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离子喷涂法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硅酸钇涂层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敏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黄剑锋 付前刚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7-191,共5页
采用等离子喷涂(Atmospheric plasma spraying,APS)法在炭/炭复合材料碳化硅(SiC)内涂层表面制备了硅酸钇涂层。分别采用XRD和SEM分析了所得涂层的微观结构,并测试了带有SiC/硅酸钇复合涂层的炭/炭复合材料试样在1500℃静态空气中的抗... 采用等离子喷涂(Atmospheric plasma spraying,APS)法在炭/炭复合材料碳化硅(SiC)内涂层表面制备了硅酸钇涂层。分别采用XRD和SEM分析了所得涂层的微观结构,并测试了带有SiC/硅酸钇复合涂层的炭/炭复合材料试样在1500℃静态空气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喷涂粉料中的SiO2和Y2O3的摩尔比,可制得Y2SiO5、Y2Si2O7、Y2Si2O7/Y2SiO5和Y4Si3O12/Y2Si2O7/Y2SiO5四种不同结构的硅酸钇涂层;1500℃氧化73h后,SiC/Y4Si3O12/Y2Si2O7/Y2SiO5涂层试样的氧化失重速率相对较低,仅为1.01×10-4g.cm-.2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涂层 硅酸钇 等离子喷涂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SiC-MoSi_2/SiC涂层结构及防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薛晖 李贺军 +1 位作者 付前刚 李克智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8-641,共4页
采用包埋法、料浆法与化学气相沉积法相结合制备了防止炭/炭复合材料在高温下氧化的SiC-MoSi2/SiC涂层。借助SEM、EDS及XRD等测试手段对涂层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和相组成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涂层试件的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C-MoS... 采用包埋法、料浆法与化学气相沉积法相结合制备了防止炭/炭复合材料在高温下氧化的SiC-MoSi2/SiC涂层。借助SEM、EDS及XRD等测试手段对涂层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和相组成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涂层试件的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C-MoSi2/SiC涂层炭/炭复合材料试样经1 500℃氧化20 h后氧化失重率仅为2.8%。涂层的防氧化失效主要是由于涂层中形成穿透性缺陷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涂层 抗氧化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表面预炭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雨雷 李贺军 +2 位作者 付前刚 李克智 欧阳海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5-128,共4页
为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制备C/S iC浓度梯度高温抗氧化涂层,预先用料浆涂刷-高温处理工艺在其表面制备了预炭层.借助XRD、Ram an和SEM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预炭层的组织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讨论了不同的原料配比和炭化温度对预炭层... 为在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制备C/S iC浓度梯度高温抗氧化涂层,预先用料浆涂刷-高温处理工艺在其表面制备了预炭层.借助XRD、Ram an和SEM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预炭层的组织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讨论了不同的原料配比和炭化温度对预炭层结构的影响,并对预炭层与基体的结合性能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预炭层结构致密,与基体具有较好的结合性能,其结合强度可达10.95MPa.不同的原料配比和炭化温度影响了炭层序态结构的形成,最终形成了不同结构的预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预炭层 抗氧化涂层
下载PDF
我国炭/炭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贺军 曾燮榕 +1 位作者 李克智 张秀莲 《炭素》 2001年第4期8-13,共6页
我国自70年代初开展炭/炭复合材料研究,至今已近30年,现已在多方面得到应用,首先是80年代初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炭/炭喉衬进入实用化阶段;近年来,作为摩擦材料和防热材料应用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地在新型号军机的刹车盘和导... 我国自70年代初开展炭/炭复合材料研究,至今已近30年,现已在多方面得到应用,首先是80年代初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炭/炭喉衬进入实用化阶段;近年来,作为摩擦材料和防热材料应用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地在新型号军机的刹车盘和导弹头部实现应用。本文回顾了我国炭/炭复合材料研究发展的历史,对炭/炭复合材料近年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总结了我国在几个研究热点方面取得的成就,如高效低成本制备工艺、抗氧化涂层、计算机模拟、工程应用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炭/炭复合材料进一步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抗氧化涂层 模拟 中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化学液相气化沉积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组织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新涛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王鹏云 和永岗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7-441,共5页
采用化学液相气化沉积快速致密化工艺制备了C/C复合材料,分析了发热体尺寸和放置方式对材料组织均匀性的影响。通过排水法测量了材料轴向密度和孔隙率分布,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组织均匀性。结果表明,发热体尺寸越大,材料的组织... 采用化学液相气化沉积快速致密化工艺制备了C/C复合材料,分析了发热体尺寸和放置方式对材料组织均匀性的影响。通过排水法测量了材料轴向密度和孔隙率分布,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组织均匀性。结果表明,发热体尺寸越大,材料的组织均匀性增加,孔隙率降低,并能够缩短沉积时间;沉积过程中预制体内的温度分布是决定材料组织均匀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化学液相气化沉积 组织均匀性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高温防氧化陶瓷涂层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褚衍辉 付前刚 +1 位作者 李贺军 李克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6-91,共6页
陶瓷涂层技术是解决炭/炭(C/C)复合材料高温易氧化难题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了C/C复合材料的氧化过程与抗氧化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C/C复合材料高温防氧化单相、多相镶嵌,梯度复合,晶须增韧以及多层复合等陶瓷涂层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陶瓷涂层技术是解决炭/炭(C/C)复合材料高温易氧化难题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了C/C复合材料的氧化过程与抗氧化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C/C复合材料高温防氧化单相、多相镶嵌,梯度复合,晶须增韧以及多层复合等陶瓷涂层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就陶瓷涂层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提出了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防氧化 陶瓷 涂层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表面高温抗氧化合金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贾丙林 付前刚 +2 位作者 曹翠微 李贺军 李克智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39,69,共5页
炭/炭(C/C)复合材料高温下易氧化,严重制约了其应用。高温合金涂层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综述了近几年来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合金涂层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Si-Cr系、Si-Mo系、Si-Mo-X(W,Ta,Cr)系、Al基以及Ir系合金涂层的高... 炭/炭(C/C)复合材料高温下易氧化,严重制约了其应用。高温合金涂层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综述了近几年来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合金涂层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Si-Cr系、Si-Mo系、Si-Mo-X(W,Ta,Cr)系、Al基以及Ir系合金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分析了部分合金涂层失效的原因,提出了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合金涂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 炭/炭复合材料 高温合金涂层
下载PDF
短切炭纤维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21
8
作者 郭领军 李贺军 +2 位作者 薛晖 李克智 付业伟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42,共7页
利用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短切炭纤维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简称SCFRC)。研究了短切炭纤维的体积分数对SCFRC材料的体积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 利用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短切炭纤维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简称SCFRC)。研究了短切炭纤维的体积分数对SCFRC材料的体积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了短切炭纤维对SCFRC材料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当短切炭纤维的体积分数由0%增大到11.8%时,SCFRC材料的力学性能随之呈线性增加;短切炭纤维增强SCFRC材料的机制主要有裂纹偏转效应、桥联效应以及脱粘和拔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基C/C复合材料 短切炭纤维 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 力学性能 增强机制
下载PDF
不同转速及载荷下炭/炭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9
9
作者 黄荔海 李贺军 +1 位作者 李克智 胡志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0-333,357,共5页
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3K炭布叠层结构的炭,炭(C/C)复合材料进行低能条件下的摩擦磨损实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磨损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摩擦条件下,随转速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降低,磨损量增大... 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3K炭布叠层结构的炭,炭(C/C)复合材料进行低能条件下的摩擦磨损实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磨损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摩擦条件下,随转速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降低,磨损量增大。随载荷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降低,磨损量增大。摩擦初始时主要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润滑膜产生后主要磨损机理为疲劳磨损。炭,炭复合材料在低能条件下的磨损是正常磨损,其摩擦系数在0.1~0.2,温度在0~10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低能条件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焦炭颗粒的平均细度对沥青基炭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领军 李贺军 +2 位作者 薛晖 李克智 孙国岭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5-239,共5页
采用新型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制备出高密度、低成本的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研究了焦炭颗粒的平均细度对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趋势,并从数学上分析了密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沥青基... 采用新型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制备出高密度、低成本的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研究了焦炭颗粒的平均细度对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趋势,并从数学上分析了密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抗压强度随焦炭颗粒平均细度的增大而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沥青焦的平均细度由44.2目增加到206.3目,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抗压强度可从1.28 g/cm3和10.1MPa增加到1.77 g/cm3和55.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基炭复合材料 焦炭颗粒 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 平均细度 抗压强度 密度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炭/炭复合材料Cr-Al-Si涂层显微结构及高温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敏 李克智 +3 位作者 李贺军 付前刚 徐国忠 孙国栋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9-112,共4页
采用等离子喷涂法在涂覆SiC内涂层的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Cr-Al-Si外涂层。采用XRD和SEM分析了涂层的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并测试了复合涂层炭/炭复合材料试样在1500℃静态空气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合金外涂层主要由Al3.21Si0.47... 采用等离子喷涂法在涂覆SiC内涂层的炭/炭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Cr-Al-Si外涂层。采用XRD和SEM分析了涂层的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并测试了复合涂层炭/炭复合材料试样在1500℃静态空气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合金外涂层主要由Al3.21Si0.47、Cr3Si及Al2O3组成,厚度约为120μm,无穿透性裂纹;多孔结构单一β-SiC内涂层的防氧化能力较差,氧化10 h后涂层试样的氧化失重就接近10%,外加Cr-Al-Si涂层后,涂层试样的氧化性能显著提高,氧化61 h后试样的失重仅为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等离子喷涂 抗氧化涂层 Cr-Al-Si
下载PDF
高压浸渍-炭化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荔海 李贺军 +1 位作者 李克智 胡志彪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5-758,共4页
为研究高压浸渍-炭化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以1 K PAN基高强度炭纤维为增强体,以调制中温煤沥青为基体前驱体,采用超高压浸渍-炭化工艺制备出2.5D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及SEM电镜对材料内部的组织形态进行了观察... 为研究高压浸渍-炭化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以1 K PAN基高强度炭纤维为增强体,以调制中温煤沥青为基体前驱体,采用超高压浸渍-炭化工艺制备出2.5D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及SEM电镜对材料内部的组织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以中温沥青为基体前驱体所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在纤维束内,由于纤维之间的孔隙较小,形成的基体组织主要为镶嵌组织;而在纤维束之间,由于空间较大,出现的基体组织既有镶嵌型组织,也有域型组织.在沥青基炭基体中,有孔洞、裂纹、沟槽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高压浸渍-碳化 沥青 制备
下载PDF
温度对乙烯热解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拓亚亚 张守阳 +2 位作者 李贺军 杨静 李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8-531,共4页
以乙烯为气态前驱体,2D针刺炭毡为预制体,在负压条件下,沉积温度为950~1 200℃,采用等温CVI工艺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研究了沉积温度对复合材料密度分布及热解炭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内外密度较为均匀,... 以乙烯为气态前驱体,2D针刺炭毡为预制体,在负压条件下,沉积温度为950~1 200℃,采用等温CVI工艺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研究了沉积温度对复合材料密度分布及热解炭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内外密度较为均匀,较低温度下沉积得到中织构和高织构混合组织的热解炭,较高温度下得到纯高织构热解炭。依据Particle-filler模型,其原因可解释为随温度升高,反应中间体中芳香烃比例增大,直至其与小分子比例达到生成高织构热解炭的条件,同时高温导致的快速热解也促进高织构热解炭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乙烯 热解炭 化学气相渗透
下载PDF
纳米管/线多尺度强韧化C/C复合材料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雨雷 付艳芹 +1 位作者 付前刚 宋强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4,共14页
C/C复合材料因具有密度低、高温力学性能保持率高等一系列优异性能,成为航空航天等领域热端部件极佳的热结构候选材料,但因热解碳基体的脆性特征及单一微米尺度碳纤维不能有效增强尖锐薄壁区域,常规C/C复合材料无法满足尖锐薄壁构件的... C/C复合材料因具有密度低、高温力学性能保持率高等一系列优异性能,成为航空航天等领域热端部件极佳的热结构候选材料,但因热解碳基体的脆性特征及单一微米尺度碳纤维不能有效增强尖锐薄壁区域,常规C/C复合材料无法满足尖锐薄壁构件的使用需求。本文综述了纳米管/线增强C/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对材料结构和性能方面的影响,概述了引入碳纳米管(CNTs)和碳化硅纳米线(SiCNWs)、碳化铪纳米线(HfCNWs)等纳米材料对改善C/C复合材料力学、抗烧蚀性能影响以及不同纳米增强体对复合材料的增韧机制和抗烧蚀机理。针对目前引入纳米增强体成分、方法以及测试性能单一等不足,提出在这些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工艺技术,并进行合理的组元和结构设计,深入研究多尺度强韧化C/C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及其增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纳米增强 多尺度 热解碳 力学性能
下载PDF
Ni/Ti中间层部分瞬间液相法连接C/C复合材料和GH3044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书美 李克智 +2 位作者 王杰 宋忻睿 郭领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418,共5页
采用Ni/Ti中间层,部分瞬间液相法(Partial Transient Liquid-Phase,简称PTLP)连接C/C复合材料和GH3044,通过SEM+EDS对接头的微观结构和元素分布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接头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实现C/C复合材料与中间层、中间层与... 采用Ni/Ti中间层,部分瞬间液相法(Partial Transient Liquid-Phase,简称PTLP)连接C/C复合材料和GH3044,通过SEM+EDS对接头的微观结构和元素分布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接头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实现C/C复合材料与中间层、中间层与GH3044界面处的良好结合;所得接头截面为GH3044/扩散层/残余Ni层/Ni-Ti金属间化合物层/炭化物反应层/C/C复合材料;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接头中金属间化合物Ni3Ti不断生长,同时两侧的Ni、NiTi被逐渐消耗。另外,因为C/C复合材料和GH3044的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CTE)差别很大,所以冷却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热应力,导致C/C复合材料/中间层界面附近出现了大尺寸裂纹,使接头性能下降,其剪切强度仅有9.7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瞬间液相(PTLP)连接 C/C复合材料 GH3044 形成机理 热应力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高温防氧化增韧陶瓷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爱芝 郭领军 +2 位作者 马春红 李贺军 谭文龙 《炭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18,共6页
陶瓷涂层自身脆性大,并且与炭/炭(C/C)复合材料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使用时容易产生微裂纹。利用第二相进行增韧是预防高温防氧化涂层失效的常用手段。本文阐述了C/C复合材料陶瓷涂层的增韧机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C/C复合材料高... 陶瓷涂层自身脆性大,并且与炭/炭(C/C)复合材料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使用时容易产生微裂纹。利用第二相进行增韧是预防高温防氧化涂层失效的常用手段。本文阐述了C/C复合材料陶瓷涂层的增韧机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C/C复合材料高温防氧化增韧陶瓷涂层的研究现状,并对增韧陶瓷涂层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防氧化 涂层
原文传递
自愈合C/C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贺军 陈苗苗 +3 位作者 姚西媛 寇刚 贾瑜军 苏苗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149,共8页
C/C复合材料在450℃以上的氧化严重制约着其作为超高温结构材料的应用,宽温域自愈合抗氧化是未来C/C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综述了高、中、低温3种自愈合类型,概括了自愈合抗氧化技术在成分和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目前C/C复... C/C复合材料在450℃以上的氧化严重制约着其作为超高温结构材料的应用,宽温域自愈合抗氧化是未来C/C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综述了高、中、低温3种自愈合类型,概括了自愈合抗氧化技术在成分和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目前C/C复合材料自愈合抗氧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自愈合 氧化
原文传递
低压沉积温度对MoSi_2涂层微观结构与性能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恒 李贺军 +3 位作者 王永杰 付前刚 何子博 魏建锋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2-396,共5页
以SiCl4和H2为原料,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渗硅法在Mo基体表面原位反应制备了MoSi2涂层,研究了沉积温度对MoSi2涂层微观形貌、物相组成、沉积速率、涂层的硬度、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100~1200℃下制备的... 以SiCl4和H2为原料,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渗硅法在Mo基体表面原位反应制备了MoSi2涂层,研究了沉积温度对MoSi2涂层微观形貌、物相组成、沉积速率、涂层的硬度、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100~1200℃下制备的涂层结构致密,由单一MoSi2组成,沉积速率、涂层的硬度以及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均表现为増加的趋势;当沉积温度高于1200℃,涂层出现开裂现象,由游离Si和MoSi2两相组成,涂层沉积速率、硬度和结合强度均出现下降的趋势.1100℃以下沉积的主要控制步骤为Si与Mo反应,而1100℃以上Si在涂层中的扩散对沉积过程起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CVD MoSi2涂层 微观结构 性能 沉积温度
下载PDF
酞菁组分和硫粉量对直立碳纳米管生长的影响
19
作者 况云华 李克智 +1 位作者 李贺军 许占位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44-1348,共5页
以酞菁铁(Fe(Ⅱ)Pc)和酞菁钴(Co(Ⅱ)Pc)的二元混合物为催化剂前驱体,硫粉(S粉)为生长促进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在900℃~950℃下制备出了大面积的直立碳纳米管。为了研究CVD合成直立碳纳米管的影响因素,采用... 以酞菁铁(Fe(Ⅱ)Pc)和酞菁钴(Co(Ⅱ)Pc)的二元混合物为催化剂前驱体,硫粉(S粉)为生长促进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在900℃~950℃下制备出了大面积的直立碳纳米管。为了研究CVD合成直立碳纳米管的影响因素,采用了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以及拉曼光谱仪(Raman)对产物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酞菁组分与S粉的加入量对碳纳米管的直立形貌有着很大的影响,当采用二元混合酞菁,且Fe(Ⅱ)Pc、Co(Ⅱ)Pc与S质量比为1:1:2时,可以获得大面积的直立碳纳米管,过高或过低的S粉的添加量都不能得到大面积的直立碳纳米管。文中还探讨了S粉促进酞菁裂解直立碳纳米管可能的生长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 酞菁 直立碳纳米管 S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