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压迫类型的责任血管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薛俊刚 魏文渊 +4 位作者 赵东升 邓国华 党莹 任碧峰 别小华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262-266,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多模态电生理监测责任血管对面神经出脑干区(REZ)不同程度的压迫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MVD)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行乙状窦后入路行面神经MVD的... 目的探讨持续多模态电生理监测责任血管对面神经出脑干区(REZ)不同程度的压迫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MVD)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行乙状窦后入路行面神经MVD的64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监测侧方扩散反应(LS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根据术中观察到的面神经根部受压程度将压迫类型分为接触压迫(血管与REZ显微镜下仅见有接触)、压迹压迫(血管在REZ形成压迹)、合并穿支血管压迫(有血管分支穿过面听神经之间)、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统计其病例数。观察术中受压程度与LSR消失的关系和术中BAEP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术前、术中均可监测到LSR,术中635例患者LSR消失,其中分离血管后LRS消失者199例,垫离血管后LRS消失者436例;LSR持续存在13例,发生术中BAEP报警者79例,其中术后发生听力障碍者41例。结论多模态电生理监测能够帮助术者更好的判断责任血管,血管对面神经根部的不同压迫类型与减压后LSR消失与否关系密切,LSR消失时机影响预后,并且增加BAEP报警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压迫程度 侧方扩散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