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在皮肤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1
作者 陈燕 邓凯 《科技视界》 2023年第10期167-169,共3页
为探讨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在皮肤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2020年9月-2022年9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学习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组在常规... 为探讨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在皮肤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2020年9月-2022年9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学习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教学模式基础上改革使用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的出科成绩,分析本科生导师制教学的优势。结果显示实验组30例学生在出科时的理论知识考试、病例分析和临床技能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以得出,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可有效改善皮肤科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成绩,病例分析能力和相关技能操作能力,对皮肤科临床教学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 本科生导师制 临床技能 教学
下载PDF
BCAT1促进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2
作者 淡克娜 熊霞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索BCAT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表达及作用,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人正常皮肤组织及CSCC组织中BCAT1的表达进行检测。利用转染技术对敲低人皮肤鳞癌SCL-1细... 目的探索BCAT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表达及作用,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人正常皮肤组织及CSCC组织中BCAT1的表达进行检测。利用转染技术对敲低人皮肤鳞癌SCL-1细胞中BCAT1表达后,检测细胞活力、增殖水平、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相关的关键蛋白(PCNA、Snail、N-cad、Twist、MMP-7)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CSCC组织中BCAT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NC-sh RNA组相比,BCAT1-sh RNA组细胞活力、增殖水平、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与NC-sh RNA组相比,BCAT1-sh RNA组细胞中增殖和侵袭相关蛋白(PCNA、Snail、N-cad、Twist、MMP-7)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BCAT1在CSCC细胞中表达上调,且能促进C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AT1 皮肤鳞状细胞癌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四位一体”情景式混合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徐基祥 先礼 +1 位作者 先德海 钟建桥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5期2675-267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四位一体”情景式混合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制临床医学专业2019级4个班级108名学生,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2个班级),即新型教学组(53名)和传统教学组(55名)。... 目的探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四位一体”情景式混合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制临床医学专业2019级4个班级108名学生,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2个班级),即新型教学组(53名)和传统教学组(55名)。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新型教学组采用基于OBE理念的“四位一体”情景式混合教学模式。比较2组理论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新型教学组理论考核成绩为(93.132±5.263)分,高于传统教学组的(85.698±5.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教学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OBE理念的“四位一体”情景式混合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情景式教学 皮肤性病学
下载PDF
超分子水杨酸对兔耳痤疮模型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力 刘尚可 +2 位作者 林新瑜 罗霞 肖媛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超分子水杨酸对兔耳痤疮模型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将30只实验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2%超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模型对照组,每组6只,并予以相应外用药物干预,连续4周,并... 目的:探究超分子水杨酸对兔耳痤疮模型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将30只实验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2%超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模型对照组,每组6只,并予以相应外用药物干预,连续4周,并分别于用药2周后、用药4周后检测p38MAPK、NF-κB、IL-1β、IL-8蛋白的表达。结果:结果显示,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各组的p38MAPK、NF-κB、IL-1β、IL-8均呈下降趋势。用药前,各组间p38MAPK、NF-κB、IL-1β、IL-8蛋白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后,2%SA组、30%SA组、夫西地酸组p38MAPK、NF-κB、IL-1β、IL-8低于模型对照组(P<0.001);三个用药组之间p38MAPK、NF-κB、IL-1β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A组IL-8低于30%SA组、夫西地酸组(均P<0.05);30%SA组与夫西地酸组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三个用药组p38MAPK、NF-κB、IL-1β、IL-8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2%SA组、30%SA组p38MAPK、NF-κB、IL-8低于夫西地酸组(P<0.05),2%SA组IL-8低于30%SA组(P<0.05);2%SA组与30%SA组p38MAP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A组、30%SA组与夫西地酸组IL-1β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SA组IL-1β低于30%S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分子水杨酸可通过抑制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来发挥抗炎作用,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疗效也在逐渐增加,并优于夫西地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兔耳痤疮模型 超分子水杨酸 抗炎 p38MAPK/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木犀草素抑制丙酮酸铁氧还蛋白氧化还原酶及其抗艰难梭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肖丽君 赵文静 +2 位作者 齐晓怡 吕沐瀚 梁思成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6,共7页
目的考察木犀草素对丙酮酸铁氧还蛋白氧化还原酶(PFOR酶)的抑制作用及其抗艰难梭菌活性。方法将艰难梭菌PFOR编码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a,转染至感受态大肠杆菌,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 目的考察木犀草素对丙酮酸铁氧还蛋白氧化还原酶(PFOR酶)的抑制作用及其抗艰难梭菌活性。方法将艰难梭菌PFOR编码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a,转染至感受态大肠杆菌,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粗酶液制备。40μmol·L^(-1)待测化合物与PFOR酶在厌氧25℃条件反应8 h后,测定待测化合物对PFOR酶的抑制率。通过对菌液OD_(600)的考察,测定PFOR酶强抑制剂对艰难梭菌细菌(ATCC BAA 1382和ATCC BAA 1870)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借助分子对接技术考察PFOR-抑制剂间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在所测化合物中,黄酮木犀草素对PFOR的抑制活性最强,单点抑制率约为33%,与阳性抑制剂硝唑尼特的抑制率(40%)相当。分子对接发现木犀草素可与PFOR结构域中的Asp428、Val431、Gly429、Asp456、Lys458、Lys459等形成氢键。木犀草素对艰难梭菌的MIC约为32μg·mL^(-1)。结论木犀草素具有较好的抗艰难梭菌活性,PFOR酶可能是其抗菌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丙酮酸铁氧还蛋白氧化还原酶 艰难梭菌 PFOR酶
原文传递
域发微针联合红光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郑思念 熊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3-58,共6页
目的 观察域发微针联合红光治疗雄激素性脱发(AG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的90例AGA患者,随机分为微针组(域发微针治疗)、红光组(红光治疗)、联合组(域发微针联合红光治疗),每组30例... 目的 观察域发微针联合红光治疗雄激素性脱发(AG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的90例AGA患者,随机分为微针组(域发微针治疗)、红光组(红光治疗)、联合组(域发微针联合红光治疗),每组30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评分、毛发镜指标;比较各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治疗前后油腻、瘙痒、头屑、脱发评分差值的变化程度均高于微针组、红光组(P <0.05)。联合组治疗前后毳毛比例、毛发密度、毛干直径差值的变化程度均高于微针组、红光组(P <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满意度高于微针组、红光组(P <0.0125)。各组脂溢性皮炎、头皮瘙痒、头屑增加、头皮感染、耳后淋巴结肿大、湿疹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域发微针及红光联合治疗AGA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及满意度,促进毛发生长,增加毛发密度、毛干直径,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性脱发 域发微针 红光 毛发密度
下载PDF
维生素K_(3)激活黄嘌呤氧化酶的动力学和分子机制
7
作者 刘礼 赵文静 +4 位作者 肖丽君 齐晓怡 吕沐瀚 梁思成 吴敬敬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目的考察维生素K_(3)对人肝来源的黄嘌呤氧化酶(XO)的激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肝S9(0.1 g·L^(-1))作为XO来源,分别与底物黄嘌呤(0,2,4,8和16μmol·L^(-1))在37℃孵育90 min,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测定反应的米氏常数(K_... 目的考察维生素K_(3)对人肝来源的黄嘌呤氧化酶(XO)的激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肝S9(0.1 g·L^(-1))作为XO来源,分别与底物黄嘌呤(0,2,4,8和16μmol·L^(-1))在37℃孵育90 min,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测定反应的米氏常数(K_(m))。黄嘌呤在K_(m)浓度下,三点法(维生素K_(3)1,10和100μmol·L^(-1))检测维生素K_(3)激活剂的活性,多点法(维生素K_(3)1,2,5,10,20,50,100,200和400μmol·L^(-1))测定其激活XO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使用1/2EC_(50),EC_(50)和2EC_(50)维生素K_(3)进行动力学参数(K_(m)和V_(max))的测定和双倒数曲线的拟合,考察不同浓度维生素K_(3)存在下的动力学行为变化,并分析其激活类型。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究XO与维生素K_(3)之间的互作机制。结果XO介导黄嘌呤氧化反应的K_(m)为4.71μmol·L^(-1)。作为该反应的激活剂,维生素K_(3)浓度依赖性激活XO(logistic拟合公式y=A2+(A1-A2)/1+(x/x_(0))^p),且EC_(50)为32.0μmol·L^(-1)。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在加入维生素K_(3)后发生变化,K_(m)值随维生素K_(3)浓度增加而减小(4.71~1.34μmol·L^(-1)),而V_(max)值随维生素K_(3)浓度增加而增加(0.08~1.31μmol·min^(-1)·g^(-1)),最终导致V_(max)/K_(m)增加(17.0~977.6 mL·min^(-1)·g^(-1))。此外,双倒数曲线拟合表明维生素K_(3)对XO的激活类型为混合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维生素K_(3)结合于XO的钼喋呤结构域,与Arg599和Ser605形成氢键相互作用。结论维生素K_(3)是XO的激活剂,可与XO结构域中的Arg599和Ser605形成氢键,调节其与底物黄嘌呤的亲和力,达到激活XO而升尿酸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3 黄嘌呤氧化酶 变构调节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自噬在肥胖型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璐 袁雨来 +1 位作者 敖素华 熊霞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85-289,共5页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异质性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肥胖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不仅增加了患病严重程度,还易导致难以调节的激素抵抗。目前肥胖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机制研究尚未明晰,肥胖型哮喘患者的缓解与控制问题日渐得到重视。...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异质性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肥胖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不仅增加了患病严重程度,还易导致难以调节的激素抵抗。目前肥胖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机制研究尚未明晰,肥胖型哮喘患者的缓解与控制问题日渐得到重视。巨自噬作为一种溶酶体介导的分解代谢过程,被证实与肥胖及多种肺部疾病包括哮喘的关系密切,可能通过多种机制调节炎症,影响肥胖型哮喘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综述了自噬参与肥胖型哮喘的关联机制、药物调节自噬治疗肥胖型哮喘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肥胖型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肥胖型哮喘 药物治疗
下载PDF
I型胶原对正常大鼠伤口愈合作用的研究
9
作者 徐基祥 刘雪苹 +2 位作者 李晓云 吴建明 徐爱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237-242,共6页
研究I型胶原对正常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实验组,各组6只,经消毒后于大鼠背部用手术剪在左右两侧分别剪出2个直径为2.0 cm的深至筋膜的圆形创面,建立创伤模型,自身同体对照,左侧背部均为阴性对照,不加... 研究I型胶原对正常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实验组,各组6只,经消毒后于大鼠背部用手术剪在左右两侧分别剪出2个直径为2.0 cm的深至筋膜的圆形创面,建立创伤模型,自身同体对照,左侧背部均为阴性对照,不加任何药物;观察组右侧背部给予b-FGF 干预,实验组右侧背部则Ⅰ型活性胶原蛋白修复,于不同时间点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分析大鼠创面愈合速度及完全愈合时间。结果 与对照侧相比,观察组及实验组在第8d、10d、12d、14d、16d、18d 、20d创面愈合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右侧创面在第4d、10d、12d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右侧创面(P<0.05)。实验组与观察组相比,右侧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1)结论 I型胶原对正常大鼠的伤口愈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作用与b-FGF相当,在创面愈合的部分阶段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 伤口愈合 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颜面再发性皮炎皮肤点刺试验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梦媛 林新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70-72,共3页
目的:分析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的过敏原种类数情况及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2017年12月-2018年6月诊治的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的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资料。结果:49例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例0.065:1,平均年龄(32... 目的:分析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的过敏原种类数情况及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2017年12月-2018年6月诊治的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的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资料。结果:49例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例0.065:1,平均年龄(32.31±11.21)岁。其中检出过敏原阳性的有26例,占53.06%。在食入性过敏原中检出率最高的为河蟹,检出9例(18.37%),其次分别为海虾、小麦、鸡肉、马铃薯、蒜、辣椒、芹菜、菠萝、芒果。在吸入性过敏原中检出率最高的为户尘螨和粉尘螨,检出均为16例(32.65%),其次分别为多价蚊虫、柳树花粉、油菜花粉、银杏花粉、狗毛、羊毛、面包酵母、香烟、豚草花粉、枝状枝孢、黑曲霉、鸭毛、英国梧桐花粉。过敏原检出阳性数量最多的为5种及以上,其次为3种和4种,检出率最低的为1种和2种。结论:户尘螨、粉尘螨、多价蚊虫、柳树花粉、河蟹、油菜花粉是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的主要致敏原,对此类患者进行常见变应原的检测可协助找出该病的诱发因素,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再发性皮炎 皮肤点刺试验 过敏原检测 变应原 食入性 吸入性
下载PDF
1002例皮肤恶性肿瘤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淋红 李忻悦 李灵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444-447,共4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诊疗情况,为提高皮肤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回顾的研究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002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皮肤恶... 目的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诊疗情况,为提高皮肤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回顾的研究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002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皮肤恶性肿瘤患者1002例。男女比为0.88∶1,平均年龄63.93岁。其中基底细胞癌(511例)占50.60%,鳞状细胞癌(143例)占14.27%,恶性黑素瘤(111例)占11.08%。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47.30%,其中符合率最高的是Paget病(86.66%)。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主要好发于头面部,恶性黑素瘤好发于四肢肢端。结论相对于国内外其他研究资料,我院皮肤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分析 回顾性
下载PDF
皮肤光损伤与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邓映 钟建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71-673,共3页
长期或大量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发生氧化应激,不仅从分子水平上改变了蛋白质、脂质、DNA等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于转录水平上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核转录因子通路、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通路,抑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Nrf)2通路等... 长期或大量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发生氧化应激,不仅从分子水平上改变了蛋白质、脂质、DNA等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于转录水平上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核转录因子通路、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通路,抑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Nrf)2通路等信号转导途径,引起皮肤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降解,最终出现红斑、脱屑、皱纹、甚至肿瘤等光损伤表现。近年来针对氧化应激在光损伤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光损伤的防治亦有较多新进展,该文从氧化应激角度对近年光损伤的发病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同时对其治疗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光损伤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176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段鳕芸 钟桂书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64-66,共3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旨在为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科室2011年1月-2015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17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5例皮肤... 目的:分析并总结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旨在为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科室2011年1月-2015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176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70.58±14.24)岁,≥60岁者占85.5%,肿瘤个数为1个者52例(94.54%),发病位于光暴露部位的肿瘤个数为48个(87.3%);121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中,男37例,女84例,平均(63.44±12.83)岁,≥60岁者占66.1%,肿瘤个数为1个者104例(86.0%),发病位于光暴露部位的肿瘤个数为110个(90.9%)。两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低,临床上不能依靠临床诊断。结论:皮肤BCC和SCC在川南及其毗邻地区较为少见,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部位多为面颈部等曝光部位,支持日光照射是其主要致病原因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回顾性分析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部位分布
下载PDF
紫草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洁 何振兴 +3 位作者 赵菊花 李达 李燃 杨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4-418,共5页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生长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A431细胞分为对照组、紫草素低剂量组(10μmol/L)、紫草素中剂量组(20μmol/L)和紫草素高剂量组(40μmol/L)。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PI单染法检测...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生长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A431细胞分为对照组、紫草素低剂量组(10μmol/L)、紫草素中剂量组(20μmol/L)和紫草素高剂量组(40μmol/L)。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yclin B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紫草素组A431细胞活力降低,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 <0. 001)。紫草素组A431细胞被阻滞于S期和G2/M期(P <0. 001),且细胞凋亡增加(P <0. 001),细胞中PCNA和Cyclin B1 mRNA的表达降低(P <0. 001),p-AKT表达降低(P <0. 001)。结论: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 生长抑制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Wip1、Shh、Gli1蛋白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爱国 徐基祥 熊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026-4029,共4页
目的:探讨Wip1、Shh、Gli1蛋白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Wip1、Shh、Gli1蛋白在31例CMM与混合痣中的表达,分析各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与CMM肿瘤临床分期、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Wip1、Sh... 目的:探讨Wip1、Shh、Gli1蛋白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Wip1、Shh、Gli1蛋白在31例CMM与混合痣中的表达,分析各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与CMM肿瘤临床分期、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Wip1、Shh、Gli1蛋白在CMM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混合痣组(P<0.05)。在CMM中,Wip1、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临床分期、复发、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Wip1蛋白与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1);Shh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Gli1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Wip1、Shh、Gli1蛋白在CMM的发生及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Wip1、Gli1蛋白表达可以作为CMM预后的评价指标。Gli1蛋白高表达主要受Wip1蛋白的调节,为信号通路靶向阻断剂在CMM治疗中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WIP1 SHH GLI1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金创抗菌膏对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文玉 廖勇梅 雷启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探讨金创抗菌膏对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从50只大鼠中选出1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建立糖尿病模型。模型建造成功后,剔除造模失败的3只大鼠,随机将糖尿病大鼠分为金创抗菌膏组(n=15)和阴性对照组(... 目的探讨金创抗菌膏对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从50只大鼠中选出1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建立糖尿病模型。模型建造成功后,剔除造模失败的3只大鼠,随机将糖尿病大鼠分为金创抗菌膏组(n=15)和阴性对照组(n=14)。将三组大鼠进行皮肤溃疡模型建立后,金创抗菌组用金创抗菌膏换药,阴性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包扎处理,对照组让其自然愈合。观察给药后大鼠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1金创抗菌组大鼠在第7天和第14天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2HE染色结果显示,与其他两组比较,金创抗菌组真皮层中炎细胞较少,纤维细胞数量减少呈长梭形整齐排列,再生复层扁平上皮细胞清晰;3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与其他两组比较,金创抗菌组Ⅲ型胶原纤维明显较Ⅰ型胶原纤维多,且排列呈疏松的网状分布;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第7天和14天时金创抗菌组MMP-13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金创抗菌膏可能通过调节Ⅰ,Ⅲ胶原纤维分布和影响MMP-13表达治疗糖尿病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创抗菌膏 糖尿病大鼠 皮肤溃疡 愈合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伴皮肤表现的几种全球流行性烈性传染病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培林 熊霞 +1 位作者 邓永琼 刘杰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6-318,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旅游及移民的增加,国际间人员交往和经济贸易快速增长,许多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流行的危险性急剧增加,极大威胁着公众健康,一旦误诊和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人群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增加。该文通过对几种致死率高、公共卫...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旅游及移民的增加,国际间人员交往和经济贸易快速增长,许多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流行的危险性急剧增加,极大威胁着公众健康,一旦误诊和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人群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增加。该文通过对几种致死率高、公共卫生危害性大且伴随皮肤表现或以典型皮肤表现为特征的全球流行性烈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 登革热 基孔肯亚热 寨卡病毒 诺卡菌 炭疽病
原文传递
以额部红色结节为临床表现的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18
作者 杨力 林新瑜 陈明懿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752-753,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21岁,因“额部起暗红色结节半年”就诊于我院。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额部出现一绿豆大小的较硬结节,无疼痛、瘙痒等不适,未予重视及治疗。后结节迅速长大,无破溃、流血、流脓,无疼痛、瘙痒等不适,因怀疑是恶性肿物,来... 1临床资料患者,女,21岁,因“额部起暗红色结节半年”就诊于我院。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额部出现一绿豆大小的较硬结节,无疼痛、瘙痒等不适,未予重视及治疗。后结节迅速长大,无破溃、流血、流脓,无疼痛、瘙痒等不适,因怀疑是恶性肿物,来我院就诊。自患病以来,患者食欲、睡眠、大小便均正常,体质量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结节 恶性肿物 后结节 流脓 硬结节 额部 临床资料 疼痛
下载PDF
167例皮肤病合并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19
作者 李忻悦 巩毓刚 李灵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了解皮肤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0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67例皮肤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1.86%的患者年龄>60岁,在确诊肿瘤前皮肤表现以皮肌炎多见... 目的了解皮肤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0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67例皮肤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1.86%的患者年龄>60岁,在确诊肿瘤前皮肤表现以皮肌炎多见(31.75%),确诊后以带状疱疹多见(53.85%),且多发生于肿瘤中晚期,抗肿瘤治疗(如手术)可能会诱发皮肤病(如带状疱疹),治疗皮肤病(如免疫抑制剂)也可能导致肿瘤发生。结论一些特征性皮疹(如皮肌炎典型皮疹)可能提示肿瘤发生,同时一些非特征性皮疹(如多形红斑)也须警惕潜在恶性肿瘤存在,皮肤病合并肿瘤各有不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表现 临床特点 恶性肿瘤
下载PDF
MiR-767和CYLD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馨月 高西 许飏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828-831,836,共5页
目的探讨MiR-767和圆柱瘤基因(CYLD)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的表达情况和意义。方法采集45例CMN患者肿瘤组织及配对的瘤旁正常组织进行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MiR-767和CYLD表达水平,分析二者相关性... 目的探讨MiR-767和圆柱瘤基因(CYLD)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的表达情况和意义。方法采集45例CMN患者肿瘤组织及配对的瘤旁正常组织进行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MiR-767和CYLD表达水平,分析二者相关性及对CMM预后的临床意义。结果肿瘤组织中MiR-76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瘤旁正常组织(P<0.05),CYLD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瘤旁正常组织(P<0.05);MiR-767表达在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厚度密切相关(P<0.05),CYLD表达在不同性别、肿瘤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厚度密切相关(P<0.05);随着CMM肿瘤组织中MiR-767表达水平升高,CYLD表达呈明显降低趋势,MiR-767与CYLD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791,P<0.001);MiR-767高表达组预后5年存活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存活率(P<0.05);CYLD高表达组预后5年存活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存活率(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对CMM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厚度、MiR-767是影响C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CYLD是影响CMM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CMM患者存在肿瘤组织中MiR-767表达水平升高,CYLD表达水平降低现象,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同时可作为CMM患者预后潜在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MiR-767 圆柱瘤基因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