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9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自主学习助推涉农学生专业认知培育——基于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方凤玲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174-179,共6页
通过对涉农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量化分析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自主学习对学生专业认知产生的影响,探索建立农科类大学生专业认知评价机制,推进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方法的调整改革.以此为基础,探讨实现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自... 通过对涉农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量化分析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自主学习对学生专业认知产生的影响,探索建立农科类大学生专业认知评价机制,推进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方法的调整改革.以此为基础,探讨实现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自主学习作为农科类学生专业认知提高的重要途径,以期能培养出服务“三农”的农业现代化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网络自主学习 涉农学生 专业认知
下载PDF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影响因素研究——以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徐佳辉 方凤玲 白祯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第2期163-165,共3页
本文通过研究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对本科2013、2014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作的调研数据,充分挖掘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的因素,并分析各因素相关性,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综合能力提供理论。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综合能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生物学研究生实验室轮转训练模式改革的调查分析
3
作者 刘宇 肖月华 +4 位作者 罗明 侯磊 李先碧 金丹 范艳华 《蚕学通讯》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为了使生物学类研究生具备系统完整的科研思维和实验技能,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西南大学原生物技术中心为平台,进行研究生实验室轮转训练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改革教学实践1年后,对38名研究生进行问卷式调查,从学生的基本情况、... 为了使生物学类研究生具备系统完整的科研思维和实验技能,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西南大学原生物技术中心为平台,进行研究生实验室轮转训练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改革教学实践1年后,对38名研究生进行问卷式调查,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需求、学生的认可、轮转训练效果和学生的意见反馈等方面,分析了实施研究生实验室轮转训练模式的必要性、优势和弊端。结果显示,在生物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引入新型的实验室轮转训练初见成效,学生比较认可在开展研究生设计前进行的不同实验室之间及不同导师指导下的专项学习模式,其中94.73%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实验室轮转训练,有68.42%、55.26%学生的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分别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学生的实验技能及专业技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为研究生课题的选择和设计,科研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专业 研究生培养 实验室轮转训练 教学实践 调查问卷
下载PDF
生物炭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马群 刘铭 +5 位作者 周玉玲 王渝庆 叶成渝 杨平平 李绍兴 王龙昌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126,共12页
为探究生物炭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在温室中以小麦为栽培对象,以化肥与有机肥、生物炭配施的不同比例安排7个处理:CK1(不施肥)、 CK2(化肥)、 T1(100%化肥+生物炭)、 T2(80%化肥+有机肥)、 T3(80%化肥+有机肥+生物... 为探究生物炭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在温室中以小麦为栽培对象,以化肥与有机肥、生物炭配施的不同比例安排7个处理:CK1(不施肥)、 CK2(化肥)、 T1(100%化肥+生物炭)、 T2(80%化肥+有机肥)、 T3(80%化肥+有机肥+生物炭)、 T4(60%化肥+有机肥)和T5(60%化肥+有机肥+生物炭),探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微生物代谢功能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影响显著.添加了有机肥、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养分含量,且T3养分含量几乎均为最高.添加了有机肥与生物炭的处理,土壤蛋白酶与蔗糖酶的活性得到显著提升,而对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提升效果不明显.随着施加有机物料比例提升,土壤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及其对碳源代谢能力也有显著升高.根据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 SQI)的排序:T3>T4=T5>T1>CK2=T2>CK1,施加有机物料能够提升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提升强度随着比例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综上,施加有机物料能提升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且影响强度均与施加比例相关.在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225, 90, 90 kg/hm2条件下,20%减量化肥与有机肥(3 000 kg/hm2)和生物炭(10 000 kg/hm2)配施能够有效改良土壤并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比例 生物炭 土壤质量 土壤酶 微生物代谢
原文传递
生物科学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被引量:2
5
作者 万华方 朱利泉 +1 位作者 李帮秀 杨昆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年第5期140-142,共3页
生物科学实验是植物生产相关专业的基础学科。生物科学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西南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室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意见为蓝本,对生物科学校级实验... 生物科学实验是植物生产相关专业的基础学科。生物科学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西南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室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意见为蓝本,对生物科学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科学 实验教学 校级示范中心
下载PDF
间作模式下作物根际土壤代谢物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许代香 杨建峰 +4 位作者 苏杭 翟建荣 綦才 赵龙刚 郭彦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5-80,共16页
间作可通过根系互作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作物产量。本研究结合Eco-Biolog微平板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综合分析了玉米和高粱与大豆两种间作系统中不同年限作物产量、根际土壤理化性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及... 间作可通过根系互作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作物产量。本研究结合Eco-Biolog微平板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综合分析了玉米和高粱与大豆两种间作系统中不同年限作物产量、根际土壤理化性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及根际土壤代谢物的差异,旨在探究不同种间互作影响复合作物群体产量的原因。结果表明:间作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且较第一年,产量上的间作优势在第二年中表现得更明显。与单作相比,间作能够增加速效养分的积累和吸收;间作玉米根际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间作高粱根际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玉米间作大豆中的大豆根际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以及高粱间作大豆中的大豆根际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与单作相比,间作条件下玉米、高粱和大豆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升高,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更强,微生物群落组成更加丰富。通过代谢组分析初步鉴定出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可能影响土壤微生物富集的关键差异代谢组分,其中具有促进作用的差异代谢物在玉米、高粱和大豆中分别鉴定出4、2和1种,具有抑制作用的差异代谢物在玉米、高粱和大豆中各鉴定出1种。综合分析认为,玉米间作大豆和高粱间作大豆可通过种间根系互作改变根际土壤微环境,并重塑其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加速根际土壤中速效养分的沉积,促进作物养分的吸收,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根际土壤代谢物 玉米 高粱 大豆
下载PDF
不同保水剂及覆盖材料对西南旱作农田土壤特性和油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宋稳锋 王志远 +6 位作者 吴心瑶 任可 刘铭 甄雨卓 宋李霞 刘超计 王龙昌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9,共12页
为应对西南旱作农田耕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加保水剂+无覆盖处理(A_(1)B_(1))为对照,探索不同保水剂:不施加保水剂(A_(1))、常规农用保水剂(A_(2))、微生物保水剂(A_(3)),不同覆盖材料:无覆盖(B_(1)... 为应对西南旱作农田耕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加保水剂+无覆盖处理(A_(1)B_(1))为对照,探索不同保水剂:不施加保水剂(A_(1))、常规农用保水剂(A_(2))、微生物保水剂(A_(3)),不同覆盖材料:无覆盖(B_(1))、地膜覆盖(B_(2))、秸秆覆盖(B_(3))处理下对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花期以前不同覆盖处理配施保水剂能有效提高0~20 cm土层含水量,生长后期秸秆覆盖处理的保水效果减弱;不同覆盖处理配施保水剂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中A_(3)B_(2)处理的土壤碱解氮、有机质质量分数较对照处理显著提高了12.93%和45.79%,A_(3)B_(3)处理的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较对照处理显著提高了12.97%;A_(3)B_(2)及A_(2)B_(3)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各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通过Biolog-ECO培养发现A_(2)B_(1)及A_(3)B_(2)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AWCD),A_(3)B_(2)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对胺类碳源、氨基酸类碳源的利用率较对照处理显著提高了48.53%和33.94%,丰富度指数(R)、香农指数(H)和优势度指数(D)均在A_(3)B_(2)处理下达到峰值;A_(3)B_(2)处理下的油菜株高,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质量及油菜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综合而言,不同覆盖材料及保水剂对土壤特性有积极影响,地膜覆盖配施微生物保水剂处理(A_(3)B_(2))能够显著改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土壤酶及微生物活性,有利于油菜的生长和产量的增加,适宜在西南旱作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旱作农田 保水剂 覆盖材料 土壤特性 油菜生长
原文传递
金钱草——水稻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练瀚 韩蓉蓉 +3 位作者 杨小玉 唐祥友 张兴翠 胡开治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4期84-89,共6页
通过分析金钱草—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对金钱草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中药金钱草的高效、高产栽培和持续种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金钱草—水稻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土壤细菌OTU数量在金... 通过分析金钱草—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对金钱草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中药金钱草的高效、高产栽培和持续种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金钱草—水稻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土壤细菌OTU数量在金钱草水稻轮作前后无显著差异,真菌OUT数量显著减少;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在轮作前后无显著性变化,真菌多样性无显著性变化,但丰富度显著降低。在门水平上,供试土壤共检测出22个细菌门,包括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等,共检测出8个真菌门,主要有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罗泽洛菌门等;除酸杆菌门相对丰富度在水稻轮作后显著增加外,其他细菌门和真菌门相对丰富度都呈现减少趋势。金钱草-水稻轮种能减少土壤微生物相对丰富度,特别是真菌的相对丰富度显著减少,作物连作过程会使土壤微生物动态演替表现出真菌数量增加的趋势,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金钱草连续种植下的连作障碍和降低病害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草 水旱轮作 高通量测序 土壤微生物
原文传递
烤烟黑胫病抗性评价及生理响应特性分析
9
作者 代先强 刘念 +3 位作者 梁颖涛 杨昌全 邓可宣 陈少鹏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3期102-108,共7页
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烤烟品种对烟草黑胫病的抗性机理。通过对抗病性的鉴定,从24个烤烟品种(系)中鉴定出4个高抗品种、8个中抗品种、8个中感品种和4个高感品种。对这些品种在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侵染后,从... 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烤烟品种对烟草黑胫病的抗性机理。通过对抗病性的鉴定,从24个烤烟品种(系)中鉴定出4个高抗品种、8个中抗品种、8个中感品种和4个高感品种。对这些品种在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侵染后,从中选取2个高抗品种和2个高感品种测定其抗氧化酶系活性、水杨酸含量以及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受到病原菌侵染时,高抗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高感品种,暗示着更强的氧化应激防御能力。此外,高抗品种中的内源水杨酸合成以及抗病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均显著高于高感品种,表明这些品种能够更有效地激活其防御系统以应对烟草黑胫病菌的侵染。本研究结果为理解烤烟对黑胫病的抗性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并为烟草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黑胫病 烟草疫霉 抗病性 抗氧化酶 水杨酸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水稻矮化多蘖突变体mtd2/htd1-1的鉴定与图位克隆
10
作者 王晓雯 王媛媛 +6 位作者 冯蓓祺 雷松翰 范骏扬 杨晶晶 仝瑞建 田维江 桑贤春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株高是株型构成的重要因子,分蘖则是有效穗形成的基础,二者均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为研究株高和分蘖发育的分子机理,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保持系西大1B,从中鉴定到1个矮化多蘖突变体,命名为mtd2(more tiller and dwarfism 2).与野... 株高是株型构成的重要因子,分蘖则是有效穗形成的基础,二者均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为研究株高和分蘖发育的分子机理,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保持系西大1B,从中鉴定到1个矮化多蘖突变体,命名为mtd2(more tiller and dwarfism 2).与野生型西大1B相比,mtd2的分蘖数(70.00个)是野生型的6.25倍,株高(49.12 cm)则为野生型的59.4%,同时还表现出小穗、短叶等特征.遗传分析表明:mtd2分蘖增多和植株矮化的突变表型呈共分离现象且受单隐性核基因调控.利用mtd2和缙恢10号杂交组合的F2隐性群体,最终将MTD2基因精细定位于第4染色体分子标记C04-2和C04-3之间157 kb的物理范围内,该区间内含1个已克隆的多蘖矮秆基因LOC_Os04g46470-HTD1.对定位区间内的HTD1进行DNA测序,发现其编码区有11个碱基缺失,导致移码突变.构建互补载体,转化突变体mtd2,其矮化多蘖表型恢复正常,表明mtd2是htd1的一个新等位突变体.细胞学分析发现:mtd2分蘖数增多是由于分蘖芽发育较快所致;qRT-PCR分析表明:MTD2可能参与独脚金内酯(SLs)相关的分蘖芽发育调控网络,这为进一步鉴定MTD2/HTD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蘖矮秆基因(MTD2/HTD1) 图位克隆 激素 独脚金内酯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影响农村产业融合的机理研究——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11
作者 袁晓辉 孙伟轩 《管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8,共16页
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等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内生性处理后... 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等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2)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资本积累水平、居民消费水平、高质量人力资本水平在这一促进作用中发挥门槛效应。(3)随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提高,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出由弱逐渐变强再弱化的趋势,相较于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在东、中部地区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弱。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极效应,需要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同时,促进金融创新、缓解金融约束,推进共同富裕、提振消费信心,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保障人才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产业融合 产业结构 门槛效应 非线性关系
下载PDF
增香栽培对优质香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卫航航 张长伟 +7 位作者 钟耕 赵祎 易靖 康山杰 曾卓华 罗雪峰 唐湘如 方立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共10页
为了探明增香栽培对优质香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4个优质常规香稻、 4个优质杂交香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常规和增香两种栽培措施进行大田对比试验,测定各优质香稻的脯氨酸质量分数、品质、理论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 为了探明增香栽培对优质香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4个优质常规香稻、 4个优质杂交香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常规和增香两种栽培措施进行大田对比试验,测定各优质香稻的脯氨酸质量分数、品质、理论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供试香稻的脯氨酸质量分数和整精米率、杂交香稻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与胶稠度显著提高,杂交香稻的垩白度与垩白粒率以及供试香稻的直链淀粉质量分数显著降低;供试香稻的淀粉黏滞性RVA谱特征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下降程度不等,其中杂交香稻的起浆温度显著上升,而常规香稻的冷胶黏度、起浆温度以及峰值时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常规香稻的食味值显著下降,而杂交香稻的食味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增香栽培对理论产量及产量构成有不同影响,其中杂交香稻的产量及有效穗数显著升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增香栽培 稻米品质 产量
原文传递
LED光质对辣椒果实色泽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奇 谢小玉 +1 位作者 李清明 郑胤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4-803,共10页
为探究LED光质处理对辣椒果实色泽的影响,采用光强为140μmol·m^(-2)·s^(-1)的LED蓝光(450 nm)、LED绿光(520 nm)、LED红光(660 nm)和LED白光,其中LED白光为对照,在温度25℃、相对湿度80%和光周期12 h的条件下,对花后30 d的... 为探究LED光质处理对辣椒果实色泽的影响,采用光强为140μmol·m^(-2)·s^(-1)的LED蓝光(450 nm)、LED绿光(520 nm)、LED红光(660 nm)和LED白光,其中LED白光为对照,在温度25℃、相对湿度80%和光周期12 h的条件下,对花后30 d的辣椒果实分别进行照射,测定照射前及花后38、46 d辣椒果实的色泽指标、总叶绿素含量、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总类黄酮相对含量、总花青素相对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β-隐黄质含量、玉米黄质含量、辣椒红素含量、美国香料贸易协会标准(ASTA)色值和国际色价标准(ICU)等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LED红光能加速辣椒果实的转色,花后38和46 d,LED红光照射下辣椒果实的色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在花后38 d时,LED红光照射下的辣椒红素含量显著增加至花后30 d的27倍,ASTA色值则显著提高至花后30 d的约3.5倍(P<0.05)。在花后46 d时,LED红光照射下的辣椒红素含量和ASTA色值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相比之下,LED绿光和LED蓝光则延缓了辣椒果实正常转色。综上,对位于绿熟前期的辣椒果实采用LED红光照射可以加速其转色,并显著加快辣椒红素积累速率和ASTA色值提高速率(P<0.05)。本研究结果为LED光质加速采前辣椒果实转色,尤其是加快辣椒红素的积累及果实色泽品质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光质 辣椒果实 色泽品质 辣椒红素 ASTA色值
下载PDF
基于QTL和转录组测序鉴定甘蓝型油菜耐旱候选基因
14
作者 李阳阳 吴丹 +11 位作者 许军红 陈倬永 徐昕媛 徐金盼 唐钟林 张娅茹 朱丽 严卓立 周清元 李加纳 刘列钊 唐章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0-835,共16页
干旱胁迫严重限制了甘蓝型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升。耐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将QTL定位与转录组测序相结合,是鉴定甘蓝型油菜耐旱候选基因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对甘蓝型油菜干旱敏感品系三六矮和耐旱品系科里纳-2构建... 干旱胁迫严重限制了甘蓝型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升。耐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将QTL定位与转录组测序相结合,是鉴定甘蓝型油菜耐旱候选基因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对甘蓝型油菜干旱敏感品系三六矮和耐旱品系科里纳-2构建的F2:6和F2:8重组自交系群体幼苗进行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利用SSR和SNP多态性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鉴定耐旱相关QTL和候选区间,结合耐旱材料No11和干旱敏感材料No28的转录组测序,筛选耐旱相关候选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甘蓝型油菜幼苗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使叶片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耐旱相关QTL和候选区间分布于A01、A02、A06、A08、A09、A10、C02、C03、C04、C06和C09染色体;对耐旱材料和干旱敏感材料正常灌溉、干旱24 h、36 h和48 h进行转录组分析,主要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光合作用、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核糖体、昼夜节律及角质、木栓素和蜡质的生物合成等相关途径;将QTL与转录组测序相结合,鉴定到28个耐旱相关候选基因,主要编码FLC、bHLH105、TGA4、TEM1、ERF003、ACO3、CHLI1、LHCB6和PORC等,具有转录因子活性、乙烯产生和信号传导、叶绿素生物合成与结合、叶绿素氧化还原酶以及编码核糖体相关蛋白等功能。这些结果可为揭示甘蓝型油菜耐旱机理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耐旱新品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耐旱 QTL 转录组 候选基因
下载PDF
基于水稻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29的鉴定及QTL定位
15
作者 刘金艳 张朔语 +10 位作者 宗涵颖 陈文博 韦秘 吴如会 母建妍 张记超 凌英华 张长伟 何光华 赵芳明 张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3,共11页
千粒质量作为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千粒质量主要受水稻粒型的影响,因此挖掘新的粒型基因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育到1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自育优良籼稻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 千粒质量作为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千粒质量主要受水稻粒型的影响,因此挖掘新的粒型基因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育到1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自育优良籼稻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Z29. Z29含有来自R225的10个代换片段,平均代换长度2.90 Mb. Z29粒长和粒宽均极显著增加,表现为大粒表型,且其籽粒变大是由颖壳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多、增大引起.利用日本晴与Z29杂交构建的次级F2群体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8个粒型相关QTL.进一步利用MAS法在F3群体中选育出14个次级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包括4个单片段代换系、 5个双片段代换系、 2个三片段代换系和3个四片段代换系.结果可为目的粒型相关QTL克隆和分子机制解析奠定基础,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粒型 QTL定位 产量
原文传递
氮钾减量配施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杨春菊 唐道彬 +5 位作者 张凯 杜康 黄红 乔欢欢 王季春 吕长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1350,共10页
基于重庆地区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在保证作物稳产、优质的情况下,探讨氮钾减量配施对甘薯产量、品质、养分利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期确定本地区甘薯是否存在减肥空间以及适宜的减量配施策略。2021—2022年连续2年在重庆市北碚区歇马街... 基于重庆地区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在保证作物稳产、优质的情况下,探讨氮钾减量配施对甘薯产量、品质、养分利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期确定本地区甘薯是否存在减肥空间以及适宜的减量配施策略。2021—2022年连续2年在重庆市北碚区歇马街道西南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氮、钾各三水平,分别以常规施N量为126.00 kg hm^(-2)(A1),减施10%(A2)和20%(A3);常规施K2O量96.00 kg hm^(-2)(B1),减施5%(B2)和10%(B3)。试验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氮钾减量配施不会造成甘薯产量的显著下降,氮肥减施达到20%(A3)甘薯单株结薯数显著降低,A3较A1显著减产9.25%。氮肥减施10%和20%分别较A1的块根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了0.25%和0.36%,钾肥减施10%则较B1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了0.47%。但氮钾减量配施对甘薯块根淀粉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不利影响。综上所述,相较于本地常规施氮钾量,减氮10%(A2)配合减钾5%(B2),即施氮量为119.70 kg hm^(-2)、施钾量为86.40 kg hm^(-2),不会降低渝薯198产量和土壤酶活性,可作为本区域甘薯生产中的推荐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氮钾肥减量配施 产量品质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甘薯主要育种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37
17
作者 罗凯 卢会翔 +5 位作者 吴正丹 吴雪莉 尹旺 唐道彬 王季春 张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3-608,共16页
【目的】探究中国西南地区主要甘薯育种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为甘薯亲本材料的保存和利用、甘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61个SSR分子标记、13个农艺性状和6个品质性状,对82份中国西南地区主要甘薯育种亲... 【目的】探究中国西南地区主要甘薯育种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为甘薯亲本材料的保存和利用、甘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61个SSR分子标记、13个农艺性状和6个品质性状,对82份中国西南地区主要甘薯育种亲本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pc 2.10数据处理软件,分别根据SSR分子标记数据、品质性状、农艺性状计算82份亲本材料的Nei72遗传距离矩阵。利用Mega 6.06数据处理软件,计算82份材料基于SSR分子标记、品质性状、农艺性状的平均遗传距离。利用NTSYS-pc 2.10软件,对供试材料基于SSR标记、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遗传距离矩阵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遗传距离矩阵,利用Mega6.06软件分别对82份亲本材料进行基于品质性状的类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聚类分析、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聚类分析和基于农艺性状的类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根据SSR分子标记数据,利用STRUCTURE 2.4对82份供试材料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61对SSR引物共检测出405条多态性谱带,其中,每对引物获得1—17条多态性谱带,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6.64条多态性谱带。82份亲本材料基于SSR分子标记、品质性状、农艺性状的Nei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3499、0.2210和0.0270。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邻接法(NJ)聚类分析将82份材料聚为7个类群。基于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的类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均可将82份材料划分为一个较大的类群和三个较小的类群,但基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差异较大。基于SSR分子标记、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均能将供试材料中来自不同地区的材料聚为同一类群,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供试材料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差异。遗传距离矩阵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基于SSR标记、品质和农艺性状的遗传距离矩阵间的相关性很小(r=0.0158),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间呈负相关(r=-0.0411)。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当K值等于3时,ΔK取得最大值,说明82份材料可以划分为3个亚群。其中53份(64.63%)供试材料的Q值大于或等于0.6,分属于3个亚群。29份材料(35.37%)划分为混合亚群。群体结构分析的亚群划分结果与SSR聚类分析结果有一定相似性。【结论】供试亲本材料基因组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品质性状有一定差异,农艺性状差异较小。单独利用某一种标记或性状对亲本材料进行衡量都不全面,建议结合分子标记和多种表型性状,进行深入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农艺性状 SSR 品质性状
下载PDF
生长前期光照强度对甘薯叶片光合生理和结薯的影响
18
作者 蒋杨影 唐铭均 +3 位作者 张林茜 吕长文 唐道彬 王季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75-2585,共11页
探明甘薯生长前期不同光照强度对叶片光合生理和结薯性的影响,为甘薯合理套作高位作物提供高产理论依据和实践对策。于2021年,以不同干率和叶型的甘薯品种S1(潮薯1号)、S2(广薯87)和S3(渝苏162)为主区,以L200[(200±50)μmol m^(-2)... 探明甘薯生长前期不同光照强度对叶片光合生理和结薯性的影响,为甘薯合理套作高位作物提供高产理论依据和实践对策。于2021年,以不同干率和叶型的甘薯品种S1(潮薯1号)、S2(广薯87)和S3(渝苏162)为主区,以L200[(200±50)μmol m^(-2)s^(-1)]、L500[(500±50)μmol m^(-2)s^(-1)]和L800[(800±50)μmol m^(-2)s^(-1)]不同光照强度为副区,开展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叶片的光合特性、组织结构和植株结薯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甘薯叶片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RUBP羧化酶活性、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块根干物质重逐渐降低,以高光照强度L800处理最优;而胞间CO_(2)浓度(C_(i))、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块根干率,以低光照强度L200处理最优。通过因子分析综合评价,高干率S3品种在弱光环境下表现最好,低干率S1品种表现最差。甘薯叶片主要通过增加光合色素的含量与增加叶面积指数来提高对光能的捕获,协同叶片组织结构、光合生理及RUBP羧化酶活性的可塑性变化来适应弱光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光照强度 叶片组织结构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RIL群体苗期根系耐铝性鉴定及评价方法研究
19
作者 李晨阳 史红松 +8 位作者 徐璐 邢明礼 武晓如 白岩松 牛梦缘 高俊奇 李加纳 周清元 崔翠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6,共13页
为减少铵肥的大量施用以及酸雨频降引发的耕地酸化,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利用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幼苗期根系表型筛选耐铝种质.以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RIL)亲本10D130和中双11为材料筛选苗期适宜的铝胁迫浓度,使用该浓度处理RIL内138个品种... 为减少铵肥的大量施用以及酸雨频降引发的耕地酸化,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利用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幼苗期根系表型筛选耐铝种质.以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RIL)亲本10D130和中双11为材料筛选苗期适宜的铝胁迫浓度,使用该浓度处理RIL内138个品种(系)幼苗,对其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根交叉数、根尖数和根干质量7个根系指标的铝毒单项耐性系数进行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油菜品种(系)根系的耐铝特性.结果表明:138份油菜品种(系)间各项根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出甘蓝型油菜幼苗期耐铝毒品种(系)27034,27036和27007等.根据灰色关联度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认为根据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交叉数等7个关键指标,可以初步判断甘蓝型油菜种质幼苗期的耐铝毒特性.通过这些方法综合评价油菜对铝的耐受性,可以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结果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重组自交系 耐铝性 苗期 根系
原文传递
西南丘陵区不同耕作模式下玉米田土壤呼吸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赛 王龙昌 +3 位作者 周航飞 罗海秀 张晓雨 马仲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244-6255,共12页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模式对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LI6400-09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实验农场对平作(T)、垄作(R)、平作+覆盖(TS)、垄作+覆盖(RS)、平作+覆盖+秸秆速腐剂(TSD)、垄作+覆盖+秸秆速腐剂(RSD)6种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小麦...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模式对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LI6400-09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实验农场对平作(T)、垄作(R)、平作+覆盖(TS)、垄作+覆盖(RS)、平作+覆盖+秸秆速腐剂(TSD)、垄作+覆盖+秸秆速腐剂(RSD)6种处理下的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玉米生长季节的土壤呼吸及其水热生物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整个生育期阶段农田土壤呼吸先增强后减弱,变化范围为1.011—5.575μmol m-2s-1,不同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表现为RSD>TSD>TS>RS>T>R。垄作降低了玉米农田土壤呼吸速率,秸秆覆盖提高土壤呼吸速率。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表现为R>T>RSD>TSD>RS>TS,土壤呼吸的土温敏感指标Q10值排序为TS>TSD>RS=R>T>RSD。5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高低排序为TSD>TS>RS>RSD>R>T。土壤呼吸的土壤水分响应阈值大小排序依次为R<T<RS<RSD<TS<TSD,介于11.98%—13.11%。其中垄作下的响应阈值较低,秸秆覆盖的作用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响应阈值。干漏斗法捕获的土壤动物在玉米农田生态系统中优势类群有弹尾目、螨目和双翅目。单纯的垄作减少了土壤动物数量,秸秆覆盖下土壤动物数量明显增多,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较高;陷阱法捕获的土壤动物与土壤呼吸存在正相关关系,地表活动的土壤动物越多,土壤呼吸作用就越强,其中R的相关系数最高,r=1.000,P=0.017,TS的相关系数r=0.915,P=0.029,而传统耕作下土壤动物数量与土壤呼吸没有明显的关系。玉米田整个生长季均表现为碳汇,净碳汇为679.244—723.764 g(C)/m2。与对照相比,垄作和秸秆覆盖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增汇达2.91%—6.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丘陵区 耕作模式 玉米田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土壤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