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核桃仁营养成分及其油脂脂肪酸组成、热特性分析
1
作者 韦承珊 毕佳俊 +2 位作者 李云仙 刘祥义 徐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为促进野生核桃的综合开发利用,以云南省临沧市野生核桃为原料,测定了核桃仁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核桃仁粕氨基酸组成、矿质元素含量,以及核桃油的生育酚含量、总脂肪酸及sn-2位脂肪酸组成,并分析了其热特性。结果表明:野生核桃仁中粗... 为促进野生核桃的综合开发利用,以云南省临沧市野生核桃为原料,测定了核桃仁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核桃仁粕氨基酸组成、矿质元素含量,以及核桃油的生育酚含量、总脂肪酸及sn-2位脂肪酸组成,并分析了其热特性。结果表明:野生核桃仁中粗脂肪含量为44.04%,粗蛋白质含量为21.63%;核桃仁粕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1.47%,9种药用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70.97%;核桃仁粕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属于高钾低钠食品,微量元素中Mn元素含量最高,为144.8μg/g,重金属元素未检出;野生核桃油主要由7种脂肪酸组成,其中sn-2位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0.01%)高于总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1.48%);核桃油中γ-生育酚含量最高,为510.10 mg/kg;核桃油低温结晶主要在-30℃和-13℃熔融,其快速热解温度为317~470℃,在416℃质量损失速率绝对值达到最大。野生核桃仁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核桃 营养成分 sn-2位脂肪酸 氨基酸 矿质元素 热特性
下载PDF
NiMoRe/HZSM-5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脂肪酸甲酯加氢脱氧
2
作者 郭效博 江文夺 +3 位作者 侯文彪 赵平 徐俊明 刘朋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使用浸渍法制备了5 kg NiMoRe/HZSM-5催化剂,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OE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并对该催化剂用于硬脂酸甲酯加氢脱氧反应的最佳条件进行探究。研究结... 使用浸渍法制备了5 kg NiMoRe/HZSM-5催化剂,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OE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并对该催化剂用于硬脂酸甲酯加氢脱氧反应的最佳条件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3种商用催化剂,NiMoRe/HZSM-5中金属Ni具有较小颗粒,且分散均匀,BET比表面积(S_(BET))更大,为239.1 m^(2)/g,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在温度260℃、0.3 g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4 h、初始H 2压力3 MPa的最优反应条件下,原料转化率和烷烃选择性均为100%,且催化剂稳定性较佳,第5次循环原料转化率仍高达96.1%,加氢脱氧(HDO)反应的选择性(S HDO/DCO),即HDO反应与脱羧脱羰(DCO)反应的比值由1.2降至0.56。将催化剂NiMoRe/HZSM-5用于脂肪酸甲酯无溶剂条件下的加氢脱氧反应放大实验后进行中试,采用2.8 L固定床对25 kg脂肪酸甲酯进行连续加氢性能评价,经过15循环后脂肪酸甲酯的转化率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中试 加氢脱氧 烃基生物柴油
下载PDF
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雀嘴茶醇提液的成分及活性研究
3
作者 王文博 袁甜甜 +6 位作者 吕玉秀 刘桢 谢东 张璟雯 赵平 陈保森 杨晓琴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4,共9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快速分析雀嘴茶醇提液的成分,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雀嘴茶醇提液中鉴定出1 321个代谢物,其中有1 085个代谢物包括11个超类匹配到人类代谢数...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快速分析雀嘴茶醇提液的成分,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雀嘴茶醇提液中鉴定出1 321个代谢物,其中有1 085个代谢物包括11个超类匹配到人类代谢数据库中,含量较高的活性代谢物,包括新甘草苷、扁蓄苷、醋硝香豆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桂皮鞣质B1等苯丙素类和芳香聚酮类、咖啡因等有机杂环化合物类、阿糖腺苷等核苷酸及其衍生物以及1-咖啡酰-β-D-葡萄糖、3-O-阿魏酰奎尼酸、绿原酸、2-O-咖啡酰熊果苷等咖啡酰类。雀嘴茶醇提液的DPPH·清除率可达93.56%,ABTS^(+)·清除率可达99.04%,OH·清除率可达94.82%,总还原能力随着醇提液中总多酚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效果极为接近阳性对照抗坏血酸;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抑制率分别可达81.50%和58.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嘴茶 醇提液 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抗氧化 酪氨酸酶 活性代谢物
下载PDF
基于咖啡酸的水合肼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健 杨晓琴 +3 位作者 张颖君 饶小平 赵平 姜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5,62,共7页
以天然产物咖啡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可快速识别水合肼(N_(2)H_(4))的咖啡酸乙酯荧光探针(ED)。通过^(1)HNMR、^(13)CNMR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针ED对N_(2)H_(4)具有高选择和高灵敏性识别,检测极限为0.31μmol/L,最适pH范围... 以天然产物咖啡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可快速识别水合肼(N_(2)H_(4))的咖啡酸乙酯荧光探针(ED)。通过^(1)HNMR、^(13)CNMR和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针ED对N_(2)H_(4)具有高选择和高灵敏性识别,检测极限为0.31μmol/L,最适pH范围为3~8,响应时间为48 s。采用HRMS和^(1)HNMR确定探针与N_(2)H_(4)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探针ED与N_(2)H_(4)作用后不饱和酮结构与N_(2)H_(4)反应后生成吡唑环。此外,探针ED与N_(2)H_(4)作用后,溶液颜色从无色变为黄色,可实现N_(2)H_(4)的“裸眼检测”,并成功用于水样中N_(2)H_(4)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 荧光探针 水合肼 快速识别 检测试纸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荞麦提取物对钢在HCl介质中的缓蚀机理 被引量:3
5
作者 雷然 李向红 +2 位作者 石成杰 谭照源 张富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177,共16页
目的提取制备一种环境友好型缓蚀剂,并研究缓蚀剂对冷轧钢在1.0 mol/L盐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方法利用超声波提取法从荞麦中提取得到荞麦提取物。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法研究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提取物(FEME)对冷轧钢在HC... 目的提取制备一种环境友好型缓蚀剂,并研究缓蚀剂对冷轧钢在1.0 mol/L盐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方法利用超声波提取法从荞麦中提取得到荞麦提取物。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法研究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提取物(FEME)对冷轧钢在HCl介质中的缓蚀性能,测试缓蚀溶液的紫外光谱(UV)、电导率及表面张力,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FTIR)表征钢表面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用接触角测量仪测定钢表面的亲水/疏水性,分析FEME中的主要成分,进而深入探究了其缓蚀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结果FEME在1.0 mol/L HCl中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100 mg/L FEME的缓蚀率达90.1%(30℃);FEME在钢表面的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标准吸附Gibbs自由能(?GΘ)为–32~–27 kJ/mol,电化学缓蚀机理为“几何覆盖效应”。添加FEME后,有效降低了钢/酸界面的双电层电容值,提升了电荷转移电阻。缓蚀钢表面的SEM和AFM微观形貌表明,其腐蚀程度明显下降,接触角变大,疏水性增强,FTIR和XPS证实了FEME能有效吸附在钢表面形成缓蚀膜层,且缓蚀膜层主要是通过FEME在钢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而形成,FEME成分中含有大量的—OH,—OH的存在会使这些成分质子化,从而与带负电荷的钢表面通过静电引力而发生吸附,而且分子中含有大量的O、N等杂原子和不饱和基团结构,有大量的孤对电子可以与Fe的空d轨道配位,从而产生缓蚀剂在钢表面的化学吸附。与浸泡前相比,在钢腐蚀浸泡后,缓蚀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加,是由于浸泡后部分缓蚀剂分子在钢表面发生了吸附,致使溶液体相中的缓蚀剂分子浓度下降而引起。钢在腐蚀浸泡后,因H+的消耗,电导率明显降低,但浸泡钢表面后的缓蚀溶液随着FEME浓度的增加,电导率增加,说明缓蚀剂在钢表面吸附后,与钢表面发生腐蚀反应的H+消耗减少。20℃时,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芦丁的缓蚀率为57.8%,FEME的缓蚀性能优于其主成分芦丁,其机理为黄酮类化合物与其他成分的协同缓蚀作用。结论FEME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混合抑制型缓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提取物 冷轧钢 盐酸 缓蚀 吸附 有效成分
下载PDF
桉木刨花板VOCs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武波晓 王军民 +6 位作者 万辉 李芸 储键基 文天国 杨兆金 杜官本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71,共9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顶空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温度、平衡时间、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对桉木刨花板挥发性成分萃取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优化其萃取条件,并对桉木刨花板挥发性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顶空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温度、平衡时间、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对桉木刨花板挥发性成分萃取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优化其萃取条件,并对桉木刨花板挥发性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桉木刨花板挥发性成分的萃取具有显著影响,最佳萃取条件为温度91℃、平衡时间34 min、萃取时间24 min和解析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62%,并从桉木刨花板中共检测出54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烯烃类23种、醇类11种、烷烃类8种、芳香烃类5种、醛类5种、酯类和酸类各1种,为桉木刨花板挥发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木 刨花板 有机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 响应面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含磷木质素/聚磷酸铵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季新宇 冶昕瑶 +4 位作者 朱恩清 杨海艳 王大伟 杨静 史正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153,共9页
在酸性条件下,先利用聚乙二醇、丙三醇对木质素进行液化反应制备得到液化产物,再通过苯膦酰二氯对液化产物进行改性制备出含磷木质素,并以含磷木质素为原料部分替代聚醚多元醇与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反应,在添加等量的聚磷酸铵基础上,... 在酸性条件下,先利用聚乙二醇、丙三醇对木质素进行液化反应制备得到液化产物,再通过苯膦酰二氯对液化产物进行改性制备出含磷木质素,并以含磷木质素为原料部分替代聚醚多元醇与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反应,在添加等量的聚磷酸铵基础上,采用一次发泡法合成制备出含磷木质素/聚磷酸铵硬质聚氨酯泡沫。通过磷元素含量、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压缩性能、表观密度、极限氧指数、导热系数、烟密度总释放量等分析,系统评价了含磷木质素替代量对泡沫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及防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磷木质素红外光谱在1350、1037、1200 cm-1左右处出现了分别属于P=O伸缩振动峰、P—O—C(脂肪族)以及P—O—C(芳香族)的特征吸收峰,证明磷元素被成功引入至碱木质素结构;所制备的含磷木质素可以部分替代聚醚多元醇,与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缩合反应生成聚氨酯泡沫;随着含磷木质素替代量逐渐从0%增加至34%,泡沫材料的颜色逐渐由白色转变为黄褐色,导热系数由0.073 W/(m·k)降低至0.055 W/(m·k),绝热保温性能显著提高,压缩强度先增加后略有降低,吸水率先升高而后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苯膦酰二氯 聚氨酯泡沫材料 制备 性能
下载PDF
古树大理茶优势内生真菌1个新四氢-β-咔啉二酮哌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程璐瑶 陈肖学 +4 位作者 张颖君 黄永林 朱国磊 李娜 赵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52-1257,共6页
为挖掘古树大理茶优势内生真菌间座壳属菌株Diaporthe tectonigena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Diaion HP20、葡聚糖凝胶LH-20等柱层析方法,对该菌株的大米固态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HRMS、^(1)H-NMR、^(13)C-NMR、... 为挖掘古树大理茶优势内生真菌间座壳属菌株Diaporthe tectonigena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Diaion HP20、葡聚糖凝胶LH-20等柱层析方法,对该菌株的大米固态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HRMS、^(1)H-NMR、^(13)C-NMR、HSQC、HMBC和COSY等波谱分析,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1)从该菌株大米固态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鉴定为四氢-β-咔啉二酮哌嗪类生物碱,命名为tectonicgenazine A。(2)3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ans-cyclo-(D-tryptophanyl-L-tyrosyl)(2)、1H-吲哚-3-羧酸-2,3-二羟基丙酯(3)和N-羟乙基-2-乙酰基吡咯(4),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所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茶 内生真菌 间座壳属 固态发酵 二酮哌嗪
下载PDF
雀嘴茶中三大酚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桢 吕玉秀 +6 位作者 张璟雯 谢东 王琪 雷悦 赵平 朱绍志 杨晓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5-411,共7页
为深入挖掘雀嘴茶的利用价值,本文以其中含量丰富的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三大酚类成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6’-O-咖啡... 为深入挖掘雀嘴茶的利用价值,本文以其中含量丰富的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三大酚类成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3.56±0.14、104.41±6.52和8.42±0.21μ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8.01±0.06、50.60±1.25和26.93±0.38μg/mL,清除OH自由基的IC_(50)值为2.64±0.06、>10.00和<1.00 mg/mL,对铁离子总还原能力的强度依次为绿原酸>CA>β-熊果苷;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差异较大,CA对酪氨酸酶兼具单酚酶和二酚酶抑制作用,其IC_(50)值分别为1.114±0.035和95.198±1.117μmol/L,β-熊果苷仅有单酚酶抑制作用,IC_(50)值为681.335±17.975μmol/L,绿原酸既无单酚酶抑制作用,也无二酚酶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雀嘴茶中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嘴茶 6’-O-咖啡酰熊果苷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剂
下载PDF
Ni-Fe合金催化剂制备及催化硬脂酸加氢脱氧性能
10
作者 郭效博 王玮 +3 位作者 赵佳平 徐俊明 赵平 刘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15-2325,共11页
以油脂为原料通过加氢脱氧方式制备烃基生物柴油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在烃基生物柴油的制备过程中,为降低油脂加氢脱氧过程中碳原子的损失,制备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至关重要。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i-Fe双金... 以油脂为原料通过加氢脱氧方式制备烃基生物柴油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在烃基生物柴油的制备过程中,为降低油脂加氢脱氧过程中碳原子的损失,制备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至关重要。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i-Fe双金属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催化硬脂酸加氢脱氧反应;采用XRD、TEM、HRTEM、XPS、NH_(3)-TPD、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探索了制备条件及金属Fe的加入对Ni基催化剂理化特性及加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还原、10%Ni金属负载量、Ni/Fe质量比=3∶1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较佳的加氢脱氧性能,Fe的加入与Ni形成了FeNi_(3)合金,Ni和Fe金属的内部相互作用还促进了Ni-Fe团簇的高分散性和形成了较小的粒径尺寸。此外,FeNi_(3)合金的形成还降低了Fe、Ni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提升了Fe、Ni催化剂的中等酸活性和总酸度,这促进了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活性。考察了反应温度、初始H_(2)压力、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硬脂酸加氢脱氧反应的影响。得出260℃、3.0 MPa、4 h、0.02 g催化剂用量为最优加氢脱氧反应条件,催化剂在该条件下实现催化硬脂酸加氢脱氧反应100%转化率和较高C_(18)选择性(93.5%)。最后,通过与商业催化剂进行催化性能对比,表明该催化剂在反应活性及C_(18)选择性方面均存在显著优势。这项研究为下一步油脂原料的选择性加氢脱氧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 合金催化剂 加氢脱氧 C_(18)选择性 烃基生物柴油
下载PDF
烷基化竹纤维素纳米晶增强醋酸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11
作者 钱诚 肖堯 +3 位作者 杨静 杨海艳 王大伟 史正军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1,共8页
为提升竹纤维素纳米晶在醋酸纤维素中的分散均匀性,提高醋酸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的竹纤维素纳米晶作为增强相,柠檬酸三丁酯为增塑剂,使用溶液浇铸法制备改性竹纤维素... 为提升竹纤维素纳米晶在醋酸纤维素中的分散均匀性,提高醋酸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的竹纤维素纳米晶作为增强相,柠檬酸三丁酯为增塑剂,使用溶液浇铸法制备改性竹纤维素纳米晶/柠檬酸三丁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分析竹纤维素纳米晶的结构,通过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力学拉伸试验和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表征了复合膜的微观形貌、透光率、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经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后,竹纤维素纳米晶在醋酸纤维素基体中的分散性得到明显改善。复合膜的透光率随着改性竹纤维素纳米晶质量分数的增加而下降。当添加的改性竹纤维素纳米晶质量分数为3%时,醋酸纤维素复合膜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应力和应变分别达到60.76 MPa和5.05%。此外,改性竹纤维素纳米晶/柠檬酸三丁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与竹纤维素纳米晶/柠檬酸三丁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相比具有更优异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素纳米晶 分散性 醋酸纤维素 复合膜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没食子酸改性竹粉的制备及抑菌性能
12
作者 叶金枝 徐涓 +3 位作者 杨静 杨海艳 王大伟 史正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3-1340,共8页
【目的】以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竹粉为原料,采用酯化反应制备没食子酸改性竹材,并探究没食子酸对竹材抑菌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对改性竹粉特性进行表征,采用振荡... 【目的】以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竹粉为原料,采用酯化反应制备没食子酸改性竹材,并探究没食子酸对竹材抑菌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对改性竹粉特性进行表征,采用振荡法评估改性竹粉的抑菌性能。【结果】没食子酸可以与竹粉形成接枝共聚物,并在竹纤维束表面形成一层包裹物,从而使其表面变得更加光滑;没食子酸改性后,竹粉的热稳定性提高约40℃,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抑制率从30.70%提高到93.2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抑制率从32.18%提高到75.29%。【结论】没食子酸改性可明显提高龙竹竹粉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能力,该方法为竹材抑菌性能改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竹 没食子酸 改性 抑菌
下载PDF
竹纳米纤维素膜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
13
作者 李岷钊 朱恩清 +3 位作者 杨静 杨海艳 王大伟 史正军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为制备力学性能优良、透光性能好以及阻隔性能较佳的可再生生物质基膜材料,以漂白硫酸盐竹浆纤维(BP)为原料,先制备竹纳米纤维素(B-CNF),再通过高碘酸钠氧化改性的方法对竹纤维中纤维素的分子结构进行调控,制备了以竹材为基质的竹纳米... 为制备力学性能优良、透光性能好以及阻隔性能较佳的可再生生物质基膜材料,以漂白硫酸盐竹浆纤维(BP)为原料,先制备竹纳米纤维素(B-CNF),再通过高碘酸钠氧化改性的方法对竹纤维中纤维素的分子结构进行调控,制备了以竹材为基质的竹纳米纤维素膜材料。当NaIO 4氧化处理0.5、1.5、3 h时,所得氧化竹纳米纤维素分别标记为OB-CNF-0.5、OB-CNF-1.5和OB-CNF-3,对应制备的膜材料分别标记为OBF-0.5、OBF-1.5和OBF-3,B-CNF制备的膜材料为BF。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方法对膜材料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透光性能、水蒸气和氧气阻隔性能。结果表明:高碘酸盐氧化可成功地在竹纤维的纤维素分子长链中引入醛基,随着NaIO 4氧化时间延长至3.0 h,竹纳米纤维素中含醛基量增加至1.23 mmol/g;与BF相比,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竹纳米纤维素基膜材料会逐渐出现分层结构,在波长为600 nm处的透光率从82.24%增加至97.49%,水蒸气透过量(WVTR)从0.35 g·mm/(m^(2)·h·kPa)降低至0.13 g·mm/(m^(2)·h·kPa),氧气透过量(OTR)从4.37×10^(-3)cm^(3)/(m^(2)·d·Pa)降低到1.68×10^(-5)cm^(3)/(m^(2)·d·Pa)。膜材料OBF-1.5的综合性能较好,拉伸强度为42.85 MPa,断裂伸长率为8.88%,在600 nm处透光率超过90%,水蒸气透过量为0.14 g·mm/(m^(2)·h·kPa),氧气透过量为1.68×10^(-5)cm^(3)/(m^(2)·d·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膜材料 阻隔性能 透光性能
下载PDF
毒死蜱暴露对蚯蚓的亚慢性神经毒性研究
14
作者 杨易梅 周世萍 +4 位作者 李惠娟 李奇生 武自强 杨广斌 朱鑫泽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421,共8页
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类群,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毒死蜱是我国使用量较大的有机磷农药品种之一,对以蚯蚓为代表的土壤生物具有潜在威胁.本文选择云南林地常见的蚯蚓优势种—皮质远盲蚓(Amynthas cortic... 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类群,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毒死蜱是我国使用量较大的有机磷农药品种之一,对以蚯蚓为代表的土壤生物具有潜在威胁.本文选择云南林地常见的蚯蚓优势种—皮质远盲蚓(Amynthas corticis)作为试验生物,从毒死蜱暴露引发的蚯蚓脑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离子通道特征酶(Ca^(2+)-Mg^(2+)-ATP酶、Ca^(2+)-ATP酶)变化入手,对毒死蜱亚慢性神经毒性导致的蚯蚓运动、学习记忆等神经行为变化进行研究,运用综合毒性指数(IBR)评价蚯蚓生物标志物变化,开展毒死蜱暴露对蚯蚓的亚慢性神经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暴露期内,毒死蜱处理组中蚯蚓脑部的乙酰胆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毒死蜱处理组中蚯蚓脑部乙酰胆碱含量持续升高,而蚯蚓脑部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含量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小于0.05).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毒死蜱对这3种神经递质含量的抑制加强,毒死蜱对蚯蚓的神经损伤导致了蚯蚓的运动迟缓和学习记忆障碍,毒死蜱暴露诱发的蚯蚓神经递质异常是蚯蚓运动迟缓、学习记忆障碍神经行为变化的可能机制之一.暴露28 d时,8、12 mg/kg毒死蜱对蚯蚓的IBR值分别为3.227 5、4.524 6,暴露56 d时的IBR值分别为3.884 8、5.899 5,毒死蜱对蚯蚓的亚慢性神经毒性随着毒死蜱的暴露浓度、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研究发现,毒死蜱慢性神经毒性虽然不会导致蚯蚓死亡,但会诱发蚯蚓的运动迟缓、记忆障碍等神经行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毒死蜱 亚慢性神经毒性 神经行为 土壤污染
下载PDF
不同浸提处理对竹粉防霉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15
作者 汪雨田 徐涓 +3 位作者 杨静 杨海艳 王大伟 史正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148,共8页
以经过冷水、10 g/L HCl、10 g/L NaOH、120 U/mL淀粉酶溶液、V(甲苯)∶V(乙醇)=2:1和120℃水热浸提分别处理后的巨龙竹粉为实验对象,通过观察竹粉上3种常见霉菌绿色木霉、桔青霉和黑曲霉的生长情况,并对竹粉化学成分含量、官能团及微... 以经过冷水、10 g/L HCl、10 g/L NaOH、120 U/mL淀粉酶溶液、V(甲苯)∶V(乙醇)=2:1和120℃水热浸提分别处理后的巨龙竹粉为实验对象,通过观察竹粉上3种常见霉菌绿色木霉、桔青霉和黑曲霉的生长情况,并对竹粉化学成分含量、官能团及微观形貌进行测试,探究竹材主要化学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与霉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排查竹材中关键的致霉组分。结果表明:经10 g/L NaOH处理过的竹粉防霉效果最佳,综合抑菌率可达50%;碱处理后除可溶性营养物质溶出,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部分降解减少了霉菌可转化利用的营养物质,提高了竹纤维细胞的致密度,降低了竹材的吸水性,有效增强了竹粉的防霉性能;10 g/L NaOH在提高竹材防霉性能的同时还能增强竹材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龙竹 防霉性 浸提 化学成分 机理
下载PDF
3D打印用紫外光固化衣康酸基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16
作者 仇宇昊 朱国强 +2 位作者 赵平 刘承果 周永红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2-189,共8页
受传统化石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利用生物质资源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衣康酸(IA)和乙二醇(EG)与3,3′-二硫代二丙酸(DTPA)在高温下发生缩聚酯化反应,得到生物基不饱和聚酯光敏预体(IED)。然后,将IED... 受传统化石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利用生物质资源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衣康酸(IA)和乙二醇(EG)与3,3′-二硫代二丙酸(DTPA)在高温下发生缩聚酯化反应,得到生物基不饱和聚酯光敏预体(IED)。然后,将IED和生物基活性稀释剂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THFMA)、光引发剂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复配得到光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IEDT)。通过RT-IR监测IEDT的双键转化率和最大转化速率等光固化动力学参数,并测试了光固化材料的力学、热力学等性能。所得光固化材料具有较高的生物基含量(质量分数45.0%~61.1%)和优异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最高可达35.3 MPa)。此外,树脂材料中含有动态双硫键,高温下可以发生动态交换,实现了IEDT材料的热压回收和重复利用。将最优树脂进一步应用于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并测量其工作曲线,成功地打印了不同结构的模型。总体来说,该生物基不饱和聚酯树脂(IEDT)在光固化3D打印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树脂 衣康酸 高生物基含量 动态双硫键 3D打印
下载PDF
薇甘菊提取物对冷轧钢在氨基磺酸溶液中的缓蚀效果
17
作者 杜鹏飞 雷然 李向红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0,28,共7页
将40%乙醇水溶液作为浸提溶剂,从薇甘菊粉末中提取制备薇甘菊提取物(MME),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MME的官能团进行分析。采用失重法、电化学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研究了MME对冷轧钢在氨基磺酸(NH2SO3H)溶... 将40%乙醇水溶液作为浸提溶剂,从薇甘菊粉末中提取制备薇甘菊提取物(MME),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MME的官能团进行分析。采用失重法、电化学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研究了MME对冷轧钢在氨基磺酸(NH2SO3H)溶液中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MME对冷轧钢在NH2SO3H溶液中产生了显著的缓蚀效果;在30℃时,由失重法测得100 mg/L MME对冷轧钢在0.1 mol/L NH2SO3H溶液中的缓蚀率达到92.2%;MME在冷轧钢表面的吸附规律服从表观Langmuir吸附等温式,其在钢表面的标准吸附吉布斯自由能约为-30 kJ/mol,即同时存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MME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添加MME以后,试样表面平整均匀,腐蚀程度显著降低,有效减缓了酸性介质对钢表面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氨基磺酸 缓蚀剂 吸附 冷轧钢
下载PDF
负载MOF的木材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的构筑与表征
18
作者 张朝岭 朱刚 +4 位作者 邓书端 李凯钱 张旭鹏 康昆勇 孙浩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24-5132,共9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的形态通常呈粉末状不易回收且加工成型较为困难,从而导致其进一步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因此,为MOF寻求一种具有良好加工性能的自支撑多孔载体材料显得迫在眉睫。采用化学预处理与冷冻干燥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一系列木... 金属-有机框架(MOF)的形态通常呈粉末状不易回收且加工成型较为困难,从而导致其进一步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因此,为MOF寻求一种具有良好加工性能的自支撑多孔载体材料显得迫在眉睫。采用化学预处理与冷冻干燥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一系列木材气凝胶多孔载体材料,并对比研究了不同木材气凝胶的微观结构、比表面积和热稳定性能。相较其他木材气凝胶,轻木气凝胶能够保持完整的蜂窝状多孔骨架结构,其比表面积达到43.87 m^(2)·g^(-1),并表现出低密度(0.091 g·cm^(-3))的超轻质特性,且兼具良好的热稳定性。基于此,将轻木气凝胶作为载体负载MOF颗粒,采用原位生长策略成功构筑出一种新型ZIF-8@轻木气凝胶吸附材料。结果表明,具有规则十二面体结构的ZIF-8均匀分布在轻木气凝胶骨架内的管腔表面,ZIF-8的引入显著提升了轻木气凝胶多孔载体的吸附能力,该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MB)的去除率为99.2%,最大吸附量可达198.3 mg·g^(-1)。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ZIF-8@轻木气凝胶对MB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为构筑功能化MOF@木材衍生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将促进其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木材气凝胶 多孔结构 载体 吸附
下载PDF
西印度醋栗枝叶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安全性评价
19
作者 侯润庚 丁骁 +3 位作者 杨力颖 张曼 张颖君 赵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2-259,共8页
对西印度醋栗(Phyllanthus acidus Skeels)枝叶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为该植物的安全食用和药用研发提供参考。采用溶剂回流提取得到西印度醋栗枝叶的全组分样品,然后按照极性大小进一步对全组分进行分组划段... 对西印度醋栗(Phyllanthus acidus Skeels)枝叶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为该植物的安全食用和药用研发提供参考。采用溶剂回流提取得到西印度醋栗枝叶的全组分样品,然后按照极性大小进一步对全组分进行分组划段,分别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组分,以及乙醇洗脱组分和水溶出组分;以半抑制浓度(IC_(50))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组分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通过经典急毒实验法测定各组分对小鼠的近似最大耐受量(MTD)和半数致死量(LD_(50)),将全组分样品进行连续灌胃20 d评价其亚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西印度醋栗枝叶各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全组分的MTD为2.0 g/kg,不同组分样品的毒性大小为乙醇洗脱组分>水溶出组分>石油醚组分>乙酸乙酯组分>正丁醇组分>全组分。主要急性毒性症状是惊跳随后怠动、扭体、呼吸急促等。亚急性毒性试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及病变,表明在口服摄入西印度醋栗全组分2 g/kg/d(相当于干燥枝叶8.6 g/kg)是安全的,具有开发为降血糖、减肥食品和药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印度醋栗 枝叶 Α-葡萄糖苷酶 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吐温-60对钢在Cl_(2)CHCOOH溶液中的缓蚀性能
20
作者 滕雪颜 雷然 李向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2-571,共10页
通过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60在0.10 mol·L^(-1)二氯乙酸(Cl_(2)CHCOOH)溶液中对冷轧钢的缓蚀性能,并且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试对冷轧钢表面的... 通过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60在0.10 mol·L^(-1)二氯乙酸(Cl_(2)CHCOOH)溶液中对冷轧钢的缓蚀性能,并且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试对冷轧钢表面的微观形貌和亲水/疏水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20℃时100 mg·L^(-1)吐温-60的缓蚀率可达89.6%,6~48 h内缓蚀效果稳定;20~50℃时吐温-60在冷轧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标准吸附Gibbs自由能为-42.92~-47.41 kJ·mol^(-1),吸附过程中伴随着熵增加。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吐温-60为“几何覆盖效应”的混合抑制型缓蚀剂;随着吐温-60浓度的增大,Nyquist图的容抗弧半径增大,电荷转移电阻增大,而界面双电层电容值下降。SEM和AFM的微观表面形貌进一步证实了吐温-60能有效减缓钢表面的腐蚀程度;缓蚀后钢表面接触角增大,表面疏水性增强,可有效屏蔽酸介质对钢表面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温-60 缓蚀 二氯乙酸 冷轧钢 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