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习改革
1
作者 文海罡 史广泰 +2 位作者 符杰 黄宗柳 吕文娟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3期256-257,共2页
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实践的双重背景下,2020年西华大学开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专业实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本文在总结近两年专业实习全过程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后,提出一... 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实践的双重背景下,2020年西华大学开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专业实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本文在总结近两年专业实习全过程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后,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以期更好地指导专业实习,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本科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专业实习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优化的思考——以西华大学为例
2
作者 王非 石建伟 周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2期245-247,共3页
本文在大量查阅知名高校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以西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为例,从课程的增替、课程方向划分、课程衔接及课时调整方面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对水利院校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课程设置 优化 课程增替 课程方向 课程衔接 课时调整
下载PDF
RFID自助系统对文献服务的影响分析——以西华大学图书馆为例
3
作者 柯强 刘小兵 +1 位作者 黄长久 曾章美 《数字图书馆论坛》 CSSCI 2014年第12期63-67,共5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大规模运用,作为新兴数据采集方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许多图书馆的借阅管理系统已淘汰以人工操作为主的传统借还图书模式,逐步采用完全依靠自助化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大规模运用,作为新兴数据采集方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许多图书馆的借阅管理系统已淘汰以人工操作为主的传统借还图书模式,逐步采用完全依靠自助化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来完成图书借还管理服务。笔者针对RFID自助服务模式对图书馆传统文献资源服务的冲击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以西华大学图书馆为例重点探讨重构和完善数字化背景下一种切实可行的“学科顾问”馆员文献资源服务结构,以及落实“学科顾问”馆员制度的详细执行方案和配套的勤工助学(学生工)推进措施等视角,就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出新的思路。旨在为提升和促进新型大学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服务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文献 RFID 学科顾问 大学图书馆 勤工助学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史广泰 《高教学刊》 2021年第16期148-151,共4页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历程和人才培养特色,多方面探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举措。经过多年专业建设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凝练,形成了“教学与科研、课堂教学与工...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历程和人才培养特色,多方面探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举措。经过多年专业建设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凝练,形成了“教学与科研、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三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能源与动力工程 教学与科研 课堂教学 工程实践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举措探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史广泰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期84-85,共2页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历程和人才培养特色,多方面探索建设能源与动力工程一流专业的主要举措,提出了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历程和人才培养特色,多方面探索建设能源与动力工程一流专业的主要举措,提出了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及外部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主要举措,为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能源与动力工程 一流专业 建设举措
下载PDF
能源与动力工程中节能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
6
作者 严杰 赵懿 龙宝林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0年第33期26-26,共1页
为进一步提高能源与动力工程的质量,有效利用节能技术,本文主要针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中节能技术的主要类型;能源与动力工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分析两点内容,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法,为后续的工作展开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节能技术 发展与应用
下载PDF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7
作者 苟秋琴 张翔 陈小明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4年第10期81-81,85,共2页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与多学科交叉,教学难度大。笔者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和传统理论教学中的不足,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教学内容上,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以案...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与多学科交叉,教学难度大。笔者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和传统理论教学中的不足,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在教学内容上,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以案例为主线的课程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技术 人才培养 课程建设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8
作者 叶道星 宋文武 熊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27期101-104,共4页
能源动力类高校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力工程、热能工程及水利工程等的研发、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工程工作。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西南地区最早也是目前唯一开设以水力机械为特色专业方向的学校。以西华... 能源动力类高校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力工程、热能工程及水利工程等的研发、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工程工作。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西南地区最早也是目前唯一开设以水力机械为特色专业方向的学校。以西华大学能源动力人才培养为例,从面向工程实践的目标出发,从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工程实践中出发,分析西华大学人才培养中存的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探索出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动力 培养模式 教学 实践
下载PDF
针对气象敏感型综合能源负荷的收敛交叉映射因果关系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金立 张力 +3 位作者 任炬光 唐杨 唐侨 刘小兵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3年第1期23-30,共8页
气象敏感型综合能源负荷是随气候条件变化而波动明显的电、冷、热等多元负荷,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与耦合转化关系,现有的负荷特性分析方法难以精准量化评估气象因素对其的影响。选取实际的综合能源系统为分析对象,基于负荷特性分... 气象敏感型综合能源负荷是随气候条件变化而波动明显的电、冷、热等多元负荷,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与耦合转化关系,现有的负荷特性分析方法难以精准量化评估气象因素对其的影响。选取实际的综合能源系统为分析对象,基于负荷特性分析,建立了包含多种单一和综合气象因素的关联指标体系,通过基于滑窗法的强关联时段提取、基于收敛交叉映射方法的因果关系强度及敏感度计算构建了因果关系模型与分析流程,结合算例仿真对所提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衡量气象因素对多元负荷的影响,可为后续开展能源系统规划与负荷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气象敏感型综合能源负荷 因果关系分析 收敛交叉映射 滑窗法 敏感度 负荷预测
下载PDF
基于LMDI及STIRPAT模型的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
10
作者 宋岚 王莉 邹方政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23年第6期90-99,共10页
工业是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领域,文章以中国工业部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LMDI方法将影响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因素分解为经济增长、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工业产业结构等四个方面,在测算2005—2019年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量的基础... 工业是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领域,文章以中国工业部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LMDI方法将影响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因素分解为经济增长、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工业产业结构等四个方面,在测算2005—2019年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岭回归方法构建扩展STIRPAT模型,与情景分析法相结合,对中国工业部门的碳达峰年份及峰值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经济增长是影响碳排放最主要的因素,能源强度对碳排放有较强的负影响。在基准情景下,工业部门在2035年才出现碳达峰,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文章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在低碳情境下,中国工业部门预计将于2028年实现碳达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DI方法 STIRPAT模型 碳达峰 情景分析 碳排放
下载PDF
叶根与轮槽配合间隙对压缩机叶片结构动力学特性影响
11
作者 王作彪 陈小明 汪小淞 《风机技术》 2023年第S01期56-60,100,共6页
基于单向流固耦合的有限元方法,以某压缩机叶片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叶根与轮槽接触面在不同间隙时叶片的强度与振动特性,分析了不同间隙状态下叶片的静应力、动频率以及动应力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叶根与轮槽在无间隙设计以及0.15mm间隙... 基于单向流固耦合的有限元方法,以某压缩机叶片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叶根与轮槽接触面在不同间隙时叶片的强度与振动特性,分析了不同间隙状态下叶片的静应力、动频率以及动应力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叶根与轮槽在无间隙设计以及0.15mm间隙条件下,叶片静应力大小相当,峰值应力位置一致。不同间隙条件下,叶根与轮槽接触状态发生变化,叶片起振点表现出差异,且前三阶共振频率随着间隙的增大而减小,其中二阶共振频率变化最大,达28.7%。接触间隙的变化使参振尺寸和共振频率发生变化,产生不同的峰值应力,该应力随着间隙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强度 振动特性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张越关 付成华 +1 位作者 张婧 张焕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36期95-98,共4页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英语对于学生以后的就业或者继续深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水电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和不足,基于“学生主讲、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师生协同互动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英语对于学生以后的就业或者继续深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水电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和不足,基于“学生主讲、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师生协同互动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水平。在西华大学经过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整体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师生协同互动教学模式
下载PDF
轴承刚度对双叶片环保泵转子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宋冬梅 陈小明 +4 位作者 刘雪垠 曾梦玮 林玉东 曾浪令 邓宏盛 《机械工程师》 2023年第10期147-149,153,共4页
为了研究轴承刚度对双叶片环保泵转子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流固耦合理论,采用ANSYS-CFX和ANSYS-Workbench,对4种轴承刚度方案下的环保泵固有频率、模态振型、临界转速及谐响应进行了求解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模态振型在不同支承... 为了研究轴承刚度对双叶片环保泵转子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流固耦合理论,采用ANSYS-CFX和ANSYS-Workbench,对4种轴承刚度方案下的环保泵固有频率、模态振型、临界转速及谐响应进行了求解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模态振型在不同支承刚度下表现为同相振型,以水平摆动为主。当轴承刚度从2.6×10^(5) N/mm增加到2.6×10^(6) N/mm时,转子固有频率和临界转速均明显增加,而当轴承刚度从2.6×10^(6) N/mm增加到2.6×10^(8) N/mm时,固有频率和临界转速增速变缓。转子额定转速均小于4种轴承刚度下转子的前3阶临界转速,不会发生共振。谐响应振幅随支承刚度增大而降低,支承刚度为2.6×10^(5) N/mm时振幅最大,X、Y、Z方向分别为0.44、0.32、0.16 mm。不同支承刚度在X方向上最大振幅均分别为0.44、0.28、0.24、0.19 mm,降低幅度分别为36.4%、14.3%、20.83%。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泵的轴承选型以及转子结构优化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叶片环保泵 数值模拟 流固耦合 模态分析 临界转速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双叶片潜污泵转子动力学特性分析
14
作者 宋冬梅 刘雪垠 +4 位作者 陈小明 曾梦玮 徐成芝 曾浪令 张衡镜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4期6-8,12,共4页
为了研究双叶片潜污泵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该文基于流固耦合理论,采用ANSYS-CFX和ANSYS-Workbench软件对某型号潜污泵转子系统“干湿态”下固有频率和振型、临界转速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转子振型多为振摆以及扭转摆动,前两阶模... 为了研究双叶片潜污泵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该文基于流固耦合理论,采用ANSYS-CFX和ANSYS-Workbench软件对某型号潜污泵转子系统“干湿态”下固有频率和振型、临界转速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转子振型多为振摆以及扭转摆动,前两阶模态振型均表现为叶轮的对称左右摆动,最大位移都出现在叶轮轮缘区域和叶片出口区域。“湿态”下潜污泵转子固有频率比干态下有所降低,最小下降率2.8%,出现在第二阶模态;最大下降率21.3%,出现在第六阶模态。“湿态”下转子临界转速比“干态”下临界转速稍有下降。转子工作转速1 470 r/min远小于计算所得的前四阶临界转速,不会发生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叶片潜污泵 数值模拟 流固耦合 模态分析 临界转速
下载PDF
基岩中入射波三维时域反演及自由场构建
15
作者 王飞 宋志强 +1 位作者 刘云贺 李闯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7,共12页
基岩入射波一维和二维时域反演不能反映入射方位角和斜入射角的空间任意性,导致构建的自由场可能与实际偏离较远,因此有必要开展基岩入射波三维时域反演研究。基于波函数组合法,利用基岩中P波、SV波和SH波的入射波时程表达地表控制点自... 基岩入射波一维和二维时域反演不能反映入射方位角和斜入射角的空间任意性,导致构建的自由场可能与实际偏离较远,因此有必要开展基岩入射波三维时域反演研究。基于波函数组合法,利用基岩中P波、SV波和SH波的入射波时程表达地表控制点自由场,建立基于设计地震动的基岩入射波三维时域反演方法,并进一步构建了多波组合斜入射下的空间非一致自由场,分析了基于一维和二维反演方法构建的自由场偏差,揭示了不同反演和自由场构建方法对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地震响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基于地震动三维反演方法构建的自由场具有空间非一致性,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场地的地震动场情况。当入射方位角在0°~60°、斜入射角在40°~90°范围内,与三维反演方法相比,一维反演方法构建的特征点x向自由场偏差较大,位移峰值最大偏差为55.8%;当入射方向与某个水平坐标轴平行时,二维反演方法构建的特征点另一个水平向自由场偏差较大,位移峰值最大偏差为100%。介质泊松比增大,一维反演下x向自由场偏差减小,二维反演下x向自由场偏差增大,特征点位移峰值最大偏差分别为46%和36%。与基于地震动三维反演方法获得的心墙拉应力最大值相比,二维和一维反演下拉应力最大值分别减小了83.3%和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入射波 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坎 三维时域反演 自由场 非一致性
下载PDF
基于Anand模型的BGA封装热冲击循环分析及焊点疲劳寿命预测
16
作者 张惟斌 申坤 +1 位作者 姚颂禹 江启峰 《电子与封装》 2024年第3期45-49,共5页
BGA封装在电子元器件中的互连、信息传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封装元件的可靠性以及内部焊点在高温、高湿、高压等极限条件下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基于Anand模型分析了封装元件在热冲击下的塑性变形和应力分布,同时对不同空间位置... BGA封装在电子元器件中的互连、信息传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封装元件的可靠性以及内部焊点在高温、高湿、高压等极限条件下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基于Anand模型分析了封装元件在热冲击下的塑性变形和应力分布,同时对不同空间位置焊点的最大应力与主要失效位置进行了对比,并运用Darveaux模型计算出焊点最危险单元的裂纹萌生、裂纹扩展速率和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在热冲击极限载荷下,封装元件的温度呈现对称分布,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差较大,约为15℃;最大变形为0.038 mm,最大变形位置为外侧镀膜处;最大应力为222.18 MPa,内部其余部分的应力值为20 MPa左右。对于内部焊点,最大应力为19.02 MPa (250 s),应力最大位置在锡球下方边缘,预估其疲劳寿命为6.29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GA封装 Anand模型 焊点 热冲击 疲劳寿命
下载PDF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学习行为分析研究
17
作者 张婧 罗鑫 +1 位作者 张婉欣 李汶雨 《信息与电脑》 2024年第1期245-247,共3页
文章基于学习通平台应用于《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中获取的大数据对教育对象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并对课程考核中涉及学习通平台的各项成绩与总评成绩的相关性进一步梳理,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及存在... 文章基于学习通平台应用于《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中获取的大数据对教育对象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并对课程考核中涉及学习通平台的各项成绩与总评成绩的相关性进一步梳理,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困难。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的线上自学对自制力差的学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线上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数据之间缺少显著相关性,这可能与学生的自制力、诚信、自学能力、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通 混合式教学 学习行为 大数据分析
下载PDF
地震波斜入射下水平成层覆盖层地基波动输入研究
18
作者 王飞 宋志强 +4 位作者 刘云贺 李闯 李正贵 胡安奎 田庆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8-256,共9页
覆盖层具有土体动力非线性和结构成层特征,地震波斜入射下覆盖层地基自由场计算难度增大、人工边界吸能能力受到限制,制约了地震波动输入精度和应用。以水平成层覆盖层为研究对象,引入势函数理论,构建了地震波斜入射下顶层幅值矩阵与任... 覆盖层具有土体动力非线性和结构成层特征,地震波斜入射下覆盖层地基自由场计算难度增大、人工边界吸能能力受到限制,制约了地震波动输入精度和应用。以水平成层覆盖层为研究对象,引入势函数理论,构建了地震波斜入射下顶层幅值矩阵与任意层幅值矩阵之间的动态传递关系,获得土体时域应变;基于二维应变状态理论,采用等效线性化法反映土体动力非线性,建立了地震波斜入射下非线性水平成层覆盖层地基自由场解析计算方法。利用作者发展的非线性黏弹性人工边界单元模拟远域辐射阻尼效应,近场波动分析中边界单元参数随内层土体单元动剪应变变化,边界单元吸能能力达到最优。结合解析自由场转换得到的等效输入荷载,建立了适用于地震波斜入射下非线性水平成层覆盖层地基地震波动输入方法。该方法能够依据深部斜入射波和地表地震动实现覆盖层地基波动输入,依据地表地震动实现波动输入是避免了通过基底地震动正演自由场等过程。研究了弹性水平双层和非线性水平多层覆盖层地基地震响应,结果表明,波动输入计算获得位移和应力均与解析解有较高拟合度,计算精度高,可为水平成层覆盖层地基上土石坝地震响应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成层覆盖层 土体非线性 地震波斜入射 自由场 波动输入
下载PDF
黏度对油气混输泵内气相和泄漏涡分布的影响
19
作者 孙国栋 史广泰 +1 位作者 文海罡 黄宗柳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8,146,共7页
为了更准确地探究油气混输泵在高黏度条件下输送介质时,其流道内常常存在的泄漏涡、分离涡等这些涡流的特性,文中选用欧拉-欧拉非均相流模型对油气混输泵内气相分布以及涡分布进行分析,并使用刚性旋转涡量表征涡旋强度.研究表明:在混输... 为了更准确地探究油气混输泵在高黏度条件下输送介质时,其流道内常常存在的泄漏涡、分离涡等这些涡流的特性,文中选用欧拉-欧拉非均相流模型对油气混输泵内气相分布以及涡分布进行分析,并使用刚性旋转涡量表征涡旋强度.研究表明:在混输泵叶轮流道内,气相的存在较大地影响了叶片表面流线的分布规律.偏设计工况下,当黏度较小时气相主要集中分布在压力面后半段,当黏度较大时气相在压力面后段分布较少.不同工况下泄漏涡的分布规律都与气相分布吻合度较高,在偏设计工况下,其气相在流道尾部的聚集度和黏度成正比,但是在大流量工况下流道内局部的气相聚集得到了改善.此外,由于高黏度条件下流道内湍流黏度较低以及剪切涡较多,所以在考虑刚性旋转时的涡量分布更为准确.研究结果可为油气混输泵的优化设计等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混输泵 黏性 涡流 刚性旋转涡量 气相聚集
下载PDF
半开式离心叶轮叶顶泄漏诱发流道流动堵塞特性研究
20
作者 朱俊桦 金永鑫 +2 位作者 吕世杰 成涛 宋文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5,93,共8页
为探究半开式离心叶轮叶顶泄漏量诱发的流道中流动堵塞作用,采用大涡模拟对流场进行精确计算,基于流动堵塞预估模型对叶顶间隙0.5、1.0和1.5 mm的3种半开式离心叶轮在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流动堵塞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在叶轮流道内存在流动堵... 为探究半开式离心叶轮叶顶泄漏量诱发的流道中流动堵塞作用,采用大涡模拟对流场进行精确计算,基于流动堵塞预估模型对叶顶间隙0.5、1.0和1.5 mm的3种半开式离心叶轮在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流动堵塞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在叶轮流道内存在流动堵塞峰值,且在3种叶顶间隙下均在截面2处,在经过截面2之后流动堵塞发生大幅度的减小,并在后面4个截面发生小幅度的波动;通过对不同叶顶间隙、不同流量工况下在叶轮尾缘处相对流动堵塞作用的分析,发现尾缘处的流动堵塞在不同叶顶间隙下,随流量的变化具有相同的趋势,相对流动堵塞均在1.0Q_(d)时达到最小值,在0.6Q_(d)时出现峰值;然而流动堵塞在相同流量下与叶顶间隙的关系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且存在一个最优叶顶间隙在设计工况点达到最小的流动堵塞情况;同时通过对泄漏涡发展情况的观察,发现泄漏涡的破碎和位移会增大叶片尾缘处的流动堵塞;通过对叶片静压差的分析,发现运行流量对叶片载荷的影响不大,然而叶顶间隙的改变会大大影响叶片载荷,同时对叶片尾缘处的流动堵塞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开式离心叶轮 大涡模拟 流动堵塞预估模型 叶顶间隙 叶片载荷 泄漏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