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的2项研究成果分别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和《生物化学》杂志发表
1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7-727,共1页
2010年7月6日,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完成的家蚕伴性赤蚁突变基因定位克隆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在线发表(http://www.pnas.org... 2010年7月6日,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完成的家蚕伴性赤蚁突变基因定位克隆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在线发表(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0/07/01/1001725107.abst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生物学 研究成果 《生物化学》 科学院 研究所 美国 蚕学 大学
原文传递
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爱春 龙定沛 +2 位作者 谭兵 许龙霞 向仲怀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3252-3263,共12页
来源于酵母2μm质粒的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拟南芥、水稻、小鼠、果蝇、线虫等高等真核模式生物,正逐渐成为转基因动植物研究领域进行基因操作的强有力工具。笔者综述了FLP/FRT系统的重组原理及其在高等真核生物... 来源于酵母2μm质粒的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拟南芥、水稻、小鼠、果蝇、线虫等高等真核模式生物,正逐渐成为转基因动植物研究领域进行基因操作的强有力工具。笔者综述了FLP/FRT系统的重组原理及其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的应用,系统地概述了该系统在转基因植物、哺乳动物、昆虫以及其它相关高等真核模式生物中的研究现状,讨论了FLP/FRT系统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P/FRT系统 位点特异性重组 转基因 高等真核生物
下载PDF
Cre/lox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龙定沛 谭兵 +2 位作者 赵爱春 许龙霞 向仲怀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89,共13页
来自于P1噬菌体的Cre/lox系统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实现各种生理环境下的基因定点插入、删除、替换和倒位等操作。Cre/lox系统作为目前基因打靶技术的核心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拟南芥、水稻、小鼠、果蝇、斑马鱼等高等真... 来自于P1噬菌体的Cre/lox系统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实现各种生理环境下的基因定点插入、删除、替换和倒位等操作。Cre/lox系统作为目前基因打靶技术的核心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拟南芥、水稻、小鼠、果蝇、斑马鱼等高等真核模式生物。文章较为全面地介绍了Cre/lox系统的基本概况及其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的应用,讨论了Cre/lox系统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利用该系统在不同高等生物中进行基因操作提供有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lox重组系统 基因操作 位点特异性重组 基因打靶
下载PDF
家蚕表皮蛋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梁九波 刘碧朗 +1 位作者 占智高 何宁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5-416,共12页
家蚕的表皮蛋白(cuticular protein)是家蚕重要的结构蛋白,与几丁质一同作为家蚕表皮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家蚕表皮蛋白进行了广泛分析。通过保守的基序检索家蚕基因组,得到163条候选的表皮蛋白序列,包括RR、Tweedle... 家蚕的表皮蛋白(cuticular protein)是家蚕重要的结构蛋白,与几丁质一同作为家蚕表皮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家蚕表皮蛋白进行了广泛分析。通过保守的基序检索家蚕基因组,得到163条候选的表皮蛋白序列,包括RR、Tweedle、CPF&CPFL等家族,并且发现具有确定的保守基序的表皮蛋白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是以串联集群形式分布。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这些表皮蛋白富含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组氨酸等。运用Sig-nalP server预测这部分蛋白质有85%都具有信号肽。进化分析显示,负选择是家蚕表皮蛋白基因进化的主要驱动力。采用TFSEARCH等在线服务软件分析发现,在70%含有RR基序的家蚕表皮蛋白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具有通用的TATAAA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表皮蛋白 基序 基因簇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家蚕胚胎发育过程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潘敏慧 徐伟 +3 位作者 苏茂科 王先燕 张金叶 鲁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7-673,共7页
家蚕胚胎发育过程的组织形态学研究对家蚕胚胎发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将不同发育时期的家蚕卵经软化卵壳后进行石蜡切片和HE染色观察,获得了家蚕胚盘形成、胚带形成、中胚层分化、头胸部突起明显、腹部突起显现、反转前、反转时、反转... 家蚕胚胎发育过程的组织形态学研究对家蚕胚胎发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将不同发育时期的家蚕卵经软化卵壳后进行石蜡切片和HE染色观察,获得了家蚕胚盘形成、胚带形成、中胚层分化、头胸部突起明显、腹部突起显现、反转前、反转时、反转后和器官形成等典型胚胎发育时期的形态图片;用连续切片技术观察到了类原始生殖细胞存在于中胚层突起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胚胎发育 组织形态 光镜显微照片
下载PDF
蚕业科学研究现状浅析——基于SCI文献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秦俭 袁联伟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6-494,共9页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0-2010年SCI收录蚕学研究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和趋势分析。统计结果表明:2000-2010年SCI收录的蚕学研究文献总数为1 983篇,2005年出现明显上升并趋于稳定;文献集中在家蚕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家蚕生物反...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0-2010年SCI收录蚕学研究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和趋势分析。统计结果表明:2000-2010年SCI收录的蚕学研究文献总数为1 983篇,2005年出现明显上升并趋于稳定;文献集中在家蚕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家蚕生物反应器、变态与发育、免疫等热点领域;收录文献94.40%来自日本、中国、印度、美国和韩国5个国家,发表文献数量排名前10的机构和作者,日本、中国分别为6个和4个;文献平均被引频次为7.87次,美国、日本、中国作者的文献平均被引频次依次排在前3位。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作者发表文献从2000年的7篇上升到2010年的110篇(位居年度第1),是变化最大的国家;中国作者的"家蚕基因组框架图"论文入选《Science Watch》重要研究前沿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领域的最高引用率论文,反映了中国在蚕学研究领域的崛起;中国蚕学研究MAI指数在2007年第一次超过100,开始步入世界蚕学研究中心,2010年达到173.7,表明中国的蚕学研究力度已经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从H-指数看,中国还需要多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根据SCI蚕学文献的研究热点预示:2010年以后,解决蚕丝产业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促进基于蚕和桑的新兴生物产业发展、强化家蚕模式生物的研究等将是蚕业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会更加深入全面地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学 SCI数据库 文献计量 研究趋势
原文传递
家蚕27、28号染色体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段彪 查幸福 +3 位作者 沈以红 代方银 夏庆友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1-247,共7页
利用家蚕基因组精细图分析第27、28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结构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结构域,可为在家蚕资源库中鉴定这两条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以及发现新的形态标记提供重要线索。基因预测及结构分析显示:家蚕第27和28号染色体是基因数目最少的... 利用家蚕基因组精细图分析第27、28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结构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结构域,可为在家蚕资源库中鉴定这两条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以及发现新的形态标记提供重要线索。基因预测及结构分析显示:家蚕第27和28号染色体是基因数目最少的两条染色体,预测基因数目分别是241个和288个,平均每个基因分别具有7.7和5.3个外显子;蛋白质全长编码区序列(CDS)长度主要分布于400-800 bp之间;CDS的GC含量分别是49.72%和46.54%。蛋白质功能结构域分析发现,家蚕第27、28号染色体上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分别具有76和92种结构域,其中最多的3种结构域分别为Sugar_tr、MFS_1、zf-C2H2和UDPGT、DUF、Serpin。将家蚕第27、28号染色体上的预测基因与果蝇突变基因进行同源检索的结果显示,家蚕第27、28号染色体上分别有16和15个基因具有明显的可能突变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突变基因 27号连锁群 28号连锁群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家蚕体形突变第2数珠蚕(mf-2)的遗传学研究
8
作者 代方银 童晓玲 +4 位作者 沈以红 罗亭玉 伴野丰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2-475,共4页
经X射线诱导发现的家蚕体形突变第2数珠蚕(mf-2)在形态上与数珠蚕(mf:12-39.8)相似。通过二者间的杂交实验表明,mf-2与mf为独立遗传;与各染色体的标记基因进行连锁分析,发现mf-2与第15染色体的眼纹全黑(bl:15-0.0)连锁,说明mf-2基因属于... 经X射线诱导发现的家蚕体形突变第2数珠蚕(mf-2)在形态上与数珠蚕(mf:12-39.8)相似。通过二者间的杂交实验表明,mf-2与mf为独立遗传;与各染色体的标记基因进行连锁分析,发现mf-2与第15染色体的眼纹全黑(bl:15-0.0)连锁,说明mf-2基因属于第15连锁群;初步测定mf-2与bl间的遗传距离为27.7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体形 诱导突变 第2数珠蚕(mf-2) 遗传关系 连锁分析
下载PDF
对蚕学专业引入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向恒 张瑞芝 +1 位作者 潘国庆 周泽扬 《蚕学通讯》 2011年第4期51-53,共3页
目前,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大多数国内高校的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教育却由于多种原因,发展迟滞,仅限于研究生阶段。西南大学蚕学专业不但拥有完整的家蚕基因组数据,且其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 目前,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大多数国内高校的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教育却由于多种原因,发展迟滞,仅限于研究生阶段。西南大学蚕学专业不但拥有完整的家蚕基因组数据,且其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的教学和科研力量都很强,具有在本科课程中引入该门课程的显著优势。因此,本文拟通过描述两种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将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引入蚕学本科课程中,旨在吸引更多的高校师生关注并有可能尝试去掌握该门新兴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 蚕学 教学
下载PDF
石漠化地区的生态危机及菌根桑生物修复潜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代军 涂波 +3 位作者 施松梅 杨晓红 黄先智 秦俭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85-190,共6页
在简要总结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特征、生态威胁及生态恢复存在的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桑树在石漠化生境中已表现出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修复潜力。桑树作为喀斯环境的速生造林树种,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能力极强,对增加植... 在简要总结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特征、生态威胁及生态恢复存在的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桑树在石漠化生境中已表现出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修复潜力。桑树作为喀斯环境的速生造林树种,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能力极强,对增加植被覆盖率、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石漠化地区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平衡产生重要作用。尤其是由于丛枝菌根具有对矿质营养和水分吸收能力强的特殊生理生态功能,刚好与石漠化地区贫瘠和干旱这一主要生态障碍相耦合,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能进一步扩大桑树对矿质营养和水分的吸收与运输,减轻贫瘠干旱胁迫,加快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提高土壤生物活力,促进植被群落正向演替。种植菌根桑可望成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修复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生态修复 桑树 菌根技术 区域发展
下载PDF
家蚕模式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1
作者 秦俭 何宁佳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5-649,共5页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模式生物系统,是我国模式生物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家蚕(Bombyx mori)不仅具备模式生物的基本要素,而且还有其突出的特点和优势,2002年国际无脊椎动物协会正式将家蚕确定为鳞翅目模式昆虫。家蚕代表了生物...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模式生物系统,是我国模式生物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家蚕(Bombyx mori)不仅具备模式生物的基本要素,而且还有其突出的特点和优势,2002年国际无脊椎动物协会正式将家蚕确定为鳞翅目模式昆虫。家蚕代表了生物界的一个大类群,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和繁殖,世代短,子代群体大,遗传背景清楚,便于进行实验操作,并且遗传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基础研究历史和现代科学研究基础,所以家蚕作为实验动物,在经典遗传学、动物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昆虫免疫学、鳞翅目害虫防治、环境监测乃至医药学等研究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家蚕是少数完成基因组计划从框架图到精细图、重测序的代表物种,家蚕生物信息资源及分析平台以及功能基因鉴定和功能分析的平台日趋完善,使家蚕已经成为基因组学研究的典型范例之一。后基因组时代即使一个科学目标也有多种模式生物进行综合化分析,新的模式生物系统将逐渐形成。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推动了家蚕模式生物系统化的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蚕模式生物系统,并推进在鳞翅目害虫防治、人类疾病模型、医药筛选及环境检测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将有助于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产业相关领域形成优势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生物 家蚕 基本特征 特殊优势 研究模型
原文传递
酶解缫丝蚕蛹蛋白抗氧化肽的分离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丁顺杰 罗金凤 +1 位作者 丁晓雯 黄先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40,共6页
目的:研究酶解缫丝蚕蛹蛋白抗氧化肽的分离和稳定性,为其开发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超滤分离酶解缫丝蚕蛹蛋白抗氧化肽,比色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超滤分级后得到分子质量为200~3 000 D的酶解缫丝蚕蛹蛋白抗氧化肽对O2-?、?OH、1... 目的:研究酶解缫丝蚕蛹蛋白抗氧化肽的分离和稳定性,为其开发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超滤分离酶解缫丝蚕蛹蛋白抗氧化肽,比色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超滤分级后得到分子质量为200~3 000 D的酶解缫丝蚕蛹蛋白抗氧化肽对O2-?、?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8.85 mg/mL、3.13 mg/mL、35.23 μg/mL。该抗氧化肽经过4 h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处理前后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1.05%、82.26%;在pH 4、8条件下处理1 h,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8.02%、11.80%(100 μg/mL);在温度95 ℃条件下处理1 h,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7.11%(100 μg/mL);用浓度为1.0 mol/L的NaCl处理6 h,相比对照组,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由51.58%下降到22.68%(60 μg/mL)。结论:超滤后得到的分子质量为200~3 000 D的酶解缫丝蚕蛹蛋白抗氧化肽的抗氧化能力比酶解原液有一定提高;且在酸性、高温、脱盐处理后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保持较好;胃肠道消化酶对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缫丝蚕蛹蛋白 抗氧化肽 分离纯化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amy基因的中国野桑蚕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家蚕的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杜周和 刘俊凤 +4 位作者 刘斌彬 董占鹏 余泉友 鲁成 陈义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38-1348,共11页
为探索中国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家蚕B.mori的系统发育关系,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少数样本克隆测序)获得34个家蚕和野桑蚕样本淀粉酶基因amy序列片段(715bp)。分析发现56个多态性位点,鉴定出28种单倍型(haplotyp... 为探索中国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家蚕B.mori的系统发育关系,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少数样本克隆测序)获得34个家蚕和野桑蚕样本淀粉酶基因amy序列片段(715bp)。分析发现56个多态性位点,鉴定出28种单倍型(haplotype);核苷酸多样性π=0.01390±0.00103,单倍型多样度Hd=0.988±0.011。核苷酸不配对分析(mismatchan alysis)和Fu’sFs检测表明中国野桑蚕曾发生过种群扩张。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野桑蚕传差异主要在种群内,种群间和地理组群间差异不显著。聚类树上34个样本聚为3枝/3蔟,野蚕和家蚕都不按地理区域或系统(类型)聚类,A枝由来自不同地区的野蚕和不同类型的家蚕混合构成,并且进一步分成3个亚枝,每一亚枝也同时包含家蚕和野蚕,B枝由3个家蚕和1个野蚕混合构成,C枝全部由来自不同地区的野蚕构成。网络分析没有发现"祖先单倍型"和优势单倍型。结果提示,淀粉酶基因是一个多态性丰富的分子标记,中国野桑蚕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据此推测家蚕起源于多种生态类型混杂的野桑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野桑蚕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淀粉酶基因
原文传递
家蚕精巢中小热激蛋白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聂红毅 钟晓武 +3 位作者 衣启营 张利平 邹勇 赵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23-1930,共8页
【目的】研究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精巢组织中小热激蛋白(sHSP)变化,为阐明其在家蚕精子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建立家蚕5龄第5天、化蛹第1天和化蛾第1天3个时期的精巢电泳图谱,并用Imagemaster2D 6.0软件... 【目的】研究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精巢组织中小热激蛋白(sHSP)变化,为阐明其在家蚕精子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建立家蚕5龄第5天、化蛹第1天和化蛾第1天3个时期的精巢电泳图谱,并用Imagemaster2D 6.0软件分析不同时期图谱中的差异蛋白,再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质谱(MALDI-TOF-MS)对这些蛋白进行鉴定。【结果】鉴定出家蚕精巢中5个小热激蛋白,分别为sHSP23.7、sHSP20.8、sHSP 20.4、sHSP19.9和sHSP19.8,它们在化蛹第1天和化蛾第1天的蛋白合成量比5龄第5天显著降低。【结论】在家蚕精巢中,5龄第5天是形成有核精子的重要时期,有大量的微管蛋白(α微管蛋白、β微管蛋白),它是中心粒和纺锤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减数分裂中有重要作用,这些小热激蛋白可能在有核精子形成时与微管蛋白相互作用,在促进鞭毛轴丝形成和鞭毛运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精巢 小热激蛋白 有核精子 载脂蛋白Ⅲ
下载PDF
家蚕B型清道夫受体基因的鉴定及系统发生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占鹏 柴春利 +4 位作者 代方银 潘敏慧 杜周和 胡海 鲁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3-753,共11页
B型清道夫受体(SR-B)是清道夫受体超基因家族成员,参与机体的脂类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或保护、宿主免疫损害防御、凋亡细胞清除和细胞粘附等重要生命过程。基于家蚕全基因组数据,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鉴定获得了14个家蚕B型清道夫... B型清道夫受体(SR-B)是清道夫受体超基因家族成员,参与机体的脂类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或保护、宿主免疫损害防御、凋亡细胞清除和细胞粘附等重要生命过程。基于家蚕全基因组数据,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鉴定获得了14个家蚕B型清道夫受体基因,这些基因分布在至少5条染色体上,其内含子的大小从几十到近万个碱基对。系统发生分析表明,14个家蚕B型清道夫受体基因分布在3个类群:第1类群中分布的9个基因和第3类群中分布的3个基因,分别与类群中其它昆虫的同源基因形成明显的直系同源关系;第2类群中分布有2个基因,此类群中不同昆虫的同源基因之间的进化关系较为复杂。EST数据和芯片数据分析表明,多数家蚕B型清道夫受体基因具有转录活性。RT-PCR检测结果显示,有8个家蚕B型清道夫受体基因在5龄第3天幼虫组织中表达,并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推测这些基因可能行使不同的功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诠释家蚕B型清道夫受体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型清道夫受体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系统发生 组织表达
原文传递
不同产丝量家蚕品系后部丝腺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利平 钟晓武 +4 位作者 聂红毅 王晨 荀利杰 赵萍 夏庆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8-474,共7页
家蚕幼虫后部丝腺是合成和分泌丝素蛋白的重要器官。为从蛋白质水平探究不同家蚕品系产丝量差异的原因,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选取3个产丝量有较大差异的家蚕品系Ndx、大造和21-872为材料,通过双向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 家蚕幼虫后部丝腺是合成和分泌丝素蛋白的重要器官。为从蛋白质水平探究不同家蚕品系产丝量差异的原因,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选取3个产丝量有较大差异的家蚕品系Ndx、大造和21-872为材料,通过双向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各品系5龄第5天幼虫后部丝腺表达的差异蛋白进行鉴定,查找与丝蛋白合成相关的蛋白质。结果表明,茧丝突变品系Ndx后部丝腺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普通丝量品系大造和高丝量品系21-872有差异,差异表达蛋白种类主要为应激反应相关蛋白、能量相关蛋白、蛋白质合成相关蛋白和一些酶类,其中核糖体磷酸化蛋白P0和P2、蛋白质二硫化物异构酶、丝素轻链蛋白Fib-L以及丝素蛋白P25等在Ndx后部丝腺的含量明显低于其它2个品系。推测在茧丝突变品系Ndx的后部丝腺中,上述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其不能正常吐丝结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茧丝突变品系 后部丝腺 差异蛋白 双向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原文传递
家蚕新突变楔形眼纹(Wes)的遗传与基因定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代方银 童晓玲 +3 位作者 马艳 陈鹏 鲁成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6-240,共5页
在家蚕遗传资源系统保存和性状调查中,发现一种新的幼虫眼状纹变异——楔形眼纹(wedge eye-spot,Wes),其特征是:杂合体(Wes/+)成活,幼虫眼状纹只有中间部分,并特化成狭窄的倒三角形,半月纹、星状纹正常;纯合体(Wes/Wes)胚胎后期致死,解... 在家蚕遗传资源系统保存和性状调查中,发现一种新的幼虫眼状纹变异——楔形眼纹(wedge eye-spot,Wes),其特征是:杂合体(Wes/+)成活,幼虫眼状纹只有中间部分,并特化成狭窄的倒三角形,半月纹、星状纹正常;纯合体(Wes/Wes)胚胎后期致死,解剖蚕卵可见胚胎第1、2胸节愈合,第1、2胸足退化,其它部位未见异常。该突变为显性遗传。通过与各染色体标记基因进行连锁分析,发现突变基因Wes在第6染色体上;通过与EKp进行两点测验,显示Wes位于EKp附近,相距约3.0 cM;通过与ve和EKp的三点测验,将Wes基因定位于家蚕连锁图谱第6连锁群的24.3 cM位点,表示为Wes(6-2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突变 楔形眼纹 形态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紫外线诱导家蚕胚胎细胞BmE-SWU1的凋亡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娟 张金叶 +3 位作者 田甜 李娜 潘敏慧 鲁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2,共5页
UVB诱导家蚕胚胎细胞BmE-SWU1不同时间后,用四氮唑盐法(MTT)和Hoechst染色及DNA-Ladder法分别检查BmE-SWU1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情况.该实验研究了紫外线诱导对家蚕胚胎细胞BmE-SWU1凋亡的影响,建立了紫外线诱导家蚕细胞凋亡的简单模型... UVB诱导家蚕胚胎细胞BmE-SWU1不同时间后,用四氮唑盐法(MTT)和Hoechst染色及DNA-Ladder法分别检查BmE-SWU1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情况.该实验研究了紫外线诱导对家蚕胚胎细胞BmE-SWU1凋亡的影响,建立了紫外线诱导家蚕细胞凋亡的简单模型,为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UVB处理家蚕BmE-SWU1细胞后,细胞增殖活性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膜表面突出或出现小泡,经Hoechst染色后,凋亡小体在荧光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细胞DNA电泳条带呈梯形分布,这是凋亡细胞典型的生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胚胎细胞 中波紫外线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家蚕脂肪体细胞原代培养及其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敏慧 刘敏 +3 位作者 蔡秀娟 洪开丽 许湲 鲁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3-408,共6页
取家蚕4~5龄幼虫背部脂肪体,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和组织块贴壁法进行离体培养,观察脂肪体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变化。家蚕脂肪体细胞在原代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具有繁殖和再分化能力的脂肪前体细胞,细胞间呈管道状或网状排列,可在体外... 取家蚕4~5龄幼虫背部脂肪体,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和组织块贴壁法进行离体培养,观察脂肪体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变化。家蚕脂肪体细胞在原代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具有繁殖和再分化能力的脂肪前体细胞,细胞间呈管道状或网状排列,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繁殖,分化成新的脂肪组织,形成的脂肪细胞分泌大量脂肪油滴后破裂死亡。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家蚕脂肪体细胞的分化及脂类代谢调节机制提供实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脂肪体细胞 原代培养 分化
下载PDF
重庆地区鲫外寄生车轮虫形态分类学研究及一新种的描述(英文) 被引量:8
20
作者 唐发辉 赵元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4-1011,共8页
在对重庆地区进行鱼类寄生虫学的调查过程中,从鲫鳃表获得3种隶属于车轮虫属Trichodina Ehrenberg,1830的外寄生车轮虫,其中含一新种,短棘车轮虫Trichodina brevicirra sp.nov,其典型的鉴别性特征为其短细的齿棘。另外两种车轮虫分别为... 在对重庆地区进行鱼类寄生虫学的调查过程中,从鲫鳃表获得3种隶属于车轮虫属Trichodina Ehrenberg,1830的外寄生车轮虫,其中含一新种,短棘车轮虫Trichodina brevicirra sp.nov,其典型的鉴别性特征为其短细的齿棘。另外两种车轮虫分别为沃玛车轮虫Trichodina ngoma Van As&Basson,1992与网状车轮虫Trichodina reticulata Hirschman&Partsch,1955;沃玛车轮虫为亚洲新记录种。文章对网状车轮虫的3种群进行了详尽的比较讨论研究,尽管该三种群间存在着细微的种群内差异,但网状车轮虫的典型特征则显而易见地存在于三种群间,即为附着盘中央具有8-16个球状或卵圆形的中央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虫 短棘车轮虫 新种 重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