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后长期心理援助模式的探索:“壹基金-北大童心康复项目”一年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0
1
作者 钱铭怡 高隽 +10 位作者 吴艳红 钟杰 王雨吟 李松蔚 王小玲 李瑶 吴薇莉 孔勤 姜启壮 卢勤 黄莉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71-576,共6页
本文对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震后干预项目"壹基金-北大童心康复项目"1年的工作内容、组织架构及主要成果等进行回顾,对地震后长期心理援助工作如何开展和坚持作出思考。
关键词 童心康复项目 长期干预 模式
下载PDF
大学新生适应与童年期负性事件、人格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慊 宗焱 +2 位作者 徐慰 郑日昌 王建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9-325,共7页
目的:考察大学新生适应与童年期负性事件的关系,并探讨人格特征在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四川某重点高校大学新生523名,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童年期负性事件调查问卷(ACE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 目的:考察大学新生适应与童年期负性事件的关系,并探讨人格特征在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四川某重点高校大学新生523名,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童年期负性事件调查问卷(ACE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进行施测。结果:大学新生至少经历过一种童年期负性事件的发生率为87%。CCSAS总分与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总分及神经质得分呈负相关(r=-0.13、-0.51,均P<0.01),与内外向和掩饰性得分呈正相关(r=0.47、0.25,均P<0.01);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总分与内外向得分呈负相关(r=-0.08,P<0.05),与掩饰性得分呈负相关(r=-0.12,P<0.01),与神经质得分呈正相关(r=0.17,P<0.01)。内外向和神经质在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与大学新生适应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效应量为51.65%和58.10%。结论:大学新生适应与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和人格特征密切相关,人格特征在童年期负性事件影响与大学新生适应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适应 童年期负性事件 人格特征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缓解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帮助因素 被引量:16
3
作者 徐慊 邹晓丹 +2 位作者 何丽 符仲芳 王建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05-912,共8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大学生在认知行为团体干预中所感知到的帮助因素。方法:选取8名有抑郁症状接受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的大学生,围绕他们所感知到的团体干预的帮助因素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处理访谈数据。结果:认知行为团体干预...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大学生在认知行为团体干预中所感知到的帮助因素。方法:选取8名有抑郁症状接受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的大学生,围绕他们所感知到的团体干预的帮助因素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处理访谈数据。结果: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有三类帮助因素,一是“团体过程与动力因素”,包括团体凝聚力、交流与促进、自我效能感;二是“技巧学习与认知调整”,包括情绪的觉察与接纳、思维的识别与转换、行动的意识与执行、系统化学习与应用;三是“团体内外背景性系统”,包括团体内部要素和外部生活系统。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干预通过多种帮助因素间的协同作用来改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团体干预 抑郁症状 大学生 帮助因素 定性研究
下载PDF
个案管理视角下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晓莉 肖宇 何媛媛 《西部素质教育》 2022年第11期5-8,共4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心理危机管理的困局,然后论述了个案管理的发展,接着提出了个案管理视角下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最后对个案管理视角下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心理危机管理工作 个案管理 高校
下载PDF
1例适应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报告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慊 王建平 +1 位作者 余萌 朱雅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71,共8页
本文探讨如何对适应障碍的来访者做出认知行为治疗(CBT)取向的个案概念化及其对咨询过程的重要指导意义。4个月前,来访者因工作变动、职位上升、支持系统改变等应激源,逐渐出现情绪低落、怀疑自身能力、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症状;针对... 本文探讨如何对适应障碍的来访者做出认知行为治疗(CBT)取向的个案概念化及其对咨询过程的重要指导意义。4个月前,来访者因工作变动、职位上升、支持系统改变等应激源,逐渐出现情绪低落、怀疑自身能力、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症状;针对其认知的、情绪的和行为的问题开展咨询实践,采用贝克抑郁问卷(BDI)、贝克焦虑量表(BAI)和主观困扰程度(SUDs)评估咨询前后及过程中情绪的变化。结果显示,来访者的症状及总体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本研究提示,针对适应障碍进行认知行为取向的个案概念化能有效指导咨询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概念化 适应障碍 个案研究
下载PDF
强迫障碍的认知行为个案概念化咨询个案报告 被引量:9
6
作者 徐慊 朱雅雯 +1 位作者 余萌 王建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7-214,共8页
探讨如何从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视角建构强迫障碍的个案概念化,以及个案概念化对制定咨询策略的重要指导作用。以一例强迫障碍大学生为对象,依据强迫障碍的认知行为概念化模型对其强迫症状发生、发展及维持的机制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 探讨如何从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视角建构强迫障碍的个案概念化,以及个案概念化对制定咨询策略的重要指导作用。以一例强迫障碍大学生为对象,依据强迫障碍的认知行为概念化模型对其强迫症状发生、发展及维持的机制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制定暴露与反应阻止技术结合认知技术的干预策略,开展为期13周共计17次的咨询实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对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基线和干预13周后评估。结果显示,来访者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均有明显下降,Y-BOCS得分从咨询前25分降低为咨询后11分,每天花费在强迫检查、强迫清洗上的时间明显减少,社会功能恢复正常。结果提示,强迫障碍的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能有效指导个案概念化的建构过程和咨询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障碍 个案概念化 认知理论 行为理论 个案研究
下载PDF
在沉寂中积蓄
7
作者 徐慊 《高校招生(高考升学版)》 2008年第10期26-26,共1页
高三了,每一天都可以从教室前面的倒计时牌上感觉到时间倏忽而过的身影 每天都在别人早已熟睡的鼾声中合上疲惫的双眼,你的身影是否已经不再如这个年纪本该的那样挺拔和坚毅。
关键词 高中 中等教育 教育心理学 学生
下载PDF
青少年内外化症状现状调查及预测因素 被引量:10
8
作者 余萌 徐慊 +3 位作者 朱雅雯 徐慰 周宁宁 王建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1733-1738,共6页
目的:考察青少年内外化症状的现状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通过与北京地区3所学校合作、现场填写问卷的方式对215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测查。结果:在内化问题中,青少年焦虑和抑郁超过临界值的比例分别为31.8%和32%,焦虑共病抑郁的比例为21.6%;... 目的:考察青少年内外化症状的现状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通过与北京地区3所学校合作、现场填写问卷的方式对215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测查。结果:在内化问题中,青少年焦虑和抑郁超过临界值的比例分别为31.8%和32%,焦虑共病抑郁的比例为21.6%;在外化问题中,品行问题和多动症状超过临界值的比例分别为10.3%和10.2%,品行问题共病多动症状的比例为1.95%。分析结果发现,可以显著预测内外化症状的共同因素分别为:曾经是否有过自杀想法(β=0.541~8.421,t=6.319~15.166,r_偏=0.150~0.343)、寻求心理帮助是否觉得羞耻(β=0.310~3.954,t=2.826~4.317,r_偏=0.068~0.103)、父母关系(β=0.199~2.830,t=2.178~5.546,r_偏=0.052~0.132)、父亲管教方式(β=0.184~2.616,t=2.071~3.726,r_偏=0.031~0.120)和年龄(β=0.094~1.300,t=3.433~5.513,r_偏=0.082~0.132)。结论:北京地区青少年内化症状的检出率较高,青少年内外化症状受到人口学及家庭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内外化问题症状 检出率 预测因素
原文传递
四川大学新生复原力和适应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余萌 徐慊 +2 位作者 何媛媛 曹婧宜 王建平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53-1656,共4页
目的考察复原力和大学新生适应的因果关系,为指导大学新生适应入学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复原力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四川省2所高校783名大学新生施行开学1个月后的第1次测量和3个月后的追踪测量。结果2次测量的复原力和大学新生适... 目的考察复原力和大学新生适应的因果关系,为指导大学新生适应入学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复原力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四川省2所高校783名大学新生施行开学1个月后的第1次测量和3个月后的追踪测量。结果2次测量的复原力和大学新生适应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关联(r值分别为0.742,0.557,P值均<0.01),复原力在第1次施测和追踪测量之间呈现出较高程度的稳定性;交叉滞后分析结果表明,复原力和大学新生适应之间存在相互因果关系;根据第1次施测复原力的水平,将被试划分为复原力高分组和复原力低分组,交叉滞后分析发现,在高低复原力组中,均只有第1次施测复原力能预测追踪测量的大学新生适应(β值分别为0.362,0.511,P值均<0.01),且高低复原组所得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结论应加强对低复原力新生的关注,从提高复原力的角度促进大学新生的良好适应与积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 交叉研究 精神卫生 学生
原文传递
高强迫检查倾向个体对线索刺激的注意脱离困难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雅雯 徐慊 +1 位作者 余萌 王建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0-455,共6页
目的:考察线索刺激呈现时间为100ms时,高强迫检查倾向个体对检查刺激是否表现出注意脱离困难。方法:采用空间线索任务,采用2(强迫检查倾向:高强迫检查倾向、低强迫检查倾向)×2(线索类型:有效线索、无效线索)×2(线索刺激:检查... 目的:考察线索刺激呈现时间为100ms时,高强迫检查倾向个体对检查刺激是否表现出注意脱离困难。方法:采用空间线索任务,采用2(强迫检查倾向:高强迫检查倾向、低强迫检查倾向)×2(线索类型:有效线索、无效线索)×2(线索刺激:检查图片、中性图片)混合实验设计,检验高强迫检查倾向个体对不同线索刺激的注意偏向。结果:当线索刺激呈现时间为100ms时,在无效线索条件下,高强迫检查倾向个体面对检查图片时,对目标刺激的反应时更慢,而低强迫检查倾向个体面对线索刺激时,对目标刺激的反应时无差别;在有效线索条件下,高、低强迫检查倾向个体面对线索刺激时,对目标刺激的反应时均无差别。结论:当线索刺激呈现时间为100ms时,高强迫检查倾向个体对检查图片只表现出注意脱离困难,未表现出注意警觉和注意回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检查倾向 注意脱离困难 刺激呈现时间
原文传递
特质性事后加工过程量表的汉化及高中生应用的信效度检验
11
作者 余萌 潘俊豪 +2 位作者 朱雅雯 徐慊 徐慰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43-947,共5页
目的:将特质性事后加工过程量表(post-event processing inventory trait,PEPI-T)进行汉化并验证在高中生群体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首先,对问卷进行翻译、预施测、调整语句并回译,并确定最终中文版问卷。共有947名高中生(15~19岁)接受... 目的:将特质性事后加工过程量表(post-event processing inventory trait,PEPI-T)进行汉化并验证在高中生群体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首先,对问卷进行翻译、预施测、调整语句并回译,并确定最终中文版问卷。共有947名高中生(15~19岁)接受问卷施测,选用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简化情绪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作为效度指标。结果: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PEPI-T中文版(Chines version of PEPI-T,PEPI-T-C)仍沿用原量表的三维度结构:自我评价、频率和强度,呈现出良好的结构效度(χ^2/df=2.59,RMSEA=0.04,CFI=0.97,TLI=0.95,SRMR=0.03)。PEPI-T-C及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8和0.44~0.75;PEPI-T-C及各分量表与社交焦虑和抑郁呈现出显著相关(r=0.22~0.43,均P<0.01);强度评分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相关(r=-0.11,P<0.01),PEPI-T-C及自我评价、频率评分与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PEPI-T-C在中国高中生群体中的信效度尚可接受,可用以测量高中生的特质性事后反刍,在未来研究中需进一步在其他青少年群体中对PEPI-T-C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 事后反刍 青少年 信效度 心理测量
原文传递
注意偏向矫正对强迫症状干预效果及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雅雯 余萌 +1 位作者 徐慊 王建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1-524,共4页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且较为难治的精神疾病。目前,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是干预强迫症最常使用的治疗方式,但是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在干预强迫症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相比,注意偏向矫正操作简便、易于实施、...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且较为难治的精神疾病。目前,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是干预强迫症最常使用的治疗方式,但是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在干预强迫症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相比,注意偏向矫正操作简便、易于实施、成本较低,且无服药后的副作用。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尝试采用注意偏向矫正的方式干预个体的强迫症状。本文总结了强迫症状注意偏向矫正的干预程序、干预效果及干预机制,以期为注意偏向矫正干预强迫症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状 注意偏向矫正 干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