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婷婷 张媛媛 《文教资料》 2009年第21期190-191,共2页
本文结合西南交通大学的实际,分析多校区办学格局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多校区办学格局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浅析。
关键词 多校区办学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中美大学电气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方法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志刚 赵舵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年第3期21-23,共3页
针对电气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的特点,本文以在美国电气工程类专业排名与我校类似的三个大学为例,对美国电气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影响因素、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我校电气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笔者还提出我... 针对电气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的特点,本文以在美国电气工程类专业排名与我校类似的三个大学为例,对美国电气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影响因素、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我校电气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笔者还提出我校电气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的建议和改革措施,为提高电气工程类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工程类 研究生培养 美国大学
下载PDF
面向国家轨道交通需求,整体建构电气工程教育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舵 冯晓云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年第1期24-26,共3页
面向国家轨道交通发展对电气工程人才的重大需求,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在教育部"质量工程"的指引下,构筑并实施了"一个方案,两条主线,三个支撑,一个机制"的人才培养体系,为轨道交通事业培养了大批杰出人... 面向国家轨道交通发展对电气工程人才的重大需求,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在教育部"质量工程"的指引下,构筑并实施了"一个方案,两条主线,三个支撑,一个机制"的人才培养体系,为轨道交通事业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和高水平建设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工程 轨道交通 电气工程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电气工程专业实验中心建设的实践 被引量:4
4
作者 赵丽平 何正友 李中西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年第2期151-153,共3页
以电气工程专业实验中心建设的实践为例,探讨了在新形势下专业实验中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得出了实验室建设应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室建设中应加强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
关键词 电气工程 专业实验中心 平台建设 研究与实践
下载PDF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改革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赵舵 冯晓云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8年第S1期88-89,94,共3页
结合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改革工作,在分析了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和时代发展对高素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重点介绍了特色专业建设... 结合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改革工作,在分析了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和时代发展对高素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重点介绍了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有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建设思路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专业 专业建设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下载PDF
电气工程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冯晓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4-96,共3页
电气工程类本科教学长期存在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以科研成果与科研项目为依托 ,与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和“2 11工程”建设密切结合起来 ,将电气工程的最新成果迅速向高等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转化 ,与... 电气工程类本科教学长期存在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以科研成果与科研项目为依托 ,与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和“2 11工程”建设密切结合起来 ,将电气工程的最新成果迅速向高等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转化 ,与传统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构建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提高工程素质为主的较为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践证明 :这种改革思路是正确的 ,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电气工程 工程实践 能力培养
下载PDF
数字孪生在轨道交通电力牵引系统应用的探讨与展望
7
作者 宋文胜 张思慧 +2 位作者 叶存昕 张志伟 邹宇超 《机车电传动》 2024年第2期1-15,共15页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电力牵引系统的快速发展与技术成熟,其可靠性评估与智能化监控技术逐渐引起关注,数字孪生是基于数据与机器学习对实际物理系统的虚拟刻画技术,可以实现对实际物理系统的行为特征模拟与参数监测,因此将数字孪生技术引入...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电力牵引系统的快速发展与技术成熟,其可靠性评估与智能化监控技术逐渐引起关注,数字孪生是基于数据与机器学习对实际物理系统的虚拟刻画技术,可以实现对实际物理系统的行为特征模拟与参数监测,因此将数字孪生技术引入轨道交通电力牵引系统领域,可为其数字化、智能化监控与运维提供发展思路与技术手段。文章首先对数字孪生技术目前在电力牵引系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进而列举了电力牵引系统数字孪生构建过程中所需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情况——在电力牵引系统领域,数字孪生及其相关技术仍在理论研究阶段,只有针对部分子系统的探索性研究,尚未形成完善的系统建模与智能监控体系;最后,文章展望了数字孪生技术在电力牵引系统领域的工程化实现前景,探讨了其投入工程应用可能会面临的内部技术问题与外部客观挑战,旨在为后续技术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电力牵引系统 系统建模 人工智能 数据处理
原文传递
西南交大—利兹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建设的启示
8
作者 赵丽平 马磊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34期262-263,共2页
我校与英国利兹大学启动了西南交大-利兹学院的建设,本文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分析了利兹学院实验室的组成,实验教学模式和以能力训练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借鉴其实验教学经验,从资源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对我国的实践... 我校与英国利兹大学启动了西南交大-利兹学院的建设,本文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分析了利兹学院实验室的组成,实验教学模式和以能力训练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借鉴其实验教学经验,从资源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对我国的实践教学的改革给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专业实验室 能力训练 实验教学体系
下载PDF
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切削式防爬器研究
9
作者 陈佳明 朱涛 +2 位作者 肖守讷 阳光武 杨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目的]当前,切削式防爬器存在切削初始峰值力过高问题,会出现刀具脱落或断裂,造成防爬器失效的情况。而且,既有双切削式防爬器极易出现内部切屑在管内堆积的情况。因此需对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切削式防爬器进行研究。[方法]先建立切削... [目的]当前,切削式防爬器存在切削初始峰值力过高问题,会出现刀具脱落或断裂,造成防爬器失效的情况。而且,既有双切削式防爬器极易出现内部切屑在管内堆积的情况。因此需对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切削式防爬器进行研究。[方法]先建立切削式防爬器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将切削式防爬器的切削力、碰撞吸能仿真结果同相关文献的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模拟方法的准确性。介绍蜂窝切削复合式防爬器和改进的内外双切削式防爬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有限元模型的模拟计算,分析两种新型切削式防爬器的切削性能。[结果及结论]在切削式防爬器出现初始峰值力的位置设置诱导槽,可以有效地降低该峰值力;诱导槽的深度不小于切削深度效果更佳;诱导槽的宽度过大,会导致二次峰值力的增加,且刀具通过该诱导槽之后切削力会出现较大波动。与传统的抽屉式蜂窝防爬器相比,蜂窝切削复合式防爬器不仅吸能能力极为优秀,还能更换部件,具有可重复利用的特性。新型内外双切削式防爬器能将切屑从管内顺利排出,从而避免了切屑堆积。对比单切削式的防爬器,新型内外双切削式防爬器的吸能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切削式防爬器 蜂窝 碰撞吸能 诱导结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考虑电气化铁路接入的山区电网可靠性评估研究
10
作者 马栅 陈金强 +2 位作者 孙小军 冯玎 林圣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2-1180,共9页
作为大功率、强冲击的移动负荷,电气化铁路接入山区电网后将导致电网线路功率在短时内重新分布,可能引发线路可靠性下降等后果。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考虑电气化铁路接入的山区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首先,考虑途径山区的电气化铁路客货共线... 作为大功率、强冲击的移动负荷,电气化铁路接入山区电网后将导致电网线路功率在短时内重新分布,可能引发线路可靠性下降等后果。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考虑电气化铁路接入的山区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首先,考虑途径山区的电气化铁路客货共线的特点,基于列车牵引计算模拟牵引负荷的随机波动性;然后分析牵引负荷对电网潮流的影响;进一步建立线路故障模型对牵引负荷接入后的线路可靠性指标进行计算,量化评估山区电网的可靠性水平;最后,定义线路薄弱度指标对山区电网薄弱环节进行筛选,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提升电网可靠性。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优化前后两种情况下的电网可靠性指标,验证了该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电网 电气化铁路 可靠性评估 客货共线 牵引负荷
原文传递
考虑主变电所资源共享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无功补偿方案
11
作者 李立颖 周丹 +5 位作者 林珊 邹大云 金海奇 解凯 戚贺 张戬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7,共5页
[目的]当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主变电所资源共享时,能够节省供电系统的投资成本。在此背景下,为使PCC(公共连接点)的功率因数达到标准,需要对不同阶段的主变电所资源共享无功补偿方案进行研究。[方法]以某城市地铁线路的供电系统为例... [目的]当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主变电所资源共享时,能够节省供电系统的投资成本。在此背景下,为使PCC(公共连接点)的功率因数达到标准,需要对不同阶段的主变电所资源共享无功补偿方案进行研究。[方法]以某城市地铁线路的供电系统为例,根据行车计划和供电系统结构,推算出PCC处在全日功率因数达标的情况下,主变电所资源共享前后的最小无功功率补偿量。提出考虑主变电所资源共享的无功补偿设置方案,以主变电所资源共享前后的最小无功功率补偿量满足补偿需求为基础,以SVG(静止无功发生器)容量最小为目标,确定SVG和电抗器或电容器的安装容量。[结果及结论]在案例线路的供电系统中,1#主变电所主变压器供电分区无功补偿装置的实际配置为:电抗器容量为6.0 Mvar;SVG容量为1.0 Mvar;2#主变压器供电分区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为:电抗器容量为3.0 Mvar;SVG容量为0.5 Mvar。所提供电系统无功补偿方案将总计容量为9.0 Mvar的SVG装置替换成电抗器,在满足无功补偿需求的同时降低了投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主变电所资源共享 无功补偿方案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体垂向振动对弓网受流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董晓 周宁 +1 位作者 张欣 魏海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7,32,共7页
[目的]既有对接触网系统动力学仿真的研究大多基于受电弓底座仅有纵向自由度的假设,忽略了轮轨激励引起的车体垂向振动对弓网受流性能的影响,需要将车辆-受电弓-接触网(以下简称“车-弓-网”)作为一个整体予以研究。[方法]分别建立了刚... [目的]既有对接触网系统动力学仿真的研究大多基于受电弓底座仅有纵向自由度的假设,忽略了轮轨激励引起的车体垂向振动对弓网受流性能的影响,需要将车辆-受电弓-接触网(以下简称“车-弓-网”)作为一个整体予以研究。[方法]分别建立了刚性接触网、柔性接触网两种接触网类型下的弓网耦合动力学模型及车-弓-网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案例线路上进行了弓网动态受流试验,对所建的刚性接触网车-弓-网多体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可行性验证。基于列车运行速度为80 km/h、90 km/h、100 km/h、110 km/h及120 km/h五种速度工况,选取了其中两种速度工况对刚性接触网受电弓绝缘子底座处的垂向动态响应进行了分析,并在五种速度工况下分别对两种接触网类型下弓网模型、车-弓-网模型的各动态响应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及结论]所建车-弓-网多体动力学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是合理的。车体振动会对弓网受流性能产生一定影响:柔性接触网下车体垂向振动对弓网受流性能影响很小,可不予考虑;刚性接触网下,与未考虑车体垂向振动的弓网模型相比,考虑了车体垂向振动的车-弓-网模型计算得到的弓网接触压力统计最小值、弓头最大抬升位移均随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弓网接触压力统计最小值变化率的最大值为24.7%,弓头最大抬升位移变化率的最大值为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供电系统 车-弓-网关系 弓网受流性能 车体垂向振动 多体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9号道岔上方接触网结构设计与调整
13
作者 张豪 张坤 +4 位作者 祖健 袁少磊 赵慧阳 关金发 方岩 《电气化铁道》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道岔上方的接触网结构较复杂,是维修维护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本文针对某地铁线路9号道岔上方接触网出现的受电弓弓角异常磨损、接触线侧面异常磨损等问题,从受电弓、接触网空间几何关系出发,分析了造成线岔区域异常磨损的原因,给出了... 道岔上方的接触网结构较复杂,是维修维护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本文针对某地铁线路9号道岔上方接触网出现的受电弓弓角异常磨损、接触线侧面异常磨损等问题,从受电弓、接触网空间几何关系出发,分析了造成线岔区域异常磨损的原因,给出了线岔布置的原则和线岔结构的调整方案建议,为城市轨道交通9号道岔上方接触网布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受电弓 9号道岔 交叉线岔 调整
下载PDF
现代轨道交通工程科技前沿与挑战 被引量:182
14
作者 翟婉明 赵春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9-226,共18页
围绕现代轨道交通的四大重点领域: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磁悬浮交通,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特别是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其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与水平.结合轨道交通工程学科发展趋势与应用需求,分析了轨道交通工... 围绕现代轨道交通的四大重点领域: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磁悬浮交通,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特别是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其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与水平.结合轨道交通工程学科发展趋势与应用需求,分析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与运营过程中涉及系统安全性、运营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主要技术瓶颈,指出了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磁悬浮交通领域当前值得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为今后深入开展轨道交通科学技术研究(特别是针对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中国轨道交通科技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轨道交通 发展动态 科技前沿 技术挑战 述评
下载PDF
轨道交通列车综合节能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晓云 黄德青 +2 位作者 王青元 孙鹏飞 何庆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34,共13页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世纪大考,作为用电大户的轨道交通系统,其综合节能任务艰巨,挑战巨大。在全面分析轨道交通能耗现状和用能特征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从列车运营节能优化、多能源接入牵引供电、负荷匹...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世纪大考,作为用电大户的轨道交通系统,其综合节能任务艰巨,挑战巨大。在全面分析轨道交通能耗现状和用能特征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从列车运营节能优化、多能源接入牵引供电、负荷匹配与效能提升、基础设施节能设计等维度开展系统性思考,突破车机工电辆条块分割,以全寿命周期综合节能为目标,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为基础,以智能技术和先进装备为手段,探讨并提出“车-图-网-线”综合和“源-荷-储-运-网-维”贯通的大系统综合节能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轨道交通 综合节能 智能技术
下载PDF
考虑接触网-钢轨耦合关系及再生制动能量的新型电缆贯通供电系统电气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丽艳 郑兴 +2 位作者 罗博 王杰 陈民武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4-177,共14页
针对新型电缆贯通供电系统模型未准确反映接触网与钢轨之间的耦合关系、未考虑再生制动能量利用及环网加单边供电方案等问题,采用电流控制的电压源解耦方法反映接触网和钢轨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基于二端口网络的新型电缆贯通供电系统模... 针对新型电缆贯通供电系统模型未准确反映接触网与钢轨之间的耦合关系、未考虑再生制动能量利用及环网加单边供电方案等问题,采用电流控制的电压源解耦方法反映接触网和钢轨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基于二端口网络的新型电缆贯通供电系统模型;在计算系统牵引网阻抗、电压损失及馈线电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线路数据,提出3种电缆贯通供电方案,在不同运行工况下仿真分析各供电方案下系统的电气特性,并考虑再生能量利用设计牵引变压器容量,以达到降低牵引变压器容量和运营维护费用的目的。结果表明:新型电缆贯通供电系统在各种供电方案下的再生能量利用率均较高,普遍达到90%以上;在相同牵引变压器数目下,环网加单边供电方案电压损失、牵引网损耗等性能指标均优于单纯的环网结构;再生制动能量能够作为牵引变压器容量设计的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缆贯通供电系统 系统模型 接触网与钢轨耦合关系 供电方案 再生能量 牵引变压器容量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同相储能供电系统能量管理及容量配置策略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丽艳 贾瑛 +1 位作者 韩笃硕 雷万良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9,共8页
为进一步降低电气化铁路对三相电网的负序影响,兼顾牵引变电所节能经济运行,提出了一种电气化铁路同相储能供电系统能量管理策略和容量配置方案.首先,以三相电压不平衡度限值为约束,确定了不同负序超标情况下储能装置启动阈值;而后,建... 为进一步降低电气化铁路对三相电网的负序影响,兼顾牵引变电所节能经济运行,提出了一种电气化铁路同相储能供电系统能量管理策略和容量配置方案.首先,以三相电压不平衡度限值为约束,确定了不同负序超标情况下储能装置启动阈值;而后,建立了储能供电系统负序补偿模型,计算储能装置充放电电流;最后,以牵引变电所实测数据为例,给出储能装置容量配置方案,并计算验证了所提能量管理策略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同相储能供电系统通过实时控制储能装置充放电,可实现负序满意度补偿、负荷削峰填谷、兼顾再生能量利用,负序补偿度由储能装置放电功率决定,削峰填谷效果和再生能量利用率由储能装置启动阈值和储能容量决定;储能容量一定时,越小阈值,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放电阈值 负序补偿 储能容量 削峰填谷 再生制动能量利用
下载PDF
轨道交通电气化专辑主编评述
18
作者 李永东 宋文胜 王琛琛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共5页
轨道交通列车牵引系统控制性能与供电质量提升是电气化铁路发展永恒的主题,轨道交通电气化是实现铁路性能提升、多拉快跑、绿色高效的必由之路,以电力电子、电机驱动、现代控制与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推动了轨道交通电气化的快速发... 轨道交通列车牵引系统控制性能与供电质量提升是电气化铁路发展永恒的主题,轨道交通电气化是实现铁路性能提升、多拉快跑、绿色高效的必由之路,以电力电子、电机驱动、现代控制与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推动了轨道交通电气化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先进控制技术、智能检测与健康诊断理论的发展,功率器件应用及其可靠性评估、牵引变流控制与调制技术、高性能牵引电机驱动技术、新型供电与牵引传动拓扑等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并受到了学术界及工业界的持续关注。《电源学报》特别推出轨道交通电气化专辑,以期推进轨道交通牵引变流驱动控制及其应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电气化 牵引变流 电机驱动 主编述评
下载PDF
氢能轨道交通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9
作者 陈维荣 王颖民 +3 位作者 李秉训 孟翔 张世聪 李奇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在“双碳”目标提出后,氢燃料电池因其清洁、环保、高效的技术特点而备受关注,以氢能作为轨道交通车辆的动力已成为铁路领域低碳化转型及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首先介绍了氢能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其次对各项核心技... 在“双碳”目标提出后,氢燃料电池因其清洁、环保、高效的技术特点而备受关注,以氢能作为轨道交通车辆的动力已成为铁路领域低碳化转型及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首先介绍了氢能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其次对各项核心技术进行整理阐述,包括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技术、燃料电池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技术等,并重点介绍各技术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之后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技术现存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发展方向;最后,从不同角度对氢能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轨道交通 混合动力系统 燃料电池 故障诊断
原文传递
真空管道磁浮交通车体热压载荷分布特征及其非定常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啸 马天昊 +3 位作者 王潇飞 邓自刚 张继旺 张卫华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8,共20页
基于SST κ-ω湍流模型和IDDES方法,采用三维数值模型对800 km/h的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在雍塞状态(阻塞比为0.3和0.2)和非雍塞状态(阻塞比为0.1)下进行瞬态模拟,得到列车车体热压载荷时均分布特征及其波动特性,并利用跨声速风洞凸块试... 基于SST κ-ω湍流模型和IDDES方法,采用三维数值模型对800 km/h的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在雍塞状态(阻塞比为0.3和0.2)和非雍塞状态(阻塞比为0.1)下进行瞬态模拟,得到列车车体热压载荷时均分布特征及其波动特性,并利用跨声速风洞凸块试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准确性。基于本征正交分解提取流场重要相干结构,识别列车表面载荷非定常较强区域,揭示其时空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列车上表面载荷分布特征与拉瓦尔喷管相似,雍塞/非雍塞状态下载荷分布差异主要位于扩张段;列车下表面载荷分布因悬浮架腔体的截面突变而变得复杂,气流突入到第一个悬浮架腔体形成局部滞止点,造成车体压力大幅度振荡,同时热量在列车底部聚集,尾车下洗气流和上洗气流相互作用差异导致了雍塞/非雍塞状态下温度峰值的位置不同;列车表面压力非定常较强区域主要位于底部悬浮架处,且存在14 Hz的特征频率,雍塞状态下尾车激波处也是一个非定常源;中间车、尾车温度载荷一阶模态体现了热量累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管道 雍塞效应 非定常 热压载荷 本征正交分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