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语“微课”视频在血管外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申嘉陵 魏海军 +4 位作者 郑杨 张雷 刘勇 何延政 孙晓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期9-12,共4页
血管外科作为一门专业知识覆盖广泛,临床专业技能高精准的新兴外科学分支学科,近年来在国内外专业领域发展迅速。大力发展具备专业素养的专职人才是推动血管外科不断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培养与国际化接轨的复合型血管外科人才是研究生... 血管外科作为一门专业知识覆盖广泛,临床专业技能高精准的新兴外科学分支学科,近年来在国内外专业领域发展迅速。大力发展具备专业素养的专职人才是推动血管外科不断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培养与国际化接轨的复合型血管外科人才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近几年来,医学高校普遍开展了双语教学课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而“微课”视频的出现,为双语教学带来希望,像一缕阳光,给困境中的双语教学带来了生机,照亮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故创建血管外科双语教学微课视频是提升研究生学习兴趣与成绩的有效方式方法。文章旨在探讨双语“微课”视频对血管外科研究生教育接轨国际的意义,初步概述相关实践经验,以期为我国培养更优秀的国际化医学专业人才做出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研究生教育 国际化 微课 双语教学 血管外科
下载PDF
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治疗ASO患者疗效及SIRT7水平对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预测 被引量:4
2
作者 俞慎林 施森 +2 位作者 张济 李光泽 林昌俭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849-852,共4页
目的观察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DCB)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疗效及SIRT7水平对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预测。方法将112例下肢ASO患者随机均分为DCB组和金属裸支架(BMS)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管畅通率、靶病变血流重建率、动脉硬化... 目的观察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DCB)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疗效及SIRT7水平对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预测。方法将112例下肢ASO患者随机均分为DCB组和金属裸支架(BMS)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管畅通率、靶病变血流重建率、动脉硬化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7(SIRT7)水平。根据术后血管是否发生再狭窄分为狭窄组和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其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高危因素,ROC曲线下面积评价SIRT7对其术后再狭窄的预测效能。结果与BMS组比较,DCB组临床疗效、术后血管畅通率、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升高,靶病变血流重建率、动脉硬化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P<0.05)。狭窄组术后SIRT7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术后低SIRT7水平是其术后再狭窄的高危因素,对其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预测效能较高。结论DCB治疗ASO的疗效满意;术后低SIRT7水平为支架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 动脉硬化闭塞症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7 术后血管再狭窄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的证据总结
3
作者 权小艳 刘小宇 +4 位作者 宋攀 陈勤 杨曦 卢红宇 石镁虹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0,共7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汇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网站和数据库中关于LEASO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7月31日。由循证护理研究... 目的:检索、评价并汇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网站和数据库中关于LEASO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7月31日。由循证护理研究背景的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整理汇总及分类。结果:最终纳入32篇文献,形成32条相关的运动管理证据,包括多学科管理、运动时机、运动场所等10个方面。结论:本研究汇总的LEASO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证据较为科学、全面,可为医护人员指导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提供循证依据,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术 运动管理 证据总结
原文传递
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止血在经皮血管腔内治疗外周动脉疾病的Meta分析
4
作者 刘林波 冯松林 +1 位作者 余皓 施森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目的比较血管闭合装置(vascular closure device,VCD)与人工压迫(manual compression,MC)止血方法在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患者行经皮血管腔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性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 目的比较血管闭合装置(vascular closure device,VCD)与人工压迫(manual compression,MC)止血方法在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患者行经皮血管腔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性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5月发表的比较VCD和MC止血在经皮血管腔内治疗PAD应用的中英文RCT文献,对结局事件包括止血时间、并发症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共1271例患者,其中MC组587例,VCD组6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VCD的止血时间比与MC明显缩短(均数差-10.80,95%CI=-14.03~-7.56,P<0.001),且有更低的严重并发症(相对危险度0.57,95%CI=0.32~0.99,P=0.049)和轻微并发症(相对危险度0.36,95%CI=0.26~0.50,P<0.001)发生率。结论PAD患者行经皮血管腔内治疗使用VCD止血与MC相比,可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闭合装置 止血 外周动脉疾病 腔内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患者截肢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5
作者 方庆梅 郭声敏 +4 位作者 熊华容 卿霞 陈雪双 薛峰旺 李子慧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218-221,226,共5页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是外周动脉疾病的终末阶段,病情复杂,伴随疾病多,治疗难度较大,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截肢,截肢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现对国内外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患者的截肢现...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是外周动脉疾病的终末阶段,病情复杂,伴随疾病多,治疗难度较大,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截肢,截肢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现对国内外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患者的截肢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截肢患者的防治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 截肢 影响因素 综述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血管壁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蛋白Piezo1表达与血管内膜厚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代红燕 赵一蔚 +1 位作者 任培乐 聂永梅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9期35-37,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析其主动脉血管壁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蛋白Piezo1表达水平与血管内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将32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8只、AS模型组24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饲,AS模型组给予高脂饲... 目的通过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析其主动脉血管壁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蛋白Piezo1表达水平与血管内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将32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8只、AS模型组24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饲,AS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饲,共12周。于造模前、造模后4、8、12周每组各处死2只实验兔,取主动脉弓处血管壁组织,采用HE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OLYSIA软件测定血管内膜厚度,ELISA法检测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蛋白Piezo1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主动脉分层清楚,内膜无增厚;AS模型组随着建模时间延长,主动脉管壁内点状突起增多,内膜增厚,含许多泡沫细胞及脂质沉积。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AS模型组造模后各时点血管内膜厚度、Piezo1表达水平均增加;与造模前比较,AS模型组造模后各时点血管内膜厚度、Piezo1表达水平均增加(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造模4、8、12周血管内膜厚度与Piezo1表达均呈正相关(r=0.53,P=0.043;r=0.65,P=0.038;r=0.78,P=0.025)。结论在AS的发生发展中,兔主动脉血管壁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蛋白Piezo1表达水平与血管内膜厚度呈正相关,通道蛋白Piezo1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引起血管重构,从而参与AS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机械通道蛋白Piezo1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膜厚度 血管重构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激活ERK1/2信号通路参与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被引量:8
7
作者 袁罡 刘勇 +5 位作者 曾宏 孙晓磊 何虎强 张雷 侯青春 许凯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430-2433,共4页
目的:探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刺激下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GEs对HAVSMCs增殖及PD98059对AGEs诱导的HAVSM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经... 目的:探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刺激下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GEs对HAVSMCs增殖及PD98059对AGEs诱导的HAVSM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经相应处理后细胞周期转换。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10 mg/L AGEs显著促进了HAVSMCs的增殖和DNA合成;PD98059(40μmol/L)能显著抑制AGEs诱导的HAVSMCs增殖及其周期的演进。p-ERK1/2,PCNA受AGEs调控,表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AGEs激活ERK1/2信号通路参与HAVSMC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ERK1/2磷酸化 增殖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疗效 被引量:6
8
作者 陈豪 刘勇 +1 位作者 伍成文 王征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观察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TBAD患者行TEVAR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术后1月内及术后1~6个月内再次行相关手术例数、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术后1月及6月时TBAD患者... 目的:观察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TBAD患者行TEVAR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术后1月内及术后1~6个月内再次行相关手术例数、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术后1月及6月时TBAD患者主动脉峡部段、降主动脉中段、降主动脉远段、腹主动脉腹腔干段及分叉段的真、假腔管径,比较术后1月及6月时TBAD患者主动脉峡部段、降主动脉中段、降主动脉远段、腹主动脉腹腔干段及分叉段的真、假腔血栓化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内,再次行相关手术3例(3. 8%),主要并发症发生率12. 5%,因突发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1. 25%);术后1~6个月,再次相关手术4例(5. 08%),主要并发症发生率15. 2%,患者均存活;术后1月及6月时,主动脉峡部段、降主动脉中段、降主动脉远段真腔管径均较术前逐渐增大,假腔管径则均较术前逐渐减小(P <0. 05);腹主动脉腹腔干段和分叉段真腔管径均较术前逐渐增大(P <0. 05),假腔管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月时主动脉峡部段、降主动脉中段及降主动脉远段假腔血栓化患者比例高于术后1个月时(P <0. 05);术后1月及6月时腹主动脉腹腔干段与分叉段假腔血栓化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TEVAR治疗TBAD并发症少、随访病死率低,术后患者主动脉各段真假腔管径改善情况及假腔血栓化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疗效 主动脉各段真假腔管径 假腔血栓化
下载PDF
Leriche综合征血管腔内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何虎强 刘勇 +3 位作者 孙晓磊 曾宏 张雷 何延政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治疗Leriche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7例Leriche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对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7例患者(65条患肢)中接受单纯PTA术2例,导管接触溶栓(CDT)后PTA结...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治疗Leriche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7例Leriche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对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7例患者(65条患肢)中接受单纯PTA术2例,导管接触溶栓(CDT)后PTA结合支架植入5例,PTA结合支架植入50例,共植入支架97枚,技术成功率100%。踝-肱指数(ABI)由术前平均0.42±0.22改善至术后平均0.83±0.1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随访(9.8±2.8)个月,6、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5.4%、90.7%,二期通畅率为96.4%。所有患者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围手术期发生髂动脉球囊扩张破裂2例,肱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1例,穿刺点血肿3例,脑梗死2例,心肌梗死1例。对比剂肾病1例,最终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围手术期死亡率1.75%。1例二期处理后3个月出现支架内再闭塞,予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论 PTA术治疗Leriche综合征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围手术期死亡率低,近期通畅率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RICHE综合征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主髂动脉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通过AKT信号通路促进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青春 曾宏 +4 位作者 孙晓磊 何虎强 张雷 袁罡 刘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169-3173,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引起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钙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ASMCs,随机分为对照组、DMSO组、AGEs组和AGEs+LY294002组,冯库萨染色检测各组钙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引起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钙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ASMCs,随机分为对照组、DMSO组、AGEs组和AGEs+LY294002组,冯库萨染色检测各组钙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钙化相关蛋白骨形成蛋白-2(BMP-2)、骨保护素(OPG)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P-AKT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与AGEs组相比,AGEs+LY294002组钙化相关蛋白BMP-2、OPG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AKT信号通路在AGEs引起的HAVSMCs钙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血管平滑肌细胞 钙化 AKT
下载PDF
自噬参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魏海军 张铖 +5 位作者 杨舒涵 郑杨 申嘉陵 刘勇 何延政 孙晓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2-140,共9页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较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高糖状态下,血管正常功能受到损害的同时常常会引起一系列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主动脉瘤等。而近来的研究表明,自噬作为一种细胞内蛋白质...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较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高糖状态下,血管正常功能受到损害的同时常常会引起一系列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主动脉瘤等。而近来的研究表明,自噬作为一种细胞内蛋白质降解途径和一种机体防御机制,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文章综述了自噬相关分子、糖尿病自噬调控途径以及自噬在糖尿病相关血管病变中的不同作用,并对自噬参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靶向自噬的机制研究可能会开辟一个新的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途径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糖尿病血管病变 血管损伤
下载PDF
MVBs及IL-1β在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钙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杨 魏海军 +3 位作者 申嘉陵 刘润禹 刘勇 孙晓磊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第2期208-214,共7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血管钙化中基质囊泡(MVBs)的变化及MVBs、白介素-1β(IL-1β)在糖尿病血管钙化中的作用。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钙化模型和体外细胞高糖钙化模型;用PET/CT成像、Von Kossa染色或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的沉积;免疫荧光染色...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血管钙化中基质囊泡(MVBs)的变化及MVBs、白介素-1β(IL-1β)在糖尿病血管钙化中的作用。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钙化模型和体外细胞高糖钙化模型;用PET/CT成像、Von Kossa染色或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的沉积;免疫荧光染色、实时定量PCR或Western blot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核心结合因子2(RUNX 2)、MVBs标志物annexin-Ⅵ及IL-1β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或高糖钙化细胞中有明显钙沉积,且BMP-2、RUNX 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同时,annexin-Ⅵ和IL-1β的表达也明显上调(P<0.01,P<0.05),且存在共定位;用雷帕霉素诱导细胞自噬后,RUNX 2、annexin-Ⅵ和IL-1β的表达均降低(P<0.01);而用氯喹抑制自噬后,RUNX 2的表达轻微上调,而annexin-Ⅵ高表达(P<0.01)。结论自噬通过减少MVBs的释放,并降低炎性因子IL-1β的表达,从而减轻2型糖尿病主动脉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钙化 基质囊泡 白介素-1Β
下载PDF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通过激活ERK1/2和NF-κB信号通路促进2型糖尿病小鼠主动脉血管钙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征 伍成文 +3 位作者 陈豪 施森 曾宏 刘勇 《转化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小鼠发生主动脉血管钙化后,机体内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与kappa基因相结合的核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 gene bindi...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小鼠发生主动脉血管钙化后,机体内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与kappa基因相结合的核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 gene binding,NF-κB)等变化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方法 对正常小鼠(对照组)与糖尿病小鼠均进行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按照不同的给药方式进行分组治疗后,通过血液检测各组小鼠血糖及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DPP-4浓度变化,通过钙离子试剂盒测定主动脉中钙离子含量,通过Von Kossa钙化染色测定各组小鼠腹主动脉钙化情况,通过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实验测定血管组织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小鼠血糖含量、主动脉钙离子含量、DPP-4浓度及血管钙化程度均升高( P <0.05);与糖尿病组比较,西格列汀及各抑制剂组小鼠血糖含量、主动脉钙离子含量、DPP-4浓度及血管钙化程度均降低( P <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p-ERK与NF-кB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 P <0.05);与糖尿病组比较,西格列汀及各抑制剂组p-ERK与NF-κB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 P <0.05)。结论 糖尿病小鼠体内DPP-4含量明显增多,从而激活ERK1/2与NF-κB信号通路,促进其主动脉血管发生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小鼠 血管钙化 二肽基肽酶-Ⅳ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与kappa基因相结合的核因子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泽恩 刘勇 +4 位作者 曾宏 施森 王伟明 胥雄飞 何虎强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422-425,42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失功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初次AVF失功后行PTA治疗的7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者AVF狭窄数目、长度和程度。术...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失功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初次AVF失功后行PTA治疗的7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者AVF狭窄数目、长度和程度。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年、2年和3年到院检查AVF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PTA术后AVF通畅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6例患者共111处狭窄,狭窄长度为16(14,48)mm,狭窄程度为92.5%(87.0%,94.1%);PTA临床成功率为96.4%(107/111),技术成功率为95.5%(106/111)。不同原发病和中心静脉狭窄患者术后1年、2年和3年的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是PTA后影响AVF通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合并糖尿病是影响通畅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糖可预防AVF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年龄 糖尿病 初级通畅
下载PDF
二肽基肽酶-4通过促进LncRNA ENST00000565307的表达调控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朝林 徐通洁 +4 位作者 黄寅 何虎强 施森 刘勇 何延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99-1304,共6页
目的探究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在基因水平上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uma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HVSM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第3~8代HVSMCs,用DPP4诱导HVSMCs建立增殖模型;将HVSMCs分为... 目的探究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在基因水平上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uma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HVSM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第3~8代HVSMCs,用DPP4诱导HVSMCs建立增殖模型;将HVSMCs分为正常对照组和DPP4干预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基因的表达差异;并筛选出可能与细胞增殖相关的LncRNA ENST00000565307,通过RT⁃PCR验证LncRNA ENST00000565307的基因芯片分析结果;将HVSMCs分为正常对照组、转染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组和转染阳性组,分别用4组试剂干预HVSMCs,通过RT⁃PCR技术检测各组LncRNA ENST00000565307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MP⁃2的表达水平;分别用划痕实验、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上述4组HVSMCs的增殖及迁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PP4干预后的HVSMCs,其增殖及迁移能力显著增强。RT⁃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DPP4干预组的LncRNA ENST00000565307显著增强(P<0.05)。沉默LncRNA ENST00000565307表达后,HVSMCs的增殖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结论DPP4通过促进LncRNA ENST00000565307的表达诱导HVSMCs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4 人血管平滑肌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与血管钙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通洁 刘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627-629,633,共4页
血管钙化是一种常见的病理表现,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等,是导致心血管疾病高患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直接因素之一。近年来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可通过与微小RNA(miRNA)相互作用或其他途径参与调节调控血管钙化的... 血管钙化是一种常见的病理表现,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等,是导致心血管疾病高患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直接因素之一。近年来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可通过与微小RNA(miRNA)相互作用或其他途径参与调节调控血管钙化的过程。本文将介绍LncRNA的功能和特点,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不同LncRNAs参与调节血管钙化的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血管钙化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表现 高患病率 糖尿病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团队运动疗法促进缺血性周围血管病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庆梅 童心丽 +3 位作者 王佳 白童 冯敏 杨曦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助运动疗法促进缺血性周围血管病(PAD)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60例PAD患者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科室治疗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MDI制定的...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助运动疗法促进缺血性周围血管病(PAD)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60例PAD患者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科室治疗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MDI制定的个体化运动疗法。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简化Fugl-Meyer功能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等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FMA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步行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多学科团队模式来对缺血性周围血管病患者进行运动疗法的指导与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周围血管病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运动疗法 康复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在糖尿病膝下病变中应用及经验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施森 王刚 +3 位作者 杨辉 周翔宇 邓显 陈晓东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评价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71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男230例,女141例,年龄48~88岁,平均年龄69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患肢CTA三维重建及DSA检查,435肢共612支膝下动脉行PTA术。... 目的:评价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71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男230例,女141例,年龄48~88岁,平均年龄69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患肢CTA三维重建及DSA检查,435肢共612支膝下动脉行PTA术。术后定期门诊复查,观察纪录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1、3、6和12个月测定ABI。结果 :330例患者的591个分支成功地开通,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12个月ABI平均指数为0.66±0.16,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疗效
下载PDF
糖尿病血管钙化中PI3K/AKT GSK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青春 刘勇 《西南军医》 2016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糖尿病血管钙化是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诱发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诱因之一,也是预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血管钙化是一个主动的、可调控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类似... 糖尿病血管钙化是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诱发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诱因之一,也是预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血管钙化是一个主动的、可调控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类似于骨形成的过程,并伴随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及向成骨分化的生理过程。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成骨分化过程中可能伴随着PI3K/AKT GSK-3β的激活,从而导致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这可能在糖尿病血管钙化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 GSK-3Β 糖尿病 血管钙化
下载PDF
PTA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熊开军 金成勇 +3 位作者 何虎强 江琰 罗晗峰 袁梦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TA治疗的97例慢性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时间踝肱指数(ABI)、血流动力学指标[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 目的:探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TA治疗的97例慢性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时间踝肱指数(ABI)、血流动力学指标[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峰值、血流量]、血清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单蛋白(hs-CRP)]变化,1年后随访再狭窄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慢性下肢ASO患者术后7 d、6个月、1年ABI、足背动脉内径和血流量均高于术前(P<0.05),血流速度峰值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年,ABI均低于术后7 d和6个月(P<0.05),足背动脉内径低于术后7 d(P<0.05),血流速度峰值高于术后7 d(P<0.05);血管再狭窄者31例(31.96%),未狭窄者66例(68.04%);再狭窄组术前ABI、术后1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未狭窄组(P<0.05);植入支架≥2个比率、术前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术后1年TG、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高于未狭窄组(P<0.05),植入支架长度大于未狭窄组(P<0.05);术前ABI、TG、LDL-C和术后1年TG、LDL-C、HDL-C、hs-CRP均为下肢ASO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TA治疗慢性下肢ASO短期疗效显著,但有术后再狭窄风险,术前ABI、TG、LDL-C,术后TG、LDL-C、HDL-C、hs-CRP水平均为下肢ASO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内再狭窄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