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0篇文章
< 1 2 1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中部不同地貌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效益研究
1
作者 刘子壮 卢川 彭珂珊 《陕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58-63,共6页
本文以安徽省境内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和皖南山区三种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的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项目占地面积、土石方挖填总量、水土保持措施类型、水土保持投资、水土保持效果等总结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高速公路水土保... 本文以安徽省境内淮北平原区、江淮丘陵区和皖南山区三种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的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项目占地面积、土石方挖填总量、水土保持措施类型、水土保持投资、水土保持效果等总结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生态设计的特点。结果表明:(1)占地面积方面:山区高速>平原区高速>丘陵区高速。同时平原区、丘陵区占地类型主要以耕地为主,山区主要占地类型为林地、耕地,山区高速对生态破坏更严重。(2)土石方挖填总量方面:山区高速>丘陵区高速>平原区高速;同时平原区高速对外借方量较大,山区高速多产生弃方,应加强项目建设与周边项目的衔接,做好土石方的综合利用。(3)山区高速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较多且工程规模较高,平原区高速和山区高速相对措施较为简单。(4)水土保持投资方面:山区高速>平原区高速>丘陵区高速,建设丘陵区高速充分利用地形优势,降低了水土保持造价。(5)水土保持效果方面:在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的前提下,山区、平原区、丘陵区高速均能取得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综上所述,丘陵区高速项目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绿色公路的设计理念,在扰动地表面积、水土保持投资等方面较山区高速和平原区高速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不同地貌类型 水土保持投资 高速公路
下载PDF
中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战略思考 被引量:33
2
作者 李锐 杨勤科 +3 位作者 吴普特 郑粉莉 谢永生 王飞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3期5-9,共5页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进入21世纪,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今后10~15年的...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进入21世纪,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今后10~15年的发展战略、任务、目标,重点研究领域和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水土保持 科技 发展战略 生态环境建设 动态监测 坡地整治 林草植被恢复
下载PDF
我国沙棘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云明 刘国彬 +1 位作者 徐炳成 陈永勤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88-92,102,共6页
沙棘是半干旱地区用于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生态经济型树种 ,在中国特别是“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全面认识沙棘林的水土保持功能 ,掌握其水土保持作用的机制和条件 ,基于国内多年来在沙棘水文水土保持方面的... 沙棘是半干旱地区用于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生态经济型树种 ,在中国特别是“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全面认识沙棘林的水土保持功能 ,掌握其水土保持作用的机制和条件 ,基于国内多年来在沙棘水文水土保持方面的研究成果 ,简要介绍我国沙棘资源发展现状 ,分析人工沙棘林发挥水土保持功能的特点 ,认为其水土保持作用机理主要依靠 3个层次 ,即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根系土壤层 ,并从沙棘林不同层次的水土保持作用机理及整体效益方面 ,综合评述国内最新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沙棘 水土保持功能 经济型树种
下载PDF
基于水土保持的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马乐宽 李天宏 刘国彬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02-1110,共9页
针对现有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主要基于现状而导致其实用性不足的特点,提出了根据流域或区域对生态环境功能的需求来确定其生态建设规模并计算其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思想。以位于黄土高原的安塞纸坊沟流域为例,针对该流域以水土流失为首要... 针对现有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主要基于现状而导致其实用性不足的特点,提出了根据流域或区域对生态环境功能的需求来确定其生态建设规模并计算其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思想。以位于黄土高原的安塞纸坊沟流域为例,针对该流域以水土流失为首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在已有的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水土保持目标确定土地利用结构,进而计算出该流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并对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以及不同水土保持目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效益与生态环境用水代价,纸坊沟流域以允许土壤流失量1 000 t/(km2.a)为目标为宜,此时该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约为1.77×106m3,占该流域年降水总量的39.0%。通过与基于生态系统现状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说明提出的思想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流域 生态环境需水 纸坊沟
下载PDF
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5
作者 李晶晶 白岗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保水剂作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保水、保土、保肥功能。保水剂通过自身保水特性和土壤学作用机制,可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密度,提高土壤抗蚀性,起到水土保持作用。针对保水剂的水土保持功能,通过介绍保水剂的水土保持作用机制、在水... 保水剂作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保水、保土、保肥功能。保水剂通过自身保水特性和土壤学作用机制,可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密度,提高土壤抗蚀性,起到水土保持作用。针对保水剂的水土保持功能,通过介绍保水剂的水土保持作用机制、在水土保持应用中的关键因素、水土保持效益以及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保水剂虽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但必须结合适宜的保水剂类型、适宜的施用方法和施用量等因素合理使用。认为对于保水剂的研究,应以基础研究为重点,并开发多功能复合保水剂,同时扩大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领域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水土保持 防治机制 关键因素 存在问题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的水土保持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晶晶 白岗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5期115-120,共6页
水土流失是我国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絮凝作用和水合作用,可提高土壤水分入渗,减少地表径流。PAM对土壤无毒害作用,可保肥、增产、集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PAM的水土保持功能... 水土流失是我国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絮凝作用和水合作用,可提高土壤水分入渗,减少地表径流。PAM对土壤无毒害作用,可保肥、增产、集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PAM的水土保持功能,介绍PAM水土保持机制、施用过程中涉及的关键因素、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PAM的类型较多,水土保持效果随施用类型、施用方法、施用量变化而不同。PAM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应与当地的土壤、气候、地貌、植被等密切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功能。今后研究中应注重PAM施用后土壤侵蚀通用模型的建立及新型PAM产品的开发,为PAM在水土保持中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水土流失 防治机制 应用前景 应用问题
下载PDF
我国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新民 郑世清 高照良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9,共7页
针对我国目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面向 21 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我国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目标及 7 条具体建议,为政府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宏观决策依据,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 针对我国目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面向 21 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我国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目标及 7 条具体建议,为政府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宏观决策依据,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发展战略 制约因素 中国
下载PDF
1994-2006年《水土保持研究》载文被引定量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曹晓萍 赵丽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4-297,共4页
利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中国引文数据库检索《水土保持研究》在1994-2006年所载论文的被引用情况,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刊1994-2006年载文被《中国期刊文献引证数据库》来源期刊引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 利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中国引文数据库检索《水土保持研究》在1994-2006年所载论文的被引用情况,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刊1994-2006年载文被《中国期刊文献引证数据库》来源期刊引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水土保持研究》的学术水平。该刊1994-2006年共载文2098篇,被引用2018篇,占载文总数的96.62%。2001-2006年该刊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文献计量指标逐年上升,分析表明:《水土保持研究》载文质量较高,在该学科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影响因子 被引频次 水土保持研究
下载PDF
安塞县侯沟门村新农村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强 许明祥 +2 位作者 郑世清 白岗栓 齐治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0-85,97,共7页
根据院落野外天然降雨定位监测试验、土地覆被物空间分异性调查、土壤侵蚀类型遥感监测资料及纸坊沟小流域泥沙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系统研究了安塞侯沟门村研究区不同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分布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重点阐述了该地区... 根据院落野外天然降雨定位监测试验、土地覆被物空间分异性调查、土壤侵蚀类型遥感监测资料及纸坊沟小流域泥沙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系统研究了安塞侯沟门村研究区不同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分布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重点阐述了该地区村庄、道路、裸露坡面等硬地面的产流产沙规律。明确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思路、重点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评价土壤侵蚀变化、水土保持规划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土壤侵蚀类型 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措施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研究重点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飞 山仑 +2 位作者 戈文艳 韩剑桥 赵广举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9期61-64,I0005,共5页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之一。经过几十年长期治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目前水土流失面积依然很大,而且存在分布上相对零散、重力侵蚀和坡面侵蚀并重、极端降雨事件后...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之一。经过几十年长期治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目前水土流失面积依然很大,而且存在分布上相对零散、重力侵蚀和坡面侵蚀并重、极端降雨事件后果严重等问题,在治理理论、技术和途径方面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水土保持已经在土壤保护、山区发展和江河治理等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系统分析了不同层面水土保持的任务和问题,从水土保持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水沙调控、水土保持数字化与智慧化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社会服务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需要加强研究的重点问题,供水土保持研究和管理同仁讨论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 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我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发展过程、功能浅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天林 丁康 徐学选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11期53-54,共2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对于推动水土保持研究成果转化意义重大。分析了水利部自2004年至今建设的107个科技示范园的分布特点、基本功能与扩展功能,肯定了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成就和起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对于推动水土保持研究成果转化意义重大。分析了水利部自2004年至今建设的107个科技示范园的分布特点、基本功能与扩展功能,肯定了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成就和起到的示范作用,提出了深化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建议,对于提升科技示范园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地位,促进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发展历程 分布特点 服务功能
下载PDF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研究重点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飞 冯浩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9期45-47,共3页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历史使命,区域经济布局优化和以城市为核心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任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受资源、环境和经济影响复杂。讨论了黄河流域发展目标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目标、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历史使命,区域经济布局优化和以城市为核心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任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受资源、环境和经济影响复杂。讨论了黄河流域发展目标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目标、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高质量发展6个方面定位,以及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等4个核心问题,并针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目前急需开展的水土保持对黄河流域功能、区域优势、资源配置的影响与潜力,水土保持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与趋势预测,水土保持减灾技术与方法,生态用地选择和保护策略,水土保持在黄河流域文明演进中的作用,数字水土保持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保护产业和加强城乡水土保持工作等8个需要重点研究的科学问题,以期促进水土保持更好地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水土保持 生态保护 黄土高原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农业科技期刊名词的规范化应用——以“盐胁迫”“NaCl胁迫”为例
13
作者 马勤 杨继涛 琚彤军 《今传媒》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农业科技期刊中科技名词的不规范使用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必须尽快加以纠正和规范,以保障科技文献信息的有效传播和交流。本研究以“盐胁迫”和“NaCl胁迫”正误辨析为例,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并依照相关规范,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生物、农业和... 农业科技期刊中科技名词的不规范使用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必须尽快加以纠正和规范,以保障科技文献信息的有效传播和交流。本研究以“盐胁迫”和“NaCl胁迫”正误辨析为例,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并依照相关规范,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生物、农业和环境等学科涉农期刊的文献调查数据。结果表明:“盐胁迫”和“NaCl胁迫”是农业科技期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词,但使用情况比较混乱,缺乏规范和统一;造成科技名词不规范使用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科技名词的正确认识,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不够。基于此,提出科技名词的规范化使用必须引起规范制定部门、科技工作者和出版从业者等多方的共同重视,有必要从更高层次上增强已审定公布名词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以实现规范性名词在农业科技期刊中的全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期刊 科技名词 规范化使用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进则全胜”的生态经济学基础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怡凤 王继军 +4 位作者 马理辉 连坡 马玲娜 温昕 岳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0-476,共7页
[目的]明确“进则全胜”的生态经济学基础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能够在已取得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上进一步推进长汀县水土流失高质量治理。[方法]基于人类需求处于由生活发展需求后期向身心健康需求转化阶段的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需要... [目的]明确“进则全胜”的生态经济学基础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能够在已取得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上进一步推进长汀县水土流失高质量治理。[方法]基于人类需求处于由生活发展需求后期向身心健康需求转化阶段的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需要,明确了“进则全胜”的提出具有必然性;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融合发展等为“进则全胜”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及现实基础。通过明确“进则全胜”对水土保持的规制,揭示了“进”的要素规制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胜”的要素规制水土流失的治理效果。[结果]水土保持与“进则全胜”两者相互促进,能够实现水土保持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结论]该研究能够促进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进则全胜 生态经济学 理论基础 长汀县
下载PDF
有机肥施用量对酿酒葡萄品质形成关键时期需水量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周丽娜 刘喆 +6 位作者 祁焕军 雷金银 雷晓婷 徐瑾瑜 金建新 尹志荣 何进勤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1期7-11,16,共6页
对不同有机肥施用量条件下酿酒葡萄品质形成关键时期需水量进行分析,探讨有机肥施用量与水分需求的关系,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酿酒葡萄供水策略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表明,有机肥适量配施有助于提升酿酒葡萄土壤贮水保墒性能,液体纳米有机肥对... 对不同有机肥施用量条件下酿酒葡萄品质形成关键时期需水量进行分析,探讨有机肥施用量与水分需求的关系,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酿酒葡萄供水策略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表明,有机肥适量配施有助于提升酿酒葡萄土壤贮水保墒性能,液体纳米有机肥对于土壤表层(0~20 cm)的含水率增加明显,T2、T3处理果实膨大期与转色期增加最为明显,相较于CK分别增加了70.77%、28.60%;不同土层土壤总贮水量,T1处理在果实膨大期具有较好的土壤贮水性能,T2处理在果实转色期土壤总贮水量较为丰富,相较于CK,分别增加14.85%与52.19%。通过Penman-Monteith公式和田间水量平衡法计算分析,T1处理酿酒葡萄果实膨大期与T2处理果实转色期均存在进一步节水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品质形成关键期 土壤含水量 贮水量 作物需水量
下载PDF
水土保持措施驱动村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以米脂县高西沟村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涂雯 吴静雯 +1 位作者 马理辉 冯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7-154,共8页
以陕北地区典型乡村——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为例,探究其在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对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景观格局优化、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基于高西沟1986年、2004年、2022年遥感影... 以陕北地区典型乡村——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为例,探究其在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对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景观格局优化、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基于高西沟1986年、2004年、2022年遥感影像,借助ArcGIS、ERDAS和FRAGSTATS等软件,运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其驱动因素展开探讨。结果表明:(1)林地和草地是高西沟的主导地类,约占区域总面积的80%,耕地、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水域和建设用地无较大变化;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逐渐降低,土地利用变化趋于平稳。(2)研究区林地转入面积最为显著,主要由耕地转入,林地整体增加112 hm2;而耕地主要由草地转入,未利用地则向草地转出。(3)林地为高西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中的最大优势斑块,且破碎程度最高,研究区各景观类型斑块形成较为稳定的连接,景观连通性较好;整体景观格局演变分散,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差距越来越大,优势景观明显,整体破碎程度高。(4)高西沟土地利用变化受水土保持、产业结构和相关政策影响。水土保持是高西沟耕地减少、未利用地开发和林草大面积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政策与财力资助是高西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优化的辅助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驱动因素 水土保持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考虑泥沙因子的四川省山洪风险评价研究
17
作者 元媛 金中武 +2 位作者 曾鑫 江曦 郭超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3期16-22,共7页
近年来,山洪灾害频发高发,为进一步提高山洪灾害预警防控水平,提出将泥沙因子纳入山洪风险评价中。以四川省为例,从洪水危险性、脆弱性和防灾能力3个方面选取12个山洪风险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山洪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分别建立了不考... 近年来,山洪灾害频发高发,为进一步提高山洪灾害预警防控水平,提出将泥沙因子纳入山洪风险评价中。以四川省为例,从洪水危险性、脆弱性和防灾能力3个方面选取12个山洪风险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山洪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分别建立了不考虑泥沙因子和考虑泥沙因子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泥沙因子对山洪危险性和风险性有较大影响。不考虑泥沙因子的模型将低估山洪高风险、较高风险区域和中等风险区面积,而高估低风险、较低风险区域面积。研究成果可为山洪风险评价与灾害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风险评价 泥沙因子 层次分析法 四川省
下载PDF
安塞县侯沟门村新农村建设与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翠红 郑世清 +2 位作者 许明祥 白岗栓 李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9-183,共5页
根据野外天然降雨定位监测试验、野外人工模拟降雨与放水冲刷试验、土壤侵蚀类型遥感监测资料及附近纸坊沟小流域泥沙监测资料等,对安塞侯沟门村不同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对村庄、道路... 根据野外天然降雨定位监测试验、野外人工模拟降雨与放水冲刷试验、土壤侵蚀类型遥感监测资料及附近纸坊沟小流域泥沙监测资料等,对安塞侯沟门村不同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对村庄、道路、裸露坡面硬地面产流产沙规律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思路和重点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评价土壤侵蚀变化、水土保持规划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遥感制图 土壤侵蚀类型 综合治理
下载PDF
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治理技术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明九 丰佳 +6 位作者 王文龙 顾晨临 余智芳 孟欢 芦杰丰 聂峰 陈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3,共7页
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对原地貌扰动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直接影响周围环境安全及资源安全。为研究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治理技术,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与野外实地调查,对不同侵蚀类型区典型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 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对原地貌扰动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直接影响周围环境安全及资源安全。为研究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治理技术,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与野外实地调查,对不同侵蚀类型区典型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输电线路工程塔基和施工便道占地类型复杂,黄土丘陵区占地类型最多(5种),以耕地和草地为主,分别为49%和28%;红壤丘陵区以林地为主,占比为69%;黑土低山丘陵区占地主要为耕地、林地,分别为42%,40%;青藏高原占地主要为草地,占比达78%;新疆山地则主要是以裸地为主,占比高达98%。(2)输电线路工程不同水土流失地貌单元水土流失量差异显著,表现为塔基区和施工便道水土流失量较大,其次是牵张场,跨越施工场地水土流失量最小;塔基区土壤侵蚀模数表现为黄土丘陵区最大,是红壤丘陵区的2倍,黑土低山和漫岗丘陵区的5倍。塔基边坡的修复应该依靠自然与人工相结合方式,施工便道注意排水沟布设,牵张场土地恢复过程中应先进行深松翻处理。(3)对山丘区输电工程形成的各侵蚀单元进行近自然的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采取临时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等组合。综上,研究结果可为山丘区输电线路的水土流失防治及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路工程 水土流失 近自然恢复 治理措施 山丘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林地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许小明 易海杰 +8 位作者 何亮 吕渡 贺洁 邹亚东 王浩嘉 薛帆 田起隆 王妙倩 张晓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5-421,共7页
枯枝落叶层是林地垂直结构中参与水文循环过程的重要作用层,在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土高原经过20年植被快速恢复,枯落物覆盖使近地表植被特征和生态过程变化明显,这必将影响地表土壤水分入渗、产汇流等水文和土壤侵... 枯枝落叶层是林地垂直结构中参与水文循环过程的重要作用层,在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土高原经过20年植被快速恢复,枯落物覆盖使近地表植被特征和生态过程变化明显,这必将影响地表土壤水分入渗、产汇流等水文和土壤侵蚀过程。为全面掌握黄土高原地区林地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动态,系统回顾了林地枯枝落叶层在凋落动态、蓄积量变化、截留降雨、阻延地表径流、提高土壤抗蚀抗冲能力和增加土壤入渗等方面的研究历史。分析了目前林地枯枝落叶层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未来黄土高原地区应加强野外坡面枯落物原位长期监测和降雨试验研究,开展多地貌、多尺度研究,关注天然林和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功能的对比研究,以及水文物理过程模型建立和参数确定,并重视林地枯枝落叶层的保护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枯枝落叶层 水土保持效应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