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NAPPS结合CBL教学模式在感染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1
作者 王波 张千 曾山 《科教导刊》 2024年第28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SNAPPS及CBL教学模式在感染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实验组采用SNAPPS结合CBL教学方法,对照... 目的:探讨SNAPPS及CBL教学模式在感染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实验组采用SNAPPS结合CB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临床实习结束时对两组学生进行出科考试,包括临床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对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实习效果。结果:实验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和临床技能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6.93±3.97 VS79.63±3.58,P<0.01)。结论:SNAPPS结合CBL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及学习成绩,在临床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PPS教学模式 CBL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实习
下载PDF
凉山州某县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梅 朱芮 +6 位作者 吴涛 俄尔阿沙木 袁天茹 宋绍芳 刘玲 梁洪远 曹汴川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分析凉山州某县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传播性耐药(TDR)情况,为了解当地HIV-1耐药株的传播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来源于2022年1—8月在凉山州某县未接受ART的HIV-1感染者为研... 目的分析凉山州某县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传播性耐药(TDR)情况,为了解当地HIV-1耐药株的传播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来源于2022年1—8月在凉山州某县未接受ART的HIV-1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液样本并分离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样本用于HIV-1 RNA定量检测和HIV-1 RNA基因型耐药检测,血细胞样本用于HIV-1 DNA定量检测和HIV-1 DNA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135例研究对象中,男性75例(55.6%),女性60例(44.4%),中位年龄37.5岁,彝族占比最大(96.3%)。性途径传播为HIV-1主要传播方式(83.0%)。发生TDR的有11例,发生率为8.1%。诊断HIV-1感染距耐药检测时间的中位数为11 d。HIV-1 RNA以10001~100000拷贝/mL占比较多(43.7%)。HIV-1 DNA以101~1000拷贝/106 cells占比较多(55.6%)。HIV-1亚型中,以B+C亚型重组占比最高(51.9%),其次为CRF07_BC重组型(43.0%)。135例研究对象中,有23例(17.0%)出现耐药突变位点,与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有关的耐药突变位点有16例(11.9%),K103N是主要的耐药突变位点,依非韦伦和奈韦拉平是主要的耐药药物;与整合酶抑制剂(INSTI)有关的耐药突变位点有6例(4.4%),E157Q是主要的耐药突变位点,埃替拉韦和拉替拉韦是主要的耐药药物;有1例(0.7%)同时出现NNRTI和INSTI耐药突变位点。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较于年龄>30岁,年龄≤30岁发生TDR风险更高。结论凉山州某县未接受ART的HIV-1感染者的耐药情况不容忽视,相较于年龄>30岁,年龄≤30岁发生TDR风险更高,建议HIV-1感染者在接受ART前均进行HIV-1耐药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突变位点 传播性耐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下载PDF
四川某三甲综合医院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特征分析
3
作者 王伟阳 黄富礼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960-964,共5页
目的分析四川某三甲综合医院结核病、糖尿病两病共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为该类患者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488例诊断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指标等资料,明确该类... 目的分析四川某三甲综合医院结核病、糖尿病两病共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为该类患者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488例诊断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指标等资料,明确该类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并对比分析不同血红蛋白水平患者间存在的差异。结果本研究中共病患者中位年龄56岁,其中男性占比73.56%,肺部空洞形成率56.14%。不同血红蛋白水平患者在年龄、BMI、发热、潮热症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的PCT、NEUR、PLT、SAA、ESR指标均高于非贫血组,而空腹血糖、HbA1c、LYM、ALT、TBIL、ALB等指标低于非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贫血组比较,贫血组有较多患者合并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糖尿病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贫血程度患者在性别、PCT、NEUR、CRP、ALB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LYM、ESR、ALT、TBIL在非贫血组与轻度贫血组、非贫血组与中重度贫血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结核病与糖尿病共病患者在合并贫血时应该积极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早期营养干预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与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糖尿病 贫血 流行病学特点
下载PDF
四川某高中学生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筛查及随访分析
4
作者 蒋铭航 李华 +4 位作者 虞旭东 张理宏 宋学金 陈勇 黄富礼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结核暴露后,学生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果及结核发病随访变化情况,为学校学生结核暴露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四川某高中高一2018年1月和2018年6月两次共1004例结核密切接触者的结核菌素皮肤实验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结核暴露后,学生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果及结核发病随访变化情况,为学校学生结核暴露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四川某高中高一2018年1月和2018年6月两次共1004例结核密切接触者的结核菌素皮肤实验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随访活动性结核发病情况。结果第一次筛查678人,筛查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人(含指示病例),潜伏结核感染者22人,PPD强阳性率、中等阳性率分别为1.03%、2.21%;第二次筛查326人,筛查出肺结核患者2人,潜伏结核感染者50人,PPD强阳性率、中等阳性率分别为6.75%、8.90%。接受两次筛查的112人中,暴露于指示病例的同班级学生,第一次和第二次筛查的阳性率分别为12.50%、90.00%,截至到2022年12月,潜伏结核感染者中陆续6人患肺结核(8.3%)。结论学生中的活动性肺结核短期内即可导致与同班密切接触的其他同学PPD试验阳性率明显升高;结核暴露后五年发病率高达8.3%。应早期筛选出活动性肺结核学生并及时隔离以保护健康学生,从而避免学校结核疫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结核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下载PDF
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2
5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学组 陈永平 +8 位作者 杨永平 丁惠国 林明华 张明香 陈良 邓存良 邬小萍 李用国 林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86-2291,共6页
本共识基于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版)》[1],对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进行补充,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ALT持续正常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治中做出合理的诊疗决策。本共识中的证据分为A、B和C 3个等级,推荐等级分为1... 本共识基于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版)》[1],对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进行补充,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ALT持续正常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治中做出合理的诊疗决策。本共识中的证据分为A、B和C 3个等级,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丙氨酸转氨酶 共识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3
6
作者 赵婷 孙长峰 +2 位作者 肖科 廖芮 黄永茂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357例肺结核抗酸杆菌阳性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临床特点、病...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357例肺结核抗酸杆菌阳性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潜在的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191例,临床表现常有中高程度发热、咯脓痰等症状,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以白念珠菌为主的定植菌检出率高,肺炎克雷伯菌是常见的病原菌;咯血、重症肺结核、合并慢性肺疾病、血清白蛋白<40 g/L、BMI<18.5 kg/m^2、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是肺结核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结核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时,应针对病原菌及早进行经验治疗,以利于短期内控制感染;防控结核病及肺部基础疾病的进展、加强营养支持及维持理想体重可能有助于减少肺结核患者合并其他病原菌肺部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部感染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凉山州某县HIV-1感染者治疗前耐药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梁洪远 刘梅 +4 位作者 李文胜 刘玲 丁苹 周仙 曹汴川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3期213-218,共6页
目的分析凉山州某县HIV-1感染者治疗前耐药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方案,减少整体抗病毒治疗失败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间,于凉山州某县医院就诊的拟启动ART的HIV-1... 目的分析凉山州某县HIV-1感染者治疗前耐药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方案,减少整体抗病毒治疗失败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间,于凉山州某县医院就诊的拟启动ART的HIV-1感染者107例,完善治疗前耐药(pretreatment drug resistance,PDR)基因检测及HIV-1亚型检测,同时收集基线血CD4+T细胞计数、HIV-1病毒载量及常规检查指标,分析PDR总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7例HIV-1感染者中基因扩增成功101例,成功率为94.4%。101例感染的HIV-1主要基因型为B+C亚型(48/101,47.5%)和CRF07_BC重组型(46/101,45.5%)。共检测出存在耐药基因突变者21例,PDR发生率为20.8%,实际耐药者11(耐药率10.9%)。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突变1例为A62V位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突变15例,主要突变位点为K103N、Y181C、V179D及V179VD等,分别造成依非韦仑、奈韦拉平、利匹韦林、依曲韦林等药物的不同程度耐药。还有6例为整合酶抑制剂耐药突变,突变位点包含E157Q、A128T及G163R。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汉族及B+C亚型与发生PDR突变具有相关性,其中汉族为风险因素,B+C亚型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凉山州某县初始ART的HIV-1感染者中,存在较大比例的PDR基因突变,除了常见的核苷类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外还出现了整合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应该引起高度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IDS 治疗前耐药 耐药基因突变 治疗失败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肖科 罗瑜 +2 位作者 赵东霞 钟利 黄富礼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2013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AIDS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①58例AIDS患者... 目的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2013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AIDS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①58例AIDS患者血培养获真菌58株,其中马尔尼菲篮状菌26株(44.8%),隐球菌31株(53.4%),白念珠菌1株(1.7%),多数真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敏感。②58例患者死亡30例,生存28例,两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病原菌分布、CD4+T细胞计数等无明显差异。马尔尼菲篮状菌与隐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相比,前者易出现特征性皮疹(7/26),后者易合并脑膜脑炎(17/31)。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降低(OR=1.426,95%CI:1.094~1.858,P=0.009)是AIDS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区分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临界诊断值为31.75 g/L(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6.7%)。结论该院AIDS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马尔尼菲篮状菌和隐球菌为主,预后差。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较为准确地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血流感染 真菌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破伤风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 被引量:5
9
作者 肖科 曹汴川 +1 位作者 黄富礼 钟利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9-563,共5页
目的分析破伤风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医生防控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HAP分为两组,统计... 目的分析破伤风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医生防控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HAP分为两组,统计病原菌分布,分析破伤风患者合并HAP的危险因素。结果75例破伤风患者,发生HAP者44例(58.7%),死亡11例患者均合并HAP。破伤风患者合并HAP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HAP组患者年龄≥60岁、长期吸烟、合并慢性肺疾病、Ablett分级≥Ⅲ级、气管切开的比例均高于非HAP组患者(均P<0.05);log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长期吸烟(OR=7.00,95%CI:1.17~41.91)、合并慢性肺疾病(OR=9.84,95%CI:1.37~70.52)、Ablett分级≥Ⅲ级(OR=24.53,95%CI:3.81~157.76)是破伤风患者合并HAP的独立危险因素。44例患者分离出病原菌24株,以铜绿假单胞菌(8株)、肺炎克雷伯菌(7株)等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破伤风患者合并HAP的发生率高,H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长期吸烟、合并慢性肺疾病、Ablett分级≥Ⅲ级的破伤风患者易发生H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伤风 医院获得性肺炎 危险因素 病原菌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淋巴细胞亚群和HIV-1病毒载量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曹汴川 黄喆 +5 位作者 肖科 税雪姣 邹永胜 黄富礼 黄永茂 钟利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1-486,共6页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淋巴细胞亚群和HIV-1病毒载量的特点。方法对2019年1-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195例次的基本信息、感染种类、淋巴细胞亚群...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淋巴细胞亚群和HIV-1病毒载量的特点。方法对2019年1-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195例次的基本信息、感染种类、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和HIV-1病毒载量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以41~65岁已婚男性农民或农民工居多,HIV-1传播途径以异性性行为为主。细菌性肺炎是发病率最高的机会性感染(50/195,25.6%)。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为4组,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例数也随之增加。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降低,CD8^+T淋巴细胞、NK细胞和B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也随之降低。当HIV-1病毒载量较高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而当HIV-1病毒载量较低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两者呈负相关(r=-0.297,P=0.014)。结论该地区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表现复杂多样,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越低,免疫功能缺陷越明显,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越高。随着HIV-1病毒载量上升,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现下降的趋势。定期监测AIDS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和HIV-1病毒载量,可以预测疾病进展,评估抗病毒治疗疗效,进而预防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感染 淋巴细胞亚群 HIV-1病毒载量
下载PDF
基于血清降钙素原与炎症指标建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模型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玉香 杜菲 +3 位作者 强丽 孙长峰 邓存良 吴刚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561-567,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及炎症指标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基于降钙素原(PCT)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建立更优化的多因素诊断模型,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2018年1月至20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及炎症指标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基于降钙素原(PCT)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建立更优化的多因素诊断模型,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验指标,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细菌感染诊断模型,随后采用10-折交叉验证法(10-fold cross-validation)评价所建模型对于预测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范化误差。最后,采用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所建模型与单独NLR、PCT、LMR指标对于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38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其中感染组125例,非感染组262例。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4个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是否合并感染有关的独立预测因子,分别是PCT(OR=1.435,95%CI=1.105~1.862)、RDW-CV(OR=1.124,95%CI=1.022~1.236)、MPV(OR=1.648,95%CI=1.386~1.960)、LMR(OR=0.299,95%CI=0.208~0.429),10-折交叉验证显示所建PRML模型AUC平均值为0.864,且在全数据集上对于预测细菌感染的价值,PRML模型(AUC=0.867)高于单独使用NLR(AUC=0.815)、PCT(AUC=0.808)、LMR指标(AUC=0.8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RML模型对于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优于PCT、NLR、L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失代偿期 细菌感染 诊断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乙肝病毒感染40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颜艳 魏文惠 肖慈君 《中国药业》 CAS 2016年第3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均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的80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各40例,比较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乙型肝...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均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的80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各40例,比较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后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ALT复常率、Hbe Ag转阴率均明显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均明显增高(P<0.05);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恩替卡韦 乙肝病毒感染
下载PDF
血浆IL-6及降钙素原对肝硬化合并显性肝性脑病抗感染治疗的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倪艳 张千 吴刚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对肝硬化合并显性肝性脑病(OHE)抗感染治疗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106例肝硬化合并OHE患者常规治疗15天后密切随访15天,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41例及预后不良组65例。采集两组患者入院时... 目的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对肝硬化合并显性肝性脑病(OHE)抗感染治疗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106例肝硬化合并OHE患者常规治疗15天后密切随访15天,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41例及预后不良组65例。采集两组患者入院时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氨、血浆钠、肝肾功能标志物、炎性标志物、血常规及凝血功能,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与血检结果的差异性。ROC曲线分析血浆IL-6及PCT对肝硬化合并OHE抗感染治疗效果的诊断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国际标准化值(INR)、血浆IL-6、PCT、MELD评分及部分肝肾功能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浆IL-6、PCT是影响肝硬化合并OH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LR是影响肝硬化合并OHE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血浆IL-6、PC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0.842;血浆IL-6>65.50 ng/L患者生存率为9.30%,≤65.50 ng/L患者为62.71%;血浆PCT>0.21 ng/L患者生存率为12.13%,≤0.21 ng/L患者为86.67%。结论血浆IL-6及PCT可作为评估肝硬化合并OHE患者抗感染治疗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显性肝性脑病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抗感染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基因型耐药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世宇 曹汴川 +3 位作者 黄秋玲 赵越 黄富礼 黄永茂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6-690,共5页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的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四川省某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失败并判定为耐药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分析其基因型耐药特点。结果354例研究对象中,男性为主(7... 目的 分析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的耐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四川省某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失败并判定为耐药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分析其基因型耐药特点。结果354例研究对象中,男性为主(74.3%);年龄中位数为66.6岁;基线CD4+T细胞<350个/μL为主(79.2%);ART中位时长26.6个月;初始ART方案与ART时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药物耐药突变位点多样;亚型以CRF08_BC为主(40.7%);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耐药率最高,其次为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蛋白酶抑制剂(PI)耐药率最低;NRTI中,恩曲他滨(FTC)和拉米夫定(3TC)耐药率偏高,均为29.7%;NNRTI中,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伦(EFV)耐药率高,分别为92.4%和91.5%。Fisher确切概率法显示年龄与ART药物耐药模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失败的HIV感染/AIDS老年患者耐药情况复杂,需要加强ART管理,基线耐药检测可以为ART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应该加强对HIV-1 RNA、CD4+T细胞等指标的基线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加强老年HIV感染/AIDS患者的随访管理,及时进行耐药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耐药 老年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科 姚建平 +2 位作者 税雪姣 赵东霞 钟利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0年第6期459-463,共5页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合并血流感染(BSI)患者病原菌分布,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2013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AIDS合并BS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30d内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比较...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合并血流感染(BSI)患者病原菌分布,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2013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AIDS合并BS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30d内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特征性曲线(ROC)对其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83例AIDS合并BSI患者共检出致病菌83株,以隐球菌(31株,37.3%)、马尔尼菲篮状菌(26株,31.3%)、大肠埃希菌(10株,12.0%)、肺炎克雷伯菌(6株,7.2%)为主。死亡组41例,生存组4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原菌分布比较无差异性;死亡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D4+T细胞计数、白蛋白低于生存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肝功能不全率及肾功能不全率高于生存组;Logistic回归发现血小板减少(OR=8.327,95%CI:1.641~42.249,P=0.011)、白蛋白降低(OR=31.546,95%CI:5.165~192.669,P=0.000)是患者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判断预后的ROC曲线的AUC为0.904,当白蛋白低于29.05 g/L时提示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70.7%。结论 AIDS合并BSI患者病原菌以真菌为主,预后差,白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血流感染 病原菌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凉山州某县HIV合并HCV感染者HCV基因型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桃 刘梅 +3 位作者 余庆华 汤玲毓 严一凯 曹汴川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3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 分析凉山州某县HIV合并HCV感染者HCV基因型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并分析2021年04月至2021年12月在四川凉山州越西县抗病毒治疗中心随访的55例HIV合并HCV感染者的基本信息、HCV基因型、HCV RNA定量结果和肝功能结果... 目的 分析凉山州某县HIV合并HCV感染者HCV基因型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并分析2021年04月至2021年12月在四川凉山州越西县抗病毒治疗中心随访的55例HIV合并HCV感染者的基本信息、HCV基因型、HCV RNA定量结果和肝功能结果。结果 55例感染者中,以男性感染者为主(70.91%);年龄主要分布在21~40岁(70.91%);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传播为主(61.82%)。55例感染者中,32例完成了HCV基因分型,共发现3种基因型-1型(包括1b型)、3型和6型,其中以3型为主。HCV各基因型在不同性别、年龄及感染途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50;P=0.893;P=0.765)。55例感染者中,HCV基因6型感染者的HCV RNA定量结果高于其他组的感染者,但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1)。肝功能结果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5;P=0.321;P=0.905;P=0.104)。结论 凉山州某县HIV合并HCV感染者中HCV基因型以3型相对较多,不同基因型的HCV RNA定量结果和肝功能结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基因型 抗病毒治疗 合并感染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HCV感染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合并HCV感染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汴川 刘梅 +7 位作者 丁苹 汤玲毓 郭明贤 周仙 袁天茹 严一凯 黄富礼 黄永茂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01-804,共4页
目的评估应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HCV感染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21年4月~2021年12月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HCV感染者25例和HIV合并HCV感染者27例,均接受格卡瑞... 目的评估应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HCV感染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21年4月~2021年12月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HCV感染者25例和HIV合并HCV感染者27例,均接受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8~12周,随访12周。结果两组静脉注射毒品感染HCV的比率分别为60.0%和63.0%;HCV感染者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为92.0%,而HIV合并HCV感染者为88.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两组患者对该药耐受性良好,均未发生不良事件导致的治疗方案调整或中止。结论应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治疗HCV感染者和HIV合并HCV感染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艾滋病 混合感染 直接抗病毒药物 格卡瑞韦/哌仑他韦 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双语教学在儿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喆 曹汴川 +3 位作者 周太光 李程 毛晓燕 刘文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194-196,共3页
儿科学是一门针对特定人群的临床学科,其学科内容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在儿科学学习过程中,医学生需要扎实的多学科知识。在儿科临床实习阶段,实习生会接触到不同种类的儿科疾病,从而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儿科临床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儿科学是一门针对特定人群的临床学科,其学科内容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在儿科学学习过程中,医学生需要扎实的多学科知识。在儿科临床实习阶段,实习生会接触到不同种类的儿科疾病,从而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儿科临床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理论课的相关知识。随着医学教育国际交流的增加,为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双语教学已成为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要手段。目前,西南医科大学儿科系在儿科临床实习中采用双语教学的主要应用方式是双语交接班和双语教学查房。双语教学在儿科临床实习中表现出的优点,是值得广大教学工作者深入探讨和扩大推广的。但目前在儿科临床实习中采用双语教学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广大教学工作者需要权衡利弊,使双语教学在儿科临床实习中能够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双语教学 临床实习 应用体会
下载PDF
四川泸州地区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汴川 黄喆 +5 位作者 毛阿旨 蒋桃 彭颖 黄富礼 钟利 邹永胜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1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分析四川泸州地区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特征,以期提高对本地区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78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分析四川泸州地区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特征,以期提高对本地区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78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四川泸州地区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患者以41岁至65岁男性为主,HIV-1感染途径以性途径为主。该地区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疾病谱为细菌性肺炎、肺结核、肺孢子菌肺炎和真菌性肺炎,其中,细菌性肺炎是发生率最高的肺部机会性感染(50/104,48.08%)。患者的首发临床表现依次为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乏力和气促。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种类越多,其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越低,而HIV-1病毒载量越高。结论四川泸州地区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种类越多,其机体免疫功能缺陷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肺部机会性感染 淋巴细胞亚群 HIV-1病毒载量
下载PDF
医院污水中碳青霉烯不敏感菌多样性及碳青霉烯耐药基因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馨琢 江南 +1 位作者 黄永茂 周英顺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检测某三甲医院污水中对碳青霉烯不敏感细菌种类,了解其耐药基因情况。方法:医院污水站进水口无菌采集原水,筛选对美罗培南敏感性降低的污水细菌(MIC>4 mg/L),16S r RNA鉴定,测定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MIC值。PCR方法检测... 目的:检测某三甲医院污水中对碳青霉烯不敏感细菌种类,了解其耐药基因情况。方法:医院污水站进水口无菌采集原水,筛选对美罗培南敏感性降低的污水细菌(MIC>4 mg/L),16S r RNA鉴定,测定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MIC值。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bla_(KPC)、bla_(GES-1)、bla_(NDM-1)、bla_(IMP)、bla_(VIM)、bla_(SPM)和bla_(OXA)。结果: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降低的细菌16株,其中不动杆菌属4株,嗜水/豚鼠气单胞菌各2株,丛毛单胞菌属2株,屎肠球菌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株。4株不动杆菌均携带bla_(NDM-1)基因,4株气单胞菌均携带bla_(KPC-2)基因,4株菌携带bla_(OXA-143)。结论:医院污水中存在碳青霉烯不敏感菌株种类多样性和碳青霉烯耐药基因多样性,可能对公共卫生造成危害,应受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污水 碳青霉烯类 耐药 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