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相机技术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监测中的运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宋志勇 李金华 +3 位作者 文世荣 李俊松 万正林 刘生强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4期53-59,共7页
于2016年、2017年10月至翌年4月,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条调查样线上布设70台红外相机,开展兽类和鸟类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显示,3780个捕获日,累计获得1169张独立有效照片,共拍摄到兽类6目13科28种、鸟类5目10科23种,分别占... 于2016年、2017年10月至翌年4月,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条调查样线上布设70台红外相机,开展兽类和鸟类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显示,3780个捕获日,累计获得1169张独立有效照片,共拍摄到兽类6目13科28种、鸟类5目10科23种,分别占保护区记录兽类、鸟类的21.5%和4.9%。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1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的动物36种(濒危2种、易危6种、近危3种、低危25种);在保护区各主要植被类型中,物种的相对丰富度(RA)依次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暖性针叶林。提出在西双版纳运用红外相机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应避开雨季;抽样强度应达到5%以上,需涵盖主要植被类型及一定量海拔梯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 鸟类 生物多样性 监测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监测 被引量:3
2
作者 飘优 赵建伟 +1 位作者 段文荣 董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96-99,共4页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3次监测。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有9科18属18种,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有23科49属57种,物种数量稳定,分布范围呈扩大趋势,飞机...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3次监测。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有9科18属18种,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有23科49属57种,物种数量稳定,分布范围呈扩大趋势,飞机草、紫茎泽兰分布较广,薇甘菊分布范围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监测 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缓解对策 被引量:11
3
作者 谢文芳 宋军平 +2 位作者 苏海萍 岩丙 王巧燕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2期182-186,共5页
基于2011—2018年野生动物肇事及补偿统计、年度保险理赔金额等资料,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频繁,范围广,主要的肇事动物有亚洲象、野猪、偶蹄类和灵长类动物... 基于2011—2018年野生动物肇事及补偿统计、年度保险理赔金额等资料,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频繁,范围广,主要的肇事动物有亚洲象、野猪、偶蹄类和灵长类动物等,其补偿工作存在野外查勘工作量大,标准定性难度大,补偿价值标准缺乏依据,补偿机制与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通过改变土地种植结构、恢复与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建立与完善政策法规及补偿机制、调控野生动物种群、开展野生动物肇事防范宣传等措施来缓解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肇事 补偿机制 经济损失 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野猪非洲猪瘟主动预警防控及措施 被引量:2
4
作者 罗杰斯 宋军平 +5 位作者 张潞 王波 郑清元 邓志云 王校海 王巧燕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3期58-62,共5页
采用踪迹监测法和访问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村寨进行调查,并收集近年来的野猪种群数量及分布资料。结果显示:调查的25个乡镇、39个村委会、131个村小组有野猪分布点333个;重点防控区域面积为81691 hm^(2),共分为25... 采用踪迹监测法和访问调查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村寨进行调查,并收集近年来的野猪种群数量及分布资料。结果显示:调查的25个乡镇、39个村委会、131个村小组有野猪分布点333个;重点防控区域面积为81691 hm^(2),共分为25片,占保护区面积的33.7%;野猪主要分布点海拔为800~1000 m,分布区域与各子保护区周边种植的农作物有关。通过调查摸清野猪的种群数量及分布现状,建立野猪非洲猪瘟主动预警防控区域,提出加强监测和联防联控等措施,为保护区管理及非洲猪瘟的防范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种群数量 分布点 非洲猪瘟主动预警防控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监测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以西双版纳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金华 郭贤明 王兰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期271-272,276,共3页
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野生动物栖息地、重要植物类群、关键物种及人为活动是保护区开展监测的重点内容,通过监测能及时掌握这些重点内容的动态变化情况。要做好保护区的监测工作,需要建立全... 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野生动物栖息地、重要植物类群、关键物种及人为活动是保护区开展监测的重点内容,通过监测能及时掌握这些重点内容的动态变化情况。要做好保护区的监测工作,需要建立全面的监测网络,并有针对性的对部分重要物种开展重点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实践探讨
6
作者 林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1年第1期13-14,共2页
版纳自然保护区是全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防火工作十分重要,一直是当地十分重视的基本工作。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防火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积极寻找措施,提高防火质量,保障自然保护区的安... 版纳自然保护区是全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防火工作十分重要,一直是当地十分重视的基本工作。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防火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积极寻找措施,提高防火质量,保障自然保护区的安全十分重要,文章将简要分析探讨,为促进版纳自然保护区防火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纳自然保护区 森林防火 难点 问题 工作实践
下载PDF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宏松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1期185-186,共2页
指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在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保护区周边分布着大量社区,保护区建设虽然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但也限制了周边社区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使得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为缓和保护区建... 指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在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保护区周边分布着大量社区,保护区建设虽然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但也限制了周边社区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使得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为缓和保护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矛盾,保护区管理局应不断明确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相互影响,针对社区管理采取有效地措施,既能有效加强保护区建设,又能促进社区发展。基于此,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社区管理,提出了加强相应管理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自然保护区 社区发展 管理措施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动植物保护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8
作者 杨云贵 李发盛 石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6期0042-0045,共4页
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基地,关系到生态安全与人类福祉。当前自然保护区动植物保护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生态环境恶化、非法捕猎行为等,给保护区开展动植物保护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在本文中以... 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基地,关系到生态安全与人类福祉。当前自然保护区动植物保护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生态环境恶化、非法捕猎行为等,给保护区开展动植物保护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在本文中以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了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提出了针对保护区动植物保护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旨在发挥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作用,使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植物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尚勇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及栖息地选择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俊松 陈颖 +2 位作者 飘优 王利繁 时坤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2期48-53,共6页
对西双版纳尚勇自然保护区周边7个村寨开展村寨访谈,结合步行样线调查和村寨同步监测方法,调查亚洲象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选择情况。本次调查共发现6个种群,包括目击到的实体和足迹、粪堆等痕迹,推断在尚勇子保护区内生存的亚洲象最小种... 对西双版纳尚勇自然保护区周边7个村寨开展村寨访谈,结合步行样线调查和村寨同步监测方法,调查亚洲象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选择情况。本次调查共发现6个种群,包括目击到的实体和足迹、粪堆等痕迹,推断在尚勇子保护区内生存的亚洲象最小种群数量为66~71头,重点活动区域在勐满上中良水库—不足不沙—三岔河区域。亚洲象觅食区域以热性竹林为主,取食和休息区域以竹阔混交林为主,在灌丛或林下灌木丛区域路过或休息。文中就亚洲象种群数量估计、栖息地选择以及种群分布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藉此提出保护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种群数量 分布 栖息地选择 西双版纳尚勇子保护区
下载PDF
尚勇自然保护区印支虎猎物活动频度调查分析
10
作者 飘优 李俊松 岩丙 《区域治理》 2018年第49期239-239,共1页
本次印支虎猎物活动频度调查采,用样线调查和样方调查两种方法,在尚勇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2条样线、480个样方,进行了三次调查,共收集了1440个样元的数据,获取了调查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了尚勇自然保护区内印支虎猎物活动频度的调... 本次印支虎猎物活动频度调查采,用样线调查和样方调查两种方法,在尚勇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2条样线、480个样方,进行了三次调查,共收集了1440个样元的数据,获取了调查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了尚勇自然保护区内印支虎猎物活动频度的调查结果,提出了科学保护管理尚勇自然保护区内印支虎及猎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虎 猎物 自然保护区 样线调查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意义分析
11
作者 张健 岩坎荣 +1 位作者 乔新尉 王校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2年第11期35-38,共4页
自然生态文明发展与生态系统建设、保护中,生物多样性监测是最为重要的一项组成内容,被认为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途径。在现有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包括内容、结构等),采用多样化方式和手段保护植物和动物多样性,拯救濒危物种,有... 自然生态文明发展与生态系统建设、保护中,生物多样性监测是最为重要的一项组成内容,被认为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途径。在现有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包括内容、结构等),采用多样化方式和手段保护植物和动物多样性,拯救濒危物种,有助于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结合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情况,文章对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意义进行分析,对主要检测内容进行阐述,从生态、社会、经济三个方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进行评价,旨在促进地区和国家自然保护事业朝着健康、稳定、可持续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监测 必要性 意义
下载PDF
新时期做好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12
作者 李发盛 杨云贵 《花卉》 2023年第8期184-186,共3页
进入20世纪后,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获得迅速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干预能力及规模得到大幅度增长,在打造辉煌物质文明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资源短缺、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等。生态工程的提出和建设对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 进入20世纪后,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获得迅速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干预能力及规模得到大幅度增长,在打造辉煌物质文明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资源短缺、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等。生态工程的提出和建设对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重要意义。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生物多样性也不断减弱。建设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一项有效保护措施。对此,主要从新时期背景下,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保护措施
下载PDF
计划火烧对尚勇子保护区哺乳动物栖息地恢复成效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俊松 陈颖 +2 位作者 郭贤明 王利繁 时坤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3期57-63,107,共8页
对尚勇子保护区内冷山河区域实施火烧干扰前后哺乳动物对栖息地的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计划烧除对哺乳动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计划烧除后野生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均有明显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 对尚勇子保护区内冷山河区域实施火烧干扰前后哺乳动物对栖息地的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计划烧除对哺乳动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计划烧除后野生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均有明显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样性指数逐渐恢复到未干扰月份;不同物种在烧除前后被监测到的痕迹数量变化趋势具极大的相似度。研究认为,计划充分和管理完善的火烧间伐在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烧除 哺乳动物 栖息地恢复 生物多样性 尚勇子保护区
下载PDF
西双版纳印支灰叶猴种群初步调查
14
作者 张忠员 宋志勇 +3 位作者 闵绪鹏 肖宇 杨正斌 万正林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6期136-139,共4页
为摸清印支灰叶猴在西双版纳的数量及分布情况,采取半结构访谈法对西双版纳州境内分布的印支灰叶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印支灰叶猴分布海拔主要为500~1000 m,所涉及的植被类型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为摸清印支灰叶猴在西双版纳的数量及分布情况,采取半结构访谈法对西双版纳州境内分布的印支灰叶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印支灰叶猴分布海拔主要为500~1000 m,所涉及的植被类型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印支灰叶猴种群数量约182~213只。为保护好该物种,针对现有分布区域提出开展物种栖息地保护、加强基础研究与科普宣教等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灰叶猴 地理分布 保存数量 半结构访谈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西双版纳亚洲象保护管理综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志云 李有寿 +3 位作者 黄国良 万正林 段文荣 张会荣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3期68-71,共4页
在我国,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的普洱、临沧和西双版纳地州。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阐述云南省亚洲象生存现状、保护、管理和缓解人象冲突等方面开展的调查研究及取得的成果,藉此对亚洲象保护、管理和缓解人象冲突等现实问题,提出合理整... 在我国,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的普洱、临沧和西双版纳地州。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阐述云南省亚洲象生存现状、保护、管理和缓解人象冲突等方面开展的调查研究及取得的成果,藉此对亚洲象保护、管理和缓解人象冲突等现实问题,提出合理整合优化现有栖息地,建立统一的保护及管理体系,强化国家公园及生物廊道建设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保护与管理 研究情况综述 西双版纳 云南省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
16
作者 李有寿 邓志云 周开华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2期38-39,共2页
指出了由于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扩张,使得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迫切需要保护。分析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现状与问题,包括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跨边界保护问题突出、农村建设与能源利用、雨林减少与生态环境退化形成恶性循环等,并提出... 指出了由于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扩张,使得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迫切需要保护。分析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现状与问题,包括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跨边界保护问题突出、农村建设与能源利用、雨林减少与生态环境退化形成恶性循环等,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包括加强自然保护区体系网络建设、加强经济林比重控制、合理运用土著民族的传统知识,落实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构建社区共管机制等,以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保护 问题 对策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西双版纳灰孔雀雉的种群数量现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志勇 杨鸿培 +4 位作者 余东莉 杨正斌 李俊松 赵建伟 王利繁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72,共6页
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灰孔雀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曼稿子保护区外,勐养、勐仑、勐腊、尚勇4个子保护区均有灰孔雀雉分布,潜在分布面... 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灰孔雀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曼稿子保护区外,勐养、勐仑、勐腊、尚勇4个子保护区均有灰孔雀雉分布,潜在分布面积约222 825hm^2。春季种群密度为0. 004 60只/hm^2,种群数量为1 009只,冬季种群密度为0. 003 76只/hm^2,种群数量为858只,全年平均种群密度0. 004 18只/hm^2,种群数量平均值为931只,按照±5%的误差率来估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灰孔雀雉种群数量理论值为884-978只。灰孔雀雉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3种生境有选择偏好,分布在海拔624-1 750m的区域。针对灰孔雀雉种群保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孔雀雉 种群 分布 数量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西双版纳猕猴种群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志勇 罗杰斯 +1 位作者 刘婷姣 岩丙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5期75-79,共5页
采取半结构访谈法、样线调查法和红外相机技术对西双版纳州自然保护区、国有天然林、集体天然林所分布的猕猴进行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全州范围所有乡镇均有猕猴分布,数量相对较少的乡镇有景哈、勐憨、允景洪等;分布海拔为500~2100 m,所... 采取半结构访谈法、样线调查法和红外相机技术对西双版纳州自然保护区、国有天然林、集体天然林所分布的猕猴进行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全州范围所有乡镇均有猕猴分布,数量相对较少的乡镇有景哈、勐憨、允景洪等;分布海拔为500~2100 m,所涉及的植被类型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竹林、灌木林等,共有85~115个猕猴种群,数量约3000~4000只。针对存在的生境破碎化、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导致栖息地质量下降等问题,提出保护栖息地、关注笼养猕猴福利、严肃查处非法猎杀猕猴行为、开展科研监测与宣教等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空间分布 种群规模 植被类型 生境破碎化 栖息地保护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西双版纳鼷鹿种群分布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鸿培 宋志勇 +2 位作者 杨子诚 杨正斌 李俊松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4期113-118,共6页
依文献记载,在西双版纳州设定鼷鹿调查范围,运用访问调查法对74个村民小组进行调查,共有120位受访者提供有效信息。运用Arc GIS 10.5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得出鼷鹿水平分布范围为勐腊县北纬22.189 752°~21.149 920°,东经10... 依文献记载,在西双版纳州设定鼷鹿调查范围,运用访问调查法对74个村民小组进行调查,共有120位受访者提供有效信息。运用Arc GIS 10.5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得出鼷鹿水平分布范围为勐腊县北纬22.189 752°~21.149 920°,东经100.614 550°~101.776 686°,分别位于勐腊、瑶区、勐伴、易武、勐满、磨憨(尚勇)、关累、勐捧8个乡镇。通过红外相机调查,发现鼷鹿栖息的海拨范围为624~1 099 m,以海拨600~900 m为主,占总栖息范围的83.35%。鼷鹿种群受到的主要威胁有生境破碎化、猎杀、林下经济发展等。提出加强鼷鹿栖息地保护、严肃查处猎杀鼷鹿的行为、做好生境恢复工作等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种群数量 分布格局 迁移趋势 种群扩散 生态走廊 西双版纳地区
下载PDF
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中方一侧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2
20
作者 岩丙 王利繁 +3 位作者 刘生强 吉魁 毛娅南 张忠员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3期42-46,共5页
2019年9—12月,采用访问调查及样线调查法对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中方一侧辖区的65个村寨开展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共调查到兽类物种7目20科59种,均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收录物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 2019年9—12月,采用访问调查及样线调查法对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中方一侧辖区的65个村寨开展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共调查到兽类物种7目20科59种,均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收录物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国家Ⅱ级17种,“三有”保护动物26种。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是西双版纳兽类多样性最高区域,且珍稀物种比例最高,如金钱豹、云豹、金猫、豺、黑熊和马来熊等大型动物,兽类以食肉目物种最多(6科25种),占兽类物种总数的42.4%。中老联合保护项目存在着因项目资金局限和不足造成工作未能如期开展,语言障碍、通讯不畅导致双方交流理解低效和部分项目工作滞后等问题。提出加强对巡护员的技能培训,增加调查方法和设备,加强与老挝农林部门的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物种多样性 珍稀濒危物种 国家重点保护物种 兽类物种 中老跨境联合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