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BL和PBL的MDT教学模式在重症医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1
作者 林婷 高洁 +2 位作者 刘司南 苗润晨 曲凯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1245-1247,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教学(CBL)和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的多学科诊疗(MDT)的教学方法在重症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轮转实习的规培医师共计56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教学(CBL)和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的多学科诊疗(MDT)的教学方法在重症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轮转实习的规培医师共计56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CBL和PBL的MDT教学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带教模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例汇报和理论考核得分,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规培医师综合评价得分。结果共纳入56人参与本次研究,其中试验组27人,对照组29人,与对照组比较,基于CBL和PBL的MDT教学模式结束后,试验组学生理论考核[(85.04±4.67)分vs.(79.28±6.15)分,P<0.05]及病历汇报分析[(86.11±5.42)分vs.(75.90±7.79)分,P<0.05]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学生的综合评价得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CBL和PBL的MDT教学方法,可显著提高重症医学住培医师的教学效果,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CBL PBL MDT 临床教学
下载PDF
翻转课堂联合SimMan 模拟人在住院医师ACLS非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文静 齐向飞 +3 位作者 谭文君 李索妮 尚进 郭波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目的 本研究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联合SimMan模拟人在住院医师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ACLS)非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名三年级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翻转... 目的 本研究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联合SimMan模拟人在住院医师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ACLS)非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名三年级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翻转课堂组和传统课堂组,并应用SimMan模拟人进行ACLS的模拟培训。最后采用实践测试、非技术能力测试和问卷调查评估两种教学方法的培训效果。结果 翻转课堂组学员正确使用除颤仪得分、正确使用肾上腺素得分、团队合作得分及测试总得分高于传统课堂组学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传统课堂组,翻转课堂组经过ACLS模拟培训后在情景意识、任务管理、团队合作及判断决策等非技术能力方面的合格率均明显升高(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翻转课堂组学员在良好的课堂互动、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团队合作和总体满意度方面优于传统课堂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法联合SimMan模拟人可提高高年资住院医师的ACLS实践测试成绩和非技术能力,并增加学生满意度,在ACLS培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SimMan模拟人 住院医师 ACLS 非技术能力 培训
下载PDF
T细胞活化谱对脓毒症患者病原菌类型的鉴别效果
3
作者 李晓宁 刘懿 +3 位作者 林婷 邢斌瑜 申存毅 杜加录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讨T细胞活化谱鉴别脓毒症不同病原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选取同期于门诊进行体检的3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脓毒症组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T细胞活化谱鉴别脓毒症不同病原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脓毒症组,选取同期于门诊进行体检的3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脓毒症组根据患者入院病原学检查结果分为革兰氏阴性菌组(简称阴性菌组,46例)和革兰氏阳性菌组(简称阳性菌组,54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情况。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D38^(+)HLA-DR^(+)T细胞区分革兰氏阴性菌脓毒症和革兰氏阳性菌脓毒症的能力。结果阴性菌组和阳性菌组的外周血中CD4^(+)CD38^(+)CD69^(+)T细胞和CD8^(+)CD38^(+)CD69^(+)T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各亚组外周血中CD4^(+)CD38^(+)HLA-DR^(+)、CD8^(+)CD38^(+)HLA-DR^(+)T细胞计数显著增加(P<0.05),并且阴性菌组大于阳性菌组(P<0.05)。鉴别革兰氏阴性菌脓毒症和革兰氏阳性菌脓毒症时,CD4^(+)CD38^(+)HLA-DR^(+)T细胞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95%CI 0.837~0.965),特异度为0.867,敏感度为0.836;CD8^(+)CD38^(+)HLA-DR^(+)T细胞的AUC为0.927(95%CI 0.872~0.982),特异度为0.778,敏感度为0.933。结论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参与了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活化的关键免疫反应,并能区分脓毒症不同病原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活化谱 脓毒症 病原菌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5例诊治体会
4
作者 王文静 王博 +1 位作者 刘昌 郭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6-242,共7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 GVHD)的临床诊治关键环节,以期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诊断的5例...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 GVHD)的临床诊治关键环节,以期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诊断的5例肝移植术后a GVHD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结果a GVHD发病率为5.88‰(5/850),5例均为男性,年龄40~64岁,平均(56.00±8.97)岁。糖尿病、肝癌、肝移植、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较高的免疫制剂浓度等引起免疫功能受损的疾病或操作是a GVHD发生的高危因素。从移植到a GVHD出现临床表现的时间为15~32 d(中位时间21 d)。所有病例均以发热为首发表现,随后出现皮疹和三系细胞减低,3例出现腹泻,肝功能基本正常。3例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痰培养为细菌和真菌)。急性起病,有免疫受损的高危因素,同时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可作为诊断a GVHD的重要依据。治疗策略包括使用甲强龙冲击联合降低(2例)或停用(3例)免疫抑制剂,其中4例患者使用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清除药物作为二线治疗。所有患者应用经验性广谱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预防或治疗感染。隔离和营养等支持性治疗,并应用造血细胞因子治疗三系细胞减少。尽管给予上述积极的ICU集束化治疗,仍有2例(2/5,40%)因脓毒症及继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20%)因颅内出血死亡,1例(20%)因后期继发结核死亡。只有1例(20%)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规律随访1年,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受体术前有免疫功能受损的高危因素,肝移植术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皮疹、三系细胞减低及胃肠道症状时应警惕a GVHD,皮肤组织活检对a GVHD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中心首次提出移植术后30 d内发病、体温峰值大于38.5℃、皮疹范围大于50%、并发脓毒症及三系细胞计数恢复不良可能是影响肝移植术后a GVHD预后的重要因素。一旦诊断a GVHD,需要及时给予积极治疗。类固醇和调整免疫抑制剂仍是一线方案,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是核心。此外,清除淋巴细胞药物、恢复受体免疫功能、营养等ICU集束化治疗必不可少。术前对高危因素的认识、术后早期诊断并强化治疗是改善a GVHD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 诊治体会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和血小板相关参数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晓宁 许克东 +3 位作者 张晶 邢斌瑜 申存毅 王欢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LAP)患者血清铁蛋白和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3月至2020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70例胰腺炎患者。将HLAP患...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LAP)患者血清铁蛋白和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3月至2020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70例胰腺炎患者。将HLAP患者根据HLAP严重程度分为轻度HLAP组和重度HLAP组。在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血清铁蛋白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MPV、血小板计数和血清铁蛋白对HLAP严重程度的预测能力。结果470例胰腺炎患者中62例(13.2%)为HLAP,其中轻度HLAP 20例,重度HLAP 42例。与轻度HLAP组相比,重度HLAP组入院后第1、3、5天血小板显著降低(P<0.05),且第1、3、5、7天血清铁蛋白显著升高(P<0.05)。入院后第1天血小板计数(AUC=0.741),入院后第3天血清铁蛋白水平(AUC=0.758)和入院后第5天血清铁蛋白水平(AUC=0.732)对重度HLAP的预测能力较强。结论血清铁蛋白和血小板相关参数与HLAP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血清铁蛋白和MPV有助于正确判断HLAP的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清铁蛋白 血小板 病情 预后
下载PDF
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肠内营养专家共识(2021版) 被引量:56
6
作者 亚洲急危重症协会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 蒋正英 +3 位作者 常志刚 李维勤 冯喆 张靖垚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23-1136,共14页
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至关重要,然而其临床实践仍充满挑战。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9家医院25位专家,针对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及评估、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策略,以及各种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方案进行讨论,并提出18项临床最为关注的问题,综... 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至关重要,然而其临床实践仍充满挑战。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9家医院25位专家,针对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及评估、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策略,以及各种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方案进行讨论,并提出18项临床最为关注的问题,综合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最终制订该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及指导,以期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疾病 胃肠功能障碍 重症疾病 肠内营养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细菌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王文静 张靖垚 +4 位作者 张晓刚 王博 张祎 林婷 刘昌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43-1350,共8页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7例,女31例;年龄为(44±9)岁...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肝衰竭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7例,女31例;年龄为(44±9)岁.观察指标:(1)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细菌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2)细菌耐药性情况.(3)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细菌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88例患者中,40例肝移植后发生细菌感染,发生率为45.45%,发生时间为术后18(1~57)d.40例肝移植后细菌感染患者中,9例为单一菌种感染,31例为混合细菌感染.40例患者共检出135株非重复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06株、革兰氏阳性菌29株.革兰氏阴性菌排名前4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7株、肺炎克雷伯菌35株、铜绿假单胞菌11株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株.革兰氏阳性菌包括屎肠球菌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及溶血葡萄球菌1株.135株病原菌中,64株来源于呼吸道、26株来源于腹腔、23株来源于胆道、16株来源于外周血液、6株来源于其他部位.(2)细菌耐药性情况.主要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粘菌素、替加环素、米诺环素耐药率均<30.0%,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耐药率为30.0%~50.0%,对头孢替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7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粘菌素、替加环素耐药率均<30.0%,对其他受检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0.0%.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50.0%,对其他受检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及米诺环素耐药率均<30.0%.产酸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50.0%,对其他受检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粘菌素及替加环素耐药率均<30.0%,对其他受检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革兰氏阳性菌中,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均<50.0%,对红霉素、青霉素G、氨苄西林、四环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50.0%.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及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均>50.0%,对其他受检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0.(3)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30分是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6.440,95%可信区间为2.155~19.248,P<0.05).结论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细菌感染发生率高,最常见部位为呼吸道和腹腔;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具有广泛且高度耐药性.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30分是肝衰竭患者肝移植后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肝移植 细菌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腹腔感染分区D区的初步探索与再认识
8
作者 张春 张靖垚 +1 位作者 刘司南 刘昌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06-1313,共8页
基于外科膜解剖理论以及腹腔感染状态下膜结构异常,笔者团队创新性提出腹腔感染分区理念,对分区的定义、内容和意义作简要阐述,引起学术界广泛共鸣.针对分区中特殊的D区,笔者团队结合临床实践以及回顾相关文献综述,对若干关键诊断与治... 基于外科膜解剖理论以及腹腔感染状态下膜结构异常,笔者团队创新性提出腹腔感染分区理念,对分区的定义、内容和意义作简要阐述,引起学术界广泛共鸣.针对分区中特殊的D区,笔者团队结合临床实践以及回顾相关文献综述,对若干关键诊断与治疗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为腹腔感染科学规划诊断与治疗策略,制订完善诊断与治疗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腹腔 膜解剖 膜间隙 解剖结构异常 感染分区 治疗
原文传递
35例胡蜂蜇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
9
作者 王文静 雷淑霞 张啸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15-317,共3页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某县医院ICU收治的35例胡蜂蜇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胡蜂蜇伤可引起局部皮肤毒性改变,严重者出现过敏反应(14.3%),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42.9%);蜇伤伤口>10处患者(28例)病情重,死亡率高;6例死亡...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某县医院ICU收治的35例胡蜂蜇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胡蜂蜇伤可引起局部皮肤毒性改变,严重者出现过敏反应(14.3%),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42.9%);蜇伤伤口>10处患者(28例)病情重,死亡率高;6例死亡患者中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平均住院11.8 d。提示早期识别重症胡蜂蜇伤并积极处理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蜇伤 临床特点 治疗经验
原文传递
器官储备功能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靖垚 陈瑞 +2 位作者 童颖目 辛奇 刘昌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18-1523,共6页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致命性器官功能障碍,损伤器官是脓毒症治疗的核心靶点。机体器官、系统具有储备功能,在生理急性应激或病理性损伤刺激下可发挥补位作用,但目前未受到广泛关注。器官储备功能有望作为现有脓毒症相关...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致命性器官功能障碍,损伤器官是脓毒症治疗的核心靶点。机体器官、系统具有储备功能,在生理急性应激或病理性损伤刺激下可发挥补位作用,但目前未受到广泛关注。器官储备功能有望作为现有脓毒症相关评分系统的补充,优化疾病严重程度分级并评估预后。感染源控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器官支持等可减轻器官储备功能进一步损伤;营养治疗、重症康复等可提升器官功能储备水平。因此,笔者认为:在基础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中,可关注脓毒症器官储备功能监测及管理,以提升疾病诊断与治疗水平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普通外科 器官储备功能 监测评估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