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alk+”模式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张婷 曾永秋 +4 位作者 许希燕 刘友平 杨烨 王晶 代荣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883-1885,共3页
在国家大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新医科”建设的背景下,为培养具有融合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基础医学人才,助力现代医学的发展,针对学院基础医学专业,本教研团队探索构建由宏观到微观的基础医学有机整合课程--《基础医学talk》,... 在国家大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新医科”建设的背景下,为培养具有融合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基础医学人才,助力现代医学的发展,针对学院基础医学专业,本教研团队探索构建由宏观到微观的基础医学有机整合课程--《基础医学talk》,并创新性地以“talk+”模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促进知识内化和融合,以期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基础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人才培养 综合素质 创新思维 整合课程
下载PDF
基础与临床微整合在医学基础课程中的实践 被引量:8
2
作者 汤军 张春燕 +1 位作者 涂江义 代荣阳 《基础医学教育》 2021年第3期164-166,共3页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整合已成为国内外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文章分析了基础医学课程开展基础与临床整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介绍了西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在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整合已成为国内外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文章分析了基础医学课程开展基础与临床整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介绍了西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在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中开展的基于章节内容的基础与临床微整合模式改革,以期为兄弟院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 教学改革 课程整合
下载PDF
氧糖剥离预处理通过保护线粒体减轻PC12细胞氧糖剥离/再灌注损伤
3
作者 黄丽 许娜 杨朝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63-1771,共9页
目的研究氧糖剥离预处理(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preconditioning,OGDPC)对氧糖剥离/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将PC12细胞分为Control、OGDPC、OGD/R... 目的研究氧糖剥离预处理(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preconditioning,OGDPC)对氧糖剥离/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将PC12细胞分为Control、OGDPC、OGD/R和OGDPC+OGD/R共4组。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Mito-tracker染色观察线粒体数量,Western blot检测OGDH、PDHA1、COX4、HSP60的表达,JC-1和ATP试剂盒评估线粒体膜电位及ATP水平,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并与AIF、EndoG的免疫荧光染色进行共定位。结果与OGD/R组相比,OGDPC+OGD/R组PC12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较轻;OGDH、PDHA1和COX4的表达增多(P<0.05),HSP60的表达减少(P<0.05);线粒体膜电位及ATP水平提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且AIF、EndoG向TUNEL染色阳性的细胞核聚集减少(P<0.05)。结论OGDPC减轻OGD/R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减少线粒体途径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糖剥离预处理 氧糖剥离/再灌注 线粒体 PC12细胞
原文传递
SNX9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构建及表型分析
4
作者 林恒 蒋晓倩 +3 位作者 胥元博 潘宗岳 任洋 杨朝鲜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00-305,共6页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分选连接蛋白9(sorting nexin 9,SNX9)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对其表型进行分析。方法针对C57BL/6小鼠SNX9基因第3~5外显子,设计gRNA靶位点并在体外转录获得sgRNA,与编码Cas9的mRNA混合后通过受精卵显微注射方...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分选连接蛋白9(sorting nexin 9,SNX9)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对其表型进行分析。方法针对C57BL/6小鼠SNX9基因第3~5外显子,设计gRNA靶位点并在体外转录获得sgRNA,与编码Cas9的mRNA混合后通过受精卵显微注射方法获得F0代阳性敲除小鼠。通过繁育及基因型鉴定获得SNX9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SNX9^(-/-)小鼠);取小鼠尾部组织提取DNA,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基因型鉴定;提取SNX9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蛋白,用Western blot检测SNX9蛋白和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的表达水平;记录SNX9基因敲除小鼠的繁殖率和体重,并与野生型小鼠比较;步态系统分析SNX9基因敲除小鼠的步态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的形态结构。结果F1代杂合子(SNX9^(+/-))小鼠繁育后可获得3种基因型:野生型(SNX9^(+/+))、杂合子(SNX9^(+/-))、纯合子(SNX9^(-/-));鼠尾提取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能鉴定出小鼠的基因型,SNX9敲除小鼠脑组织的SNX9蛋白表达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SNX9基因敲除小鼠可正常生长繁殖,但繁殖率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P<0.001),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SNX9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形态学特征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SNX9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的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表达水平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获得SNX9基因敲除小鼠,为研究SNX9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了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选连接蛋白9 CRISPR/Cas9 基因敲除 表型分析
下载PDF
FOXO1转录调控GPX4减轻顺铂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
5
作者 刘霞 陈波 +2 位作者 吴王玉 粟宏伟 邱才炜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讨FOXO1是否能通过转录调控GPX4来减轻顺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铁死亡。方法:使用siRNA和慢病毒载体在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中建立FOXO1敲低(FOXO1 siRNA)和过表达(FOXO1 overexpression)的细胞模型,同时设立空载细胞作... 目的:探讨FOXO1是否能通过转录调控GPX4来减轻顺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铁死亡。方法:使用siRNA和慢病毒载体在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中建立FOXO1敲低(FOXO1 siRNA)和过表达(FOXO1 overexpression)的细胞模型,同时设立空载细胞作为对照。使用顺铂(CP)进行诱导,建立HK-2细胞的急性肾损伤模型。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定量PCR(ChIP-qPCR)、双荧光素酶检测、丙二醛(MDA)测定、Liperfluo染色、碘化丙啶(PI)染色和Western印迹等方法验证了FOXO1是否能通过调控GPX4的表达来减轻顺铂诱导的HK-2细胞的铁死亡。结果:发现FOXO1能够与GPX4启动子区域结合并调控GPX4的表达;过表达FOXO1能够预防CP引起的过氧化损伤。结论:FOXO1可能通过调控GPX4的表达来减轻顺铂诱导的HK-2细胞的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AKI) 顺铂(CP) 铁死亡 FOXO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
下载PDF
山奈酚及其衍生物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6
作者 李珂如 胡光强 +1 位作者 吴安国 余录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412-416,共5页
山奈酚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其衍生物包括紫云英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鼠李柠檬素等。诸多研究表明,山奈酚及其衍生物在癌症及心血管疾病中具有一定药理活性。近年来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如抗炎、抗氧化、抗抑郁... 山奈酚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其衍生物包括紫云英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鼠李柠檬素等。诸多研究表明,山奈酚及其衍生物在癌症及心血管疾病中具有一定药理活性。近年来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如抗炎、抗氧化、抗抑郁、抗惊厥、抗痴呆、以及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等。本文对山奈酚及其衍生物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化合物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及创新性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奈酚 衍生物 神经系统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橄榄苦苷与Aβ1-42的亲和效应及对Aβ1-42诱导的Neuro-2a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光强 余录 +3 位作者 杜曦 高小青 秦大莲 余崇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探讨橄榄苦苷对β淀粉样蛋白1-42(amyloidβ1-42,Aβ1-42)的抑制能力和亲和效应,以及其对Aβ1-42诱导的Neuro-2a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37℃孵育制备Aβ1-42纤维,利用Th-T荧光检测橄榄苦苷抑制Aβ1-42纤维的能力,用生物膜层干... 目的探讨橄榄苦苷对β淀粉样蛋白1-42(amyloidβ1-42,Aβ1-42)的抑制能力和亲和效应,以及其对Aβ1-42诱导的Neuro-2a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37℃孵育制备Aβ1-42纤维,利用Th-T荧光检测橄榄苦苷抑制Aβ1-42纤维的能力,用生物膜层干涉(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技术实时检测橄榄苦苷与Aβ1-42纤维的亲和效应。进一步用MTT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橄榄苦苷对Aβ1-42诱导的Neuro-2a细胞毒性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橄榄苦苷降低Aβ1-42与Th-T反应的荧光强度,抑制Aβ1-42纤维。另外BLI检测显示其与Aβ1-42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并且,橄榄苦苷成剂量依耐性地减轻Aβ1-42诱导的Neuro-2a细胞毒性,降低Aβ1-42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橄榄苦苷可能通过结合并抑制Aβ1-42纤维保护阿尔茨海默病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苦苷 AΒ1-42 Th-T BLI 亲和力 Neuro-2a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以面部肿物为表现的神经纤维瘤病1例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先德海 郭梦露 +3 位作者 熊霞 杨阳 赵杨梦 钟建桥 《皮肤科学通报》 2020年第1期120-127,共8页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机制较复杂。临床上分为七型,但以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和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为主。该病可累及皮肤、眼、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其临床表现具有显著的个体差...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机制较复杂。临床上分为七型,但以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和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为主。该病可累及皮肤、眼、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其临床表现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本文就1例典型NF1病例展开,对该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激活Nrf2信号通路减轻H_(2)O_(2)诱导的HaCaT细胞损伤
9
作者 吴俊丽 刘芳 +2 位作者 毛志蓉 高小青 杜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32-1137,共6页
目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具有促进皮肤伤口愈合的能力,但其作用机制需要深入探讨。文中旨在探讨T_(3)对H_(2)O_(2)诱导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核转录因子类红细胞-2因子(Nr2)信号通路的关系。... 目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具有促进皮肤伤口愈合的能力,但其作用机制需要深入探讨。文中旨在探讨T_(3)对H_(2)O_(2)诱导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核转录因子类红细胞-2因子(Nr2)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aCaT细胞,采用500μmol/LH_(2)O_(2)处理HaCaT细胞2h以诱导氧化损伤,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T_(3)(1、0.5、0.1 nmol/L)和(或)Nrf2抑制剂ML385干预,将细胞分为9组:正常组(未进行任何干预)、H_(2)O_(2)组(仅用H_(2)O_(2)造模)、MIL385组(在用H_(2)O_(2)诱导细胞前,先用含20μmol/L ML385处理细胞2 h)、1 nmol/L T_(3)组(H_(2)O_(2)诱导2h后,在含1 nmol/L T培养液内培养24 h)、0.5nmol/L T_(3)组(H_(2)O_(2)诱导2h后,在含0.5 nmol/L T_(3)培养液内培养24 h)、0.1 nmol/L T_(3)组(H,O,诱导2h后,在含0.1 nmol/L T_(3)培养液内培养)、ML385+1 nmol/L T_(3)组(20 umol/L ML385诱导+1 nmol/L T_(3))、ML385+0.5 nmol/L T_(3)组(20 umol/L ML385诱导+0.5 nmol/L T_(3))、ML385+0.1 nmol/L T_(3)组(20μmol/L MIL385诱导+0.1 nmol/LT)。应用MITT法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性和面积修复率;ELISA法和比色法检测细胞上清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MDA、R0S、CSH、CAT和SOD)和炎症相关因子(IL-6和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rl2和H0-1蛋白表达。结果1 nmol/L T_(3)组.0.5 nmol/L T_(3)组和0.1 nmol/L T_(3)组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H_(2)O_(2)组(P<0.05)。ML385+I nmol/L T_(3)组细胞活性较Inmol/L T_(3)组明显降低(P<0.05),MIL385+0.5 nmol/L T_(3)组细胞活性较0.5nmol/L T_(3)组明显降低(P<0.05),ML385+0.1 nmol/L T_(3)组细胞活性较0.1 nmol/L T_(3)组明显降低(P<0.05)。细胞划痕实验所示,培养20 h,H_(2)O_(2)组和MIL385组的面积修复率[(28.99±3.86)%.(26.27±2.00)%]显著低于正常组[(89.67±1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nmol/L T组.0.5 nmol/L T_(3)组和0.1.nmol/L T_(3)组面积修复率较H_(2)0,组明显增高(P<0.05);ML385+1 nmol/L T_(3)组较1 nmol/L T_(3)组、ML385+0.5 nmol/L T组较0.5 nmol/L T_(3)组、ML385+0.1 nmol/L T_(3)组较0.1 nmol/L T_(3)组面积修复率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H_(2)O_(2)组MDA、ROS水平及炎症因子IL-6和TNF-a水平升高(P<0.05),而抗氧化物GSH CAT和SOD水平降低(P<0.05)。MIL385+1 nmol/L T_(3)组较1 nmol/L T_(3)组、ML385+0.5 nmol/L T_(3)组较0.5 nmol/L T_(3)组、ML385+0.1 nmol/L T_(3)组较0.1 nmol/L T_(3)组MDA.ROS JL-6和TNF-a水平明显升高(P<0.05),GSH、CAT和SOD水平降低(P<0.05)。结论T_(3)减轻了H_(2)O_(2)诱导的氧化及炎性损伤,可能是通过激活Nr2介导的抗氧化信号通路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Nrf2信号通路 H_(2)O_(2) 氧化应激 伤口愈合
下载PDF
三种常见肝脏血管铸型剂比较及温度对混合铸型剂影响
10
作者 袁浩 杨秋语 +2 位作者 童继玉 高云 陈波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比较三种常见肝脏血管铸型剂优劣以及温度对混合铸型剂的溶解时间和凝固时间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家兔随机平分为3组,用三种铸型剂分别灌注家兔门静脉和后腔静脉,比较肝脏铸型标本及混合铸型剂不同温度下溶解和凝固时间。结果:过... 目的:比较三种常见肝脏血管铸型剂优劣以及温度对混合铸型剂的溶解时间和凝固时间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家兔随机平分为3组,用三种铸型剂分别灌注家兔门静脉和后腔静脉,比较肝脏铸型标本及混合铸型剂不同温度下溶解和凝固时间。结果:过氯乙烯铸型标本气泡少、完整度高、末梢充盈佳、韧性佳,制作周期长;自凝牙托剂铸型标本气泡极少,制作周期短,韧性佳、完整性可,末梢充盈较差;混合材料铸型标本气泡稍多,制作周期短、韧性、完整性和末梢充盈度俱佳。过氯乙烯-牙托粉混合铸型材料的溶解和凝固时间皆随温度升高而加快。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混合铸型材料的溶解时间与温度呈负相关(r=-0.8964,P=0.0026);混合铸型材料的凝固时间与温度亦成负相关(r=-0.95346,P=0.0009)。混合铸型材料的溶解及凝固时间随温度增加而降低,最佳铸型温度约在26℃。结论:乙酸乙酯-自凝牙托材料混合铸型剂制作肝脏血管灌注标本简便易行,铸型效果好,最佳铸型温度约在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型 自凝牙托材料 过氯乙烯材料 肝脏 温度
下载PDF
Nrf2对体外三维皮肤光损伤模型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钟建桥 高小青 +1 位作者 熊霞 先德海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相关因子E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对体外三维(threedimensional,3D)皮肤光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为光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儿童包皮分离、培养原代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和成纤维细... 目的探讨核转录相关因子E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对体外三维(threedimensional,3D)皮肤光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为光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儿童包皮分离、培养原代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和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s)。以Ⅰ型胶原为基质混合包埋FBs,接种KC以构建正常体外3D皮肤模型。然后将3D皮肤模型分为3组:正常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在接种KC前,通过慢病毒转染方式使KC过表达Nrf2,再行3D皮肤模型的构建。除正常组外,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予以UVA和UVB混合单剂量照射,照射后继续进行培养。24h后观察各组皮肤病理组织学改变、细胞凋亡情况及Nrf2,SOD,MDA等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正常3D皮肤呈乳白色皮肤类似物。组织病理学上表皮结构清晰,细胞排列整齐,核大圆深染;真皮为淡紫红色胶原基质,FBs散在分布;凋亡细胞少见。UV照射后,对照组表皮细胞排列紊乱、部分肿胀坏死,核浓缩,真皮胶原降解和FBs减少;凋亡细胞明显增加(P<0.05);Nrf2,SOD,GSH和CA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MDA和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经过表达Nrf2后,实验组细胞整齐清晰,核无明显浓缩,KC轻度肿胀,FBs轻微减少,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5);Nrf2,SOD,GSH和CAT水平升高(P<0.05),MDA和ROS降低(P<0.05)。结论体外构建的3D皮肤光损伤模型接近人皮肤光损伤,可作为一理想的光损伤模型进行推广;KC过表达Nrf2可减轻UV对体外3D皮肤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光损伤 体外三维(3D)皮肤模型 NRF2 氧化应激 紫外线
原文传递
真皮干细胞SKPs抗体外三维皮肤光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建桥 熊霞 +3 位作者 杨玲玉 宋静 赖锐 先德海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01-1007,共7页
目的探讨真皮干细胞即皮肤前体细胞(skin-derived precursors,SKPs)抗体外三维(three-dimensional,3D)皮肤光损伤的作用,为皮肤光损伤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既往SKPs培养方法,采用悬浮培养法从新生小鼠真皮中分离、培养SKPs。同前... 目的探讨真皮干细胞即皮肤前体细胞(skin-derived precursors,SKPs)抗体外三维(three-dimensional,3D)皮肤光损伤的作用,为皮肤光损伤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既往SKPs培养方法,采用悬浮培养法从新生小鼠真皮中分离、培养SKPs。同前期构建3D皮肤方法,以Ⅰ型胶原为支架,接种来自儿童包皮的原代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和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s)构建体外3D皮肤模型。然后将3D皮肤模型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照射前24h,将SKPs细胞悬液和Hanks液各25μL分别注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未做处理。然后,予以UVA和UVB混合单剂量照射三组3D皮肤。照射后继续培养,72h后收集皮肤和上清液。HE染色观察各组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分析细胞凋亡情况以及ELISA检测SOD、CAT、MDA等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原代培养SKPs呈悬浮生长的圆形或椭圆形克隆样细胞球。3D皮肤经UV照射后,其表皮细胞肿胀排列紊乱、核浓缩,基底细胞部分液化变性,真皮胶原降解且FBs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明显增加、凋亡指数AI值升高(P<0.05);SOD、CAT和GSHPx表达降低(P<0.05),而MDA水平升高(P<0.05)。但经SKPs注射后,KC整齐清晰仅轻度肿胀,核浓缩不明显,FBs轻微减少,未见细胞坏死及胶原降解;凋亡细胞显著减少、AI值下降(P<0.05);SOD、CAT和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MDA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 SKPs能抗UV诱导的3D皮肤损伤,为皮肤光损伤的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光损伤 皮肤前体细胞 体外三维皮肤模型 氧化应激 紫外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