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互联网+OBE”理念的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薛锋 任子兰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50-55,共6页
“互联网+”推动高校教育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使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呈现新局面。从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出发,基于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校企合作、评价方式等的不足,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了“互联网+OBE”的新型培养理念;在理... “互联网+”推动高校教育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使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呈现新局面。从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出发,基于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校企合作、评价方式等的不足,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了“互联网+OBE”的新型培养理念;在理论教学上提出“互联网+PBL”的教学方法;在校企合作上提出学校企业共建云端一体化教室的构想;在评价方式上,构建基于学生满意度的“互联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调查问卷显示,68.36%的同学对“互联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非常满意,验证了“互联网+”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OBE”理念 实践教学体系 PBL教学模式 交通运输专业
下载PDF
基于轨迹数据的大规模路网交通拥挤时空关联规则挖掘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启帆 刘海旭 +1 位作者 董志鹏 徐银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0-271,共12页
提出了K近邻RElim(K neighbor-RElim,KNR)算法和时序K近邻RElim(sequential KNbrRElim,SKNR)算法,利用大规模路网的车辆轨迹数据来挖掘路段拥挤关联规则和拥挤传播时空关联规则。其中KNR算法在RElim算法基础上拓展了空间拓扑约束,可高... 提出了K近邻RElim(K neighbor-RElim,KNR)算法和时序K近邻RElim(sequential KNbrRElim,SKNR)算法,利用大规模路网的车辆轨迹数据来挖掘路段拥挤关联规则和拥挤传播时空关联规则。其中KNR算法在RElim算法基础上拓展了空间拓扑约束,可高效从大规模车辆轨迹数据集中挖掘路网中关联性拥挤易发路段,并量化这些路段间拥挤的关联性强度。而SKNR算法进一步以滑动窗口的形式拓展时间维度,可以挖掘出大规模路网中难以直接观测的拥挤传播现象,并追溯拥挤传播路径。以成都路网和车辆轨迹数据的挖掘结果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说明和验证,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拥挤传播 轨迹数据 RElim算法
原文传递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碳排放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杨颖 梁洁林 +1 位作者 李佳霖 薛锋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根据全生命周期理论,对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边界进行界定,将轨道交通产业全生命周期划分为上中下游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在2020年产生的碳...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根据全生命周期理论,对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边界进行界定,将轨道交通产业全生命周期划分为上中下游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在2020年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为1149.63万t·CO_(2),引入Kaya等式,综合考虑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等影响因素,使用LMDI分解法处理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2010—2020年的碳排放数据,结果表明:能源强度、经济产出和人口因素的影响大多为正效应,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多为负效应且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从优化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碳排放监测与评估机制3个方面为助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的低碳转型提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产业 集群供应链 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测算 LMDI分解法
下载PDF
不同等级农村公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预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开冉 阚丁萍 陈多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5-1522,共8页
为准确分析各因素及其组合对农村公路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的影响,将道路类型、路侧防护设施、时间段、天气状况、事故位置等11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事故严重程度作为因变量,采用改进的Apriori关联算法,找出各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并求解得到... 为准确分析各因素及其组合对农村公路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的影响,将道路类型、路侧防护设施、时间段、天气状况、事故位置等11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事故严重程度作为因变量,采用改进的Apriori关联算法,找出各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并求解得到关键因素的组合。然后,分别构建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预测模型对农村公路事故严重程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与改进前相比,改进后的Apriori算法的运行效率和挖掘准确度都有较大提升;相对于随机森林和GBDT模型,XGBoost模型在准确率、召回率、精确率和F1得分等方面表现最优;照明条件、路侧防护设施、道路类型,天气状况是影响农村公路事故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且各影响因素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农村公路 改进Apriori 集成学习 事故严重程度预测
原文传递
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识别及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薛锋 梁洁林 +1 位作者 任子兰 张新宇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100,共10页
本文应用区位熵识别我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状态,进而构建Logistic曲线模型和空间演化模型分析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总体呈递增趋势,到2020年已基本形成,但地区间集群水平存在差异。(2)时... 本文应用区位熵识别我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状态,进而构建Logistic曲线模型和空间演化模型分析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总体呈递增趋势,到2020年已基本形成,但地区间集群水平存在差异。(2)时间上,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的三个关键点分别为2010年、2017年与2023年,呈现阶段性发展特征;(3)空间上,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渐进增强,呈现“集聚”发展模式,同时产业集群空间重心在116.0419°E~115.5198°E,34.6150°N~32.9530°N之间变动,即椭圆重心由东北向西南移动,空间椭圆逐渐向正圆趋近,在空间分布上趋向均衡发展,同时产业集群的空间整体分布方向呈现从偏东北西南向正北正南偏移的趋势。基于此,我国应整合产业资源,加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效应,稳步推进集群转型发展,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产业 产业集群 时空演化特征 区位熵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动态演化模型
6
作者 唐智慧 黄镜入 张南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3-443,共11页
为有效挖掘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规律信息,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提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因网络构建方法.从风险结构与风险模式两方面定义风险传播机制,通过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因网络与风险传播机制的有机结合,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演化模... 为有效挖掘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规律信息,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提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因网络构建方法.从风险结构与风险模式两方面定义风险传播机制,通过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因网络与风险传播机制的有机结合,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演化模型.以高速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为例,对201份高速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调查报告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复杂网络的风险演化模型适用于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风险分析;通过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演化模型可对各致因的风险传播特性进行解析与归类,从而制定出针对不同情形致因的控制策略,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演化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风险动态演化 复杂网络 风险传播机制 交通安全 高速公路
下载PDF
基于模体和复杂网络的成都市交通旅客出行研究
7
作者 徐进 宋浩男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6,70,共8页
设计出行模体模型,对旅客出行序列进行抽取转化,构建基于铁路和航空出行旅客的出行模体,基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旅客出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2节点至4节点构成的旅客出行模体,可以表示绝大多数的旅客出行模式。主要出行模体为2个节点间的单... 设计出行模体模型,对旅客出行序列进行抽取转化,构建基于铁路和航空出行旅客的出行模体,基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旅客出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2节点至4节点构成的旅客出行模体,可以表示绝大多数的旅客出行模式。主要出行模体为2个节点间的单向单次出行和往返出行,并且随时间推移,铁路出行对用户的吸引力逐渐增加,航空出行逐渐减少。研究铁路旅客出行网络和航空旅客出行网络特征,2种出行网络均为异质性网络,网络中大度节点倾向于连接小度节点,网络聚类系数较大,网络中不同站点连接紧密。成都市的铁路人群出行网络结构稳定且大多集中于我国东南部地区,航空出行网络逐步发展且具有更高的分散性。网络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旅客出行网络连通性一般,多集中在特定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模体 复杂网络 拓扑特征 出行流向 网络效率
下载PDF
混合交路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交路计划与时刻表综合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慧 蒋佳锟 +1 位作者 鲜楚逸 陈钉均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1-180,共10页
混合交路模式由于运力利用效率高、客流辐射范围广的特点,对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既有研究普遍基于不同交路列车的发车频率存在倍数关系,或设定单位时段内(往往为1 h及以上)列车的发车间隔一致,难以解决... 混合交路模式由于运力利用效率高、客流辐射范围广的特点,对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既有研究普遍基于不同交路列车的发车频率存在倍数关系,或设定单位时段内(往往为1 h及以上)列车的发车间隔一致,难以解决运力供给与时变客流需求间矛盾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交路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交路计划与时刻表综合优化方案,即按照乘客行为的差异性确定分时段客流OD需求,构建混合交路模式下交路计划及时刻表综合优化模型,并设计分层优化算法,以实例验证优化后线路的满载率最大值下降0.397,满载率均衡度下降15.5%,满载率大于0.8区间的优化效果为100%,有助于提升运输能力对时变客流的适应性,实现高品质的快捷运输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混合交路 交路计划 时刻表 综合优化
下载PDF
区域轨道交通综合客运枢纽运能瓶颈识别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薛锋 余潇 +2 位作者 户佐安 周天星 罗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1年第6期1017-1021,共5页
基于铁路列车到发数据,给出枢纽内铁路运输的旅客到达能力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及出租车的疏散能力计算结果,得到运能匹配度计算的基础数据,进而通过分析全日多种交通方式各时段的匹配度取值结果,识别枢纽多种交通... 基于铁路列车到发数据,给出枢纽内铁路运输的旅客到达能力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及出租车的疏散能力计算结果,得到运能匹配度计算的基础数据,进而通过分析全日多种交通方式各时段的匹配度取值结果,识别枢纽多种交通方式的运能瓶颈现象.选取成都东站为例进行验证分析,根据铁路旅客到达能力的计算公式,得到成都东站全日旅客到达人数为149668.7人·次/d,其中19:00—20:00时段到达旅客13021.1人·次/h为全日最高到达时段,为运能匹配度计算提供数据支撑.最终匹配度计算结果显示,成都东站在春运期间早高峰08:00—09:00时段,以及晚高峰19:00—22:00时段部分交通方式匹配度取值程度达到瓶颈标准(≥0.90),尤其是晚高峰时段,成都东站地铁2号线东向匹配度取值为1.10、地铁7号线内环为0.94、地铁7号线外环为1.10、出租车为1.09,已呈现不同程度的运能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区域轨道交通 综合客运枢纽 运能匹配 瓶颈识别
下载PDF
基于电子抓拍数据的交通违法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付川云 刘华 +2 位作者 周悦 王道莘 张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9年第6期985-990,共6页
为有针对性地减少交通违法行为,搜集2016年德阳市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电子抓拍数据,提取交通违法行为频次、车辆特征,以及时空分布特征,构建交通违法行为多项Logit模型,确定显著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显示,超速、违法停车... 为有针对性地减少交通违法行为,搜集2016年德阳市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电子抓拍数据,提取交通违法行为频次、车辆特征,以及时空分布特征,构建交通违法行为多项Logit模型,确定显著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显示,超速、违法停车、不按规定导向车道行驶、违反禁止标线为高频交通违法行为;车型、车辆归属地及时空情景因素对四种高频交通违法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违法行为 电子执法 影响因素 多项Logit模型
下载PDF
基于三维GIS技术的公路交通数字孪生系统 被引量:47
11
作者 郑伟皓 周星宇 +3 位作者 吴虹坪 李红梅 朱新童 文林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9,共12页
数字孪生是一种集成多学科属性,通过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连接融合达到虚拟现实交互与融合的科学,其在交通业的落地途径为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各类交通基础设施模型要素的交互关联及孪生数据合理建设方案成为制约... 数字孪生是一种集成多学科属性,通过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连接融合达到虚拟现实交互与融合的科学,其在交通业的落地途径为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各类交通基础设施模型要素的交互关联及孪生数据合理建设方案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立足交通,以数字孪生的五维结构模型为指导,在三维GIS环境下,针对其虚拟模型应包含的几何、物理、规则模型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技术。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分类及孪生数据特点,细化其构件层次关系,实现模型的标识编码与存储方案。依据CAMP5对系统软件进行分类,并依各层次阐述了验证方法,完成系统验证。最后,基于虚拟模型与数据融合,梳理了像素层、表征层和决策层的应用开发思路,以期为交通运输领域践行数字孪生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数字孪生 地理信息系统 建筑信息模型 标识解析体系 数据融合
下载PDF
供应链视角下轨道交通产业低碳转型评价研究
12
作者 李佳霖 梁洁林 +1 位作者 杨颖 薛锋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48,共12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轨道交通作为碳减排的重要行业,其低碳转型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供应链视角,从低碳生产、低碳创新、低碳管理、低碳环境与低碳运营5个维度构建轨道交通产业低碳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和改...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轨道交通作为碳减排的重要行业,其低碳转型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供应链视角,从低碳生产、低碳创新、低碳管理、低碳环境与低碳运营5个维度构建轨道交通产业低碳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和改进CRITIC法确定评价指标组合权重,引入TOPSIS法水平测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障碍度函数模型进行评价,以成都轨道交通产业2012—2021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成都轨道交通产业低碳转型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幅11.4%;耦合协调度增长明显,从“勉强失调”改善至“良好协调”状态;低碳生产、低碳创新与低碳运营维度是产业低碳转型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其中轨道交通产业供应链的成本优化是未来重点提升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产业 低碳转型 TOPSIS 耦合协调 障碍度 供应链
下载PDF
区域轨道交通综合客运枢纽运能协调优化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潇 黄筱洁 +1 位作者 薛锋 罗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2年第1期22-27,共6页
区域轨道交通综合客运枢纽汇集了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和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各类交通系统相互配合,实现枢纽的客流集散功能.但其集散能力在客流高峰期易出现瓶颈,需要进一步协调运力资源.文中考虑提高运能协调度、降低运营... 区域轨道交通综合客运枢纽汇集了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和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各类交通系统相互配合,实现枢纽的客流集散功能.但其集散能力在客流高峰期易出现瓶颈,需要进一步协调运力资源.文中考虑提高运能协调度、降低运营成本的双重目标,构建运能协调匹配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应用功效系数法对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进行.并以成都东站为例,通过运用考虑运营成本约束的多目标运能协调优化模型降低运营成本46.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轨道交通 综合客运枢纽 运能协调 匹配度
下载PDF
面向桥梁健康监测的数据压缩算法
14
作者 陈垦 钟爱平 +6 位作者 文煜轩 杨洋 李伟 曾山 王俊 谭屈山 杨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04-3315,共12页
基于传感器数据采集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已经成为新建桥梁的标配,在这种场景下所带来的是海量监测数据难以存储的问题。因此,针对桥梁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特性,研究桥梁监测数据的压缩方案,该方案研究了基于桥梁监测时间戳数据等差数列性... 基于传感器数据采集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已经成为新建桥梁的标配,在这种场景下所带来的是海量监测数据难以存储的问题。因此,针对桥梁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特性,研究桥梁监测数据的压缩方案,该方案研究了基于桥梁监测时间戳数据等差数列性质的差量压缩法和基于监测值数据变化频率不大的浮点数异或(exclusive OR,XOR)压缩法。与Gorilla时序数据库的算法相比,增加了异或压缩法的控制位,避免了压缩结果的恶化。通过实验分析得出,两算法对比常用压缩器有不同程度的优势,时间戳序列差量压缩法在压缩率上优于常用压缩器,针对符合等差数列特性的时间戳序列,压缩率0.0156,接近压缩极限值,压缩解压速度位居中上,并且对监测类型不敏感。而异或压缩法在变化频率不大的数据集上表现较好,压缩率0.3028,在非桥梁数据集上压缩率0.6628,表明异或压缩法对监测类型比较敏感。在桥梁监测的实际应用场景中,可以根据桥梁监测数据集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压缩存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监测 时序数据 差量压缩 异或(XOR)压缩
下载PDF
智能网联车环境下异质交通流稳定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8
15
作者 蒋阳升 胡蓉 +2 位作者 姚志洪 吴培财 罗孝羚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3,共7页
针对未来道路上由人工驾驶车辆(Human Driven Vehicles,HDVs)和智能网联车(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ICVs)所组成的异质交通流,对其稳定性与安全性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全速度差模型(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和协同自适... 针对未来道路上由人工驾驶车辆(Human Driven Vehicles,HDVs)和智能网联车(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ICVs)所组成的异质交通流,对其稳定性与安全性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全速度差模型(Full Velocity Difference,FVD)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模型(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分别描述人工驾驶车辆和智能网联车的跟驰特性.然后,通过分析不同智能网联车渗透率下异质交通流的线性稳定性,得出其稳定性条件.最后,采用数值仿真实验进行验证,选取多项安全指标评估了不同渗透率下异质交通流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的增加,交通流的车速离散程度减小,即表示安全性能提高;安全指标降低比例减少,即表示交通安全风险降低.因此,智能网联车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交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智能网联车 稳定性 安全性 跟驰模型 异质交通流
下载PDF
货车轨迹数据在公路货运系统中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16
作者 甘蜜 卿三东 +1 位作者 刘晓波 李丹丹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101,113,共12页
随着轨迹数据可获取性及精度的持续提高,货车轨迹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公路货运系统的规划与管理中,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公路货运系统研究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全面梳理并总结了公路货运轨迹数据应用领域的相... 随着轨迹数据可获取性及精度的持续提高,货车轨迹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公路货运系统的规划与管理中,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公路货运系统研究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全面梳理并总结了公路货运轨迹数据应用领域的相关研究,从基于轨迹数据的货运出行信息辨识、货运系统关键特征预测、货运轨迹数据进一步应用3个方面回顾现有文献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货运出行信息辨识研究聚焦于货运停留点、车辆和货物、活动出行模式等热点主题,但现有辨识方法多移植于旅客出行研究,需要更多地考虑货运出行的独特特征。在货运系统关键特征预测方面,研究者主要针对货运行程时间、空间位置、出行需求等主题展开研究,并证明了基于轨迹数据预测货运特征的可行性,但预测时空范围较为局限,需要根据具体的货运任务、货车司机特征和货运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此外,轨迹数据也被应用于货运出行路径选择行为、货运停车休息行为、行驶安全、货运排放和能耗分析、货运政策评估等研究。最后,在总结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未来研究应重点将货运轨迹数据与其他多源数据相结合,从3个关键技术进行突破:一是针对货运实践个体,重点探索高效货车驾驶员的出行特征和出行模式,并在货运系统中进行推广应用;二是针对交通运输新技术和新形势,重点开发和优化自动驾驶技术和重大应急事件影响下的货运组织模式与策略;三是针对货运供需关系及匹配机制,重点研究货运全流程供需状态辨识与预测,并结合深度学习等方法训练和开发智能供需匹配模型,从而优化货运系统调度,助力社会散乱运力资源整合,提高货运系统的综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货运系统 轨迹数据 物流网络
下载PDF
车联网环境下的动态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 被引量:8
17
作者 姚志洪 蒋阳升 +1 位作者 王逸 陈彦如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传统的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参数估计基于历史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交通流的动态变化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车联网环境下的动态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首先,考虑到车联网环境下,车辆行程时间数据易于获得,可对模型的分布参数进行... 传统的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参数估计基于历史数据,不能很好地反映交通流的动态变化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车联网环境下的动态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首先,考虑到车联网环境下,车辆行程时间数据易于获得,可对模型的分布参数进行动态估计;然后,基于动态分布参数,构建动态异质交通流车队模型;最后,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下游交叉口到达流量分布与上游交叉口离去流量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经典的Robertson车队离散模型相比,动态异质交通流车队离散模型对下游交叉口的到达车辆流量分布预测效果更好,平均预测均方根误差可减少26.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队离散模型 混合正态分布 异质交通流 车联网 行程速度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失效修复策略 被引量:13
18
作者 殷勇 陈锦渠 +1 位作者 朱蔓 刘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5-872,共8页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URT)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研究了URT站点在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情况下的修复策略.分别运用随机攻击及蓄意攻击模拟URT站点遭受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的情况,结合仿真思想提出失效URT网络的仿真修...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URT)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研究了URT站点在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情况下的修复策略.分别运用随机攻击及蓄意攻击模拟URT站点遭受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的情况,结合仿真思想提出失效URT网络的仿真修复策略,运用平均修复策略、偏好修复策略及仿真修复策略实现受损URT网络的修复,结合全网可达性及未受影响乘客占比,提出全网可达性损失和全网未受影响乘客占比损失两类系统弹性损失指标用于衡量修复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蓄意攻击情况下全网可达性及未受影响乘客占比分别下降了2.54%及64.82%,高于随机攻击的2.34%及55.28%,蓄意攻击对URT网络的损害更大;修复因随机攻击而失效URT网络时,仿真修复策略的两类弹性损失指标分别为0.009及0.182,优于平均修复策略的0.012及0.305和偏好修复策略的0.010及0.197,修复因蓄意攻击而失效URT网络时,仿真修复策略的两类弹性损失指标分别为0.009及0.258,优于平均修复策略的0.012及0.312和偏好修复策略的0.014及0.354,表明仿真修复策略更适用于完成受损URT网络的修复工作;修复全程中仿真修复策略曲线的平均斜率为0.146,大于平均修复策略的0.092及偏好修复策略的0.117,表明相比于常规修复策略,仿真修复策略能达到更高的修复效率;当维修资源受限时,采用仿真修复策略能够达到最优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站点失效 修复策略 仿真修复策略 弹性损失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靠性和运输服务质量评估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杰 陈锦渠 +1 位作者 彭其渊 殷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5-402,450,共9页
为评估区间通过能力下降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靠性和运输服务质量的影响,首先,以区间通过能力下降前后乘客的相对广义出行费用确定乘客的出行是否可靠,并以出行可靠的乘客占比评估网络的可靠性;其次,以乘客的平均广义出行费用评估网络... 为评估区间通过能力下降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靠性和运输服务质量的影响,首先,以区间通过能力下降前后乘客的相对广义出行费用确定乘客的出行是否可靠,并以出行可靠的乘客占比评估网络的可靠性;其次,以乘客的平均广义出行费用评估网络的运输服务质量,采用基于改进Logit模型的随机用户均衡配流模型计算乘客的广义出行费用,并通过MSWA(method of successive weighted averages)算法求解该模型;然后,通过区间影响的乘客占比、区间介数分别识别网络的重要区间;最后,以武汉地铁为例分析重要区间通过能力下降后的网络可靠性和运输服务质量.仿真结果表明:受区间影响的乘客占比识别的重要区间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可靠性和运输服务质量产生重要影响;重要区间多与换乘站直接相连,并且各重要区间能影响网络中12.24%~13.96%的乘客;为保证武汉地铁网络可靠性高于0.95,网络最多能容忍区间介数识别的3个重要区间的能力下降20%,或区间影响的乘客占比识别的1个重要区间的能力下降20%;随着下降区间数目和下降比例的升高,网络的可靠性持续下降,但网络的运输服务质量下降的情况会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网络可靠性 服务质量 能力下降 广义出行费用
下载PDF
混入智能网联车队的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 被引量:12
20
作者 蒋阳升 王思琛 +2 位作者 高宽 刘梦 姚志洪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5-1032,共8页
针对现有自动-手动驾驶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未考虑智能网联车队队列行为,提出了考虑智能网联车队的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混入智能网联汽车车队的混合交通流特征。对混合交通流中的跟驰行为进行了分析,基于跟驰行为的特征... 针对现有自动-手动驾驶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未考虑智能网联车队队列行为,提出了考虑智能网联车队的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混入智能网联汽车车队的混合交通流特征。对混合交通流中的跟驰行为进行了分析,基于跟驰行为的特征,分别构建人工驾驶跟驰模式、自适应巡航模式、协同自适应巡航车队模式的元胞自动机规则,基于数值仿真实验对不同智能网联车渗透率下的混合交通流特性及拥堵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可显著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车辆平均速度,进而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车队 交通流特性 元胞自动机 混合交通流 渗透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