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外科创伤应激后相关肠黏膜形态和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明鸣 程惊秋 +3 位作者 陆燕蓉 翟宏军 陈又南 伍晓汀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肠外和肠内营养对外科创伤应激大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屏障功能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全肠外营养组(TPN)和普通肠内营养组(EN)。建立创伤应激模型,接受等氮、等能量营养支持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肠黏... 目的探讨肠外和肠内营养对外科创伤应激大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屏障功能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全肠外营养组(TPN)和普通肠内营养组(EN)。建立创伤应激模型,接受等氮、等能量营养支持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肠黏膜形态,比较肠道细菌脏器移位率、肠黏膜occludin蛋白免疫组化表达及肠道菌群数量等。结果电镜下TPN组肠上皮损伤程度较严重,而EN组损伤程度较轻,肠上皮紧密连接、微绒毛较完整;光镜下Chiu分级,TPN组和E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肠道跨膜结合蛋白表达优于TPN组(P<0.05)。EN组肝、肺和肠系膜淋巴结的肠道细菌移位率低于TPN组(P<0.05)。EN组肠道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高于TPN组,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及标准肠外营养都不能完全维持创伤大鼠肠黏膜屏障不受损害及阻止肠道细菌移位,但肠内营养组肠黏膜屏障损害较轻,肠道细菌移位率低,且增加了肠上皮occludin蛋白表达,与肠外营养比较,有利于改善肠道屏障,从而减少细菌移位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肠屏障功能 紧密连接
下载PDF
卡托普利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顺乐 陈熹 +2 位作者 张心武 吴涛 纪宗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42-2745,共4页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卡托普利干预组(CAP组)。在术后1、6、12h动态观察大鼠胰腺、肺组织病理学改...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卡托普利干预组(CAP组)。在术后1、6、12h动态观察大鼠胰腺、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血清淀粉酶,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TNF-α、AngⅡ活性。结果卡托普利干预组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SAP组明显减轻,MPO活性6h、12h明显低于SAP组(P<0.05),各时点血清淀粉酶较SO组升高,卡托普利干预组肺组织TNF-α,AngⅡ各时点较SO组明显升高(P<0.01),但其与SAP组相比6、12h明显降低(P<0.05)。结论卡托普利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导致的肺损伤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 卡托普利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27例胃肠道间质瘤外科处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建仓 黄新 +2 位作者 赵军 苏清华 纪宗正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复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8年来收治的GIS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行肿瘤局部切除术者14例,B组为行肿瘤所在器官大部分切除、全切或包括淋巴结清扫的扩大切...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复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8年来收治的GIS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行肿瘤局部切除术者14例,B组为行肿瘤所在器官大部分切除、全切或包括淋巴结清扫的扩大切除术者12例,对两组病例进行随访,分别计算中位生存期、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复发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A组14例中13例获得随访,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B组12例均获得随访,中位生存时间40个月,两组比较,P>0.05;A组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85.4%和69.2%,B组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83.3%和66.7%,两组比较,P>0.05。说明两组手术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2例,占14.3%,B组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2例,占16.7%,两组比较,P>0.05,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对复发和转移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GIST的最好方法,只要肿瘤完整切除,采用局部切除或扩大切除对术后复发和转移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间质瘤 外科治疗 复发 预后
原文传递
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对人离体胃组织的热组织学效应
4
作者 张莉 董蕾 +3 位作者 柳嘉 黎一鸣 马师洋 邹百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87,92,共5页
目的探讨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VIO APC)不同作用模式、功率及作用时间对人离体胃组织的热损伤效应。方法外科手术切除的大体正常的胃标本,采用VIO APC进行处理。功率分别设为15、30、45、60、75、90、105、120W,作用时间3、5、10s,模... 目的探讨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VIO APC)不同作用模式、功率及作用时间对人离体胃组织的热损伤效应。方法外科手术切除的大体正常的胃标本,采用VIO APC进行处理。功率分别设为15、30、45、60、75、90、105、120W,作用时间3、5、10s,模式分别为强力电凝模式(forced,F)、脉冲电凝模式1(pulsed 1,P1)、脉冲电凝模式2(pulsed 2,P2),记录最大损伤直径及损伤深度。结果胃组织的损伤深度与功率(P<0.001)、能量(P=0.008)及不同的作用模式(P=0.013)均相关;胃组织的最大损伤直径与功率(P<0.001)、作用时间(P=0.001)、能量(P<0.001)及作用模式(P=0.001)均相关。胃组织有害损伤的发生主要与作用模式(P=0.012)有关。损伤深度为P1>F>P2(P<0.05),而损伤的最大直径为P2>P1>F(P<0.05)。结论不同模式的VIO APC对胃肠组织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与F模式相比,P1模式主要产生较深的组织损伤效应,而P2模式则产生直径较大但较表浅的损伤效应。但以上模式均可产生累及肌层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离子凝固疗法 消融疗法 消化系统内镜 组织学效应
下载PDF
半枝莲提取物对H22肝癌荷瘤小鼠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代志军 王西京 +5 位作者 纪宗正 李宗芳 汤薇 康华峰 马小斌 刘蕾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720-724,共5页
目的:探讨半枝莲提取物(Scutellaria barbata extract,ESB)在荷瘤小鼠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将接种H22肝癌细胞的实体瘤和腹水瘤小鼠各分为模型组、ESB高剂量组、ESB低剂量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组、5-FU+ESB高剂... 目的:探讨半枝莲提取物(Scutellaria barbata extract,ESB)在荷瘤小鼠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将接种H22肝癌细胞的实体瘤和腹水瘤小鼠各分为模型组、ESB高剂量组、ESB低剂量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组、5-FU+ESB高剂量组、5-FU+ESB低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10d。观察荷瘤小鼠抑瘤率、生命延长率和毒性反应,测小鼠瘤质量、体质量、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各组小鼠采血计白细胞数,检测其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5-FU+ESB组体质量增加量明显高于5-FU单药组,而且厌食、腹胀及消瘦等毒性反应明显减轻。与模型组相比,5-FU+ESB高剂量与5-FU+ESB低剂量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生命延长率分别为61.46%和23.59%。高剂量ESB、5-FU、5-FU+低剂量ESB和5-FU+高剂量ESB均可明显抑制荷瘤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抑瘤率分别为36.98%、42.26%、52.45%和65.28%,高剂量ESB与5-FU合用可显著增加荷瘤小鼠移植瘤抑瘤率(P<0.05)。高剂量ESB能明显增加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且5-FU+高剂量ESB与5-FU+低剂量ESB均可改善化疗导致的免疫器官萎缩。5-FU组白细胞数明显下降,5-FU+ESB组白细胞数有回升趋势。高、低剂量ESB与5-FU配伍均可明显改善5-FU所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与单用5-FU组相比较,吞噬率分别提高78.55%和43.97%,吞噬指数分别提高81.63%和44.90%。结论:ESB能显著增强5-FU对小鼠H22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减轻毒性反应,延长生存时间,改善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 肝癌 免疫 化学疗法 小鼠
下载PDF
半枝莲含药血清对肝癌H22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代志军 王西京 +6 位作者 薛茜 纪宗正 刘小旭 康华峰 管海涛 马小斌 任宏涛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821-826,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半枝莲提取物(Scutellaria Barbata extract,ESB)含药血清对肝癌H22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H22肝癌细胞,以ESB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培养液作用于H22细胞,并设立空白血清及5-氟尿嘧啶(fluorou... 目的:探讨中药半枝莲提取物(Scutellaria Barbata extract,ESB)含药血清对肝癌H22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H22肝癌细胞,以ESB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培养液作用于H22细胞,并设立空白血清及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组(阳性对照组)。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碘化丙啶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荧光探针罗丹明123负载,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H22细胞的荧光强度,分析H2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大小。结果:ESB含药血清有一定的抑制H22细胞增殖的作用,高、中剂量组96 h抑制率分别为(47.5±6.4)%和(36.3±4.5)%。透射电镜下可见部分细胞呈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ESB中、高剂量组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其凋亡率分别为(3.15±1.12)%和(7.83±2.25)%,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5-Fu组和ESB低、中、高剂量,H2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为(245.45±67.37)、(127.42±41.35)和(213.68±65.52)、(186.34±56.37)、(142.65±39.44),各组线粒体膜电位与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r=-0.826,P<0.01)。结论:ESB含药血清可有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 肝癌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药物血清 体外研究
下载PDF
大黄虫丸拆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姬媛媛 刘俊田 +4 位作者 李静莉 王志东 刘传镐 丁存晶 李天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3-917,共5页
目的研究大黄虫丸拆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家兔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性内皮损伤合并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家兔AS模型,通过SP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VSMC中的表达,缺口末端... 目的研究大黄虫丸拆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家兔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性内皮损伤合并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家兔AS模型,通过SP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VSMC中的表达,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VSMC的凋亡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黄虫丸拆方各功效组分均可使AS模型家兔胸主动脉VSMC中PCNA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1),而凋亡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结论大黄虫丸各功效组分通过抑制VSMC增殖、诱导其凋亡,从而调节VSMC增殖和凋亡之间的平衡,发挥抗AS作用,其中拆方1号是主要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凋亡 大黄[庶虫]虫丸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顺乐 陈熹 +3 位作者 张洺 吴涛 纪宗正 张心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7-189,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64只,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备SAP模型,分别于术后1、3、6、12 h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V...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64只,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备SAP模型,分别于术后1、3、6、12 h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VEGF在各组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VEGF活性。另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及SAP+VEGF重组体注射组,每组各10只,应用伊文思蓝漏出率法检测胰腺微循环血管通透性。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VEG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VEGF含量显著升高(P<0.05),并随SAP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P<0.05)。SAP时胰腺血管通透性显著升高(P<0.05),应用VEGF重组体注射后伊文思蓝漏出率升高显著(P<0.05)。结论 VEGF参与了SAP的发病过程,可能是胰腺炎时水肿充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清VEGF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胰腺病理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微循环 通透性
下载PDF
靶向Survivin的siRNA联合表阿霉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管海涛 薛兴欢 +2 位作者 王西京 李昂 秦兆寅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阻断Survivin基因的表达,观察其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及对表阿霉素的化疗增敏作用。方法构建靶向Survivin的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乳腺癌细胞MCF-7,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化技...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阻断Survivin基因的表达,观察其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及对表阿霉素的化疗增敏作用。方法构建靶向Survivin的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乳腺癌细胞MCF-7,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转染前后MCF-7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的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其诱导MCF-7细胞凋亡及对表阿霉素的化疗增敏作用。结果靶向Survivin的序列特异性的siRNA可以有效地抑制MCF-7细胞Survivin基因的表达,在mRNA水平其表达抑制率为64.91%;在蛋白质水平其表达抑制率为79.72%;转染靶向Survivin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48h后可以诱导8.75%的细胞凋亡;阻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以显著提高MCF-7细胞对表阿霉素的敏感性,靶向Survivin的siRNA联合表阿霉素可以诱导24.21%的细胞凋亡。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靶向Survivin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可以有效、特异地阻断Survivin基因的表达,阻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以诱导一定程度的MCF-7细胞自发凋亡,并显著增强其对表阿霉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URVIVIN基因 乳腺癌 表阿霉素
下载PDF
HER-2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学特征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代志军 王西京 +5 位作者 刘小旭 苏宝山 康华峰 薛兴欢 赵世平 纪宗正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原癌基因HER-2的表达与病理学特征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单纯导管原位癌及13例导管原位癌局灶浸润组织中HER-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同时应用C...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原癌基因HER-2的表达与病理学特征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单纯导管原位癌及13例导管原位癌局灶浸润组织中HER-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同时应用CD34单抗标记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37.5%(30/80)乳腺癌组织中存在HER-2阳性表达。HER-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相关(χ2值分别为8.087、8.532、10.146、19.750和4.391,P值均<0.05);HER-2和VEGF表达及MVD明显相关。结论:HER-2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新生血管生成可能是HER-2致癌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新生血管化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5HRE联合P_(CEA)调节TSST-1/CD80TM重组基因表达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学军 卢乐 +2 位作者 禄韶英 周培华 王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3-865,共3页
目的:构建5个拷贝的缺氧反应元件(5HRE)增强子和癌胚抗原启动子(PCEA)联合调控超抗原-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基因(TSST-1)与CD80分子跨膜序列(CD80TM)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方法:设计引物应用PCR法分别从人直肠癌基因组克隆PCEA,从... 目的:构建5个拷贝的缺氧反应元件(5HRE)增强子和癌胚抗原启动子(PCEA)联合调控超抗原-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基因(TSST-1)与CD80分子跨膜序列(CD80TM)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方法:设计引物应用PCR法分别从人直肠癌基因组克隆PCEA,从野生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克隆TSST-1全长基因。利用重叠PCR法从pCMV-SPOR-T6-CD80载体克隆融合有中性linker的CD80TM基因片段。选择pLEGFP-N1为原始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选取合适的酶切位点SphⅠ和BglⅡ,联合双酶切和PCR方法去除原始载体中巨细胞病毒即刻早期启动子(PCMVIE)。将上述基因片段与去除了PCMVIE的pLEGFP-N1重组,构建携带5HRE、PCEA、TSST-1、linker-CD80TM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结果:成功克隆PCEA和TSST-1基因。构建了融合中性linker的CD80TM,测序与预期相符。将上述片段重组到载体pLEGFP-N1上,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无误。结论:成功构建了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EFGP-N1-5HRE-PCEA-TSST-1-linker-CD80TM,为下一步的体外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反应元件 癌胚抗原 超抗原 CEA-阳性肿瘤 免疫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DNMT1、β-catenin和P-GSK-3β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2
作者 魏永长 贺大林 +1 位作者 赵佳辉 白纪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2,114,共4页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β-连环素(β-catenin)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P-GSK-3β)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2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21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DN...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β-连环素(β-catenin)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P-GSK-3β)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2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21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DNMT1、β-catenin和GSK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方法验证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组织中DNMT1、β-catenin和P-GSK-3β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织。DNMT1在低分化程度的癌组织间相对含量高,β-catenin在肿瘤的不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间相对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GSK-3β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NMT1、β-catenin和P-GSK-3β的活性改变与结肠癌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1 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 Β-连环素 结肠癌
下载PDF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项瑜 李谧宁 +3 位作者 段艳霞 孙云 王继欣 杨荔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7期4433-4437,共5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护理能力及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将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11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健康教...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护理能力及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将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11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造口袋更换能力、造口知识掌握情况、造口及周围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造口袋更换能力优于对照组[40(67.80%)vs 24(40.68%)](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造口知识掌握情况中除外饮食知识、活动知识、着装要求3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优于对照组,包括造口袋更换注意事项[45(76.27%)v s 23(38.89%)]、造口周围皮肤护理知识[47(79.69%)vs 33(55.93%)]、造口用品的选择[36(61.02%)vs 19(32.20%)]、排便规律的训练[39(66.10%)vs 23(38.98%)]及婚育和性知识[29(49.15%)vs 8(13.56%)](P<0.05).实验组患者各种造口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20.34%)vs 27(45.76%)],差异具有统计许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健康教育 结肠造口 自护能力
下载PDF
半枝莲提取物对DEN诱发大鼠肝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代志军 王西京 +6 位作者 纪宗正 刘小旭 康华峰 刁岩 马小斌 刘蕾 任宏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半枝莲提取物(Scutellaria barbateextracts,ESB)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肝癌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低剂量DEN间断给药诱发大鼠肝癌模型。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ES... 目的:探讨半枝莲提取物(Scutellaria barbateextracts,ESB)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肝癌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低剂量DEN间断给药诱发大鼠肝癌模型。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ESB高、低剂量组,每组15只。实验16周后停止给药,实验第18周处死所有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肝表面癌结节数、大鼠体质量、肝质量、肝/体质量比,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的改变,检测血清肝功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α-L-岩藻糖苷酶(AFU),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造模各组大鼠的ALT、AST、TBIL、ALP、γ-GT、AFU均显著升高(P<0.05),ESB治疗可以减轻肝脏损害。与肝癌模型组比较,ESB各剂量组血清各项肝功指标水平显著下降。病理组织学显示,ESB各剂量组肝脏表面癌结节数较肝癌模型组明显减少,且癌细胞分化程度高。结论:ESB对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改善肝功能的各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 肝癌 二乙基亚硝胺
原文传递
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华 黎一鸣 戴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胆道梗阻及再通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 目的探讨大鼠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胆道梗阻及再通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胆道梗阻后,血清中ALT、AST、GGTI、BIL和TBIL水平及肝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肝细胞水肿,炎细胞浸润,胆管上皮及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逐渐形成;肝组织UGT1A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胆道梗阻14 d再通后以上变化逐渐恢复,再通7 d后已接近正常。胆道梗阻28 d再通后以上变化恢复速度明显变慢,再通7 d后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差异。结论随着胆道梗阻时间的延长,肝组织UGT1A1的表达明显下降;胆道再通后,UGT1A1的表达恢复缓慢。这可能是大鼠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 大鼠 发生机制 丙二醛 胆道梗阻及再通 模型
下载PDF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附1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3
16
作者 张淑群 纪宗正 +2 位作者 薛兴欢 姜建涛 王西京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乳头发育不良(乳头内陷加分叶状乳头)74例(59.64%);临床表现为炎性肿块型66例(53.23%),无痛性肿块型38例(30.65%),慢性瘘管...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乳头发育不良(乳头内陷加分叶状乳头)74例(59.64%);临床表现为炎性肿块型66例(53.23%),无痛性肿块型38例(30.65%),慢性瘘管型20例(16.13%);误诊为急性细菌性乳腺炎13例(10.48%),乳腺癌7例(5.64%);手术切除病灶120例(96.77%),其中术后7例(5.65%)切口感染。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形成时极易误诊为乳腺癌;伴有细菌感染时又极易与一般的感染性乳腺炎混淆;乳头发育不良可能是引起该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甲状腺癌的B超与CT检查表现及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建仓 金迎迎 +1 位作者 赵军 纪宗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1518-1519,共2页
目的:探讨B超及CT检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甲状腺癌患者的B超及CT检查,了解甲状腺癌在B超及CT检查中的表现,并比较两者的优缺点。结果:B超及CT检查对甲状腺肿快的检出率为100%,B超诊断TC的符合率为50.7%,CT为81.... 目的:探讨B超及CT检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甲状腺癌患者的B超及CT检查,了解甲状腺癌在B超及CT检查中的表现,并比较两者的优缺点。结果:B超及CT检查对甲状腺肿快的检出率为100%,B超诊断TC的符合率为50.7%,CT为81.6%,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为51.4%,B超为74.0%。结论:CT对甲状腺癌定性诊断正确率高于B超检查,B超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要优于CT,B超应作为检查颈部肿块的首选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下载PDF
α-异硫氰酸萘酯致胆汁淤积性肝炎的发生机制初探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华 黎一鸣 卢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933-937,共5页
目的探讨α-异硫氰酸萘酯(ANIT)致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机制。方法 6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30只)和模型组(ANIT组,30只),按灌胃后不同时相再分为24、48、72 h 3个亚组,每个亚组各10只。检测血清中ALT、AST、GGT和T... 目的探讨α-异硫氰酸萘酯(ANIT)致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机制。方法 6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30只)和模型组(ANIT组,30只),按灌胃后不同时相再分为24、48、72 h 3个亚组,每个亚组各10只。检测血清中ALT、AST、GGT和TBil的水平;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水平;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胆小管超微结构的改变;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分析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的平均荧光强度,间接确定纤维形肌动蛋白(F-actin)水平的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大鼠在灌服ANIT后,血清ALT、AST、GGT和TBil的水平和肝组织中MDA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有透明变性,可见点状、片状、灶状坏死区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多局限于胆管周围的肝细胞,胆管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窦周间隙增宽,胆小管扩张,微绒毛大量脱落,管腔内有微胆栓形成;F-actin的荧光染色明显紊乱、强度减弱。上述变化48 h最明显,72 h开始恢复,但与N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ANIT可引起肝组织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胆小管微绒毛破坏,微胆栓形成以及胆小管F-actin的表达下降,从而影响肝脏对胆汁的排泄功能,引起胆汁淤积性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炎 异硫氰酸1-萘酯 肌动蛋白类
下载PDF
癌毒病机理论指导下消癌汤联合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老年胃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伟 朱帅 +1 位作者 杜江 李华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22-22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癌毒病机理论的指导下的消癌汤联合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老年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基于癌毒病机理论的指导下的消癌汤联合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老年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消癌汤,2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后,评价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胃痛、胃胀、反酸、进食梗阻及恶心/呕吐等中医证候评分进行观察,检测患者Ig A、Ig G、Ig M、CD3+及CD4+等免疫指标含量。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治疗后1年与2年生存率,并统计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为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痛、胃胀、反酸、进食梗阻及恶心/呕吐等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Ig A[(17.45±1.98)g/L vs(8.15±1.45)g/L]、Ig G[(3.19±0.46)g/L vs(1.15±0.18)g/L]、Ig M[(3.27±0.49)g/L vs(1.19±0.19)g/L]、CD3+[(48.25±4.15)%vs(40.52±3.71)%]及CD4+[(39.73±3.24)%vs(30.75±3.4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87.2%vs 76.1%]、2年生存率[70.2%vs 52.1%]、PFS[(20.98±2.38)个月vs(18.71±1.92)个月]及OS[(18.41±1.62)个月vs(16.51±1.4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癌毒病机理论指导下消癌汤联合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老年胃癌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方法 中医病机 抗肿瘤药(中药)/治疗应用 胃肿瘤/中药疗法 汤剂 综合疗法 老年人
下载PDF
D-山梨醇肝清除率联合CT肝体积测量评价病肝储备功能 被引量:8
20
作者 黎一鸣 李华 +1 位作者 吉鸿 徐心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85-289,共5页
目的通过D-山梨醇清除率测量肝功能性血流量、CT测量肝体积变化来评价病肝储备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92例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硬变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稳态滴注法静脉滴注D-山梨醇... 目的通过D-山梨醇清除率测量肝功能性血流量、CT测量肝体积变化来评价病肝储备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92例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硬变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稳态滴注法静脉滴注D-山梨醇,于滴注前、滴注后120、150、180 min分别采血和收集尿液,采用酶分光光度法测量D-山梨醇血浓度和尿浓度,计算出D-山梨醇肝清除率(CLH);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肝总血流量(QTOTAL),求出肝内分流率(RINS);通过腹部CT扫描求出肝硬变患者肝脏体积变化率。分析各指标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和术后并发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静脉滴注D-山梨醇,120 min后达稳态血药浓度,对照组为(0.189±0.05)mmol/L,肝硬变组为(0.358±0.06)mmol/L,肝硬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CLH为(1 248.3±210.5)ml/min、RINS为(8.37±3.32)%,肝硬变组的CLH为(812.7±112.4)ml/min、RINS为(36.54±10.65)%,2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肝硬变组的QTOTAL值〔(1 362.4±126.9)ml/min比(1 280.6±131.4)ml/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硬变组中,Child A级肝脏平均体积为(1 057±249)cm3,Child B级为(851±148)cm3,Child C级为(663±77)cm3,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 B级和Child C级与Child A级比较,肝脏平均体积明显减小(P<0.05,P<0.01)。当CLH<600 ml/min、病肝体积缩小率为40%以上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78.6%。CLH、肝体积变化率与Child肝功能分级间均存在着交错现象。结论D-山梨醇肝清除率、CT扫描测定病肝体积能够客观地评价肝固有代谢容量和肝功能性血流量的变化,有助于正确理解病肝储备功能状况,为合理地确定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山梨醇 肝脏体积 肝血流量 肝硬变 肝储备功能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