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地理学视域中的长安气质——以唐长安应制诗中的“地方感”和“秩序感”为考察视角 被引量:6
1
作者 程建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133,共6页
唐长安应制诗中包括丰富的景观信息,代表着长安轴心期的主流思想和审美,成为钩稽长安气质的最佳文本。应制诗人在"垂直空间向度"、"水平空间向度和中心概念"两个维度上,崇"高"尚"广"重"中... 唐长安应制诗中包括丰富的景观信息,代表着长安轴心期的主流思想和审美,成为钩稽长安气质的最佳文本。应制诗人在"垂直空间向度"、"水平空间向度和中心概念"两个维度上,崇"高"尚"广"重"中心",表现出自然和人在空间中的互动,因政治和权力的渗入橐龠出长安城崇高闳阔的帝都气象。应制诗中大量的仪式描写是统治秩序内化为心理结构的表现,而此心理结构又左右着诗人观察空间和安排景观的秩序,从而形成对称中以"北"为尊的秩序感。对空间的独特观照陶钧出长安城富于秩序、稳健而又不失灵动的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气质 文化地理学 地方感 秩序感
下载PDF
移植与借用:中国西北民间故事在中亚地区东干人中的传播 被引量:3
2
作者 苏永前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4,共9页
中国西北民间故事在中亚地区东干人中的传播主要有两种情形:其一,中亚东干民间故事对中国西北民间故事的移植。由于东干人系从中国西北地区迁徙而来,原本流传于中国西北的民间故事也被移植到中亚。因缺乏文字记录,这些故事在异域口耳相... 中国西北民间故事在中亚地区东干人中的传播主要有两种情形:其一,中亚东干民间故事对中国西北民间故事的移植。由于东干人系从中国西北地区迁徙而来,原本流传于中国西北的民间故事也被移植到中亚。因缺乏文字记录,这些故事在异域口耳相传的世代传承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变异。其二,中亚东干民间故事对中国西北民间故事的借用。东干民间故事中的一些情节单元,其模式与中国西北民间故事非常接近,但整个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情节结构又与西北民间故事有明显差异。此类民间故事,系东干民众借用中国西北民间故事母题,并与其他情节重新组合而编创的新故事。经由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可以呈现出两地之间深厚的文化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东干 民间故事 移植 借用
原文传递
应制诗与长安气质:性别、格调与风俗 被引量:3
3
作者 程建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0-135,160,共6页
长安气质是从长安城"轴心时期"的文化遗存中抽绎出来的主流价值观念、审美取向、格调气韵及"抽象氛围"的融合,唐长安应制诗是探赜这一新质的最佳文化地理文本。应制诗人善于将"坚硬"的文化景观和"柔... 长安气质是从长安城"轴心时期"的文化遗存中抽绎出来的主流价值观念、审美取向、格调气韵及"抽象氛围"的融合,唐长安应制诗是探赜这一新质的最佳文化地理文本。应制诗人善于将"坚硬"的文化景观和"柔软"的自然山水对举,表现出城市"天然壮丽"的审美趣味和中和气象;对"女性化"自然景观的关注来自于初盛唐相对淡薄的女性意识和主流社会包容的文化心态。这些都有助于钧陶平和雍容、大气庄重的城市气质。应制诗人在渲染盛大优渥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乐于表现其对圆融心境和艺术人生的追求,从而展示其懿雅清贵的生活格调。应制诗人对十三个节令的不同民俗都有点染,在"损益"的基础上将之诗化。诗意的栖居生活使城市表现出浪漫的独特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气质 应制诗 性别 格调 风俗
下载PDF
武士彟死亡真相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司海迪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共3页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因与高祖、齐王亲近,在玄武门事变后受到太宗猜忌,又兼特殊的家族遗传体质及复杂的家庭关系,导致长期心理压力过大,终于在高祖驾崩后暴病而亡。
关键词 武士彟 死因 压力
下载PDF
薛怀义早年生活探析
5
作者 司海迪 《学习月刊》 2015年第8期66-,共1页
薛怀义在武则天晚年情感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诸史多记载其发迹后的人生,对其早年生活语焉不详。学界多根据其发迹后的事情对其进行贬损性评价。本文试根据他发迹后的表现推测他早年的行藏出入和精神风貌,以求填补史载之空白。
关键词 薛怀义 千金公主 史载之 鄠县 建筑活动 《旧唐书》 侍儿 兄弟三人 《新唐书》 赐名
下载PDF
西安作家群博客影响力研究
6
作者 田子爽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56,111,共3页
西安作家中开通博客的作家很多,潜心经营博客的作家不在少数。虽然博客似乎已经没有微博等新型交流平台的快速发展势头,但其在作家与读者的交流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在拉近作家与读者距离的同时,对作家创作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但... 西安作家中开通博客的作家很多,潜心经营博客的作家不在少数。虽然博客似乎已经没有微博等新型交流平台的快速发展势头,但其在作家与读者的交流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在拉近作家与读者距离的同时,对作家创作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但作家要避免为迎合或满足读者的需求而导致自身创作的媚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作家群 博客 交流平台
下载PDF
从世次叙述看北朝姓族制度对墓志写作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马立军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6-40,共5页
文学创作与其时代文化密不可分,这是一条规律,墓志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学界多从文体间影响和魏晋时期的制度等方面着眼,探讨墓志发展、转型的原因,一些结论启人深思。然而我们也已确认,墓志的定型是在南北朝时期才实现的。那么,... 文学创作与其时代文化密不可分,这是一条规律,墓志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学界多从文体间影响和魏晋时期的制度等方面着眼,探讨墓志发展、转型的原因,一些结论启人深思。然而我们也已确认,墓志的定型是在南北朝时期才实现的。那么,在此期间墓志体制是否仅仅是延续和完善而无变化、创造?换言之,南北朝时期的墓志写作,是否与其时的文化存在关联?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具体情形如何,学界目前还缺乏具体阐释。以笔者观察而论,此事既有深究的必要,同时也要考量着手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时期 墓志 写作 制度 叙述 时代文化 文学创作 魏晋时期
原文传递
论庾信对北朝墓志写作传统的继承 被引量:2
8
作者 马立军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93,共9页
庾信墓志中出现的文学性手法以及从忠孝、风神等角度写人的现象,常被研究者归结为庾信的独创。但通过对北朝墓志的例举分析可发现,这些现象在北朝墓志中其实早已出现,且以近乎惯例的形式存在。故以往有关庾信与北朝墓志的关系以及庾信... 庾信墓志中出现的文学性手法以及从忠孝、风神等角度写人的现象,常被研究者归结为庾信的独创。但通过对北朝墓志的例举分析可发现,这些现象在北朝墓志中其实早已出现,且以近乎惯例的形式存在。故以往有关庾信与北朝墓志的关系以及庾信墓志文学成就的认识不仅需要修正,且北朝墓志的文体史地位也应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信 北朝墓志 写作传统 继承
原文传递
孙作云抗战时期神话研究的心路探寻 被引量:1
9
作者 苏永前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5-131,共7页
自晚清以降,随着华夏国族建构的自觉,愈来愈多的学人有意将黄帝追溯为中华民族的共祖,而将蚩尤视为西南边地民族的祖先。与此相异的是,抗战开始后身处北平沦陷区的孙作云,在一系列神话学论文中一再将华夏民族的始祖上溯至蚩尤,又进一步... 自晚清以降,随着华夏国族建构的自觉,愈来愈多的学人有意将黄帝追溯为中华民族的共祖,而将蚩尤视为西南边地民族的祖先。与此相异的是,抗战开始后身处北平沦陷区的孙作云,在一系列神话学论文中一再将华夏民族的始祖上溯至蚩尤,又进一步将蚩尤追溯为"中国第一位战神"。如果考虑到这些论文写作时的历史背景与作者处境,有理由认为孙作云上述写作别有寄托:通过对华夏源头的重新追溯,来曲折地表达救亡图强这一时代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作云 神话研究 蚩尤 抗战时期 北平沦陷区
原文传递
论八股文与戏曲创作的嫁接——以《东郭记》为考察文本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子爽 《求索》 CSSCI 2014年第4期146-149,共4页
在明清传奇史上,《东郭记》是值得关注的一部作品。孙仁孺巧妙地将八股文要素与戏曲融合在一起,化腐朽为新奇,借古讽今,揭露与批判了当时社会中追求富贵利达而致道德沦亡的种种行径。《东郭记》并非个案。晚明朝政的黑暗腐朽以及科举制... 在明清传奇史上,《东郭记》是值得关注的一部作品。孙仁孺巧妙地将八股文要素与戏曲融合在一起,化腐朽为新奇,借古讽今,揭露与批判了当时社会中追求富贵利达而致道德沦亡的种种行径。《东郭记》并非个案。晚明朝政的黑暗腐朽以及科举制度的不公,使得不少科举文人借助戏曲创作来宣泄心中之郁积。他们的八股文素养与戏曲要素水乳交融,在荒诞幽默的氛围中传达着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的严肃主题,从而使八股文文体要素在传奇中获得了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戏曲 融合《东郭记》
原文传递
贞观年间制举诏敕中的文艺思想
11
作者 田子爽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9-202,共4页
唐代制举是由皇帝亲自选拔人才且直接任用的特殊考试,从开科到录取的各个环节,皇帝都以诏、敕形式昭告天下。在制举开科前,皇帝会在诏敕中确定选拔人才的类型。据《新唐书》载,制举主要诏选德行、才能、文学之士。唐朝伊始,国家初... 唐代制举是由皇帝亲自选拔人才且直接任用的特殊考试,从开科到录取的各个环节,皇帝都以诏、敕形式昭告天下。在制举开科前,皇帝会在诏敕中确定选拔人才的类型。据《新唐书》载,制举主要诏选德行、才能、文学之士。唐朝伊始,国家初定,急需贤德之士辅佐朝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举 文艺思想 贞观年间 选拔人才 《新唐书》 皇帝 文学
原文传递
新见清宫大戏《兴唐外史》考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柯尊斌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101,共15页
《兴唐外史》是清代唯一由皇帝亲自整理并命名的一部官廷大戏,全剧由十四个剧目组合而成,共九十二出。学界对此剧尚未予以关注和讨论。通过文本比较可知,该剧内容多由小说《说唐全传》改编而来,继承了英雄传奇小说的叙事风格,代表了清... 《兴唐外史》是清代唯一由皇帝亲自整理并命名的一部官廷大戏,全剧由十四个剧目组合而成,共九十二出。学界对此剧尚未予以关注和讨论。通过文本比较可知,该剧内容多由小说《说唐全传》改编而来,继承了英雄传奇小说的叙事风格,代表了清代中后期宫廷戏曲开始走向民间文化主导的一种演进趋势。对该剧的发掘有助于拓展以往对清宫大戏研究的局限,对清宫剧目乃至清宫戏曲的演进研究也有一定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宫廷戏曲 兴唐外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