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3.0-T磁共振DTI技术FA值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宇 刘勇 宋震宇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各向异性(fraction anisotropy,FA)值与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临床...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各向异性(fraction anisotropy,FA)值与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SAE的患者55例及健康老年志愿者30例,均进行常规MRI及DTI扫描,并分别于脑室前后角及半卵圆中心病灶区域(正常对照组相应区域)测量FA值。结果:SAE患者各病灶区FA值与正常对照组相应部位FA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SAE患者各病灶区FA值较正常对照组相应部位FA值低;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的SAE患者的相应病变部位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越重,SAE患者的相应病变部位FA值越低;SAE患者的简易精神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与患者侧脑室前后角及半卵圆中心病变区域FA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左半=0.623,r右半=0.653,r左后=0.717,r右后=0.745,r左前=0.810,r右前=0.835)。结论:运用3.0 T磁共振DTI技术,通过对SAE患者特定脑白质病变区域的FA值的测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映SAE患者的神经纤维损害程度,间接反映SAE患者病灶区FA值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认知功能障碍 扩散张量成像(DTI) FA值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对乳腺肿块病灶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宋震宇 胡华 刘勇 《大医生》 2019年第3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52病例,测量病灶动态增强曲线并统计分析。结果 52个病灶中良性病灶23例,恶性病灶29例;良性肿瘤的DCE-MRI表现为Ⅰ型曲线4例;Ⅱ型曲线16...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52病例,测量病灶动态增强曲线并统计分析。结果 52个病灶中良性病灶23例,恶性病灶29例;良性肿瘤的DCE-MRI表现为Ⅰ型曲线4例;Ⅱ型曲线16例;Ⅲ型曲线3例;恶性肿瘤的DCE-MRI表现为Ⅰ型曲线0例;Ⅱ型曲线5例;Ⅲ型曲线24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肿块 乳腺肿块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恶性病灶 穿刺病理 良性病灶 诊断价值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抑郁症的应用现状及进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丹 刘勇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676-680,共5页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对个体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多种影像手段,包括X线、CT、MRI、PET/CT等,在抑郁症的研究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多种分析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抑郁症诊断及指导治疗...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对个体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多种影像手段,包括X线、CT、MRI、PET/CT等,在抑郁症的研究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多种分析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抑郁症诊断及指导治疗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就磁共振功能成像“弥散张量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几种技术在抑郁症应用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功能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下载PDF
磁共振双膝关节同时成像线圈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刘迎春 江澜 +2 位作者 张刘璐 肖遥 王欧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7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双膝关节同时成像线圈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双膝关节磁共振扫描160例,均行飞利浦1.5T磁共振设备检查,其中80例采用传统磁共振膝关节柔线圈扫描,80例采用双膝关节同时成像线圈扫描。对两种线圈采集图像时间... 目的探究磁共振双膝关节同时成像线圈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双膝关节磁共振扫描160例,均行飞利浦1.5T磁共振设备检查,其中80例采用传统磁共振膝关节柔线圈扫描,80例采用双膝关节同时成像线圈扫描。对两种线圈采集图像时间、参数、图像质量等对比分析。结果双膝关节同时成像线圈扫描技术,在检查时间、视野、图像质量、患者舒适度等方面较传统膝关节柔线圈更有优势,两种线圈的图像信噪比、解剖结构显示、伪影发生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膝关节同时成像线圈扫描,可以作为常规膝关节MRI检查技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双膝关节磁共振扫描 双膝关节同时成像线圈扫描技术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刘璐 王欧成 +2 位作者 刘勇 尧麒 江澜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7例,其中风痰阻络证41例,气虚血瘀证26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MRI检查(T_(1)WI、T_(2)WI、FL... 目的:探讨MRI在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7例,其中风痰阻络证41例,气虚血瘀证26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MRI检查(T_(1)WI、T_(2)WI、FLAIR、DWI),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风痰阻络证41例,其中急性脑梗死4例(9.75%),陈旧性脑梗死5例(12.20%),急性、陈旧性脑梗死并存(混合性脑梗死)32例(78.05%)。单个患者的急性梗死病灶2~18个;最大梗死灶约2.7 cm×1.6 cm,最小者直径约0.2 cm。气虚血瘀证26例,其中混合性脑梗死9例(34.62%),陈旧性脑梗死17例(65.38%);单个患者的急性梗死病灶2~6个;最大梗死灶1.9 cm×1.5 cm,最小直径0.2 cm。两证中,急性梗死病灶数目、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混合性脑梗死的急性梗死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能显示脑梗死的发病部位、大小、范围、数目、急性或陈旧性,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中医辨证分型
下载PDF
高场MR多种成像技术与梗阻性黄疸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高银 刘勇 +1 位作者 宋震宇 张刘璐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高场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多种成像技术征象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探究梗阻性黄疸中医辨证分型量化指标等客观依据,以协助梗阻性黄疸中医辨证分型。方法:104例梗阻性黄疸中阳黄证组50例、阴黄证组54例,...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高场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多种成像技术征象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探究梗阻性黄疸中医辨证分型量化指标等客观依据,以协助梗阻性黄疸中医辨证分型。方法:104例梗阻性黄疸中阳黄证组50例、阴黄证组54例,分析其高场MR多种成像技术征象。结果:两组病例的病因及肝内胆管扩张的征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黄组胆总管扩张的程度大于阳黄组胆总管扩张的程度(P<0.05);经ROC曲线分析对两组胆总管直径,以胆总管扩张直径1.45 cm为判断阴黄证与阳黄证的界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6%和82.0%。结论:高场MR多种成像技术能够为梗阻性黄疸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准确的影像资料,协助中医黄疸辨证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辨证分型 磁共振成像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MRI及MRCP在梗阻性黄疸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
7
作者 高银 刘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12-114,共3页
梗阻性黄疸是肝胆系统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中医学通常把良性梗阻归为阳黄证,恶性梗阻归为阴黄证,但此分型缺乏客观性指标的评判。MRI及MRCP能提供客观准确的影像资料以弥补中医黄疸辨证分型的不足。本文就MRI及MRCP在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是肝胆系统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中医学通常把良性梗阻归为阳黄证,恶性梗阻归为阴黄证,但此分型缺乏客观性指标的评判。MRI及MRCP能提供客观准确的影像资料以弥补中医黄疸辨证分型的不足。本文就MRI及MRCP在梗阻性黄疸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中医 辨证分型 磁共振成像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MRI影像学特征分析与新技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廖逸虹 刘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74-176,共3页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慢性疾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程一旦进展,难以逆转,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健康。CSVD诊断主要依赖于磁共振成像(MRI),近年来,随着MRI新技术的发展,本病的影像学特征得到深入研究。进一步...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慢性疾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程一旦进展,难以逆转,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健康。CSVD诊断主要依赖于磁共振成像(MRI),近年来,随着MRI新技术的发展,本病的影像学特征得到深入研究。进一步认识CSVD的影像学特征,了解与领略其新兴诊断技术,有助于对本病的预测、及早诊断和临床干预。本文就CSVD主要影像学特征及其MRI新技术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影像学特征 磁共振成像 新技术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预测胶质瘤Ki-67表达水平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萍 黄欢 陈光祥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38-441,451,共5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motiondiffusion-weightedimaging,IVIM-DWI)预测脑胶质瘤Ki-67表达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常规和IVIM扫描、并经病理...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motiondiffusion-weightedimaging,IVIM-DWI)预测脑胶质瘤Ki-67表达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常规和IVIM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分析Ki-67表达水平与IVIM参数的相关性,比较Ki-67高表达与低表达组瘤体及瘤周水肿rD*、rD、rf值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各参数的预测效能。结果rD^(*)_(瘤体)与Ki-6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32,P<0.001),rD瘤体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37,P=0.019)。rD^(*)_(瘤体)、rD瘤体、rD*瘤周在Ki-67高、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诊断时,rD^(*)_(瘤体)、rD瘤体、rD*瘤周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thecurve,AUC)分别为0.760、0.679、0.679,敏感度分别为0.862、0.789、0.690,特异度分别为0.632、0.586、0.632,三者联合的AUC为0.81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28、0.789。结论IVIM-DWI对预测胶质瘤Ki-67表达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多个参数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KI-67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垂体微腺瘤影像征象与扫描方法分析
10
作者 刘迎春 鲁新宇 +2 位作者 康思佳 刘勇 尧麒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7-19,共3页
目的探究CT、MRI不同扫描方法对垂体微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我院临床诊断的垂体微腺瘤61例,女57例,男3例,平均年龄32.66±7.88岁。61例均经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常规增强15例、动态增强46例),其中35例行CT检查(平扫26例... 目的探究CT、MRI不同扫描方法对垂体微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我院临床诊断的垂体微腺瘤61例,女57例,男3例,平均年龄32.66±7.88岁。61例均经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常规增强15例、动态增强46例),其中35例行CT检查(平扫26例、增强15例)。分析垂体微腺瘤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采用McNemar检验对比分析不同扫描方法的价值。结果MRI平扫垂体微腺瘤显示率62.30%(38/61),常规增强显示率40.00%(6/15),动态增强显示率93.48%(43/46);CT平扫显示率15.38%(4/26),CT增强显示率33.33%(5/15)。26例均行CT平扫、MRI平扫、MRI动态增强检查,CT平扫与MRI平扫、CT平扫与MRI动态增强之间诊断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00);15例均行CT增强、MRI动态增强,两者之间诊断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15例均行MRI平扫、MRI常规增强,两者之间诊断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6例均行MRI平扫、MRI动态增强,两者之间诊断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MRI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有利于垂体微腺瘤的显示,该方法可作为常规检查技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 垂体微腺瘤 MRI CT 平扫 增强
下载PDF
3.0T MRI对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内侧半月板突出的应用价值研究
11
作者 王欧成 鲁新宇 +1 位作者 张刘璐 尧麒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腹部线圈在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伴内侧半月板突出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关节镜和临床证实的双膝KOA病例。将双膝KOA伴双膝半月板突出组(A...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腹部线圈在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伴内侧半月板突出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关节镜和临床证实的双膝KOA病例。将双膝KOA伴双膝半月板突出组(A组)、单膝半月板突出组(B组)、双膝均半月板突出组(C组)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将伴半月板突出的膝关节(研究组)的影像学资料,与不伴半月板突出(对照组)作比较,着重分析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韧带损伤特点,分析KOA伴内侧半月板突出与影像学特征的关系。结果62例双膝KOA患者,37例患者双膝内侧半月板均突出,11例患者单膝内侧半月板突出,14例患者双膝均无内侧半月板突出,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均无明显差异。124例膝关节,85例膝关节伴半月板突出,在胫股关节软骨损伤上与39例不伴半月板突出膝关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部线圈一站式完成双膝关节扫描,对于双膝KOA病人,不仅可以发现半月板突出情况,而且可以诊断软骨、韧带和半月板的损伤情况。KOA伴半月板突出的膝关节,与不伴半月板突出的膝关节比较,胫股关节软骨损伤可作为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半月板突出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腹部线圈
下载PDF
基于扩散张量成像的卒中后抑郁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改变分析
12
作者 付玉婷 张海熠 +2 位作者 张勇 刘勇 揭平平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70-74,98,共6页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颅内扩散张量成像,探究卒中后抑郁患者各脑区白质微结构的改变,旨在研究脑区结构改变与抑郁的关系。方法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将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年龄性别进行1∶1匹...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颅内扩散张量成像,探究卒中后抑郁患者各脑区白质微结构的改变,旨在研究脑区结构改变与抑郁的关系。方法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将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年龄性别进行1∶1匹配分为抑郁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采用PANDA软件计算并比较2组患者各脑区扩散张量成像的分数各向异性(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差异,分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与各脑区FA值及ADC值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组的双侧额叶、双侧颞叶、左侧岛叶和胼胝体膝部的FA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双侧额叶、左侧颞叶和胼胝体膝部的ADC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双侧额叶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HAMD-17评分呈中等强度负相关;左侧颞叶、双侧岛叶、右侧扣带回和胼胝体压部的ADC值与HAMD-17评分呈中等强度正相关。结论扩散张量成像结果显示抑郁组较对照组的双侧额叶、双侧颞叶、左侧岛叶和胼胝体膝部结构发生显著改变,脑白质结构与抑郁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后抑郁 扩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B/C期肝细胞癌微创术(RFA、TACE)联合应用的疗效研究
13
作者 吕俊 付玉婷 +3 位作者 刘迎春 魏聪 杜爽媚 刘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121-123,133,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B/C期肝细胞癌的疗效价值。方法收集60例B/C期肝细胞癌患者3年的随访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单TACE组(n=21)和TACE联合RFA组(n=39)。分析术前术后肝功、MRI影像学资料、患者生存和复发情...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B/C期肝细胞癌的疗效价值。方法收集60例B/C期肝细胞癌患者3年的随访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单TACE组(n=21)和TACE联合RFA组(n=39)。分析术前术后肝功、MRI影像学资料、患者生存和复发情况,对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和复发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肝功包括白蛋白、总胆红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单TACE组在18月、24月生存率与TACE联合射频消融组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TACE组相较TACE联合RFA组的三年生存风险比、复发风险比分别为2.4382和2.985,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C期肝细胞癌患者行TACE联合RFA治疗较单TACE治疗复发风险低,生存几率高,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B/C期 射频消融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联合应用
下载PDF
MRI多模态技术对鞍区肿瘤的应用价值分析
14
作者 鲁新宇 王欧成 +2 位作者 肖遥 康思佳 江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5期35-37,42,共4页
目的:探讨MRI多模态技术对鞍区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临床诊治的117例鞍区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包括脑膜瘤25例、胶质瘤11例、垂体大腺瘤21例、垂体微腺瘤27例、颅咽管瘤19... 目的:探讨MRI多模态技术对鞍区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临床诊治的117例鞍区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包括脑膜瘤25例、胶质瘤11例、垂体大腺瘤21例、垂体微腺瘤27例、颅咽管瘤19例、转移瘤14例。收集所有病例治疗前首次头颅MRI平扫(T_(1)WI、T_(2)WI、FLAIR、DWI)及增强扫描资料,分析MRI主要征象或典型征象经多模态扫描的显示情况。结果:本组鞍区肿瘤主要征象有:脑膜尾征、瘤囊混合征、鞍底下陷征、跨鞍隔征、均匀强化征、不均匀强化征、壳样强化征、低强化征。其中,脑膜尾征26例,常规增强均可显示;瘤囊混合征45例,平扫序列及增强扫描均有显示,增强扫描显示率50.00%;鞍底下陷征33例、跨鞍隔征16例,平扫及增强扫描矢状位、冠状位显示较好;均匀强化征51例、不均匀强化征63例,常规增强与动态增强均有较高的显示率;壳样强化征14例,常规增强均能显示;低强化征26例,动态增强显示率96.30%。结论:MRI多模态技术以及合理的扫描序列和方位,能够很好显示鞍区肿瘤的影像征象,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 鞍区肿瘤 MRI 多模态扫描 平扫 增强
下载PDF
新旧指南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和蛋白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关系的比较和再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斯译 高子清 +6 位作者 陈丽 肖秀丽 阮思蓓 张翠微 凌凤 吴宁 唐明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对《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以下简称新指南)与《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4版)》(以下简称旧指南)标准下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状态及蛋白表达的一致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再评价及比较。方法根据新、旧指南对1518例乳腺癌... 目的对《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以下简称新指南)与《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4版)》(以下简称旧指南)标准下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状态及蛋白表达的一致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再评价及比较。方法根据新、旧指南对1518例乳腺癌患者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结果进行再评价,并比较其结果一致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新指南下,HER-2(-/+)和HER-2基因阴性的符合率分别为100%和95.36%,HER-2(2+)和HER-2(3+)与HER-2基因阳性的符合率分别为24.26%和73.22%。新、旧指南下HER-2蛋白表达与HER-2基因扩增均相关(r=0.233,P<0.001;r=0.780,P<0.001)。新、旧指南HER-2(2+)与HER-2基因(+)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指南新增了81例阴性,减少了70例不确定和11例阳性判读。新指南下HER-2基因扩增与ER、PR和ER/PR状态呈负相关(r=-0.606,P<0.001;r=-0.428,P<0.001;r=-0.428,P<0.001),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组织学分级与HER-2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097,P<0.05;r=0.139,P<0.05);HER-2蛋白表达与ER状态呈负相关(r=-0.126,P<0.05),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结论新指南下HER-2基因状态及蛋白表达相关,新指南对旧指南HER-2(2+)患者进行了有效补充与更为准确的结果判读,使临床用药指导及预后判断更为明确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HER-2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SIRT5抑制CD4^(+)T淋巴细胞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俊 张刘璐 +3 位作者 方庆梅 段善中 刘鑫 罗未聃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87-795,共9页
目的研究Sirtuin 5(SIRT5)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收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液样本,用qPCR对SIRT家族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建立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IA)大鼠模型,在不同时间收集外周血,且在处死... 目的研究Sirtuin 5(SIRT5)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收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液样本,用qPCR对SIRT家族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建立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IA)大鼠模型,在不同时间收集外周血,且在处死大鼠后收集滑膜组织,通过检测外周血及滑膜组织中SIRT5的表达以及足肿胀,并进行炎症评分及CT评价。最后局部注射SIRT5腺病毒过表达SIRT5,通过流式检测淋巴细胞比例,以及CT检测骨破坏确定SIRT5在AIA大鼠关节炎模型中的作用。结果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SIRT5基因在RA患者和完全佐剂诱导的关节炎大鼠中均显著下调。此外,动物实验发现,在踝关节注射腺病毒介导的SIRT5过表达显著改善AIA大鼠的足肿胀体积、关节炎评分和CD4^(+)T淋巴细胞比例。结论以上结果均说明SIRT5具有潜在的抗关节炎和免疫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成纤维滑膜细胞 SIRT5 CD4^(+)T细胞 抗炎
原文传递
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4
17
作者 尧麒 揭平平 刘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参数中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15例高级别脑胶质瘤和19例脑转移瘤,术前行常规MRI扫描、增强扫描、DWI...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参数中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15例高级别脑胶质瘤和19例脑转移瘤,术前行常规MRI扫描、增强扫描、DWI及DTI扫描,选取感兴趣区(肿瘤囊变区、肿瘤实质区、肿瘤边缘区、瘤周水肿区、肿瘤周围正常脑实质区),分别测量其ADC值及FA值,比较两种肿瘤不同部位ADC值及FA值的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高级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的肿瘤实质区(t=4.09,P=0.001)、肿瘤边缘区(t=3.34,P=0.002)的FA值差异显著(P<0.05)。两种肿瘤周围水肿区(t=4.79,P=0.000)的ADC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扩散张量成像可以作为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脑胶质瘤 脑转移瘤 扩散张量成像
原文传递
动态对比增强MRI定量参数分级诊断胶质瘤:Meta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捷 刘勇 +1 位作者 宋震宇 张刘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59-1164,共6页
目的评价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和血浆容积分数(V_p)分级诊断脑胶质瘤的价值。方法于PubMed、Embas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17年10月发表的有关DCE-MRI对... 目的评价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和血浆容积分数(V_p)分级诊断脑胶质瘤的价值。方法于PubMed、Embas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17年10月发表的有关DCE-MRI对胶质瘤分级诊断的中英文文献,以Meta分析方法评价DCE-MRI对胶质瘤的分级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中文13篇,英文14篇)、1 079例患者。DCE-MRI定量参数K^(trans)、V_e、V_p对胶质瘤分级诊断的汇总敏感度为0.86[95%CI(0.83,0.89)]、0.85[95%CI(0.81,0.88)]、0.81[95%CI(0.76,0.85)],汇总特异度为0.83[95%CI(0.79,0.86)]、0.85[95%CI(0.80,0.89)]、0.79[95%CI(0.71,0.85)],对应汇总ROC曲线的AUC为0.91、0.92、0.86。结论K^(trans)、V_e、V_p对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其中K^(trans)、V_e可信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分级 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META分析
下载PDF
1.5T MR多序列对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19
作者 刘勇 张刘璐 +2 位作者 江澜 宋震宇 陈正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8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究飞利浦Intera 1.5T MR多序列对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筛选最佳序列组合应用于临床。方法对收集的18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86例前列腺癌患者行飞利浦Intera 1.5T MR检查。选用序列有常规序列(T1WI/T2WI)、脂肪抑制(SPAIR... 目的探究飞利浦Intera 1.5T MR多序列对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筛选最佳序列组合应用于临床。方法对收集的187例前列腺增生患者、86例前列腺癌患者行飞利浦Intera 1.5T MR检查。选用序列有常规序列(T1WI/T2WI)、脂肪抑制(SPAIR)、弥散成像(DWI)、单体素波谱成像(MRS),52例前列腺癌加扫全身弥散成像(WB-DWI)。对比分析常规序列、常规序列+SPAIR、常规序列+DWI、常规序列+SPAIR+DWI、常规序列+DWI+MRS的应用价值以及WB-DWI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筛查价值。结果 BPH组:常规序列、常规序列+SPAIR、常规序列+SPAIR+DWI诊断准确率高(100%)。PCa组:常规序列+SPAIR+DWI、常规序列+DWI+MRS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和95%,高于其他序列组合。WB-DWI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检出率高。结论常规序列能够诊断前列腺增生,常规序列+DWI+MRS对前列腺癌诊断准确率更高,WB-DWI是无辐射污染、重复性好、检查步骤不繁琐、一站式筛查全身转移病变的最好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增生 序列 组合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捷 刘勇 宋震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蝶鞍分区及影像(CT、MRI)征象对鞍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资料,按鞍内、鞍上、鞍旁及混合区进行分区讨论,并对其影像征象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蝶鞍分... 目的:探讨蝶鞍分区及影像(CT、MRI)征象对鞍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资料,按鞍内、鞍上、鞍旁及混合区进行分区讨论,并对其影像征象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蝶鞍分区及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1)分区价值:151例鞍区占位性病变中,良性(75%,113/151)明显多于恶性(25%,38/151),鞍内、鞍上、鞍旁及混合区各22、25、42、62例;鞍区良、恶性占位总体在各区域分布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70,P=0.036<0.05),鞍内、鞍上、鞍旁占位构成比最高的分别为垂体瘤、颅咽管瘤及脑膜瘤;病灶在累及单区及混合区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246,P=0.001<0.01);113例良性占位中,病灶累及单区(66%,75/113)明显多于混合区(34%,38/113),38例恶性占位中,病灶累及混合区(63%,24/38)明显多于单区(37%,14/38)。(2)影像征象:鞍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在部位、大小、形态、边界、骨质破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性别、肿瘤性质、钙化、垂体是否存在、颈内动脉及海绵窦是否受侵犯或包绕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蝶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分布及影像征象有一定的特点,对鞍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定性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