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融入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探讨
1
作者 石玉晗 寇博 +1 位作者 周劲松 刘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12期122-125,共4页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阵地,要求医学生除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技能外,更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血管外科专业教师须通过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充分挖掘思政资源,找到血管外科思政课程的...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阵地,要求医学生除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技能外,更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血管外科专业教师须通过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充分挖掘思政资源,找到血管外科思政课程的切入点,不断创新血管外科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发挥课程思政在血管外科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共行,促进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实现为社会培养医术精湛、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优秀医学生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课程思政 人文素质
下载PDF
PBL教学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黄勋 蔡惠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S0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学习的80名规培医生、研究生和进修医生,随机分为PBL试验组和以授课为主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学习的80名规培医生、研究生和进修医生,随机分为PBL试验组和以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LBL)对照组,每组40人。评估两组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能力方面的表现,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在理论考试成绩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PBL组在病例分析考试和总成绩上显著优于LBL组(P<0.001)。此外,问卷调查结果表明,PBL组在熟悉血管外科知识、培养学习兴趣、自学意识和诊疗思维建立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LBL组(P<0.05)。结论P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教学满意度,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教学 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教学效果 教学满意度
下载PDF
不同教学模式在血管外科专业临床教学中的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林 刘建林 +1 位作者 祁光裕 蔡惠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4期719-72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教学模式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血管外科临床实习生106名,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授课模式教学(LBL),观察组采用理论授课联合病例为导向(CBL)的教学模式,观察两组学生的出... 目的探讨不同教学模式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血管外科临床实习生106名,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授课模式教学(LBL),观察组采用理论授课联合病例为导向(CBL)的教学模式,观察两组学生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及病例诊断分析处理能力。结果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及格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分析诊断处理能力,观察组学生的优良率、及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教学结合CBL教学模式能显著改善血管外科临床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教学模式 CBL 传统教学
下载PDF
3D血管模拟系统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林 刘建林 刘亚民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0年第3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3D血管模拟系统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血管外科临床实习生158人,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手术带教”模式教学,实验组采用“传统理论授课+手术带教+2周的3D血管模拟系统... 目的探讨3D血管模拟系统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血管外科临床实习生158人,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手术带教”模式教学,实验组采用“传统理论授课+手术带教+2周的3D血管模拟系统训练”教学模式,观察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血管造影手术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和手术操作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及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更高(8.91±1.25 vs.8.22±1.54,P=0.01)。实验组学生总穿刺成功率和3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5针穿刺成功率无差别。实验组学生血管穿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11.81±7.62 min vs.8.45±5.64 min,P<0.001)。结业考核时,实验组学生掌握血管造影学习时间(3.66±0.66 min vs.4.11±0.77 min,P<0.01)、手术时间(34.24±10.40 min vs.41.86±12.83 min,P<0.01)、单次射线照射时间(494.14±239.46 s vs.643.19±242.37 s,P<0.01)、患者累积皮肤表面照射剂量(400.27±152.74 mGy vs.469.63±184.38 mGy,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剂量面积值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3D血管模拟系统辅助教学能够显著提高血管外科临床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成绩,降低医学生单次介入操作的辐射时间和辐射量,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教学模式 3D血管模拟系统 传统教学
下载PDF
通过构建国家性培训课程并联合效果评价和仿真模拟教学模式优化血管外科医师培养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吉昌 冯骏 +1 位作者 禄韶英 刘建林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4期629-632,共4页
随着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外周血管疾病的治疗已从“开刀为主”转变为“腔内微创治疗”为主。在这种转变的不断深化下,传统外科医师的培养模式也逐渐显现出诸多弊端。因此,改革或优化目前的培养机制以提高我国血管外科医生的技能... 随着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外周血管疾病的治疗已从“开刀为主”转变为“腔内微创治疗”为主。在这种转变的不断深化下,传统外科医师的培养模式也逐渐显现出诸多弊端。因此,改革或优化目前的培养机制以提高我国血管外科医生的技能水平已成为迫切的临床需要。血管外科训练模式的转变必须反映在对训练结构、内容和效果评估的变革上。本文拟探讨一种新型的血管外科医师培养模式:建立国家性的培训课程,结合模块化的技能培训体系以及仿真模拟工作间以提高血管外科医师的实际外科技能。结合动态及立体的效果评价机制,为动态优化培训课程提供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临床医师培养 效果评价 国家课程 仿真模拟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120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岳阳阳 叶远鹏 +5 位作者 董健 韩阳 黄勋 刘嘉欣 王吉昌 冯骏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患者的腔内血管治疗策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20例接受经皮腔内手术治疗的椎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检查方式、手术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81例术前接受... 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患者的腔内血管治疗策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20例接受经皮腔内手术治疗的椎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检查方式、手术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81例术前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患者仅26例提示椎动脉异常,13例在术前接受头颅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中,10例提示椎动脉异常。120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平均残余狭窄率为(5.47±2.97)%。患者围手术期均无死亡及脑梗死、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出现术后一过性高灌注综合征,1例出现穿刺口假性动脉瘤,均在短期内好转。113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5年,椎动脉支架3年通畅率为90.74%。结论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少,可获得理想的血管重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腔内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植入后支架表面新生内膜增生与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宋艳 党莹 +6 位作者 党丽丽 赵超 梁亚龙 孟军鹏 孟林 冯骏 阮骊韬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后支架表面新生内膜增生与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2016年接受CAS治疗的67例患者,使用超声造影评估术后1年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及支架...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后支架表面新生内膜增生与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2016年接受CAS治疗的67例患者,使用超声造影评估术后1年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及支架表面新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10例患者在支架植入后1年内出现支架表面新生内膜增生。CAS术后第6、12个月,新生内膜组斑块内新生血管G2级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非新生内膜组(P分别=0.002和<0.001)。CAS后支架内新生内膜增生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425,P<0.001)。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后支架表面新生内膜增生与斑块内新生血管丰富程度有关,监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可能预测新生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 新生内膜增生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超声造影
下载PDF
强化氯吡格雷治疗CYP2C19中慢代谢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8
作者 张帆 冯骏 +6 位作者 王建峰 吴可君 汪明佳 吕日琅 陈华 王婉 郝瑛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5年第3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强化氯吡格雷治疗CYP2C19中慢代谢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AMIS)患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例CYP2C19中慢代谢型AMIS患者,按照乱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与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 目的分析强化氯吡格雷治疗CYP2C19中慢代谢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AMIS)患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例CYP2C19中慢代谢型AMIS患者,按照乱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与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150 mg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BI)评分(57.20±8.14)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61.25±6.8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6.98±7.23)、(57.89±5.77)分,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OS评分(4.76±0.8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5±0.66)分,NHISS评分(10.32±2.4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17±2.49)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YP2C19中慢代谢型AMIS患者采用强化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代谢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强化治疗 氯吡格雷 疗效 预后情况
下载PDF
肾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冯骏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7-12,共6页
肾血管病变引起的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障碍必然会导致肾功能损害和肾脏萎缩。介入治疗以其微创的特点已广泛用于多种肾血管病变的治疗,并成为部分肾血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大量随机对照研究的实施以及... 肾血管病变引起的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障碍必然会导致肾功能损害和肾脏萎缩。介入治疗以其微创的特点已广泛用于多种肾血管病变的治疗,并成为部分肾血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大量随机对照研究的实施以及长期随访研究的开展,肾血管病变介入治疗方法和理念也随之在争议和共识中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本文总结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关于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瘤、胡桃夹综合征、肾错构瘤和顽固性高血压介入治疗的文献报道,阐述了介入治疗在这些肾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适应证、临床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同时也指出了完善术前检查评估对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血管病变 介入治疗 疗效 适应证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浆DDP4水平与动脉瘤进展的关系
10
作者 毕远航 王吉昌 付浩哲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浆二肽基肽酶4(DDP4)水平与动脉瘤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至少12个月,根据首次和末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数据获取最大瘤体前...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浆二肽基肽酶4(DDP4)水平与动脉瘤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至少12个月,根据首次和末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数据获取最大瘤体前后直径的绝对测量值和进展速度,根据腹主动脉瘤进展速度将患者分为进展组(进展速度≥0.5 mm/年)和无进展组(进展速度<0.5 mm/年),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浆DDP4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DDP4与腹主动脉瘤进展速度的相关性。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DDP4对腹主动脉瘤进展的预测效能。结果 进展组患者腔内血栓厚度(P=0.046)和腹主动脉瘤进展速度(P<0.001)大/快于无进展组,且血浆DDP4水平显著高于无进展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DP4水平是腹主动脉瘤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浆DDP4水平与腹主动脉瘤进展速度呈显著正相关(r=0.517,P<0.001)。经多元线性回归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血浆DDP4水平与腹主动脉瘤进展速度仍呈显著正相关(β=0.312,95%CI:0.002~0.484,P=0.048)。基线血浆DDP4水平预测腹主动脉瘤进展的曲线下面积为0.840(95%CI:0.704~0.976),对应截断值为13.89 pg/mL,特异度为85.7%,敏感度为79.3%。结论 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浆DDP4水平升高与腹主动脉瘤进展高风险有关,血浆DDP4有望成为预测腹主动脉瘤进展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血浆二肽基肽酶4 疾病进展
下载PDF
IL-38拮抗RhoA/ROCK信号抑制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嫣华 何君宏 +1 位作者 李锋 冯骏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5-240,共6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L)-38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PDGF-BB组(加入20 ng/ml重组人PDGF-BB蛋白处理...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L)-38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PDGF-BB组(加入20 ng/ml重组人PDGF-BB蛋白处理24 h)、PDGF-BB+空质粒组(转染pcDNA3.1空质粒48 h后加入20 ng/ml重组人PDGF-BB蛋白处理24 h)和PDGF-BB+IL-38组(转染pcDNA3.1-IL-38质粒48 h后加入20 ng/ml重组人PDGF-BB蛋白刺激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RhoA、Rho相关蛋白激酶(ROCK)1、ROCK2、肌球蛋白磷酸酶靶标亚基1(MYPT1)和磷酸化MYPT(p-MYPT)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GF-BB组中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目,PCNA、RhoA、ROCK1、ROCK2的表达和p-MYPT/MYPT1的值均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DGFBB组相比,PDGF-BB+空质粒组中这些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DGF-BB+空质粒组相比,PDGF-BB+IL-38组中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目,PCNA、RhoA、ROCK1、ROCK2的表达和p-MYPT/MYPT1的值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L-38能够减弱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RhoA/ROCK通路活化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8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迁移 RhoA/ROCK通路
原文传递
血管外膜囊肿2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延 李光华 +1 位作者 王吉昌 禄韶英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4期298-300,共3页
患者1,男性,51岁。以"左下肢肿胀2个月余"于2016年7月25日入院。该患者2个月前出现左下肢肿胀,活动后及长时间站立后加重,当地医院B超检查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可能",口服华法林,2.5 mg,1次/天,服... 患者1,男性,51岁。以"左下肢肿胀2个月余"于2016年7月25日入院。该患者2个月前出现左下肢肿胀,活动后及长时间站立后加重,当地医院B超检查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可能",口服华法林,2.5 mg,1次/天,服用1个月,因皮肤紫癜和牙龈出血停药,下肢肿胀未见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回顾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膜囊肿 血管 下肢肿胀 B超检查 牙龈出血 皮肤紫癜
下载PDF
利伐沙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肺栓塞对患者凝血功能及GRP78 GRP9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静岚 周红艳 +2 位作者 王颖 张艳峰 崔梅英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30-335,共6页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凝血功能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凝血功能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绝对卧床、止痛、抗感染、吸氧等常规治疗,常规组(n=52)加用阿替普酶治疗,联合组(n=52)加用利伐沙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统计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检测两组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及GRP78、GRP94、肺动脉压、血气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栓弹力图中α角、反应时间(R)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治疗前后APTT、PT及血栓弹力图中R、α角差值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治疗前后Fib、D-D差值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血栓弹力图中凝血时间(K)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RP78、GRP94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治疗前后GRP78、GRP94差值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 2)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治疗前后PaO 2差值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治疗前后PaCO 2差值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肺栓塞可降低GRP78、GRP94的表达,改善凝血功能和血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利伐沙班 阿替普酶 凝血功能 葡萄糖调节蛋白
下载PDF
POGIL理论指导下OTD教学在血管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静岚 周红艳 +2 位作者 王颖 张艳峰 崔梅英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4年第8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探究过程取向-指导式探究教学(process oriented guided inquiry learning,POGIL)理论指导下临床先导教学(observation teaching discussion,OTD)在血管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 目的探究过程取向-指导式探究教学(process oriented guided inquiry learning,POGIL)理论指导下临床先导教学(observation teaching discussion,OTD)在血管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实习的40名护生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0名,采用OTD教学)和观察组(20名,采用POGIL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比较两组护生入科前、出科前3 d的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量表、注册护生核心能力测评量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CIRN)、中文版问题解决调查表(Chinese problem solving inventory,CPSI)得分。使用SPSS 22.0继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出科前3 d,观察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成绩、操作技能成绩为(91.67±5.22)分、(89.69±4.36)分,高于对照组的(84.53±4.75)分、(82.41±4.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139.52±13.52)分vs.(128.86±1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CIRN得分高于对照组[(207.73±6.23)分vs.(195.67±5.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CPSI得分高于对照组[(103.60±4.72)分vs.(92.18±5.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GIL理论指导下的OTD教学在血管外科护理带教中可以提高实习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核心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取向-指导式教学 临床先导教学 血管外科 护理带教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踝肱指数诊断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患者全球肢体解剖分期系统3期的可行性研究
15
作者 尹翠林 丁宁宁 +6 位作者 韩亚庆 崔玉玲 孟燕 唐小妮 杨林 杨健 周丽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0-82,125,共4页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诊断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患者全球肢体解剖分期系统(GLASS)3期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73例CLT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GLASS分期的不同将其分为GLASS 1~2期组...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诊断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LTI)患者全球肢体解剖分期系统(GLASS)3期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73例CLT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GLASS分期的不同将其分为GLASS 1~2期组(n=24)和GLASS 3期组(n=49)。比较两组患者的AB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诊断价值分析,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阈值、灵敏度、特异度。结果GLASS 1~2期组患者平均ABI为0.890(0.710,1.000),高于GLASS 3期组患者的0(0,0.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76,P﹤0.05)。ROC曲线显示,ABI诊断CLTI患者GLASS 3期的AUC为0.903,阈值为0.490,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70%。结论CLTI患者GLASS 1~2期与GLASS 3期的ABI差异显著,以0.490为ABI阈值可于术前预筛出GLASS 3期患者,从而更好地预判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 踝肱指数 全球肢体解剖分期系统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流重建及踝肱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凯锋 赵亮 +1 位作者 高原 吴俊哲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流重建及踝肱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选择入组的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流重建及踝肱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选择入组的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2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Rutherford分级、血清水平、血流重建、晚期管腔丢失情况、不良事件。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踝肱指数(0.94±0.26)、最小管腔直径(3.47±0.39)mm、一氧化氮(NO)(30.3±4.0)pg/ml、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80.1±3.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0.86±0.11)、(3.13±0.32)mm、(26.8±3.6)pg/ml、(68.1±3.1)分,观察组的Rutherford分级(0.19±0.05)、血清内皮素-1(ET-1)(70±7)pg/ml、血浆P选择素(30.2±3.5)μg/L、晚期管腔丢失(1.24±0.25)mm低于对照组的(1.42±0.10)、(77±7)pg/ml、(37.3±3.9)μg/L、(2.51±0.3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重建率为16%,与对照组的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改善Rutherford分级,提高踝肱指数,降低肢内再狭窄、晚期管腔丢失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 血流重建 踝肱指数 不良事件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胡凯锋 高原 +1 位作者 李延 赵亮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探讨对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实施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拟实施手术治疗的96例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目的探讨对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实施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拟实施手术治疗的96例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64.1±6.7)岁,病变长度(14.3±4.1)cm,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方案治疗;对照组男33例、女15例,年龄(62.5±7.2)岁,病变长度(13.8±3.3)cm,采用常规普通球囊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靶血管腔最小直径(MLD)、远期管腔丢失(LLL)、一期通畅率、Rutherford分级、间歇性跛行距离、凝血功能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ABI测定值均高于手术前,研究组术后12个月ABI高于对照组[(0.86±0.11)比(0.7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的MLD大于对照组[(2.85±0.46)mm比(2.53±0.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LLL值均低于对照组[(4.56±1.80)%比(5.71±1.92)%、(13.37±2.60)%比(19.68±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3、-9.48,均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Rutherford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较对照组延长[(13.41±0.31)s比(13.23±0.34)s、(16.92±0.88)s比(16.46±0.9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2.46,均P<0.05)。结论 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方案治疗较常规支架手术方案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维持血管持续畅通,缓解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腘动脉 支架 再狭窄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屈文涛 黄勋 王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西安市中医医院2020年3月至10月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110例。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60例[HT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51.59±10.84)岁],...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西安市中医医院2020年3月至10月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110例。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60例[HT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51.59±10.84)岁],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50例[HT+HU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52.27±10.12)岁]。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40名[健康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1.23±9.43)岁]。比较各组之间的血压、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UA、CIMT的差异,分析SUA水平与CIMT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3组之间性别、年龄、心率、吸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U+HT组SUA水平高于对照组与HT组[(496.52±74.82)µmol/L比(253.42±80.46)µmol/L比(267.78±75.72)µ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14,P<0.05);HT组与HU+HT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164.72±12.86)mmHg(1mmHg=0.133kPa)比(165.87±12.96)mmHg比(106.75±7.46)mmHg、(98.82±6.56)mmHg比(98.78±6.85)mmHg比(73.68±4.6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6.07、239.34,均P<0.05);HU+HT组与HT组的CIMT均高于对照组,HU+HT组高于HT组与对照组[(1.02±0.18)mm比(0.85±0.19)mm比(0.60±0.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95,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HU+HT组患者的SUA水平与CIMT水平正相关(r=0.42,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UA水平是高血压患者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CIMT增厚显著,高血压患者SUA水平与CIMT密切相关,当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时,进一步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胃癌的分子机制及靶向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9
作者 和水祥 张丹 禄韶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1-472,共12页
胃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分子信号通路和许多细胞因子,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PI3K/AKT、MAPK通路,HER、VEGF/VEGFR、MET等生长因子及受体家族,COX-2、NF-κB、STAT、白介素家族等炎症相关因子,他们参与了胃癌细胞凋亡抑制、增殖促进、周期... 胃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分子信号通路和许多细胞因子,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PI3K/AKT、MAPK通路,HER、VEGF/VEGFR、MET等生长因子及受体家族,COX-2、NF-κB、STAT、白介素家族等炎症相关因子,他们参与了胃癌细胞凋亡抑制、增殖促进、周期调控以及胃癌侵袭迁移、血管生成等过程。这些因子在胃癌中特异性表达,可以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胃癌的靶向治疗,相应药物多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上述理论基础上,胃癌靶向诊断也有了新的进展,闪烁扫描法、内镜等手段逐渐趋于成熟,但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多处于临床前期阶段,仍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分子机制 靶向治疗 靶向诊断
下载PDF
护士长领导风格对护士工作环境感知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月 杨惠云 +1 位作者 曹怡 马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4,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护士感知护士长领导风格及工作环境现状,为护士长改进领导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陕西省1741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长领导风格量表和工作环境感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感知的护士长变革型领导风格均分为(2.68±0.... 目的调查分析护士感知护士长领导风格及工作环境现状,为护士长改进领导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陕西省1741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长领导风格量表和工作环境感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感知的护士长变革型领导风格均分为(2.68±0.84)分,交易型领导风格为(2.27±0.47)分,工作环境为(2.92±0.39)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目前工作内容满意程度、对现在收入的满意度、工作目的为了生存、护士长领导风格中的感召力、智力激发、被动例外管理维度是护士工作环境感知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护士工作环境感知处于中等水平,护士长领导风格对工作环境感知有显著影响,护士长在管理中要充分运用感召力和智力激发,以提升护士工作环境感知,稳定护士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护士长 领导风格 工作环境感知 感召力 智力激发 被动例外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