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CBL和RBL教学在神经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危薇 李娇红 +1 位作者 罗华 段小东 《科教导刊》 2021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CBL与R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69名学生分为对照组、CBL教学组和CBL与RBL结合组,在实习教学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CBL教学和CBL联合RBL教学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理论考试和临床操作能力考核,... 目的:探讨CBL与R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69名学生分为对照组、CBL教学组和CBL与RBL结合组,在实习教学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CBL教学和CBL联合RBL教学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理论考试和临床操作能力考核,比较三种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CBL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优于对照组,CBL与RBL结合组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查阅文献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优于CBL组.CBL和CBL与RBL结合组理论考试和临床操作均优于对照组,CBL与RBL结合组的理论成绩优于CBL组.结论:CBL与RBL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将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更有利于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CBL RBL 临床实习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通过铁死亡-脂质过氧化通路对脑出血大鼠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毛权西 李作孝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99-1205,共7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血肿周围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将1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依达拉奉组和依达拉奉右莰醇组,每组3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构建急性脑出血模型,依达拉奉...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血肿周围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将1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依达拉奉组和依达拉奉右莰醇组,每组3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构建急性脑出血模型,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右莰醇组于造模后分别腹腔注射依达拉奉6 mg/kg、依达拉奉右莰醇7.5 mg/kg,每12 h注射1次,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 d、3 d、7 d和14 d按Garci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变化,化学荧光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活性氧(ROS)含量,微量酶标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和磷脂胆碱酰基转移酶3(LPCAT3)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出血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血肿周围脑组织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神经细胞变性,ROS含量、ACSL4和LPCAT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GSH含量、GPX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脑出血组比较,依达拉奉组和依达拉奉右莰醇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ROS含量、ACSL4和LPCAT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GSH含量、GPX4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依达拉奉右莰醇组干预效果优于依达拉奉组(P<0.05);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在术后3 d时变化最明显,术后7 d、14 d逐渐恢复(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可能通过调节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依达拉奉 脑出血 铁死亡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Ⅳ类似物Dihexa对脑出血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3
作者 胡燕 郑晓梅 张佳丽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38-42,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Ⅳ类似物Dihexa对脑出血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11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1组、药物2组、抑制剂组,每组22只。模型组、药物1组、药物2组、抑制剂组采用胶原酶法制备脑出...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Ⅳ类似物Dihexa对脑出血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11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1组、药物2组、抑制剂组,每组22只。模型组、药物1组、药物2组、抑制剂组采用胶原酶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胶原酶进行注射,其余操作与其他组一致。造模成功后,药物1组、药物2组分别予Dihexa 1.44、2.88 mg/(kg·d)灌胃,抑制剂组先后予wortmannin(PI3K选择性抑制剂)0.5 mg/(kg·d)、Dihexa 2.88 mg/(kg·d)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3 d。给药结束后采用改良Garci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检测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中的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cl-2)及磷脂酰激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通路蛋白。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药物1组、药物2组、抑制剂组的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中TNF-α、IL-1β、cleaved-Caspase3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率增高,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中Bcl-2表达及p-PI3K/PI3K、p-AKT/AKT降低(P均<0.05)。模型组、药物1组、药物2组的的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中TNF-α、IL-1β、cleavedCaspase3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率依次降低,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中Bcl-2表达及p-PI3K/PI3K、p-AKT/AKT依次增高(P均<0.05)。抑制剂组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中TNF-α、IL-1β、cleaved-Caspase3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率高于药物2组,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中Bcl-2表达及p-PI3K/PI3K、p-AKT/AKT低于药物2组(P均<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Ⅳ类似物Dihexa可以剂量依赖性减轻脑出血小鼠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hexa 血管紧张素Ⅳ类似物 脑出血 细胞凋亡 炎症反应 PI3K-AKT信号通路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黄芩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发病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4
作者 王琳 李作孝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8-814,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芩素(BAI)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和其对中枢神经系统(CNS)脊髓组织中自噬水平和小胶质细胞(MG)激活、极化的影响。方法将50只SPF级雌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EAE模型组及... 目的探讨黄芩素(BAI)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和其对中枢神经系统(CNS)脊髓组织中自噬水平和小胶质细胞(MG)激活、极化的影响。方法将50只SPF级雌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EAE模型组及BAI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EAE模型组及BAI各剂量组诱导建立EAE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干预。自建模日起,BAI低、中、高剂量组每日分别给予BAI 75、150、300 mg/kg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体积等渗盐水灌胃,连续14 d。观察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脊髓组织炎性浸润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核孔糖蛋白62(p62)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脊髓组织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阳性MG的活化情况和形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未见发病,其余各组小鼠均有发病,但未出现死亡。与EAE模型组比较,BAI各剂量组小鼠发病潜伏期延长,进展期缩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脊髓组织炎症浸润程度减轻,mTOR蛋白表达增加,p-mTOR蛋白表达减少,自噬标志物LC3II/LC3I灰度比值增大,p62蛋白表达减少(P<0.05),随着BAI干预剂量增大,效果越明显。并且,显微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荧光图中可见少许绿染的Iba-1阳性MG细胞散在分布,其胞体较小可见分枝状轴突,与正常对照组Iba-1的IOD值(332.99±64.07)及Iba-1阳性MG计数(4.33±0.58)相比,EAE模型组Iba-1的IOD值(8725.87±817.70)明显升高(P<0.05),Iba-1阳性MG计数(32.33±2.52)明显增多(P<0.05),细胞形态表现为胞体较大,轴突缩短。与EAE模型组相比,BAI低、中、高各剂量组Iba-1的IOD值(5773.02±830.07、2307.99±255.90、1304.43±229.51)逐渐降低,MG计数(25.33±3.51、14.33±1.53、8.67±1.10)逐渐减少(均P<0.05),细胞胞体变小,胞突伸长。结论BAI对EAE小鼠发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可能的机制为BAI可通过抑制mTOR通道蛋白激活,诱导自噬增强,抑制MG过度活化,促进MG向M2型极化,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对EAE小鼠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自噬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HIV初筛阳性患者在神经内科的分布及临床特点
5
作者 陈倩 马勋泰 冯占辉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的特点,为早期识别及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患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所有HIV初筛阳性病例,总结其在临...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的特点,为早期识别及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患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所有HIV初筛阳性病例,总结其在临床科室的分布,分析在神经内科的HIV住院病人的疾病分布情况。结果l共收集811例HIV初筛阳性病例,排在前三位科室为门诊208例,传染科151例,呼吸科92例;有43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收入神经内科治疗,其中有21例患者诊断为颅内感染,11例患者诊断为脑梗死,而颅内占位性病变、多发性肌炎、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等较少见。结论:部分HIV感染患者会在神经内科就诊,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并加强HIV抗体筛查,以免漏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AIDS) 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缺陷病毒(HIV)
下载PDF
盐酸氟桂利嗪与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段红利 何晓英 +3 位作者 张光伟 陈道锋 舒慧敏 王思迅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83-86,共4页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经盐酸氟桂利嗪与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142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经盐酸氟桂利嗪与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142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肿体积及水肿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血肿体积及水肿面积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效果满意,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盐酸氟桂利嗪 神经生长因子 NIHSS评分 血肿
下载PDF
发病超24小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疗效研究
7
作者 赵睛灵 蒋艾伶 +5 位作者 赵文龙 于周 蒋力 邱爽 孟仁亮 袁正洲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69-276,共8页
目的探讨对发病超过24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多中心前循环取栓患者,按发病时间早晚将其分为早时间窗组(≤6 h)、晚时间窗组(6~24 h)及超时间窗组(>24 h),比较... 目的探讨对发病超过24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多中心前循环取栓患者,按发病时间早晚将其分为早时间窗组(≤6 h)、晚时间窗组(6~24 h)及超时间窗组(>24 h),比较三组患者基线、预后及手术并发症等是否存在差异。并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对结局指标等进行进一步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的680例患者,其中超时间窗患者12例。超时间窗机械取栓患者与时间窗内患者的良好预后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倾向匹配分析后,超时间窗患者与早时间窗组比较,良好预后及死亡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时间窗患者与晚时间窗组患者比较,良好预后及死亡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时间超过24 h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取栓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取栓 超时间窗 倾向匹配分析
下载PDF
褪黑素腹腔注射对脑出血大鼠继发性脑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8
作者 蒋义碧 陈鑫 +1 位作者 舒艺璇 郑晓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腹腔注射对脑出血(ICH)大鼠继发性脑损伤(SBI)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2只SPF级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褪黑素组、抑制剂组,每组18只。模型组、褪黑素组、抑制剂组均采用基底节注射胶原酶的方... 目的探讨褪黑素腹腔注射对脑出血(ICH)大鼠继发性脑损伤(SBI)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2只SPF级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褪黑素组、抑制剂组,每组18只。模型组、褪黑素组、抑制剂组均采用基底节注射胶原酶的方法建立ICH模型,假手术组仅钻孔后插入针头;模型建立成功后,褪黑素组腹腔注射褪黑素30 mg/kg,抑制剂组腹腔注射褪黑素受体抑制剂Luzindole 30 mg/kg,假手术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转角实验(向左转身百分比)和前肢放置实验(左前肢成功放置率)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干湿比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后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脑组织NLRP3、Caspase-1、GSDMD mRNA表达,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计数GSDMD阳性小胶质细胞数量)及TUNEL染色(计算TUNEL阳性细胞率)观察脑组织细胞焦亡情况。结果模型组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神经细胞肿胀及细胞核消失,细胞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褪黑素组和抑制剂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细胞肿胀减轻,细胞排列相对整齐,细胞固缩、溶解减少,且褪黑素组变化更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褪黑素组、抑制剂组、模型组向左转身百分比及左前肢成功放置率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和抑制剂组比较,褪黑素组向左转身百分比及左前肢成功放置率均升高(P均<0.05)。假手术组、褪黑素组、抑制剂组、模型组大鼠mNSS、脑组织含水量、血清IL-18、血清IL-1β、脑组织GSDMD阳性小胶质细胞数量、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率以及脑组织NLRP3、Caspase-1、GSDMD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褪黑素腹腔注射可减轻ICH大鼠的SBI情况,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而降低小胶质细胞焦亡及神经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脑出血 继发性脑损伤 NLRP3/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 细胞焦亡
下载PDF
白藜芦醇单用或与miR-27b激动剂联合应用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继发性病理损伤的防治作用观察
9
作者 舒艺璇 何晓英 +1 位作者 陈鑫 蒋义碧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42-46,共5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单用或与miR-27b激动剂联合应用对脑出血(ICH)大鼠脑组织继发性病理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CH组、Res组、Res+miR-27b agomir组、NC组,每组36只。ICH组、Res组、Res+miR-27b ag...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单用或与miR-27b激动剂联合应用对脑出血(ICH)大鼠脑组织继发性病理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CH组、Res组、Res+miR-27b agomir组、NC组,每组36只。ICH组、Res组、Res+miR-27b agomir组以及NC组大鼠采用胶原酶注射尾状核法制备ICH模型。Res组、Res+miR-27b agomir组、NC组大鼠在造模前连续7 d腹腔注射Res,假手术组及ICH组采注射等体积DMSO。Res+miR-27b agomir组大鼠在造模前3 d将miR-27b激动剂miR-27b agomir注入大鼠右侧脑室,NC组大鼠注射agomir阴性对照试剂,假手术组、ICH组、Re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造模成功后继续喂养24 h,使用mNSS评分量表评估神经功能。各组大鼠处死后取脑组织,采用TUNEL法测算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相关因子,采用q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miR-27b、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rf2、血红素加氧酶(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结果假手术组大鼠mNSS评分、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和TNF-α、IL-1β、MDA表达水平均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SOD活力均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ICH组大鼠mNSS评分、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和TNF-α、IL-1β、MDA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SOD活力均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且Res+miR-27b agomir组大鼠mNSS评分、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和TNF-α、IL-1β、MDA表达水平均高于Res组和NC组(P均<0.05),SOD活力均低于Res组和NC组(P均<0.05)。与假手术组相比,ICH组、Res组、Res+miR-27b agomir组、NC组大鼠脑组织中miR-27b相对表达量均降低,Nrf2mRNA和蛋白、HO-1蛋白、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均<0.05);与ICH组相比,Res组、Res+miR-27b agomir组、NC组大鼠脑组织中miR-27b相对表达量均降低,Nrf2 mRNA和蛋白、HO-1蛋白、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均<0.05);与Res+miR-27b agomir组相比,Res组、NC组大鼠脑组织中miR-27b相对表达量均降低,Nrf2 mRNA和蛋白、HO-1蛋白、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均<0.05)。结论Res单用或联合miR-27b激动剂可对ICH大鼠脑组织继发性病理损伤起防治作用,其防治作用可能与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脑出血 继发性病理损伤 微小RNA-27b Nrf2/ARE信号通路
下载PDF
颈总动脉穿刺取栓治疗右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合并隐匿镜像动脉瘤一例
10
作者 蒋金杉 赵睛灵 +2 位作者 聂柯 周伟 袁正洲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48,58,共4页
合并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较为少见,对颅内大血管闭塞合并隐匿动脉瘤患者进行取栓手术的风险高,易导致动脉瘤破裂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救治及预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于2021年8月8日收治了1例右侧大脑中... 合并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较为少见,对颅内大血管闭塞合并隐匿动脉瘤患者进行取栓手术的风险高,易导致动脉瘤破裂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救治及预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于2021年8月8日收治了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合并隐匿镜像动脉瘤患者,因股动脉入路建立通路困难,后改为通过颈总动脉入路进行机械取栓治疗。作者总结该例患者诊治过程的病历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取栓 动脉瘤 颈动脉入路
下载PDF
脂多糖破坏血脑屏障与脓毒症相关脑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平川 梅岚幸子 +3 位作者 彭逍遥 杨粤凝(综述) 罗钰鼎 王建(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与外周环境交界处的屏障结构,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成功地将脑组织中的循环血液与CNS分离,同时严格控制循环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如营养物质的运输和代谢废物的排出,... 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与外周环境交界处的屏障结构,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成功地将脑组织中的循环血液与CNS分离,同时严格控制循环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如营养物质的运输和代谢废物的排出,从而维持CNS的稳态环境。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可损害BBB的屏障功能并进一步促进脓毒症相关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的发生和发展。在这里,我们对LPS通过中心环节和其他间接环节损伤BBB的机制以及这些过程与SAE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文献综述。我们认为当LPS对BBB造成损伤之后,大量的免疫细胞与炎症因子进入脑组织中并且激活脑部的免疫细胞,甚至组成BBB的神经血管单元也会受到影响并介导部分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反应,并进一步损伤BBB。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SAE的发生。因此,我们最后提出可以尝试通过靶向阻断LPS破坏BBB的屏障功能来预防和治疗S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脂多糖 中枢神经系统 脓毒症相关脑病
下载PDF
Hippo-YAP1/TAZ信号通路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菱琦 孙红斌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Hippo-YAP/TAZ信号通路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在89例神经胶质瘤组织中,观察YAP和TAZ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s χ^2检验和Spearman统计学方法,研究YAP和TAZ蛋白水平... 目的探讨Hippo-YAP/TAZ信号通路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在89例神经胶质瘤组织中,观察YAP和TAZ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s χ^2检验和Spearman统计学方法,研究YAP和TAZ蛋白水平与胶质瘤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YAP和TAZ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89例胶质瘤组织中,YAP1和TAZ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50.6%和44.9%。结果显示,两种蛋白的高表达分别与胶质瘤的高病理组织分级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307和0.392,P <0.001);两种蛋白之间的表达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990,P <0.001)。结论Hippo-YAP1/TAZ信号通路与神经胶质瘤肿瘤病理组织分级密切相关,YAP1和TAZ蛋白相互促进并参与胶质瘤的恶性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po信号通路 YAP1 TAZ 胶质瘤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莫诺苷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脑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 被引量:11
13
作者 袁志俊 何晓英 +2 位作者 袁平 郑晓梅 李小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17-1222,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莫诺苷在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中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促进血管和神经再生、抗血小板聚集和神经保护作用,但莫诺苷是否可以抑制脑出血的炎症反应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莫诺苷对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 背景:研究表明莫诺苷在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中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促进血管和神经再生、抗血小板聚集和神经保护作用,但莫诺苷是否可以抑制脑出血的炎症反应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莫诺苷对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和炎症相关蛋白NF-κB和SUMO2/3的影响及神经功能变化。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和莫诺苷低、中、高剂量组,后4组大鼠采用自体尾动脉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术后莫诺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莫诺苷30,90,270 mg/kg每天3次灌胃给药,连续7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7 d后应用NSS评分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后取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通道蛋白NF-κB和SUMO2/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脑出血组比较,莫诺苷低、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其中高剂量组改善最明显(P<0.05);(2)与假手术比较,脑出血组和莫诺苷低、中、高剂量组神经功能受损,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和炎症相关蛋白NF-κB、SUMO2/3表达增多(P<0.05);(3)与脑出血组比较,莫诺苷低、中、高剂量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减少,炎症相关蛋白NF-κB降低,SUMO2/3表达增多(P<0.05),以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P<0.05)。提示:高剂量莫诺苷可通过炎症调节蛋白的变化,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山茱萸科 小泛素相关修饰蛋白质类 NF-κB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核因子-κB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海马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辜刚凤 彭红艳 +4 位作者 雷蕊绮 蒋力 吕霞 吴沙 李经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rve adhesion molecule,NCAM)的动态表达及突触重塑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中的作...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rve adhesion molecule,NCAM)的动态表达及突触重塑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中的作用机制,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SD雄性大鼠120只,分为空气组(K组)、一氧化碳(CO)中毒组(C组)、CO中毒+毗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组(P组),再按第1、3、7、14、21天随机分为五个亚组,应用Morris水迷宫、海马组织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行为、细胞及突触结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NF-κB、NCAM表达变化。结果C组大鼠于第14天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海马CA1区细胞坏死变性,海马组织中NF-κB表达呈持续性增长;P组大鼠NF-κB表达在第3天(IOD:6940.84±592.07)达到高峰后逐渐减少,且各时间点C组较K组、P组表达增多(P<0.05);C组、P组NCAM表达均在第3天(IOD:10712.49±1091.66、18020.52±1509.13)出现高峰后逐渐减少,且P组NCAM表达在各时间点均多于C组、K组(P<0.05);Western blot表达趋势与免疫荧光结果一致;电镜下C组与K组、P组比较,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前膜损伤,突触数量及突触小泡减少。结论CO中毒后可能通过上调NF-κB表达引起神经元细胞死亡、海马突触重塑;PDTC能够抑制NF-κB及促进NCAM的表达,起到保护神经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 核因子-κB(NF-κB)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 毗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 突触重塑
下载PDF
氧自由基清除剂对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其玲 李经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3369-3371,共3页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对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C反应蛋白(CRP)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2016年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对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C反应蛋白(CRP)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2016年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常规治疗+依达拉奉),每组56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在治疗前、治疗3、7、14d采用斯堪地那维亚脑卒中评分量表(S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HMGB-1、CRP表达水平,对评分量表与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治疗疗程时间延长,两组SSS评分及HMBG-1、CRP表达水平差异越来越明显(P<0.05);同时,SSS与HMGB-1、SSS与CRP呈明显负相关(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有效降低HMGB-1、CRP表达水平,改善老年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自由基 急性脑出血 依达拉奉 高迁移率族蛋白-1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OGD动态处理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裂解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学涵 刘学良 +3 位作者 王平 吕志宇 吴勇 陈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3-797,820,共6页
目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经过不同时间糖氧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处理后,观察其线粒体形态改变与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将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与OGD处理30min组、45min组、60min组及... 目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经过不同时间糖氧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处理后,观察其线粒体形态改变与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将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与OGD处理30min组、45min组、60min组及90min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形态;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胞质内磷酸化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P-Drp1蛋白)、细胞色素C(CytC)及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水解蛋白3(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OGD处理时间延长,(1)P-Drp1蛋白表达下降,线粒体裂解率逐渐增加(P<0.05);(2)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越严重;(3)与对照组相比,60min组及90min组CytC、caspase 3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随着OGD处理延长,线粒体裂解增加,膜电位下降,膜通透性增加,且在OGD处理60min时伴随凋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海马神经元 糖氧剥夺处理 Drp1蛋白 CYTC caspase 3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思维 李作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细胞自噬影响。方法选择48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青蒿琥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共4组,每组12只。采用MOG35-55多肽制备EAE模型,青蒿琥酯低剂量组...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细胞自噬影响。方法选择48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青蒿琥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共4组,每组12只。采用MOG35-55多肽制备EAE模型,青蒿琥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予以青蒿琥酯(10 mg/(kg·d),5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10 d,观察小鼠发病情况。脑组织行luxol fast blue(LFB)染色观察脱髓鞘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的表达。结果空白组小鼠均未发病,模型组、青蒿琥酯各剂量组发病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尾部下垂、行走不稳、后肢无力等。青蒿琥酯各剂量组较模型组相比,发病潜伏期、高峰期延迟、神经功能评分减低,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作用明显(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发病高峰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FB染色见模型组脑组织髓鞘排列疏松、紊乱、低染,青蒿琥酯各剂量组髓鞘染色情况好转。③Western blot检测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LC3-Ⅰ、LC3-Ⅱ条带光密度值及LC3-Ⅱ/LC3-Ⅰ比值均增加(P<0.01);青蒿琥酯各剂量组较模型组相比,LC3I、LC3Ⅱ条带光密度值及LC3-Ⅱ/LC3-Ⅰ比值均减小(P<0.01),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作用明显(P<0.05)。结论青蒿琥酯对EAE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减轻脑组织脱髓鞘情况,且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LC3-Ⅰ、LC3-Ⅱ和LC3-Ⅱ/LC3-Ⅰ减轻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自噬 LC3-II/LC3-I比值 小鼠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大鼠脑出血后PAPR-1/AIF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双 邓华江 +3 位作者 张丽云 刘洛同 唐兴江 梁雪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5018-5021,共4页
目的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采用两种不同剂量(15 mg/kg、30 mg/kg)GMI进行干预,并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小剂... 目的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采用两种不同剂量(15 mg/kg、30 mg/kg)GMI进行干预,并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观察脑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脑组织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1、凋亡诱导因子(AIF)、Bcl-2及Bax的表达量情况。结果脑出血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治疗组神经功能障碍轻于脑出血组,且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P<0.05);大鼠在脑出血后均出现细胞凋亡现象,治疗组细胞凋亡程度明显低于脑出血组,且存在量效关系(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大鼠脑出血后均出现PARP-1、AIF表达上调,Bax/Bcl-2比值明显上升,经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后PARP-1、AIF表达明显下调,而Bax/Bcl-2比值下降,且大剂量组变化程度大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GMI在大鼠脑出血后的治疗中可能通过对PARP-1/AIF通路的调节,减轻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程度,从而达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脑出血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 凋亡诱导因子
下载PDF
黄体酮对雄性大鼠脑出血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左清娇 郑晓梅 +2 位作者 涂婷 先耀 周子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58-1163,共6页
目的关于黄体酮是否对脑出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较少。文章研究不同剂量黄体酮对雄性大鼠脑出血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探讨黄体酮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174只大鼠随机... 目的关于黄体酮是否对脑出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较少。文章研究不同剂量黄体酮对雄性大鼠脑出血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探讨黄体酮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174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组、黄体酮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9只。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黄体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黄体酮4、8、16 mg/kg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等渗盐水。每组各取5只大鼠于3 d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MMP-9和NF-κB表达,其余分别于1、3、7 d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脑组织水含量,免疫组化法测MMP-9和NF-κB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1),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P<0.01),MMP-9、NF-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溶剂组比较,黄体酮低、中、高剂量组1、3、7 d神经功能评分均增加(P<0.05),脑组织含水量均降低(P<0.05),MMP-9、NF-κB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表明,与假手术组第3天MMP-9表达(0.081±0.008)比较,模型组,溶剂组,黄体酮低、中、高剂量组(0.690±0.015、0.676±0.017、0.385±0.010、0.147±0.012、0.203±0.014)表达均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第3天NF-κB表达(0.061±0.006)比较,模型组,溶剂组,黄体酮低、中、高剂量组(0.763±0.020、0.750±0.025、0.491±0.051、0.231±0.015、0.349±0.033)表达均升高(P<0.05),黄体酮低、中、高剂量组MMP-9、NF-κB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和溶剂组降低(P<0.01),黄体酮中剂量组最明显(P<0.05)。结论黄体酮具有改善脑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和减轻脑水肿的作用,可能与降低MMP-9和NF-κ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黄体酮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