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地利用的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 被引量:31
1
作者 马骏 马朋 +2 位作者 李昌晓 彭月 魏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26,共10页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采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结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1986—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25年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降...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采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结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1986—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25年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降后增的V字型趋势,1986年为953亿元,1995年下降至948亿元,2000年持续下降至943亿元,2010年大幅增加至整个研究时段的最高值968亿元,其中林地是研究区内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格局大致以巫溪至江津一线为界,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研究时段内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重心随时间总体上向东南迁移。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986—2010年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集聚性。敏感性分析说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所采用的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具有可信性。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回归分析,发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GDP、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具有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农林牧渔业GDP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在库区未来生态环境管理中,应更多地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尤其是应多保护天然林地、草地和水体等生态服务价值系数高的用地类型,发展高效绿色生态产业,控制城市无序扩张,实现库区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重庆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2
作者 秦红 李昌晓 任庆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494-3504,共11页
旨在为三峡消落带选择适合的生态恢复方式提供参考依据。以三峡库区重庆忠县汝溪河流域典型消落带为研究区域,于2015年6月进行原位取样,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方法,... 旨在为三峡消落带选择适合的生态恢复方式提供参考依据。以三峡库区重庆忠县汝溪河流域典型消落带为研究区域,于2015年6月进行原位取样,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方法,对消落带的耕地、林地、弃耕地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除容重和密度外,不同用地类型对土壤各理化特性均产生显著影响,林地的含水量、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速效氮(AN)、速效钾(AK)、速效磷(AP)的含量显著高于耕地和弃耕地(P<0.05)。(2)在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均有显著性差异。(3)耕地和林地的细菌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均显著高于弃耕地;不同用地方式中,土壤全磷(TP)和速效磷(AP)显著影响细菌群落结构(P<0.05)。(4)真菌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在耕地中均为最低,但均匀度指数在3种用地类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不同用地方式的土壤中,土壤有机质(OM)、全氮(TN)含量和p H显著影响真菌群落结构(P<0.05)。结论:与弃耕地和耕地相比,林地可固持、滞留和保有更多的土壤养分,有较高的细菌多样性和真菌多样性。在三峡消落带165—175 m海拔高程,林地为最适宜的用地方式,建议限制耕作,推广人工生态修复林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土地利用方式 细菌和真菌多样性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落羽杉与立柳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动态变化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文航 任庆水 +5 位作者 李昌晓 宋虹 袁中勋 马文超 崔云风 王朝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96-1506,共11页
为探究库区消落带人工乔木植被恢复重建后土壤质量及肥力的变化特征,于2016年6月(T_1)、2016年9月(T_2)、2017年6月(T_3)及2017年9月(T_4)选择165—175 m高程落羽杉与立柳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裸地作为对照,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为探究库区消落带人工乔木植被恢复重建后土壤质量及肥力的变化特征,于2016年6月(T_1)、2016年9月(T_2)、2017年6月(T_3)及2017年9月(T_4)选择165—175 m高程落羽杉与立柳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裸地作为对照,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相关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经历水淹(T_2—T_3)会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处于较低水平,落干期(T_1—T_2、T_3—T_4)落羽杉与立柳人工植被恢复生长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土壤微生物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落羽杉与立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占土壤有机碳、全氮百分比在4个时期均显著高于裸地,表明落羽杉与立柳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碳、氮库的贡献大于裸地;落羽杉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及其占全磷百分比在T_1和T_3处于极低水平,T_2和T_4处于较高水平,应注意磷元素的迁移。(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有极显著相关性,与土壤pH值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在三峡库区消落带进行落羽杉与立柳乔木植被恢复重建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肥力,进一步证实开展科学的植被修复与重建值得提倡和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落羽杉 立柳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不同水文类型支流大型底栖动物对蓄水的响应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振冰 刘园园 +5 位作者 何蕊廷 杨康 阿依巧丽 谢嗣光 康元昊 曾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231-7241,共11页
为探究三峡水库修建对库区不同水文类型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于2015年7月和2016年1月对三峡水库四条支流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研,分别对周期性受蓄水影响支流的非回水区与回水区和长期受蓄水影响支流的非回水区与回水区大型底栖动物... 为探究三峡水库修建对库区不同水文类型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于2015年7月和2016年1月对三峡水库四条支流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研,分别对周期性受蓄水影响支流的非回水区与回水区和长期受蓄水影响支流的非回水区与回水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⑴7月份三峡水库145米低水位时期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55头计59种(属),在受蓄水影响河段采集到底栖动物4种共40头,优势种为日本沼虾(占受蓄水影响区域的57.5%); 1月份三峡水库175米蓄水时期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123头计69种(属),在受蓄水影响河段采集到16种238头,优势种为锯齿新米虾(占受蓄水影响区域的14.2%)。⑵周期性受蓄水影响支流的非回水区与回水区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长期受蓄水影响支流的非回水区与回水区之间底栖动物密度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非回水区底栖动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回水区(P<0.05),底栖动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极显著高于回水区(P<0.01)。⑶7月份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共6个,分别是水深、流速、硝态氮、溶解氧、水温和电导率; 1月份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共7个,分别是水温、溶解氧、总磷、流速、深度、电导率和透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支流 大型底栖动物 环境因子 物种多样性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竹类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微 陶建平 +1 位作者 宋利霞 冉春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综述了竹类种群生理生态学、种群动态、繁殖特性、无性系种群特征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概括了群落水平上竹类种群对森林更新的影响。并从竹类种群克隆多样性与微进化、生长适应机理、开花机制,以及竹类种群与林窗更新等四个方面展望未... 综述了竹类种群生理生态学、种群动态、繁殖特性、无性系种群特征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概括了群落水平上竹类种群对森林更新的影响。并从竹类种群克隆多样性与微进化、生长适应机理、开花机制,以及竹类种群与林窗更新等四个方面展望未来竹类种群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类植物 种群生态学 无性系
下载PDF
黑暗完全水淹环境下植物的生长与碳水化合物消耗——以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狗牙根和牛鞭草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斯琪 史邵华 +3 位作者 潘晓娇 阿依巧丽 林锋 曾波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56,共8页
【目的】明确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在黑暗完全水淹环境下的生长状态和碳水化合物的储备与消耗情况。【方法】实验设置黑暗完全水淹处理30,60,90,120,150,180,210,240d共8个时间水... 【目的】明确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在黑暗完全水淹环境下的生长状态和碳水化合物的储备与消耗情况。【方法】实验设置黑暗完全水淹处理30,60,90,120,150,180,210,240d共8个时间水平,研究了两种植物在黑暗完全水淹环境下的存活、生长和碳水化合物的储备与消耗情况。【结果】狗牙根和牛鞭草经历黑暗完全水淹处理240d后,都表现出较强的耐淹能力。水淹240d后2种植物存活率分别为100%和96.7%;水淹处理开始前,狗牙根茎和地下部分的碳水化合物储备分别高于牛鞭草茎和地下部分的碳水化合物储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黑暗完全水淹环境下,狗牙根叶与茎的生长与死亡响应比牛鞭草快;黑暗完全水淹环境下,牛鞭草植株新生比率大于狗牙根植株新生比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黑暗完全水淹240d后,狗牙根和牛鞭草水淹前已有的叶全部死亡,狗牙根水淹前已有的茎和地下部分的碳水化合物浓度剩余率都分别高于牛鞭草水淹前已有的茎和地下部分的碳水化合物浓度剩余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狗牙根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储备及快响应、低生长的节约策略导致该物种拥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浓度剩余率,耐淹能力比牛鞭草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消落带 碳水化合物 耐受水淹 节约策略 狗牙根 牛鞭草
原文传递
落羽杉根系有机酸与NSC代谢对三峡消落带水位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婷 魏虹 +4 位作者 周翠 陈红纯 李瑞 马文超 袁中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004-3013,共10页
为探究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下落羽杉根系有机酸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响应特征,以适生木本植物落羽杉为对象,在消落带原位环境中设置对照-SS(海拔175 m,试验期间无水淹)、MS(海拔170 m,中度水淹胁迫)和DS(海拔165 m,深度水淹胁... 为探究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下落羽杉根系有机酸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响应特征,以适生木本植物落羽杉为对象,在消落带原位环境中设置对照-SS(海拔175 m,试验期间无水淹)、MS(海拔170 m,中度水淹胁迫)和DS(海拔165 m,深度水淹胁迫)3个处理,分别于海拔170 m和165 m退水时采集样品,测定并分析根系有机酸和NSC的变化。结果表明:(1)库区水淹对落羽杉基径无显著影响,仅有DS组明显抑制了高生长,落羽杉生长能较积极地响应库区水淹。(2)库区水淹对落羽杉侧根和总根有机酸的影响一致,侧根有机酸代谢作用优于主根。与SS组相比,MS组根系有机酸含量增高,DS组根系有机酸含量降低,除部分根系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变化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有机酸均无显著变化。(3)库区不同强度水淹对落羽杉根系NSC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SS组相比,MS组可溶性糖无显著变化,淀粉、NSC含量显著增加,但总根NSC在水淹前与水淹后无明显差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DS组显著降低了可溶性糖、NSC含量,对淀粉无显著影响,且水淹后总根NSC显著低于水淹前。(4)相关分析表明,主根、总根草酸、苹果酸、柠檬酸及侧根、总根莽草酸分别与淀粉、NSC间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胁迫下,落羽杉根系有机酸与NSC代谢联系紧密。通过维持一定的根系淀粉含量,保持植株正常的有机酸代谢水平,较好地适应三峡库区消落带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落羽杉 有机酸 NSC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落羽杉茎段外植体扩繁的不定芽褐化抑制机理 被引量:3
8
作者 陈雪梅 杨龙勇 +3 位作者 陈张婷 陈春桦 袁中勋 李昌晓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56,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抗褐化处理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原位生长的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茎段外植体扩繁不定芽褐化的影响。【方法】设置硫代硫酸钠(hypo)、抗坏血酸(V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AC)和黑暗共5种抗褐化处理,以正常培... 【目的】研究不同抗褐化处理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原位生长的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茎段外植体扩繁不定芽褐化的影响。【方法】设置硫代硫酸钠(hypo)、抗坏血酸(V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AC)和黑暗共5种抗褐化处理,以正常培养的落羽杉不定芽为对照,处理20d并统计各处理的褐化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总酚含量变化。【结果】1)降低褐化率效果最好的为PVP处理,然后依次为AC处理、hypo处理、黑暗处理和Vc处理。2)降低PPO活性效果最好的为PVP处理,然后依次为黑暗处理、hypo处理、Vc处理和AC处理。3)降低POD活性效果最好的为hypo处理,然后依次为AC处理、PVP处理、Vc处理和黑暗处理。4)降低总酚含量效果最好的为AC处理,然后依次为PVP处理、黑暗处理、Vc处理和hypo处理。5)hypo和Vc处理下的褐化率、PPO活性、POD活性和总酚含量两两之间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1);在PVP和AC处理中,褐化率分别与PPO活性、POD活性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1);和总酚含量的负相关关系无统计学意义;在黑暗处理中,褐化率分别与PPO活性、总酚含量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5),但与POD活性的正相关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养基中添加PVP是较为理想的落羽杉不定芽抗褐化处理,培养基中添加AC的抗褐化效果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羽杉 不定芽 抗褐化 酶活性 酚类物质 三峡库区
原文传递
斜生栅藻在不同磷条件下氮生态幅的研究
9
作者 杨宋琪 吴忠兴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0-515,共6页
为获得斜生栅藻(Scendesmus obliquus)的氮生态幅,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磷浓度界定,利用谢尔福德(Shelford)耐受定律进行曲线拟合对斜生栅藻在低磷(0.02 mg/L)、中磷(0.2 mg/L)和高磷(0.4 mg/L)三种不同磷浓度下氮... 为获得斜生栅藻(Scendesmus obliquus)的氮生态幅,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磷浓度界定,利用谢尔福德(Shelford)耐受定律进行曲线拟合对斜生栅藻在低磷(0.02 mg/L)、中磷(0.2 mg/L)和高磷(0.4 mg/L)三种不同磷浓度下氮的生态幅进行定量表达,获得三种磷起始条件下斜生栅藻生长的最佳氮浓度、氮适宜生长范围和氮耐受范围。研究表明,在三种磷条件下斜生栅藻生长的最佳氮浓度分别为1.02、8.91和18.05 mg/L,对应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142±0.006)、(0.314±0.002)和(0.346±0.007)/d,氮适宜生长范围分别为(0.52—1.52)、(4.48—13.34)和(11.72—24.38)mg/L,氮耐受限度分别为(0.02—2.02)、(0.05—17.77)和(5.39—30.71)mg/L。这表明富营养化水体可能引起斜生栅藻的大量生长、繁殖,也暗示了斜生栅藻能作为高氮水环境的一个良好指示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幅 斜生栅藻 最佳氮浓度 氮适宜生长范围 氮耐受范围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狗牙根群落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对刈割的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智 张丽苗 +2 位作者 谭雪 袁中勋 李昌晓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75,共11页
【目的】探究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高程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群落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对刈割的响应。【方法】在三峡库区汝溪河消落带160 m和170 m高程选择狗牙根群落,设置不刈割、留茬30 cm、留茬20 cm和留茬10 cm共4种刈割强度处理... 【目的】探究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高程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群落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对刈割的响应。【方法】在三峡库区汝溪河消落带160 m和170 m高程选择狗牙根群落,设置不刈割、留茬30 cm、留茬20 cm和留茬10 cm共4种刈割强度处理,研究刈割处理后不同高程狗牙根群落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刈割明显降低了狗牙根的盖度、密度、重要值和地上生物量,且170 m高程处生长的狗牙根生物量下降幅度更大;除了生长在170 m高程经留茬30 cm处理的狗牙根群落以外不同刈割强度处理下的狗牙根群落生物量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160 m高程处狗牙根群落生物量明显高于170 m高程处狗牙根群落生物量;生长在170 m高程处狗牙根生物量占比与生长在160 m高程处的狗牙根相比下降幅度更大,而狗牙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生物量占比随刈割强度增加逐渐上升;刈割处理明显增加了狗牙根群落的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群落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但狗牙根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呈统计学意义上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三峡库区消落带160 m高程处生长的狗牙根比170 m高程处生长的狗牙根更能耐受刈割胁迫,一定程度的刈割可以明显提高狗牙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刈割 狗牙根 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石蒜属植物分类鉴别、药用成分及生物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谢峻 谈锋 +1 位作者 冯巍 陈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02-1905,共4页
介绍了当前石蒜属植物在形态学、细胞学、遗传学等不同水平上的分类方法并对石蒜属植物特有的生物学特性造成其分类鉴定的困难进行了总结。此外,还介绍了石蒜属植物生物碱,并且着重介绍了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症的特效药石蒜属次生代谢产... 介绍了当前石蒜属植物在形态学、细胞学、遗传学等不同水平上的分类方法并对石蒜属植物特有的生物学特性造成其分类鉴定的困难进行了总结。此外,还介绍了石蒜属植物生物碱,并且着重介绍了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症的特效药石蒜属次生代谢产物加兰他敏生物代谢合成、提取分离和有机合成、半合成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就运用组织培养与无性繁殖等技术对石蒜属植物进行快繁,以满足市场需求进行了总结。最后对运用现代生物技术,通过基因改造,构建转基因植物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蒜属 加兰他敏 生物合成
下载PDF
濒危植物峨眉野连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春平 何平 +1 位作者 胡世俊 高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3,共5页
针对峨眉野连ISSR的反应特点,建立稳定可靠的ISSR-PC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为进一步研究峨眉野连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通过筛选引物并设定影响峨眉野连ISSR-PCR反应诸因子的不同梯度,检测其不同反应体系的扩增效果,分析非特异性... 针对峨眉野连ISSR的反应特点,建立稳定可靠的ISSR-PC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为进一步研究峨眉野连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通过筛选引物并设定影响峨眉野连ISSR-PCR反应诸因子的不同梯度,检测其不同反应体系的扩增效果,分析非特异性条带的产生原因并进行条件优化,建立峨眉野连ISSR-PCR稳定可靠的反应体系。首次建立了可用于峨眉野连ISSR-PCR分析的最适宜的反应体系:25μLPCR反应体系中,内含1×PCRBuffer,1.5mmol/LMg2+,200μmol/LdNTP,0.3μmol/L引物,80ng模板,1.0UTaqDNA聚合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然后进行35个循环:94℃变性30s,(据不同引物的退火温度)复性60s,72℃延伸90s,循环结束后72℃延伸7min,4℃保存。所建立的峨眉野连ISSR反应体系具有标记位点清晰、反应系统稳定、检测多态性能力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峨眉野连的种质资源多样性及居群鉴别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野连 ISSR 建立 优化
下载PDF
真菌诱导子在药用植物细胞培养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莲莲 谈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26-1430,共5页
在药用植物细胞培养中,真菌诱导子被识别后,通过信号传导途径,引起植物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从而调节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中相关酶的活性,最终刺激植物发生防御反应,诱导特定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成和积累。因此,真菌诱导子对植物细胞培... 在药用植物细胞培养中,真菌诱导子被识别后,通过信号传导途径,引起植物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从而调节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中相关酶的活性,最终刺激植物发生防御反应,诱导特定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成和积累。因此,真菌诱导子对植物细胞培养的诱导途径主要包含信号识别、转导以及由信号转导介导的胞内应答。真菌诱导子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涉及到诱导生物碱、萜类、皂苷等天然产物的生成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诱导子 诱导机制 信号传导 药用植物 细胞培养
下载PDF
紫耳箭竹克隆形态可塑性对典型冠层结构及光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16
14
作者 黄慧敏 董蓉 +4 位作者 钱凤 向运蓉 何丹妮 陈淼 陶建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6835-6845,共11页
在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内,选择了3种典型群落类型(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使用Hemiview数字植物冠层分析系统量化群落冠层结构和光环境特征,并对林下紫耳箭竹(Fargesia decurvata)的形态可塑性特征进行调查,... 在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内,选择了3种典型群落类型(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使用Hemiview数字植物冠层分析系统量化群落冠层结构和光环境特征,并对林下紫耳箭竹(Fargesia decurvata)的形态可塑性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冠层结构和光环境特征改变下紫耳箭竹形态可塑性的差异,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进行,群落的冠层开度降低,叶面积指数增加,平均叶倾角变小,趋于水平化,冠层对光的截获能力提高,林下光照的强度降低(P<0.05)。(2)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紫耳箭竹分株矮小化,叶片变窄,生物量积累降低,但通过增大比茎长、叶面积率和比叶面积提高对光的利用效率,并增大分枝角度和比隔长有效适应弱光环境。(3)在光照条件差的常绿阔叶林下,紫耳箭竹降低对地下茎的投资,将较多的生物量用于秆的增高增长和叶片的生长;而在光照条件好的落叶阔叶林环境下,紫耳箭竹降低对枝、叶生物量的分配,则加大对地下茎的投资,可认为是克隆植物对水分资源所表现的一种觅食行为。研究表明,紫耳箭竹种群随着冠层结构的改变发生了明显的可塑性变化,这些可塑性变化是种群对冠层结构和光环境差异的适应性反应的结果,有利于增强种群对异质生境中光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群落内部可以通过调控冠层结构的改变协调和控制小径竹种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冠层结构 光环境 克隆植物 形态可塑性 紫耳箭竹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期植物群落动态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婷 董蓉 +1 位作者 黄慧敏 陶建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3,共6页
【目的】调查研究三峡水库低水位运行期间消落带植物群落物种构成、优势种的消长和物种多样性在1个生长季的动态特征。【方法】以三峡水库小江和汝溪河为研究区域,在152~170m高程范围设置7条固定样带,于2016年5—9月进行植物学群落调查... 【目的】调查研究三峡水库低水位运行期间消落带植物群落物种构成、优势种的消长和物种多样性在1个生长季的动态特征。【方法】以三峡水库小江和汝溪河为研究区域,在152~170m高程范围设置7条固定样带,于2016年5—9月进行植物学群落调查。【结果】调查共记录维管植物22科55属60种,以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Compositae)物种最多。不同高程的优势物种组成变化不大,但重要值所占比例不同。随着高程升高及出露期延长,一年生植物重要值升高。多年生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一年生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稗(Echinochloa crusgalli)、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等是消落区优势物种;随着高程升高和出露期延长,狗牙根和香附子重要值降低,苍耳和狼杷草重要值升高,稗和马唐重要值先升高后降低。消落带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在高程梯度上的差异在p<0.05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物种多样性沿高程升高和出露期延长整体呈增加趋势。【结论】三峡水库消落带的物种组成趋于简单化,尤其在低高程区,耐淹种和具有强竞争力的植物是消落区的优势物种组成。不同植物的生长生态特性及对生境适应能力的差别是消落带植物群落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高程梯度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干旱胁迫对决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16
作者 喻泽莉 何平 +3 位作者 张春平 杜丹丹 刘海英 谢英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44,共6页
为探明干旱胁迫对决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下决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及下胚轴长度、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 为探明干旱胁迫对决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下决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及下胚轴长度、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质量分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强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决明种子的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明显降低;幼苗胚根和下胚轴长度缩短;幼苗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胁迫中期下降,后期又进一步升高,MDA质量分数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干旱胁迫对决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同时决明种子及幼苗也能通过自身一系列生物学与生理学指标的改变,主动适应干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明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盐胁迫下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春平 何平 +4 位作者 杜丹丹 韦品祥 喻泽莉 谢英赞 刘海英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目的: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盐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硝普钠(SNP)处理后的NaCl胁迫下紫苏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对紫苏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 目的: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盐能力的途径。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硝普钠(SNP)处理后的NaCl胁迫下紫苏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对紫苏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硝酸还原酶(N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结果显示在100 mmol/L的NaCl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浓度的SNP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升高,其中经过0.1 mmol/L的SNP处理后,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发芽势为60.4%,发芽率为78.3%,发芽指数为13.7,活力指数为为0.1093。SNP处理降低了叶片MDA的含量,并且提高了NR、SOD、POD和CAT四种酶的活性,且均为当SNP浓度为0.1 mmol/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2μg/g.h、0.32 U/mg、5.9 U/mg和4.8 U/mg。结论:0.1 mmol/L的SNP能够有效的减缓NaCl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了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一氧化氮 盐胁迫 种子萌发 抗氧化酶 生理特性
原文传递
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对干旱胁迫下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18
作者 张春平 何平 +2 位作者 袁凤刚 胡世俊 韦品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03-1610,共8页
以药用植物甘草种子和幼苗为材料,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浓度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甘草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的变化,以及ALA处理幼苗叶片的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 以药用植物甘草种子和幼苗为材料,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浓度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甘草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的变化,以及ALA处理幼苗叶片的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显示:(1)在20%PEG-6000胁迫下,甘草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而各项萌发指标经过不同浓度的ALA进行恢复处理后均有明显提高,且均以10 mg.L-1ALA处理的各项指标值最大,其种子发芽势(75%)、发芽率(91%)比干旱胁迫对照显著提高了35%和30%,发芽指数(36.2)和活力指数(709.7)分别提高至干旱胁迫的2.6和3.5倍。(2)各ALA处理较对照均显著提高了干旱胁迫下甘草幼苗总生物量、可溶性糖的含量及脯氨酸含量,却显著降低了甘草叶片的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同时显著提高了干旱胁迫下甘草叶片中的SOD、POD和CAT的活性,且以10 mg.L-1ALA处理后的酶活性最强。研究表明,适宜浓度(10 mg.L-1)的ALA能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甘草种子的萌发能力,通过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来有效减缓干旱胁迫对甘草幼苗的伤害,提高甘草种子及幼苗的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ALA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外源Ca^(2+),SA,NO对盐胁迫下决明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谢英赞 何平 +3 位作者 王朝英 段才绪 刘海英 韦品祥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43,共8页
为提高决明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的抗逆能力,该研究采用外施Ca2+,SA及NO对盐胁迫下决明幼苗的光合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决明幼苗生理受到严重影响,3种外源物质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胁迫对决明幼苗造成的伤害.其... 为提高决明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的抗逆能力,该研究采用外施Ca2+,SA及NO对盐胁迫下决明幼苗的光合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决明幼苗生理受到严重影响,3种外源物质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胁迫对决明幼苗造成的伤害.其中在外施20mmol/L的Ca2+,0.25mmol/L的NO及100mg/L的SA处理下,幼苗叶片各项指标均与盐胁迫组差异显著,接近空白对照.3种外源物质中,0.25mmol/L的外源NO处理可以较好地缓解盐胁迫对决明幼苗的伤害.在此处理下,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分别达25.68mg/g,3.52 mg/g;MDA,O2-.降低至774.03μg/g,33.60μg/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显著升高,分别达到了65.12 U/g.min,152.61U/g.min,161.33U/g.min和104.12U/g.min;其净光合速率达到了6.95μmol/m2.s,超过了空白对照组(6.92μmol/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明 CA2+ SA NO 盐胁迫 生理特性
原文传递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银杏叶中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B、C 被引量:17
20
作者 苏静 谈锋 +3 位作者 李连强 谢峻 冯巍 陈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44-1648,共5页
目的从银杏叶中分离纯化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B、C。方法银杏叶提取液经醋酸乙酯萃取、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和Al2O3柱纯化后得到总内酯提取物,提取物再经两次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4种内酯单体。结果25%乙醇热提取、醋酸乙酯萃取、D-10... 目的从银杏叶中分离纯化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B、C。方法银杏叶提取液经醋酸乙酯萃取、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和Al2O3柱纯化后得到总内酯提取物,提取物再经两次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4种内酯单体。结果25%乙醇热提取、醋酸乙酯萃取、D-101柱、pH4.0的Al2O3柱对总内酯的提纯最终使总内酯质量分数达到44.98%。经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得到的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B、C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98.3%、98.9%、98.8%、98.4%。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回收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白果内酯 银杏内酯A 银杏内酯B 银杏内酯C 高速逆流色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