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部骨折麻醉前应用股神经阻滞和舒芬太尼镇痛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丽 郝建红 +2 位作者 刘瑶 张亮 申新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对比髋部骨折麻醉前应用股神经阻滞(FNB)和舒芬太尼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74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划分为两个组别,在麻醉诱导程序启动之前,对照组采纳舒芬太尼作为预处理手段,观察组则选用FNB... 目的探讨对比髋部骨折麻醉前应用股神经阻滞(FNB)和舒芬太尼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74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划分为两个组别,在麻醉诱导程序启动之前,对照组采纳舒芬太尼作为预处理手段,观察组则选用FNB。结果在T1-3的时间点,观察组MAP、HR均更稳定,保持较合理水平(P<0.05);观察组所需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剂量较少,术后1h、3h、6h的VAS疼痛评分也低一些(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尿潴留、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髋部骨折患者而言,麻醉诱导前采用FNB相较于舒芬太尼能更有效地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增强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提升术后镇痛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麻醉 股神经阻滞 舒芬太尼 效果
下载PDF
医疗改革形势下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教育工作的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蔡惠 李晓军 《西北医学教育》 2016年第3期374-376,共3页
近年来医疗改革及医学教育的发展,使得大学附属医院面临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大学附属医院的医学教育工作,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高的要求,值得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本文以外科学教学为例,... 近年来医疗改革及医学教育的发展,使得大学附属医院面临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大学附属医院的医学教育工作,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高的要求,值得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本文以外科学教学为例,从加强组织领导、搞好"两个优化"、把好"三关"三个方面阐述我院在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改革 教学医院 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
3
作者 付国辉 光文辉 +3 位作者 张灵敏 彭春潮 任嵘 何宗钊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3期453-458,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腔镜妇科肿瘤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Q组(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组,n=47)和C组(不行腰方肌阻滞组,n=47)。麻醉诱导前,Q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改良前...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腔镜妇科肿瘤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Q组(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组,n=47)和C组(不行腰方肌阻滞组,n=47)。麻醉诱导前,Q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每侧均给予0.33%罗哌卡因20 mL。术毕两组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 h、6 h、24 h、48 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次要指标:围术期丙泊酚和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2 h、6 h、24 h、48 h BCS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8 h Q组补救镇痛药需求小于C组(P<0.05);Q组术后2 h、6 h、24 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低于C组(P<0.05),48 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h、6 h、24 h、48 h BCS评分高于C组(P<0.05);Q组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可减少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药物需求,降低疼痛评分,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手术 改良前路腰方肌阻滞 术后疼痛 VAS评分
下载PDF
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血栓药物使用单中心调查
4
作者 董彬彬 赵宇彤 +5 位作者 王梓凝 李怀瑾 朱珊 张鸿 龚艳君 蒋捷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5年第4期181-188,共8页
目的调查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的围术期药物使用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行非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通过患者和医师访谈,了解围术期抗血栓药物使用方案,与... 目的调查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的围术期药物使用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行非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通过患者和医师访谈,了解围术期抗血栓药物使用方案,与《抗血栓药物围手术期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对比,评价治疗方案的规范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372例进行分析,其中355例长期仅口服抗血小板药物,17例长期口服抗凝药物。364例(97.8%)患者在术前停用抗血栓药物;109例(29.3%)患者术前使用低分子肝素桥接。在355例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患者中,108例(30.4%)停药时间与《共识》推荐相一致,186例(52.4%)停药时间较长;术后平均在院时间6.64 d,在院期间恢复用药比例仅为37例(10.4%)。17例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术后平均在院时间9.94 d,在院期间恢复用药比例为2例(11.8%)。在围术期风险评估方面,评估停药血栓风险时,仅40例(10.8%)患者进行了额外内科诊疗评估,其余均为外科医师评估。冠心病(OR 2.851,95%CI 1.160~7.011,P=0.022)为接受内科评估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出血风险的评估,在68.0%的患者中外科医师评估结果与《共识》推荐相一致,而在32.0%的患者中不一致,外科医师的评估倾向于低危。结论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抗血栓治疗方案与《共识》的一致率低,抗血栓药物术前停药时间长,低分子肝素桥接比例高,术后院内恢复用药比例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栓药物 围术期策略 桥接治疗 非心脏手术
下载PDF
基于麻醉深度与肌松监测仪监测指导下的麻醉方式在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切除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白建云 贺峰 +3 位作者 贺婷 曹浪浪 郝静 李斌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4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麻醉深度与肌松监测仪监测指导下的麻醉方式在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4年6月榆林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50例行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基于麻醉深度与肌松监测仪监测指导下的麻醉方式在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4年6月榆林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50例行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基于麻醉深度及肌松监测仪监测指导下的麻醉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监测指导下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情况、丙泊酚用量,以及在诱导前(T0)、术中1 h(T1)、手术完成时(T2)、术后6 h(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丙泊酚诱导总剂量、诱导阶段及维持阶段丙泊酚输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T1、T2及T3时,观察组HR及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麻醉深度及肌松监测仪监测指导下的麻醉方式能够有效缩短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恢复时间,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有助于维持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 肌松监测仪 机器人辅助手术 经口腔前庭入路 甲状腺切除术
下载PDF
非麻醉专业规培住院医师麻醉科轮转的教学改革 被引量:29
6
作者 高燕凤 霍雄伟 +4 位作者 王强 谭敬 关正 丁晓英 袁伟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6年第2期217-220,共4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重视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期间的麻醉科轮转学习。为顺利完成针对外科专业的规培住院医师麻醉学教学任务,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学教研组根据具体情况对麻醉教学进行了探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重视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期间的麻醉科轮转学习。为顺利完成针对外科专业的规培住院医师麻醉学教学任务,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学教研组根据具体情况对麻醉教学进行了探索与改革:制定专门的麻醉科轮转培训计划;采用多元化教学,努力发掘新的教学模式,激发住院医师的学习兴趣;开展临床前模拟教学;加强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的培训;增加了出科考核制度,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麻醉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COVID-19疫情期间消化内科疾病谱变化及院内防控应对措施--一家三甲教学医院经验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佳 汪雯 +6 位作者 崔曼莉 路宁 王莉 朱琳 张灵敏 闫红林 张明鑫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00-503,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目前已在全球呈爆发性流行。我国采取了强有力的疫情管控措施,取得良好效果。本文统计了疫情期间一家三甲教学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疾病谱,透过疾病谱的变化来了解疫情对公众就医带来的影响。此外,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目前已在全球呈爆发性流行。我国采取了强有力的疫情管控措施,取得良好效果。本文统计了疫情期间一家三甲教学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疾病谱,透过疾病谱的变化来了解疫情对公众就医带来的影响。此外,部分COVID-19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就诊的首要表现,对消化内科预防院内感染带来挑战,通过科学、规范、有序的管控措施,可以有效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消化内科 疾病谱
下载PDF
微助教辅助PBL翻转课堂在医学本科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宇麟 关正 +1 位作者 申新 赵鸽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助教(micro-teachermate)辅助基于问题的(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在医学本科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2015级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班为实验... 目的探讨微助教(micro-teachermate)辅助基于问题的(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在医学本科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2015级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班为实验组(n=53),另一班为对照组(n=56)。实验组采用微助教辅助PBL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PBL联合翻转课堂模式。期末对两组进行理论考试和教学满意度、学习意愿和专业意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意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专业意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助教辅助PBL翻转课堂可显著提高医学本科的麻醉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本科 麻醉学 基于问题的教学 翻转课堂 教学法 微助教
下载PDF
微信辅助教学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培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小刚 申新 +1 位作者 王强 关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6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辅助教学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1 月在本院进行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90 名麻醉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名;...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辅助教学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1 月在本院进行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90 名麻醉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信平台辅助教学,规培结束后对两组理论和实践能力、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规范化培训后观察组理论成绩和临床操作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微信平台辅助教学可显著提升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和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教学方法 微信 效果
下载PDF
模拟教学在麻醉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鸽 朱宇麟 王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4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模拟教学在麻醉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级麻醉系本科实习生40名,随机分为两组:M组(n=20)和L组(n=20)。分别进行医学模拟教学(M组)和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L组)。实习半年结束后通过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 目的探讨模拟教学在麻醉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级麻醉系本科实习生40名,随机分为两组:M组(n=20)和L组(n=20)。分别进行医学模拟教学(M组)和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L组)。实习半年结束后通过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和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观察教学效果。结果 M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和综合成绩均显著高于L组;调查问卷结果也显示M组在增加教学满意度、提高临床技能、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促进同学间交流沟通方面均较L组效果更优。结论在麻醉专业本科生实习教学中模拟教学较传统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增强麻醉实习学生的沟通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教学 教师讲授 实习教学
下载PDF
基于微助教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宇麟 申新 +1 位作者 关正 赵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9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微助教辅助教学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医院进行初次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5名麻醉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普通微信辅助教学(A)组(n=23)和微助教辅助教... 目的探讨微助教辅助教学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医院进行初次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5名麻醉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普通微信辅助教学(A)组(n=23)和微助教辅助教学(B)组(n=22),共45名;A组采用普通微信辅助传统教学模式,B组采用微助教辅助教学模式,规培结束后对两组理论和临床操作、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规范化培训后B组理论成绩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临床操作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微助教辅助教学可显著提高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论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麻醉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教学方法 互联网 微助教
下载PDF
瑞芬太尼配伍异丙酚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来炳祺 盖毅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8-619,共2页
关键词 麻醉药 治疗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 受体激动剂 静脉麻醉 瑞芬太尼 异丙酚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麻醉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瑜 王强 韩丽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3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麻醉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N组、D1组和D2组,各30例。D1、D2组于全麻诱导后分别泵注0.5、0.8μg/(kg·h)右美托咪定至术毕前3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麻醉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N组、D1组和D2组,各30例。D1、D2组于全麻诱导后分别泵注0.5、0.8μg/(kg·h)右美托咪定至术毕前30 min,N组给予泵注生理盐水10 mL/h。术中吸入3%七氟烷复合麻醉维持。记录三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期间最高Ramsay评分、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MAP、HR及术中麻药用量。结果 D1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N组和D2组(P<0.05);D2组的PACU期间最高Ramsay评分高于N组和D1组(P<0.05);D1、D2组的术中SAS评分低于N组(P<0.05)。T_1时,D1、D2组的MAP和HR均低于N组,D2组的HR低于D1组(P<0.05);T_2时,D1和D2组的MAP、HR均低于N组(P<0.05);T_3时,D1组的MAP低于N组、D2组,D1和D2组的HR均低于N组(P<0.05)。D1、D2组术中瑞芬太尼及七氟烷的用量均少于N组,D2组少于D1组(P<0.05)。结论全麻诱导后以0.5μg/(kg·h)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可缩短妇科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且可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苏醒期躁动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七氟烷
下载PDF
骨科手术中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14
作者 姜蓉 景桂霞 《西藏医药》 2015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中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我院行骨科手术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两组,每组各44例。联合组患者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案,...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中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我院行骨科手术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两组,每组各44例。联合组患者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案,单一组患者采用单一持续硬膜外麻醉方案,分析两种方案的用药剂量、麻醉起效时间等指标;记录麻醉效果对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麻醉效果获优、良、差者分别为84.09%、15.91%和0.00%,明显优于单一组的47.73%、36.36%和15.91%,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用药剂量与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4.17±3.13)ml和(5.19±1.93)min,均低于单一组的(26.10±3.12)ml和(16.24±4.36)min,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案完成术中麻醉,利于患者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能有效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减少局麻用药剂量、减缓血压波动幅度,对提升预后质量、缓解疼痛等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脑靶向麻醉双药纳米体系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15
作者 高媛 马加海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1期111-115,共5页
目的构建一种丙泊酚-羟丁酸钠脑靶向麻醉双药纳米体系(lactoferrin-modified brain-targeted propofol-sodium hydroxybutyrate dual-anesthetics starch nanocomposite,Lf-SNPs),评估其脑靶向、麻醉增效的性能。方法本研究选择天然淀... 目的构建一种丙泊酚-羟丁酸钠脑靶向麻醉双药纳米体系(lactoferrin-modified brain-targeted propofol-sodium hydroxybutyrate dual-anesthetics starch nanocomposite,Lf-SNPs),评估其脑靶向、麻醉增效的性能。方法本研究选择天然淀粉作为纳米材料,乳铁蛋白作为脑靶向蛋白,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脑靶向纳米体系,分别通过疏水作用力、静电作用力实现麻醉药丙泊酚、羟丁酸钠的联合负载及脑内靶向递送,测定其粒径、电位、体内分布;将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同浓度混合药物)和Lf-SNPs组,每组各10只,通过尾静脉给药记录小鼠的镇静催眠持续时间,评估其麻醉药效性能。结果Lf-SNPs粒径(330.6±22.6)nm,平均电位(–23.4±0.5)mV,静脉给药30s即可见脑内分布,3min时达峰值,可持续分布达30min,单次注药镇静催眠持续时间(38.7±5.9)min,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可增强麻醉效果。结论Lf-SNPs具有丙泊酚、羟丁酸钠联合负载能力,可实现脑内靶向递送,增强麻醉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羟丁酸钠 脑靶向 纳米体系 淀粉
下载PDF
插管与非插管麻醉在单孔胸腔镜下行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的效果 被引量:14
16
作者 温健 段娜 +3 位作者 李小刚 景桂霞 王强 肖颖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比较插管和非插管两种麻醉方法在单孔胸腔镜下行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效果。方法 60例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双侧交感神经干切断术的手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气管插管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30例。非气管插管组采用T_4-5硬膜外阻滞... 目的比较插管和非插管两种麻醉方法在单孔胸腔镜下行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效果。方法 60例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双侧交感神经干切断术的手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气管插管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30例。非气管插管组采用T_4-5硬膜外阻滞复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气管插管组采用左侧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_0)、右侧胸腔开放后5 min(T_1)、右侧膨肺前(T_2)、右侧胸腔关闭后5 min(T_3)、左侧胸腔开放后5 min(T_4)、左侧膨肺前(T_5)、左侧胸腔关闭后5min(T_6)、返回病房(T_7),分别记录患者SBP、DBP、HR、RR、SpO_2、P_(ET)CO_2及术中视野暴露情况、麻醉效果、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术后护理强度、麻醉费用、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术后开始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没有中转开胸情况发生。围术期两组患者SBP、DBP、HR均在正常范围内,非插管组患者氧饱和度在在T_1-T_5时点较术前下降,最低值91%,呼吸末二氧化碳在T_2、T_5时点较术前升高,最高值65 mmHg,高于插管组患者(P<0.05),术中未给予特殊处理。两组术中视野暴露情况、麻醉效果评分、手术时间、术后气胸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插管组麻醉时间、术后护理强度、术后开始进食、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咽喉不适、恶心呕吐情况低于插管组(P<0.05)。非插管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插管组(P<0.05)。结论应用非插管麻醉方式在单孔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中,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和花费少的优势,但是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做好应急预案,保证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非气管插管 单孔胸腔镜 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 电视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及自体血回输在骨科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瑞 王韶双 王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及自体血回输在骨科脊柱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骨科脊柱手术患者5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及自体血回输技术,对照组不采取上述措施,比较两组血流动力...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及自体血回输在骨科脊柱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骨科脊柱手术患者5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及自体血回输技术,对照组不采取上述措施,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血常规、凝血指标、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与异体血输血量及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有创动脉血压(invasive artery blood pressure,IBP)下降,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升高,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均下降,术中异体血输入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r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及自体血回输可减少异体输血量,对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及脑组织氧合无不良影响,在骨科脊柱手术中应用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控制性降压 自体血回输 骨科脊柱手术 血流动力学 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
下载PDF
同等剂量咪达唑仑对不同年龄腰硬联合麻醉患者镇静遗忘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帅 闵昱源 +2 位作者 周燕楠 郑少华 王强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92-94,97,共4页
目的研究同等剂量咪达唑仑对不同年龄腰硬联合麻醉患者镇静遗忘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拟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施行下腹部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的患者235例,按患者年龄分为... 目的研究同等剂量咪达唑仑对不同年龄腰硬联合麻醉患者镇静遗忘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拟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施行下腹部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的患者235例,按患者年龄分为3组:年轻组(YG,n=70);中年组(MG,n=82);老年组(OG,n=83)。术中持续监测各项呼吸、循环功能指标,记录注射咪达唑仑前及注射后5、15、30 min的MAP、HR、Sp O2情况,并进行镇静评分和遗忘测试,术后24 h随访患者遗忘情况,进行遗忘程度评级,同时观察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使用咪达唑仑前后MAP、HR、Sp O23组间同一时间点比较,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组不同时间点比较,MAP(FYG=9.2547,FMG=12.8181,FOG=17.77)和Sp O2(FYG=190.3835,FMG=196.2393,FOG=270.5609)有显著性差异,HR各组间及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遗忘程度、镇静评分在YG和M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OG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术后YG组和MG组患者不良反应总例数少于OG组(X2=11.2516,X2=10.4491,P<0.05)。结论同等剂量咪达唑仑对不同年龄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的镇静遗忘效果不同,老年患者顺行性遗忘程度更强,会产生较多不良反应。因此在腰硬联合麻醉中,要慎重考虑患者的个体性差异,合理使用镇静麻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等剂量 咪达唑仑 年龄 腰硬联合麻醉 镇静 遗忘
下载PDF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周荣胜 王强 +3 位作者 薛小红 李锋 孙博睿 李小刚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麻醉科轮转的48名非麻醉专业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名;实验组采用可视化技术进行教学,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麻醉科轮转的48名非麻醉专业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名;实验组采用可视化技术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每名住院医师出科前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记录考试成绩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气管插管、双腔支气管插管及定位、臂丛和颈丛阻滞和颈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视化技术应用于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麻醉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技术 麻醉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