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2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HP法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娅 韩长志 +1 位作者 刘丽 陈淑云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9期173-174,183,共3页
高校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进步。近些年,学术界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多,在指标的选用上多从学生、专家层面进行考虑,而缺少对教师自评层面的考虑,同时,对评价指标的选取不尽详尽,严... 高校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进步。近些年,学术界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多,在指标的选用上多从学生、专家层面进行考虑,而缺少对教师自评层面的考虑,同时,对评价指标的选取不尽详尽,严重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基于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的调研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软件yaahp v 0.5.0对数据进行处理,明确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各级指标权重,并利用具体课程对评价体系进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本研究结果为更加客观、准确评价高校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林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调查分析——以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2008级林学专业大学生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超 庄翔麟 +2 位作者 李炜 锁中原 牛芸 《管理观察》 2012年第3期76-77,共2页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部分专业性较强的毕业生就业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本文从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2008级林学专业2012届的全部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调查结果入手,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分析了林学专业大学生就业...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部分专业性较强的毕业生就业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本文从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2008级林学专业2012届的全部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调查结果入手,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分析了林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阐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专业特色技能培养、提前引导就业观念、开设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拓就业渠道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学专业 大学生 调查 就业
下载PDF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2015级新生高考志愿填报情况调查分析
3
作者 王超 张国宝 +3 位作者 王海燕 金云云 王朝廷 尹立红 《科技资讯》 2016年第29期172-172,174,共2页
为更进一步了解高考时毕业生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基本情况,林学院就业信息部对2015级新生进行了高考志愿填报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做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调查数据显示填报志愿时有47%的同学对高校信息和专业信息都了解不多,大多是... 为更进一步了解高考时毕业生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基本情况,林学院就业信息部对2015级新生进行了高考志愿填报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做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调查数据显示填报志愿时有47%的同学对高校信息和专业信息都了解不多,大多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校和专业。有62.6%的同学在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后,感觉实际情况与当初了解的比较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志愿填报 问卷调查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基于实践能力提升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4
作者 蔡年辉 陈林 +2 位作者 王晓丽 许玉兰 贺斌 《高教学刊》 2025年第1期150-154,共5页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阶段,随着社会发展对实践型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也逐渐扩大规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强导师团队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鉴于此...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阶段,随着社会发展对实践型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也逐渐扩大规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强导师团队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鉴于此,以导师队伍建设为背景,以提升实践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理论教学—专业实践—论文研究等环节进行阐述,探讨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以期为相关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专业学位 实践能力 导师队伍建设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学生对文化标本的认知状况研究——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曾鸣 韩长志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6年第3期145-146,190,共3页
文化标本作为近些年新兴标本的一种,与传统实物标本有着巨大差异。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文化标本的认知状况,本研究对西南林业大学诸多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明确大学生对文化标本的商业价值有一定的了解,为进一步开展文化标本在未来商... 文化标本作为近些年新兴标本的一种,与传统实物标本有着巨大差异。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文化标本的认知状况,本研究对西南林业大学诸多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明确大学生对文化标本的商业价值有一定的了解,为进一步开展文化标本在未来商业开发和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真菌 文化标本 认知状况 调查研究
下载PDF
森林经理专业产学研循环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孔雷 张超 +2 位作者 纪志芳 丁志 金鑫 《中国林业教育》 2022年第6期37-40,共4页
针对现有的森林经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实际生产需要相脱节的现状,构建了一种“生产—教学—研究”循环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接受了课堂讲授和校外实习前培训的前提下,通过西南林业大学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 针对现有的森林经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实际生产需要相脱节的现状,构建了一种“生产—教学—研究”循环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接受了课堂讲授和校外实习前培训的前提下,通过西南林业大学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共同建立的培养基地平台进行实际工作,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教师可以对学生课程表现进行多方面考核。通过该模式的培养,学生可把已学到的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体系,闭环式完成生产项目,基本满足了生产单位对森林经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西南林业大学接受过该培养模式的2018级(含专升本)和2019级林学本科(含专升本)共计30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致性比例值CR为0.092<0.10,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得分(57.8分)低于实践型人才培养得分(83.3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 一专多能 实践教学 生产单位
下载PDF
西南林业大学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改革思路 被引量:5
7
作者 何承忠 段玉宝 +1 位作者 刘霞 石卓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40-43,共4页
西南林业大学林业硕士专业学位于2010年得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2011年开始招生。基于5届的培养实践,从生源情况、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校外实践基地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总结。针对我校在林业硕士专业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 西南林业大学林业硕士专业学位于2010年得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2011年开始招生。基于5届的培养实践,从生源情况、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校外实践基地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总结。针对我校在林业硕士专业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建议和意见,为更有效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林业专门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 林业硕士 培养模式 改革 西南林业大学
下载PDF
“互联网+创新多元互动式”教学改革探索——以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蔚漪 王友 梁倩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3期170-172,共3页
以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索“互联网+创新多元互动式教学”的实际应用方式和改革措施,将“教”与“学”的过程与网络科技相结合,对森林生态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和实践;运用多元... 以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索“互联网+创新多元互动式教学”的实际应用方式和改革措施,将“教”与“学”的过程与网络科技相结合,对森林生态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和实践;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灵活运用雨课堂教学、钉钉直播课程、互联网平台(QQ或微信群)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加强学生间的学习交流;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森林生态学相关知识,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多元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互联网+ 多元互动式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高等林业院校打造优势特色林学学科体系的思考--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陆燕元 王芳 潘立 《中国林业教育》 2020年第3期47-52,共6页
为了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在对高等林业院校优势特色林学学科建设的总体情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分析总结了优势特色林学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同质化"现象遏制... 为了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在对高等林业院校优势特色林学学科建设的总体情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分析总结了优势特色林学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同质化"现象遏制林学学科特色建设能力、"科研定力弱"遏制优势林学学科的建设能力等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提出高等林业院校建构优势特色林学学科体系的策略:一是积极创新,优化资源配置。首先,围绕核心目标构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绩效考评体系,推进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绩效考评分类指标体系的建设,从而基于绩效考评结果确定林学学科资源配置的流向。其次,通过分类设置和管理学科带头人、拓展学科带头人负责制的内涵和外延等,强化学科带头人对林学学科资源配置的决策权。二是以实用为导向,打造特色科研平台,分类实施"社会支持型"优势林学学科建设模式,强化林学学科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三是勇于创新,通过建立柔性职称制度、围绕"实干""骨干"的标准创新地实施柔性职称制度、加强职称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等措施,不断完善优势特色人才团队培养机制。另一方面,提出高等林业院校建构优势特色林学学科建设支撑体系的思路:一是建设多元化人才体系,实施"借脑"战略,依托国家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平台打造高等林业院校个性化的人才引进政策,并充分挖掘政策潜力,敢于创新,在人才引进政策实施过程中强化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提升学科的学术实力;实施"培智"战略,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确定"一流林学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加快推进林学人才提级改造工程,以提升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建设由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的集聚化资金体系,通过加大与主管部门的沟通力度、进一步健全办学成本社会化分担机制等强化内生性筹资能力,通过严控债务性融资规模、扩大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积极吸收社会捐赠的各类办学经费、培育权益性融资规模等扩大外生性筹资规模。三是建设创新型学科组织体系,通过建立优势特色林学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优势特色林学学科建设实施小组、林学学科优势特色人才培养小组和林学学科前沿理论和技术探险小组等,打造"林学特区",从而突破"科层组织"的约束,实现以超常思维、跨越发展的思路重构林学学科建设范式;通过构建包括行政治理组织结构、功能组织结构、学术自治组织结构等3个维度的林学学科治理组织结构,逐步提高学科建设的科学性、有序性和高效性,从而促进林学学科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林业院校 学科建设 林学 优势 特色
下载PDF
行道树在高校校园内的应用——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10
作者 黄德帅 王雪纯 +1 位作者 杨梦妮 陆燕元 《现代园艺》 2023年第3期94-96,共3页
针对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校园内主要道路上的行道树,采用观察记录、道路取样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学校行道树树种类型、配植方式、景观特点及其整体栽植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校园内主要道路共有12种行道树,... 针对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校园内主要道路上的行道树,采用观察记录、道路取样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学校行道树树种类型、配植方式、景观特点及其整体栽植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校园内主要道路共有12种行道树,隶属8科11属,学校内行道树品种及数量相对较少,个别行道树存在配置方面的问题。在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为校园行道树管理和学校今后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林业大学 行道树 校园景观 校园绿化
下载PDF
林业大学动物繁殖学实验教学措施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杰珑 陈粉粉 +1 位作者 李奇生 李旭 《畜禽业》 2011年第12期60-61,共2页
《动物繁殖学》是农、林等高校动物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实验教学是动物繁殖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实验教学成效,需依据高校实验条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促进学科发展、利于人才培养、发挥教师科研优势及优化整合实验设计内容的... 《动物繁殖学》是农、林等高校动物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实验教学是动物繁殖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实验教学成效,需依据高校实验条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促进学科发展、利于人才培养、发挥教师科研优势及优化整合实验设计内容的实验教学变革之路。通过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利于学生全程参与实验;将实验教学与实际科研结合,加深对实验的系统理解;优化实验模块,突出综合性与设计性;教学手段多样化,进行仿真与观摩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探索林业大学动物繁殖实验教学措施,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繁殖学 实验教学 改革措施
下载PDF
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现状及就业分析——以西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为例
12
作者 周慧琴 杜倩洁 王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10期171-174,共4页
高校育人的目的之一是精准匹配社会需求,本文从林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分析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存在问题,结合西南林业大学的实际情况,梳理林学专业的就业方向,研究如何提高林学专业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匹配度。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 高校育人的目的之一是精准匹配社会需求,本文从林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分析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存在问题,结合西南林业大学的实际情况,梳理林学专业的就业方向,研究如何提高林学专业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匹配度。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协同创新是整合资源、突破瓶颈、加快效率、提升效果和快速应用的重要利器,高等院校作为协同创新的重要承载和参与主体,需要更加主动地去触网协同创新,从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到文化传承和推广应用都有着广阔的挖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学 就业分析 产学研 协同育人
下载PDF
植物生理学的教学改革探讨——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13
作者 王瑞苓 郑元 陈诗 《智库时代》 2020年第27期144-144,共1页
植物生理学是农林院校的支柱学科,是西南林业大学的5个学院14个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将课程思政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丰富了各专业生产实践的教学内容,采用参与式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植物生理学是农林院校的支柱学科,是西南林业大学的5个学院14个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将课程思政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丰富了各专业生产实践的教学内容,采用参与式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及时根据教学反馈进行研讨反思改进。经过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 参与式教学
下载PDF
滇西南柚木中龄林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14
作者 吴俊多 谌红辉 +9 位作者 庞靖云 薛光宇 劳庆祥 杨保国 周炳江 谢先金 赵宏鹏 付志高 李运兴 李莲芳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21-29,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肥料种类和施用量对柚木Tectona grandis中龄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33 a生柚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U*_(12)(12^(10))均匀试验设计,以有机肥、复合肥、硼砂、硫酸锌、硫酸镁和石灰开展混施试验,根据施肥2 a后的试... 【目的】探讨不同肥料种类和施用量对柚木Tectona grandis中龄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33 a生柚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U*_(12)(12^(10))均匀试验设计,以有机肥、复合肥、硼砂、硫酸锌、硫酸镁和石灰开展混施试验,根据施肥2 a后的试验结果,采用有机肥、复合肥、硫酸镁和缓释肥对其中第1次施肥试验6个重复中的3个重复进行第2次施肥,连续观测4 a。【结果】(1)施肥4年后,处理组合的林木胸径和材积总增长率分别为3.4%~6.7%和6.9%~16.0%,对照则分别为3.8%和7.7%,胸径和材积增长率最高的处理组合分别较对照提高89.6%和88.0%,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2)施肥1次后的第1年,硫酸镁和复合肥对柚木胸径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提高了林木胸径生长,不同硼砂和硫酸锌施用量对林木胸径生长影响较小,施石灰抑制了林木生长;施肥第2年,仅施硫酸镁可显著促进林木胸径生长(P<0.05)。施肥2次,不同肥料均对胸径生长无显著的影响(P>0.05)。(3)施1次和2次肥后当年的胸径生长量均高于次年,肥效随时间降低,施肥2次略优于施1次,但不明显。(4)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的处理组合投入产出比达1∶3.5,施肥2次降低效益。【结论】柚木中龄林施肥可促进林木生长,最优处理组合为每10 cm胸径施有机肥2 kg,复合肥0.25 kg,硼砂5 g,硫酸锌10 g和硫酸镁5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 中龄林 施肥 大径材 效益分析
下载PDF
林业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培育路径选择及意愿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窦亚权 刘宏莉 +1 位作者 李娅 韩长志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18-20,共3页
通过对林业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开展生态道德教育路径选择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接受高校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主观意愿,但林业高校大学生对生态道德培育路径的认知意愿与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均无显著相关性。因此,高校应积极... 通过对林业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开展生态道德教育路径选择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接受高校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主观意愿,但林业高校大学生对生态道德培育路径的认知意愿与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均无显著相关性。因此,高校应积极承担起对大学生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新任务,通过制定实施生态道德教育发展路线图,增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推进大学生生态道德行为,提升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道德 培育路径 影响因素 大学生
下载PDF
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健 李思睿 赵宇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8期127-129,共3页
林业栽培作为维持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科学性和综合性管理是保障树木健康生长与提升森林质量的关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加剧,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高效栽培林木,同时有效应对病虫... 林业栽培作为维持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科学性和综合性管理是保障树木健康生长与提升森林质量的关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加剧,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高效栽培林木,同时有效应对病虫害威胁,成为林业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的结合,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个系统性解决方案。它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深入理解林木生长的自然规律,科学选择适宜树种,合理利用土壤与水资源,更强调在病虫害管理中采取多元化策略,在确保林木健康生长的同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栽培 种植方法 病虫害 综合治理
下载PDF
林业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窦亚权 李娅 韩长志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7年第2期79-80,共2页
通过对西南林业大学近500名在校大学生开展生态道德现状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明确大学生生态道德现状堪忧,同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影响大学生生态道德认知的因素进行分析,明确被调查者性别及家庭所在地对大学生生态道德认知有显... 通过对西南林业大学近500名在校大学生开展生态道德现状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明确大学生生态道德现状堪忧,同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影响大学生生态道德认知的因素进行分析,明确被调查者性别及家庭所在地对大学生生态道德认知有显著影响,而与年级、专业、政治面貌没有显著性关系,该研究为高校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道德 现状 影响因素 大学生
下载PDF
轻木人工林生长及各器官碳、氮、磷化学计量对氮添加的响应
18
作者 文程敬 吴俊文 +5 位作者 赵志娟 陈刚 李志琪 段贵河 杜官本 梁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200,共13页
【目的】研究轻木(Ochroma lagopus)人工林生长及各器官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对氮添加的响应,为轻木人工林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年生轻木为材料,在云南省勐腊县勐醒农场轻木人工林地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 【目的】研究轻木(Ochroma lagopus)人工林生长及各器官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对氮添加的响应,为轻木人工林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年生轻木为材料,在云南省勐腊县勐醒农场轻木人工林地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施氮对照(CK)和施尿素、缓释肥300 g/株(N1、H1)、450g/株(N2、H2)、600 g/株(N3、H3) 7个处理,施肥时间为2023年6月,2023年10月取样,测定轻木树高、胸径,分析叶、枝、根中的C、N、P含量,并计算各器官化学计量特征值。【结果】与CK相比,低施氮量(N1、H1)处理的轻木胸径增加不显著,N1处理的树高增加也不显著,中、高施氮量处理(N2、N3、H2、H3)的胸径、树高均显著高于CK,但这4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氮对轻木枝和根中C含量无显著影响,但N3和H3降低了叶片中C含量;施氮显著提高枝、叶和根中N含量,且增幅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施氮显著降低了叶片中P含量,降幅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但H1处理的叶片P含量显著低于N1,而H2与N2,以及H3与N3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N3、H3处理降低了树枝中P含量;施氮增加了根中P含量,且增幅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N3处理的根中P含量显著高于N1处理,而3个硫包衣缓释肥处理间的根中P含量无显著差异。CK处理叶片N:P<14,轻木生长受N元素的限制,在中、高氮添加处理下叶N:P>16,轻木生长由受N元素限制转变为受P元素限制,且H2、H3处理的叶片N:P显著高于N2、N3处理,即施用硫包衣缓释肥带来的磷限制大于尿素。相关性分析表明,轻木生长与各器官的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显著相关,且轻木生长受各器官的氮含量影响显著。表型可塑性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氮添加下轻木生长、各器官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的表型可塑性指数为0.05~0.52,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2%;轻木在氮添加处理下,主要通过调节各器官的N、P含量来适应外界变化,进而促进轻木的生长。【结论】氮添加对轻木人工林生长及各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有显著的影响,施用中、高量氮肥对提高轻木生长的效果优于低量氮肥,而且缓解了氮元素对轻木生长的限制,但影响了C、N、P在各器官中的分布,还引起了磷元素的限制,施用硫包衣缓释肥引起的磷元素限制更加严重。因此,在轻木人工林生产管理中,应注意氮肥的施用量,在施用硫包衣缓释肥时,尤其要注意补充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木 人工林 氮添加 化学计量特征 相关性 表型可塑性 主要成分
下载PDF
集成Landsat和GOSAT卫星数据的森林碳储量估测研究
19
作者 王飞平 张加龙 +5 位作者 曹军 杨正道 肖庆琳 杨坤 殷唐燕 程滔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8,共8页
以云南省普洱市森林为研究对象,用GOSAT卫星B2、B3、B4波段通道反演其森林碳浓度,与LandsatOLI多光谱影像和DEM上提取和筛选出的森林碳储量强相关因子,构建GEOS–Chem模型,进行碳通量的反演,再通过碳通量与碳储量之间的换算,实现森林碳... 以云南省普洱市森林为研究对象,用GOSAT卫星B2、B3、B4波段通道反演其森林碳浓度,与LandsatOLI多光谱影像和DEM上提取和筛选出的森林碳储量强相关因子,构建GEOS–Chem模型,进行碳通量的反演,再通过碳通量与碳储量之间的换算,实现森林碳储量的估测。结果表明:森林碳储量相关因子分别为DEM和Landsat数据中的Elevation、NDVI、R9Mean和GOSAT反演出的碳浓度。森林碳储量最优估测模型为GEOS–Chem2,其R^(2)为0.978,P为94.89%,相比单独使用GOSAT数据构建的模型GEOS–Chem1(R^(2)为0.847,P为85.32%),R^(2)和P分别提高了0.131和9.57%。用GEOS–Chem2模型估测后的普洱市森林碳储量为4.253×10^(7)t,平均碳储量为19.356 t/hm^(2),总体估测误差为4.69%。综合Landsat和GOSAT卫星数据构建GEOS–Chem模型,能有效降低普洱市森林碳储量的估测误差,研究结果可为高精度森林碳储量遥感估测方法的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碳储量 碳卫星 碳通量 GEOS–Chem GOSAT
下载PDF
西南林学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诗 王瑞苓 郑元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20期112-113,共2页
针对西南林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包括实验教材的改编和修订,并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实验课堂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同时增加实验考核体系等。这既有助于学生学习学科前沿... 针对西南林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包括实验教材的改编和修订,并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实验课堂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同时增加实验考核体系等。这既有助于学生学习学科前沿知识,培养科学实验态度,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 教学内容 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