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5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期发展
1
作者 黄其洪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2,F0002,243,共12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经典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二期是后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三期是新古典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当下正处于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回归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经典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二期是后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三期是新古典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当下正处于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回归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传统,再次强调总体性视域,探索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又一次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和革命的道路,但是又具有了许多新的特征。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已不是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盲从者,而是它的同行者和平等的对话伙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科学指南,保持理论清醒,加强理论对话,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 无产阶级
下载PDF
往贤继学力开拓,丹心热血育新人——记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琪教授
2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23,共2页
从"爱"和"国"的象形字中阐释爱国的具体对象和实践方式,从"伦"的篆书体中追寻中国传统道德和优秀文化的核心精神,从中西不同国家社会核心价值观比较中阐明"我们为什么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符号象征—图像叙事"中追溯... 从"爱"和"国"的象形字中阐释爱国的具体对象和实践方式,从"伦"的篆书体中追寻中国传统道德和优秀文化的核心精神,从中西不同国家社会核心价值观比较中阐明"我们为什么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符号象征—图像叙事"中追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和图像之维,这些都是周琪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等课程中的教学专题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南大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周琪 思想政治教育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社会核心价值观
原文传递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用心用情用力打造“红心向党”党建工作品牌
3
作者 廖晓衡 《党建》 CSSCI 2022年第2期60-61,共2页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作为高校基层党建堡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基层党建质量创优为主线,以党建引领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为重点,高质量统筹推进全国...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作为高校基层党建堡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基层党建质量创优为主线,以党建引领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为重点,高质量统筹推进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积极打造"红心向党"党建工作品牌,学院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建工作品牌 学院党委 党的政治建设 党建引领 高校基层党建 质量创优 深度融合
原文传递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与正解——基于马克思对历史目的论的批判
4
作者 吴晓琴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8-25,共8页
历史唯物主义自创立以来就遭到众多的误读和曲解。其中有一种观点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某种唯心主义的历史目的论,进而走上了偏离“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歧路。这种误读究其根源在于没有切中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过程中... 历史唯物主义自创立以来就遭到众多的误读和曲解。其中有一种观点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某种唯心主义的历史目的论,进而走上了偏离“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歧路。这种误读究其根源在于没有切中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过程中对历史目的论这种错误历史观的批判。马克思在自身历史观变革的进程中批判了以黑格尔以及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德国思辨历史目的论,揭示了社会历史的真正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这一批判构成马克思创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内在环节。因此,把握马克思对历史目的论的批判有助于回归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正道,进而为准确把握“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目的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 批判
下载PDF
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实践及其启示
5
作者 陈敏 何玲玲 《传媒》 2025年第2期77-79,共3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需以史为鉴,不断拓宽传播渠道。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实践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参照与启示,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同错误思潮展开正面论战,与时俱进拓宽马克思主...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需以史为鉴,不断拓宽传播渠道。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实践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参照与启示,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同错误思潮展开正面论战,与时俱进拓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渠道,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推进宣传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初期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经典著作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价值、原则与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红连 《理论导刊》 2024年第5期121-128,共8页
经典著作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既是确保课程教学正确方向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课程教育教学实效的现实诉求,更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一环。将经典著作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需立足课程教学体系,... 经典著作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既是确保课程教学正确方向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课程教育教学实效的现实诉求,更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一环。将经典著作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需立足课程教学体系,坚持系统性融入;把握教材基本观点,坚持精准性融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重点性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坚持科学性融入。在实践进路中,需立足政治高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理论厚度,强化教师阐释经典著作的教学能力;彰显情感温度,创新融入教学方式;拓宽教学广度,延展融入教学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新发展理念的双重解构
7
作者 唐斌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81,共14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前沿技术,能够有效推动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实现劳动力的重塑与提升、劳动资料的智能化革新、劳动对象的拓展以及更深层次的要素组合优...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前沿技术,能够有效推动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实现劳动力的重塑与提升、劳动资料的智能化革新、劳动对象的拓展以及更深层次的要素组合优化,为现有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新时代下,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维度框架中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克服数据缺陷、数据偏见、商业化不确定性强,以及政策监管不足等一系列瓶颈约束,由此构建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质生产力体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新发展理念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凯·尼尔森激进平等主义正义观探析
8
作者 郭玲玲 张笑宇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122-127,共6页
加拿大学者凯·尼尔森认为,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原则时,提供了关于分配正义的经典表述。依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论述,按需分配原则真正代表社会全体成员的普遍利益,能够作为最终的正义标准批判资本主... 加拿大学者凯·尼尔森认为,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原则时,提供了关于分配正义的经典表述。依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论述,按需分配原则真正代表社会全体成员的普遍利益,能够作为最终的正义标准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是尼尔森指出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中仍存在着需求彼此冲突和需求不能满足的问题,按需分配原则仍需为其提供具体的分配方案。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原则的基础上,尼尔森以平等范畴为核心,构建了他的“激进平等主义”原则,并以此补充按需分配,从而构建了更加稳固的马克思主义正义原则。最后尼尔森的激进平等主义正义观对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具有一定契合性,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和合理性证明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激进平等主义 共同富裕
下载PDF
浅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意义、内容及途径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国安 熊洁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1-84,共4页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历史观、平等观、团结观、互助观、和谐观、发展观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民族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主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途径加强大学生马...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历史观、平等观、团结观、互助观、和谐观、发展观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民族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主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途径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教育 意义 途径
下载PDF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及其原因探析——以重庆市“信仰问题研究”课题调查数据为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赖怡佳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1-114,共4页
以重庆市"信仰问题研究"课题调查数据为依据,发现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感、信念以及实践四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造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原因探析,以期为引导大... 以重庆市"信仰问题研究"课题调查数据为依据,发现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感、信念以及实践四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造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原因探析,以期为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 信仰问题 原因
下载PDF
高校应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
11
作者 李国安 张国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4-35,共2页
2008年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大学“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这里的高素质应该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健康素质等等。其中,政治素质是主导,正确的政治素质决定着高... 2008年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大学“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这里的高素质应该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健康素质等等。其中,政治素质是主导,正确的政治素质决定着高素质人才的发展方向。因此,要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必须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培养 马克思主义 政治观教育 高素质人才 政治素质 高校 胡锦涛总书记 北京大学
下载PDF
论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世界主义的批判
12
作者 余姣 何玲玲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4期11-19,共9页
世界主义是一个内涵丰富、向度多维的复合概念,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其进行了不同的解读。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世界主义为资本扩张辩护,试图掩盖社会分裂与阶级对立的现实,削弱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产阶级世界主... 世界主义是一个内涵丰富、向度多维的复合概念,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其进行了不同的解读。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世界主义为资本扩张辩护,试图掩盖社会分裂与阶级对立的现实,削弱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产阶级世界主义经济主张的伪善性,政治主张的自由主义、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趋向,以及民族问题上的狭隘民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泛欧民族主义倾向。当今社会,资产阶级世界主义基于世界格局的转换和资本主义新变化,演变出复杂多样的形式,部分学者将其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等做简单比较或关联,容易造成认识偏颇。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为研判当代世界主义流派提供了重要启示,不仅要借助历史唯物主义分析21世纪世界主义的新变化,善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审视世界主义的各种主张,还要高度警惕世界主义打着各种幌子在思想领域制造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资产阶级世界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人类共同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价值意蕴、契合之维及实践进路
13
作者 袁佩媛 张曼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关于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前,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关于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前,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进路,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创新发展、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有重要价值意蕴。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发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价值和实践三重维度上所呈现的高度契合性,进而从坚定辩证思维、坚守人民立场、拓展实践场域三维路径探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之路,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强大动力,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真正实现“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形态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三重维度
14
作者 李晓娟 罗春艺 《青年发展论坛》 2017年第2期37-42,共6页
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的有效传播,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的有效传播,关键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接受主体、传播媒介等方面... 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的有效传播,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的有效传播,关键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接受主体、传播媒介等方面建构有效的传播要素;从马克思主义传播信息的有效选择、有效传递、有效接受三个环节探索有效的传播过程;从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等角度强化有效的传播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 有效传播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视域下的新时代共同富裕透视
15
作者 杨德友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22期5-7,共3页
新时代共同富裕是社会时空运动变化的一种特定形式,是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科学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时空运动,需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时空观。基于马克思主义时空观对新时代共同富裕进行透视,其承载着科学继承过... 新时代共同富裕是社会时空运动变化的一种特定形式,是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科学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时空运动,需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时空观。基于马克思主义时空观对新时代共同富裕进行透视,其承载着科学继承过去已有物质和思想成果的重任,是以往共同富裕历史的时空积累;承担着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升分配公平度的职责,是高质量共同富裕时空格局的现实形塑;肩负着发展人的能力、个性、社会关系等的光荣使命,是对未来“完整的人”时空形制的快速趋近。洞察这些时空特点,无疑有助于更好地将新时代共同富裕推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 新时代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人类解放与自然解放的统一道路——兼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进路、限度和启示
16
作者 张宇志 《哲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3052-3060,共9页
自卢卡奇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批判方法逐渐从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转变为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日常生活状况的批判。这一转变伴随着对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范式的背离,投入了主观思想建构的怀抱,从而空谈人的解放问题。为了使马... 自卢卡奇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批判方法逐渐从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转变为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日常生活状况的批判。这一转变伴随着对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范式的背离,投入了主观思想建构的怀抱,从而空谈人的解放问题。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重新扎根于现实、指导实践的方向,美籍加拿大哲学家本·阿格尔将研究视角重新聚焦于现实的矛盾之中。他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对现实的人的异化状态和生态问题进行深刻分析,以此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自然之间的固有矛盾,并沿着这条批判路径寻求人与自然关系双重解放的理论基础。在20世纪70年代,他首次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Ecological Marxism),创立了一种探索自然解放与人的解放之间关系的新型理论框架。随后,经过奥康纳和福斯特等学者的发展,这一理论逐渐成熟。为了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统一解放的必然性及其理论轮廓,我们需要通过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剖析人与自然之间辩证关系的逻辑,以及其有益的启示和局限性。最终,我们将回归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从中寻找解决生态问题和人的异化的理论钥匙。Since Lukács, the critical methods of Western Marxist scholars have gradually shifted from a critique of traditional capitalist economy to a critique of capitalist ideology and the conditions of everyday life. This shift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a departure from the analytical paradigm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embracing the realm of subjectiv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thus engaging in mere speculation about human liberation. To re-ground the critical spirit of Marxism in reality and guide practice, the Canadian-American philosopher Ben Agger refocused his research perspective on the contradictions of reality. Based on Marxist ecological thought, he conducted a profound analysis of the alienated state of real people and ecological issues, thereby clarifying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s between capitalist modes of production and nature. He sought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ual liberation of humans and nature along this critical path. In the 1970s, he first proposed ecological Marxism (ecological Marxism), establishing a new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beration of nature and the liberation of people. Subsequently, developed by scholars such as O’Connor and Foster, this theory gradually matured.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unified liberation of humans and nature and its theoretical outline, we need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Marxism, analyze the logic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as well as its beneficial insights and limitations. Ultimately, we will return to the core the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eeking the theoretical key to solving ecological problems and human alie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 人的解放 自然解放 生态危机
下载PDF
提高在大学生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小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8-32,共5页
大学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对象之一。但从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不深,普通大学生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在弱化,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脱节,参加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活动的动机不纯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 大学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对象之一。但从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不深,普通大学生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在弱化,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脱节,参加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活动的动机不纯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受国内外环境、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发挥情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学生 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阳财婷 刘纯明 李青嵩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54-57,共4页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幸福的源泉、本质和实现幸福的途径作出了科学的论述,具有全人类的视野和解放全人类的胸怀,是追求幸福的价值标杆和行动指南。大学生肩负着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他们的幸福观与个人幸福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但部分大...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幸福的源泉、本质和实现幸福的途径作出了科学的论述,具有全人类的视野和解放全人类的胸怀,是追求幸福的价值标杆和行动指南。大学生肩负着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他们的幸福观与个人幸福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但部分大学生受到不良思潮的侵蚀,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幸福观,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涵意蕴,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对于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幸福、获得幸福、升华幸福,促进社会发展和推动社会幸福的提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大学生 幸福观教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及其时代意蕴 被引量:15
19
作者 崔健 张果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5-49,55,共6页
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看待、处理青年问题,开展青年工作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蕴含着关于青年及青年工作的深刻规... 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看待、处理青年问题,开展青年工作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蕴含着关于青年及青年工作的深刻规律,是指引当代青年健康成长,指导青年工作有效开展的行动指南和强大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青年观 时代意蕴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大众化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吴艳东 李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24,共5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社会发展也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史,提供了诸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满足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社会发展也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史,提供了诸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需要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改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辩与较量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些经验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