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载车辆制动荷载对在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研究
1
作者 雷刚 吴昀峰 +3 位作者 谢江涛 崔灿扬 阳恩慧 邱延峻 《市政技术》 2025年第3期101-106,201,共7页
为揭示重载车辆制动荷载对在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建立了考虑长大纵坡路段荷载叠加效应的在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计算模型。通过计算不同轴载和制动荷载下关键计算点位的力学响应,对相应层位的剪切破坏和疲劳开裂进行了评估... 为揭示重载车辆制动荷载对在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建立了考虑长大纵坡路段荷载叠加效应的在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计算模型。通过计算不同轴载和制动荷载下关键计算点位的力学响应,对相应层位的剪切破坏和疲劳开裂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车辆轴载对中面层层底剪应力的影响远高于制动荷载;相较于100 kN轴载,150 kN和200 kN轴载作用下的中面层层底剪应力均值分别增加50%和101%;当制动加速度为7 m/s^(2)时,100、150、200 kN轴载条件下,下面层层底剪应力分别比匀速状态时增加72%、40%、5%;在标准轴载下,沥青下面层层底剪应力与制动加速度的大小关系紧密,过大的制动加速度可能导致剪应力急剧增加;重载条件下,制动加速度对下面层层底剪应力的影响减弱,且影响幅度随着轴载的增加而减小;不同轴载与制动荷载对沥青面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的影响规律相似,车辆轴载对其力学响应的影响远高于制动荷载,重载车辆会显著加速已铺装沥青面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的疲劳开裂。研究结果可为在建高速公路通行车辆轴载和制动荷载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力学响应 数值计算 沥青路面 车辆轴载 制动荷载
下载PDF
薄层沥青混凝土低温开裂行为分析及数值模拟
2
作者 杜延昭 朱尚书 +3 位作者 张泽 张洋洋 石红星 田荣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44-3451,共8页
低温开裂是薄层沥青混凝土常见的病害,为了揭示薄层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开裂行为,开展结合裂纹观测和数字图像处理的半圆弯曲试验以及基于细观结构黏聚区模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模拟得到的加载力-位移曲线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进一... 低温开裂是薄层沥青混凝土常见的病害,为了揭示薄层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开裂行为,开展结合裂纹观测和数字图像处理的半圆弯曲试验以及基于细观结构黏聚区模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模拟得到的加载力-位移曲线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进一步分析试件内部的应力变化。结果表明: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很好地显式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开裂行为;细观结构有限元模拟适用于分析沥青混合料的开裂行为;跨中截面最大拉应力和中性轴位置与材料的断裂属性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沥青混合料 开裂行为 半圆弯曲试验 黏聚区模型 细观结构
下载PDF
典型高速公路路线运营油耗模型——以四川雅康高速为例
3
作者 阳恩慧 李雨枭 +2 位作者 吕荣华 狄海波 邱延峻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2年第6期39-44,共6页
为建立更精确的高原高速公路路线运营油耗模型,以雅康高速为例,对改装油耗仪的小汽车进行实地油耗测量,并对所得油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油耗主要与速度和纵坡坡度有关,其中油耗与速度成二次关系,与纵坡大致成正比例关系;1.6 L小排... 为建立更精确的高原高速公路路线运营油耗模型,以雅康高速为例,对改装油耗仪的小汽车进行实地油耗测量,并对所得油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油耗主要与速度和纵坡坡度有关,其中油耗与速度成二次关系,与纵坡大致成正比例关系;1.6 L小排量轿车最佳经济车速约为90 km·h^(-1),雅康高速设计时速为80 km·h^(-1),说明雅康高速设计具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纵坡率每增加1%,小汽车相应油耗增加约1.4 L·(100km)^(-1)。以此建立油耗与速度成二次关系、与纵坡成一次线性关系的油耗综合模型,通过对比分析,验证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运营油耗 油耗模型 经济速度 道路纵坡 雅康高速
下载PDF
路用蓄盐除冰纤维配比设计及除冰性能确定 被引量:1
4
作者 阳恩慧 廖苑淞 +4 位作者 张晓靖 李杰 马博男 袁飞云 邱延峻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为解决道路凝冰问题,基于环保、经济、实用等原则,针对适用于沥青路面主动抗凝冰的蓄盐纤维填料的配合比进行设计,并对其相关性能展开研究。通过基于单纯形重心设计的融冰试验和电导率试验对蓄盐除冰材料配比进行探究,并基于融冰试验和... 为解决道路凝冰问题,基于环保、经济、实用等原则,针对适用于沥青路面主动抗凝冰的蓄盐纤维填料的配合比进行设计,并对其相关性能展开研究。通过基于单纯形重心设计的融冰试验和电导率试验对蓄盐除冰材料配比进行探究,并基于融冰试验和冻粘剪切试验分析其除冰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乙酸钠∶乙酸钾∶甲酸钠=7∶2∶1、复合有机盐∶纤维=3∶1为蓄盐纤维各种成分的最佳配合比;在融冰试验中,蓄盐纤维替换率为66%的除冰材料在较高负温下融冰速率能达到1022 g·(h·m 2)-1,表明其融冰性能良好;凝冰后,蓄盐纤维沥青混合料表面冻粘强度比普通沥青混合料下降33%,能够有效降低冻粘强度。基于最佳配合比,新型路用环保蓄盐除冰材料具有良好的融冰能力和除冰降粘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蓄盐除冰 融冰试验 沥青混合料 冻粘强度
下载PDF
高掺量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老化行为
5
作者 赵爱军 寇吟松 +3 位作者 李武伦 王嘉昕 艾长发 颜川奇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1-763,共13页
为了探究高掺量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抗老化性能,分别对高掺量SBS改性沥青和70号基质沥青进行老化,并进行沥青流变性能试验,分别评价高掺量SBS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弹性恢复性能、高温抗变形性能、抗疲劳性能,并对其混合料老化前后的... 为了探究高掺量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抗老化性能,分别对高掺量SBS改性沥青和70号基质沥青进行老化,并进行沥青流变性能试验,分别评价高掺量SBS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弹性恢复性能、高温抗变形性能、抗疲劳性能,并对其混合料老化前后的高温稳定性、抗车辙性能和抗裂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高掺量SBS改性沥青的模量增大,弹性恢复性能、高温抗变形能力、疲劳性能减弱,其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与高温抗变形能力降低,抗裂性能逐渐变差;沥青氧化硬化和SBS氧化降解的博弈对高掺量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各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尽管高掺量SBS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但仍需额外关注其老化所导致的性能下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老化机制 改性沥青 沥青混合料
下载PDF
基于黏聚区模型的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数值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唐虎城 朱尚书 欧信旺 《交通科技》 2024年第3期5-10,共6页
为研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扩展规律,结合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双线性黏聚区模型模拟了半圆弯曲试验断裂过程,将模拟得到的荷载-线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黏聚区模型在开裂分析中的适用性,其次使用弹簧单元模拟Win... 为研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扩展规律,结合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双线性黏聚区模型模拟了半圆弯曲试验断裂过程,将模拟得到的荷载-线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黏聚区模型在开裂分析中的适用性,其次使用弹簧单元模拟Winker地基,同时将黏聚区模型应用在沥青路面有限元模型中,研究沥青面层反射裂缝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双线性黏聚区模型在沥青混凝土开裂过程具有良好适用性;在加载过程中半圆弯曲试件经历了弹性、损伤和断裂3个阶段,荷载峰值为试件达到初始损伤点的7.39倍;损伤单元主要集中在轮印正下方,随着加载位移的不断增加,损伤单元向四周扩展,单元逐步失效形成宏观裂缝;路面结构参数中,基层模量、地基反应模量的增加对面层阻止反射裂缝扩展有利,而面层模量的增加则不利于面层阻止反射裂缝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反射裂缝 半圆弯曲试验 黏聚区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铁路路基下膨胀土地基浸水响应现场试验 被引量:39
7
作者 陈伟志 蒋关鲁 +3 位作者 赵慧爽 袁泽华 王智猛 李安洪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07-1514,共8页
在工程建设中,膨胀土大都属于非饱和土范畴。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而言,膨胀土的胀缩变形可能加剧线路的不平顺性,影响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营。为研究铁路路基荷载下非饱和膨胀土土层在人工浸水后的变形特征,结合云桂铁路建设,设计并开... 在工程建设中,膨胀土大都属于非饱和土范畴。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而言,膨胀土的胀缩变形可能加剧线路的不平顺性,影响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营。为研究铁路路基荷载下非饱和膨胀土土层在人工浸水后的变形特征,结合云桂铁路建设,设计并开展了铁路原型路基荷载下膨胀土地基现场浸水试验,并监测了从路基填筑开始到人工浸水结束时膨胀土地基与路基本体变形及浅层土水分的时程变化。试验结果揭示了膨胀土地基浸水饱和后的极限相对膨胀量、膨胀变形沿路基横向与地基深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地基表面膨胀变形沿路基本体的衰减特征。基于试验成果,初步提出了以路基表面膨胀变形为0作为控制标准确定路基临界填高的设计思路。现场试验的设计原则与实施方法也可为今后研究铁路路基下膨胀土地基胀缩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膨胀土地基 现场浸水试验 膨胀变形 高速铁路
原文传递
移动荷载下含纵横向双裂纹沥青路面复合断裂特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艾长发 徐铖 +2 位作者 任东亚 郭玉金 阳恩慧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8-135,共8页
为了研究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复合开裂的变化规律,基于断裂力学及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考虑沥青面层材料的粘弹性,分别研究了移动荷载作用下不同双裂纹间距、不同反射裂纹深度对面层top-down(纵向)、基层反射(横向)裂纹应力强度因... 为了研究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复合开裂的变化规律,基于断裂力学及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考虑沥青面层材料的粘弹性,分别研究了移动荷载作用下不同双裂纹间距、不同反射裂纹深度对面层top-down(纵向)、基层反射(横向)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探讨了其开裂扩展特性,评估了不同移动荷载状态下面层topdown裂纹的断裂疲劳寿命.结果表明:移动荷载作用下,面层top-down裂纹以Ⅱ型扩展为主,在单裂纹及双裂纹间距为0时,分别对应其扩展最严重与最轻微情形,但双裂纹间距及反射裂纹深度对其扩展影响较小;对于基层反射裂纹,当双裂纹间距为400 mm时,最易发生Ⅰ、Ⅱ型开裂扩展,随着反射裂纹深度的增加,扩展程度也逐渐增大;不同移动荷载状态下的top-down复合型裂纹断裂疲劳寿命长短顺序为:高速最长,次之静态、低速制动最短,制动情形下的疲劳寿命仅为高速情形下的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沥青路面 top-down裂纹 反射裂纹 移动荷载 断裂力学 疲劳寿命 应力强度因子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桩网结构路基和垫层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崇磊 蒋关鲁 +1 位作者 袁胜洋 王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64-1670,共7页
基于相似理论,开展了4组桩网结构路基大比例动态模型试验,测试了循环荷载下桩网结构路基的动力响应指标,研究了降雨前、后加载力、加载频率以及循环加载次数对路基的动力响应、桩土荷载分担以及垫层格栅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 基于相似理论,开展了4组桩网结构路基大比例动态模型试验,测试了循环荷载下桩网结构路基的动力响应指标,研究了降雨前、后加载力、加载频率以及循环加载次数对路基的动力响应、桩土荷载分担以及垫层格栅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后路基动应力和动加速度均会增大,并且在基床内部增速较快,而路堤下部其增长基本趋于稳定;循环加载期间桩土应力比缓慢增大,其受降雨影响敏感,雨后降幅可达56.4%-79.5%;循环加载完成后垫层格栅应变增大,其横向分布特征基本保持不变;土拱形成后路基填高继续增加,路基宽度范围内4桩中心格栅应变增幅较大,峰值出现在边坡中心和路基中心附近,横向分布呈“W”型;两桩中心的格栅应变由路基中心向坡脚处呈“台阶”型递增,而路基宽度与边坡范围的格栅应变差距不断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网结构路基 动力响应 格栅应变 循环荷载 大比例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软土地基高速公路路基拓宽改建全过程变形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30
10
作者 蒋鑫 蒋怡 +2 位作者 梁雪娇 吴朝阳 邱延峻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9-1046,共8页
为研究软土地基高速公路路基拓宽改建全过程的变形特性,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一次性新建而成的窄路基、宽路基及拓宽改建而成的宽路基地基表面沉降、路基表面沉降及地基侧向变形等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拓宽改建而成的路基较... 为研究软土地基高速公路路基拓宽改建全过程的变形特性,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一次性新建而成的窄路基、宽路基及拓宽改建而成的宽路基地基表面沉降、路基表面沉降及地基侧向变形等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拓宽改建而成的路基较一次性新建而成的路基沉降演变过程复杂,沉降曲线形态由W型-U型-W型转变;老路基坡脚处地基侧向位移先向老路基一侧移动,再向新路基一侧移动而后又向内回缩。拓宽时应重视新老路基之间的相互作用;拓宽路基除应控制工后沉降外,同时应注意适当控制新路基施工期老路基的沉降及差异沉降。所获结论有助于工程实际沉降控制指标体系的合理确定、软基处治对策的科学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路基拓宽 变形特性 相互作用 有限单元法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基床填料累积变形演化状态特征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6
11
作者 罗强 刘钢 +2 位作者 张良 蒋良潍 熊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0-116,共7页
为实现对高速铁路基床结构累积变形的有效控制,开展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土工填料累积变形演化状态特征分析,提出了土工填料累积变形状态随循环荷载水平的增加将呈现出快速稳定、缓慢稳定、缓慢破坏和快速破坏4种类型,建立了基于累积变形速... 为实现对高速铁路基床结构累积变形的有效控制,开展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土工填料累积变形演化状态特征分析,提出了土工填料累积变形状态随循环荷载水平的增加将呈现出快速稳定、缓慢稳定、缓慢破坏和快速破坏4种类型,建立了基于累积变形速率发展趋势、采用负幂函数表达的数学判别准则(幂次判别法)。通过构筑的单元结构填土模型,实现了小型刚性平板循环加载下模型填土累积变形4种状态的全过程模拟,并获得了相应的3个荷载阈值。针对高速铁路无砟和有砟轨道系统在适应基础结构沉降方面的巨大差异,明确了基床结构需分别满足快速稳定和长期稳定变形状态的控制原则及技术条件。所得成果为构建高速铁路基床结构变形状态控制设计技术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基床结构 循环荷载 累积变形状态 幂次判别法 模型试验
下载PDF
高寒地区沥青路面温度行为数值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艾长发 黄大强 +1 位作者 高晓伟 邱延峻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31,48,共9页
为研究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温度行为,以ABAQUS软件为计算平台,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及滞后衰减气温模型,进行了气象参数对沥青路面温度场影响及其参数敏感性分析,讨论了结构类型、结构层厚度及层间状态等因素对路面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分布状... 为研究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结构温度行为,以ABAQUS软件为计算平台,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及滞后衰减气温模型,进行了气象参数对沥青路面温度场影响及其参数敏感性分析,讨论了结构类型、结构层厚度及层间状态等因素对路面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分布状况的影响,预测了沥青面层不同深度温度日变化值。研究表明:日太阳辐射总量和日平均风速对路面温度具有显著影响,但其显著性与路面结构类型无关;结构层温度场低温时段差别较小,高温时段差别较大;低温下结构层最大温度拉压应力是高温下的5~8倍;级配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温度变化适应性,是高寒地区首选的基层材料类型;采用滞后衰减气温模型进行高寒地区沥青面层温度预测,高温时精度较高,低温时精度较低,该模型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温度场 温度应力 气象参数 层间状态 温度预测
下载PDF
山区公路拓宽路基与衡重式挡土墙动态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1
13
作者 蒋鑫 耿建宇 +1 位作者 曾诚 邱延峻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43-450,共8页
针对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的特殊性,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开展衡重式挡土墙修建、新路基逐层分步填筑的动态施工力学行为数值模拟。针对新路基是否加筋、加筋层位以及衡重台上下方新路基填土压实状况的差异性,对新旧路基稳定安全性、滑... 针对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的特殊性,运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开展衡重式挡土墙修建、新路基逐层分步填筑的动态施工力学行为数值模拟。针对新路基是否加筋、加筋层位以及衡重台上下方新路基填土压实状况的差异性,对新旧路基稳定安全性、滑动面形态、沉降、挡土墙变位等力学响应的影响开展参数敏感性分析。结合室内模拟墙体不同主动位移模式下拓宽路基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成果,考察新旧路基顶面沉降与挡土墙变位的动态耦合关系。在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动态施工中,挡土墙的变位和新旧路基顶面沉降、差异沉降相互耦合,呈正相关关系。衡重台下方新路基填土压实不足会导致新旧路基顶面差异沉降增大。挡土墙主动外倾诱发新旧路基顶面产生较大附加(差异)沉降,宜对新路基自重压密作用造成的差异沉降予以适当修正放大后进行上承路面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公路 路基拓宽改建 土-结构相互作用 附加差异沉降 有限元法
原文传递
基于高精度激光断面高程的沥青路面MTD测量 被引量:13
14
作者 丁世海 战友 +1 位作者 阳恩慧 王郴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7-142,共6页
为实现沥青路面构造深度非接触式自动测量,借助三维激光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断面高程的沥青路面构造深度测量方法.采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不同级配沥青路面纹理高程数据,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平均曲率流光顺算法,提取并处理路... 为实现沥青路面构造深度非接触式自动测量,借助三维激光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断面高程的沥青路面构造深度测量方法.采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不同级配沥青路面纹理高程数据,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平均曲率流光顺算法,提取并处理路面断面高程轮廓.结合蒙特卡洛期望法估算断面构造深度,实现平均构造深度测量,利用铺砂法进行对比验证,并与摆式摩擦仪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级配沥青路面,采用所提方法与铺砂法测量的MTD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等于6.63%,与抗滑值的相关系数高达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数字图像处理 平均曲率流光顺算法 三维激光技术 蒙特卡洛期望法
下载PDF
非埋式桩板路基动力特性原位激振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白皓 苏谦 +2 位作者 黄俊杰 郑键斌 王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53-3759,共7页
非埋式桩板结构嵌入路基形成刚性路基结构体系,导致路基结构动态性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原位激振试验研究。利用DTS-1动力试验系统,对郑西客运专线桩板路基试验段进行原位激振试验,测定路基各断面的振动响应、结... 非埋式桩板结构嵌入路基形成刚性路基结构体系,导致路基结构动态性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原位激振试验研究。利用DTS-1动力试验系统,对郑西客运专线桩板路基试验段进行原位激振试验,测定路基各断面的振动响应、结构内力和累积沉降等,分析非埋式桩板路基的振动特性和动力稳定性。结果表明,非埋式桩板路基在激振频率范围内未发生共振现象,且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桩板结构累积沉降主要是由承载板变形引起的,加载75×104次后基本上趋于稳定,加载100×104次后最大累积沉降为1.0 mm;非埋式桩板路基综合动刚度与板厚、跨度、桩基和桩周土等有关,由桩板结构、路堤和地基构成的刚性路基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振动特性和长期动力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埋式桩板路基 动力试验系统 原位激振试验 振动特性 长期动力稳定性
原文传递
基于多特征检验的三维沥青路面裂缝检测 被引量:9
16
作者 邱延峻 王国龙 +2 位作者 阳恩慧 余孝丽 王郴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8-524,共7页
针对由裂缝对比度低、路面纹理复杂多变等因素引起的沥青路面三维图像的裂缝检测精度低的问题,对原始三维裂缝图像进行尺寸降维、灰度校正、高斯滤波等预处理;然后以图像截面为研究对象,分别对4个方向的截面依次进行特别设计的倾斜度、... 针对由裂缝对比度低、路面纹理复杂多变等因素引起的沥青路面三维图像的裂缝检测精度低的问题,对原始三维裂缝图像进行尺寸降维、灰度校正、高斯滤波等预处理;然后以图像截面为研究对象,分别对4个方向的截面依次进行特别设计的倾斜度、高斯分布、边缘梯度3种特征检验,从而获得裂缝截面;接着对各个方向的裂缝截面进行融合和去噪,获得完整的裂缝二值图像;最后,根据路面粗糙度的高低,变化高斯分布特征检验中的相关参数,实现裂缝的高精度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达到89.19%的准确率、93.69%的召回率及91.06%的F值,优于基于三维光影、种子识别的典型三维图像裂缝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识别算法 图像处理 路面裂缝 多特征 三维图像
下载PDF
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彭浩 王福成 +1 位作者 杨涛 艾长发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39,64,共5页
以典型的AC—13沥青混合料为基础,通过系统室内对比试验,对5组由粗到细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基本物理性质、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疲劳耐久性等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级配变化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有直接的影响... 以典型的AC—13沥青混合料为基础,通过系统室内对比试验,对5组由粗到细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基本物理性质、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疲劳耐久性等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级配变化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有直接的影响,且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总体表现为靠近规范级配中值附近其综合性能较好;不同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优点表现不一样,粗级配更有利于抗高温变形的提高,细级配更有利于抗水损害、抗弯拉破坏、抗疲劳开裂等性能的提高。研究成果为沥青混合料级配选择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级配 路用性能 空隙率
下载PDF
刚性挡土墙拓宽加筋路基稳定性演变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8
作者 蒋鑫 陈滔 +3 位作者 吴玉 朱奇炯 耿建宇 邱延峻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00-1008,共9页
为阐释山区公路刚性挡土墙拓宽加筋路基稳定性的动态演变规律及机理,结合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多外设刚性挡土墙的特殊性,运用Phase^2有限元软件,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建立数值模型,所获加筋效果相关结论经离心模型试验宏观验证,开展基... 为阐释山区公路刚性挡土墙拓宽加筋路基稳定性的动态演变规律及机理,结合山区公路路基拓宽改建多外设刚性挡土墙的特殊性,运用Phase^2有限元软件,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建立数值模型,所获加筋效果相关结论经离心模型试验宏观验证,开展基于剪切强度折减法的山区公路拓宽加筋路基稳定性分析,探究填土、土工格栅和填土-土工格栅界面三者力学响应动态演变规律及其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铺设土工格栅后路基面差异沉降减小47.1%,墙体最大外倾减小65.4%,路基稳定安全系数提高12.8%;随着剪切强度折减系数增加,填土-土工格栅界面单元滑移失效,但未决定路基稳定性,上层位衡重台外边缘处土工格栅的拉断失效将导致轴向拉力骤降,诱发拓宽路基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公路 路基拓宽改建 土工格栅 稳定性 有限元 剪切强度折减法
下载PDF
废机油底渣对沥青的不利影响及机理初探 被引量:26
19
作者 丁海波 邱延峻 +1 位作者 王文奇 张晓靖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6-650,共5页
为准确预估废机油底渣(WEOB)对沥青长期耐久性的影响,通过在直馏沥青中添加不同用量的废机油底渣来制备改性沥青,并对改性沥青进行不同程度的老化:旋转薄膜烘箱老化(RTFO),压力箱老化(PAV)及扩展压力箱老化(ExPAV).采用双边缺口拉伸(DE... 为准确预估废机油底渣(WEOB)对沥青长期耐久性的影响,通过在直馏沥青中添加不同用量的废机油底渣来制备改性沥青,并对改性沥青进行不同程度的老化:旋转薄膜烘箱老化(RTFO),压力箱老化(PAV)及扩展压力箱老化(ExPAV).采用双边缺口拉伸(DENT)试验的临界裂纹张开位移(CTOD)研究沥青的抗延性断裂性能,采用扩展弯曲梁流变(Ex-BBR)试验得到的分级损失来评估物理硬化对沥青低温可靠性的影响,采用ΔTc指标(蠕变劲度临界温度与蠕变速率临界温度之差)评估沥青的长期耐久性,此外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添加WEOB前后沥青的微观结构形态.结果表明:延长老化时间(ExPAV)可以更明显识别WEOB对沥青低温性能的不利影响,而常规沥青老化时间(PAV)并不能明显捕捉这种不利影响;添加WEOB会使沥青产生物理硬化并导致抗延性断裂性能降低;WEOB可使沥青中蜡晶粒明显增加,而蜡晶粒的低温结晶及其相界造成的应力集中是导致废机油底渣长期低温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废机油底渣(WEOB) 机理 延长老化
下载PDF
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工作机理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蒋鑫 梁多伟 +1 位作者 刘晋南 邱延峻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1-87,共7页
为进一步明确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工作机理,本文建立无加固措施、碎石桩加固、抗滑桩加固及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FLAC3D数值分析模型,研究4种工况土体的水平位移、竖向沉降及抗滑桩桩身内力... 为进一步明确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工作机理,本文建立无加固措施、碎石桩加固、抗滑桩加固及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FLAC3D数值分析模型,研究4种工况土体的水平位移、竖向沉降及抗滑桩桩身内力与变形。结合正交设计方法,探讨斜坡软弱层土体重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抗滑桩桩身最大弯矩的影响权重排序。碎石桩、抗滑桩加固斜坡软弱地基分别可以明显约束竖向沉降、水平位移,而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能同时削减竖向沉降及水平位移。碎石桩加固斜坡软弱地基,潜在滑动面一定程度上移;联合加固时抗滑桩桩身内力及变形较直接进行抗滑桩加固有较大幅度衰减,斜坡软弱层土体内摩擦角的变化对抗滑桩桩身最大弯矩的影响远大于黏聚力与重度变化。所获结论有益于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时抗滑桩设计技术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斜坡软弱地基路堤 碎石桩与抗滑桩联合加固 有限差分法 正交试验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