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指挥仿真实验平台建设和实验教学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晓梅 郭峤枫 +2 位作者 蔺浩 谭永刚 邓灼志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0-123,共4页
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指挥仿真实验平台高度模拟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指挥业务流程及各岗位操作,是一个技术先进、实验环境逼真、实验方案多样、实验过程自主的实验平台。基于该平台设计了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指挥系统设备原理实验等实验项目,用于... 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指挥仿真实验平台高度模拟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指挥业务流程及各岗位操作,是一个技术先进、实验环境逼真、实验方案多样、实验过程自主的实验平台。基于该平台设计了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指挥系统设备原理实验等实验项目,用于学生实验实践教学及调度人员培训,实现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多岗位的团队协作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和调度人员对运输技术设备的运用操作能力与调度指挥决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调度指挥 仿真实验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基于Tableau的高速列车晚点综合可视化
2
作者 文超 杨雄 +1 位作者 田锐 李力 《中国铁路》 2021年第1期9-16,共8页
高速列车晚点综合可视化可以清晰呈现车站和区间的列车运行情况,对于辅助智能高铁调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定义高速列车晚点分析的指标,给出各指标的计算方法。运用Tableau软件构建高速列车晚点综合可视化的显示界面,以沪昆高铁部分车站... 高速列车晚点综合可视化可以清晰呈现车站和区间的列车运行情况,对于辅助智能高铁调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定义高速列车晚点分析的指标,给出各指标的计算方法。运用Tableau软件构建高速列车晚点综合可视化的显示界面,以沪昆高铁部分车站和区间为对象,对高速列车晚点情况进行可视化显示和分析。高速列车晚点综合可视化可以辅助行车人员快速了解高速列车的晚点规律,为高铁智能调度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列车晚点 晚点影响 综合可视化
下载PDF
区域铁路运输安全态势表征与评估方法 被引量:13
3
作者 闫旭 彭其渊 +1 位作者 殷勇 李文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40,共8页
为保障区域铁路运输安全、提升综合管理水平,首先,以事故多属性分析为切入点,表征区域铁路运输安全态势,建立态势评估的表征指标体系,并给出相应的量化方法;从相对距离和相对趋向2个层面,构建基于组合权重的改进理想点法(TOPSIS)-余弦... 为保障区域铁路运输安全、提升综合管理水平,首先,以事故多属性分析为切入点,表征区域铁路运输安全态势,建立态势评估的表征指标体系,并给出相应的量化方法;从相对距离和相对趋向2个层面,构建基于组合权重的改进理想点法(TOPSIS)-余弦相似度评估模型,初步估计涉及事故等级与性质的相关参数;实证分析2016—2018年国内某区域铁路运输安全事故统计数据,并通过2组对比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合理表征区域铁路运输的安全态势,并从相对距离和相对趋向2个层面评估其优劣与波动程度,从而为区域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铁路运输 事故分析 态势评估 改进理想点法(TOPSIS) 余弦相似度
原文传递
复杂真实环境下的调度电话转录算法研究
4
作者 詹丛茵 鲁工圆 +2 位作者 高辉 钱立 陈历泉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3,100,共12页
调度电话的应答是调度员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事故回放审查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事故分析及回放审查的效率,为调度指挥智能化打下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及连接时序分类联合训练的调度电话转录算法,旨在提高复杂现实环境中调度... 调度电话的应答是调度员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事故回放审查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事故分析及回放审查的效率,为调度指挥智能化打下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及连接时序分类联合训练的调度电话转录算法,旨在提高复杂现实环境中调度电话的转录精确率及稳定性。通过在公开数据上添加调度大厅噪音来模拟现场环境,从而测试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算法的转录性能。在0 dB、1 dB、5 dB、10 dB的信噪比条件下测试转录错字率,结果分别是17.37%,16.48%,12.46%和9.69%,证明算法在强噪声环境下依旧能够保持稳定。算法包含半监督训练,实验表明,在小规模数据上,半监督训练相较于有监督训练可保证1%~2%的错字率降低。最后,算法在调度电话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并取得87.39%的关键字转录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调度电话转录 多任务训练 铁路调度指挥 半监督训练 自动语音识别
下载PDF
面向3min追踪间隔的400 km/h高速列车追踪过程仿真分析
5
作者 李壮 张宏翔 +2 位作者 鲁工圆 沈子力 王蔚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5,32,共12页
将高速铁路运营速度提高至400km/h有利于提升旅行速度和旅客运输效率。但速度提高会影响追踪间隔,导致能力降低。在梳理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距离步长的高速铁路列车追踪运行多智能体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实验... 将高速铁路运营速度提高至400km/h有利于提升旅行速度和旅客运输效率。但速度提高会影响追踪间隔,导致能力降低。在梳理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距离步长的高速铁路列车追踪运行多智能体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实验,计算了不同目标速度下的追踪间隔,并分析了各种追踪间隔随目标速度变化的趋势,以及出发及到达追踪间隔对列车牵引制动性能提升的响应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目标速度400km/h和采用中国标准动车组为基础模拟的牵引制动性能的仿真场景下,列车的区间追踪间隔在3min以内,而出发追踪间隔和到达追踪间隔均大于3min;若提升列车牵引加速度与制动减速度,则可以使列车出发及到达追踪间隔控制在3min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 km/h高速铁路 列车追踪间隔 列车运行仿真 追踪间隔影响因素 牵引制动性能
下载PDF
高速铁路故障分类及其影响列车数模型 被引量:20
6
作者 黄平 彭其渊 +1 位作者 文超 李忠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46-53,共8页
准确衡量高速铁路(HSR)系统故障的影响,对于提高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指挥水平和运营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武汉—广州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实际数据,提取故障影响晚点列车运行序列;运用K-Means聚类算法根据故障自身及运行图特征将其聚为4... 准确衡量高速铁路(HSR)系统故障的影响,对于提高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指挥水平和运营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武汉—广州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实际数据,提取故障影响晚点列车运行序列;运用K-Means聚类算法根据故障自身及运行图特征将其聚为4个不同类别,利用5类常见分布模型对训练集影响列车数分布进行拟合;以柯尔莫可洛夫-斯米洛夫(K-S)检验结果为模型拟合优度的比选依据,建立高速铁路故障影响列车数分布模型。测试集数据对拟合模型校验结果表明:测试数据集分布与拟合的最优模型分布一致,所建模型可以用于高速铁路实时调度指挥过程中故障影响列车数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HSR) 故障 影响列车数 K-MEANS算法 分布模型
原文传递
高速铁路列车晚点时间实时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平 文超 +2 位作者 李忠灿 杨宇翔 彭其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20-26,共7页
准确地预测高速列车晚点时间对提高高速铁路实时调度指挥水平及运输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广州高速铁路(HSR)列车运行实绩数据为基础,建立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的列车晚点预测模型。该模型中,按照列车实际运行顺序输入RNN以利用... 准确地预测高速列车晚点时间对提高高速铁路实时调度指挥水平及运输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广州高速铁路(HSR)列车运行实绩数据为基础,建立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的列车晚点预测模型。该模型中,按照列车实际运行顺序输入RNN以利用其反馈机制学习到相邻列车间相互作用关系。基于平均绝对误差(MAE)以及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提出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精度明显高于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及马尔科夫等已有列车晚点时间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HSR) 列车运行实绩 晚点预测 循环神经网络(RNN) 列车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高速铁路故障时空分布及持续时长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平 李忠灿 +1 位作者 文超 彭其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99-104,共6页
研究故障的频率特点及持续时长对实现高速铁路(HSR)故障的预测以及提高实时调度指挥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我国高速铁路2014—2015年故障发生实际数据,分析多条线路故障发生频率的时空分布特点;将故障根据其致因类型分为7大类别,统计... 研究故障的频率特点及持续时长对实现高速铁路(HSR)故障的预测以及提高实时调度指挥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我国高速铁路2014—2015年故障发生实际数据,分析多条线路故障发生频率的时空分布特点;将故障根据其致因类型分为7大类别,统计分析每类别故障持续时长,探索各类型故障持续时长的分布特征;利用对数正态分布、韦伯分布以及伽马分布拟合各类型故障持续时长,并通过柯尔莫可洛夫-斯米洛夫(K-S)检验方法对各模型拟合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故障频率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对数正态分布是拟合度最好的模型,各类故障持续时长均可认为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HSR) 故障 时空分布 持续时长 对数正态分布
原文传递
铁路列车运行冲突检测与消解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文超 杨雄 +2 位作者 黄平 李忠灿 唐优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66-73,共8页
为解决列车运行冲突管理问题,提升铁路运输组织效率,基于列车运行冲突基本概念,综述列车运行冲突检测及消解的传统数学模型及数据驱动模型;分析传统数学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运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研究列车运行冲突与检测问题的趋... 为解决列车运行冲突管理问题,提升铁路运输组织效率,基于列车运行冲突基本概念,综述列车运行冲突检测及消解的传统数学模型及数据驱动模型;分析传统数学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运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研究列车运行冲突与检测问题的趋势。结果表明:传统数学模型大多基于抽象模型和简单假设,较难处理实践中的大尺度复杂问题,这些模型的试验结果与运输生产实践仍有较大差距;智能计算和机器学习数据驱动模型以列车运行实绩为基础,更加贴近运输生产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冲突检测 冲突消解 数据驱动 列车运行实绩
原文传递
数据驱动的列车晚点传播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文超 李忠灿 +3 位作者 黄平 田锐 牟玮玮 李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9,共9页
为分析和总结铁路列车晚点传播问题的最新进展,深入研究数据驱动方法的应用情况,首先,阐述晚点传播问题内涵,了解晚点传播过程;其次,简要分析基于传统数学模型驱动的晚点传播研究情况;然后,重点综述列车晚点传播的数据驱动模型,针对晚... 为分析和总结铁路列车晚点传播问题的最新进展,深入研究数据驱动方法的应用情况,首先,阐述晚点传播问题内涵,了解晚点传播过程;其次,简要分析基于传统数学模型驱动的晚点传播研究情况;然后,重点综述列车晚点传播的数据驱动模型,针对晚点预测和晚点恢复2个关键问题,分析统计模型、智能计算和机器学习3类数据驱动方法的应用情况;最后,总结已有研究存在的4方面不足,指出未来研究的趋势。结果表明: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构建列车晚点传播及恢复模型可以辅助调度员提高调度决策质量,降低调度员工作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列车运行实绩 晚点预测 晚点恢复 晚点传播 数据驱动模型
原文传递
高速铁路智能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功能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文超 冯永泰 +2 位作者 胡瑞 杨雄 田锐 《中国铁路》 2020年第7期9-14,共6页
智能调度辅助决策是高铁智能调度的核心功能之一,对我国智能高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国外铁路列车运行仿真及调度指挥系统的功能特征和我国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的发展,论述我国高速铁路智能调度辅助决策系统的功能需求,并阐释数据管理... 智能调度辅助决策是高铁智能调度的核心功能之一,对我国智能高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国外铁路列车运行仿真及调度指挥系统的功能特征和我国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的发展,论述我国高速铁路智能调度辅助决策系统的功能需求,并阐释数据管理、列车运行仿真、晚点预测、冲突分析、辅助决策、调度决策质量评估和综合可视化等智能调度关键功能的具体含义,为我国高速铁路智能调度指挥系统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智能调度 辅助决策系统 功能分析
下载PDF
基于晚点恢复的高速铁路行车调度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力 闫迪 +1 位作者 田锐 王全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18-125,共8页
为客观评价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员的业务水平,利用列车实际运行数据建立基于列车晚点及恢复环境的调度质量评价方法。首先,将晚点恢复当作灰箱问题,从列车的实绩运行数据入手分析不同条件下晚点及晚点恢复特征,构建列车晚点和晚点恢复环境... 为客观评价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员的业务水平,利用列车实际运行数据建立基于列车晚点及恢复环境的调度质量评价方法。首先,将晚点恢复当作灰箱问题,从列车的实绩运行数据入手分析不同条件下晚点及晚点恢复特征,构建列车晚点和晚点恢复环境;其次,建立高速铁路行车调度质量评价体系,确定3层评价体系框架,提出基于该框架的评价步骤及评价等级划分标准;最后,选取实际的列车晚点序列进行调度质量评价,并验证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以建立列车运行过程晚点及恢复环境为标准的高速铁路行车调度质量评价方法,能够对一定时间范围内的行车调度水平提供一种相对客观的评价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晚点环境 晚点恢复环境 列车调度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铁路列车晚点时间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石晶 彭其渊 +2 位作者 文超 郭一唯 刘岭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3-39,共7页
列车晚点预测是对列车运行干扰和晚点传播等影响程度的预估,可以辅助调度人员决策,优化旅客出行链,提高运输质量和安全性。分析列车晚点时间传播规律,构建列车晚点时间被动关系网,表示列车到达、出发时刻的制约关系。以武广高速铁路列... 列车晚点预测是对列车运行干扰和晚点传播等影响程度的预估,可以辅助调度人员决策,优化旅客出行链,提高运输质量和安全性。分析列车晚点时间传播规律,构建列车晚点时间被动关系网,表示列车到达、出发时刻的制约关系。以武广高速铁路列车为例,分析列车晚点时间分布规律,以此作为晚点预测的基础数据。基于广义回归模型公式,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Poisson回归模型分别预测相邻、相间列车晚点时间。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比较结果表明,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相邻晚点时间精度较高,预测结果与真实值大小、范围和变化趋势吻合度较好,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列车 晚点传播 晚点预测 广义回归模型 晚点分布
下载PDF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高铁列车连带晚点横向传播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睿 徐传玲 文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04-2812,共9页
基于高铁列车运行实绩,将列车晚点分为初始晚点和连带晚点,挖掘连带晚点时空分布的宏观特性,分析车站层面高铁列车连带晚点横向传播及晚点恢复过程。分析列车的到站状态仅与前行列车的到站状态有关,故列车到站是一个具有“无后效性”的... 基于高铁列车运行实绩,将列车晚点分为初始晚点和连带晚点,挖掘连带晚点时空分布的宏观特性,分析车站层面高铁列车连带晚点横向传播及晚点恢复过程。分析列车的到站状态仅与前行列车的到站状态有关,故列车到站是一个具有“无后效性”的随机过程。将连带晚点横向传播过程视为齐次马尔科夫链,并基于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分析不同晚点状态和连带晚点强度下的列车晚点横向传播规律。基于广深高铁列车运行实绩,研究列车不同晚点状态对晚点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后行列车的连带晚点不可能由非晚点列车造成,在部分区段内连带晚点随列车运行距离的增加出现“累积”趋势,且连带晚点较初始晚点更易造成晚点传播;随着到站间隔的增加,后行列车发生连带晚点的概率逐渐减小,经过6个到站间隔后,各列车到站状态的概率基本稳定。分析不同强度的连带晚点对晚点横向传播的影响,由一步、二步和三步转移概率矩阵结果得出:不同时长的连带晚点发生的概率随连带晚点时长的增大而降低,且不同强度的连带晚点都对后行第1列列车的影响程度最大。结论有助于减少列车间的相互作用干扰,提高运行图鲁棒性,并为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决策,优化列车运行组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列车 连带晚点 晚点横向传播 马尔科夫模型 转移矩阵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干扰条件下高速铁路时刻表调整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庞子帅 王丽雯 彭其渊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9-289,共11页
研究干扰条件下列车时刻表调整对提高高速铁路实时调度指挥决策水平和行车组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数据驱动的优化方法研究干扰条件下列车时刻表调整,旨在提升时刻表调整模型实时应用效果。考虑列车运行约束,以列车晚点时间最小... 研究干扰条件下列车时刻表调整对提高高速铁路实时调度指挥决策水平和行车组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数据驱动的优化方法研究干扰条件下列车时刻表调整,旨在提升时刻表调整模型实时应用效果。考虑列车运行约束,以列车晚点时间最小为目标,基于强化学习近端策略优化(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PPO)模型提出列车时刻表实时调整方法。建立列车运行仿真环境,PPO智能体与环境不断交互贪婪搜索使目标函数最优的策略。分别使用随机干扰案例和我国武广高速铁路实际数据中干扰案例测试PPO模型的性能及效率。结果表明:PPO模型优于其他常见的强化学习模型,以及调度员现场决策方案(由历史数据获得),PPO模型至少可减少13%的列车晚点时间;PPO模型收敛速度明显优于其他常用强化学习模型;PPO得到解的质量与最优解仅相差约2%,且相比于得到最优解的速度具有明显提升,使其能更好地应用于实时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时刻表调整 PPO模型 高速列车 列车运行干扰
下载PDF
高速铁路列车调度策略关联规则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葛学锴 陈锐锐 +2 位作者 黄平 文超 蒋朝哲 《中国铁路》 2022年第1期91-98,共8页
研究高速铁路列车调度策略规律,揭示调度策略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实现高速铁路智能调度指挥具有重要意义。以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数据为研究对象,探明列车调度策略与列车运行指标之间的规律。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车站调度策略... 研究高速铁路列车调度策略规律,揭示调度策略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实现高速铁路智能调度指挥具有重要意义。以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数据为研究对象,探明列车调度策略与列车运行指标之间的规律。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车站调度策略和区间调度策略。然后根据调度策略的发生机理,提取与车站、区间调度策略有关联的列车运行指标。接着,利用数据挖掘Apriori算法对调度策略与列车运行指标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发现:运用关联分析的方法可有效挖掘出调度策略与列车运行指标之间的潜在规律,为实现高速铁路智能调度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调度策略 APRIORI算法 关联规则
下载PDF
广深高速铁路列车分类型晚点预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瑞 徐传玲 +2 位作者 冯永泰 文超 王全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81-186,共6页
为保障高速铁路列车按图行车,降低潜在的行车冲突风险,利用列车运行实绩研究高速铁路列车晚点及其传播特性。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广深高铁列车运行实绩数据,得到广深高铁列车运行的初始晚点分布;然后,运用层次聚类算法聚类分析晚点... 为保障高速铁路列车按图行车,降低潜在的行车冲突风险,利用列车运行实绩研究高速铁路列车晚点及其传播特性。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广深高铁列车运行实绩数据,得到广深高铁列车运行的初始晚点分布;然后,运用层次聚类算法聚类分析晚点列车,得到4类晚点列车序列,并提取重要的晚点特征变量;最后,基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各类晚点列车序列的晚点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随机森林模型预测4类晚点列车晚点时间的准确度达到了8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列车晚点 数据驱动 层次聚类 随机森林模型
原文传递
高速列车晚点预测的机器学习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瑞 文超 +1 位作者 张梦颖 徐传玲 《中国铁路》 2020年第11期72-77,共6页
智能调度是智能高铁技术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准确预测高铁列车晚点时间是智能高铁必须实现的功能,基于列车运行数据开展高铁列车晚点研究已成为热点研究方向。首先介绍高速列车数据来源与构成,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然后综合运用皮尔逊相... 智能调度是智能高铁技术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准确预测高铁列车晚点时间是智能高铁必须实现的功能,基于列车运行数据开展高铁列车晚点研究已成为热点研究方向。首先介绍高速列车数据来源与构成,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然后综合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和Lasso算法对列车数据进行清洗和降维处理;最后运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列车晚点时间。测试结果显示,综合运用机器学习模型可有效预测高铁列车的晚点时间,对调度决策辅助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列车晚点 Pearson Lasso算法 梯度提升决策树 智能调度
下载PDF
基于梯度提升回归树的武广高铁区间晚点恢复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津 文超 +1 位作者 杜雨琪 徐传玲 《中国铁路》 2021年第10期76-84,共9页
晚点列车区间恢复策略的智能推荐是高速铁路调度指挥自动化的关键技术,对于提高调度员决策效率,提升高速铁路运营控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武广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实绩数据,运用梯度提升回归树算法(GBRT),以晚点列车进入区间时间... 晚点列车区间恢复策略的智能推荐是高速铁路调度指挥自动化的关键技术,对于提高调度员决策效率,提升高速铁路运营控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武广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实绩数据,运用梯度提升回归树算法(GBRT),以晚点列车进入区间时间、晚点时长、图定运行时间、最短运行时间、历史平均运行时间、前车到达间隔约束和图定到站时间约束为自变量,构建区间晚点恢复策略的预测模型。使用测试集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估,结果表明:模型在测试集上的预测平均绝对误差接近0.5 min,在允许误差不超过2 min的情况下,其预测精度达到95%以上;模型对比评价表明,GBRT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随机森林和多元线性回归等常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晚点恢复 梯度提升回归树 列车运行实绩 数据驱动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运用仿真模型及调整策略
20
作者 郭苗 张宏翔 +1 位作者 鲁工圆 钱力 《综合运输》 2025年第2期102-109,121,共9页
大型高速铁路车站的列车不能按照图定时刻表运行时,需要对列车停靠的到发线进行重新分配,以减小延误造成的影响。到发线运用调整问题的研究目标是减少因晚点造成的到发线运用冲突和进路冲突,从而减少晚点传播,并降低列车晚点时间。本文... 大型高速铁路车站的列车不能按照图定时刻表运行时,需要对列车停靠的到发线进行重新分配,以减小延误造成的影响。到发线运用调整问题的研究目标是减少因晚点造成的到发线运用冲突和进路冲突,从而减少晚点传播,并降低列车晚点时间。本文建立了基于多智能体仿真的到发线运用调整模型,解决了到发线运用中的进路冲突疏解问题,并提出了启发式滚动时域到发线调整策略以减小列车晚点时间。以郑州东站为例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全天350列车的时刻表,以减少列车延误时间为目标的启发式滚动时域到发线运用策略相较于先到先得策略延误时间减少了169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大型高铁站 到发线运用 实时调整 冲突疏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