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珏 陈龙伟 +2 位作者 张锋 徐进 刘雪良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5-107,共3页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康复工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提升,构建了"1个中心、2个平台、2个层次、3个结合、4个模块"的康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及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康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成效明显,提高了仪器设备利用...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康复工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提升,构建了"1个中心、2个平台、2个层次、3个结合、4个模块"的康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及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康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成效明显,提高了仪器设备利用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工程 实验教学体系 创新性教学模式
下载PDF
电压敏感染料膜电位光学标测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虹 张镇西 +2 位作者 徐正红 王晶 黄诒焯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65-668,共4页
电压敏感染料的膜电位光学标测是一项集分子光子学、生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高科技技术手段。与传统的微电极、膜片钳技术相比,它不仅可以多位点、同步测量膜电位的变化,而且可以标测细胞群电活动的传导特性,为研究较... 电压敏感染料的膜电位光学标测是一项集分子光子学、生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高科技技术手段。与传统的微电极、膜片钳技术相比,它不仅可以多位点、同步测量膜电位的变化,而且可以标测细胞群电活动的传导特性,为研究较小细胞和纤细的神经突起、心律失常等生理活动提供了可能。由于它可以避免外部电磁场的干扰,因此已成为研究心脏电除颤等机理较为理想的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电压敏感染料膜电位光学标测技术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架以及目前的主要应用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电位 光标测 电压敏感染料
下载PDF
金纳米微粒辅助细胞激光热作用疗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姚翠萍 张镇西 姚保利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2-316,共5页
金纳米微粒对可见光的强吸收特性使得光能可以高效地转换为热能.由于金纳米微粒的尺度在几十纳米范围,并且很容易与其他生物体结合,因此可以在局部范围进行激光选择性加热,这非常适合作为分子或细胞的靶向.采用这种金纳米微粒辅助激光... 金纳米微粒对可见光的强吸收特性使得光能可以高效地转换为热能.由于金纳米微粒的尺度在几十纳米范围,并且很容易与其他生物体结合,因此可以在局部范围进行激光选择性加热,这非常适合作为分子或细胞的靶向.采用这种金纳米微粒辅助激光热作用方法,对牛肠碱性磷酸酯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P)的选择性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提高以及对细胞的选择性灭活进行了试验并得到了很好的结果.此外,还讨论了用这种方法进行基因转染以及选择性光热治疗一些疾病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照射 金纳米微粒 生物分子 细胞
下载PDF
激光诱导的基因转染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政 张镇西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19-223,共5页
基因转染是研究基因表达、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实验手段。本文对现有的转染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重点探讨了两种激光诱导的基因转染新方法:激光产生冲击波和激光照射纳米微粒的方法,并提出了改进的实验方案。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改变细胞质膜... 基因转染是研究基因表达、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实验手段。本文对现有的转染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重点探讨了两种激光诱导的基因转染新方法:激光产生冲击波和激光照射纳米微粒的方法,并提出了改进的实验方案。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改变细胞质膜通透性实现外源基因的导入,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对细胞没有损伤。文章的最后说明了基因转染在基因疗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激光诱导 冲击波 纳米微粒 基因疗法
下载PDF
心律失常机制计算机仿真研究的现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虹 杨琳 +2 位作者 张镇西 金印彬 黄诒焯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2期81-84,共4页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计算机仿真研究 现状 病理
下载PDF
一维心肌缺血组织中折返发生机制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6
作者 张虹 杨琳 +2 位作者 金印彬 张镇西 黄诒焯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51-955,共5页
尖端扭转型(T orsades de Po in tes,T dP)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是诱发T dP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利用N ob le98心室肌动作电位动力学模型,在一维匀质心肌组织上,定量研究缺血易导致心律失常... 尖端扭转型(T orsades de Po in tes,T dP)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是诱发T dP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利用N ob le98心室肌动作电位动力学模型,在一维匀质心肌组织上,定量研究缺血易导致心律失常的机制。首先通过独立减小N a+电导、提高细胞外K+浓度或减小细胞间缝隙偶联电导构建了缺血时组织兴奋性降低、细胞外K+蓄积或偶联减弱的模型,分别研究了各种情况对生理特性的影响。之后将三种参数组合,建立不同程度缺血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显示随缺血程度增大,传导速度明显减慢、动作电位时程明显缩短、易损窗宽度显著增大,极易导致单向传导阻滞,形成折返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计算机仿真 动作电位动力学模型 心肌缺血
下载PDF
人血液荧光的光谱特性及其物质来源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步洪 张镇西 +1 位作者 谢树森 陈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10-1313,共4页
取健康人的静脉血,首次实验测量了人血液的三维荧光光谱,并通过分析荧光激发-发射矩阵研究了血液自体荧光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人血液的荧光激发-发射对主要有260-630,280-340,340-460,450-520 nm,它们所对应的内源性荧光物质分别来源... 取健康人的静脉血,首次实验测量了人血液的三维荧光光谱,并通过分析荧光激发-发射矩阵研究了血液自体荧光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人血液的荧光激发-发射对主要有260-630,280-340,340-460,450-520 nm,它们所对应的内源性荧光物质分别来源于血液中的内源性卟啉,色氨酸,还原烟碱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这些物质的荧光激发效率随着激发光波长的变化而表现出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液 激光诱导荧光 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激发-发射矩阵 内源性荧光物质
下载PDF
连续腰丛阻滞降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静 董补怀 +1 位作者 蔡文博 王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58-863,共6页
目的:观察连续腰丛阻滞(continuous lumbar plexus block,CLPB)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连续腰丛阻滞(c... 目的:观察连续腰丛阻滞(continuous lumbar plexus block,CLPB)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连续腰丛阻滞(continuous lumbar plexus block,CLPB)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CPLB组气管插管前行腰丛阻滞,术后行CLPB镇痛;PCIA组术后行PCIA。记录术后12,24及48 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于术前1 d(D0)以及术后1(D1),3(D3),7(D7)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记录POCD发生情况;D0,D1,D3及D7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浓度;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CLPB组术后12,24及48 h VAS评分明显低与PCIA组(P<0.05);与PCIA组相比,CLPB组于D1,D3时MMSE评分明显增高(P<0.05),POCD的发生率降低(P<0.05)。CLPB组D1,D3时组S-100β浓度明显低于PCIA组(P<0.05)。结论:CLPB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抑制S-100β的产生,降低早期POC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腰丛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认知障碍 老年人
下载PDF
D-丝氨酸对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NMDA受体功能的调制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延海 王珏 张广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098-2101,共4页
目的:观察在发育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上D-丝氨酸对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NMDA受体功能是否具有调制作用.方法: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13~15dSD大鼠视皮层II/III层椎体神经元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观察D-丝氨酸对m... 目的:观察在发育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上D-丝氨酸对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NMDA受体功能是否具有调制作用.方法: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13~15dSD大鼠视皮层II/III层椎体神经元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观察D-丝氨酸对mEPSCs的调制作用.结果:mEPSCs包含两种受体电流成分,即AMPA受体与NMDA受体电流成分;应用外源性D-丝氨酸(1,10和100μmol/L)均增强了mEPSCs的NMDA受体电流成分(P<0.01),并呈现浓度依赖性,而应用NMDA受体阻断剂D-APV(50μmol/L)完全阻断这种增强效应.此外,D-丝氨酸没有影响mEPSCs的AMPA受体电流成分.结论:在大鼠视皮层II/III层锥体神经元上,突触后NMDA受体的甘氨酸结合位点是不饱和的,应用外源性D-丝氨酸可以增强NMDA受体功能,本研究为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意义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 D-丝氨酸 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突触传递 视皮层 大鼠
原文传递
光动力治疗中热效应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忠明 张镇西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9-273,共5页
基于Pennes传热方程,从理论上分析了光动力治疗中激光作用所引起的组织温升的变化.结果表明,激光照射在生物组织内形成热源,该热源在一维生物组织空间引起组织的温升一般随时间呈指数形式增大,随激光照射处的距离呈指数减少.激光照射生... 基于Pennes传热方程,从理论上分析了光动力治疗中激光作用所引起的组织温升的变化.结果表明,激光照射在生物组织内形成热源,该热源在一维生物组织空间引起组织的温升一般随时间呈指数形式增大,随激光照射处的距离呈指数减少.激光照射生物组织产生热效应,存在一个最小阈值光剂量,仅当照射的激光剂量大于阈值光剂量时,才能产生热效应.阈值光剂量大小由生物组织的光学参量和热物性参量决定,并随激光照射处的距离呈指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光剂量 光热效应 理论分析
下载PDF
基于指示克立格法的最佳激发波长和最佳发射波长的确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清杭 张镇西 王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76-1479,共4页
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是分子荧光光谱测量的重要参数,它的选择影响分子荧光光谱的测量以及其后续研究的精确度。由于如HITACHI F-4500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一些光谱仪器的测量精度达不到一些光谱分析技术的要求以及测量数据的有限,在实际工作... 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是分子荧光光谱测量的重要参数,它的选择影响分子荧光光谱的测量以及其后续研究的精确度。由于如HITACHI F-4500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一些光谱仪器的测量精度达不到一些光谱分析技术的要求以及测量数据的有限,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已测量的光谱数据,通过插值生成所需要的光谱数据,就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文章使用指示克立格法对一定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的最佳激发波长和最佳发射波长的确定进行了研究。基于指示克立格法求取的最佳激发波长和最佳发射波长分别是226.9和337.1 nm,经验证其值是准确的。此外,文章采用相对标准偏差对插值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分子荧光光谱测量中基于指示克立格法确定最佳激发波长和最佳发射波长是可行的,这为最佳激发波长和最佳发射波长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激发波长 最佳发射波长 指示克立格法 相对标准偏差
下载PDF
羟考酮与舒芬太尼对宫颈癌根治术镇痛衔接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党莎杰 卫文博 +2 位作者 曾文斌 赵文晖 陈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2-596,共5页
目的比较羟考酮与舒芬太尼对宫颈癌根治全麻术后镇痛衔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选取宫颈癌根治全麻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S组(舒芬太尼镇痛衔接,n=35)和O组(羟考酮镇痛衔接,n=33)。手术结束前30 min,S组给予舒芬... 目的比较羟考酮与舒芬太尼对宫颈癌根治全麻术后镇痛衔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选取宫颈癌根治全麻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S组(舒芬太尼镇痛衔接,n=35)和O组(羟考酮镇痛衔接,n=33)。手术结束前30 min,S组给予舒芬太尼(腔镜手术0.1μg/kg或剖腹手术0.15μg/kg),O组给予羟考酮(腔镜手术0.1 mg/kg或剖腹手术0.15 mg/kg)。记录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RSS躁动评分、呛咳次数、Ramsay评分及拔管即刻(T0)与拔管后30 min(T1)、1 h(T2)、2 h(T3)、4 h(T4)和术后12 h(T5)、24 h(T6)的静态NRS评分及术后24 h内的不良并发症。结果与S组比较,O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短[(4.28±3.35 vs.5.53±2.25)min,P=0.027],拔管时间短[(5.92±3.67 vs.8.09±2.49)min,P=0.001],苏醒期RSS躁动评分低(0.38±0.49 vs.0.83±0.63,P<0.001),呛咳次数少(0.96±0.78 vs.1.34±0.93,P=0.026),Ramsay评分低(2.3±0.58 vs.2.63±0.85,P=0.017);O组患者T3和T4的静态NRS评分低于S组(2.64±0.63 vs.3.14±0.66;2.86±0.81 vs.3.69±0.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O组患者恶心发生率和呕吐发生率低于S组(9.09%vs.20%;3.03%vs.11.43%)。结论羟考酮和舒芬太尼均能在宫颈癌根治全麻术后的镇痛衔接中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羟考酮的镇痛时间长于舒芬太尼,且苏醒快,不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 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 宫颈癌根治术 镇痛衔接
下载PDF
激光高精度细胞微手术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姚翠萍 李政 张镇西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64-1669,共6页
激光微手术的精度通常受到热作用或者热机械效应间接损伤的限制。把激光脉宽调整到与吸收颗粒的热弛豫时间一致可以避免热副作用,可对所选细胞产生选择性处理。这里胶体金与牛肠硷性磷酸脂酶(Alkalinephosphatase,AP)结合物作为分析强... 激光微手术的精度通常受到热作用或者热机械效应间接损伤的限制。把激光脉宽调整到与吸收颗粒的热弛豫时间一致可以避免热副作用,可对所选细胞产生选择性处理。这里胶体金与牛肠硷性磷酸脂酶(Alkalinephosphatase,AP)结合物作为分析强吸收颗粒附近的蛋白质变性的模型系统,利用皮秒和纳秒激光对结合体进行照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使蛋白质失活,并可以使细胞膜的通透性提高。通过计算可知,采用脉宽为皮秒或者纳秒级的激光照射纳米吸收物(胶体金)时,颗粒很容易被加热到几百开,而且热效应仅限于几十纳米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纳米吸收颗粒进行激光微手术的方法,在蛋白质失活的情况下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激光微手术 选择性损伤 高精度
原文传递
羟考酮对腹腔镜妇科肿瘤手术全麻苏醒期疼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党莎杰 韩丽春 +1 位作者 何芸 曾文斌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3年第7期696-701,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羟考酮缓解腹腔镜妇科肿瘤手术全麻苏醒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陕西省肿瘤医院行腹腔镜妇科肿瘤全麻手术患者84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随机分为A组(n=28)、B组(n=27)和C组(n=29)。手...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羟考酮缓解腹腔镜妇科肿瘤手术全麻苏醒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陕西省肿瘤医院行腹腔镜妇科肿瘤全麻手术患者84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随机分为A组(n=28)、B组(n=27)和C组(n=29)。手术结束前30 min,A组给予羟考酮0.05 mg/kg,B组给予羟考酮0.1 mg/kg,C组给予羟考酮0.15 mg/kg。比较3组术后3 h的VAS评分情况;记录3组术毕时(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5 min(T2)以及拔管后30 min(T3)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观察3组的苏醒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组相比,B、C两组患者术后3 h的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C两组患者在T1、T2和T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Riker镇静-躁动评分均降低,呛咳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B两组相比,C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3 h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0.1 mg/kg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可有效减轻腹腔镜妇科肿瘤手术全麻苏醒期疼痛,缓解苏醒期躁动,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且不影响全麻苏醒,不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 腹腔镜妇科肿瘤手术 全麻苏醒期 镇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