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四次四川省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质控工作现状调查及分析
1
作者 陈骏 陈星月 +7 位作者 龙坤兰 袁睿 张松 李晓斌 钟兴美 张楷晨 丁鹏 高培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59-464,共6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四川省中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质量控制(质控)工作现状,旨在增强省内中医医院ICU的医疗服务质量.方法2023年11月,四川省中医重症医学质控中心推出《中医重症医学质控督导项目评分标准》,对设有独立ICU的全部中医医院... 目的调查和分析四川省中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质量控制(质控)工作现状,旨在增强省内中医医院ICU的医疗服务质量.方法2023年11月,四川省中医重症医学质控中心推出《中医重症医学质控督导项目评分标准》,对设有独立ICU的全部中医医院进行质控评估和业务指导.调查内容涵盖结构指标、控制指标、中医参与情况、新技术开展情况以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等.结果结构指标方面:全省共有110家中医医院拥有独立ICU,相比2019年增长了1.12倍.质控指标显示,ICU患者收治率较2017年全国ICU收治率有所提升,并且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的收治率有所增加,不过,ICU的病死率却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核心指标完成率显著改进,但结局指标如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ICU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和ICU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CAUTI)的发生率自2019年以来均有所上升,主要集中在二级医院;新技术开展数量平均(5.5±3.4)项,中医参与率下降,优势病种较2019年上升,以脓毒症、呼吸衰竭、出血性中风为主.结论四川省各级中医医院ICU数量有了快速增长,各项核心指标完成率较前也有所提高,但VAP、CRBSI、CAUTI发生率的预防仍需加强,医疗资源配置不足,区域医疗资源、人才培养的不平衡性仍亟待解决,同时中医参与率及优势病种诊治仍需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口中医医院 重症监护病房 质量控制 现状
下载PDF
第三次四川省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质控工作现状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骏 李晓斌 +6 位作者 钟兴美 龙坤兰 植丽佳 翁祥文 郭文辉 罗紫云 高培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96-899,共4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质控发展现状及趋势,为提高我省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ICU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四川省中医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于2018年9月成立督导组,并于2018年10月8日至17日按照《中医重症医学... 目的分析四川省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质控发展现状及趋势,为提高我省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ICU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四川省中医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于2018年9月成立督导组,并于2018年10月8日至17日按照《中医重症医学质控督导项目评分标准》对四川省具有独立ICU的中医医院进行了为期10 d的质控工作业务指导,针对ICU基础条件、医疗技术队伍、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病区质量、重症医学核心指标完成情况、中医质控完成情况、新技术开展情况、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等8个方面进行调查和评分.结果全省共52家中医医院具有独立ICU,其中三级医院33家(占63.5%),二级医院19家(占36.5%);省级医院5家(占9.6%),市级医院20家(占38.5%),县级医院27家(占51.9%).平均ICU床位占比约1.8%;医床比及护床比分别为0.71∶1、2.0∶1;年均收治患者率、年均收治床日率较高,均基本达1%;病区质量高,院感发生率均控制在10%以下;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达标率高,呼吸机插管、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45%、0.22%、0.30%;中医参与率约83.4%;新技术开展数量平均约4.4项;优势病种方案平均约2.62种.结论四川省中医医院ICU在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病区质量、重症医学质控指标、中医参与率方面均达到指南要求,但在ICU规模、医护人员配置、新技术开展、优势病种诊疗方面仍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中医医院 重症医学科 现状 发展
原文传递
脓毒症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3
作者 赵莎 龚乙 +3 位作者 徐川岚 刘志友 李晓斌 陈倩 《吉林医学》 2025年第4期771-774,共4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以逆方差加权法(IVW)为主要方法,分别使用Cochran Q统计量和MR Egger截距评估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结果:IVW和加权中位数结果显示,脓毒症与AD之间存在... 目的:研究脓毒症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以逆方差加权法(IVW)为主要方法,分别使用Cochran Q统计量和MR Egger截距评估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结果:IVW和加权中位数结果显示,脓毒症与AD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同时,MR表明AD与脓毒症无关(P>0.05),其他MR方法显示结果与IVW一致,未观察到任何水平或多向性迹象。结论:脓毒症是AD的潜在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阿尔茨海默病 孟德尔随机化 遗传关联
下载PDF
标准化沟通在重症监护室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4
作者 龙霞 陈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0期00059-00059,61,共2页
探讨标准化沟通在重症监护室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9月重症监护室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0例)。对照组给予重症监护室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标准... 探讨标准化沟通在重症监护室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9月重症监护室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0例)。对照组给予重症监护室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标准化沟通,一周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周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1周交接项目数量高于对照组;护理纠纷、护理风险事件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沟通应用到重症监护室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中能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提高交接班项目完成率,减少护理纠纷、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沟通 心血管疾病 重症监护室护理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研究
5
作者 陈娟 龙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9期00088-00089,共2页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92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经过...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92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经过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VC),二氧化碳分压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FVC指数明显比对照组要高(P<0.05),观察组患者在的二氧化碳分压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通气时长、呼吸机通气时长以及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二氧化碳分压值,同时能够缩短患者的通气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可以让患者更快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重症呼吸衰竭 住院时间 护理.
下载PDF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及应对方法
6
作者 都霞 赵丽 熊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8-8,10,共2页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压力源以及应对策略。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18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18名护士进行测评,分析引起焦虑与抑郁的相关压力源,寻找应对的方法。本次关于探讨...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压力源以及应对策略。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18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18名护士进行测评,分析引起焦虑与抑郁的相关压力源,寻找应对的方法。本次关于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及应对方法研究的观察指标为:对临床护士焦虑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并对相关因素打分,每个因素的分数皆为4分,分值越高说明影响越大。结果:本次关于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及应对方法研究的研究结果为:在18名护士的抑郁与焦虑发生率对比方面,通过对ICU 18护士测评,抑郁与焦虑状态护士14名(77.8%),4名(22.2%)护士未见焦虑与抑郁现象;在引起护士焦虑与抑郁的相关压力源对比方面,通过对14名护士焦虑与抑郁相关压力源总结分析,具体为值夜班、工作强度较大、个人因素等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值夜班。结论:ICU护士心理压力源较多,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减少压力源,降低护士的心理压力,促进护士心身健康,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压力源 应对方法
下载PDF
丹参联合生脉注射液通过IL-23/IL-17轴调节脓毒症患者Treg/Th17失衡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然 朱晓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2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联合生脉注射液通过IL-23/IL-17轴调节脓毒症患者Treg/Th17失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3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采用西医... 目的观察丹参联合生脉注射液通过IL-23/IL-17轴调节脓毒症患者Treg/Th17失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3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采用西医集束式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丹参联合生脉注射液,疗程为7 d。比较2组的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Ⅱ,APACHEⅡ)评分,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和Th17水平及其细胞比,ELISA法检测IL-23、IL-17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SOFA评分、APACHEII评分、Th17、IL-23及IL-17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II评分、IL-23及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Treg高于治疗前,对照组的Treg低于治疗前,2组的Th17低于治疗前,2组的Treg/Th17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Treg、Treg/Th17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联合生脉注射液能够通过抑制IL-23/IL-17轴改善脓毒症患者Treg/Th17失衡从而发挥辅助增强抗炎反应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脓毒症 IL-23/IL-17轴 Treg/Th17失衡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气阴两虚型脓毒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然 朱晓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1期99-101,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联合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气阴两虚型脓毒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ICU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采用西医标准治疗方案,治... 目的观察丹参联合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气阴两虚型脓毒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ICU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采用西医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组在西医方案基础上加用丹参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后主要评价7天死亡率,比较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氧合指数、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APACHEⅡ),测定白细胞总数(White blood cell,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乳酸(Lactate,Lac)水平。结果治疗7 d后,治疗组死亡0例,对照组死亡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减低更显著,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评价方面,治疗组治疗后WBC、PCT较对照组减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器官功能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氧合指数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Lac及APACHEII评分较对照组减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联合生脉注射液作为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炎症及休克症状,降低中医症状评分,减少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脓毒症 气阴两虚证 中成药疗法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乳酸和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莎 陈倩 +2 位作者 刘平 刘志友 李晓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14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内乳酸和糖浓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基础治疗方案相同,在基础治疗方案上,治疗组患者接受醒脑静注射液...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内乳酸和糖浓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基础治疗方案相同,在基础治疗方案上,治疗组患者接受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共1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中的乳酸和糖含量的变化和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脑脊液内乳酸含量出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整个试验过程中治疗组的脑脊液内糖含量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伤后3个月的GC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以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内乳酸的浓度,改善患者的预后,可以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重型颅脑损伤 乳酸 血糖
下载PDF
在ICU运用SBAR 标准化模式交班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都霞 熊利 +1 位作者 于佳 谢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11期00175-00176,共2页
探讨SBAR 标准化模式床旁交班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5月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6月至8月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交班;观察组采用SBAR 标准化模式进行交班,比较两组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 探讨SBAR 标准化模式床旁交班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5月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6月至8月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交班;观察组采用SBAR 标准化模式进行交班,比较两组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交接班缺陷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考核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交班缺陷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SBAR标准化模式进行床旁交班,能有效提高护士交班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掌握程度,从而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标准化模式 ICU 护理交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