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DD电极的实际含能材料废水中氮转化电化学处理
1
作者 尤家军 熊鹰 +1 位作者 王兵 汪建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6-276,共11页
中试含能材料废水含各类高浓度含氮化合物(氨氮(NH_(3)─N)、亚硝酸盐(NO_(2)^(-))、硝酸盐(NO3-)等)和有机污染物,是一类极难降解的废水。为实现对含能材料废水中含氮化合物的高效、定向去除,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 中试含能材料废水含各类高浓度含氮化合物(氨氮(NH_(3)─N)、亚硝酸盐(NO_(2)^(-))、硝酸盐(NO3-)等)和有机污染物,是一类极难降解的废水。为实现对含能材料废水中含氮化合物的高效、定向去除,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FCVD))法制备的掺硼金刚石(BDD)电极对其进行电化学降解,重点研究了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电解质成分及浓度、修饰电极类型(如Cu/BDD、Ni/BD电极)及电解装置结构(单池、双池)对含氮化合物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能材料废水中添加0.1 M氯化钠电解质有助于提高NH3─N直接转化为氮气(N_(2))的选择性;采用Cu/BDD、Ni/BDD阴极可加速高价氮向NH_(3)─N的转化过程;双电解池结构体系下,以Cu/BDD、Ni/BDD电极为阳极可以提高NH3─N转化为N_(2)的降解速率。因此,采用金属修饰BDD电极为阳极的双电解池结构在添加0.1 M NaCl电解质情况下有望对宏量含能材料废水进行快速、高效、高选择性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硼金刚石(BDD)电极 含能材料废水 电化学
下载PDF
氟化甲基丙烯酸酯改性压力敏感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家楹 魏春华 +3 位作者 杨瑜珂 蒋海林 杨军校 梁磊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氟化丙烯酸酯聚合物因其对氧气的敏感性高,光降解率低及温度敏感性低等优点在压力敏感涂料(PSP)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为了改善聚对叔丁基苯乙烯用作PSP基体聚合物的性能,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氟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与对叔丁基苯乙烯共聚... 氟化丙烯酸酯聚合物因其对氧气的敏感性高,光降解率低及温度敏感性低等优点在压力敏感涂料(PSP)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为了改善聚对叔丁基苯乙烯用作PSP基体聚合物的性能,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氟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与对叔丁基苯乙烯共聚物,通过核磁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测试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将共聚物与氧探针混合并喷涂制备了压力敏感涂层,对其氧传感性、压力敏感性、温度敏感性以及光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筛选出最适合用作PSP基体聚合物衬底。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六氟异丙酯与对叔丁基苯乙烯的共聚物综合性能最为优异,压力敏感性高(S_(p)=0.7154%/kPa),温敏感性低(S_(T)=-0.4978%/℃),光降解性较低(I_(d)=9.9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敏感材料 氟化聚合物 铂卟啉 喷涂薄膜
原文传递
MXene纳米吸波材料前驱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
作者 付凯 李婧 常冠军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25年第1期32-35,共4页
选择Ti_(3)AlC_(2)作为典型的MXene前驱体,采用氟化物/盐酸刻蚀法去除Al层,成功制备了Ti_(3)C_(2)T_(x) MXene纳米吸波材料。详细分析了所得Ti_(3)C_(2)T_(x) MXene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Ti_(3)C_(2)T_(x) MXene具有较大的薄片... 选择Ti_(3)AlC_(2)作为典型的MXene前驱体,采用氟化物/盐酸刻蚀法去除Al层,成功制备了Ti_(3)C_(2)T_(x) MXene纳米吸波材料。详细分析了所得Ti_(3)C_(2)T_(x) MXene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Ti_(3)C_(2)T_(x) MXene具有较大的薄片尺寸和较少的缺陷。电磁参数的测试结果表明,经刻蚀法制备的MXene显示出优越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尤其在高频段(8.2~12.4 GHz)具有显著的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纳米吸波材料 前驱体制备 化学刻蚀 电磁波吸收
原文传递
成孔剂浓度对水泥基多孔材料孔结构及硬化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宋理燃 蒋俊 +4 位作者 曾浩伦 卢忠远 金超 刘铁 杨奉源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5年第2期13-18,25,共7页
采用不同掺量、不同浓度的成孔剂制备了水泥基多孔材料,通过强度测试、压汞试验、XRD、热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成孔剂对水泥基多孔材料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成孔剂掺量下,随着成孔剂浓度的增加,试件的孔隙率减小... 采用不同掺量、不同浓度的成孔剂制备了水泥基多孔材料,通过强度测试、压汞试验、XRD、热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成孔剂对水泥基多孔材料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成孔剂掺量下,随着成孔剂浓度的增加,试件的孔隙率减小,孔径范围变窄,累计孔容减小,平均孔径减小,抗压强度增加;当成孔剂掺量为40%时,随着成孔剂浓度的增加,试件的导热系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成孔剂掺量为80%时,随着成孔剂浓度的增加,试件的导热系数呈增加趋势;通过提高成孔剂浓度可调控水泥基多孔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 孔结构 成孔剂 水泥基多孔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用于激光照明的荧光粉@SiO_(2)气凝胶复合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杰 高燕 +2 位作者 朱家艺 毕于铁 任洪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7,共9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Tb_(3)Al_(5)O_(12)(TAG)荧光粉。热分析数据证实,增加H_(3)BO_(3)摩尔比会导致最终相的转变温度降低。同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H_(3)BO_(3)摩尔比的提高会导致荧光粉颗粒尺寸增大。在激发波长为275 nm的条件... 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Tb_(3)Al_(5)O_(12)(TAG)荧光粉。热分析数据证实,增加H_(3)BO_(3)摩尔比会导致最终相的转变温度降低。同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H_(3)BO_(3)摩尔比的提高会导致荧光粉颗粒尺寸增大。在激发波长为275 nm的条件下,发射光谱在480~650 nm范围内出现了由Tb^(3+)的5d→4f跃迁产生的多个发射峰。然后通过物理掺杂和超临界干燥工艺成功制备了荧光粉@SiO_(2)气凝胶复合发光材料。与荧光粉相比,荧光粉@SiO_(2)气凝胶复合发光材料的内量子产率显著增加,可达63.64%。采用波长为355 nm的激光源激发荧光粉@SiO_(2)气凝胶复合发光材料,可实现长距离无导线方式发光,并具有良好均匀性。以上结果证明了荧光粉@SiO_(2)气凝胶复合发光材料在激光应急照明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TAG荧光粉 荧光粉@SiO_(2)气凝胶复合发光材料 内量子产率 激光源激发
下载PDF
PBO/PET复合材料的双原位法制备及其辐射防护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秉坤 张全平 +1 位作者 李佳乐 周元林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15,91,共9页
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硼酸铅为原料,采用双原位法实现从液相单体直接制备出固体聚酯复合材料。将硼酸铅(PBO)加入乙二醇中加热搅拌,使硼酸铅/乙二醇(PBO/EG)分散液从乳白色悬浮液转变为清澈透明胶体,再将分散液与对苯二甲酸聚合,制备... 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硼酸铅为原料,采用双原位法实现从液相单体直接制备出固体聚酯复合材料。将硼酸铅(PBO)加入乙二醇中加热搅拌,使硼酸铅/乙二醇(PBO/EG)分散液从乳白色悬浮液转变为清澈透明胶体,再将分散液与对苯二甲酸聚合,制备出含有百纳米级新生硼酸铅的聚酯(PBO/PET)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PBO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热性能、辐射屏蔽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分散液的形成过程和复合材料的结构及物相。结果表明:硼酸铅在乙二醇中以硼酸酯形式存在,并表现出胶体属性;双原位制备过程中硼酸铅结构被乙二醇破坏,然后在聚酯聚合过程中重新生长出结构和形貌完全不同的硼酸铅;硼酸铅对聚酯分子链运动行为有显著影响,可提升结晶度、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双原位制备聚酯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中子和γ射线防护性能,当PBO填充质量分数为20%时,对105 keVγ射线衰减系数达到1.876 cm^(2)/g,0.025 eV中子吸收率达到55.5%。双原位法能简化聚酯复合材料的加工步骤,为硼酸盐填料在聚酯基体中的粒径调控和功能聚酯的无副产物绿色制备提供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原位法 硼酸铅聚酯复合材料 辐射防护
下载PDF
碳纳米材料对含能材料降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杨 金波 彭汝芳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2-434,共13页
为了充分利用碳纳米材料的性能优势,本文总结了碳纳米材料对含能材料降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典型碳纳米材料,如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和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对降低含能材料撞击感度、冲击波感度和摩擦感度的作用,并探讨了不同... 为了充分利用碳纳米材料的性能优势,本文总结了碳纳米材料对含能材料降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典型碳纳米材料,如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和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对降低含能材料撞击感度、冲击波感度和摩擦感度的作用,并探讨了不同碳纳米材料的降感机制。最后对碳纳米材料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优化碳纳米材料与含能材料的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深入理解碳纳米材料性质并进行功能化修饰、调控碳纳米材料与含能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以及进一步探究碳纳米材料的降感机制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降感 碳纳米材料 石墨烯 安全性
下载PDF
CNC/GENR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制备
8
作者 甘旗星 刘浩 +2 位作者 魏锡均 宋英泽 宋丽贤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8-24,37,共8页
为获得兼顾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的弹性体复合材料,将不同质量分数纤维素纳米晶(CNC)分别添加到甘氨酸改性的环氧化天然橡胶(GENR)基体中,制备了一系列基于CNC表面羟基和GENR分子链上羟基、羧基之间界面氢键作用的CNC/GENR复合材料,利用... 为获得兼顾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的弹性体复合材料,将不同质量分数纤维素纳米晶(CNC)分别添加到甘氨酸改性的环氧化天然橡胶(GENR)基体中,制备了一系列基于CNC表面羟基和GENR分子链上羟基、羧基之间界面氢键作用的CNC/GENR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拉伸试验机等对CNC/GENR复合材料的界面氢键作用、机械强度、自修复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CNC的引入显著提高了环氧化天然橡胶的机械性能,当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拉伸强度为4.4 MPa、断裂伸长率为1500%、自修复效率为90%,与未添加CNC样品相比分别增加了2倍、0.93倍和1.43倍。CNC/GENR复合材料实现了同时提高复合材料机械性能和自修复性能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天然橡胶 纤维素纳米晶 自修复复合材料
下载PDF
4,7-二氨基三唑并[4,5-d]哒嗪基自组装含能材料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
9
作者 杨雅麟 屈智慧 +4 位作者 李馨宇 杜慧英 秦逸枫 伍波 王康才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1-889,I0001,共10页
为了探索工艺简单、性能调控空间大的合成方法,获得性能优良的含能化合物,以2,3-二氨基-2-丁烯二腈为原料,经环化、加成等步骤合成了4,7-二氨基三唑并[4,5-d]哒嗪(DATP),再进一步与硝酸、高氯酸和碘酸通过非共价键自组装策略合成了3种... 为了探索工艺简单、性能调控空间大的合成方法,获得性能优良的含能化合物,以2,3-二氨基-2-丁烯二腈为原料,经环化、加成等步骤合成了4,7-二氨基三唑并[4,5-d]哒嗪(DATP),再进一步与硝酸、高氯酸和碘酸通过非共价键自组装策略合成了3种新型含能化合物(化合物3~化合物5);采用核磁共振谱、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其热稳定性和机械感度;并运用EXPLO5 V6.05.02软件计算得到化合物的爆轰性能。结果表明,4,7-二氨基三唑并[4,5-d]哒嗪硝酸盐(化合物3,T_(d)=229.1℃)和高氯酸盐(化合物4,T_(d)=220.5℃)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3种化合物(化合物3、化合物4和化合物5)的理论爆速分别为7435、7472和5877 m/s,理论爆压分别为19.9、21.9和17.8 GPa,计算得出的比冲分别为195、205和151 s。其中4,7-二氨基三唑并[4,5-d]哒嗪高氯酸盐(化合物4)撞击感度(IS>40 J)低于RDX和3,6,7-三氨基-7H-[1,2,4]三唑并[4,3-b][1,2,4]三唑高氯酸盐(TATOT·ClO_(4)),且3种化合物的摩擦感度均低于或与RDX的摩擦感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含能材料 4 7-二氨基三唑并[4 5-d]哒嗪 自组装 热稳定性 爆轰性能
下载PDF
改性纳米Bi_(2)O_(3)/Eu_(2)O_(3)/EPVC基X射线屏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娇 任翼 +1 位作者 戴学志 晏敏皓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针对当前辐射防护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研发出一种新型X射线屏蔽材料。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对纳米氧化铋(Bi_(2)O_(3))、纳米氧化铕(Eu_(2)O_(3))进行表面改性,并作为填料填充至PVC糊树脂(EPVC)基体中制备得到改性纳米复合材料Bi... 针对当前辐射防护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研发出一种新型X射线屏蔽材料。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对纳米氧化铋(Bi_(2)O_(3))、纳米氧化铕(Eu_(2)O_(3))进行表面改性,并作为填料填充至PVC糊树脂(EPVC)基体中制备得到改性纳米复合材料Bi_(2)O_(3)/Eu_(2)O_(3)/EPVC(简称为BEP)。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前后的纳米颗粒进行表征。采用模拟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WinXcom模拟Bi_(2)O_(3)、Eu_(2)O_(3)对X射线的屏蔽能力并计算Bi_(2)O_(3)、Eu_(2)O_(3)的最佳质量配比,通过热重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断面扫描及X射线屏蔽性能测试研究了改性纳米填料含量对BEP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纳米Bi_(2)O_(3)、Eu_(2)O_(3)质量比为1∶1时BEP同时具备对中、低能X射线有较好的屏蔽性能,且填料基体质量比为5∶2,厚度为4mm时能达到同等厚度下最佳的X射线屏蔽效果。实际应用中,填料与EPVC基体的质量比为5∶1时具有最佳拉伸性能。BEP材料环境友好、无生物毒性,可用来替代含铅材料在X射线屏蔽中的部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屏蔽 辐射防护 氧化铋 氧化铕
原文传递
自修复P(BA-co-NIAM)/ILs-r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1
作者 刘梓弈 黄英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采用阳离子-π相互作用交联构筑具有自修复功能的P(BA-co-NIAM)/ILs-rGO复合材料。利用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AmimCl)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改性和还原,得到离子液体改性的还原氧化石墨烯(ILs-rGO);在氮气气氛下用吲哚、N-... 采用阳离子-π相互作用交联构筑具有自修复功能的P(BA-co-NIAM)/ILs-rGO复合材料。利用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AmimCl)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改性和还原,得到离子液体改性的还原氧化石墨烯(ILs-rGO);在氮气气氛下用吲哚、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二氯甲烷制备NIAM单体;将丙烯酸丁酯(BA)和NIAM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共聚物P(BA-co-NIAM);将ILs-rGO溶液与P(BA-co-NIAM)溶液共混,采用热压成型法制备柔性自修复P(BA-co-NIAM)/ILs-rGO复合材料。通过热重分析、拉伸测试对材料的热学、力学及自修复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未掺杂ILs-rGO的聚合物P(BA-co-NIAM)相比,P(BA-co-NIAM)/ILs-rGO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从0.235 MPa提升到0.564 MPa,断裂伸长率的自修复效率从90.3%提升到99.4%,机械强度及自修复性能都得到显著提高。该复合材料在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 阳离子-π 共聚物 改性石墨烯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2
作者 邵忠武 张魁宝 +3 位作者 周琳 李博 王春雅 张军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8,41,共9页
纤维增强酚醛树脂气凝胶复合材料由于其低密度、低导热和优异的热稳定性而在高温热防护领域备受关注。为满足日益苛刻的热防护服役环境,通过水解法原位共聚将硅烷链段引入酚醛树脂,制备了一种具有优异抗氧化和耐烧蚀性能的硅改性酚醛气... 纤维增强酚醛树脂气凝胶复合材料由于其低密度、低导热和优异的热稳定性而在高温热防护领域备受关注。为满足日益苛刻的热防护服役环境,通过水解法原位共聚将硅烷链段引入酚醛树脂,制备了一种具有优异抗氧化和耐烧蚀性能的硅改性酚醛气凝胶,并将其与石英纤维复合,得到纤维增强杂化酚醛气凝胶复合材料。性能测试表明:在1300℃丁烷火焰下处理15 s后,纤维增强杂化酚醛气凝胶复合材料质量烧蚀率为0.0879 g/s,线性烧蚀率为0.0347 mm/s,对比纯酚醛气凝胶复合材料分别下降了52.0%和15.6%;在40 kW石英灯下加热20 min后,质量烧蚀率为0.230 g/min,线性烧蚀率为0.051 mm/min,对比纯酚醛气凝胶复合材料分别下降了57.9%和67.3%。结果显示硅烷链段的引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和耐烧蚀性能,该纤维增强杂化酚醛气凝胶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热防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 纤维复合材料 热防护
下载PDF
基于搭建紫外-可见光谱仪并运用于氨基酸测定的实验教学模式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永刚 唐妍 +1 位作者 吴佳 曹亚焜 《化工设计通讯》 2024年第1期87-89,共3页
设计搭建了一款用于本科实验教学的可拆卸便携式紫外-可见光谱仪。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其工作原理,并利用光学元件设计并搭建紫外-可见光谱仪。搭建好的仪器测试表征氨基酸的紫外光谱,并通过DFT(密度泛函)计算来验证仪器的... 设计搭建了一款用于本科实验教学的可拆卸便携式紫外-可见光谱仪。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其工作原理,并利用光学元件设计并搭建紫外-可见光谱仪。搭建好的仪器测试表征氨基酸的紫外光谱,并通过DFT(密度泛函)计算来验证仪器的准确性。该实验方案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锻炼动手能力,并能够学习和探究量子力学计算的相关方法,践行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获得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仪 量子力学计算 平台搭建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层间键增强NR/Bi_(2)WO_(6)复合材料γ射线屏蔽及力学性能
14
作者 李银涛 刘栋梁 +1 位作者 周元林 张全平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0-56,共7页
橡胶基纳米复合材料因其在可穿戴辐射防护设备中的广泛应用,已在核工业领域成为研究焦点。在此研究中,采用水热法合成了Bi_(2)WO_(6)纳米粒子,并通过球磨法制备了WO_(3)和Bi_(2)O_(3)粒子。随后,将这些粒子以质量分数30%分别填充到天然... 橡胶基纳米复合材料因其在可穿戴辐射防护设备中的广泛应用,已在核工业领域成为研究焦点。在此研究中,采用水热法合成了Bi_(2)WO_(6)纳米粒子,并通过球磨法制备了WO_(3)和Bi_(2)O_(3)粒子。随后,将这些粒子以质量分数30%分别填充到天然橡胶(Nature Rubber,NR)中,制备了NR/Bi_(2)WO_(6)、NR/WO_(3)和NR/Bi_(2)O_(3)这三种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NR/Bi_(2)WO_(6)复合材料对于59.5 keV(^(241)Am)γ射线的屏蔽效果达到了13.6%,这个数值显著高于NR/WO_(3)的7.4%以及NR/Bi_(2)O_(3)的9.2%。研究还发现,相比WO_(3)和Bi_(2)O_(3),Bi_(2)WO_(6)晶体结构中Bi_(2)O_(22)^(+)层与WO_(4)^(2-)层的交错排列形成的层间效应能有效提升γ光子与核外电子碰撞的概率,从而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γ射线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防护 Bi_(2)WO_(6) 复合材料 光电效应 边界互补 层间键
原文传递
负温环境下复合磷酸盐对磷酸镁水泥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杨奉源 赖振宇 +3 位作者 李军 刘智 蒋俊 卢忠远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8期123-129,135,共8页
川藏线海拔较高,大部分地区受冰雪灾害影响,混凝土道路易遭受损伤,对修补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严寒环境适应较好的磷酸镁水泥(MPC)存在低温下强度发展较慢的问题,探究了在负温(-5℃)环境下,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钠复合加入对MPC... 川藏线海拔较高,大部分地区受冰雪灾害影响,混凝土道路易遭受损伤,对修补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严寒环境适应较好的磷酸镁水泥(MPC)存在低温下强度发展较慢的问题,探究了在负温(-5℃)环境下,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钠复合加入对MPC强度、水化特性、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掺加磷酸二氢钠可以显著提高MPC的强度,3 h抗压强度达到了41.2 MPa,相比于纯磷酸二氢钾组提高了776.6%,28 d抗压强度可达70.0 MPa以上。磷酸二氢钠的加入可促进新的水化产物生成,即Na-Struvite,该水化产物多为无定形或针状,可以有效填充孔隙,细化孔径,有利于强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镁水泥 负温环境 磷酸二氢钠 强度
下载PDF
相变水泥基纳米多孔材料应用于外围护结构的温控能力及能耗
16
作者 王鸿 金超 +6 位作者 黄金桥 蒋俊 陈绍游 管小军 吕飞 卢忠远 李军 《暖通空调》 2024年第S2期512-516,共5页
相变水泥基纳米多孔材料兼具有相变材料与多孔材料特征,应用于围护结构中节能减碳与室温舒适度提升潜力巨大。以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相变水泥基纳米多孔材料应用于外围护结构时的建筑能耗、碳排放及控温能力。结果表明:含相变水泥基纳米... 相变水泥基纳米多孔材料兼具有相变材料与多孔材料特征,应用于围护结构中节能减碳与室温舒适度提升潜力巨大。以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相变水泥基纳米多孔材料应用于外围护结构时的建筑能耗、碳排放及控温能力。结果表明:含相变水泥基纳米多孔材料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建筑在各气候区均有一定的节能减排效果,其中干密度429.9 kg/m^(3)、导热系数0.08594 W/(m·K)的相变水泥基纳米多孔材料PCPM80-20应用于建筑围护结构中表现出最低建筑能耗、最高节能效率和最大CO_(2)减排量,且位于供暖需求大的严寒地区节能减排效果最为显著,即节能效率为22.50%,CO_(2)减排量为87.16 kg/(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水泥基多孔材料 EnergyPlus模拟 能耗 碳排放
下载PDF
GO/ZIF-67/水性环氧复合涂层的制备及防腐性能
17
作者 黄亚文 张田田 +3 位作者 邓莉 张炜亮 陈俊 胡程耀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针对氧化石墨烯(GO)无自修复性能和沸石类金属有机框架(MOFs)聚合物的腐蚀介质屏蔽性能较弱等实际问题,将具有主被动协同防腐作用的GO/MOFs复合纳米颗粒作为防腐填料,加到水性环氧树脂涂层(WEP)中从而提升防腐性能。通过微观形貌观察、... 针对氧化石墨烯(GO)无自修复性能和沸石类金属有机框架(MOFs)聚合物的腐蚀介质屏蔽性能较弱等实际问题,将具有主被动协同防腐作用的GO/MOFs复合纳米颗粒作为防腐填料,加到水性环氧树脂涂层(WEP)中从而提升防腐性能。通过微观形貌观察、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和盐水浸泡实验对涂层的附着力和防腐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复合纳米涂层的吸水率比纯WEP涂层降低6%。在3.5%盐水中浸泡7 d后,复合纳米填料的添加量达到0.3%时,复合涂层的阻抗模量仍能保持1.9×10^(8)Ω·cm^(2),表现出优异的防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沸石类金属有机框架聚合物 水性环氧树脂涂层 MOFS 防腐
下载PDF
锰气相催化多晶金刚石表面原位石墨烯构筑研究
18
作者 吴国栋 张文 +4 位作者 伏鑫 刘辉强 汪建 王兵 熊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25,共4页
金刚石和石墨烯均具有十分优异的物化性质,结合形成的石墨烯-金刚石异质结可充分发挥二者优异性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制备石墨烯-金刚石异质结器件时,传统转移法、金属原位催化法等制备方法都存在步骤复杂、成本较高、石墨烯层覆盖... 金刚石和石墨烯均具有十分优异的物化性质,结合形成的石墨烯-金刚石异质结可充分发挥二者优异性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制备石墨烯-金刚石异质结器件时,传统转移法、金属原位催化法等制备方法都存在步骤复杂、成本较高、石墨烯层覆盖率低且结晶质量较差等缺点,严重妨碍了这种全碳器件的应用。本工作开发了一种金刚石表面原位石墨烯构筑的新方法,采用金属锰气相催化多晶金刚石,实现了金刚石表面原位石墨烯生长。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锰气相状态对多晶金刚石具有较强的催化效果,生成的石墨烯层覆盖率高、表面均匀。这种新型的金属锰气相催化法步骤简单,成本较低,可一步完成。本文的研究为在金刚石表面原位生长高质量石墨烯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为制备高性能石墨烯-金刚石异质结全碳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金刚石异质结 全碳器件 锰气相催化 原位生长
下载PDF
PNIMMO的初始热老化行为的等温量气法研究
19
作者 龚雪玲 关健 +4 位作者 刘红妮 莫洪昌 张庆元 彭汝芳 金波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7-283,共7页
为了研究聚3-硝酸酯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PNIMMO)的初始等温热老化行为,采用等温量气装置,对PNIMMO在100~120℃等温条件下的老化动力学参数和热老化机理进行了探究,采用Berthelot方程外推了PNIMMO在不同温度下的贮存寿命。结果表明,由... 为了研究聚3-硝酸酯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PNIMMO)的初始等温热老化行为,采用等温量气装置,对PNIMMO在100~120℃等温条件下的老化动力学参数和热老化机理进行了探究,采用Berthelot方程外推了PNIMMO在不同温度下的贮存寿命。结果表明,由Arrhenius方程得到PNIMMO老化深度达到0.1%时E_(a)=156.42 kJ·mol^(-1),lgA=16.86 s^(-1),老化深度达到0.5%时E_(a)=156.05 kJ·mol^(-1),IgA=16.03 s^(-1);由模式配合法得出,在100~120℃时,PNIMMO热老化均符合28号机理函数,即反应级数n=1/4,E_(a)=154.33 kJ·mol^(-1);以老化深度0.1%作为评判标准,PNIMMO在室温下可贮存51.6年;PNIMMO在热分解初期主要为侧链—O—NO2键断裂加氢,随后主链缓慢分解,生成稳定的多聚芳香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硝酸酯甲基-3-甲基氧杂环丁烷 等温热老化 动力学 贮存寿命
下载PDF
超低温辅助重结晶法制备HMX/FOX-7纳米共晶
20
作者 贾浩巍 罗庆平 +3 位作者 石先锐 曹志鸿 朱正虎 林佳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9,I0005,共11页
为了改善HMX的安全性能,将低感度的FOX-7作为二元共晶的另一组分,通过超低温辅助重结晶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HMX/FOX-7纳米共晶;采用SEM、XRD、FT-IR、DSC-TG对HMX/FOX-7纳米共晶的形貌、结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机械感度进行了... 为了改善HMX的安全性能,将低感度的FOX-7作为二元共晶的另一组分,通过超低温辅助重结晶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HMX/FOX-7纳米共晶;采用SEM、XRD、FT-IR、DSC-TG对HMX/FOX-7纳米共晶的形貌、结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机械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MX/FOX-7纳米共晶主要为类球形颗粒堆叠的多孔结构,其粒径主要分布在0.1~0.5μm之间;在HMX/FOX-7纳米共晶的形成过程中,液氮对溶液的“低温冻结”以及HMX、FOX-7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对纳米共晶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HMX/FOX-7纳米共晶的表观热分解焓相比原料大幅上升,并随HMX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原料HMX相比,HMX/FOX-7纳米共晶的机械感度均大幅下降。当HMX、FOX-7的摩尔比为1∶3时,HMX/FOX-7纳米共晶具有最低的机械感度,撞击感度大于45 J,摩擦感度为288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超低温辅助重结晶法 HMX FOX-7 纳米共晶 热性能 机械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