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高校全面从严治团的路径探析——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张晓红 马婷婷 +2 位作者 倪晓琪 冯婷婷 戴卓 《大学(思政教研)》 2024年第8期181-184,共4页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团有助于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更好履行政治职责。文章对新时代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团的重大意义、问题挑战进行了意蕴分析和研讨总结,并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例总结了在团的政治建设、团组织建设、团干部队伍管理、团员队伍...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团有助于新时代高校共青团更好履行政治职责。文章对新时代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团的重大意义、问题挑战进行了意蕴分析和研讨总结,并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例总结了在团的政治建设、团组织建设、团干部队伍管理、团员队伍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为新时代高校全面从严治团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团 高校 西北工业大学
下载PDF
“凝固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以西北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文超 《科技风》 2021年第35期153-155,共3页
“凝固技术”是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为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面向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开放,是以凝固理论为基础进行凝固过程控制的工程技术全面讲述,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如何以尽可能简单、节约、高效的方法获得具有预期... “凝固技术”是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为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面向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开放,是以凝固理论为基础进行凝固过程控制的工程技术全面讲述,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如何以尽可能简单、节约、高效的方法获得具有预期组织和性能零件的凝固技术课程。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政教育,构建全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坚持“教师为核心,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不断进行教学策略、实践活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正确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学习和自主学习,重视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同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技术 课程建设 教育改革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培养焊接专业人才 服务焊接工程实践 西北工业大学焊接学科
3
《现代焊接》 2014年第5期15-17,共3页
西北工业大学焊接学科前身是"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创建于1956年,同年招收本科生;1980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998年焊接、锻压、铸造专业合并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学科合并为材料加工工程学科。... 西北工业大学焊接学科前身是"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创建于1956年,同年招收本科生;1980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998年焊接、锻压、铸造专业合并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学科合并为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焊接学科现拥有:陕西省摩擦焊接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焊接 材料加工工程 焊接专业 材料成型 博士研究生 铸造专业 线性摩擦焊 焊接工艺 控制工程
下载PDF
国产Al_(2)O_(3f)/Al_(2)O_(3)复合材料的室温和1000℃拉伸性能
4
作者 张珂 许平 +5 位作者 张超 李陈晨 应雯清 邢宁 李玫 张程煜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1,共7页
连续氧化铝纤维增强氧化铝复合材料(Al_(2)O_(3f)/Al_(2)O_(3))是发展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理想材料。本工作研究了国产Al_(2)O_(3f)/Al_(2)O_(3)复合材料的室温和1000℃拉伸力学性能,使用SEM观察拉伸试样的微观形貌和断口形貌,使... 连续氧化铝纤维增强氧化铝复合材料(Al_(2)O_(3f)/Al_(2)O_(3))是发展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理想材料。本工作研究了国产Al_(2)O_(3f)/Al_(2)O_(3)复合材料的室温和1000℃拉伸力学性能,使用SEM观察拉伸试样的微观形貌和断口形貌,使用TEM观察纤维的微观结构,采用Weibull分布统计分析抗拉强度,利用纤维推入法得到纤维/基体界面剪切强度。结果表明,国产Al_(2)O_(3f)/Al_(2)O_(3)复合材料室温抗拉强度为(257±31)MPa,1000℃的抗拉强度为室温的78%,已达到国际Nextel610/Al_(2)O_(3)水平。研究发现,界面结合强度是影响抗拉强度的主要因素。界面结合强度较低,纤维拔出长且分散,抗拉强度高;界面结合强度较高,发生纤维束断裂,且纤维拔出变短,抗拉强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纤维 Al_(2)O_(3f)/Al_(2)O_(3)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强度分散性 界面结合强度
下载PDF
连续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5
作者 商剑钊 吴小飞 +5 位作者 曹晔洁 吕云蕾 李精鑫 王晶 董宁 刘永胜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7,共13页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高温等优异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新兴民用等领域,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大多存在成本较高、周期过长等问题,限制其应用和推广,发展低成本制备工艺...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高温等优异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新兴民用等领域,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大多存在成本较高、周期过长等问题,限制其应用和推广,发展低成本制备工艺是推动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现状,总结了反应熔渗、纳米浆料浸渗瞬时共晶、浆料浸渗结合热压等低成本工艺的研究现状,围绕制备工艺优化、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了低成本制备工艺的未来研究方向,如熔盐法制备超高温陶瓷界面和反应诱导相分离制备具有孔隙结构均匀的多孔基体,可显著提升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低成本 反应熔渗 纳米浆料浸渗瞬时共晶
下载PDF
MI SiC_(f)/SiC-SiYBC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及损伤机理
6
作者 张立 管皞阳 +6 位作者 郑琪宁 洪智亮 王佳璇 邢宁 李玫 刘永胜 张程煜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随着航空发动机的服役环境日益严苛,SiC_(f)/SiC在高温空气/水氧环境中的服役温度和应力亟需提升。为此,研究人员尝试采用自愈合基体改性的方法提升SiC_(f)/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和抗蠕变性能。本工作研究了熔体渗透工艺(MI)制备的... 随着航空发动机的服役环境日益严苛,SiC_(f)/SiC在高温空气/水氧环境中的服役温度和应力亟需提升。为此,研究人员尝试采用自愈合基体改性的方法提升SiC_(f)/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和抗蠕变性能。本工作研究了熔体渗透工艺(MI)制备的碳化硅纤维平纹布增强的SiYBC改性碳化硅复合材料(MISiC_(f)/SiC-SiYBC)在空气中的拉伸蠕变性能及损伤机理,蠕变温度为1300、1350和1400℃,应力为60~120 MPa。结果显示:在1300~1400℃范围内,MISiC_(f)/SiC-SiYBC的蠕变断裂时间(tu)与应力、温度密切相关,随温度或应力升高而降低。当蠕变应力高于比例极限应力(σ_(PLS))时,基体开裂,氧气会进入材料内部侵蚀纤维和BN界面,使其发生氧化退化,大幅降低tu。此时由于基体完全开裂,载荷主要由纤维承担, tu受纤维的抗蠕变性能控制。当蠕变应力低于σ_(PLS)时, t_(u)较长,载荷由纤维和基体共同承担, tu则受纤维和基体两者的抗蠕变性能共同控制。随着温度从1300℃升高至1400℃,基体氧化物等物相填充界面间隙,导致界面黏结,促进裂纹张开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SiC-SiYBC 蠕变 氧化 损伤机制
下载PDF
冷喷涂Ti-Al复合材料的搅拌摩擦加工改性研究
7
作者 刘杨 徐雅欣 李文亚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19,共10页
目的解决冷喷涂直接沉积钛铝金属间化合物时因金属颗粒硬脆而出现的沉积率极低或无法沉积等问题,针对增材制造钛铝合金的需求,采用冷喷涂和搅拌摩擦加工相结合的方法原位制备钛铝金属间化合物。方法采用纯铝板为冷喷涂基板,经冷喷涂沉积... 目的解决冷喷涂直接沉积钛铝金属间化合物时因金属颗粒硬脆而出现的沉积率极低或无法沉积等问题,针对增材制造钛铝合金的需求,采用冷喷涂和搅拌摩擦加工相结合的方法原位制备钛铝金属间化合物。方法采用纯铝板为冷喷涂基板,经冷喷涂沉积纯Ti、Al后得到预沉积体,对已沉积的Ti-Al复合材料进行不同参数的搅拌摩擦加工后制备出试样,并采用光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硬度测试对比研究不同处理状态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结果喷涂态沉积体并未形成Ti-Al金属间化合物。经FSP处理后,沉积体中形成了含有细小晶粒的Ti和T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组织。由XRD结果可知,FSP制备的金属间化合物为TiAl3,且复合材料中存在未反应的原始Ti颗粒。冷喷涂沉积体经热处理因Kirkendall效应会产生较大孔隙,但经FSP处理后组织致密,无明显孔隙,硬度显著提高到256HV,复合材料的组织得到细化。结论通过高压冷喷涂技术和搅拌摩擦加工原位制备了组织均匀且致密、内部结合良好的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并使用优化后的搅拌摩擦工艺参数完成了良好的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增材制造,达到试验预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生成 TIAL复合材料 冷喷涂 搅拌摩擦加工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断续时效对xTiB_(2)/Al-5Cu-0.85Mn-0.35Mg-0.5Ag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宇航 王培卿 +3 位作者 李新雷 薛彦庆 张晗 吕亚东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4,共9页
采用混合熔盐法制备xTiB_(2)/Al-5Cu-0.85Mn-0.35Mg-0.5Ag(x=0%,1%,3%,5%,质量分数,下同)复合材料,并进行单级时效和断续时效处理,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B_(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 采用混合熔盐法制备xTiB_(2)/Al-5Cu-0.85Mn-0.35Mg-0.5Ag(x=0%,1%,3%,5%,质量分数,下同)复合材料,并进行单级时效和断续时效处理,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B_(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均呈持续增加趋势,但伸长率逐渐下降。当TiB_(2)含量为3%时,单级时效处理(175℃/3 h)后,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伸长率分别为465.1,496.8 MPa,78.9 GPa和4.8%,采用175℃/1.5 h+150℃/13.5 h断续时效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至479.3,507.2 MPa和79.1 GPa,比单级时效处理分别提高了5.9%,2.1%和0.25%,伸长率下降至4.1%。二次时效温度显著影响时效沉淀相的析出序列,是材料性能得以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当二次时效温度为100℃时,θ'-Al_(2)Cu相为主要时效强化相,二次时效温度为150℃时,Ω-Al_(2)Cu相成为主要的时效强化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_(2) 铝基复合材料 断续时效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材料设计原理及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易诚 涂建勇 +1 位作者 李鑫 范晓孟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3,共10页
近年来,现代军事探测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得到飞速发展,雷达及红外探测和制导手段的广泛应用推动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材料成为目前隐身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雷达探测和红外探测在探测原理上有根本性差别,导致对这两个波段的隐身材料电磁特... 近年来,现代军事探测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得到飞速发展,雷达及红外探测和制导手段的广泛应用推动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材料成为目前隐身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雷达探测和红外探测在探测原理上有根本性差别,导致对这两个波段的隐身材料电磁特性的需求完全不同。研究人员利用两个波段电磁波波长的差异实现对电磁波的差异化响应,开展了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材料的设计。本文系统阐述了雷达/红外隐身的基础理论及设计原理,综述了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红外兼容隐身 设计原理 多频谱隐身 超材料结构设计
下载PDF
TiB_(2)含量对TiB_(2)/Al-4.5Cu-1Mn-0.3Mg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王山铭 李新雷 +2 位作者 陈易山 王宇航 薛彦庆 《铸造技术》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铝基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优异,可满足航空航天领域高性能结构材料的应用需求,但是铝基复合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大多沿用基体材料的工艺,忽视了颗粒增强体与析出相的交互作用。利用原位反应制备了不同TiB_(2)颗粒含量(0%、1%、2%和3%,质量... 铝基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优异,可满足航空航天领域高性能结构材料的应用需求,但是铝基复合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大多沿用基体材料的工艺,忽视了颗粒增强体与析出相的交互作用。利用原位反应制备了不同TiB_(2)颗粒含量(0%、1%、2%和3%,质量分数)的TiB_(2)/Al-4.5Cu-1Mn-0.3Mg复合材料,研究了TiB_(2)颗粒含量对铝铜基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B_(2)颗粒含量的增加,铸态复合材料的晶粒由树枝晶逐渐转变为细小等轴晶,T6热处理所需的峰值固溶温度降低,固溶时间和时效时间均减少,析出相的数量和尺寸减小,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呈上升趋势,伸长率有所下降。T6态3TiB_(2)/Al-Cu-Mn-Mg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最高,分别达到了467.4、505.3 MPa,相较基体合金提高了36.9%和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铜基复合材料 原位自生 TiB_(2)颗粒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高熵氧化物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陆敏萱 袁瑞梅 +3 位作者 徐欣畅 张雪琳 魏葳 李贺军 《铸造技术》 2025年第2期120-135,共16页
高熵氧化物是由多种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以等或近等比例固溶形成的单一结构氧化物,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介绍了高熵氧化物现有优点(鸡尾酒效应、高熵效应、晶格畸变效应等)和合成方法,其主要包括高温固相反应法、... 高熵氧化物是由多种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以等或近等比例固溶形成的单一结构氧化物,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介绍了高熵氧化物现有优点(鸡尾酒效应、高熵效应、晶格畸变效应等)和合成方法,其主要包括高温固相反应法、热解法、共沉淀法、溶液燃烧合成法、水热合成法,以及基于其优异性能在催化制氢、超级电容器、锂电池等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综述了高熵氧化物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氧化物 电化学催化 电化学储能
原文传递
基于“二维纳米材料”课程的新型前沿材料学科教学改革探索
12
作者 董雷 谢科予 沈超 《当代化工研究》 2025年第4期133-135,共3页
随着我国材料学科的快速发展,基于传统教科书的基础知识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具有前沿学科视野的人才培养需求。以“二维纳米材料”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改革为基础,将前沿知识与基础理论融合,详细探讨新型前沿材料课程与传统材料课程的差异,提... 随着我国材料学科的快速发展,基于传统教科书的基础知识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具有前沿学科视野的人才培养需求。以“二维纳米材料”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改革为基础,将前沿知识与基础理论融合,详细探讨新型前沿材料课程与传统材料课程的差异,提出课程教学特点和改革方向。此外,还发展具有“引导-互动-总结”特点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新型前沿学科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沿学科 “二维纳米材料” 课程改革 材料学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金属基润滑材料与技术教学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周青 谢明达 王海丰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10期104-108,共5页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亟须推进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双碳”领域人才缺口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减少摩擦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金属基润滑材料与技术有望大幅度降低能源与资源消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以...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亟须推进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双碳”领域人才缺口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减少摩擦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金属基润滑材料与技术有望大幅度降低能源与资源消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以“双碳”为切入点,贯通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建立以碳中和理念“大通识”、摩擦减排领域全景概览“小通识”和金属基润滑材料与技术“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通专融合培养体系。结合相关教学实践,论证了基于“双碳”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及其对“双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效果,探索了在校园推进“双碳”目标落地的特色树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教学探索 金属基润滑材料 实践能力
下载PDF
基于“课程思政+知识图谱”的材料专业高质量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1
14
作者 卢艳丽 王洪强 +1 位作者 高峰 叶奇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0期38-41,共4页
该研究基于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全国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和西北工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以及知识图谱,面向材料专业学生,针对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进行探索与实践... 该研究基于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全国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和西北工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以及知识图谱,面向材料专业学生,针对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进行探索与实践,有望从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形态课程内容建设、思政内容的挖掘、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几方面,为探索“课程思政+知识图谱”在高等学校工科类材料专业课程中的实现途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课程 课程思政 知识图谱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可控ZnO阵列改性碳织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15
作者 朱文婷 王小荣 +1 位作者 王晓芳 惠瑞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5-179,共5页
碳纤维表面光滑且具有惰性,削弱了其与树脂的界面黏结,进而限制了碳织物/树脂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基于界面工程技术,采用预埋晶种层的方式诱导ZnO微纳米阵列在碳纤维表面均匀生长,并通过改变晶种层溶度优化ZnO阵列的形貌和分布,以强化... 碳纤维表面光滑且具有惰性,削弱了其与树脂的界面黏结,进而限制了碳织物/树脂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基于界面工程技术,采用预埋晶种层的方式诱导ZnO微纳米阵列在碳纤维表面均匀生长,并通过改变晶种层溶度优化ZnO阵列的形貌和分布,以强化纤维/基体的界面,从而提升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对纤维表面形貌分析,晶种层浓度对ZnO微纳米阵列形貌和分布有较大的影响;当浓度为15mmol/L时,均匀且细化的ZnO阵列生长在碳纤维表面,使纤维的表面能大幅度提高,促进了树脂充分浸润,提高了力学强度;与原始复合材料相比,改性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降低了约35%,表明ZnO阵列的引入能够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织物/树脂复合材料 ZnO阵列 界面改性 摩擦学性能
原文传递
利用FBG传感器测试高温合金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变
16
作者 姜亚军 程丽琴 +3 位作者 刘小冲 赵菲 贺正泽 尹剑波 《物理实验》 2024年第10期22-26,共5页
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应变传感器测量了高温合金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变特性,并与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将FBG应变传感器与电阻应变片分别粘贴在高温合金和陶瓷基复合材料试件的正、反面上,利用力学试验机对2种试件施... 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应变传感器测量了高温合金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变特性,并与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将FBG应变传感器与电阻应变片分别粘贴在高温合金和陶瓷基复合材料试件的正、反面上,利用力学试验机对2种试件施加载荷,分别利用FBG解调仪和应变测试仪对FBG应变传感器和电阻应变片的信号进行实时解调.研究得出:FBG应变传感器与电阻应变片在一定的应变范围内,测量结果符合较好.因此,FBG应变传感器可代替电阻应变片,实现对材料的应变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 FBG 电阻应变片 高温合金 陶瓷基复合材料
下载PDF
“高温热结构复合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17
作者 张磊磊 张雨雷 付前刚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8期52-55,共4页
在高校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温热结构复合材料”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程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不紧密”和“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性不... 在高校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温热结构复合材料”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程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不紧密”和“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性不充分”等问题。针对教学问题开展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高温热结构复合材料”课程内容设计方法,阐明了“高温热结构复合材料”课程思政设计思路。最后,结合“高温热结构复合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和学生的反馈,总结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学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高温热结构复合材料
下载PDF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往复挤压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18
作者 宛琼 李付国 李艳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35-140,共6页
采用Deform软件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往复挤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将熵值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相结合对正交模拟方案进行评价。将优选出的工艺参数用于往复挤压试验。结果表明:核壳结构的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增强颗粒在往复挤压的过程中... 采用Deform软件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往复挤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将熵值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相结合对正交模拟方案进行评价。将优选出的工艺参数用于往复挤压试验。结果表明:核壳结构的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增强颗粒在往复挤压的过程中未发生整体破碎和与基体脱离的现象,而且热压烧结时Ti Al_(3)壳体内部形成的粗大Ti晶在往复挤压后得到了有效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往复挤压 数值模拟 参数优选
原文传递
脱合金工艺对混杂增强非晶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龙丰 郭威 +2 位作者 吕书林 王锦程 吴树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83-2292,共10页
基于金属熔体脱合金法制备了具有核壳混杂增强结构(核相为高熔点富Ta相,壳为B2-CuZr相)的[(Zr_(0.5)Cu_(0.5))_(92.5)Al_(7)Sn_(0.5)]_(0.95)Ta_(5)非晶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脱合金工艺参数下非晶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演... 基于金属熔体脱合金法制备了具有核壳混杂增强结构(核相为高熔点富Ta相,壳为B2-CuZr相)的[(Zr_(0.5)Cu_(0.5))_(92.5)Al_(7)Sn_(0.5)]_(0.95)Ta_(5)非晶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脱合金工艺参数下非晶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脱合金温度和时间是控制富Ta相尺寸的关键参数。当反应温度过低或反应时间过短时,会造成富Ta相聚集、增强相分布不均匀;当反应温度过高或反应时间过长时,会导致富Ta相粗化。当脱合金反应时间为2 min、脱合金反应温度为1473 K时,非晶基体中富Ta相尺寸细小且弥散分布,并促进B2-CuZr相异质形核细化,得到了尺寸更细小、分布更均匀的核壳混杂增强结构。细小均匀的增强相可有效阻碍非晶基体中主剪切带的快速扩展,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大幅提高,断裂强度达到2439 MPa,塑性应变为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复合材料 核壳混杂增强结构 金属熔体 脱合金法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