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1],可累及消化道任一部位[2]。因疾病本身所致摄入减少,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炎症导致消耗增加以及药物与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原因,C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1],可累及消化道任一部位[2]。因疾病本身所致摄入减少,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炎症导致消耗增加以及药物与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原因,C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十分普遍[3]。临床研究发现,超过80%的CD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4]。除能纠正营养不良和降低营养风险外,肠内营养支持还能够诱导和维持CD缓解[5‑7],故营养支持逐渐成为CD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由于CD是一个慢性迁延性疾病,需长期进行家庭营养支持,但受到我国医疗模式的影响,患者回家后医疗服务中断,家庭营养支持由于缺乏专业的评估和指导往往不够规范。有鉴于此,国内有学者提出了H2H营养管理模式,即“Hospital to Home”,将患者的营养治疗从医院扩展至院外,进行延续性家庭营养管理[8]。本文就本院1例实施H2H营养管理的CD患者的资料作一总结。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老年肌力减少症与肌肉衰减症患者的身体成分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于2020年1月至8月招募泸州市401名60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进行肌肉衰减症的筛查,应用Inbody77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身体成分,然后根据2019年亚洲肌肉...目的比较老年肌力减少症与肌肉衰减症患者的身体成分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于2020年1月至8月招募泸州市401名60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进行肌肉衰减症的筛查,应用Inbody77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身体成分,然后根据2019年亚洲肌肉衰减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2019)的诊断标准分为正常组(n=118,29.93%),肌力减少症组(n=150,36.91%),肌肉衰减症前期组(n=27,6.98%)和肌肉衰减症组(n=106,26.18%),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比较4组各项身体成分指标的差异。结果在男性中,肌力减少症组的下肢体脂肪高于肌肉衰减症组(P<0.05),肌力减少症组的下肢细胞外水分与细胞内水分比值(extracellular water to intracellular water ratio,ECW/ICW)高于正常组(P<0.05);但正常组、肌力减少症、肌肉衰减症前期、肌肉衰减症组上肢ECW/ICW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体脂肪与去脂体重比值(body fat mass to fat free mass ratio,BFM/FFM)与步速(r=-0.141,P=0.048)呈负相关。在女性中,同样肌力减少症组的下肢体脂肪高于肌肉衰减症组;肌肉衰减症组的上肢ECW/ICW高于肌肉衰减症前期组;肌肉衰减症组和肌力减少症组的下肢ECW/ICW高于正常组(P均<0.05);上肢ECW/ICW与握力(r=-0.234,P=0.001)呈负相关;下肢ECW/ICW与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r=-0.247,P<0.001)、握力(r=-0.334,P<0.001)和步速(r=-0.380,P<0.001)呈负相关。结论无论男女,肌力减少症患者的下肢体脂肪均高于肌肉衰减症患者。在老年女性中,肌力减少症和肌肉衰减症患者的下肢ECW/ICW均高于健康老人。此外,男性下肢BFM/FFM增加和女性下肢ECW/ICW升高均与肌肉质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及躯体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因此,应将身体成分的评估和监测纳入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范畴,作为预防和治疗肌肉衰减症的重要策略。展开更多
文摘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1],可累及消化道任一部位[2]。因疾病本身所致摄入减少,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炎症导致消耗增加以及药物与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原因,C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十分普遍[3]。临床研究发现,超过80%的CD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4]。除能纠正营养不良和降低营养风险外,肠内营养支持还能够诱导和维持CD缓解[5‑7],故营养支持逐渐成为CD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由于CD是一个慢性迁延性疾病,需长期进行家庭营养支持,但受到我国医疗模式的影响,患者回家后医疗服务中断,家庭营养支持由于缺乏专业的评估和指导往往不够规范。有鉴于此,国内有学者提出了H2H营养管理模式,即“Hospital to Home”,将患者的营养治疗从医院扩展至院外,进行延续性家庭营养管理[8]。本文就本院1例实施H2H营养管理的CD患者的资料作一总结。
文摘目的比较老年肌力减少症与肌肉衰减症患者的身体成分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于2020年1月至8月招募泸州市401名60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进行肌肉衰减症的筛查,应用Inbody77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身体成分,然后根据2019年亚洲肌肉衰减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2019)的诊断标准分为正常组(n=118,29.93%),肌力减少症组(n=150,36.91%),肌肉衰减症前期组(n=27,6.98%)和肌肉衰减症组(n=106,26.18%),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比较4组各项身体成分指标的差异。结果在男性中,肌力减少症组的下肢体脂肪高于肌肉衰减症组(P<0.05),肌力减少症组的下肢细胞外水分与细胞内水分比值(extracellular water to intracellular water ratio,ECW/ICW)高于正常组(P<0.05);但正常组、肌力减少症、肌肉衰减症前期、肌肉衰减症组上肢ECW/ICW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体脂肪与去脂体重比值(body fat mass to fat free mass ratio,BFM/FFM)与步速(r=-0.141,P=0.048)呈负相关。在女性中,同样肌力减少症组的下肢体脂肪高于肌肉衰减症组;肌肉衰减症组的上肢ECW/ICW高于肌肉衰减症前期组;肌肉衰减症组和肌力减少症组的下肢ECW/ICW高于正常组(P均<0.05);上肢ECW/ICW与握力(r=-0.234,P=0.001)呈负相关;下肢ECW/ICW与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r=-0.247,P<0.001)、握力(r=-0.334,P<0.001)和步速(r=-0.380,P<0.001)呈负相关。结论无论男女,肌力减少症患者的下肢体脂肪均高于肌肉衰减症患者。在老年女性中,肌力减少症和肌肉衰减症患者的下肢ECW/ICW均高于健康老人。此外,男性下肢BFM/FFM增加和女性下肢ECW/ICW升高均与肌肉质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及躯体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因此,应将身体成分的评估和监测纳入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范畴,作为预防和治疗肌肉衰减症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