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在《骨科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5期185-189,共5页
医学学科“课程思政”的尝试仍处于局部探索,未能形成整体设计,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整体方案。教研室初步探索课程思政在《骨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基本理念为尊重骨科学课程的专业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和从发... 医学学科“课程思政”的尝试仍处于局部探索,未能形成整体设计,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整体方案。教研室初步探索课程思政在《骨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基本理念为尊重骨科学课程的专业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和从发展的观点、科学史、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实现课程思政的融合。基本方法为:从科学思维方式、人文伦理角度融合课程思政;着眼于各种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有机结合;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学相长;充分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建立《骨科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反馈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骨科学 融合 案例 质量管理 主体性 探索
下载PDF
山羊可动人工腰椎复合体研制及在体生物力学研究
2
作者 张峰 贺西京 +5 位作者 刘俭涛 王瑞 秦杰 臧全金 张廷 刘智宇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81-287,共7页
目的:研制适用于山羊腰椎次全切除术后重建的可动人工腰椎复合体(mobile artificial lumbar complex,MALC),测试MALC的稳定性及术后腰椎节段运动功能。方法:选取18只1~2岁雄性波尔山羊(体重35~45 kg),将其分为对照组、融合组、非融合组... 目的:研制适用于山羊腰椎次全切除术后重建的可动人工腰椎复合体(mobile artificial lumbar complex,MALC),测试MALC的稳定性及术后腰椎节段运动功能。方法:选取18只1~2岁雄性波尔山羊(体重35~45 kg),将其分为对照组、融合组、非融合组,每组6只。根据术前腰椎X线片、CT及MRI检查,针对非融合组设计个体化山羊MALC,并进行3D打印制作。分别对3组进行手术,对照组仅显露椎体及椎间盘;融合组切除L4部分椎体及上下完整椎间盘组织,进行钛网植骨腰椎接骨板固定手术;非融合组同法切除椎体及椎间盘,植入MALC。术后6个月拍摄山羊腰椎正侧位X线片了解内植物有无脱位、移位及断裂,并在力学测试仪上对标本进行生物力学试验,测量L2,3、L3,4、L4,5椎间隙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和L2-5整体腰椎ROM。结果:设计MALC进行3D打印,制造其组件人工椎体及上下人工终板,半球体结构采用高交联聚乙烯材料应用精密车床加工而成,并完成假体组装。术后6个月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腰椎融合内植物及MALC植入位置良好,未见移位脱位。腰椎标本体外生物力学测试:(1)针对L3,4、L4,5椎间隙屈伸、侧屈、旋转运动进行测试,非融合组与对照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融合组ROM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P<0.05)。针对L2,3椎间隙屈伸、侧屈、旋转运动进行测试,非融合组与对照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融合组ROM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大(P<0.001)。(2)3组L2-5整体腰椎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MALC在恢复腰椎椎间高度的同时又可兼顾腰椎的稳定性,并且能重建腰椎间隙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体次全切除 3D打印 人工腰椎 非融合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西安市25 725名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15
3
作者 程斌 李锋涛 宋金辉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9,共2页
目的:调查西安市儿童脊柱侧弯患病率,对阳性患者进行有效防治,为建立陕西省脊柱侧弯监控中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02-04/2004-05调查西安市城乡37所中、小学校7~15岁中、小学生25725名,男13875名,女11850名。采用“三检筛选”普查方... 目的:调查西安市儿童脊柱侧弯患病率,对阳性患者进行有效防治,为建立陕西省脊柱侧弯监控中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02-04/2004-05调查西安市城乡37所中、小学校7~15岁中、小学生25725名,男13875名,女11850名。采用“三检筛选”普查方法,第一检体检,阳性者进入第二检。第二检云纹摄像,若有1个或1个以上的云纹间距差(脊柱双侧有5mm以上的高度差)为阳性,进入第三检。第三检摄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cobb角>10°者为脊柱侧弯。分析各年龄段脊柱侧弯患病率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结果:7~15岁中、小学生25725名中,第一检结果阳性1389名,男702名,女687名。第一检阳性者中1356名进行第二检,第二检阳性607名,男295名,女312名。第二检阳性者中573名进行第三检,摄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cobb角≥10°者343名,患病率为1.33%(343/25725)。①各年龄段脊柱侧弯患病率年龄分布:7~15岁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12岁之前各年龄组之间患病率无显著差异,12岁以后各年龄组与12岁以前各年龄组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显著。②各年龄段脊柱侧弯患病率性别分布:7~15岁脊柱侧弯患病男164名,患病率为1.18%,女179名,患病率为1.51%,男女比例0.78∶1。结论:通过对脊柱侧弯的普查,建立筛选阳性者档案,可以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防治青少年脊柱侧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普查 患病率 中小学生 调查 西安市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分期 被引量:18
4
作者 康鹏德 裴福兴 王坤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1737-1738,共2页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宾夕法尼亚大学 疾病分期 髋关节
下载PDF
西安市青少年脊柱侧凸患病率调查及其防治 被引量:14
5
作者 程斌 李锋涛 宋金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调查西安市儿童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为脊柱侧凸的防治及建立陕西省脊柱侧凸监控中心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于2002年4~5月、2003年4~5月对西安市城乡25725名7~15岁的中、小学生进行脊柱侧凸普查,采用“三检筛选”普查方法,即体检、... 目的:调查西安市儿童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为脊柱侧凸的防治及建立陕西省脊柱侧凸监控中心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于2002年4~5月、2003年4~5月对西安市城乡25725名7~15岁的中、小学生进行脊柱侧凸普查,采用“三检筛选”普查方法,即体检、波纹照像(Moiretomography)和X线摄片,统计患病率情况并对脊柱侧凸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结果:体检阳性者1389例,男性702例,女性687例;波纹照像阳性者607例,男性295例,女性312例;X线摄片Cobb角≥10°者343例,患病率为1.33%(343/25725)。对10例Cobb角>40°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结论:通过普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青少年脊柱侧凸,以便及时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查 脊柱侧凸 患病率 儿童 青少年 西安市
原文传递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误诊骨科疾病7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春生 王坤正 +3 位作者 刘安庆 党晓谦 时志斌 陈君长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甲状旁腙功能亢进症 HPT 误诊 骨科疾病 临床资料 泌尿系统结石
下载PDF
胸大肌肌瓣联合负压灌洗修复开胸术后伤口
7
作者 韩飞 官浩 +2 位作者 张万福 张敬群 刘瑞宇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3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瓣联合负压灌洗一期修复开胸术后难愈性伤口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开胸术后难愈性伤口患者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35~75岁,平均(62.2±11.3)岁,创面面...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瓣联合负压灌洗一期修复开胸术后难愈性伤口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开胸术后难愈性伤口患者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35~75岁,平均(62.2±11.3)岁,创面面积6cm×3cm~25cm×5cm。手术去除感染胸骨,根据残腔部位及大小,游离伤口两侧相应节段的胸大肌予以缝合填塞。肌瓣下方预留灌洗管。待肌瓣覆盖残腔后,创面周围皮肤无张力拉拢缝合,并以–30~–20kPa的负压吸引。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生理盐水灌洗,每日2000ml。观察灌洗液的性状、颜色、量及患者全身症状,待灌洗液清亮后拔管并拆除负压装置,创面隔天换药1次,术后2周拆线。结果19例患者在术后14d内一期愈合,2例患者遗留散在约1cm×1cm大小的创面,继续换药,术后1个月均愈合。随访0.5~2年,患者胸廓外形美观,前部躯体及上肢活动无影响,上肢肌力无明显改变。结论针对开胸术后难愈性伤口,在去除感染胸骨后,通过胸大肌肌瓣联合负压灌洗一期封闭创面,可降低伤口感染及患者死亡风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操作简单,对患者创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性伤口 胸大肌肌瓣 负压灌洗
下载PDF
幸福干预模型(PERMA)模式下心理干预对下肢骨折后血栓形成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及疾病感知压力的影响
8
作者 陈玉飞 冯元元 翟文静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5期719-723,共5页
目的:探究下肢骨折后血栓形成患者应用PERMA心理干预模式对其心理弹性、疾病进展恐惧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就诊96例下肢骨折后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究下肢骨折后血栓形成患者应用PERMA心理干预模式对其心理弹性、疾病进展恐惧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就诊96例下肢骨折后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PERMA模式下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疾病进展恐惧[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自我感知压力[压力知觉量表(CPSS)]、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我幸福感[幸福感指数表(IWB)]的变化。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FoP-Q-SF各维度得分(t=6.752,5.353;P<0.001)、CPSS评分(t=6.815,P<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CD-RISC各维度得分(t=4.703,3.699,6.677;P<0.001)、IWB(t=10.908,P<0.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ERMA心理干预模式在改善下肢骨折后血栓形成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及疾病感知压力,提高患者自我幸福感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干预模型 下肢骨折 血栓 疾病进展恐惧 疾病感知压力
原文传递
保守治疗、外固定与内固定法对创伤骨科患者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疼痛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文凯 郑胜平 +2 位作者 党晓谦 王程 薛利鹏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22期3421-3424,共4页
目的分析保守治疗、外固定与内固定法对创伤骨科患者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疼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10例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采取保守治疗)32例、B组(采取外固定治疗)37例、C组(... 目的分析保守治疗、外固定与内固定法对创伤骨科患者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疼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10例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采取保守治疗)32例、B组(采取外固定治疗)37例、C组(采取交锁髓内固定治疗)41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VAS)、骨痂形成时间和骨折愈合情况等差异。结果C组术后1个月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A、B组(P<0.05);B、C组不同时间疼痛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明显减少(P<0.05)。C组术后1个月骨折愈合的比例较A组明显升高,平均骨痂形成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P<0.05);B、C组不同时间骨折愈合比例和愈合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保守治疗、外固定治疗,交锁髓内固定治疗可减轻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促进骨痂形成和早期骨折愈合,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疼痛 骨痂形成 骨折愈合 内固定
下载PDF
miR-144-3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智宇 李旺 +3 位作者 李京 张伟亮 牒军 张峰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11-16,27,共7页
目的 探究miR-144-3p对脊髓损伤大鼠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分析脊髓损伤大鼠miRNA表达数据集GSE19890中miR-144的表达情况;在ENCORI网站中预测miR-144-3p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4-3p... 目的 探究miR-144-3p对脊髓损伤大鼠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分析脊髓损伤大鼠miRNA表达数据集GSE19890中miR-144的表达情况;在ENCORI网站中预测miR-144-3p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4-3p与靶基因的结合情况;构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损伤区域miR-144-3p和Notch1的变化情况;用miR-144-3p mimics或miR-144-3p NC转染LPS诱导的巨噬细胞或经鞘内注射脊髓损伤的大鼠,探究miR-144-3p对体内外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和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数据集GSE19890中miR-144在大鼠脊髓损伤7 d时明显下调。Notch1作为miR-144-3p的靶基因被其负调控。miR-144-3p在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损伤7 d时明显下调,而Notch1的表达则明显上调。miR-144-3p能够明显抑制LPS体外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和脊髓损伤导致的体内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并且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结论 miR-144-3p靶向调控Notch1的表达,并且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来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miR-144-3p 巨噬细胞 NOTCH1 功能恢复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干预疗效分析
11
作者 孙剑波 黄河 +2 位作者 李锋涛 孙茂钦 孙状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1780-1783,共4页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干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区分为PVP组(64例)和保守组(44例,接受保守治疗),对比2组患者...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干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区分为PVP组(64例)和保守组(44例,接受保守治疗),对比2组患者短期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影像学资料(Cobb′s角和伤椎椎体前壁高度压缩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得分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Cobb′s角、伤椎椎体前壁高度压缩率、ODI评分以及SF-36评分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VP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Cobb’s角和伤椎椎体前壁高度压缩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SF-36量表得分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对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开展PVP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度,恢复锥体生理高度和曲度,同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微创经皮锥体成形术 老年 胸腰椎骨折 生活质量 疼痛度 Cobb′s角
下载PDF
紫草油对创面组织修复及bFGF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3
12
作者 裴宪武 王坤正 +3 位作者 陈君长 党晓谦 时志斌 高登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92-89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创面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的表达和创面愈合率,探讨紫草油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对住院患者的皮肤创面用紫草油治疗为观察组,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治疗,观察两... 目的通过观察创面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的表达和创面愈合率,探讨紫草油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对住院患者的皮肤创面用紫草油治疗为观察组,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治疗,观察两组的创面愈合率。用RT-PCR方法观察两组创面组织的bFGF mRNA表达。结果两组创面组织均存在内源性bFGF mRNA基因表达,观察组创面组织bFGF基因表达在各个时段均明显超过对照组,灰密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创面愈合率与创面组织中bFGF mRNA基因表达程度相平行,而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创面愈合的不同阶段中,作为内参的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都有表达,并且各时段GAPDH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紫草油对创面组织中bFGF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可能是紫草油提高创面愈合率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油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创面 mRNA表达 创面组织 BFGF 组织修复 创面愈合率 分子生物学机制 factor
下载PDF
中老年人人群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74
13
作者 王伟 王坤正 +5 位作者 党小谦 柏传毅 王春生 时志斌 杨华清 樊立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乡中老年人人群骨关节炎的患病率,探讨其发病特点及骨关节炎的病因和防治依据。方法按照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从西安市8个城区、5个郊县中分别抽取3个居委会和2个村委会。对被抽到的居委会(村委会)的所有4...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乡中老年人人群骨关节炎的患病率,探讨其发病特点及骨关节炎的病因和防治依据。方法按照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从西安市8个城区、5个郊县中分别抽取3个居委会和2个村委会。对被抽到的居委会(村委会)的所有40岁以上男女人口1000人进行问卷调查、专科体检和拍摄X线片。结果骨关节炎总患病率27.8%,其中腰椎16.5%、颈椎10.8%、双膝9.5%、双手1.5%;城乡骨关节炎患病率城市24.7%、农村31.5%;性别患病率男性26.6%、女性29.1%。结论年龄、性别、体重、城乡差别及工作姿势等因素与骨关节炎的患病有关。各部位骨关节炎发病与局部过度活动、反复劳损密切相关。西安地区老年人骨关节病患病率较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骨关节炎 患病率
下载PDF
脊髓损伤截瘫患者血白蛋白变化与压疮的关系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春生 时志斌 +2 位作者 刘安庆 党晓谦 王坤正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422-1423,共2页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血白蛋白的变化与压疮发生的关系。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对脊髓损伤后54例完全截瘫患者的随访,观察血白蛋白变化。结果:截瘫后血白蛋白水平与压疮发生的机会,压疮的评分,压疮的愈合间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截瘫...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血白蛋白的变化与压疮发生的关系。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对脊髓损伤后54例完全截瘫患者的随访,观察血白蛋白变化。结果:截瘫后血白蛋白水平与压疮发生的机会,压疮的评分,压疮的愈合间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截瘫患者的血白蛋白水平与压疮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两者间存在“恶性循环”的作用关系,对截瘫患者应进行积极的压疮和营养的整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截瘫 血白蛋白 压疮 预防 并发症
下载PDF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38
15
作者 党晓谦 王坤正 +5 位作者 王春生 刘安庆 张开放 宋金辉 程斌 柏传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 :探讨AF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失误及预防。方法 :采用后路减压AF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结果 :43例手术中 7例术后出现骨折复位不满意或固定失败。结论 :进钉错误、复位原理错误、过度牵张或张力不平衡和不做横突间植骨融合是失败... 目的 :探讨AF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失误及预防。方法 :采用后路减压AF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结果 :43例手术中 7例术后出现骨折复位不满意或固定失败。结论 :进钉错误、复位原理错误、过度牵张或张力不平衡和不做横突间植骨融合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进钉错误可以通过术中透视加以避免 ,而后 3种错误属于认识上的错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系统 治疗 胸腰椎骨折 失败原因分析
下载PDF
紫草油剂促进兔创面修复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 被引量:33
16
作者 裴宪武 王坤正 +3 位作者 党晓谦 宋金辉 时志斌 高登峰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创面修复过程中创面的组织学变化、创面愈合率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探讨紫草油剂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制作皮肤创面模型,分为紫草油剂组和凡... 目的:通过观察创面修复过程中创面的组织学变化、创面愈合率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探讨紫草油剂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制作皮肤创面模型,分为紫草油剂组和凡士林组,分别用紫草油剂和凡士林进行创面治疗。观察创面修复不同时期创面愈合率、组织形态学、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bFGF的表达。结果:紫草油剂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凡士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草油剂组创面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胶原和毛细血管数较凡士林组明显增多。bFGF的表达在创面修复的各个时期均明显高于凡士林组。两组创面组织的灰度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创面愈合率与创面组织中bFGF的表达呈平行关系。在创面修复的不同阶段,作为内参的β-actin都有表达且无明显变化。结论:紫草油剂可能是通过提高创面组织bFGF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的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油剂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创面 组织形态学
下载PDF
吻合血管腓骨游离移植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张长青 曾炳芳 +5 位作者 徐铮宇 眭述平 宋文奇 金东旭 施慧鹏 王坤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67-369,共3页
目的 探讨用吻合血管的腓骨游离移植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效果。 方法  2 0 0 0年 10月~2 0 0 2年 2月 ,对 2 6例 ( 31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了吻合血管的腓骨游离移植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获随访的 2 1例( 2 5髋 )随访时间... 目的 探讨用吻合血管的腓骨游离移植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效果。 方法  2 0 0 0年 10月~2 0 0 2年 2月 ,对 2 6例 ( 31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了吻合血管的腓骨游离移植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获随访的 2 1例( 2 5髋 )随访时间为 6~ 18个月 ,平均 12个月。根据患髋术前 Steinberg分期 : 期 ,5髋 ; 期 ,8髋 ; 期 ,12髋。 结果2 1例 ( 2 5髋 )中各期患者的 Harris评分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疼痛症状明显缓解 ,术后患者能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和工作。随访的 X线片显示 ,18髋的股骨头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6髋未出现明显的改变 ,1髋恶化。 结论 吻合血管的腓骨游离移植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血管 游离移植 腓骨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治疗 患者 术后 恶化 恢复
下载PDF
人股骨生物力学特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8
18
作者 刘安庆 张银光 +2 位作者 王春生 高培国 尚宏喜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 了解股骨头颈部的力学分布以对临床股骨颈骨折治疗进行指导。方法 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人体股骨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 ,对该模型进行各种分析。结果 载荷的传导主要通过压力骨小梁和股骨距由股骨颈区传至股骨干的... 目的 了解股骨头颈部的力学分布以对临床股骨颈骨折治疗进行指导。方法 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人体股骨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 ,对该模型进行各种分析。结果 载荷的传导主要通过压力骨小梁和股骨距由股骨颈区传至股骨干的中下 1 /3处 ;当外界暴力作用时 ,应力主要集中在股骨上段 ,即股骨颈中下段和大小转子处及其之间。结论 股骨颈处的压力骨小梁和股骨距是重要的承载结构 ,内固定物的放置应循压力骨小梁方向尽量紧贴股骨距钻入 ;外展肌力的收缩对髋关节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分析 股骨 颈骨折 动物模型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对成骨细胞中OPG和RANKL mRNA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刘亦恒 臧洪敏 +1 位作者 张海英 陈君长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76-1078,共3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大鼠成骨细胞中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分别加入含0·1、1、10、100ng/ml淫羊藿总黄酮(HEF)的培养液,48h及96h后分别提取细胞总mRNA,...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大鼠成骨细胞中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分别加入含0·1、1、10、100ng/ml淫羊藿总黄酮(HEF)的培养液,48h及96h后分别提取细胞总mRNA,用RT-PCR方法分析OPG/RANKL的mRNA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培养48h后,与对照组比较,HEF增强了OPGmRNA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VOPG/VRANKL比值增大;96h后,HEF明显增强了OPGmRNA的表达,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各浓度组VOPG/VRANKL比值增大,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淫羊藿总黄酮可能通过增加成骨细胞OPG的表达来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从而抑制骨吸收,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总黄酮 成骨细胞 OPG RANKL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段形态学改变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选择的意义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佩 王春生 +2 位作者 王坤正 宫福良 宋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段的形态学改变,及其改变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选择的意义。方法1999年1月~2004年6月,将13例(1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设为选择组,患者均已出现关节强直,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另16例(19髋)为对照组...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段的形态学改变,及其改变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选择的意义。方法1999年1月~2004年6月,将13例(1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设为选择组,患者均已出现关节强直,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另16例(19髋)为对照组,为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而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患者均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及皮质骨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选择组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及皮质形态指数分别为:3.81±0.54、2.63±0.41及2.02±0.38,对照组分别为4.63±0.62、3.03±0.27及2.76±0.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组皮质骨指数为1.69土0.69,对照组为2.12土0.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组患者髓腔呈烟囱型10例13髋,普通型3例3髋;对照组烟囱型3例3髋,普通型13例16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应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假体,并根据患者髓腔形态使用定制型骨水泥假体,以达到更好的近段固定效果。对于有严重骨质疏松者应按关节翻修术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股骨近段 形态学 全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