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概况
1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始建干1950年。地处乡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创办的“乡村建设学院”所在地—重庆市北碚区,学院由复旦大学相辉学院教育系,四川大学教育系、重庆大学教育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四川省立教育系、川东教育学院教育...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始建干1950年。地处乡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创办的“乡村建设学院”所在地—重庆市北碚区,学院由复旦大学相辉学院教育系,四川大学教育系、重庆大学教育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育系、四川省立教育系、川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和公民训育系、华西协和大学家政系、昆明师范学院教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院概况 大学教育 西南大学 教育学院 乡村建设 师范学院 教育系 复旦大学
下载PDF
新时代好老师的使命与成长——专访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陈时见
2
作者 陈时见 王黎 胡甜甜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至高赞誉。好老师是教育之基石,民族之希望,他们推动着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文章从好老师的评价标准出发,深入解读了何为好老师,...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至高赞誉。好老师是教育之基石,民族之希望,他们推动着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文章从好老师的评价标准出发,深入解读了何为好老师,并基于好老师的使命与价值提出了好老师的成长路径,包括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坚守专业团队的支持、坚持持续专业的学习、坚持持续的项目研究。期待更多老师成长为好老师,共绘教育事业发展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教育强国 三尺讲台 专业团队 成长路径 教育事业发展 评价标准 老师
下载PDF
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思政课教师联系教学班”制度解析
3
作者 黄贵英 郑绍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由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诸多问题和局限性的客观要求,而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转向的理想模式。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思政课教师联系教学班"制度是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 由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诸多问题和局限性的客观要求,而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间性转向的理想模式。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思政课教师联系教学班"制度是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该制度包括五项基本内容,体现了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平等、贴近生活、沟通理解、体验巩固和品德共进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以人才红利推进教育强国:老龄社会下的大学育人系统革新
4
作者 邓磊 葛信勇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3,共10页
人口是教育的根基,教育影响人口再生产,二者相互制约、循环向前。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近年来继续上升。与此同时,老龄人口占比持续增加,高等教育普及化与人口结构老龄化不期而遇。随着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新生儿跌至高... 人口是教育的根基,教育影响人口再生产,二者相互制约、循环向前。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近年来继续上升。与此同时,老龄人口占比持续增加,高等教育普及化与人口结构老龄化不期而遇。随着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新生儿跌至高校招生人数以下规模,高等教育不仅会全面普及,而且将面对生源骤减、资源失配、结构失衡等严峻挑战。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教育强国两大国家战略为导向,中国大学须反思当下育人系统的优绩主义陷阱,澄清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发展逻辑,明确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价值旨归;进而构建多元立体的协同育人体制,创设科学长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构建动态融合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终身发展的银龄人才学习平台,最终实现以人才红利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人口老龄化 人才红利 高等教育普及化 大学育人系统
下载PDF
新时代教师教育的内涵、使命与发展方向——专访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
5
作者 朱旭东 张军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朱旭东教授作为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之一,在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都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朱旭东教授在我国率先提出了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观点,并从国际比较、制度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 朱旭东教授作为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之一,在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都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朱旭东教授在我国率先提出了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观点,并从国际比较、制度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朱旭东教授重点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教育的内涵、时代使命和发展方向。在对教师教育内涵的分析中,朱旭东教授认为教师教育是聚焦教师终身发展的立体化教育体系,既包含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体系,也包含教师教育机构和制度体系。朱旭东教授认为教师教育学科具有三重属性:既是一项国家事业,也是一个学术范畴,同时还是一项实践性工作。教师教育不但要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发展,还要促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贡献力量。朱旭东教授还指出,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建设均衡而有质量的特色化教师教育体系,尤其要重视发展学科教师教育,由此推动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让教师教育学科为国家基础教育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职前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体系 学科教师教育
下载PDF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举办第八期教务和技术人员培训班
6
作者 吴佳霖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2-62,共1页
为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学习中心的管理和业务水平。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于2006年12月16—17日举办了第八期教务和技术人员培训班。来自安徽、江苏、湖南、山西、陕西、广东、广西、浙江和四川等9个省的13个新建学习中心的20余名教务管... 为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学习中心的管理和业务水平。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于2006年12月16—17日举办了第八期教务和技术人员培训班。来自安徽、江苏、湖南、山西、陕西、广东、广西、浙江和四川等9个省的13个新建学习中心的20余名教务管理和技术工作人员参加了规定学时的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了结业证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育学院 教务管理 技术人员 西南大学 培训班 学习中心 工作人员 结业证书
下载PDF
高端访谈 “三问”教育,探索新时代教师发展之“道”--访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陈恩伦教授
7
作者 王黎 汪旦旦 +3 位作者 邹宇铭 罗欣 胡甜甜 陈恩伦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第9期2-6,共5页
“互联网+”时代,社会的液态化发展带来了教师边界的泛化,人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成为广泛意义上的教师,教师不再是界限分明的全职职业。新的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顺应时代趋势,满足学生对知识内容和... “互联网+”时代,社会的液态化发展带来了教师边界的泛化,人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成为广泛意义上的教师,教师不再是界限分明的全职职业。新的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顺应时代趋势,满足学生对知识内容和知识传播渠道需求的同时,提高课堂质量,完成教师自身的“蜕变”,是目前高校及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次高端访谈专访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陈恩伦教授,“三问”教育,以期破解新时代教师发展之困,寻求教师发展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政策 师德师风 “互联网+教育”
下载PDF
激活内生动力,课改才能生成实质性转变 专访西南大学于泽元教授
8
作者 罗潇 于泽元 《今日教育》 2023年第10期10-15,共6页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变革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旨在突破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推进基础教育课改迈向“深水区”。此次课改深化行动,既是一场人才培养核心地带的持续攻坚行...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变革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旨在突破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推进基础教育课改迈向“深水区”。此次课改深化行动,既是一场人才培养核心地带的持续攻坚行动,又是一场核心素养导向的育人蓝图转化实施行动,更是一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的创新构建行动,对作为课改主体的区域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重庆市一直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踏浪前行,生成了一系列宝贵经验,但仍面临不少挑战与难题。本刊有幸邀请到西南大学于泽元教授接受专访,谈谈他对《行动方案》落地实施的洞见,以及对重庆市“因地制宜”落实《行动方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 立德树人 教育部办公厅 课改 实质性转变 课堂教学改革 核心地带 教育变革
下载PDF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以西南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为研究案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赵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43-45,共3页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2009年3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从2009年开始,除六个...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2009年3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从2009年开始,除六个目前不适宜应届毕业生就读的专业外,其余13个专业学位将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其中包括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方向除外)。由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刚刚起步,在我国没有前车之鉴,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研究以西南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为研究案例,发现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 应用型人才 培养
下载PDF
慕课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网络课程改进的启示——以西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俊红 《科技视界》 2015年第18期104-104,142,共2页
以西南大学为例,通过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网络课程运行状况的分析,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达到的要求,并借鉴"慕课"课程模式,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网络课程下一步进行的改进进行了探索,希望为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提供更... 以西南大学为例,通过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网络课程运行状况的分析,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达到的要求,并借鉴"慕课"课程模式,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网络课程下一步进行的改进进行了探索,希望为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提供更加高效的学习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 网络课程
下载PDF
数字化劳动:大学生劳动教育再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红雨 徐孝菊 《教育文化论坛》 2023年第1期61-68,共8页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充分认识数字化社会下劳动的嬗变,警惕“网生”一代大学生对劳动理解的歧化,思考数字媒介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影响,并积极寻找应对举措,利用媒介手段服务劳动教育。在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设计中,要用好媒介技术这把“...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充分认识数字化社会下劳动的嬗变,警惕“网生”一代大学生对劳动理解的歧化,思考数字媒介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影响,并积极寻找应对举措,利用媒介手段服务劳动教育。在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设计中,要用好媒介技术这把“双刃剑”,丰富劳动知识,提升数字劳动素养;避免过度媒介化,激发正确的劳动动机;重新思考媒介技术影响,利用媒介加持劳动价值;在做中学思践悟,回归本真的劳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 大学生 劳动教育
下载PDF
西南地区大学生性教育现状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德美 朱德全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6-567,共2页
目的了解西南地区高校性教育现状,为进一步加强与完善高校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胡珍编写的《大学生性知识与性教育调查问卷》对西南地区4所不同类型高校866名大学生接受性教育的现状及对高校性教育的评价进行调查。结果32.2%的大学... 目的了解西南地区高校性教育现状,为进一步加强与完善高校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胡珍编写的《大学生性知识与性教育调查问卷》对西南地区4所不同类型高校866名大学生接受性教育的现状及对高校性教育的评价进行调查。结果32.2%的大学生在高校没有接受过任何性教育;58.2%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性教育内容太保守;15.4%的大学生对高校性教育持完全肯定态度;男女大学生在对高校性教育内容认识上差异显著,女生倾向于性知识普及教育,男生倾向于性安全教育;52.9%的大学生认为高校进行性教育的主要方式应为开设性教育课,同时提出了举办相应的讲座、提供适合的读物与资料以及性教育穿插在思想品德课中等多种方式。结论我国西南地区高校性教育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性教育在加大普及力度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教育 问卷调查 对比研究 学生
下载PDF
师范生教学技能自主训练实效性调查研究——以西南大学历史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谢欧 张凌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8-244,共7页
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也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历史学专业师范生的成长而言,日常的自主训练尤为关键.通过对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范生自主训练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历史学专业师范生自主训练存在自主训练频率过高、教... 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也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历史学专业师范生的成长而言,日常的自主训练尤为关键.通过对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范生自主训练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历史学专业师范生自主训练存在自主训练频率过高、教学评价能力提高缓慢、自主训练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为此,提出应从师范生培养单位以及师范生自身出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自主训练硬件设施条件、加强师范生自我训练与反思等措施,以提高历史学师范生专业能力,进而提升其整体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 师范生 教学技能 自主训练
下载PDF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演进逻辑与未来图景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时见 袁利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223,共12页
生态文明教育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是促使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大致经历了萌芽、探索、调整和深化等发展阶段,在演进逻辑上彰显出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选择、践行生... 生态文明教育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是促使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大致经历了萌芽、探索、调整和深化等发展阶段,在演进逻辑上彰显出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选择、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现实需要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诉求等特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砥砺生态文明教育新征程;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时代使命,赓续生态文明教育新篇章;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构筑生态文明教育新格局;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发展方向,提升生态文明教育新境界。并通过健全生态文明教育法律法规、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建设、加快生态文明教育数字建设、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全球治理等路径推动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现代化发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教育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学生党员教育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翼 董小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3-180,共8页
伟大建党精神为学生党员教育提供了理论武器、价值导向、精神激励和情感归属,能够提升学生党员教育的系统性、说服力、贴近性和感染力。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学生党员教育,要加强内容设计、注重实践导向、创新教育形式、优化机制建设,充... 伟大建党精神为学生党员教育提供了理论武器、价值导向、精神激励和情感归属,能够提升学生党员教育的系统性、说服力、贴近性和感染力。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学生党员教育,要加强内容设计、注重实践导向、创新教育形式、优化机制建设,充分激发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大育人动能,涵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学生党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伟大建党精神 学生党员教育
下载PDF
西南地区大学生性观念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英 王树涛 +1 位作者 王艳 张德美 《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了解西南地区大学生性观念现状,为高校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西南地区866名在校大学生的婚前、婚外性行为态度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16%的男大学生和57.12%女大学生认可婚前性行为,但46.65%... 目的了解西南地区大学生性观念现状,为高校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西南地区866名在校大学生的婚前、婚外性行为态度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16%的男大学生和57.12%女大学生认可婚前性行为,但46.65%的大学生能对恋人的性要求采取理智的克制态度;58.60%的女大学生和32.80%的男大学生认为婚外性行为是不道德的应受法律制裁;73.90%的大学生对性自由和性解放持“提倡”或“无所谓”的态度;32.56%的大学生认为贞洁观对“男女都重要”;30.14%的大学生认为一旦和恋人发生了性关系就一定会娶她(嫁他)。结论西南地区大学生存在性观念开放与性行为保守的冲突,大学生贞洁观逐渐淡化,性不再意味着婚姻,且性别差异显著。因此应加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性教育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性行为 性观念 性教育
下载PDF
免费师范生报考动机调查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谢丽娜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0年第1期9-10,共2页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加强农村教育的师资培养.国家从2007年开始在6所部属师范院校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该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重视教师教育的重要导向.促使6所部属师范大学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新群体——免费师范生。那么促...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加强农村教育的师资培养.国家从2007年开始在6所部属师范院校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该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重视教师教育的重要导向.促使6所部属师范大学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新群体——免费师范生。那么促使这部分学生填报师范院校的动机是什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西南大学 免费 报考 教育政策 师范院校 师资培养 农村教育
下载PDF
人口变化视域下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审思与应对
18
作者 陈时见 周琴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呈现出低生育、老龄化、高流动、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趋势性特征。人口主要矛盾由总量压力转变为结构性挑战,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规模扩张、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要准确认识我国人口发展新特...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呈现出低生育、老龄化、高流动、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趋势性特征。人口主要矛盾由总量压力转变为结构性挑战,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规模扩张、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要准确认识我国人口发展新特征,把握人口发展新规律,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通过基础教育理念回归“育人为本”、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优质均衡、公共服务公平全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以此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化 基础教育 高质量发展 教育强国
下载PDF
德育一体化的时代转向与可行路径——专访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
19
作者 韩震 陈亮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德育是塑造国家认同,即公民的同一性、共同性和“我们感”的重要渠道。加强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更具高度、广度与深度等特点。就高度而言,新时代德育一体化是党和国家... 德育是塑造国家认同,即公民的同一性、共同性和“我们感”的重要渠道。加强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更具高度、广度与深度等特点。就高度而言,新时代德育一体化是党和国家从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的高度提出来的理念;就广度而言,新时代德育一体化是从全社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角度进行设计的体系;就深度而言,新时代德育一体化是在借助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基础上对德育工作进行深入探索的结果。因此,开展新时代德育一体化建设可以推进和深化对德育规律的认识。未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要坚持系统观念、直面问题、守正创新,并进一步在管理机制、教材建设以及教师教学等方面狠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 国家认同 大思政课 时代转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儿童森林教育的国际经验与发展趋势
20
作者 陈时见 花筝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共14页
森林教育能够克服儿童与自然和森林的严重脱节,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来认知自然,唤醒儿童对于自然的情感,实现直接经验和抽象思维的联结,促使他们成为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学习者。近年来,儿童森林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世... 森林教育能够克服儿童与自然和森林的严重脱节,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来认知自然,唤醒儿童对于自然的情感,实现直接经验和抽象思维的联结,促使他们成为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学习者。近年来,儿童森林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世界各国的儿童森林教育发展迅速且实践成果丰硕,在重点领域、课程内容、教育评价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是推动社会生态韧性的概念重构,二是坚持跨学科融合的课程设置,三是强调数字化转型的师资培训,四是注重多元主体参与的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森林教育 国际儿童教育 森林教育评估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