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FPGA上通信基带发端算法设计和系统实现
1
作者 李铭 杨明昕 +1 位作者 穆鹏程 张翠翠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该文针对国产FPGA上通信基带算法及相关信号处理算法IP核匮乏现状,设计了基于紫光Logos系列FPGA器件的通信基带发端算法;在紫光FPGA缺乏FIR IP核的情况下,经优化设计实现了仅用7个乘法器的60阶FIR成型滤波器;搭建收发测试环境对设计的... 该文针对国产FPGA上通信基带算法及相关信号处理算法IP核匮乏现状,设计了基于紫光Logos系列FPGA器件的通信基带发端算法;在紫光FPGA缺乏FIR IP核的情况下,经优化设计实现了仅用7个乘法器的60阶FIR成型滤波器;搭建收发测试环境对设计的发端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正交调制的发端基带算法和基带系统性能达到主流水平的技术指标要求,实现了首批通信算法和通信系统在国产FPGA器件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FPGA 通信基带 正交调制 FIR优化
下载PDF
多模态语义通信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秦志金 赵菼菼 +1 位作者 李凡 陶晓明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41,共14页
随着人工智能与通信的交叉融合,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模态数据处理技术蓬勃发展,模态语义的共享维度被深度挖掘,多模态语义信息的高度抽象、智能简约等特性被充分利用,为语义通信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手段。首先,介绍了语义通信的... 随着人工智能与通信的交叉融合,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模态数据处理技术蓬勃发展,模态语义的共享维度被深度挖掘,多模态语义信息的高度抽象、智能简约等特性被充分利用,为语义通信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手段。首先,介绍了语义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分类,分别针对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综述了单模态语义通信的研究现状;然后,综述了多模态语义通信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和安全语义通信的研究;最后,总结了多模态语义通信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通信 多模态数据融合 多模态语义通信
下载PDF
NOMA体制下通信感知一体化干扰消除算法
3
作者 南犀 姚如贵 +2 位作者 樊晔 李昂 左晓亚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6-995,共10页
随着无线通信设备数量呈指数爆炸式增长,无线频谱资源日益紧张,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ISAC)使用一体化信号同时实现感知功能与通信功能,有效地缓解了频谱资源紧张的问题,同时还节省了硬件开销,因... 随着无线通信设备数量呈指数爆炸式增长,无线频谱资源日益紧张,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ISAC)使用一体化信号同时实现感知功能与通信功能,有效地缓解了频谱资源紧张的问题,同时还节省了硬件开销,因而备受关注。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体制的ISAC系统,其性能优于传统的ISAC系统,但如何在通信接收端有效地消除感知信号干扰是一个难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出一种基于NOMA体制的ISAC信号帧结构,其中通信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信号与感知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LFM)信号非正交功率加权叠加。接着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干扰消除算法,在通信接收端根据LFM信号特点,运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分析LFM信号时频特性,确定LFM信号参数大致范围,然后运用LFM信号经特定阶数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FRFT)后的能量汇聚特性对LFM参数进行精确估计,最后使用最大似然补偿对估计参数进行校正,提高参数估计精度,从而对感知信号进行准确重构,并在通信接收端实现较为彻底的感知信号干扰消除。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大于15 dB,通信信号功率加权系数小于0.01时,运用FRFT估计的LFM参数均方误差低于40 dB,在经过最大似然补偿校正后参数均方误差低于70 dB。并且本文提出的干扰消除算法实现的信道容量接近理想干扰消除的信道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非正交多址接入 干扰消除
下载PDF
基于广义Curvelet变换和相空间特征聚类的VSP波场分离方法
4
作者 赵亮 高静怀 +2 位作者 李振 张伟 田亚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9-307,共19页
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VSP)蕴含大量的地层地质信息,是连接地震反射数据与测井资料之间的桥梁.VSP数据分辨率高,资料丰富,包括上行波、下行波、转换波等多种类型的波场,常被用于地层反射界面标定、介质衰减参数反演... 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VSP)蕴含大量的地层地质信息,是连接地震反射数据与测井资料之间的桥梁.VSP数据分辨率高,资料丰富,包括上行波、下行波、转换波等多种类型的波场,常被用于地层反射界面标定、介质衰减参数反演等.其中,如何有效地分离波场是将VSP资料应用于油气勘探的关键之一.广义Curvelet变换是一种具有多尺度、多角度的相空间变换,能够进行相空间域波场特性的提取.本文聚焦于VSP波场的上下行波分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义Curvelet变换和相空间特征聚类方法.首先,采用广义Curvelet变换对VSP波场进行特征提取,构造融入相空间角度信息的特征数据集;然后,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在相空间对波场特征进行分类;最后,对分类结果进行反变换,完成VSP上下行波波场的自适应分离.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将所提出的方法用于合成数据和实际VSP数据的波场分离,并与常用的基于F-K变换的波场分离方法进行对比.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角度分辨率高、抗噪能力强,波场分离结果的保真保幅性好,这为后续的成像与地层的特征分析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VSP) 波场分离 CURVELET变换 广义Curvelet变换 K-means聚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散射变换的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厚度预测方法研究
5
作者 杨阳 雷友波 +4 位作者 王倩楠 王治国 杨涛 高静怀 苏朝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1612,共12页
济阳坳陷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受湖盆内沉积环境和构造运动等因素控制,储层厚度变化大,非均质性强,油气开发难度大.为了准确预测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厚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二维散射变换和随机森林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首先,引入二维散射变... 济阳坳陷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受湖盆内沉积环境和构造运动等因素控制,储层厚度变化大,非均质性强,油气开发难度大.为了准确预测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厚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二维散射变换和随机森林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首先,引入二维散射变换提取地震时频属性,该变换是在二维小波变换的基础上,通过迭代小波分解和非线性操作来实现的.与传统的二维小波变换对比,散射变换提取的时频属性具有局部形变稳定性以及对噪声鲁棒性的优点,有助于提高储层厚度预测的准确率.在此基础上,在有限测井数据的条件下,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多尺度时频属性与测井解释厚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现湖相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模型数据的预测结果表明,与基于传统地震振幅属性的厚度预测和基于二维小波变换的储层厚度预测对比,本文所提的厚度预测方法具有最优的性能.叠后三维地震数据的预测结果表明,与基于传统地震振幅属性的厚度预测和基于二维小波变换的储层厚度预测对比,本文所提方法的厚度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数据误差更小,提高了储层厚度预测的精度,清晰刻画了灰礁、灰滩与灰泥等三种沉积亚相的空间展布,有利于后续井位部署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厚度预测 湖相碳酸盐岩 二维散射变换 随机森林
下载PDF
OLED屏下RGB图像优化算法
6
作者 葛晨阳 李慧 +1 位作者 虎天亮 周艳辉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全面屏的流行对智能手机前置摄像头提出了屏下高质量拍摄的要求。目前用于屏下拍摄方案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透明屏存在光衍射、折射等现象,导致拍摄的RGB图像易产生模糊和细节丢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全面屏的流行对智能手机前置摄像头提出了屏下高质量拍摄的要求。目前用于屏下拍摄方案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透明屏存在光衍射、折射等现象,导致拍摄的RGB图像易产生模糊和细节丢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OLED屏下RGB图像优化算法。针对目前屏下RGB图像优化数据集较少的问题,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OLED透明屏屏下图像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并制作了由10000多组典型场景构成的屏下图像数据集。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GAN)的屏下RGB图像优化算法,其中生成器采用残差网络学习屏下图像细节信息,所设计的感知损失函数是颜色损失、对抗损失和内容损失三者的结合。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主观视觉和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结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SSIM)等定量评价指标,本文算法在自建数据集上的图像优化效果优于当前的DPED等方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ED透明屏 图像优化 屏下RGB图像 生成对抗网络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紧凑编码的局部近重复视频检测算法
7
作者 王萍 余圳煌 鲁磊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6,共9页
针对现有局部近重复视频检测算法特征存储消耗大、整体查询效率低、提取特征时并未考虑近重复帧之间细微的语义差异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紧凑编码的局部近重复视频检测算法。首先,提出了一个基于Transformer的特征编码... 针对现有局部近重复视频检测算法特征存储消耗大、整体查询效率低、提取特征时并未考虑近重复帧之间细微的语义差异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紧凑编码的局部近重复视频检测算法。首先,提出了一个基于Transformer的特征编码器,其学习了大量近重复帧之间细微的语义差异,可以在编码帧特征时对各个区域特征图引入自注意力机制,在有效降低帧特征维度的同时也提高了编码后特征的表示性。该特征编码器通过孪生网络训练得到,该网络不需要负样本就可以有效学习近重复帧之间的相似语义信息,因此无需沉重和困难的难负样本标注工作,使得训练过程更加简易和高效。其次,提出了一个基于视频自相似度矩阵的关键帧提取方法,可以从视频中提取丰富但不冗余的关键帧,从而使关键帧特征序列能够更全面地描述原视频内容,提升算法的性能,同时也大幅减少了存储和计算冗余关键帧带来的开销。最后,基于关键帧的低维紧凑编码特征,采用基于图网络的时间对齐算法,实现局部近重复视频片段的检测和定位。该算法在公开的局部近重复视频检测数据集VCDB上取得了优于现有算法的实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近重复视频检测 TRANSFORMER 视频自相似度矩阵 关键帧提取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融合自编码器的无监督地震相分类研究
8
作者 王倩楠 王治国 +2 位作者 杨阳 朱剑兵 高静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0-378,共9页
地震相分类是地震数据解释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地震数据与沉积相的连接工具.为了提高地震相分类精度和减少对有限人工标签的依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自编码器的无监督地震相分类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混合卷积和变分编码的多... 地震相分类是地震数据解释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地震数据与沉积相的连接工具.为了提高地震相分类精度和减少对有限人工标签的依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自编码器的无监督地震相分类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混合卷积和变分编码的多特征融合自编码器,实现了地震数据中表征地震相的大量隐含特征提取.其次基于非负矩阵分解和K均值聚类实现了主特征分量分解和地震相聚类.实际地震数据应用结果和指标分析表明,本文方法提取的隐含特征趋于正态分布,且主特征分量中蕴含了不同地震相类别的响应,从而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地震相分类结果.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沉积中,清晰划分出了六类沉积微相的边界,有利于揭示三角洲沉积环境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分类 多特征融合自编码器 卷积自编码器 变分自编码器 非负矩阵分解
下载PDF
面向新疆奇台110 m射电望远镜宽带双极化Vivaldi馈源设计
9
作者 刘海文 齐欢欢 +1 位作者 张小林 马军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射电望远镜一般要在宽频段内进行连续观测,但传统相控阵天线设计方法难以兼顾宽频带和大角度扫描特性.紧耦合天线的设计方法为宽带大角度扫描天线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基于此设计了一款宽带双极化Vivaldi相控阵馈源.首先结合Wheeler提出... 射电望远镜一般要在宽频段内进行连续观测,但传统相控阵天线设计方法难以兼顾宽频带和大角度扫描特性.紧耦合天线的设计方法为宽带大角度扫描天线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基于此设计了一款宽带双极化Vivaldi相控阵馈源.首先结合Wheeler提出的连续电流片概念及等效电路对紧耦合原理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针对Vivaldi天线分析了阵元间的强耦合能够有效拓展天线的工作带宽.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宽带Vivaldi相控阵馈源.馈源阵列由8×9 Vivaldi天线阵元组成,该阵列的工作带宽为2-8GHz,并且能够在E面和H面均实现±45∘的扫描特性.最后对该馈源阵列进行了样机加工和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 望远镜 技术:射电天文 技术:Vivaldi天线
下载PDF
基于地震资料有效信息约束的深度网络无监督噪声压制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文超 刘达伟 +4 位作者 魏新建 王晓凯 陈德武 李书平 李冬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9-256,共8页
地震资料处理是地震勘探中的关键环节,由于地下构造和地表条件的复杂性,地震资料的处理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流程,从而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地震数据。不同种类的地震数据具有不同的数据特征,充分利用和发掘其中的数据特征,不仅可以充分发... 地震资料处理是地震勘探中的关键环节,由于地下构造和地表条件的复杂性,地震资料的处理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流程,从而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地震数据。不同种类的地震数据具有不同的数据特征,充分利用和发掘其中的数据特征,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处理方法的技术潜力,消除各类非地质因素对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影响,同时可以增强地震资料处理的可靠性,改善地震资料的资料信噪比及分辨率,在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叠前地震成像道集(CRP)中的有效信号同相轴近似水平,叠后地震成像数据因为地层沉积的规律性,有效信号相比于随机噪声、成像画弧噪声等干扰具有规律、简单等特点。具体表现为CRP道集及叠后地震资料有效信号具有多尺度自相似性的特征,其高维Fourier(FK或FKK)域主要能量集中在低频、低波数区域。针对上述地震数据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先验信息约束的深度网络地震资料无监督噪声压制方法。受到深度图像先验(DIP)的启发,神经网络的结构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隐式先验信息,合理设计网络结构可以使得网络具有多尺度自相似性特征的提取能力。由于叠前地震成像道集数据和叠后地震成像数据有效信号的多尺度自相似性,而噪声不具备这一特性,因此,特定结构的网络可以从原始数据提取出有效信号,从而达到噪声压制的目的。叠前成像道集和叠后成像的实际数据随机噪声压制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保真性与鲁棒性。此外,由于本文方法具有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因此,对常规方法不易压制的弧状成像噪声也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监督学习 神经网络 弧状成像噪声压制 成像道集 多尺度自相似性
下载PDF
黄土介质微波加热机理及效果研究
11
作者 李建星 王健合 +2 位作者 吴思凡 王志丰 陈娟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1期133-138,共6页
针对土木工程领域软弱黄土地基热固结效果的问题,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分别建立了电阻式热传导、理想微波辐射、实际天线辐射的黄土加热模型,对加热速率和范围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并探讨了不同微波频率对加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 针对土木工程领域软弱黄土地基热固结效果的问题,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分别建立了电阻式热传导、理想微波辐射、实际天线辐射的黄土加热模型,对加热速率和范围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并探讨了不同微波频率对加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效果优于电阻式热传导,而对于实际天线,由于热传导和微波加热两种机制共同作用,加热效果最佳。此外,通过对工作频率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微波加热效果随频率增大不断恶化的特性。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天线辐射对黄土地基进行热加固处理,可以提升加热效率,确保黄土地基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微波烧结 黄土地基 电磁热耦合 多物理场仿真
下载PDF
二阶各向异性高斯导数滤波器的斑点检测算法
12
作者 于文雅 任劼 +1 位作者 章为川 鲁磊 《光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针对目前斑点检测算法对斑点进行定位和描述斑点形状的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二阶各向异性高斯方向导数滤波器的斑点检测算法。二阶各向异性高斯方向导数(SOAGDD)可以很好的提取不同方向的图像信息,并且可以很好的应对噪... 针对目前斑点检测算法对斑点进行定位和描述斑点形状的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二阶各向异性高斯方向导数滤波器的斑点检测算法。二阶各向异性高斯方向导数(SOAGDD)可以很好的提取不同方向的图像信息,并且可以很好的应对噪声干扰,采用多尺度二阶各向异性高斯方向导数滤波器对输入图像进行平滑处理,对处理后图像进行区域极值计算。实验证明提出的方法在兴趣点检测的定位、检测到的兴趣点的形状描述和图像匹配方面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各向异性高斯方向导数滤波器 斑点检测 多尺度 兴趣点检测
原文传递
基于伪监督注意力短期记忆与多尺度去伪影网络的图像分块压缩感知
13
作者 李俊辉 侯兴松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2-480,共9页
基于深度展开网络的分块压缩感知(BCS)方法,在迭代去块伪影时通常会同时去除部分信号和保留部分块伪影,不利于信号恢复。为了改善重建性能,在学习去噪的迭代阈值(LDIT)算法基础上,该文提出基于伪监督注意力短期记忆与多尺度去伪影网络(M... 基于深度展开网络的分块压缩感知(BCS)方法,在迭代去块伪影时通常会同时去除部分信号和保留部分块伪影,不利于信号恢复。为了改善重建性能,在学习去噪的迭代阈值(LDIT)算法基础上,该文提出基于伪监督注意力短期记忆与多尺度去伪影网络(MSD-Net)的图像BCS迭代方法(PSASM-MD)。首先,在每步迭代中,利用残差网络并行地对每个图像子块单独去噪后再拼接。然后,对拼接后的图像采用含有伪监督注意力模块(PSAM)的MSD-Net进行特征提取,以更好地去除块伪影以提高重建性能。其中,PSAM被用于从含有块伪影的残差中抽取部分有用信号,并传递到下一步迭代实现短期记忆,以尽量避免去除有用信号。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相比现有先进的同类BCS方法在主观视觉感知和客观评价指标上均取得了更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块压缩感知 短期记忆 图像去伪影 深度展开网络
下载PDF
智能电网中基于密钥生成的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
14
作者 李颖杰 顾蓉 +1 位作者 温启良 郑通兴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电网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性至关重要。无线通信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中体现了重要作用,是实现智能电网泛在环境感知、嵌入式计算、网络通信等系统工程的重要保障。然而,在突破传统物理连接设备限制的同时,无线电磁传播的开放性也给... 电网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性至关重要。无线通信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中体现了重要作用,是实现智能电网泛在环境感知、嵌入式计算、网络通信等系统工程的重要保障。然而,在突破传统物理连接设备限制的同时,无线电磁传播的开放性也给智能电网带来了严峻的安全挑战。为了确保智能电网无线终端间的通信安全,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密钥生成的增强型物理层安全策略。该策略综合利用电网设备的物理标识、无线信道的随机特性以及时间戳功能,既可以实现“一次一密”的轻量级加密效果,又能够有效鉴别合法网络设备,从通信安全和设备识别两个角度为智能电网提供高效可靠的安全通信保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物理层密钥生成方法可以充分保障无线通信安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效对抗窃听者的窃听攻击,同时针对恶意干扰攻击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物理层安全 密钥协商 密钥生成 无线信道
下载PDF
基于HIE-FDTD方法的电磁热耦合分析快速计算方法研究
15
作者 牟春晖 陈娟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基于混合显隐式时域有限差分(hybrid implicit-explicit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HIE-FDTD)方法,提出了一种电磁热耦合分析快速计算方法。仿真电磁场时,采用HIE-FDTD方法求解Maxwell旋度方程;计算温度场时,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ini... 基于混合显隐式时域有限差分(hybrid implicit-explicit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HIE-FDTD)方法,提出了一种电磁热耦合分析快速计算方法。仿真电磁场时,采用HIE-FDTD方法求解Maxwell旋度方程;计算温度场时,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方法求解热传导方程。由于HIE-FDTD方法只对1维空间偏导数采用隐式差分方法进行离散,因此时间步长不受电磁目标精细结构所在方向网格大小的限制。采用电磁热耦合分析快速计算方法对十字缝隙频率选择表面的电磁热耦合效应进行分析,并将仿真结果与采用传统FDTD方法、CST软件以及COMSOL软件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所有结果均相互符合。十字缝隙频率选择表面算例结果表明: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采用HIE-FDTD方法的仿真时间仅为传统FDTD方法仿真时间的1/6,有效提高了电磁热耦合仿真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显隐式时域有限差分 多物理场 电磁热耦合分析 热传导方程 频率选择表面
下载PDF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交互行为的持续身份认证技术综述
16
作者 宋天乐 蔺琛皓 +5 位作者 高书馨 赵竣毅 周亚杰 纪英帅 杨明慧 沈超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4年第1期19-31,共13页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和普及,更多用户在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上进行支付、转账、存储个人信息等活动。为了提高用户使用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目前移动智能终端身份认证的发展趋向于持续认证。首先,回顾了现有基于移动...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和普及,更多用户在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上进行支付、转账、存储个人信息等活动。为了提高用户使用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目前移动智能终端身份认证的发展趋向于持续认证。首先,回顾了现有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身份认证工作;其次,整理了目前主流的性能评估指标和产业界应用;最后,对持续身份认证在移动智能终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智能终端 持续认证 性能评估指标
下载PDF
面向卫星通信系统的低成本超表面相控阵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鲁一 张子阳 +3 位作者 施宏宇 衣建甲 陈娟 张安学 《空间电子技术》 2022年第6期12-20,共9页
低轨通信卫星系统因其传输延迟小、通信容量大、发射运营成本低等优势,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然而,低轨通信卫星技术的发展对星载天线系统提出了挑战。为提高卫星星座的通信容量以及实现对用户的跟踪覆盖,波束扫描、波束可重构及多... 低轨通信卫星系统因其传输延迟小、通信容量大、发射运营成本低等优势,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然而,低轨通信卫星技术的发展对星载天线系统提出了挑战。为提高卫星星座的通信容量以及实现对用户的跟踪覆盖,波束扫描、波束可重构及多波束覆盖不可或缺。在低成本建设运营的背景下,迫切地需要一种低成本的天线系统方案。作为一种低成本新型相控阵技术,综述了超表面相控阵天线技术及其在波束调控中的应用。首先对超表面天线波束形成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研究,之后介绍了超表面电磁调控的机理以及实现可重构的手段,最后介绍了超表面相控阵天线在波束形成、波束扫描、多波束产生中的应用。该技术相较于传统相控阵技术,大幅降低了成本,且在电磁波极化、频率调控中展现出巨大的灵活性。通过对该技术的综述,展望了超表面相控阵在低轨通信卫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表面天线 可重构 波束形成 低轨通信卫星
下载PDF
通信中接收端的同步处理及在PlutoSDR上的实现
18
作者 张翠翠 杨睿恺 +1 位作者 张莹 徐静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5-50,63,共7页
以通信系统中接收端的同步处理为研究对象,基于PlutoSDR软件无线电平台搭建了通信系统,并重点研究和实现了包含帧组同步、频偏估计和补偿、相偏估计和补偿的同步处理算法,最后通过2台PlutoSDR搭建了收发系统。结果表明:同步处理算法有... 以通信系统中接收端的同步处理为研究对象,基于PlutoSDR软件无线电平台搭建了通信系统,并重点研究和实现了包含帧组同步、频偏估计和补偿、相偏估计和补偿的同步处理算法,最后通过2台PlutoSDR搭建了收发系统。结果表明:同步处理算法有效实现了帧组同步、频偏补偿和相偏补偿。测试中通过星座图可直观地理解实际通信系统中的频偏和相偏引起的问题,对于通信中同步这个较难的知识点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处理 PlutoSDR 帧组同步 频偏估计和补偿 相偏估计和补偿
下载PDF
基于场景先验及注意力引导的跌倒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萍 陈楠 鲁磊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9-535,共7页
已有跌倒检测工作主要关注室内场景,且大多偏重对人员身体姿态特征进行建模,而忽略了场景背景信息以及人员与地面的交互信息。针对这个问题,从实际电梯场景应用入手,提出一种基于场景先验及注意力引导的跌倒检测算法。首先,利用电梯历... 已有跌倒检测工作主要关注室内场景,且大多偏重对人员身体姿态特征进行建模,而忽略了场景背景信息以及人员与地面的交互信息。针对这个问题,从实际电梯场景应用入手,提出一种基于场景先验及注意力引导的跌倒检测算法。首先,利用电梯历史数据,以高斯概率分布建模的方式从人员的活动轨迹中自动化地学习场景先验信息;随后,把场景先验信息作为空间注意力掩膜与神经网络的全局特征融合,以此聚焦地面区域的局部信息;然后,将融合后的局部特征与全局特征采用自适应加权的方式进一步聚合,从而形成更具鲁棒性和判别力的特征;最后,将特征送入由全局平均池化层和全连接层构成的分类模块中进行跌倒类别预测。在自构建的电梯场景Elevator Fall Detection和公开的UR Fall Detection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检测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5.36%和99.01%,相较于网络结构复杂的ResNet50算法,分别提高了3.52个百分点和0.61个百分点。可见所构建的高斯场景先验引导的注意力机制可使网络关注地面区域的特征,更有利于对跌倒的识别,由此得到的检测模型准确率高且算法满足实时性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倒检测 注意力机制 高斯先验 特征融合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分布式声波传感VSP数据中的光缆耦合噪声局部稀疏优化压制方法
20
作者 吴杰 侯秦龙 +3 位作者 孙甲庆 苏勤 王晓凯 寇龙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23-5140,共18页
分布式声学传感系统在采用光纤采集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e,VSP)时,受到光缆与井壁耦合不良等因素影响,地震数据会受到能量较强的光缆耦合噪声干扰.全局稀疏优化方法在压制光缆耦合噪声时未考虑有效信号和光缆耦合噪声... 分布式声学传感系统在采用光纤采集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e,VSP)时,受到光缆与井壁耦合不良等因素影响,地震数据会受到能量较强的光缆耦合噪声干扰.全局稀疏优化方法在压制光缆耦合噪声时未考虑有效信号和光缆耦合噪声的时变特性,影响了噪声压制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稀疏优化的光缆耦合噪声自适应压制方法.该方法针对每道地震数据在时窗长度选择范围内综合计算每个时窗长度下的有效信号和光缆耦合噪声的稀疏度,进而选择稀疏度最优下的时窗长度,最终采用形态成分分析方法在最优时窗内实现VSP数据中光缆耦合噪声的稀疏优化压制.模型算例和实际算例的结果均表明本文所提方法优于全局稀疏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 分布式声学传感 稀疏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