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叉神经痛患者行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效果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薛俊刚
魏文渊
+2 位作者
韩超
别小华
李超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1期2297-2301,共5页
目的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行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效果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0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
目的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行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效果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0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行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对照组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对观察组患者予以随访12个月,记录术后复发情况,以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0.24±7.42)min、(6.12±1.56)d,均短于对照组[(117.61±20.82)min、(12.55±3.0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部麻木、咬肌无力发生率分别为37.74%、16.98%,均高于对照组(5.66%、3.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唇周疱疹、心动过缓、脑膜炎、耳鸣和复视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在病程、高血压、术中球囊压迫时间和术后面部麻木程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术中球囊压迫时间和术后面部麻木程度均是三叉神经痛患者行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行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效果显著,安全性尚可。高血压、术中球囊压迫时间和术后面部麻木程度均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微血管减压术
术后复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压迫类型的责任血管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
1
2
作者
薛俊刚
魏文渊
+4 位作者
赵东升
邓国华
党莹
任碧峰
别小华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262-266,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多模态电生理监测责任血管对面神经出脑干区(REZ)不同程度的压迫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MVD)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行乙状窦后入路行面神经MVD的...
目的探讨持续多模态电生理监测责任血管对面神经出脑干区(REZ)不同程度的压迫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MVD)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行乙状窦后入路行面神经MVD的64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监测侧方扩散反应(LS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根据术中观察到的面神经根部受压程度将压迫类型分为接触压迫(血管与REZ显微镜下仅见有接触)、压迹压迫(血管在REZ形成压迹)、合并穿支血管压迫(有血管分支穿过面听神经之间)、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统计其病例数。观察术中受压程度与LSR消失的关系和术中BAEP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术前、术中均可监测到LSR,术中635例患者LSR消失,其中分离血管后LRS消失者199例,垫离血管后LRS消失者436例;LSR持续存在13例,发生术中BAEP报警者79例,其中术后发生听力障碍者41例。结论多模态电生理监测能够帮助术者更好的判断责任血管,血管对面神经根部的不同压迫类型与减压后LSR消失与否关系密切,LSR消失时机影响预后,并且增加BAEP报警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压迫程度
侧方扩散反应
原文传递
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椎管肿瘤的近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李超峰
魏文渊
+3 位作者
韩超
邓国华
别小华
薛俊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2期4275-4277,4313,共4页
目的:探讨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椎管肿瘤的近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1~2023.1收治的78例采取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椎管肿瘤患者。记录患者基础资料,随访1年,记录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将9例疗效无效...
目的:探讨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椎管肿瘤的近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1~2023.1收治的78例采取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椎管肿瘤患者。记录患者基础资料,随访1年,记录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将9例疗效无效和16例远期脊柱不稳定患者(去除5例重复)共20例归为预后不良组,其余58例患者为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临床情况,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82.43±17.35)min,术中出血量为(245.24±48.35)mL,住院时间为(23.14±4.25)d,总有效率为88.46%,并发症发生率为6.41%;术后1年随访显示,脊柱稳定率76.92%,SFI与JOA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肿瘤直径、性质、术前肌力、肿瘤切除、术后激素使用对比差异显著(P<0.05);肿瘤直径、性质、术前肌力、术后激素使用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椎管肿瘤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可控,但预后受肿瘤直径、性质、术前肌力、术后激素使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
椎管肿瘤
近远期疗效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题名
三叉神经痛患者行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效果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薛俊刚
魏文渊
韩超
别小华
李超峰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1期2297-2301,共5页
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编号:023-YBSF-088)。
文摘
目的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行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效果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0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行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对照组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对观察组患者予以随访12个月,记录术后复发情况,以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0.24±7.42)min、(6.12±1.56)d,均短于对照组[(117.61±20.82)min、(12.55±3.0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部麻木、咬肌无力发生率分别为37.74%、16.98%,均高于对照组(5.66%、3.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唇周疱疹、心动过缓、脑膜炎、耳鸣和复视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在病程、高血压、术中球囊压迫时间和术后面部麻木程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术中球囊压迫时间和术后面部麻木程度均是三叉神经痛患者行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行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效果显著,安全性尚可。高血压、术中球囊压迫时间和术后面部麻木程度均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微血管减压术
术后复发
影响因素
Keywords
Trigeminal neuralgia
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Influencing factor
分类号
R651.3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压迫类型的责任血管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
1
2
作者
薛俊刚
魏文渊
赵东升
邓国华
党莹
任碧峰
别小华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医学院
附属
红会
医院
功能
神经
外科
出处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262-266,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持续多模态电生理监测责任血管对面神经出脑干区(REZ)不同程度的压迫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MVD)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行乙状窦后入路行面神经MVD的64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监测侧方扩散反应(LS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根据术中观察到的面神经根部受压程度将压迫类型分为接触压迫(血管与REZ显微镜下仅见有接触)、压迹压迫(血管在REZ形成压迹)、合并穿支血管压迫(有血管分支穿过面听神经之间)、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统计其病例数。观察术中受压程度与LSR消失的关系和术中BAEP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术前、术中均可监测到LSR,术中635例患者LSR消失,其中分离血管后LRS消失者199例,垫离血管后LRS消失者436例;LSR持续存在13例,发生术中BAEP报警者79例,其中术后发生听力障碍者41例。结论多模态电生理监测能够帮助术者更好的判断责任血管,血管对面神经根部的不同压迫类型与减压后LSR消失与否关系密切,LSR消失时机影响预后,并且增加BAEP报警的几率。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压迫程度
侧方扩散反应
Keywords
Hemifacial spasm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Types of compression
Lateral spread response
分类号
R651.3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椎管肿瘤的近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李超峰
魏文渊
韩超
邓国华
别小华
薛俊刚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2期4275-4277,4313,共4页
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023-YBSF-088)。
文摘
目的:探讨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椎管肿瘤的近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1~2023.1收治的78例采取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椎管肿瘤患者。记录患者基础资料,随访1年,记录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将9例疗效无效和16例远期脊柱不稳定患者(去除5例重复)共20例归为预后不良组,其余58例患者为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临床情况,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82.43±17.35)min,术中出血量为(245.24±48.35)mL,住院时间为(23.14±4.25)d,总有效率为88.46%,并发症发生率为6.41%;术后1年随访显示,脊柱稳定率76.92%,SFI与JOA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肿瘤直径、性质、术前肌力、肿瘤切除、术后激素使用对比差异显著(P<0.05);肿瘤直径、性质、术前肌力、术后激素使用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椎管肿瘤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可控,但预后受肿瘤直径、性质、术前肌力、术后激素使用的影响。
关键词
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
椎管肿瘤
近远期疗效
影响因素
Keywords
Replanting micro-titanium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Spinal canal tumor
Short and long term curative effect
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R739.4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叉神经痛患者行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效果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薛俊刚
魏文渊
韩超
别小华
李超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压迫类型的责任血管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薛俊刚
魏文渊
赵东升
邓国华
党莹
任碧峰
别小华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0
1
原文传递
3
回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椎管肿瘤的近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李超峰
魏文渊
韩超
邓国华
别小华
薛俊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