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五年制医学生普通外科实习的现状和思考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浩 高琴 +1 位作者 陈进才 霍雄伟 《西北医学教育》 2007年第4期732-734,共3页
探讨了医学生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应该少些说教而多些实际,可通过试行导师制、考核制来强化临床实习;将学生的更多临床实习纳入研究生考核内容,研究生考试应包括更多的临床实践内容;对于直接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的优秀... 探讨了医学生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应该少些说教而多些实际,可通过试行导师制、考核制来强化临床实习;将学生的更多临床实习纳入研究生考核内容,研究生考试应包括更多的临床实践内容;对于直接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的优秀学生的推荐,应更多的参考临床实习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外科 临床实习 五年制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浅谈普通外科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养 被引量:3
2
作者 史松 刘浩 《西北医学教育》 2008年第3期457-458,共2页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数量在逐渐增加,在数量增加的同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普通外科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普通外科医师的主要途径,其临床阶段的能力培养,对普通外科医师乃至整个外科系统医师的培养都具有重...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数量在逐渐增加,在数量增加的同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普通外科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普通外科医师的主要途径,其临床阶段的能力培养,对普通外科医师乃至整个外科系统医师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重视思想教育,理顺各种关系,加强临床基本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外科 研究生 临床培养
下载PDF
西安地区大学教职工胆囊结石流行病学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孙朝阳 杨燕华 马振华 《西南军医》 2007年第2期5-6,共2页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大学教职工胆囊结石的流行状况。方法 2004年1月~2004年10月期间,以健康普查形式对2963名西安地区大学教职工进行胆囊结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胆囊结石患病率为7.93%,胆囊结石组中女性患病率13.57%,高于男性3...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大学教职工胆囊结石的流行状况。方法 2004年1月~2004年10月期间,以健康普查形式对2963名西安地区大学教职工进行胆囊结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胆囊结石患病率为7.93%,胆囊结石组中女性患病率13.57%,高于男性3.83%(P〈0.05);胆囊结石症者的血清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血清甘油三脂(TG)高于非胆囊结石者,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胆囊结石者。结论 胆囊结石形成与高脂血症、缺乏锻炼等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患病率 流行病学 高脂血症
下载PDF
西安市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化现状调查 被引量:10
4
作者 崔熙娟 李小妹 +1 位作者 乔丽娜 单涛 《护理管理杂志》 2013年第10期705-706,共2页
目的调查西安市静脉输液专业化现状。方法对西安市45所医院的静脉药物配制情况、静脉输液治疗情况及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静脉药物配制:6所(13.33%)医院成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仅2所医院肠外营养液由配液中心... 目的调查西安市静脉输液专业化现状。方法对西安市45所医院的静脉药物配制情况、静脉输液治疗情况及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静脉药物配制:6所(13.33%)医院成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仅2所医院肠外营养液由配液中心配制;31所(68.89%)医院对护士进行包括化疗药物配制及防护等内容的液体配制专题培训。②静脉输液治疗情况:10所(22.22%)医院建立了静脉治疗小组,静脉输液方式以静脉输液泵(88.89%)和静脉留置针(86.67%)多见;45所医院均开展了静脉输液相关培训。③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情况:5所(11.11%)医院实行化疗药物的集中配制,2所(4.44%)医院为配制化疗药物的护士进行健康检查;45所医院全部建立了针刺伤事件上报制度,并进行了针刺伤事件处理培训。结论西安市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提示卫生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推动本地区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静脉输液 专业化 护理管理
下载PDF
股薄肌应用解剖学特点及在重建外科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史松 刘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4期2937-2938,共2页
关键词 解剖学特点 临床应用 股薄肌 重建外科 大腿内侧 血管神经蒂 解剖位置 抗拉力
下载PDF
医学留学生双语教学初探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浩 高琴 霍雄伟 《西北医学教育》 2006年第5期558-559,共2页
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学生流动的重要目标国家之一,对留学生实施纯英文教学,还是用中文教学,是一个有较大争议的问题,也许其折中方案是双语教学。鉴于此,本文对留学生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留学生教育 医学教育 双语教学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七年制腹外疝教学效果有关学生因素的问卷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浩 高琴 +1 位作者 乔琳 霍雄伟 《西北医学教育》 2006年第6期768-771,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七年制腹外疝教学效果,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学生因素。方法采用表格问卷方式进行调查。腹外疝共有2个课时,在上课前填写表1,并收回表1,下课后填写表2,然后收回。共随机发放90份表格。表1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预...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七年制腹外疝教学效果,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学生因素。方法采用表格问卷方式进行调查。腹外疝共有2个课时,在上课前填写表1,并收回表1,下课后填写表2,然后收回。共随机发放90份表格。表1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预习、课前的精神状态、毕业后可能的职业选择等进行了调查,表2对本节课的难点和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表1回收到88份,占98%;表2回收到80份,占89%。表示热爱临床医学者占79.55%;课前预习者占43%;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解剖学知识的占82.50%;表示掌握和基本掌握所学内容者占77.50%。结论学生对临床医学的热爱程度、基础知识的积累程度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等可明显影响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外疝 七年制 教学
下载PDF
逆行减张缝合法在腹部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浩 陈刚 +4 位作者 席孝忠 陈进才 王红军 霍雄伟 王荣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8期1127-1128,共2页
目的:探讨逆行减张缝合法在腹部外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52例腹部手术临床资料,其中应用逆行腹部减张缝合法79例,常规方法行腹部减张缝合73例,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缝合所需时间基本相同,均未发生切口裂开。但常规减张缝合法刺... 目的:探讨逆行减张缝合法在腹部外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52例腹部手术临床资料,其中应用逆行腹部减张缝合法79例,常规方法行腹部减张缝合73例,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缝合所需时间基本相同,均未发生切口裂开。但常规减张缝合法刺伤术者手部两次,致患者腹部皮下脂肪液化及部分皮肤坏死1例;逆行减张缝合无副损伤。结论:逆行腹部减张缝合法对患者和术者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腹手术 减张缝合 逆行
下载PDF
本科留学生外科学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红军 《西北医学教育》 2010年第4期759-762,共4页
总结医学留学生外科教学实践的特点,针对留学生现状和外科临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为今后留学生外科教学方法的改进和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外科学 留学生教育 教学方法 临床实践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七年制腹外疝教学效果有关教师因素的问卷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浩 高琴 +1 位作者 乔琳 霍雄伟 《西北医学教育》 2007年第1期138-139,共2页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七年制腹外疝教学效果,研究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师因素。方法采用表格问卷方式。对课程安排是否合理,上课时的精神状态等进行调查。结幂认为课程安排合理和比较合理的有63人,占78,75%;上课时精力充沛者有44人,占55...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七年制腹外疝教学效果,研究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师因素。方法采用表格问卷方式。对课程安排是否合理,上课时的精神状态等进行调查。结幂认为课程安排合理和比较合理的有63人,占78,75%;上课时精力充沛者有44人,占55%;认为教师的授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有39人,占48.75%;认为还可以的有40人,占50%。结论临床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授课艺术、课程安排等能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对腹外疝的教学效果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外疝 七年制 教学效果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七年制外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部分的教改初探
11
作者 刘浩 霍雄伟 +1 位作者 高琴 陈进才 《西北医学教育》 2007年第3期550-551,共2页
根据近期出版的抗菌素治疗外科感染系列指南,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科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以及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之后介绍外科感染抗菌素的经验治疗,以及何时开始外科感染抗菌素的目标治疗,最后介绍手术... 根据近期出版的抗菌素治疗外科感染系列指南,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科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以及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之后介绍外科感染抗菌素的经验治疗,以及何时开始外科感染抗菌素的目标治疗,最后介绍手术部位感染的抗菌素预防原则与方法,让学生了解外科治疗的前沿情况,以及我们临床上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出现这种情况的实际原因。通过以上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临床实际情况,理论密切结合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感染 抗菌素 七年制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后多模式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9
12
作者 高燕凤 袁伟 +3 位作者 丁晓英 霍雄伟 景桂霞 吕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9-673,713,共6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后多模式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和芬太尼组(F组),两组患者均行全凭静脉复合麻醉。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后多模式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和芬太尼组(F组),两组患者均行全凭静脉复合麻醉。两组患者术毕清醒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DF组镇痛泵配方为地佐辛30mg加氟比洛芬酯150mg,F组为芬太尼0.01mg/(d·kg),两组均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初始负荷剂量4mL,背景剂量2mL/h,单次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记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1、3、5d抽血测定患者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F组(P<0.05)。与麻醉前比,术毕两组患者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量均下降(P<0.05),术后1d达最低水平(P<0.05)。术后3dDF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量已恢复到麻醉前水平,而F组仍明显低于麻醉前和DF组(P<0.05)。术后5d两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量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与芬太尼比较,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可减轻胃癌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下降的程度,减轻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氟比洛芬酯 芬太尼 多模式镇痛 免疫抑制
下载PDF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与分期手术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宇杰 车向明 +4 位作者 甘建新 CHAUDHARY Prakash 廖新华 张丹杰 毕铁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5-36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行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切除转移灶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ISI Web of Knowledge、Pubmed及中国期刊网,检索国内外自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公开发表的有关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文章。通过Meta... 目的对比分析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行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切除转移灶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ISI Web of Knowledge、Pubmed及中国期刊网,检索国内外自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公开发表的有关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文章。通过Meta分析对比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分期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率、5年生存率。结果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切除组与分期手术切除组比较,同期手术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6.4%与分期手术组35.6%(P=0.957)相似,在围手术期死亡率(OR=1.91,95%CI:0.90~4.08,P=0.09)及5年生存率(OR=1.08,CI:0.73~1.61,P=0.69)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分期切除相比,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行同期切除同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手术 META分析 同期切除 分期切除
下载PDF
地佐辛术前给药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8
14
作者 高燕凤 袁伟 +4 位作者 霍雄伟 陈亚丽 丁晓英 景桂霞 吕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63-866,共4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术前给药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术前30min静注地佐辛10mg,术毕缝皮时给予生理盐水2ml;B组:术前30min给... 目的观察地佐辛术前给药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术前30min静注地佐辛10mg,术毕缝皮时给予生理盐水2ml;B组:术前30min给予生理盐水2ml,术毕缝皮时静注地佐辛10mg;C组:术前30min给予生理盐水2ml,术毕缝皮时静注芬太尼0.1mg;D组:术前30min、术毕缝皮时均予生理盐水2ml。记录患者在PACU的RSS躁动评分、拔管后即刻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记录用药前(T0)、手术结束时(T1)、拔管时(T2)的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结果 T1、T2时,A、B、C组血浆皮质醇、血糖浓度明显低于D组,且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A、B、C组RSS躁动评分明显低于D组,且A组和B组明显低于C组(P<0.05)。拔管后即刻,A组和B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A、B、D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C组有7例患者出现SpO2<90%(P<0.05)。结论与芬太尼比较,地佐辛降低全麻术后围拔管期躁动和应激反应的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少,且术前应用较术后应用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超前镇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术后躁动 应激反应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SGC7901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俊松 刘翔龙 +6 位作者 仇广林 张正良 樊林 赵伟 贺仕才 常帅 车向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34-1238,共5页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分布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β-榄香烯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影响,同时评价β-榄香烯对正常胃黏膜上...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分布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β-榄香烯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影响,同时评价β-榄香烯对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毒性作用;通过Western blots检测β-榄香烯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蛋白表达影响。结果β-榄香烯显著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的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两种作用在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明显减弱。β-榄香烯降低SGC7901胃癌细胞克隆形成率,诱导SGC7901细胞发生G2/M期阻滞。β-榄香烯降低了SGC7901胃癌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了Bax和活化的Caspase-3(17Kd)表达水平。β-榄香烯对SGC7901胃癌细胞Pak1(p21-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的总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但降低了Pak1(Thr423)和ERK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的磷酸化水平。结论β-榄香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抑制Pak1/ERK信号通路的活化、调控Bcl-2和Bax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胃癌 增殖 凋亡 PAK1 ERK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磊 沙焕臣 +2 位作者 马清涌 李琦 张庆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实验性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operation,SO)组、SAP模型组、RES治疗组和SAP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射40g/L牛磺...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实验性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operation,SO)组、SAP模型组、RES治疗组和SAP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射40g/L牛磺胆酸钠1mL/kg制备模型,RES组于制模后5min将10g/LRES溶液(20mg/kg)通过阴茎背静脉给药,术后分别在3、6、12h取材。免疫组化SAB法观察回肠固有层及其血管ICAM-1和VCAM-1的表达,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中TNF-α的含量,同时观察肠道组织SOD和MDA的含量。结果ICAM-1和VCAM-1在SO组呈弱表达,而在SAP组中高表达,RES组表达明显减弱(P<0.05)。SAP组回肠组织的MDA水平升高明显(P<0.05);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RES能明显抑制肠组织中MDA和血清中TNF-α水平而增强SOD活性(P<0.05)。结论RES在SAP的发生中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TNF-α的产生,抑制ICAM-1和VCAM-1的表达,从而发挥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黏膜屏障 ICAM-1 VCAM-1 丙二醛 TNF-α 超氧化物岐化酶
下载PDF
Sirt1、P53及P-g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樊林 陈锐 +5 位作者 赵伟 刘俊松 张正良 李亮 王泽星 车向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2-646,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P53及P-糖蛋白(P-g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病理意义及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石蜡切片中的Sirt1、P53及P-gp的表达,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68例患者生...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P53及P-糖蛋白(P-g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病理意义及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石蜡切片中的Sirt1、P53及P-gp的表达,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68例患者生存时间与上述指标的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Sirt1、P53及P-gp的表达较正常组织表达增高(P<0.001)。Sirt1的高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且浸润深度越深、有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升高时表达随之升高(P<0.05)。Sirt1阳性表达和P53、P-gp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01)。Sirt1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较Sirt1阴性表达者低(P<0.001)。结论 Sirt1、P53及P-gp在胃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且与胃癌的病理学特征有相关性;联合检测Sirt1、P53及P-gp表达可作为一组判断患者生存时间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 P53 P-糖蛋白(P—gp) 预后
下载PDF
二维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诊断价值的评价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巧玲 李芬 +3 位作者 盛薇 段绍雪 张华 阮骊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5-767,777,共4页
目的评价二维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价值。方法对随机来我院检查的103例患者共109个乳腺肿块分别进行二维超声和弹性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并进行分析。结果二维超声和弹性成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价... 目的评价二维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价值。方法对随机来我院检查的103例患者共109个乳腺肿块分别进行二维超声和弹性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并进行分析。结果二维超声和弹性成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价值相当(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1.58%、80.28%、80.73%和84.21%,85.92%,85.32%,P>0.05),但联合应用则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90.83%,P<0.05)。结论弹性成像能帮助诊断二维超声较难鉴别的乳腺良、恶性病变,两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超声 弹性成像 评分法 乳腺肿瘤 诊断 联合应用
下载PDF
腔内激光治疗静脉曲张的探讨 被引量:23
19
作者 祁光裕 王曙逢 +3 位作者 禄韶英 车向明 乔丽娜 阮瑞霞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EVLT)联合手术个性化治疗静脉曲张的综合方法。方法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2 8 5例(2 9 5条患肢),根据临床表现和双功超声、静脉造影,基于CEAP分期,分为A,B,C 3组,采取3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A组用单纯腔内激光闭塞...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EVLT)联合手术个性化治疗静脉曲张的综合方法。方法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2 8 5例(2 9 5条患肢),根据临床表现和双功超声、静脉造影,基于CEAP分期,分为A,B,C 3组,采取3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A组用单纯腔内激光闭塞术;B组用腔内激光加点式结扎;C组用股浅静脉包窄术加腔内激光加点式结扎。结果全组曲张浅静脉均消失,皮肤颜色变浅,肿胀改善,溃疡愈合或缩小。结论EVLT技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是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只要根据CEAP分期,通过标准化的诊断,选择好适应证,采用EVLT联合其他手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外科学 激光手术 血管成形术/方法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兔VX2肾移植癌的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佘军军 王子明 +1 位作者 车向明 潘承恩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兔VX2肾移植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兔VX2肾移植癌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放疗组和放射增敏组(放射治疗结合β-榄香烯乳剂肾动脉灌注治疗)。予以各组相应干预措施后,采用螺旋CT及B超动态监测肿瘤体积... 目的观察β-榄香烯对兔VX2肾移植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兔VX2肾移植癌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放疗组和放射增敏组(放射治疗结合β-榄香烯乳剂肾动脉灌注治疗)。予以各组相应干预措施后,采用螺旋CT及B超动态监测肿瘤体积的变化,比较各组肿瘤生长延缓时间,计算β-榄香烯乳剂的放射增敏比(sensitizationenhancementratio,SER)。同时,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TdT介导的带生物素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结果采用6MevX线放射治疗(3Gy·Fx-1·d-1×5d)结合β-榄香烯乳剂肾动脉灌注治疗(10mg·kg-1·d-1×5d)的放射增敏组,其肿瘤的放射增敏效应最为显著。放射增敏组肿瘤生长延缓时间明显长于放疗组和空白对照组。β-榄香烯乳剂SER为1.89。透射电镜下放射增敏组肿瘤细胞凋亡较放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放射增敏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放疗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低剂量β-榄香烯乳剂对兔VX2肾移植癌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兔VX2肾移植癌 放射增敏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