。同时,整合基因型、转录组、表型与栽培环境的气象数据,建立了一个可在网站(https://iwheat.net/resource)自由下载与利用的小麦多组学数据库,为小麦功能基因的挖掘与机理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组学 数据库 基因型 表现型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实习教学改革与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华 卞晓伟 江淑平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2年第1期49-51,共3页
文章针对“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实习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实习教学改革路径和方法:通过增加实习内容,驱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改革实习方式教学,实现学生由被动实习向积极主动实习的转变,从而与新时代背景下一流本... 文章针对“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实习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实习教学改革路径和方法:通过增加实习内容,驱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改革实习方式教学,实现学生由被动实习向积极主动实习的转变,从而与新时代背景下一流本科教育和一流农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学保护学 课程实习 改革探索
下载PDF
依托国家重点学科 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康振生 高小宁 黄丽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10期181-182,共2页
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科研优势,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教材建设,高水准... 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科研优势,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教材建设,高水准植物病理学科研平台教学资源化,构建具有国际水准的植物病理类系列课程体系、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等改革措施,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大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教学团队 创新能力培养
下载PDF
构建高标准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植保专业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6
4
作者 冯浩 王军 +2 位作者 张楠 高小宁 黄丽丽 《知识经济》 2016年第23期179-180,共2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植保人才,为国家的农业和粮食安全保驾护航,是摆在广大植保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近年来,在深入分析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改革所需的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植保人才,为国家的农业和粮食安全保驾护航,是摆在广大植保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近年来,在深入分析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改革所需的人才标准和要求的基础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组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充分依托校内外各项资源,对农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植物病理学 实践教学 植物保护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高校社团组织育人的路径探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雕虫文化工作室为例
5
作者 李思哲 闫一凡 敖雪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组织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类型及数量大增,社团人数明显增加,管理难度持续上升,为学生社团组织育人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必须明晰学... 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组织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类型及数量大增,社团人数明显增加,管理难度持续上升,为学生社团组织育人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必须明晰学生社团组织育人工作困境,积极探索社团育人的有效途径,以全面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的创新发展。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雕虫文化工作室为例,探究高校社团组织育人的工作现状及其困境,结合实践对社团组织育人路径进行探究,对高校社团组织的育人工作和育人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社团组织 育人路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雕虫文化工作室 育人效果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华 马志卿 冯俊涛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1年第8期63-65,共3页
文章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及其应用探索进行了简要综述。从"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动因、建设原则、建设路径与方法、建设成效与反思等方... 文章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及其应用探索进行了简要综述。从"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动因、建设原则、建设路径与方法、建设成效与反思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该门课程网络资源利用及课程教学改革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与该门课程相关的网络课程生态资源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 课程网络资源建设 实践探索
下载PDF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彭海霞荣获中国菌物学会首届戴芳澜优秀学生奖
7
作者 李明 朱明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2-132,共1页
中国菌物学会首届戴芳澜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于2015年9月22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特邀香港中文大学荣休教授、国际著名蕈菌学家、国际生物技术学院院士张树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廖万清将军,安徽农业大学原校... 中国菌物学会首届戴芳澜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于2015年9月22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特邀香港中文大学荣休教授、国际著名蕈菌学家、国际生物技术学院院士张树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廖万清将军,安徽农业大学原校长、李增智教授等菌物学界老前辈出席了颁奖仪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真菌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彭海霞荣获中国菌物学会首届戴芳澜优秀学生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博士研究生 菌物学 学会 学生 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植物保护学院
下载PDF
“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江志利 冯俊涛 +4 位作者 马志卿 胡兆农 王智辉 吴华 张兴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8年第4期29-33,共5页
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设的"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课程的历史沿革、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教学方法研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该课程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待进一步改进之处进行了探讨。通过采用多媒... 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设的"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课程的历史沿革、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教学方法研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该课程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待进一步改进之处进行了探讨。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知识构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结合"对分课堂"和"学生讲课"等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生物测定 田间药效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新时期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真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梁晓飞 金巧军 +2 位作者 刘巍 黄丽丽 冯浩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1期179-180,共2页
真菌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是包含真菌分类、生理、代谢、细胞、遗传、应用等内容的综合学科,也是植物保护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重要补充。近年来,笔者围绕植物保护专业真菌学课程建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 真菌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是包含真菌分类、生理、代谢、细胞、遗传、应用等内容的综合学科,也是植物保护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重要补充。近年来,笔者围绕植物保护专业真菌学课程建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建立了完善的教学体系,相关经验可为国内植保专业真菌学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保护专业 本科教学
下载PDF
农业生产模式与植物保护的发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小平 任志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0,共6页
"绿色"农产品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的主要关注点,而"绿色"的关键在于植物保护的思想、技术和策略。本文总结了农业生产模式的4个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化学农业和物理农业,论述了农业生产模式及其与植物保护思想发... "绿色"农产品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的主要关注点,而"绿色"的关键在于植物保护的思想、技术和策略。本文总结了农业生产模式的4个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化学农业和物理农业,论述了农业生产模式及其与植物保护思想发展的关系,详细阐述了这4种农业生产模式下植物保护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同时,重新排序了IPM植保工程的5项措施: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强调针对不同作物,制定标准化的IPM工程操作体系,以确保农产品的绿色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模式 植物保护 物理农业 IPM 工程 标准化
下载PDF
教学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植物保护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世泽 刘同先 花蕾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3年第S2期317-318,共2页
为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了目前大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生物类课程植物保护学为例,在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中,提出了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结合的新思路,讨论了教学改革与人才创新... 为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了目前大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生物类课程植物保护学为例,在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中,提出了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结合的新思路,讨论了教学改革与人才创新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创新型人才 大学教育
下载PDF
核酸农药——极具潜力的新型植物保护产品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治文 高翔 +3 位作者 马德君 钟珊 刘西莉 席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1-691,共11页
核酸农药是一类可以特异性地结合靶标生物中特定基因转录的信使RNA的多核苷酸,通过靶标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RNA干扰系统沉默相应基因的表达,从而干扰靶标生物的正常生长及其对寄主植物的危害,最终达到保护植物的目的。相对于传统农药而言... 核酸农药是一类可以特异性地结合靶标生物中特定基因转录的信使RNA的多核苷酸,通过靶标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RNA干扰系统沉默相应基因的表达,从而干扰靶标生物的正常生长及其对寄主植物的危害,最终达到保护植物的目的。相对于传统农药而言,核酸农药因其具有特异性较强、开发成本较低、安全绿色等优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围绕核酸农药的防治原理、优势特点及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以靶标基因为导向研制核酸农药的高效筛选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总结分析核酸农药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以期为核酸农药的进一步研发创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农药 绿色农药 小RNA 双链RNA 小干扰RNA 靶标基因
下载PDF
植物病原菌孢子捕捉和监测—助力植物病害管理
13
作者 王奥霖 范洁茹 +7 位作者 徐飞 陈莉 曹世勤 王万军 孙振宇 刘伟 胡小平 周益林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农业生态系统中所有类型的植物均会受到病原菌的长期威胁。许多高风险植物病原菌能够通过空气传播,甚至可随高空气流完成跨区域的远距离扩散。因此,为了控制气传病害管理中的杀菌剂投入,需密切监测空气中的病原菌孢子。病菌孢子捕捉技... 农业生态系统中所有类型的植物均会受到病原菌的长期威胁。许多高风险植物病原菌能够通过空气传播,甚至可随高空气流完成跨区域的远距离扩散。因此,为了控制气传病害管理中的杀菌剂投入,需密切监测空气中的病原菌孢子。病菌孢子捕捉技术作为监测空气中病菌孢子量的有效手段,可为种植者或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病害风险的早期预警信息,辅助病害管理决策。近年来,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其在植物病害管理中的应用范围。本文主要从植物病害流行病学、病原体生物学、空气动力学等方面,对病菌孢子捕捉技术,以及利用该技术获得的数据改善病害管理策略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了应用病菌孢子捕捉和监测技术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整合新技术和改善数据获取、分析、解释、共享效率,实现病菌孢子捕捉的监测预警技术网格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成为新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害流行学 空气生物学 病菌孢子捕捉 植物病害监测预警 病害管理决策系统
下载PDF
新疆南疆枣瘿蚊发生动态调查与防治植物源农药筛选
14
作者 李毅 肖莉娟 +3 位作者 王凡 王晶晶 吴华 冯俊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08,共7页
【目的】枣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 Jiao&Bu)是危害红枣的一种重要害虫,通过实地调查明确枣瘿蚊的发生动态,确定防治的关键时间节点;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筛选适用于防控枣瘿蚊的植物源农药,为枣瘿蚊的科学防控提供... 【目的】枣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 Jiao&Bu)是危害红枣的一种重要害虫,通过实地调查明确枣瘿蚊的发生动态,确定防治的关键时间节点;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筛选适用于防控枣瘿蚊的植物源农药,为枣瘿蚊的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2022-2023年定点定期调查南疆阿拉尔市和图木舒克市枣园枣瘿蚊的发生动态。以5种植物源农药为材料,以22.4%螺虫乙酯悬浮剂为化学农药对照,以枣瘿蚊为靶标,采用浸虫法测定6种农药对枣瘿蚊的室内毒力;在此基础上筛选室内毒力效果较好的植物源农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适合枣瘿蚊防控的植物源农药品种。【结果】2022-2023年阿拉尔市和图木舒克市枣园枣瘿蚊幼虫均于4月中下旬开始出现,发生高峰期均为5月上中旬和6月上中旬,防治关键时间节点为5月初和6月初。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种植物源农药对枣瘿蚊均有较强的毒力,其中0.3%苦参碱水剂和1.5%除虫菊素水乳剂对枣瘿蚊24 h的致死中浓度(LC 50)分别为5.357和4.554 mg/L,与化学农药对照22.4%螺虫乙酯悬浮剂(6.938 mg/L)毒力相当。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给药后7 d,0.3%苦参碱水剂和1.5%除虫菊素水乳剂300~400倍稀释液处理对枣瘿蚊的防效均在65%以上,与22.4%螺虫乙酯悬浮剂推荐剂量处理的防效相当,可作为防控枣瘿蚊的替代生物农药。【结论】新疆南疆枣园枣瘿蚊集中发生在5月上中旬和6月上中旬,防治关键时间节点为5月初和6月初,可选用植物源农药0.3%苦参碱水剂和1.5%除虫菊素水乳剂300~400倍液防控枣瘿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瘿蚊 植物源农药 发生动态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下载PDF
几种植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混用对蚜虫的减量增效作用
15
作者 李伟佳 陈平强 +4 位作者 丁文伟 徐婉婷 张斌 吴华 马志卿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0,共8页
为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建立蚜虫绿色防治技术。本研究以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 Koch为供试昆虫,采用浸虫浸叶法测定了3种植物源农药和3种化学农药的联合杀虫活性,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组合及最佳配比,并进一步开展了田间药效评价。... 为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建立蚜虫绿色防治技术。本研究以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 Koch为供试昆虫,采用浸虫浸叶法测定了3种植物源农药和3种化学农药的联合杀虫活性,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组合及最佳配比,并进一步开展了田间药效评价。结果显示,0.3%苦参碱AS等6种农药均对苜蓿蚜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以单剂的致死中浓度按比例混合,筛选出4组混用增效组合,其中苦参碱与氟啶虫胺腈7:3混用、苦参碱与吡虫啉6:4混用、苦参碱与啶虫脒7:3混用、川楝素与啶虫脒5:5混用,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24.72、139.84、135.82和123.61;在上述最佳配比下,0.3%苦参碱AS(835g/hm^(2))与22%氟啶虫胺腈SC混用(1.5 g/hm^(2))、0.3%苦参碱AS(590 g/hm^(2))与70%吡虫啉WDG混用(10 g/hm^(2))、0.3%楝素SL(500 g/hm^(2))和20%啶虫脒SP混用(3.6 g/hm^(2)),对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药后7 d的防效分别达87.10%、87.07%和88.10%,与推荐剂量相比,混用组合中化学农药用量分别减少了98.75%、73.33%和97.00%,植物源农药分别减少了74.95%、82.30%和85.00%。可见,上述混用组合对蚜虫表现出良好的防效,且显著降低了化学农药的用量,为蚜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化学农药 减量增效 苹果黄蚜 绿色防控
下载PDF
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文远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年第31期87-87,共1页
坚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植物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未来发展农业的主要方向。农业发展作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文章就农业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利用植物保护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建议与分析。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保护 建议
下载PDF
虚拟仿真在“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勇 高艳清 +1 位作者 韩立荣 冯俊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8年第4期17-20,共4页
虚拟仿真教学是现阶段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建立的全新教学模式,它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将现实无法实现的教学内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呈现,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及质量。针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农林高等院校"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理论与实... 虚拟仿真教学是现阶段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建立的全新教学模式,它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将现实无法实现的教学内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呈现,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及质量。针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农林高等院校"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现状,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级植物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为例,分析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及虚拟仿真教学在"植物化学保护"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的优势,为虚拟仿真在"植物化学保护"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学保护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平台
下载PDF
西部农林院校贫困大学生问题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春霞 汪振明 张艳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9723-9723,共1页
在阐述我国西部农林院校贫困大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严格控制高校收费;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助学贷款方面对西部农林类院校实行优惠政策;农林院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大学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贫困生要自立、自强、自助是目... 在阐述我国西部农林院校贫困大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严格控制高校收费;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助学贷款方面对西部农林类院校实行优惠政策;农林院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大学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贫困生要自立、自强、自助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农林院校 贫困大学生 思考
下载PDF
论农业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振明 时卫东 +1 位作者 韩春霞 张艳玲 《陕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前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根本的还是在于有一批创新型的高素质农业人才。农业院校作为培养农业人才的场所,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型的农业人才,是高... 目前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根本的还是在于有一批创新型的高素质农业人才。农业院校作为培养农业人才的场所,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型的农业人才,是高校的根本培养目标,同时也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 能力 培养
下载PDF
《植物化学保护学》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勇 《科技视界》 2017年第16期99-100,共2页
针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化学保护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现状,结合自身亲身学习体会,从教学总体思路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植物化学保护 目标与内容 方法与手段 改革与探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