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法应用于神经内科进修医师培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剑波 乔晋 康丽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4期6-7,共2页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主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它强调临床学科与基础医学的充分联系,从而有效地提高广大学生的临床素质。我们将其应用于临床神经内科...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主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它强调临床学科与基础医学的充分联系,从而有效地提高广大学生的临床素质。我们将其应用于临床神经内科进修医师培训,就PBL医学教育模式在临床神经内科应用做一讨论,以为临床神经内科进修医师培训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临床培训 PBL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影响研究
2
作者 刘蕊 官彬 杨剑波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6期390-393,共4页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n=66)与联合组(n=60)。两组均给予常规脑梗死基...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n=66)与联合组(n=60)。两组均给予常规脑梗死基础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常规组增加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Barthel指数(BI)、颈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内膜斑块面积。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及本组治疗前;常规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BI指数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联合组CIMT、斑块面积均低于常规组及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能通过降低CIMT,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效改善脑组织血供不足,从而恢复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颈动脉结构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节离体培养可用于血管性头痛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靶点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国刚 雷莉 +2 位作者 吕社民 樊文静 徐仓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颈动脉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升高是引发血管性头痛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探讨血管性头痛的发生机制和药物作用靶点的理想体外模型。方法SD大鼠三叉神经节在无血清DMEM培养液中离体培养12、24、48 h后免疫组化方法比较降钙素... 目的颈动脉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升高是引发血管性头痛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探讨血管性头痛的发生机制和药物作用靶点的理想体外模型。方法SD大鼠三叉神经节在无血清DMEM培养液中离体培养12、24、48 h后免疫组化方法比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细胞数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法(real time-PCR)确定CGRP-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鼠三叉神经节离体培养24 h后CGRP的免疫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增高,CGRP-mRNA表达水平也较新鲜组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大鼠三叉神经节离体培养后能精确模拟体内血管性头痛发作期CGRP的变化,是研究血管性头痛发生机制和开发药物作用靶点的理想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节 离体培养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体外模型
下载PDF
西安城区群居老人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明贤 郭峰 +3 位作者 高丽 张桂红 张秀芬 吕淑萍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调查西安城区群居老人痴呆现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人口学、健康史、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长谷川痴呆检查量表(HDS)等问卷和量表进行筛查。结果西安城区群居老人痴呆的患病率为36.7%,明... 目的调查西安城区群居老人痴呆现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人口学、健康史、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长谷川痴呆检查量表(HDS)等问卷和量表进行筛查。结果西安城区群居老人痴呆的患病率为36.7%,明显高于其他老年人群;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和ADL的下降而升高,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高龄、养老院居住场所和ADL障碍是老年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西安城区群居老人痴呆患病率较高,尤其是养老院场所的老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轻度认知障碍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伟 杨丽芳 +2 位作者 张月芳 俱西驰 张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方案对早产儿体格、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体检及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还根据个体情况加用早期干预训练;定期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婴儿体格、...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方案对早产儿体格、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体检及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还根据个体情况加用早期干预训练;定期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婴儿体格、情绪、睡眠及智能发育指标。结果:干预组婴儿的体重、身长及头围的测量值均大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纠正3月龄,干预组婴儿睡眠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纠正6月龄体检过程中,干预组哭闹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纠正6月龄、12月龄,干预组发育商(DQ)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干预训练有利于早产儿体格发育;有助于减少婴儿发生睡眠问题;可平和婴儿哭闹的不良情绪;可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提高其近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早期干预 发育商
原文传递
Alzheimer病神经心理学特点及其量表在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乔晋 杨剑波 +2 位作者 屈秋民 韩建峰 罗国刚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25-27,30,共4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的神经心理学特点和神经心理学量表在AD诊断中的价值,为AD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用神经心理学量表测定108例AD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确定AD痴呆的严重程度。分析AD不同痴呆程度时...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的神经心理学特点和神经心理学量表在AD诊断中的价值,为AD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用神经心理学量表测定108例AD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确定AD痴呆的严重程度。分析AD不同痴呆程度时神经心理学变化特点和各量表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和总的准确率。结果:①总体认知功能在AD轻、中、重度阶段呈持续性减退趋势(MMSE分值分别为17.44±2.64、13.90±4.32、5.50±3.90)。言语流畅性功能变化趋势与总体认知功能损害相似。视空间功能障碍在早期即出现,至中晚期明显丧失。延迟记忆功能在早期即出现衰退,在中、重度阶段已明显衰退。即刻记忆功能早期损害不明显,中期出现,至晚期才明显减退。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AD不同阶段均呈进行性损害,但社会活动能力损害进展更快。②判别分析各量表总准确率依次为FOM>RVR>POD>MMSE>BD>ADL>DS。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FOM>RVR>POD>ADL>MMSE>BD>DS。③MMSE和FOM、RVR、BD、DS中一个或一个以上量表联合应用时,AD诊断的效度明显增高。结论:神经心理学测验有助于AD诊断。MMSE和其他量表联合应用可以提高AD诊断的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心理学 量表 诊断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和舒马曲坦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离体培养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罗国刚 袁兴运 +4 位作者 袁博博 雷莉 吕社民 曹永孝 徐仓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抗偏头痛药物舒马曲坦(Sumatriptan)对大鼠三叉神经节(TG)离体培养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TNF-α、IL-1β、IL-2和S...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抗偏头痛药物舒马曲坦(Sumatriptan)对大鼠三叉神经节(TG)离体培养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TNF-α、IL-1β、IL-2和Sumatriptan分别加入DMEM培养液中,与SD大鼠TG离体孵育24h;进一步将细胞内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系统ERK1/2、JNK、P38三条信号通路关键激酶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SP600125、SB239063加入DMEM培养液中,30min后分别加入有效浓度的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后,与大鼠TG共同孵育24h,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TG内CGRP-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50μg/L的TNF-α、25μg/L的IL-1β可明显上调离体TG内CGRP-mRNA表达水平(P<0.05),0.1g/L和0.5g/L Sumatriptan能显著下调TG内CGRP-mRNA表达水平,而20~80μg/L的IL-2对CGRP-mRNA表达无影响。特异性阻滞剂SP600125、SB239063分别与50μg/L TNF-α、25μg/L IL-1β孵育24h后,CGRP-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TG离体培养时,炎性因子TNF-α、IL-1β可显著上调CGRP-mRNA表达水平;一定浓度的舒马曲坦能下调CGRP-mRNA表达;JNK和P38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TNF-α、IL-1β诱导的TG内CGRP-mRNA上调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三叉神经节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舒马曲坦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及丹参乙酸镁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鹏 王瑾 +3 位作者 苗常青 李正仪 李晓青 李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4期285-289,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乙酸镁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行为、梗死体积、组织形态及缺血半暗带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乙酸镁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Ⅰ组(... 目的观察丹参乙酸镁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行为、梗死体积、组织形态及缺血半暗带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乙酸镁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Ⅰ组(假手术+安慰剂组);Ⅱ组(缺血-再灌注+安慰剂组);Ⅲ组(缺血-再灌注+药物组)。用线栓法建立动物模型,各组在术后48h断头取脑,处死前行神经功能评分,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用HE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GF、BDNF的表达。结果Ⅰ组在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组织形态及大脑皮层相应部位NGF、BDNF阳性细胞数均正常。与Ⅱ组相比,Ⅲ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体积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Ⅲ组缺血性病理改变较轻,缺血半暗带NGF、BDNF阳性神经元数显著增加(P<0.01)。与Ⅰ组相比,Ⅱ组缺血半暗带NGF、BDNF阳性神经元数显著增加(P<0.01)。结论丹参乙酸镁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缺血半暗带NGF、BDNF的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乙酸镁 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诊断 被引量:2
9
作者 党静霞 刘洁 +4 位作者 王谨 秦星 靳娇婷 周文婷 李正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个家系的8例有症状和无症状疑似HNPP患者进行常规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 目的探讨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个家系的8例有症状和无症状疑似HNPP患者进行常规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并将其结果与同期我院肌电图室30例健康人同年龄组的正常值比较。结果 (1)运动神经传导末端潜伏时延长异常率最高,为92.1%,主要出现在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有症状者和无症状者均延长。(2)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的异常率为63.2%,以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减慢最多见。(3)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的异常率为89.6%,以正中神经感觉减慢最明显。(4)尺神经在肘部出现传导阻滞明显多于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处。结论对临床上高度怀疑HNPP的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无创、快速、简便、准确的检查方法,并且可对患者家属进行筛查,对预防该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 末端潜伏时 神经传导速度 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平山病的临床特征和神经电生理诊断 被引量:3
10
作者 党静霞 靳娇婷 秦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2-755,共4页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12例平山病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资料,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患者均为男性,起病年龄为18.1岁,均有头、颈反复屈曲史...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12例平山病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资料,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患者均为男性,起病年龄为18.1岁,均有头、颈反复屈曲史。单侧起病9例,其中3例双侧不对称性受累。11例伴有冷麻痹,所有患者均有手指伸展时震颤和前臂斜坡样萎缩。②感觉神经传导均正常,均未见运动神经传导阻滞,运动神经传导异常主要为尺神经混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减低。③交感皮肤反应异常率60%,主要为双上肢波潜伏时延长。④针电极肌电图异常率以下颈髓支配肌肉最高。结论该病有其特定的发病年龄及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神经传导检查有助于除外尺神经及臂丛神经损害,针电极肌电图对确诊本病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 混合肌肉动作电位
下载PDF
丹参乙酸镁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鹏 王瑾 +7 位作者 苗常青 刘玥 唐鹏 侯辰 张欣 种莉 李晓青 李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乙酸镁对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神经行为、梗死体积、组织形态及缺血半暗带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乙酸镁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Ⅰ组(假手术+... 目的观察丹参乙酸镁对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神经行为、梗死体积、组织形态及缺血半暗带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乙酸镁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Ⅰ组(假手术+安慰剂组);Ⅱ组(脑缺血+安慰剂组);Ⅲ组(脑缺血+药物组)。用线栓法建立动物模型,不给予再灌注,各组在术后48h断头取脑,处死前行神经功能评分,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GF、BDNF的表达。结果Ⅰ组在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组织形态及大脑皮质相应部位NGF、BDNF阳性细胞数均正常。与Ⅱ组相比,Ⅲ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Ⅱ组、Ⅲ组缺血性病理改变均较重,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Ⅲ组缺血半暗带NGF、BDNF阳性神经元数较Ⅱ组增加(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缺血半暗带NGF、BDNF阳性神经元数增加(P<0.05)。结论丹参乙酸镁可增加脑缺血损伤后缺血半暗带NGF、BDNF的表达,但其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乙酸镁 脑缺血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西安城区11~12岁超重肥胖儿童饮食及运动行为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月芳 王伟 +4 位作者 杨志艳 杨丽芳 俱西驰 张欢 郭萌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3期406-408,425,共4页
目的了解西安城区11~12岁超重肥胖小学生饮食及运动行为现状,探讨儿童肥胖的高危因素,为制定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西安城区4所小学11~12岁共1 535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对筛选出的超重... 目的了解西安城区11~12岁超重肥胖小学生饮食及运动行为现状,探讨儿童肥胖的高危因素,为制定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西安城区4所小学11~12岁共1 535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对筛选出的超重肥胖儿童及同龄正常体重儿童1:1配对,回顾性分析两组2009至2012年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趋势,并对其饮食运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11~12岁儿童超重肥胖率为19.22%;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66%、4.56%;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x^2=31.25,P<0.01)。2009至2012年,11~12岁儿童BMI值呈逐年上升趋势(男:F=34.67,P<0.001;女:F=13.24,P<0.001);②与正常组比较,超重肥胖儿童食欲好、喜吃甜食(x^2值分别为7.25、4.60,均P<0.05),进食速度快的人数多、睡前加餐人数多(x^2值分别为9.41、12.5,均P=0.01),每天喝奶量>500mL的人数多、每天坚持吃早餐人数少(x^2值分别为15.98、18.81,均P<0.01);③超重肥胖组儿童和正常儿童选择的活动方式存在统计学差异(x^2=5.89,P<0.05),超重肥胖组儿童看电视打游戏的时间长(x^2=7.09,P=0.01),而户外运动时间短(x^2=22.57,P<0.01)。BMI由正常发展为肥胖儿童,和由超重发展为肥胖儿童者在睡前加餐习惯、每天喝奶量、对甜食喜好的态度及活动方式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西安城区11~12岁超重肥胖小学生超重肥胖率处于东部经济发达城市与江南经济发达城乡之间。有睡前加餐、每天喝奶量大及喜吃甜食的正常儿童,较超重儿更易发展为肥胖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超重肥胖 饮食习惯 运动方式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前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保护作用及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正仪 李志伟 郭金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对前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保护作用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双侧卵巢切除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17β-雌二醇+假手术组;17β-雌二醇+短暂性前脑缺血模型组;生...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对前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保护作用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双侧卵巢切除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17β-雌二醇+假手术组;17β-雌二醇+短暂性前脑缺血模型组;生理盐水+短暂性前脑缺血模型组。以低血压联合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0min的方法造前脑缺血模型,只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为假手术,17β-雌二醇为药物干预,生理盐水为安慰剂,腹腔注射应用4周。在造模术或假手术后24h处死大鼠,用HE染色检测大脑皮层坏死神经元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皮层BDNF免疫阳性细胞数,用t检验和两因素析因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β-雌二醇能显著减少大鼠大脑皮层坏死神经元数目,增加BDNF免疫阳性细胞数(p<0.01)。结论 17β-雌二醇对大鼠大脑皮层的神经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相应部位BDNF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前脑缺血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西安市城区11~12岁超重肥胖儿童饮食行为及认知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伟 张月芳 +3 位作者 杨丽芳 俱西驰 张欢 郭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 了解西安市城区11~12岁超重肥胖小学生饮食行为及疾病认知状况,为制定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西安市城区4所小学11~12岁共1 535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对筛选出的超重肥胖儿童及同龄... 目的 了解西安市城区11~12岁超重肥胖小学生饮食行为及疾病认知状况,为制定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西安市城区4所小学11~12岁共1 535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对筛选出的超重肥胖儿童及同龄正常儿童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内容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11~12岁儿童超重肥胖率为19.22%;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66 %、4.56%;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P<0.01).每周≥4 d不吃早餐的超重肥胖儿童人数显著多于健康儿童(P〈0.01);每天喝奶量〉500 mL的超重肥胖儿童人数显著多于健康儿童(P〈0.01);与正常组比较,超重肥胖儿童喜吃甜食(P〈0.05),睡前加餐(P〈0.01),不喜爱吃蔬菜和水果(P〈0.05);超重肥胖组儿童和正常组儿童对于"肥胖症危害"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儿童对于"有效地控制体质量"的应答率高于超重肥胖组儿童.结论 西安市城区11~12岁小学生超重肥胖率处于东部经济发达城市与江南经济发达城乡之间.应积极纠正超重肥胖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加强疾病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肥胖症的危害及有效控制体质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超重肥胖 饮食习惯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应用于神经超声进修医师培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剑波 周文婷 刘蕊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2期3-4,共2页
目的系统评价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临床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在神经超声培训中的差异。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共有21名进修医师进入神经超声室接受PBL教学实践,作为PBL教学组。选取既往2016年11月-2017年12月在神经... 目的系统评价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临床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在神经超声培训中的差异。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共有21名进修医师进入神经超声室接受PBL教学实践,作为PBL教学组。选取既往2016年11月-2017年12月在神经超声室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21名进修医师作为对照组。PBL教学组将PBL教学法引入到神经超声的教学中,分别选取了颅内动脉狭窄,急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超声评价,脑血管临床发病机制等研究课题,进行PBL教学。神经超声进修医师在经过系统的检测患者、阅读相关文献后,运用12课时,每节约半小时进行PBL培训,在教学中要求对教学要点掌握,提高临床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对应用PBL教学方法的神经超声进行规范化考试,并与既往传统教学方法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PBL组考试成绩均值为92.62;传统教学对照组为87.43。两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示P<0.05,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BL教学组的成绩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结论PBL教学培训从经颅多普勒临床实际来组织教学,为了更好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不断在讨论中寻找方法,让经颅多普勒知识融入在临床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其实际临床考试成绩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超声 脑卒中 经颅多普勒 神经病学 临床培训 PBL模式
下载PDF
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党静霞 Lena H Tay LB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评价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即交感皮肤反应和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并与30名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检测中交感皮肤反应... 目的评价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即交感皮肤反应和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并与30名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检测中交感皮肤反应,瓦氏比值和深呼吸时心率变异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者的异常率分别为70%,46%和50%;以交感皮肤反应的异常率最高,尤其以双下肢明显。立卧位血压差和冰水试验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异常率分别为12%和16%。结论检测外周器官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方法中以交感皮肤反应的阳性率最高,可以作为检测早期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的常规筛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心率变异 皮肤交感反应
下载PDF
尺神经肘部病变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定位诊断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党静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7-429,44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尺神经肘部损害患者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法:包括尺神经运动传导、尺神经小指-腕感觉神经传导、尺神经支配肌肉的肌电图;特殊检测法: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共检测了21例经临床诊断...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尺神经肘部损害患者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法:包括尺神经运动传导、尺神经小指-腕感觉神经传导、尺神经支配肌肉的肌电图;特殊检测法: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共检测了21例经临床诊断并进一步做神经电生理检查以确诊尺神经肘部病变的患者,与同期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重点检测尺神经运动传导肘上至肘下段,以寻找其具体损害部位。结果①尺神经病变组中有19例出现尺神经在肘上至肘下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②尺神经肘上至肘下段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结果显示具体病变部位多数集中在肱骨内上髁上下2-3 cm内;③尺神经在肘部病变者并非均有尺侧腕屈肌肌电图的异常。结论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在确定尺神经在肘部的具体损害部位时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而常规的尺神经感觉传导及肌电图异常能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病变 传导阻滞 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 肘上至肘下 肌电图
下载PDF
西安市城区六年级超重肥胖学生BMI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伟 张月芳 +3 位作者 杨丽芳 俱西驰 张欢 郭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6期45-46,共2页
目的了解西安城区六年级超重肥胖学生饮食、运动状况,为制定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城区295名六年级超重肥胖小学生2009-2012年体重指数(BMI)变化情况;问卷调查其饮食习惯及运动状况。结果 2009-2012... 目的了解西安城区六年级超重肥胖学生饮食、运动状况,为制定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城区295名六年级超重肥胖小学生2009-2012年体重指数(BMI)变化情况;问卷调查其饮食习惯及运动状况。结果 2009-2012年超重肥胖学生BMI值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超重肥胖儿童食欲好、进食速度快、每天坚持吃早餐人数少、喜吃甜食、有睡前加餐及喝奶习惯。超重肥胖学生看电视打游戏的时间长,而户外运动时间短。结论不良的饮食习惯及静态活动多而户外活动少等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发展为超重肥胖儿童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超重肥胖 饮食习惯 运动方式
下载PDF
正常成人神经传导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参数值正常范围的建立 被引量:4
19
作者 党静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8-560,共3页
目的确定正常成人神经传导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末端潜伏时和波幅的正常值范围,为诊断周围神经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45例正常健康志愿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进行常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分析其末端潜伏时和波幅,其... 目的确定正常成人神经传导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末端潜伏时和波幅的正常值范围,为诊断周围神经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45例正常健康志愿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进行常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分析其末端潜伏时和波幅,其结果按照不同年龄段、性别、体重、左右侧肢体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体重、左右侧肢体对远端CMAP参数值的影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年龄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40岁前后变化最大,主要影响的是各神经远端CMAP的波幅和正中神经末端潜伏时,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大,波幅逐渐减低,末端潜伏时逐渐延长。结论正常成人远端CMAP各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按40岁前后两个年龄段确定比较合理和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末端潜伏时 波幅 神经传导
下载PDF
脑梗死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远新 苗常青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8期963-965,共3页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研究显示成年中枢神经系统(CNS)在经历缺血性脑损伤后某些脑区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NSC)能够分化成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脑梗死后内源性NSC在增殖、...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研究显示成年中枢神经系统(CNS)在经历缺血性脑损伤后某些脑区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NSC)能够分化成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脑梗死后内源性NSC在增殖、存活、迁移和分化等水平调节修复脑损伤方面的文献,分析了这一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神经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