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监测与食源地建设现状及优化建议
1
作者 罗婷婷 董玉林 苏启照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3期66-68,共3页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是国内外生态学家和野生动物保护者关注的焦点。保护区内珍稀濒危物种众多,其中亚洲象最引人注目。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与自然环境的变迁,亚洲象的生存空间与食物来源在减少,人象冲突愈发严重。为了更好地...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是国内外生态学家和野生动物保护者关注的焦点。保护区内珍稀濒危物种众多,其中亚洲象最引人注目。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与自然环境的变迁,亚洲象的生存空间与食物来源在减少,人象冲突愈发严重。为了更好地保护亚洲象,缓解人象矛盾,需要加强对亚洲象的监测保护,并对其食源地建设情况进行重点关注。该文首先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亚洲象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接着探讨了保护区内亚洲象监测与食源地建设现状,最后提出了亚洲象监测与食源地建设的优化建议,以期强化保护区内亚洲象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监测 食源地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西双版纳州大渡岗乡空格六队亚洲象肇事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2
作者 王斌 杨东军 +4 位作者 杨帆 周晨浩 罗婷婷 刀亚琴 陶庆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11期95-97,共3页
亚洲象作为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其物种保护不仅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关系到当地社区的生存与发展。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多年的保护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推动了社区与亚洲象的... 亚洲象作为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其物种保护不仅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关系到当地社区的生存与发展。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多年的保护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推动了社区与亚洲象的和谐共生。以西双版纳州大渡岗乡空格六队亚洲象的肇事情况为例,探讨亚洲象保护管理工作与社区发展的关系,以期为中国未来的亚洲象保护管理和社区发展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肇事情况 保护管理 西双版纳州
下载PDF
西双版纳野象谷亚洲象个体识别及种群数量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保明伟 韩泳 +4 位作者 熊朝永 陈继铭 王斌 李富明 周方易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2-479,共8页
以西双版纳勐养地区野象谷出现的野生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为研究对象,利用2002—2023年拍摄积累的影像资料,对亚洲象开展基于形态特征的个体识别,共识别出个体152头,并分析了种群的数量特征。研究发现:该地活动的亚洲象种群数量由2... 以西双版纳勐养地区野象谷出现的野生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为研究对象,利用2002—2023年拍摄积累的影像资料,对亚洲象开展基于形态特征的个体识别,共识别出个体152头,并分析了种群的数量特征。研究发现:该地活动的亚洲象种群数量由2002年的36头增长到2023年的112头,且主要增长来源于出生而非迁入,平均年出生率为8.29%,平均种群年增长率为5.78%。该种群大部分个体为未成年,为增长型种群。2023年的种群,在低龄阶段雄性比例略高于雌性,但随着年龄增加,雄性比例降低,最终成年雌性多于成年雄性,同时还对野生雌性亚洲象的部分繁殖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野生种群繁殖状况较好。研究表明,在全球亚洲象种群呈下降趋势的大背景下,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勐养地区的亚洲象得到了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个体识别 种群数量 种群结构 中国云南
下载PDF
亚洲象保护管理及启示
4
作者 岩坎恩 罗婷婷 +2 位作者 徐艳 岩坎荣 董玉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3期0056-0058,共3页
新时期,伴随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的加快,地方在进行亚洲象保护管理上做的工作持续增多,围绕亚洲象组织开展了基础研究、抢救性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等,营造了更加积极活跃的亚洲象保护环境。但亚洲象保护管理较为复杂专业,必须要持续深化、... 新时期,伴随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的加快,地方在进行亚洲象保护管理上做的工作持续增多,围绕亚洲象组织开展了基础研究、抢救性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等,营造了更加积极活跃的亚洲象保护环境。但亚洲象保护管理较为复杂专业,必须要持续深化、创新实践,注重以往经验做法的总结,才能在亚洲象保护管理上更加深刻到位。本篇文章主要是对亚洲象保护管理及有关启示做法进行了总结、探索,对现代亚洲象保护管理有重要参考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亚洲象 保护管理 启示
下载PDF
中国和老挝跨境区域亚洲象生境时空变化及保护成效
5
作者 陈飞 张杰京 +2 位作者 王利繁 熊朝永 樊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222-10233,共12页
中老跨境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明晰边境地区跨境物种的生境分布格局及变化,对开展跨境合作及维持边境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勐腊、老挝北部三省为例,利用MaxEnt模型和HSI模型,结合野外监测的亚洲象活动点位,研... 中老跨境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明晰边境地区跨境物种的生境分布格局及变化,对开展跨境合作及维持边境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勐腊、老挝北部三省为例,利用MaxEnt模型和HSI模型,结合野外监测的亚洲象活动点位,研究中老边境地区1985—2020年以来亚洲象的生境格局及变化特征,并评估跨境保护区保护成效。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亚洲象生境面积约占85%,主要分布在东西两侧,中部区域的亚洲象生境主要位于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内;1985—2020年,研究区内亚洲象生境面积减少了2.4%,其中最适生境减少最多(占4.51%);(2)1985年和2020年研究区亚洲象生境的冷热点区分布大致相似,冷点与热点区域面积各占约20%,并且热点区主要集中于低海拔地带;(3)联合保护区内90%的亚洲象生境受到了保护,其中约1/2是亚洲象适宜生境;1985—2020年,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内亚洲象适宜生境面积增加了251.26 km^(2),保护区外的西侧区域存在大量亚洲象适宜生境,而部分亚洲象跨境活动通道的生境适宜性有所下降。因此,研究建议可将联合保护区以外西侧的大片亚洲象适宜生境纳入联合保护区进行管理,并对适宜性较低的跨境活动通道进行修复或拓展适宜性较高的潜在通道,为跨境象群的交流创造条件。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边境地区亚洲象的生境空间格局及其变化,为跨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跨境保护 生境适宜性 MaxEnt模型 HSI模型
下载PDF
两例亚洲象肠臌气的诊治 被引量:1
6
作者 保明伟 韩泳 +4 位作者 熊朝永 李德荣 保鸿 李多 周方易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8-433,共6页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为单胃食草动物,大肠内发酵在其消化中有重要作用。肠臌气是过量进食或消化不良等原因导致食物在肠道内滞留,持续发酵产生过量气体引起。报道2例亚洲象肠臌气救治过程,1头成年亚洲象短时间大量食入高糖分食物,以...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为单胃食草动物,大肠内发酵在其消化中有重要作用。肠臌气是过量进食或消化不良等原因导致食物在肠道内滞留,持续发酵产生过量气体引起。报道2例亚洲象肠臌气救治过程,1头成年亚洲象短时间大量食入高糖分食物,以及1头处于哺乳期的幼象食山羊乳消化不良分别引发肠臌气。成年象表现为排便困难、腹围增大和拒食,血常规与血液生化结果显示已引起细菌感染和心脏负担,经引导行走、促胃肠蠕动和抗菌等治疗,效果不佳。幼象表现为稀便和腹围增大,口服促胃肠蠕动及益生菌药物,效果不佳。为遏止腹部鼓胀持续加剧导致严重后果,采用套管针进行后肠穿刺放气。腹腔减压后,2头患象病情均好转,最终痊愈。研究结果可为亚洲象肠臌气的诊治,特别是穿刺治疗操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肠臌气 单胃动物 发酵 穿刺治疗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策略与成效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南 王斌 +2 位作者 甘忠莉 文芒才 杨雄显 《林业建设》 2022年第5期1-5,共5页
在总结保护区管理方法措施的基础上,充分肯定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取得的明显成效,探讨保护管理成效及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为同类型保护区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管理策略 成效
原文传递
探讨无人机技术在勐腊保护区森林防火中的应用策略
8
作者 刘生强 张健 +3 位作者 苏启照 岩坎荣 邓建林 潘红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勐腊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有效预防森林火灾发生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勐腊保护区积极引进无人机技术,在森林防火识别监测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在勐腊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中无人机技术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本文中分... 勐腊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有效预防森林火灾发生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勐腊保护区积极引进无人机技术,在森林防火识别监测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在勐腊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中无人机技术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本文中分析了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及其优势,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提升无人机技术水平,使其在勐腊保护区森林防火中发挥重要作用,保护森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技术 勐腊保护区 森林防火 应用策略
下载PDF
云南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与季节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羽丰 李新宇 +2 位作者 王斌 熊朝永 杨晓军 《生物资源》 CAS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于2021年8月-2022年9月进行调查,主要采用不定宽样线法及样点法对云南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调查。在调查范围内,共设置了12条监测样线,基本覆盖保护区内所有生境类型。保护区共记录鸟类209种,隶属17目62科139属。其中,物种组成... 于2021年8月-2022年9月进行调查,主要采用不定宽样线法及样点法对云南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调查。在调查范围内,共设置了12条监测样线,基本覆盖保护区内所有生境类型。保护区共记录鸟类209种,隶属17目62科139属。其中,物种组成以雀形目(Passeriformes)为主,共记录137种,占记录鸟类的65.6%。鸟类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共有141种,在保护区内占据了最大的比例,为67.46%;留鸟为主,共有167种,占保护区鸟类的79.90%。珍稀濒危及重点保护鸟类有44种,其中,记录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冠斑犀鸟(Anthracoceros coronatus)。基于不同季节分析,春季的物种种数(200种)、香农威纳指数(5.02)、辛普森指数(0.99)最大,而夏季的均匀度指数(0.81)最大;林地生境的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在4个季节均显著高于农田和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江 鸟类多样性 群落组成 季节性变化 多样性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