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创新中的问题意识与价值立场——评董天策教授《提要探微:新闻传播理论纵横》
1
作者 刘丹凌 《新闻爱好者》 CSSCI 2024年第4期69-71,共3页
董天策教授的论文集《提要探微:新闻传播理论纵横》,既有对新闻传播学科体系、知识生产与边界工作的广邃思考,亦有对新闻策划、媒介事件、算法伦理、网络公共事件等微观问题的深刻洞见;既有对新闻传播学术脉络的耙梳与承继,亦有对研究... 董天策教授的论文集《提要探微:新闻传播理论纵横》,既有对新闻传播学科体系、知识生产与边界工作的广邃思考,亦有对新闻策划、媒介事件、算法伦理、网络公共事件等微观问题的深刻洞见;既有对新闻传播学术脉络的耙梳与承继,亦有对研究方法创新、研究范式融合与中层理论深化的自觉与追求;既有在全球视野中审视中国新闻传播学科本土化发展与学术鼎新的眼光与气度,亦有置身新媒体技术前沿辨识错综复杂社会现象与媒介化逻辑,跨界域传播问题的理性思考与想象力;既彰显了认识论的高度,又显示了方法论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哲学 问题意识 价值立场 网络舆论 传媒公共性
下载PDF
后殖民之后:全球传播体系的文化批判 被引量:5
2
作者 姜飞 刘丹凌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21,共10页
滥觞于殖民主义的当今国际传播格局,成为全球发展生态的核心构成要素和巨大变量,在信息传播技术(ICTs)和地缘政治博弈背景下正在经历着巨幅震荡,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和决定着历史发展的走向。从当前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实践需求出发,殖民... 滥觞于殖民主义的当今国际传播格局,成为全球发展生态的核心构成要素和巨大变量,在信息传播技术(ICTs)和地缘政治博弈背景下正在经历着巨幅震荡,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和决定着历史发展的走向。从当前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实践需求出发,殖民传播体系建立及其传承至今的历史脉络、权力关系、文化逻辑和综合影响迄今依然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对殖民主义传播体系及大国全球传播战略"迷思"进行历史性批判,对"西强我弱"国际传播格局缘由进行历史性、思想性、结构性分析,在某种程度上朝向后殖民之后健康有序的全球传播和文化发展方向提出中国的国际传播观做出某种建设性努力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 殖民传播体系 跨文化传播 全球传播格局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数字新闻漫画的视觉传播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胡梦元 《视听》 2021年第10期162-163,共2页
数字新闻漫画是新媒体时代一种特殊的新闻评议形式。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闻传播模式的演进,数字新闻漫画在新媒体时代主要发挥着凝聚共识、引导舆论的作用。本文立足于乌合麒麟的数字新闻漫画图集,运用文本分析、视觉方法论等理论方... 数字新闻漫画是新媒体时代一种特殊的新闻评议形式。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闻传播模式的演进,数字新闻漫画在新媒体时代主要发挥着凝聚共识、引导舆论的作用。本文立足于乌合麒麟的数字新闻漫画图集,运用文本分析、视觉方法论等理论方法,剖析乌合麒麟19幅数字新闻漫画图集的生存形态、图文内涵与价值取向,解读数字新闻漫画的内容呈现、传播机制和传播效果,探寻它的舆论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合麒麟 数字新闻漫画 视觉传播 传播效果
下载PDF
回到中国文化的对抗认同:网络流行语“躺平”的话语脱逸与共识反哺 被引量:8
4
作者 韩敏 卢松岩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22-33,共12页
“躺平”作为曾经风靡一时的青年网络流行语,其对抗性特质值得引起关注。通过深度访谈方式对社交媒体中“躺平”话语进行研究发现,“躺平”的内涵在传播中发生流变,出现词义和性质的脱逸:在社交媒体实用、情感等需求的驱动下“躺平”在... “躺平”作为曾经风靡一时的青年网络流行语,其对抗性特质值得引起关注。通过深度访谈方式对社交媒体中“躺平”话语进行研究发现,“躺平”的内涵在传播中发生流变,出现词义和性质的脱逸:在社交媒体实用、情感等需求的驱动下“躺平”在使用中逐渐丧失了对抗性,衍变为强化主流共识的话语,逐步实现了对主流共识的确认与反哺。“躺平”话语衍变的路径体现了中国青年亚文化实践的特点,同时也显示出中国主流文化的包容性,以及中国社会中“集体—个体”的互动关系本位。语义的虚浮性与社会文化的症候性是中国式对抗话语的总体性标识,这也成为迥异于西方青年亚文化语境的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躺平” 社交媒体 对抗性话语 话语脱逸 共识反哺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粉丝”文化的伦理表征与“濡化”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敏 卢松岩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4-128,共5页
进入后亚文化时代,以伯明翰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青年亚文化理论范式逐渐丧失解释力。立足中国本土实践可以发现,当下中国“粉丝”身上表现出典型的伦理特性,即融合与离散的主体性伦理、陌生与亲密的亲缘性伦理以及游走于“丧”与“燃”两... 进入后亚文化时代,以伯明翰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青年亚文化理论范式逐渐丧失解释力。立足中国本土实践可以发现,当下中国“粉丝”身上表现出典型的伦理特性,即融合与离散的主体性伦理、陌生与亲密的亲缘性伦理以及游走于“丧”与“燃”两种情感之间的国族性伦理,但也存在着主体性、文化性以及交往上的伦理困境。对此,可借鉴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濡化”概念,从父辈与子辈的代际濡化、主文化与亚文化的文化濡化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价值濡化出发,引导中国青年亚文化群体走向正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丝”文化 伦理性 濡化 青年亚文化
下载PDF
从“残酷青春”到“+青春”:新时代中国主旋律影视的青春叙事研究
6
作者 韩敏 卢松岩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第2期40-47,共8页
新世纪背景下,随着新一代青年群体逐步登上历史舞台,电影艺术对新中国历史的书写面临着创作思路的革新。其中,青春化叙事是不可忽视的一种叙事类型。一方面,根据《中国电影报》发布的《2021中国电影观众调查报告》显示,20至29岁的观众... 新世纪背景下,随着新一代青年群体逐步登上历史舞台,电影艺术对新中国历史的书写面临着创作思路的革新。其中,青春化叙事是不可忽视的一种叙事类型。一方面,根据《中国电影报》发布的《2021中国电影观众调查报告》显示,20至29岁的观众占比达43.6%。[1]90后的青年受众成为观影人群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建国大业》制片人赵海城认为,对过往历史不了解或者不太了解的年轻人是他们最主要考虑的观众群体,今天电影的主流观众是15至35岁的人群,并不是那些40岁以上、对这段历史了解的、有兴趣的人。[2]新时代的影视剧在中国青年群体中间,将继续承担着建构历史、传播主流共识的重要作用。如何在新时代的新青年面前,平衡影视艺术的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是当下影视创作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观众 影视艺术 《建国大业》 残酷青春 影视创作 叙事类型 创作思路 新中国历史
下载PDF
数字情感劳动:银发群体再社会化 被引量:16
7
作者 韩敏 孙可欣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61,共3页
随着智能媒体的广泛使用,抖音等低门槛短视频平台成为当前银发群体进入互联网的重要场域。本文运用访谈方法调研了银发群体中的直播者、短视频拍摄者、短视频观看者,探析银发群体短视频数字情感劳动的社会意义。研究发现,银发群体的数... 随着智能媒体的广泛使用,抖音等低门槛短视频平台成为当前银发群体进入互联网的重要场域。本文运用访谈方法调研了银发群体中的直播者、短视频拍摄者、短视频观看者,探析银发群体短视频数字情感劳动的社会意义。研究发现,银发群体的数字情感劳动与用户所建立的新型营销关系,即情感支持驱动的消费关系,银发群体在数字情感劳动中更重视再次介入社会的情感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发群体 数字情感劳动 再社会化
下载PDF
情感共享与价值认同:新主旋律电视剧的互动观看仪式 被引量:4
8
作者 韩敏 黄文波 《视听界》 2023年第3期52-56,共5页
以《功勋》为代表的新主旋律电视剧聚焦新中国70年功勋人物,以高度浓缩的时空话语呈现了为新中国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的群像,实现了在青年群体中的破圈传播。同时,青年群体也在全新的观影实践中,通过互动仪式... 以《功勋》为代表的新主旋律电视剧聚焦新中国70年功勋人物,以高度浓缩的时空话语呈现了为新中国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的群像,实现了在青年群体中的破圈传播。同时,青年群体也在全新的观影实践中,通过互动仪式积极融入主流文化,促成了群体身份认同的形成以及家国情怀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 弹幕 新主旋律电视剧 新媒体观影空间
下载PDF
线下游戏化社交的建构与反思——以“剧本杀”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韩敏 卢松岩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9-41,共3页
以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和职场新人为代表的“初代社会人”,借助“剧本杀”来开拓社交。“剧本杀”提供了一种虚实交织的独特社交场景,身处其中的玩家,根据角色设定与剧情发展,与其他玩家一起沉浸于游戏化的社交场景中,“剧本杀”因此打造... 以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和职场新人为代表的“初代社会人”,借助“剧本杀”来开拓社交。“剧本杀”提供了一种虚实交织的独特社交场景,身处其中的玩家,根据角色设定与剧情发展,与其他玩家一起沉浸于游戏化的社交场景中,“剧本杀”因此打造了一种以偶然性社交与游戏化生存的、去深度的社交模式。然而这可能造成了青年们的另一种社交倦怠和被动社交,并将原本不善于社交的青年群体置于更为边缘的位置,造成了新型的社交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本杀” 青年社交 游戏社交 异化
下载PDF
“他者”与“他者”的对话与论辩:“洋网红”的视频自媒体辩论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敏 敖利 《东南传播》 2022年第11期80-83,共4页
近年一批在华“洋网红”的自媒体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以及海外的YouTube等社交平台走红,他们为西方互联网用户开启了“近距离”“全景式”观察中国的一个新的信息渠道。本文以在华“洋网红”与西方主流媒体的论辩视频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 近年一批在华“洋网红”的自媒体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以及海外的YouTube等社交平台走红,他们为西方互联网用户开启了“近距离”“全景式”观察中国的一个新的信息渠道。本文以在华“洋网红”与西方主流媒体的论辩视频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他们与西方主流媒体的对话与论辩策略。“洋网红”视频作品以“我”在中国现场的真实生活经验有力破解西方偏见,并且通过对话主体多元化、对话视角全面化、对话身份多重化等多重对话机制与西方媒体展开论辩,为国际用户知晓真实的中国图景提供了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自媒体 “他者”讲述 媒体辩论 国际舆论战
下载PDF
智媒架构的五维阐释与新异化风险
11
作者 刘丹凌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61,共2页
智媒是包含技术、知识、原理、工具、产品、应用、网络等在内的综合性系统,它指向一种中介人工智能建构的新型媒介生态,以及由此为基础缔结的社会性生产关系。因而,从理论上来说,智媒至少包含物理、技术、产品、关系、意识形态等五重架... 智媒是包含技术、知识、原理、工具、产品、应用、网络等在内的综合性系统,它指向一种中介人工智能建构的新型媒介生态,以及由此为基础缔结的社会性生产关系。因而,从理论上来说,智媒至少包含物理、技术、产品、关系、意识形态等五重架构。鉴于它对人、技术、环境关系和连结方式的更改,我们有必要警惕其带来的新异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 架构 媒介生态 新异化 技术治理
下载PDF
元宇宙:概念演进、技术想象与社会期待
12
作者 刘丹凌 匡贝茜 《昭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6-113,共8页
技术对新产品的赋能、用户对新体验的期待、资本对新利好的嗅觉、新冠疫情“宅居”生活的刺激让元宇宙这个不温不火的概念迅即成为传媒、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聚焦的热点。如果将这一概念简单地理解为某种技术现实、应用场景、媒介体... 技术对新产品的赋能、用户对新体验的期待、资本对新利好的嗅觉、新冠疫情“宅居”生活的刺激让元宇宙这个不温不火的概念迅即成为传媒、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聚焦的热点。如果将这一概念简单地理解为某种技术现实、应用场景、媒介体验,抑或产业形态都未免浅薄,因此有必要基于这一概念的变迁反思其背后蕴含的技术想象、社会期待,并在检视其实践应用的基础上把握其可能性影响。从“赛博空间”到“电子游戏”,到“虚拟空间”,再到“虚实连接”,元宇宙概念变迁承载了人们从“抽象的文学想象”到“具象化的游戏交互”,再到“愈加丰富充实的数字生活”,最终指向“沉浸式的、消除边界的、融合共生的生命体验”的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虚拟空间 融世界 技术想象 社会期待
下载PDF
情感面向的工作伦理:虚拟歌手“粉丝”的劳动实践研究
13
作者 韩敏 翁雨泓 卢松岩 《青年学报》 2024年第2期95-102,共8页
新型媒介技术的迭代造就了许多新工作模式,虚拟歌手“粉丝”的创作型劳动便是其中的代表。当前青年热衷于为虚拟歌手进行创作劳动,“粉丝”创作者这一劳动类型的工作伦理呈现出显著的情感面向,其核心驱动力是情感,工作机制也是重视情感... 新型媒介技术的迭代造就了许多新工作模式,虚拟歌手“粉丝”的创作型劳动便是其中的代表。当前青年热衷于为虚拟歌手进行创作劳动,“粉丝”创作者这一劳动类型的工作伦理呈现出显著的情感面向,其核心驱动力是情感,工作机制也是重视情感体验,渴望收获情感,以及强调情感价值的实现。这种新型的工作是虚拟歌手“粉丝”创作者自我赋值的新方式,促进了青年的情感社会化,尤其是在智能化日益推进的时代,情感也成为青年确立自身主体性的核心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歌手 “粉丝”创作者 工作伦理 情感维度
原文传递
后家庭关系:近年来中国电视剧的代际叙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松岩 《当代电视》 CSSCI 2024年第2期74-80,共7页
中国社会逐步迈入后物欲时代,后家庭关系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这是国产电视剧进行代际叙事创新的新背景。当下国产电视剧的代际叙事中,父辈们呈现出集体衰弱。情感的弥补、共鸣与代际传递建构起了后家庭关系模式。后家庭关系是对传统血... 中国社会逐步迈入后物欲时代,后家庭关系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这是国产电视剧进行代际叙事创新的新背景。当下国产电视剧的代际叙事中,父辈们呈现出集体衰弱。情感的弥补、共鸣与代际传递建构起了后家庭关系模式。后家庭关系是对传统血缘家庭模式的承接、革新与发展,对其的深描反映了当下电视剧对传统血缘家庭模式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缘家庭 代际冲突 后家庭关系 后物欲时代
原文传递
央视频亚运会视听产品中的三重城市景观
15
作者 刘丹凌 匡贝茜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88,共3页
本文认为,杭州亚运会期间央视频通过多维、立体、共情的视听产品,凸显了媒介中的地方与空间,呈现了独具地域风貌的有形结构性要素和无形精神性内涵;通过连接空间中的人际关系、人地关系与地媒关系,巧妙形塑了杭州的物质景观、价值景观... 本文认为,杭州亚运会期间央视频通过多维、立体、共情的视听产品,凸显了媒介中的地方与空间,呈现了独具地域风貌的有形结构性要素和无形精神性内涵;通过连接空间中的人际关系、人地关系与地媒关系,巧妙形塑了杭州的物质景观、价值景观与关系景观,也为以杭州为代表的中国城市铸造了一张闪亮的“世界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地理学 央视频 亚运会 城市景观
原文传递
元宇宙“空间新异化”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丹凌 匡贝茜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2024年第2期129-145,260,共18页
元宇宙通常被想象为一个包纳虚拟与现实世界各种信息、数据、关系、结构、意义、价值和情感的融生空间,在新技术加持下,它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信息存储能力,形成海量对象相互链接的关系网络,创造沉浸式的情感体验,为人类打开更丰富、... 元宇宙通常被想象为一个包纳虚拟与现实世界各种信息、数据、关系、结构、意义、价值和情感的融生空间,在新技术加持下,它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信息存储能力,形成海量对象相互链接的关系网络,创造沉浸式的情感体验,为人类打开更丰富、更便捷、更高效、更曼妙的空间实践图景。但事情的阴面是,过度的空间充盈、空间连接和空间沉浸亦可能诱发新异化现象,扭曲这种空间本身、空间与人、空间当中人与人及人与物之间的“应然”关系和价值。因此,基于功能批判与规范批判的双重社会批判视角,本文拟从存储价值、网络价值和情感价值三个维度探析元宇宙可能带来的空间新异化现象及其背后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空间价值 新异化 加速 虚实融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