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人流术后子宫内膜损伤的疗效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永强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2期97-98,共2页
目的:分析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人流术后子宫内膜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人流术后子宫内膜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接受中医周期疗法治疗。比较... 目的:分析中医周期疗法治疗人流术后子宫内膜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人流术后子宫内膜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接受中医周期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下螺旋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子宫内膜厚度、第一周期与第二周期的月经复潮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I、R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4 d及21 d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一周期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二周期月经复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流术后子宫内膜损伤应用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可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还可维持月经周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流术 子宫内膜损伤 中医周期疗法 子宫内膜容受性
下载PDF
抑制EIF4E下调VEGFA和CCND1的表达以抑制卵巢癌肿瘤进展
2
作者 姚秋会 刘娅 汪静 《系统医学》 2024年第8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真核起始因子(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EIF)4E在卵巢癌中的作用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ND1)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SKOV3卵巢癌细胞,分析在线数... 目的探讨真核起始因子(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EIF)4E在卵巢癌中的作用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ND1)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SKOV3卵巢癌细胞,分析在线数据以比较卵巢癌患者和正常样本中EIF4E、VEGFA和CCND1的表达差异。进行EIF4E抑制剂4EGI-1的三维细胞培养实验,并通过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比较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癌症基因组图谱(Cancer Genome Atlas,TCGA)显示,卵巢癌患者中VEGFA和CCND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IF4E与VEGFA和CCND1呈正相关(P均<0.05)。在4EGI-1处理的SKOV3细胞中,EIF4E、VEGFA和CCND1表达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19、3.508、3.289,P均<0.05);此外,4EGI-1处理组的p-EIF4E蛋白表达水平为(0.33±0.14)%,显著低于对照组(1.02±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18,P=0.0001),同时4EGI-1处理组的VEGFA和CCND1蛋白水平也显著降低(t=5.064、6.334,P均<0.05)。结论EIF4E在卵巢癌肿瘤中高表达。EIF4E抑制剂4EGI-1可能通过调节VEGFA和CCND1的表达发挥作用,因此EIF4E可能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真核起始因子4E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细胞周期蛋白D1
下载PDF
三种不同方法促宫颈成熟效果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邓莉 姚秋会 +1 位作者 李晓娟 严光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34-037,共4页
根据目前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对于已经存在不规律宫缩但宫颈尚不成熟的孕妇,选择小剂量米索前列醇或缩宫素引产,之间尚存在灰色地带,本课题基于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能促宫颈成熟,对于已经出现不规律宫缩同时宫颈并没有完全成熟... 根据目前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对于已经存在不规律宫缩但宫颈尚不成熟的孕妇,选择小剂量米索前列醇或缩宫素引产,之间尚存在灰色地带,本课题基于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能促宫颈成熟,对于已经出现不规律宫缩同时宫颈并没有完全成熟的孕妇,给予1/16米索前列醇片,对于小剂量缩宫素、1/8以及1/16米索前列醇片三者应用之后,对孕妇促进成熟的整体疗效以及临床指标等数据进行对比,对其中的作用原理展开深入探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病例均选取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住院,符合催引产纳入标准的患者。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90例,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片1/8组、米索前列醇片1/16组、小剂量缩宫素组,对比三组促宫颈成熟成功率及出现产程异常情况率之间的差异,进而探讨何种方式运用于已有不规律宫缩,但宫颈不成熟的孕妇催产的效果更优化。通过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检验则分别使用(x±s)与X2等方法,P<0.05有意义。结果 (1)三组宫颈成熟情况对比有一定的差异,宫颈成熟率米索前列醇片1/16组>米索前列醇片1/8组>小剂量缩宫素组。(2)不同米索前列醇片剂量组宫缩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10),米索前列醇片1/8组宫缩过频率(33.33%)高于米索前列醇片1/16组(6.67%)。(3)不同米索前列醇片剂量组的产程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30),米索前列醇片1/8组产程异常率(26.67%)高于米索前列醇片1/16组(3.33%)。结论 (1)米索前列醇片1/16促宫颈成熟临床效果优于米索前列醇片1/8组及小剂量缩宫素组;(2)米索前列醇片1/16组产程中出现宫缩过频情况低于米索前列醇片1/8组;(3)米索前列醇片1/8组出现产程不良事件高于米索前列醇片1/16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 小剂量缩宫素 促宫颈成熟
下载PDF
黄芩素和U0126体外抗人乳腺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安宏元 向川南 +3 位作者 喻小兰 唐小平 张宇骄 夏纪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6-211,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芩素和U0126体外对乳腺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黄芩素、U0126单独处理以及二者联合处理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细胞周期以及凋亡变化;显微镜观察细胞数量变化;TUNEL法检... 目的:探讨黄芩素和U0126体外对乳腺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黄芩素、U0126单独处理以及二者联合处理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细胞周期以及凋亡变化;显微镜观察细胞数量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改变;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蛋白水平变化,分析黄芩素与U0126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结果:黄芩素或U0126可抑制细胞的增殖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黄芩素阻滞MCF-7细胞周期进入S期,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P<0.05),降低S期细胞比例(P<0.05),诱导细胞凋亡(P<0.05);降低ERK1/2和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CyclinD 1的蛋白水平表达;黄芩素与U0126联合处理MCF-7细胞,与黄芩素单独处理组相比较,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更加明显(P<0.05),ERK1/2和JNK的磷酸化水平(P<0.05)、CyclinD 1的蛋白表达量降低更加明显(P<0.05);同时黄芩素可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的迁移(P<0.05)。结论:黄芩素和U0126通过降低ERK1/2、JNK的磷酸化水平表达,降低CyclinD 1的水平表达,有效抑制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诱导MCF-7细胞凋亡并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因此,黄芩素和U0126联合有望用于临床治疗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U0126 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 凋亡 迁移
下载PDF
黄芩素联合U0126诱导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安宏元 向川南 +5 位作者 喻小兰 唐利 李燕 唐小平 张宇骄 夏纪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13,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芩素和U0126诱导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单独及联合使用20μmol黄芩素、10μmol U0126处理MCF-7细胞24 h;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数量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细胞周期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TUNEL法和... 目的探讨黄芩素和U0126诱导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单独及联合使用20μmol黄芩素、10μmol U0126处理MCF-7细胞24 h;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数量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细胞周期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因子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黄芩素单独刺激MCF-7细胞相比,黄芩素联合U0126刺激MCF-7细胞时,S期细胞比例降低更明显;MCF-7细胞经不同浓度黄芩素或U0126处理后,增殖抑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与黄芩素单独处理MCF-7细胞相比,黄芩素与U0126联合处理时,细胞凋亡更加显著(P<0.05),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均增多(P<0.05);与黄芩素或U0126单独处理MCF-7细胞相比,黄芩素和U0126联合处理MCF-7细胞时,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m RNA水平降低(P<0.05),凋亡促进因子Bax的m RNA水平增高(P<0.05),ERK1/2、GSK-3β和P38的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凋亡促进因子Bax表达量增高(P<0.05),凋亡抑制因子Bcl-2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黄芩素或U0126通过调控Bcl-2/Bax的表达水平以及ERK1/2、GSK-3β和P38的磷酸化水平抑制MCF-7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且具有协同效应。因此,黄芩素和U0126可联合用于临床治疗乳腺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U0126 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 凋亡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围产期丧失妇女社会支持现状及其与悲伤反应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琴 周霜 +1 位作者 傅静 甘祥芝 《护理管理杂志》 2022年第4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围产期丧失妇女社会支持现状及其与悲伤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四川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56名围产期丧失妇女,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围产期悲伤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56名围产期... 目的探讨围产期丧失妇女社会支持现状及其与悲伤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四川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56名围产期丧失妇女,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围产期悲伤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56名围产期丧失妇女社会支持呈中等水平,为(41.51±6.33)分,得分低于全国常模(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围产期丧失妇女悲伤反应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14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独生子女及有无子女是围产期丧失妇女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围产期丧失妇女社会支持相对缺乏,社会支持水平越低,悲伤反应越强烈。医护人员有必要协助围产期丧失妇女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提供多样化社会支持来源,引导其正确认识悲伤、承认悲伤并表达悲伤,建构新的人生意义与目标,促进丧失胎儿妇女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止妊娠 围产期丧失 悲伤 社会支持
下载PDF
孕期丧失胎儿妇女情感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琴 甘祥芝 +3 位作者 李倩 周霜 涂素华 傅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了解孕期丧失胎儿妇女的真实感受与体验,旨在为护理人员更好地实施围产期照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以目的抽样对13名妇女开展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7步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孕期丧失胎儿妇女情感体验的... 目的:了解孕期丧失胎儿妇女的真实感受与体验,旨在为护理人员更好地实施围产期照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以目的抽样对13名妇女开展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7步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孕期丧失胎儿妇女情感体验的3个主题,即交织着的复杂的悲伤体验、母亲与胎儿间的亲子联结、丧失胎儿对妇女的影响。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孕期丧失胎儿妇女自诊断初期至胎儿娩出全程的真实感受与悲伤体验,加强悲伤辅导与心理抚慰工作,协助妇女进行悲伤转化,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积极提升围产期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失胎儿 悲伤 质性研究
原文传递
围产期丧失妇女悲伤评估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琴 周霜 +1 位作者 巨婷 傅静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11期988-991,共4页
综述围产期丧失妇女悲伤相关概念及临床表现,介绍围产期悲伤的测评工具并阐述其干预措施,提出应扩宽评估对象、不间断评估悲伤水平并构建本土化干预模式,以期改善围产期丧失妇女的悲伤水平,帮助其积极投入下一次生命孕育。
关键词 围产期丧失 悲伤反应 干预措施 护理
下载PDF
黄芩素通过抑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促进HeLa细胞凋亡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永周 夏纪毅 +4 位作者 唐小平 唐利 毛熙光 张宇骄 喻小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07-1512,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芩素和U0126对人宫颈癌He L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He La细胞先用(1、2、5、10、20、50、100、200、300)μmol/L黄芩素,(1、2、5、10、20、30)μmol/L U0126处理24 h后,CCK-8法筛选最佳的处理浓度。而后分别用200μmol/... 目的探讨黄芩素和U0126对人宫颈癌He L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He La细胞先用(1、2、5、10、20、50、100、200、300)μmol/L黄芩素,(1、2、5、10、20、30)μmol/L U0126处理24 h后,CCK-8法筛选最佳的处理浓度。而后分别用200μmol/L黄芩素、10μmol/L U0126、200μmol/L黄芩素联合10μmol/L U0126处理He La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实时定量PCR检测He La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Bax和Bcl-2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ERK1/2、Bax和Bcl-2蛋白水平。结果 He La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黄芩素或经不同浓度的U0126处理后,CCK-8法证明黄芩素最佳抑制浓度为200μmol/L,U0126最佳抑制浓度为10μmol/L;He La细胞经200μmol/L黄芩素处理24 h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采用200μmol/L黄芩素联合10μmol/L U0126处理He La细胞24 h,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10μmol/L U0126和200μmol/L黄芩素单独处理He La细胞,引起明显细胞凋亡,二者联合处理凋亡更明显;He La细胞经200μmol/L黄芩素或10μmol/L U0126单独处理或联合处理24 h后,ERK1/2和Bcl-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Bax的mRNA水平升高;蛋白水平上,ERK1/2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Bax蛋白水平增加,Bcl-2的蛋白水平降低。结论黄芩素和U0126均可抑制He La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联合应用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U0126 宫颈癌 HELA细胞 凋亡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
原文传递
黄芩素和U0126体外协同抗人膀胱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伍连春 陈杰翔 +4 位作者 喻小兰 唐小平 王晓燕 张宇骄 夏纪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36-1340,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芩素和U0126体外协同抗人膀胱癌T-24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用黄芩素、U0126及二者联合处理T-24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数量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黄芩素和U0126体外协同抗人膀胱癌T-24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用黄芩素、U0126及二者联合处理T-24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数量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T-24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Cyclin D1、GSK-3β和AKT RNA水平、蛋白水平,分析黄芩素与U0126对膀胱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结果:T-24细胞经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T-24细胞经黄芩素处理24 h,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细胞数减少,采用黄芩素联合U0126处理T-24细胞24 h,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黄芩素或U0126单独处理T-24细胞引起明显细胞凋亡,二者联合处理凋亡更明显;利用两种药物单独或联合作用T-24细胞24 h,GSK-3β、ERK1/2、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ERK1/2、Cyclin D1的mRNA表达减少,联合处理作用更显著。结论:黄芩素和U0126均可诱导T-24细胞凋亡,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联合应用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U0126 膀胱癌 T-24 凋亡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
下载PDF
“互联网+”孕产妇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30
11
作者 卢兴凤 王益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11期1560-1563,共4页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通过"互联网+"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明显降低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和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从而达到提高我国人...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通过"互联网+"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明显降低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和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从而达到提高我国人口出生质量的目的。本文简要介绍了"互联网+"孕产妇健康教育模式在我国的现状,探讨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望。旨在为我国"互联网+"孕产妇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孕产妇 健康教育
原文传递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与肩袖损伤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易刚 张磊 +5 位作者 杨静 郭晓光 刘洋 覃波 汪国友 扶世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6-200,205,共6页
目的分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ong head of the biceps brachii tendon,LHBT)病变与肩袖损伤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0~2017年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经关节镜修复的126例肩袖损伤患者,术中对LHBT进行检查和评价,记录LHBT病... 目的分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ong head of the biceps brachii tendon,LHBT)病变与肩袖损伤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0~2017年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经关节镜修复的126例肩袖损伤患者,术中对LHBT进行检查和评价,记录LHBT病变种类,分析LHBT病变与肩袖撕裂时间、撕裂大小和累及肌腱的相关性。结果发现LHBT Ⅰ型病变(肌腱炎)51例(40.5%),Ⅱ型病变(半脱位)12例(9.5%),Ⅲ型病变(全脱位)12例(9.5%),Ⅳ型病变(部分撕裂)15例(11.9%),Ⅴ型病变(完全撕裂)6例(4.8%),30例(23.8%)无明显LHBT病理改变;病史超过12周的慢性肩袖撕裂患者均伴有LHBT病变;伴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SSC)撕裂的肩袖损伤患者更易出现LHBT病变,且SSC撕裂程度越大,LHBT病变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HBT病变与肩袖损伤特别是合并SSC撕裂者密切相关,LHBT病变与SSC撕裂程度呈正相关;检查肩袖损伤的病例时,应注意LHBT的情况,避免漏诊;肩袖损伤的早期识别与修复可防止LHBT病变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 肩袖损伤 肩胛下肌 相关性
原文传递
预后营养指数对卵巢癌患者生存时间的评估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红菊 薛谦 王永周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卵巢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以及PNI与炎症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7月经病理诊断为卵巢癌的患者86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卵巢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以及PNI与炎症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7月经病理诊断为卵巢癌的患者86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卵巢癌患者PNI对总体生存时间(OS)的影响,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NI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MR)的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卵巢癌患者中,以PNI中位数43作为临界值。低PNI组的累计总生存率显著低于高PNI组(Kaplan-Meier分析显示:χ~2=17.819,P≤0.0001)。低PNI与卵巢癌Ⅲ~Ⅳ期的OS显著相关。低PNI组和高PNI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18个月和37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PNI与OS具有独立相关性,PNI与NLR和PLR成反比,与LMR成正比。结论:PNI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低PNI提示预后不良,故PNI有潜能作为有效预测卵巢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营养指数 炎性标记物 总体生存时间 卵巢癌
下载PDF
中药敷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妊娠恶阻的疗效及护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玉丽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6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妊娠恶阻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4例妊娠恶阻患者分为对照组(n=22)与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注射穴位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妊娠恶阻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4例妊娠恶阻患者分为对照组(n=22)与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注射穴位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72.73%(1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妊娠恶阻疗效满意,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恶阻 穴位敷贴 穴位注射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下载PDF
益生菌对妊娠晚期阴道B族链球菌定植、血清炎性因子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静 施后渊 +2 位作者 刘娅 唐琳 叶涛 《疑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5-58,63,共5页
目的观察口服益生菌对妊娠晚期阴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孕妇阴道内GBS定植、血清炎性因子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妇产科诊治的妊娠晚期GBS感染孕妇1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 目的观察口服益生菌对妊娠晚期阴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孕妇阴道内GBS定植、血清炎性因子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妇产科诊治的妊娠晚期GBS感染孕妇1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观察组孕妇口服益生菌直至分娩,并于分娩前4 h静脉滴注抗生素;对照组孕妇仅在分娩前4 h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比较2组孕妇治疗前后阴道GBS定量值、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孕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阴道GBS定量值,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2.899/0.005、10.018/0.000、7.063/0.000、17.629/0.000)。对照组治疗后阴道GBS定量值,血清IL-6、CRP、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P=5.385/0.021、4.243/0.039、4.512/0.034、5.579/0.018、4.243/0.039)。结论口服益生菌可抑制妊娠晚期GBS定植,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母婴围产期感染率,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B族链球菌 微生态 益生菌 炎性因子 妊娠结局
下载PDF
黄芩素联合U0126调控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伍连春 陈杰翔 +4 位作者 喻小兰 唐小平 王晓燕 张宇骄 夏纪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5513-5516,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芩素联合U0126促进人膀胱癌T24细胞系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膀胱癌T24细胞株随机分为对照组,黄芩素组(加入20μmol/L黄芩素培养24 h),U0126组(加入20μmol/L U0126培养24 h),黄芩素联合U0126组(加入20μmol/L黄芩素和20μmol... 目的探讨黄芩素联合U0126促进人膀胱癌T24细胞系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膀胱癌T24细胞株随机分为对照组,黄芩素组(加入20μmol/L黄芩素培养24 h),U0126组(加入20μmol/L U0126培养24 h),黄芩素联合U0126组(加入20μmol/L黄芩素和20μmol/L U0126共同培养24 h)。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T24细胞周期和凋亡;Real Time 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相关X蛋白(Bax)、Bcl-2和P38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黄芩素或U0126及黄芩素联合U0126作用可显著抑制T24细胞增殖,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诱导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ERK1/2和P38 mRNA水平显著降低,ERK1/2和P38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黄芩素联合U0126作用对细胞的改变更加显著(P<0. 01)。结论黄芩素联合U0126均可通过调控ERK1/2和P38信号通路,抑制人膀胱癌细胞增殖,改变细胞周期,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U0126 膀胱癌 凋亡 ERK1/2
下载PDF
黄芩素和LY294002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汪枫 喻小兰 +5 位作者 夏纪毅 王晓燕 唐利 曹勇 唐小平 夏国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330,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芩素和LY294002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1月,取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制备细胞悬液。加入黄芩素(1、2、5、10、20、50、100、200、300μmol/L,分别命名为A1、A2、A3、A4、A5、A... 目的探讨黄芩素和LY294002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1月,取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制备细胞悬液。加入黄芩素(1、2、5、10、20、50、100、200、300μmol/L,分别命名为A1、A2、A3、A4、A5、A6、A7、A8、A9组)或LY294002(1、2、5、10、20、30μmol/L,分别命名为B1、B2、B3、B4、B5、B6组),设定空白对照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水平;采用20μmol/L黄芩素(C1组)单独处理,20μmol/L黄芩素联合10μmol/L LY294002(C2组)处理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设定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采用2、5、10、20μmol/L黄芩素(分别命名为D1、D2、D3、D4组)处理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设定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采用显微摄影检测各组细胞数量;采用20μmol/L黄芩素(E1组)单独处理,20μmol/L黄芩素联合10μmol/L LY294002(E2组)处理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设定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情况;采用20μmol/L黄芩素(F1组)、10μmol/L LY294002(F2组)或20μmol/L黄芩素联合10μmol/L LY294002(F3组)处理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设定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周期素D1(Cyclin D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mRNA表达水平;采用20μmol/L黄芩素(G1组)、10μmol/L LY294002(G2组)或20μmol/L黄芩素联合10μmol/L LY294002(G3组)处理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设定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ERK1/2(P-ERK1/2)、Cyclin D1、磷酸化GSK-3β(P-GSK-3β)、磷酸化AKT(P-AKT)表达水平。结果 A8组、A9组、B6组细胞增殖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DMSO对照组(P<0.05)。C2组G0/G1期、G2/M期细胞比例高于空白对照组、DMSO组,S期细胞比例低于空白对照组、DMSO组(P<0.05)。D4组细胞数量少于空白对照组、DMSO组(P<0.05)。空白对照组、DMSO组、E1组、E2组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3组ERK1/2、Cyclin D1、GSK-3β、AKT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DMSO组(P<0.05)。G3组P-ERK1/2、Cyclin D1、P-GSK-3β、P-AKT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DMSO组(P<0.05)。结论黄芩素和LY294002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增殖,但不影响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黄芩素 LY294002 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
下载PDF
葆青颗粒用于绝经前子宫切除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娟 王永周 +2 位作者 沈宏萍 杜霞 唐海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937-939,共3页
目的探讨葆青颗粒对绝经前子宫切除后更年期症状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绝经前拟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葆青颗粒组(n=30)和克龄蒙组(n=30),术后第3 d待患者肛门排气后,葆青颗粒组服用葆青颗粒,克龄蒙组服用戊... 目的探讨葆青颗粒对绝经前子宫切除后更年期症状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绝经前拟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葆青颗粒组(n=30)和克龄蒙组(n=30),术后第3 d待患者肛门排气后,葆青颗粒组服用葆青颗粒,克龄蒙组服用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及1年的更年期症状、性激素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90.00%vs 93.33%,P>0.05);术后第6个月至1年,两组改良Kupperman评分和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而血清孕激素(P)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克龄蒙组恶心呕吐、突破性出血、乳房胀痛及头晕的发生率为26.67%、53.33%、46.67%及33.33%,而葆青颗粒组均为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葆青颗粒用于绝经前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更年期症状和性激素水平,效果与激素替代疗法持平,但能没有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葆青颗粒 绝经前 子宫切除 更年期症状 性激素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施后渊 毛惠 张露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期198-200,共3页
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是药物流产后的常见并发症,药流后长时间阴道流血也是药物流产在临床上应用受限的重要原因,对患者身心造成了严重损害。目前有关该疾病的治疗方案以手术和药物为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手术主要以清宫术为主,... 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是药物流产后的常见并发症,药流后长时间阴道流血也是药物流产在临床上应用受限的重要原因,对患者身心造成了严重损害。目前有关该疾病的治疗方案以手术和药物为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手术主要以清宫术为主,西医主要以雌孕激素、米非司酮及前列腺素制剂,缩宫素等药物,中医主要采用活血化瘀益气止血等,均具有一定的疗效。现就该疾病的治疗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产 阴道流血 治疗
下载PDF
抗苗勒管激素在不同年龄段女性生育功能预测中的运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兰云竹 毛熙光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3期13-17,共5页
目的研究抗苗勒管激素(AMH)在月经规律生育期女性各个年龄段的水平变化,从而探索抗苗勒管激素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评估卵巢功能和选择临床治疗方案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不孕不育中心就诊的298... 目的研究抗苗勒管激素(AMH)在月经规律生育期女性各个年龄段的水平变化,从而探索抗苗勒管激素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评估卵巢功能和选择临床治疗方案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不孕不育中心就诊的2986例月经规律生育期女性按年龄分为A组(≤25岁)、B组(26≤X<30岁)、C组(30≤X<35岁)、D组(35≤X<40岁)、E组(≥40岁),检测各年龄段的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分析各组之间与年龄的关系。结果(1)年龄与AMH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年龄越大,AMH值越小。(2)各年龄段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AMH值在A组(≤25岁)、B组(26≤X<30岁)、C组(30≤X<35岁)、D组(35≤X<40岁)、E组(≥40岁)年龄组依次降低。(3)以AMH值为因变量,年龄为自变量,进行回归模型分析,最终判断增长曲线为最优拟合曲线,反应AMH值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论AMH结合年龄的综合评估,可以成为我们在评价女性生育力的预测和指导依据之一,对我们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方案有指导和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苗勒管激素 生育评估 卵巢储备功能 辅助生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