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一性原理计算在新型医用金属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曦 王昌 +4 位作者 刘汉源 麻西群 程军 余森 于振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530-534,共5页
医用金属材料以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第一性原理方法作为目前合金微观组织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理论计算方法,不依赖任何经验参数,即可为合金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第一性原理计算的... 医用金属材料以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第一性原理方法作为目前合金微观组织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理论计算方法,不依赖任何经验参数,即可为合金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理论及方法,然后详细综述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在设计新型医用钛合金和可降解镁合金中的研究应用现状,最后指出了其在医用金属材料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金属材料 第一性原理 合金化元素 力学性质
下载PDF
去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徐云浩 王岚 +2 位作者 余森 于振涛 贺龙朝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16,21,共6页
纳米多孔金属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传感器、生物医疗等诸多领域,去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金属材料是一项新型、有效、经济的技术,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概述了去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的原理、主要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纳米多孔金属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传感器、生物医疗等诸多领域,去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金属材料是一项新型、有效、经济的技术,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概述了去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的原理、主要方法及其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去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钛合金的研究现状,并对去合金纳米多孔形成机制和物理模型进行了综述;简述了去合金化制备的纳米多孔材料在催化、传感以及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的发展前景及其去合金化制备技术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孔金属 去合金化 电化学 表面改性
原文传递
植介入用精细金属丝材及其异质材料焊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申琦 余森 +3 位作者 牛金龙 汶斌斌 刘少辉 于振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127-2132,共6页
随着生物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植介入医疗器件对精细金属材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医用导丝、心脏起搏器导线、功能性电刺激装置、牙矫正器、耳蜗植入装置等医疗器件,根据其植入尺寸及功能作用,都要求采用直径50~500... 随着生物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植介入医疗器件对精细金属材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医用导丝、心脏起搏器导线、功能性电刺激装置、牙矫正器、耳蜗植入装置等医疗器件,根据其植入尺寸及功能作用,都要求采用直径50~500 μm不等的精细丝材进行加工。传统医用金属丝材如316不锈钢、NiTi形状记忆合金、TC4等均含有Cr、Ni等毒性元素。这些医用金属丝材植入人体后,总会产生腐蚀与磨损,造成毒性元素的析出,极易引起炎症反应,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近年来研究人员从选择合适的替代元素和优化制备工艺方面不断尝试改善医用金属丝材的性能,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保持高强低模的同时消除了毒性元素带来的危害。此后,出现了一批新型医用金属丝材,包括:Fe-17Cr-14Mn-2Mo-(0.45~0.7)N医用奥氏体不锈钢、Ti-22Nb-Fe合金、新型β钛合金等。尺寸的细小化对医疗装置中常用的异种材料的焊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异种材料焊接的难点在于异种丝材化学成分的差异使得焊接过程易形成脆性化合物,从而恶化接头性能、降低焊接可靠性。近几年,研究人员对比固相连接、钎焊连接、熔化焊连接等多种焊接方法,发现微激光焊接方法具有能量密度高、焊缝窄、热影响区小、焊接变形小、高温停留时间短、熔化金属量少、光束方向性好、能进行精密加工等特点,在焊接异种金属丝材时效果最好。同时通过工艺参数的优化、过渡层的填充、工装夹具的设计以及接头失效形式分析、焊接连接机理的讨论,研究人员主要对316LVM(Low-carbon vaccum melting)不锈钢丝材及TiNi形状记忆合金丝材异种金属材料微激光焊接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实现了异种丝材焊接接头可靠性的大幅提升。本文系统梳理了医用金属丝材的发展及应用状况,针对异种精细金属丝材焊接的难点,从焊接方法、工艺研究及连接机理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植介入用异种金属丝材焊接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制备高可靠性的生物医用异质金属焊接接头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介入医疗器件 精细金属材料 异种材料 焊接 高可靠性
下载PDF
医用可降解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2
4
作者 贺龙朝 荆磊 +2 位作者 余森 徐云浩 于振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23-326,共4页
镁的弹性模量与骨接近,其可降解性可避免病患二次手术风险,但医用镁及镁合金仍存在力学性能较差、腐蚀降解速率过快等问题。通过向镁基体中添加增强相制备镁基复合材料,其腐蚀降解速率、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均较镁基体有所优化。本文... 镁的弹性模量与骨接近,其可降解性可避免病患二次手术风险,但医用镁及镁合金仍存在力学性能较差、腐蚀降解速率过快等问题。通过向镁基体中添加增强相制备镁基复合材料,其腐蚀降解速率、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均较镁基体有所优化。本文综述了医用镁基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现状,并归纳总结了医用可降解镁基复合材料研究中面临的部分难题,论述了医用可降解镁基复合材料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复合材料 腐蚀降解性 力学性能 生物相容性 植入体
下载PDF
热处理对TC18钛合金组织定量分析及性能影响规律研究
5
作者 朱永成 杜赵新 +3 位作者 巩天浩 马琰 曾强 程军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为探究固溶+时效工艺对TC18钛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控制(α+β)两相区固溶温度来控制合金中初生相(αp)的体积分数,通过控制时效温度调控次生相(αs)的占比及尺寸,在定性分析工艺-组织-性能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通过MIPAR的深度... 为探究固溶+时效工艺对TC18钛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控制(α+β)两相区固溶温度来控制合金中初生相(αp)的体积分数,通过控制时效温度调控次生相(αs)的占比及尺寸,在定性分析工艺-组织-性能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通过MIPAR的深度学习模块对其进行高精度定量表征。结果表明:500℃时效时,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710~860℃),初生相(αp)体积分数降低约为45.03%,合金强度提高273.66 MPa,塑性降低了9.39%;550℃时效时,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710~860℃),初生相(αp)体积分数降低约为58.78%,合金强度提高367.72 MPa,塑性降低9.89%。结论:固溶处理可以控制初生相(αp)含量,从而影响合金塑性,而时效处理可以控制合金的次生相(αs)尺寸和含量,影响合金强度,通过制定高固溶温度和低时效温度来提升合金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热处理 显微组织 定量分析 深度学习
原文传递
选区激光熔化制备镁基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申琦 余森 +3 位作者 牛金龙 汶斌斌 刘辉 于振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78-282,共5页
镁基材料由于其较低的密度而主要用于开发轻质结构;同时,镁合金还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因此也用作骨替代植入物的生物可降解吸收材料。这些优势使得镁基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镁基材料由于其较低的密度而主要用于开发轻质结构;同时,镁合金还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因此也用作骨替代植入物的生物可降解吸收材料。这些优势使得镁基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lasermelting,SLM)作为主要的增材制造技术之一,能够制造传统加工方法难以加工的个性化定制、结构复杂的金属部件。同时,随着各大巨头公司广泛涉足SLM加工领域,逐步开发SLM技术优势,相信该技术很快就会打开市场。因此,采用SLM技术制备镁基材料几乎势在必行。本文回顾了镁及镁基复合材料SLM的最新进展,详细讨论了SLM工艺参数和粉末性能对镁基材料成型质量、致密化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总结了主要研究结果并指出了未来SLM方法制备镁基材料的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材料 选区激光熔化 生物医学
下载PDF
生物医用可降解锌基合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代晓军 杨西荣 +3 位作者 王昌 徐鹏 赵曦 于振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754-3759,共6页
锌基合金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医用可降解材料,有望应用于心血管支架及骨植入等医疗器械。锌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适宜的体内降解速率,作为可降解合金的基体有很广的应用前景。然而,生物可降解锌基合金的设计、加... 锌基合金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医用可降解材料,有望应用于心血管支架及骨植入等医疗器械。锌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适宜的体内降解速率,作为可降解合金的基体有很广的应用前景。然而,生物可降解锌基合金的设计、加工、强化及降解机理等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做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本文以最终医疗器械产品的理想标准要求为切入点,从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及抗腐蚀性能等方面对近几年医用锌基合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基合金 生物可降解 生物相容性 力学性能 抗腐蚀性
下载PDF
医用镁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印 王昌 +2 位作者 于振涛 盖晋阳 曾德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288-292,共5页
医疗与健康的需求对医用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镁合金因在人体内可降解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与骨相近的弹性模量而有望成为新一代医用金属材料。然而镁合金作为植入物通常在不满服役期限前就已经失效,不能很好地满足植入物的力学... 医疗与健康的需求对医用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镁合金因在人体内可降解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与骨相近的弹性模量而有望成为新一代医用金属材料。然而镁合金作为植入物通常在不满服役期限前就已经失效,不能很好地满足植入物的力学性能要求。因此,本文首先综述了合金化、热处理和塑性变形三种改善力学性能的方法,然后指出目前镁合金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对医用镁合金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合金化 热处理 塑性变形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典型医用金属材料表面纳米晶化的生物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文昊 张伟 +4 位作者 霍望图 卢金文 曾德鹏 于振涛 余森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306,共4页
医用金属材料具有高强韧性、耐疲劳、易成形和耐腐蚀性等优良性能,既是临床应用最广泛且用量最大的主要生物医用材料,更是需要承受较高载荷的骨、齿等硬组织以及介入治疗支架的首选植入材料。而纳米医用金属材料具有更好的耐蚀性和生物... 医用金属材料具有高强韧性、耐疲劳、易成形和耐腐蚀性等优良性能,既是临床应用最广泛且用量最大的主要生物医用材料,更是需要承受较高载荷的骨、齿等硬组织以及介入治疗支架的首选植入材料。而纳米医用金属材料具有更好的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本文总结了近年临床常用的医用金属材料通过表面纳米化处理带来的性能改变与提升,并对纳米医用金属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金属材料 表面纳米化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预时效热处理对新型近β医用Ti-10Mo-6Zr-4Sn-3Nb合金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鸿川 程军 +6 位作者 盖晋阳 杜赵新 余森 张亚峰 麻西群 宋宏杰 牛金龙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研究了预时效对一种近β型Ti-10Mo-6Zr-4Sn-3Nb(Ti-B12)医用钛合金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25、425℃分别预时效0.5~8.0 h后,在β母相中均匀析出了大量的椭球状等温ω相。随着预时效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ω相的尺寸... 研究了预时效对一种近β型Ti-10Mo-6Zr-4Sn-3Nb(Ti-B12)医用钛合金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25、425℃分别预时效0.5~8.0 h后,在β母相中均匀析出了大量的椭球状等温ω相。随着预时效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ω相的尺寸逐渐增大,而密度则逐渐减小。基于等温ω过渡相辅助α相形核与细化作用,在较低的预时效温度和较短的时间下可获得密度更高、尺寸更细小且弥散分布的次生α相。此外,经预时效后,通过显著细化次生α相的尺寸和提高α相的析出密度,强度得到了明显提升,并获得了较好的塑性。然而,当将预时效时间增加至一定值时,强化效应变得不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近β钛合金 组织演变 预时效热处理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Ti-10Mo-6Zr-4Sn-3Nb在Hank’s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11
作者 王博涵 郑传波 +1 位作者 程军 陈靓瑜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178,共9页
Ti-10Mo-6Zr-4Sn-3Nb(Ti-B12)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可作为生物医用材料使用。然而,对于Ti-B12的腐蚀行为,目前还缺乏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电化学测量研究了铸态、退火、形变3种工艺的Ti-B12的显微组织和在Hank’s溶液中的... Ti-10Mo-6Zr-4Sn-3Nb(Ti-B12)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可作为生物医用材料使用。然而,对于Ti-B12的腐蚀行为,目前还缺乏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电化学测量研究了铸态、退火、形变3种工艺的Ti-B12的显微组织和在Hank’s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与铸态和形变态的Ti-B12相比,退火态Ti-B12具较低的腐蚀电流密度,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而施加阳极电位后,退火Ti-B12在动电位极化和静电位极化试验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钝化电位,较低的钝化电流密度,更高的氧空位扩散系数。这是因为退火态Ti-B12与铸态Ti-B12相比降低了硬度,细化了晶粒,消除了组织缺陷;而形变态Ti-B12在塑性形变过程中产生更多位错,产生β形变孪晶,伴有少量α沉淀相析出,组织硬度提高。这2种工艺与铸态Ti-B12相比组织发生显著变化,也展示出不同于铸态Ti-B12的腐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腐蚀行为 生物医用
下载PDF
新型生物医用钛合金的设计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麻西群 于振涛 +3 位作者 牛金龙 余森 刘少辉 贺新杰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CAS 2018年第6期26-31,共6页
传统医用钛合金的设计标准主要为强度与弹性模量。随着外科植入物在临床的不断应用,新型生物医用钛合金的设计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仅需要考虑合金元素的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等生物安全性指标,而且针对不同的人群提出可拆卸或长期植入的... 传统医用钛合金的设计标准主要为强度与弹性模量。随着外科植入物在临床的不断应用,新型生物医用钛合金的设计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仅需要考虑合金元素的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等生物安全性指标,而且针对不同的人群提出可拆卸或长期植入的理念。对比分析了国际上对医用钛合金的传统设计方法及准则,重点介绍了新一代外科植入用钛合金应该具备的最新设计要素和最新应用进展,提出了医用钛合金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 新型钛合金 设计方法 力学性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Ti-2.7Cu合金热变形行为及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万鹏 王克鲁 +3 位作者 鲁世强 程军 周峰 陈虚怀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3-149,共7页
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Ti-2.7Cu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研究其在变形温度740~890℃,应变速率0.001~10 s-1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并计算了热变形激活能,构建激活能图。结果表明,合金的流动应力受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 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Ti-2.7Cu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研究其在变形温度740~890℃,应变速率0.001~10 s-1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并计算了热变形激活能,构建激活能图。结果表明,合金的流动应力受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影响较大,在高温和低应变速率条件下,流变曲线大多呈现稳态流动特征;该合金的热变形激活能高于纯α钛合金和纯β钛合金的自扩散激活能,在此条件下合金的热变形是由高温扩散以外的过程控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Ti-2.7Cu合金本构模型,经过误差计算得出,该模型的预测值偏差在10%和15%以内的数据点分别占87.12%和92.42%,相关系数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9860和6.81%,具有良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2. 7Cu合金 热变形行为 激活能 本构模型
原文传递
Ni-Ti形状记忆合金热压缩变形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汉源 于振涛 +4 位作者 余森 牛金龙 张亚峰 王昌 赵利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59-63,共5页
采用热模拟压缩实验在变形温度650~1050℃、应变速率0.01~1 s^(-1)、变形量20%~60%条件下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及变形组织进行分析。随着压缩温度、应变速率或变形程度的增大,压缩试样的动态再结晶增加明显。当应变... 采用热模拟压缩实验在变形温度650~1050℃、应变速率0.01~1 s^(-1)、变形量20%~60%条件下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及变形组织进行分析。随着压缩温度、应变速率或变形程度的增大,压缩试样的动态再结晶增加明显。当应变速率一定,压缩实验的温度越高,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流变应力越低。1050℃在应变速率0.1 s^(-1)压缩时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峰值应力仅为650℃压缩时的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形状记忆合金 热压缩变形 动态再结晶 流变应变
原文传递
纯镁细丝冷拉拔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昌 艾迪 +4 位作者 于振涛 刘少辉 代晓军 刘汉源 赵曦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0-43,共4页
本文研究了采用不同润滑剂、拉拔速度、道次变形量对纯镁细丝累积变形量、表面质量、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摩擦系数较小的液体油基润滑剂,拉拔速度小于60mm/s,道次变形量为10%-15%、累积变形量约40%的多道次冷拉拔工艺参数制... 本文研究了采用不同润滑剂、拉拔速度、道次变形量对纯镁细丝累积变形量、表面质量、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摩擦系数较小的液体油基润滑剂,拉拔速度小于60mm/s,道次变形量为10%-15%、累积变形量约40%的多道次冷拉拔工艺参数制备的纯镁细丝表面质量以及力学性能均较高,并能满足一定的生产效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镁细丝 冷拉拔 润滑剂 拉拔速度 道次变形量 累积变形量
下载PDF
TA16钛合金管材拉伸性能及组织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亚峰 于振涛 +5 位作者 余森 贺新杰 汶斌斌 刘汉源 何卫敏 赵利渊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9期30-32,共3页
对大变形轧制的TA16钛合金管材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分析热处理温度对管材室温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选择最优工艺对管材进行热处理,测定室温拉伸性能及工艺性能。并对管材进行不同温度高温拉伸,分析温度对管材高温拉伸性能和拉... 对大变形轧制的TA16钛合金管材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分析热处理温度对管材室温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选择最优工艺对管材进行热处理,测定室温拉伸性能及工艺性能。并对管材进行不同温度高温拉伸,分析温度对管材高温拉伸性能和拉伸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750℃热处理时,管材强度和塑性随着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晶粒逐渐长大。在100~350℃高温拉伸时,管材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拉伸断口均出现颈缩,表现出塑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6钛合金 热处理 微观组织 工艺性能 力学性能 断口形貌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森 于振涛 +2 位作者 牛金龙 韩建业 贺新杰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23期88-89,95,共3页
3D打印引领了制造流程的变革,正逐渐改变世界。本文介绍了3D打印的定义、分类与基本特性和目前应用现状,综述了国内外3D打印技术、材料和应用的最新研究与应用进展,分析和讨论了3D打印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最后展望了3D打印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3D打印 个性化 增材制造 激光选区融化
下载PDF
Ti3Mo3Zr2Sn25Nb钛合金加工及热处理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亚峰 于振涛 +5 位作者 余森 贺新杰 麻西群 程军 王昌 赵曦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10期52-55,共4页
以新型β型Ti3Mo3Zr2Sn25Nb合金铸锭为实验原料,通过开坯、锻造、轧制、挤压、热处理等工序制成棒、板、管材。利用力学试验机、光学显微镜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及热处理对合金性能和组织影响。研究发现:Ti3Mo3Zr2Sn25Nb合金有较好的冷、热... 以新型β型Ti3Mo3Zr2Sn25Nb合金铸锭为实验原料,通过开坯、锻造、轧制、挤压、热处理等工序制成棒、板、管材。利用力学试验机、光学显微镜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及热处理对合金性能和组织影响。研究发现:Ti3Mo3Zr2Sn25Nb合金有较好的冷、热加工性能,无明显的各向异性,且具有一定超弹性。在β相区固溶热处理后主要由亚稳β相组成,低温时效后亚稳β相分解形成大量次生α相,从而使合金产生时效强化,达到高强度、低模量化和优良塑韧性、疲劳性能的综合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与热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Β型钛合金
下载PDF
Mg-Li合金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昌 赵曦 +3 位作者 艾迪 何卫敏 赵利渊 刘少辉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20期132-133,共2页
Mg-Li合金具有密度低,优良的冷、热变形能力,高比强度等特点,在轻量化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Mg-Li合金的特点,综述了近几年依据典型的单相α、双相α+β相和单相β三种Mg-Li合金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Mg-Li合金的应用情况... Mg-Li合金具有密度低,优良的冷、热变形能力,高比强度等特点,在轻量化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Mg-Li合金的特点,综述了近几年依据典型的单相α、双相α+β相和单相β三种Mg-Li合金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Mg-Li合金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LI合金 单相α α+β相 单相β
下载PDF
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管材旋锻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汉源 麻西群 +3 位作者 苏连朋 程军 何卫敏 王云 《机械制造》 2018年第1期29-33,共5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管材进行旋锻模拟,研究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温度等参数分布,确定了旋锻的最优方案,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管坯初始温度越高、进料速度越快、变形程度越小,主变形...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管材进行旋锻模拟,研究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温度等参数分布,确定了旋锻的最优方案,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管坯初始温度越高、进料速度越快、变形程度越小,主变形区的最大主应力绝对值就越小。所得到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650~750℃、进料速度4.0~5.0 mm/s、变形量20%~25%。管材微观组织为均匀等轴晶,平均晶粒尺寸30μm左右,力学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旋转锻造 有限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