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大型航天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的保辛方法
1
作者 邓子辰 张凯 +2 位作者 李庆军 安思奇 李纪辉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超大型航天器是空间资源探索和利用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也是实现航天强国目标的重大战略性航天装备。由于这类结构的质量和尺寸巨大,将带来在轨运行中的姿-轨-结构耦合和在轨姿态控制问题。同时,结构的超大尺度、构型变化与空间环境相... 超大型航天器是空间资源探索和利用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也是实现航天强国目标的重大战略性航天装备。由于这类结构的质量和尺寸巨大,将带来在轨运行中的姿-轨-结构耦合和在轨姿态控制问题。同时,结构的超大尺度、构型变化与空间环境相互作用将产生极复杂的结构振动和大型结构特有的波动现象。这些为其动力学建模与数值求解、在轨精确姿态控制、低频结构振动抑制和振动波动耦合的特性调控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介绍了本团队近十年基于保辛方法针对上述问题取得的研究进展,包括超大型航天结构在轨耦合动力学与姿态控制、超大型航天结构波动力学行为与控制、可展开结构设计以及变刚度主动控制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航天器 保辛方法 动力学与控制 波动特性分析
下载PDF
核主泵系统高温液态铅铋润滑导轴承流体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解忠良 焦见 +2 位作者 杨康 符江锋 何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共12页
铅铋轴承是新一代核电站二回路主循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支撑整个转轴系统。针对轴承存在的动力学特性和润滑机制尚不清晰等问题,建立铅铋轴承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间隙、转速、偏心率和有无环形导流槽对铅铋轴承液膜流体动力学特性... 铅铋轴承是新一代核电站二回路主循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支撑整个转轴系统。针对轴承存在的动力学特性和润滑机制尚不清晰等问题,建立铅铋轴承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间隙、转速、偏心率和有无环形导流槽对铅铋轴承液膜流体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揭示压力峰值与转速、偏心率和间隙的变化关系,探明间隙对动压效应形成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环形导流槽对承载力和摩擦因数的影响远小于无环形导流槽,最大压力随着转速、偏心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间隙的增大而减小,最小压力与最大压力结果相反。研究结果为新型高温液态金属润滑轴承设计研发及国产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轴承 二回路主循环系统 流体动力学特性 润滑机制 核主泵系统
下载PDF
基于辛Runge-Kutta方法的棋盘形褶皱二维薄膜-基底结构动力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张博涵 曹善成 +2 位作者 王博 欧阳华江 徐方暖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6-193,共8页
基于力学屈曲原理的褶皱薄膜-基底结构已成功应用于制备可延展无机电子器件。然而,该类电子器件在应用时需要服役于复杂动态环境中,针对棋盘形褶皱薄膜结构的动力学问题鲜有研究,此问题又是该类电子器件走向实际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力学屈曲原理的褶皱薄膜-基底结构已成功应用于制备可延展无机电子器件。然而,该类电子器件在应用时需要服役于复杂动态环境中,针对棋盘形褶皱薄膜结构的动力学问题鲜有研究,此问题又是该类电子器件走向实际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首先采用能量方法,分别计算了二维薄膜的弯曲能、膜弹性能和柔性基底中的弹性能以及薄膜动能;然后采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了该结构的振动控制方程;而该方程为非线性动力学方程,无法给出其解析解;因此,本文采用辛Runge-Kutta方法对其进行数值求解;数值结果表明,辛数值方法具有长期稳定的特性和系统结构特性,为高精度的可延展电子器件的动力学问题研究提供了优异的数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延展电子器件 薄膜-基底结构 辛算法 保结构
下载PDF
修正的Craig-Bampton方法在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邓峰岩 和兴锁 +2 位作者 张娟 李亮 张烈霞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43,共3页
针对空间实验室、柔性机械臂等柔性多体系统 ,借助结构动力学中的Craig -Bampton模态综合方法 ,对其进行修改并用于描述弹性变形 ,将模态综合方法和多体系统建模常用的混合坐标法相结合 ,以适合刚体运动与弹性运动的耦合 ,更好地反映了... 针对空间实验室、柔性机械臂等柔性多体系统 ,借助结构动力学中的Craig -Bampton模态综合方法 ,对其进行修改并用于描述弹性变形 ,将模态综合方法和多体系统建模常用的混合坐标法相结合 ,以适合刚体运动与弹性运动的耦合 ,更好地反映了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结合ADAMS、ANSYS软件 ,可充分利用该方法对柔性多体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 ,进而进行优化设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 动力学 建模 Craig-Bampton方法 模态综合
下载PDF
绳系空间太阳能电站动力学响应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魏乙 邓子辰 +1 位作者 李庆军 张凯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41-1048,共8页
利用绝对节点坐标方法研究绳系空间太阳能电站在轨飞行的太阳能电池板动力响应。通过勒让德变换引入广义动量,在约束哈密尔顿体系下建立轨道、姿态和弹性振动耦合的动力学方程。基于祖冲之类方法的思想,结合辛龙格-库塔方法对微分-代数... 利用绝对节点坐标方法研究绳系空间太阳能电站在轨飞行的太阳能电池板动力响应。通过勒让德变换引入广义动量,在约束哈密尔顿体系下建立轨道、姿态和弹性振动耦合的动力学方程。基于祖冲之类方法的思想,结合辛龙格-库塔方法对微分-代数方程进行数值求解。数值算例说明本文建模方法和数值算法都是有效的,能很好地保持系统约束和能量。最后分析了绳长、平台系统的质量、轨道高度对于梁中点挠度和轴向平均应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分-代数方程 绝对节点坐标方法 祖冲之类方法 约束哈密尔顿系统
下载PDF
涡轮增压器转子系统三维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元生 李磊 +2 位作者 敖良波 康召辉 岳珠峰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78,共4页
针对涡轮增压器转子系统,考虑陀螺力矩、转子叶轮刚度和转轴抗扭刚度的影响,建立三维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法进行转子系统动力特性分析。开展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的分析,通过传递矩阵法模型和有限元梁单元模型校验三维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 针对涡轮增压器转子系统,考虑陀螺力矩、转子叶轮刚度和转轴抗扭刚度的影响,建立三维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法进行转子系统动力特性分析。开展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的分析,通过传递矩阵法模型和有限元梁单元模型校验三维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集总质量法在简化带有较厚轮盘的转子结构时,会减小转子结构的抗弯刚度。开展转子系统不平衡质量动力响应分析,结果显示,转子系统存在着弯扭组合振动,且弯扭组合振动表现为一种非同步的半频激振现象;随着转速的升高,转子系统的弯扭组合振动现象越趋明显;在弯扭组合振动频率附近,转子振动形式为弯扭组合振动;而在其他涡动频率下,转子振动形式为弯曲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动力学 三维模型 临界转速 不平衡响应 弯扭组合振动
下载PDF
三稳态能量收集系统的同宿分岔及混沌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海涛 丁虎 +1 位作者 陈立群 秦卫阳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11-1322,共12页
通过考虑动力系统平衡点的变化,构建了三稳态能量收集装置,分析了系统的同宿分岔和混沌等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全面研究了势能函数形状对压电能量收集系统响应的影响规律.建立了三稳态能量收集系统的集中参数模型,基于Padé逼近方法得... 通过考虑动力系统平衡点的变化,构建了三稳态能量收集装置,分析了系统的同宿分岔和混沌等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全面研究了势能函数形状对压电能量收集系统响应的影响规律.建立了三稳态能量收集系统的集中参数模型,基于Padé逼近方法得到了同宿轨道解析形式的表达式.根据Melnikov理论发展了能量收集系统同宿分岔以及混沌动力学的定性研究方法,得到了发生同宿分岔的阈值曲线.利用分岔图、最大Lyapunov指数和相平面图等数值方法验证解析结果,当激励幅值超过Melnikov临界阈值时,系统由阱内运动演变为大幅阱间振动.结果表明,调整对称的稳定平衡位置至非对称情形将导致三稳态能量收集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变化,不仅使系统在低激励强度下实现大幅阱间跳跃,还抑制了混沌响应产生,相关结果为实现优化能量输出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稳态 能量收集 MELNIKOV函数 同宿分岔
下载PDF
复合式双稳能量采集系统动力学及相干共振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海涛 秦卫阳 +2 位作者 邓王蒸 蓝春波 田瑞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19-124,139,共7页
提高能量采集系统的采集效率是一个课题难题。提出了含有压电及电磁效应的复合式能量采集系统,研究了其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以及相干共振现象。首先建立了压电与电磁耦合的复合式能量采集系统模型,推导了其耦合方程。采用Runge-Kutta和Eule... 提高能量采集系统的采集效率是一个课题难题。提出了含有压电及电磁效应的复合式能量采集系统,研究了其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以及相干共振现象。首先建立了压电与电磁耦合的复合式能量采集系统模型,推导了其耦合方程。采用Runge-Kutta和Euler-Maruyama方法分析了压电式、电磁式以及复合式结构分别在确定性及随机激励作用下的动力学行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同时考虑压电与电磁耦合的能量采集系统不仅在低频的大幅激励下具有高效的能量采集效果,而且在宽频随机激励下相干共振时的电压输出更高。此研究结果可应用于提高振动能量采集效率,优化电压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激励 能量采集系统 相干共振
下载PDF
弹性环式挤压油膜系统新的三维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康召辉 任兴民 王鸷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2-895,共4页
建立考虑外层油膜剪切效应的弹性环式挤压油膜系统的新的三维动力学模型。该模型采用Hirs整体流动理论和Moody壁面摩擦因数方程,在考虑壁面摩擦及外层油膜剪切效应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油膜连续方程、平衡方程获取弹性环式挤压油膜系统的... 建立考虑外层油膜剪切效应的弹性环式挤压油膜系统的新的三维动力学模型。该模型采用Hirs整体流动理论和Moody壁面摩擦因数方程,在考虑壁面摩擦及外层油膜剪切效应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油膜连续方程、平衡方程获取弹性环式挤压油膜系统的控制方程,更为合理。通过数值算例分析,证明由新模型能较大幅度地改进弹性环式挤压油膜系统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面摩擦 流固耦合 挤压油膜 减振机理
下载PDF
中心刚体-楔形梁-质点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永安 邓子辰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9,49,共7页
研究了中心刚体-楔形梁-质点系统的固有特性和动力学响应。楔形梁为Euler-Bernoulli梁,高度和宽度都沿着梁的长度方向线性变化。利用广义Hamilton原理和一阶近似耦合模型得到了含有楔形梁完全耦合且时变的微分/代数控制方程。考虑了离... 研究了中心刚体-楔形梁-质点系统的固有特性和动力学响应。楔形梁为Euler-Bernoulli梁,高度和宽度都沿着梁的长度方向线性变化。利用广义Hamilton原理和一阶近似耦合模型得到了含有楔形梁完全耦合且时变的微分/代数控制方程。考虑了离心刚化效应,利用有限元得到了系统完全耦合的有限维方程。忽略轴向与横向位移的相互作用,得到了系统的一致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最后对楔形梁和等截面梁在有无端部质点的四种结构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存在显著差异,重点比较了同等条件下楔形梁与等截面梁的差异指数,说明均匀梁和楔形梁的截面细微的差别能够导致系统频率和动力学响应的明显差别。指出实际系统中使用楔形梁模型能够得到更为精确的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耦合 HAMILTON原理 动力学建模 有限元 多体动力学
下载PDF
随机参数作用下参激双势阱Duffing系统的随机动力学行为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莹 都琳 +2 位作者 岳晓乐 胡健 方同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98-1207,共10页
基于正交多项式逼近理论,研究了在不同随机参数作用下参激双势阱Duffing系统的随机动力学行为.首先,借助Poincaré(庞加莱)截面分析系统的复杂动力学行为;其次,分别针对系统非线性项系数和阻尼项系数为随机参数的情况,运用正交多项... 基于正交多项式逼近理论,研究了在不同随机参数作用下参激双势阱Duffing系统的随机动力学行为.首先,借助Poincaré(庞加莱)截面分析系统的复杂动力学行为;其次,分别针对系统非线性项系数和阻尼项系数为随机参数的情况,运用正交多项式逼近法,将随机参数Duffing系统转化为与之等价的确定性扩阶系统,并证明其有效性;最后,运用等价确定性扩阶系统的集合平均响应,揭示随机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以及随机变量强度变化对系统产生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对于多吸引子共存情形,参激双势阱Duffing系统在随机非线性项系数影响下,其动力学行为较为稳定,共存吸引子与确定性情形保持一致;而当阻尼系数为随机参数时,随着随机变量强度的增加,部分共存吸引子将发生分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势阱Duffing系统 随机参数 CHEBYSHEV多项式 分岔 混沌
下载PDF
非惯性坐标系下柔性梁的动力学分析与压缩建模 被引量:2
12
作者 和兴锁 张亚锋 邓峰岩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7-780,共4页
文章针对大范围运动已知的空间柔性梁结构建立其动力学方程。通过研究与分析,提出了文中精确模型,各项矩阵较原有一次耦合模型新增了2类耦合项:即变形耦合项和基点速度和角速度耦合项。通过仿真计算,比较其动力学特性与零次、一次耦合... 文章针对大范围运动已知的空间柔性梁结构建立其动力学方程。通过研究与分析,提出了文中精确模型,各项矩阵较原有一次耦合模型新增了2类耦合项:即变形耦合项和基点速度和角速度耦合项。通过仿真计算,比较其动力学特性与零次、一次耦合模型的差异,确定各种耦合项的作用,并进行了定性分析。最后研究了复杂系统的压缩建模问题,为工程实际和今后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惯性坐标系 柔性梁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非惯性系下旋转叶片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俊龙 张劲夫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0-573,共4页
利用Ho-Hoon Lee提出的在满足叶片弯曲机制情形下的新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对盘叶这种常见的机械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并用拉格郎日方法和假设模态法离散推导出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在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的过程中考虑了未被Ho-Hoon Lee[2]... 利用Ho-Hoon Lee提出的在满足叶片弯曲机制情形下的新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对盘叶这种常见的机械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并用拉格郎日方法和假设模态法离散推导出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在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的过程中考虑了未被Ho-Hoon Lee[2]所考虑的盘的半径,同时给出了盘叶系统的数值仿真结果。并与文献[3]中简化的一阶近似耦合模型在理论上和数值上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建模 简化的一次近似耦合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型刚-柔耦合动力学系统建模中柔性梁的非线性变形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和兴锁 邓峰岩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3-357,共5页
在一次耦合模型变形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大型刚-柔耦合动力学系统中柔性梁的结构特点,从连续介质力学原理出发,在柔性梁的纵向变形中计及了变形的二次耦合项;在空间柔性梁的3个方向变形中均考虑了变形的相互耦合作用及轴向扭转效应,得出... 在一次耦合模型变形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大型刚-柔耦合动力学系统中柔性梁的结构特点,从连续介质力学原理出发,在柔性梁的纵向变形中计及了变形的二次耦合项;在空间柔性梁的3个方向变形中均考虑了变形的相互耦合作用及轴向扭转效应,得出了描述柔性体变形的较为精确的几何非线性变形模式。从变形位移-应变关系出发,对一次耦合模型和文中模型的剪应变进行了分析,在相同的简化下,对平面柔性梁,采用文中模型得出的剪应变为零;对空间柔性梁,采用文中模型得出的剪应变值小于一次耦合模型,从而说明采用文中模型更有理由忽略剪切效应,符合细长梁的建模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梁 非线性变形 位移-应变关系
下载PDF
工科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被引量:2
15
作者 支希哲 朱西平 顾致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71-74,共4页
:本文首先简析了目前国外工科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与新动向 ;从六个方面分析揭示了我国工科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鉴此说明我国工科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 ,从重视转变教育观念和... :本文首先简析了目前国外工科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与新动向 ;从六个方面分析揭示了我国工科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鉴此说明我国工科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 ,从重视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更新教学内容与提高课程起点、优化课程体系与重组课程结构、应有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与强化实验技能训练等五个不同角度论述了工科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应当注意的问题与指导思想。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力学系列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一种不含待定乘子的理想约束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16
作者 张劲夫 《应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6-820,共5页
为了克服应用罗斯方法所建立的理想约束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中含有待定乘子以及方程的数目和未知变量的个数都比较多的这种缺陷,本文从广义坐标形式的动力学普遍方程出发,并结合系统的约束方程,推导出一种不含待定乘子的理想约束系统的动... 为了克服应用罗斯方法所建立的理想约束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中含有待定乘子以及方程的数目和未知变量的个数都比较多的这种缺陷,本文从广义坐标形式的动力学普遍方程出发,并结合系统的约束方程,推导出一种不含待定乘子的理想约束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组,并给出了应用该方程组完成理想约束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具体步骤。本文所建立的理想约束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组相对于应用罗斯方法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组,具有不含待定乘子且方程和未知变量的个数都比较少的优点。文中通过两个动力学建模的实例证实了上述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约束 广义坐标 自由度 待定乘子 动力学方程
原文传递
横向振动状态下水润滑轴承摩擦动力学特性
17
作者 杨俊 田佳彬 +4 位作者 喻家鹏 张雪冰 何涛 解忠良 杨康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5-104,共10页
低速重载等极端工况下摩擦诱导异常振动会极大地影响舰船推进轴系中水润滑轴承的稳定运转。针对水润滑轴承开展考虑横向振动的摩擦动力学性能研究,建立受横向振动效应影响的水润滑轴承混合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模型,分析2种状态下轴承的... 低速重载等极端工况下摩擦诱导异常振动会极大地影响舰船推进轴系中水润滑轴承的稳定运转。针对水润滑轴承开展考虑横向振动的摩擦动力学性能研究,建立受横向振动效应影响的水润滑轴承混合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模型,分析2种状态下轴承的振动特性;通过将轴颈平衡位置下的坐标代入轴承横向振动模型中,得到轴颈的扰动量,研究不同激励幅值对轴承摩擦力的影响规律,探明弹性变形条件下水润滑轴承的摩擦诱导振动机制。结果表明:当轴承出现接触,横向振动对轴承的摩擦力影响较显著,将导致轴承摩擦力呈现非线性变化。研究结果为评估横向振动对摩擦力的影响程度、揭示轴承摩擦振动机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润滑轴承 润滑模型 摩擦诱导振动 横向振动 摩擦动力学
下载PDF
理论力学教学“两性一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以达朗伯原理与动静法的教学实施为例
18
作者 刘永寿 高宗战 +1 位作者 刘伟 支希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S01期122-126,共5页
紧紧围绕一流课程“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建设需求,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提出“课前课后,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全过程全方位课程建设思路和教学方法。并以工科理论力学中,达朗伯原理和动静法的教学组织为例,说明了教学实... 紧紧围绕一流课程“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建设需求,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提出“课前课后,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全过程全方位课程建设思路和教学方法。并以工科理论力学中,达朗伯原理和动静法的教学组织为例,说明了教学实践过程的具体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一度 课程思政 达朗伯原理与动静法 教学组织
下载PDF
旋转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及热冲击响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麟欢 黄永安 邓子辰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36-1241,共6页
利用FOAC模型理论,给出了大范围运动的大变形变截面柔性梁的位移描述,继而得到系统的机械能的高阶表述,然后基于广义Hamilton原理得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系统模型考虑了柔性梁在不同方向的相互耦合影响,使得系统能够对较高速度的旋转刚... 利用FOAC模型理论,给出了大范围运动的大变形变截面柔性梁的位移描述,继而得到系统的机械能的高阶表述,然后基于广义Hamilton原理得到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系统模型考虑了柔性梁在不同方向的相互耦合影响,使得系统能够对较高速度的旋转刚柔耦合结构进行动力学仿真,避免了传统ZOAC模型对高速旋转柔性系统仿真结果发散的不足,从本质上分析了动力刚化作用。在此基础上,考虑热冲击对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包括梁两侧同等热冲击和不等温热冲击,为航天结构和热场环境救援机器人的动力学行为提供仿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动力学 刚-柔耦合 HAMILTON原理 有限元 热-弹耦合
下载PDF
非线性变形的平面柔性梁在非惯性系下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欢 和兴锁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7-511,共5页
针对大范围运动已知的平面柔性梁结构建立了动力学方程。经过分析,提出了非线性精确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梁结构进行离散,利用Lagrange方法建立了系统的精确动力学方程。与原有一次耦合模型相比,该模型中各项矩阵新增了两类耦合项:基... 针对大范围运动已知的平面柔性梁结构建立了动力学方程。经过分析,提出了非线性精确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梁结构进行离散,利用Lagrange方法建立了系统的精确动力学方程。与原有一次耦合模型相比,该模型中各项矩阵新增了两类耦合项:基点速度和角速度耦合项和变形耦合项。通过仿真计算,比较其动力学特性与零次、一次耦合模型的差异,确定各种耦合项的作用,并进行了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梁 非线性 有限元法 LAGRANGE方法 动力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