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传统安全视域下《国家安全法》司法适用实证调查--以2015年至2020年83篇裁判文书为分析样本 被引量:5
1
作者 蔡艺生 翁春露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42-49,共8页
《国家安全法》司法适用是探索其实际立法效果、探究公众对其理解程度的重要依据。通过对83份援引《国家安全法》的涉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案例进行实证考察发现:《国家安全法》适用案例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相关案例数量极少;《国家安全法... 《国家安全法》司法适用是探索其实际立法效果、探究公众对其理解程度的重要依据。通过对83份援引《国家安全法》的涉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案例进行实证考察发现:《国家安全法》适用案例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相关案例数量极少;《国家安全法》被援引法条多集中于总则章节;二审程序的案例占比不低;各诉讼主体将《国家安全法》与生产生活领域具体安全法规相混淆。基于“概念-功能”的问题分析视角,探明《国家安全法》司法适用疏漏成因在于:各诉讼主体对国家安全概念与个人权利的混淆、对《国家安全法》司法功能存在误解。基于“法律规范-法律实践-学科理论”三重视域,籍助出台专门司法解释、树立当事人正确认知、发展国家安全理论等举措,完善非传统安全视域下《国家安全法》司法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安全 《国家安全法》 司法适用 实证调查 国家安全学
下载PDF
国家安全地方性立法评估机制的解释与构建 被引量:3
2
作者 蔡艺生 翁春露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66-74,共9页
针对国家安全地方性立法更新迟滞等突出问题,解释、构建国家安全地方性立法评估机制,是助推国家安全地方性立法与时俱进、完善国家安全法学发展进路的尝试路径。首先应从基础理论层面解释国家安全地方性立法评估机制:明确国家安全地方... 针对国家安全地方性立法更新迟滞等突出问题,解释、构建国家安全地方性立法评估机制,是助推国家安全地方性立法与时俱进、完善国家安全法学发展进路的尝试路径。首先应从基础理论层面解释国家安全地方性立法评估机制:明确国家安全地方性立法评估作为分析评价活动的基本概念;界清评估机制对国家安全法学及国家安全地方性立法的理论-实践双重意义;阐述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理性主义与系统论原理等理论基础。继而应从实践逻辑层面建构国家安全地方性立法评估机制:厘定作为国家安全地方性立法评估机制主体的确定、预期及潜在等三类利益相关者;探讨立法前评估、立法表决前评估、立法后评估等不同阶段国家安全地方性立法评估对象与内容;在明确主体、对象及内容的基础上,从“文本内容-实施效益”两大角度出发设置合法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地方特色性等国家安全地方性立法评估具体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地方性立法 立法评估 评估指标
下载PDF
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规章制度体系的构建基础与理路
3
作者 岳子钰 李奥祺 乔旬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4-69,共6页
国家总体安全观提出以来,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基层实践蓬勃开展,"十四五"规划更将"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指导思想范畴。本文通过对国家安全教育的发展回顾和现状分析,厘定当前国家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 国家总体安全观提出以来,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基层实践蓬勃开展,"十四五"规划更将"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指导思想范畴。本文通过对国家安全教育的发展回顾和现状分析,厘定当前国家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从立法引导、要素整合两条路径给出体系构建理路,致力于形成面向未来的契合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的体系框架,为国家安全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教育 总体国家安全观 新时代 系统思维
下载PDF
“新冠疫情”背景下邪教犯罪实证调查与规范治理——以2020年211份刑事裁判文书为主要分析样本 被引量:2
4
作者 蔡艺生 翁春露 《警学研究》 2021年第4期84-94,共11页
“新冠疫情”期间,邪教犯罪表现出隐蔽性更强、传播性更广、打击难度更大等新型特征。实证调查发现:邪教犯罪分布广,且有相对高发省份;邪教犯罪量刑普遍较轻,大多适用缓刑;邪教犯罪被告人认罪悔罪情况明显,但累犯数量较多;传播方式多样... “新冠疫情”期间,邪教犯罪表现出隐蔽性更强、传播性更广、打击难度更大等新型特征。实证调查发现:邪教犯罪分布广,且有相对高发省份;邪教犯罪量刑普遍较轻,大多适用缓刑;邪教犯罪被告人认罪悔罪情况明显,但累犯数量较多;传播方式多样,线上线下结合;针对邪教的线上传播,电子取证存在争议;被告人辩解理由多样,但极少获得法院支持;罚金刑数额差异巨大,无固定标准。其治理困境在于:滋生条件并未根本消除,一般防控难以因应犯罪形势,相关法规存在薄弱环节。理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我国邪教治理的根本遵循,构建邪教犯罪法律规范体系,从推进机构职能衔接、完善绩效评价模式、注重“态度免疫效应”等角度出发创新邪教犯罪综合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邪教犯罪 裁判文书 实证调查 规范治理
下载PDF
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问题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肖军 陈嘉鑫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5期61-69,共9页
《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提出,中国与东盟需要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而公共卫生安全是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主要呈现出多边、双边、国家间三种类型。中国—东盟公共卫... 《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提出,中国与东盟需要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而公共卫生安全是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主要呈现出多边、双边、国家间三种类型。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法律规范文件尚待完善、行为主体亟待丰富、工作机制需要健全、国际化专门人才储备有待加强、国际议题的设置能力亟须强化等现实问题。为此,应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引领下,通过规范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法律文件、设置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专门主体、完善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工作机制、强化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人才储备、轮流设置公共卫生安全合作议题等措施,促使中国与东盟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形成合力,提升双方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公共卫生安全 国际合作 总体国家安全观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下载PDF
第三方参与侦查取证的制度变迁及其完善——以电子数据取证为研究视角 被引量:7
6
作者 薛楠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在我国,公安机关承担着刑事案件侦查取证的权能,基于办案需要,侦查人员往往需要第三方参与侦查取证,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就对第三方参与侦查取证作出了规定。侦查实践中主要表现为第三方技术协助、司法鉴定、见证和配合等四种模式... 在我国,公安机关承担着刑事案件侦查取证的权能,基于办案需要,侦查人员往往需要第三方参与侦查取证,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就对第三方参与侦查取证作出了规定。侦查实践中主要表现为第三方技术协助、司法鉴定、见证和配合等四种模式。从制度设计的逻辑来看,第三方参与侦查取证模式分别由程序要求、技术需求和资源依赖等因素决定。随着网络犯罪的猖獗和电子数据的广泛应用,第三方参与的实践行为与制度规定有所出入,凸显出一些制度问题,包括第三方主体定位不清晰、权责不匹配、参与程序不健全和权力监督不到位等。为了进一步完善侦查取证中的第三方参与制度,公安司法部门应当合理界定第三方的资格准入条件,客观构建第三方参与机制,严格设定第三方参与的证据审查程序,全面规范第三方的权力监督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案件 侦查取证 电子数据取证 第三方参与
下载PDF
“数据警察”人才培养模式下侦查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谢玲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24-128,共5页
在大数据信息环境下,新型互联网犯罪呈现“井喷式”爆发,公安机关办理涉网刑事案件的程序、方法和措施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通过教学课程改革让侦查学专业本科生了解常见高发涉网案件类型、特点及其对应的技战法,利用实战化训练深化其对... 在大数据信息环境下,新型互联网犯罪呈现“井喷式”爆发,公安机关办理涉网刑事案件的程序、方法和措施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通过教学课程改革让侦查学专业本科生了解常见高发涉网案件类型、特点及其对应的技战法,利用实战化训练深化其对于不规则数据的理解、强化其数字化侦查思维,提升学生的实际公安业务能力水平和实战素质,培养既有深厚法学和网络安全技术理论基础、又具有大数据分析运用实际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建立“数据警察”队伍以应对复杂高发的新型互联网犯罪的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警察” 侦查学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犯罪分析
下载PDF
侦查学学科建设的困境分析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嘉鑫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侦查学是研究侦查主体实施具体侦查行为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其学科建设是推进“双一流”建设、新文科建设与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侦查学学科的内涵式发展,侦查学学科建设需要遵循独特、跃升以及融合三大规律。现阶段,侦查学学... 侦查学是研究侦查主体实施具体侦查行为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其学科建设是推进“双一流”建设、新文科建设与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侦查学学科的内涵式发展,侦查学学科建设需要遵循独特、跃升以及融合三大规律。现阶段,侦查学学科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制度、学术资源供给与质量等方面存在着桎梏。为更好地打造侦查学学科品牌,实现侦查学学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需要从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完善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术资源的供给质效这三个维度进行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学 学科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制度 学术资源供给
下载PDF
基于数据主权的国家刑事取证管辖模式 被引量:87
9
作者 梁坤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8-208,共21页
关于电子数据的刑事取证管辖,在国家层面形成了数据存储地模式和数据控制者模式两大方案。传统的数据存储地模式以国家疆域为基础,因其适用困难、取证效率低下而已经有所松动。数据控制者模式则依托跨境云服务提供者,实现了对数据存储... 关于电子数据的刑事取证管辖,在国家层面形成了数据存储地模式和数据控制者模式两大方案。传统的数据存储地模式以国家疆域为基础,因其适用困难、取证效率低下而已经有所松动。数据控制者模式则依托跨境云服务提供者,实现了对数据存储地模式的部分取代。刑事数据取证管辖模式的变革,从根本上讲,乃是各国立足于自身国家利益最大化而对数据资源实施掌控所致,而数据特例主义的提出也对适用于有形实物的传统管辖模式构成了冲击。我国应当正视国际上的变革趋势,在数据主权国家战略的基础上,着力探索刑事数据取证管辖模式的中国方案。具体而言,在坚持数据存储地模式的同时,有必要设定例外情形;在把握数据控制者模式之优势的同时,亦需针对他国采取该模式给我国带来的危害予以对等回应;在程序主义数据主权的框架下,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平等协商与合作,构建适用于电子数据的刑事取证管辖互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数据 数据主权 取证模式 刑事管辖
原文传递
城市污水监测在毒情监测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锐 刘冬冬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81-88,106,共9页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毒品犯罪呈现跨区域、网络化趋势,毒品犯罪手段隐蔽多变,制毒技术方法更迭更新,合成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泛滥成灾,涉毒活动引发的暴力犯罪案件多发,毒情形势愈演愈烈。污水分析法获取的数据能够反映区域内的毒情形势...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毒品犯罪呈现跨区域、网络化趋势,毒品犯罪手段隐蔽多变,制毒技术方法更迭更新,合成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泛滥成灾,涉毒活动引发的暴力犯罪案件多发,毒情形势愈演愈烈。污水分析法获取的数据能够反映区域内的毒情形势,运用污水分析法对城市污水监测,提前预测预警区域内毒情,实现禁毒工作由被动处置到主动打击转变。当前我国毒情监测评估中存有数据来源单一、缺乏深度挖掘与分析的问题,运用污水分析法,对城市污水进行监测,获取实时毒情数据,解决传统毒情监测评估中存在的信息滞后、数据失真等问题,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创新毒情监测工作方式,促进我国毒情监测技术的发展,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监测 污水分析 毒情监测
下载PDF
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冉渊 张小园 吕宙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05-317,共13页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一直是困扰法医学工作者的难题之一,尤其是荒郊野外或偏僻屋内的高度腐败尸体更是难以使用常规手段推断PMI,因此常需要借助现场中的昆虫证据来推断。不同种属的蝇类发育时间差异较大,在实际案件中...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一直是困扰法医学工作者的难题之一,尤其是荒郊野外或偏僻屋内的高度腐败尸体更是难以使用常规手段推断PMI,因此常需要借助现场中的昆虫证据来推断。不同种属的蝇类发育时间差异较大,在实际案件中,如果不进行种属鉴定而直接测量蝇蛆体长、计算积温或演替阶段,或是基于错误的种属鉴定来计算,往往会导致推算出的结果与实际PMI之间出现较大偏差,误导案件侦查方向。因此,使用法医昆虫学方法来推断腐败尸体PMI,必须先进行准确的昆虫种属鉴定。本文对嗜尸性蝇类不同虫态的大体和超微形态学种属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种属鉴定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法医昆虫学在鉴定实践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昆虫学 嗜尸性蝇类 种属鉴定 综述
下载PDF
法教义学视野下治安调解的制度结构及功能实现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惠华 陈嘉鑫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64-71,共8页
为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与社会服务职能,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梳理公安机关治安调解的主要法律规范及其变化态势,并从法教义学角度对公安机关矛盾纠纷化解的内涵进行厘清。通过明确公安机... 为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与社会服务职能,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梳理公安机关治安调解的主要法律规范及其变化态势,并从法教义学角度对公安机关矛盾纠纷化解的内涵进行厘清。通过明确公安机关治安调解的范围、设立治安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完善治安调解案件的管辖制度、健全治安调解案件的回避制度、构建治安调解案件的证据制度等方略的实施,力求健全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制度,推动其功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机关 治安调解 制度结构 法教义学
下载PDF
成渝双城经济圈视阈下基层派出所调解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嘉鑫 李宝诚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3-50,共8页
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关系着社会的安全与发展,公安派出所是承担治安调解、民事调解职能的重要主体。成渝地区基层突出矛盾纠纷呈现特殊性,为了给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针对当前成渝市域社会治理联动机制急需建立、... 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关系着社会的安全与发展,公安派出所是承担治安调解、民事调解职能的重要主体。成渝地区基层突出矛盾纠纷呈现特殊性,为了给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针对当前成渝市域社会治理联动机制急需建立、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待健全、城乡典型矛盾纠纷辩证应对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应加快构建成渝市域调解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城乡典型矛盾纠纷辩证应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双城经济圈 治安调解 民事调解 人民调解
下载PDF
醉驾型危险驾驶行为治理模式的改进与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莉 《人民检察》 2022年第11期60-63,共4页
观察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适用情况,发现其占用较多司法资源,刑事治理“性价比”不高;多数危险驾驶案件危害后果轻微,危险驾驶罪适用状况偏离立法初衷;“醉驾入刑”对威慑预防酒驾取得一定成效,但使用行政手段也能取得相当效果。醉驾型危... 观察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适用情况,发现其占用较多司法资源,刑事治理“性价比”不高;多数危险驾驶案件危害后果轻微,危险驾驶罪适用状况偏离立法初衷;“醉驾入刑”对威慑预防酒驾取得一定成效,但使用行政手段也能取得相当效果。醉驾型危险驾驶行为治理应遵循罪刑相适应原则、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及刑法谦抑性原则。完善醉驾型危险驾驶行为的治理模式,应遵循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导向,立法上推动轻微醉驾除罪化,司法上推动醉驾刑罚宽缓化,执法上推动危险驾驶治理综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驾 危险驾驶罪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治理模式
原文传递
电信网络诈骗心理控制的形成及阻断 被引量:22
15
作者 谢玲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4-25,共12页
“技术与话术”叠加的犯罪手法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的重要原因。合理解释被害人在话术体系牵引之下,“提线木偶”般转移资金的异常行为,须深入到话术背后隐藏的心理控制原理及各种心理操纵技术层面,剖析被害人“沦为”心理控制中被... “技术与话术”叠加的犯罪手法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的重要原因。合理解释被害人在话术体系牵引之下,“提线木偶”般转移资金的异常行为,须深入到话术背后隐藏的心理控制原理及各种心理操纵技术层面,剖析被害人“沦为”心理控制中被支配者的原因。采取结构式心理访谈的实证研究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访谈C市13名有被诈骗经历的被害人,结合诈骗话术选取目标、利害引诱、突破防线、逃避打击的作案过程,在实案中揭示电诈骗术与被害人心理的互动关系,分析心理控制的发生、发展与实现机制。在剖析诈骗心理控制结构的基础上,以被害人摆脱心理控制为目标,提出阻断被控心理、提高预警效能的建议,以预警话术反制诈骗话术,切实提升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犯罪预警 话术体系 心理控制
原文传递
论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打击困境及破解对策——以“人员流”证据的收集、运用为视角 被引量:19
16
作者 谢玲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75-81,共7页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不断向海外扩展规模、建立境外话务窝点,受国外司法体系异质化、联合执法周期长、窝点电子证据易灭失等不利因素影响,侦查机关出境打击诈骗窝点极为困难。"人员流"侦查可立足于境内,"不出境&q...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不断向海外扩展规模、建立境外话务窝点,受国外司法体系异质化、联合执法周期长、窝点电子证据易灭失等不利因素影响,侦查机关出境打击诈骗窝点极为困难。"人员流"侦查可立足于境内,"不出境"打击跨国诈骗集团,以讯问、辨认和"窝点还原"法证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确实存在、解决同一"窝点"中"话务员"涉案金额认定等关键问题。辅以"信息流"和"资金流"调查取证方法,围绕电子数据信息为主的大数据查证,完成证据链组织、构成新型诈骗犯罪的证据体系以推进诉讼进程。总结打击境外"冒充公检法类"电诈窝点的之办案实务经验和规律,对于明确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刑事证明标准,探讨以侦查实验补强跨国话务窝点的存在和运作方式的证明力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电子证据 话务窝点 “人员流”
原文传递
反恐去极端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3
17
作者 倪春乐 陈嘉鑫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14,共10页
极端主义与暴力恐怖主义具有内在关联性,极端化主要包括宗教极端化和个体极端化两种形态,应在立法层面将去极端化纳入统一治理的轨道。当前我国在反恐去极端化工作方面主要存在去极端化法律资源不足、去极端化措施多元性不强、去极端化... 极端主义与暴力恐怖主义具有内在关联性,极端化主要包括宗教极端化和个体极端化两种形态,应在立法层面将去极端化纳入统一治理的轨道。当前我国在反恐去极端化工作方面主要存在去极端化法律资源不足、去极端化措施多元性不强、去极端化民间力量参与不够的问题。在去极端化国际经验方面,主要依循“极端化路径的反制原理”,运用预防性去极端化管制和约束性去极端化矫治两个常用的阶段性措施,制定系统完备的反恐去极端化法律法规,搭建反恐去极端化话语体系的合作平台。为提升我国反恐去极端化工作的实效,需要树立“一般化”处理理念、依法治理暴力恐怖与宗教极端活动、教育引导各类群体、构筑中国特色反恐去极端化话语体系、搭建反恐去极端化国际交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极端化 动力机制 宏观模式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