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市2016-2017年尘肺病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现状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皮海峰 马鸣岳 杨淑琴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977-979,共3页
目的分析西安市2016-2017年尘肺病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现状。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96例尘肺病患者,统计分析所有患者职业、年龄等基础资料,观察记录CT特征,评估所有患者生活质量,统计患者治疗现状。结果经比较,发... 目的分析西安市2016-2017年尘肺病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现状。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96例尘肺病患者,统计分析所有患者职业、年龄等基础资料,观察记录CT特征,评估所有患者生活质量,统计患者治疗现状。结果经比较,发现接尘时间≤5年、家庭月收入>5000元、无基础疾病的尘肺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较高(P<0.05),尘肺病各种类型的患者生存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组患者FVC、FEV1、FEV1/FVC(%)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组患者在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及环境领域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CT扫描结果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小阴影分布,大阴影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团状结节,不同尘肺分期患者的CT影像特征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0.05)。96例尘肺病患者,其中56例(58.33%)采用大容量全肺灌洗联合中药治疗;4例(4.17%)成功换肺;22例(22.92%)采取保守治疗(中药联合抗尘肺纤维化药物),其余14例(14.58%)在治疗1~3年后放弃治疗。结论西安市尘肺病患者生存质量低下,肺通气功能受损,CT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肺弥漫性小阴影分布,大阴影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团状结节,其治疗以大容量全肺灌洗及保守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病 西安市 生存质量 治疗现状
下载PDF
基于CT增强直方图分析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与基底细胞腺瘤
2
作者 韩蕾 马鸣岳 +6 位作者 董燕 刘红生 孙鹏峰 张巧莹 高明 刘晓岚 邬小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直方图参数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与基底细胞腺瘤(BC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PA与35例B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及双期CT增强扫描,运... 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直方图参数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与基底细胞腺瘤(BC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PA与35例B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及双期CT增强扫描,运用Fire Voxel软件对肿瘤实质全域勾画并进行直方图分析,获得相应的直方图参数(平均值、变异度、偏度、峰度及第1、10、50、90、99百分位数)。比较腮腺PA与BCA组间各直方图参数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直方图参数对PA与BCA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1)BCA组在平扫第1百分位数、动脉期平均值、动脉期变异度、动脉期第10、50、90、99百分位数、静脉期平均值均显著大于P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在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直方图参数比较中,动脉期直方图参数显示出更优的诊断效能;其中,动脉期第90百分位数具有最优的鉴别诊断效能,当截断值为132.00×10-6mm2/s时,曲线下面积为0.876;此时,鉴别PA与BCA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50%、84.00%。结论:基于CT增强直方图分析对鉴别PA与BCA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先天性镫骨畸形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红生 韩宇 杨润琴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先天性镫骨畸形及其分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诊断为先天性单纯中耳畸形的94例患者(125耳),均行听小骨MPR及听骨链CPR,分析镫骨畸形的类型。结果:125耳中,镫骨畸形107耳(85.6%),畸形类型包... 目的:探讨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先天性镫骨畸形及其分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诊断为先天性单纯中耳畸形的94例患者(125耳),均行听小骨MPR及听骨链CPR,分析镫骨畸形的类型。结果:125耳中,镫骨畸形107耳(85.6%),畸形类型包括:完全缺如、异位、单纯底板固定及发育不良。结论:镫骨畸形占先天性中耳畸形的大多数,且畸形类型复杂多样;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听骨MPR及听骨链CPR)能精确显示镫骨畸形类型及有无合并面神经移位,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镫骨 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耳硬化症
4
作者 关荣 张宏 +4 位作者 邬小平 杨静 杨想春 张增增 马鸣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用于诊断耳硬化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47例(92耳)耳硬化症及65例(79耳)非耳硬化症听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轴位平扫MSCT,对MSCT原始图像行后处理,包括镫骨、耳蜗多平面重组(MPR)及听骨链曲面重组...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用于诊断耳硬化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47例(92耳)耳硬化症及65例(79耳)非耳硬化症听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轴位平扫MSCT,对MSCT原始图像行后处理,包括镫骨、耳蜗多平面重组(MPR)及听骨链曲面重组(CPR),比较MSCT原始图像及其联合后处理技术诊断耳硬化症的效能。结果根据MSCT原始图像诊断66耳、联合后处理技术诊断89耳耳硬化症,二者敏感度分别为71.74%和96.74%,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29%和96.49%,后者均高于前者(P均<0.05);其特异度(92.41%vs.96.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后处理技术有助于提高MSCT诊断耳硬化症的敏感度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硬化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HR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链破坏诊断中的价值
5
作者 关荣 马鸣岳 +4 位作者 邬小平 任小军 常正伟 杨想春 张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0期35-36,47,共3页
目的 利用颞骨薄层HR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技术评价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听骨链(OC)破坏情况。方法将34例37耳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颞骨HRCT轴位、MPR及CPR图像对听骨链破坏的显示情况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评... 目的 利用颞骨薄层HR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技术评价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听骨链(OC)破坏情况。方法将34例37耳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颞骨HRCT轴位、MPR及CPR图像对听骨链破坏的显示情况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评价各方法的灵敏性与特异性。结果MPR重建图像显示锤骨破坏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MPR重建及CPR重组显示砧骨破坏的敏感性分别为97.1%及91.2%,特异性均为100%,MPR重建及CPR重组显示镫骨破坏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88.9%及84.2%,MPR重建对锤砧关节骨质破坏显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CPR重组对砧镫关节骨质破坏显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结论HRCT MPR及CPR技术可以准确评估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听骨链破坏的情况,为外科手术的可行性提供可靠的影像学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脂瘤型中耳炎 听骨链 多平面重建 曲面重组
下载PDF
中耳术后周围性面瘫8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6
作者 何星辰 来育斌 +5 位作者 刘红生 杨润琴 李瑞 杜苗苗 查定军 韩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中耳炎性疾病手术后发生周围性面瘫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因中耳炎性病变手术且术后发生周围性面瘫的8例患者,分析其面瘫原因、... 目的分析和探讨中耳炎性疾病手术后发生周围性面瘫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因中耳炎性病变手术且术后发生周围性面瘫的8例患者,分析其面瘫原因、术中面神经情况及面瘫治疗效果。结果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迟发性面瘫6例、术腔感染致面瘫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中耳炎1例;术中面神经骨管完整者4例、有面神经管骨质缺损者4例;给予保守治疗6例,保守治疗联合手术治疗1例,免疫治疗1例。面瘫持续时间,最短5 d、最长3年;随访至今,6例恢复至面神经功能HB I级,2例恢复至HBⅡ级。结论周围性面瘫为中耳术后少见并发症之一,以迟发性面瘫最为多见,保守治疗效果好;部分患者则为术后术腔感染、病变残留或复发导致面神经炎而出现面瘫;尚有少见免疫相关疾病。临床医师需仔细鉴别,避免误诊,并针对性提供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中耳炎性疾病 手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颞部HRCT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组诊断先天性小耳畸形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宏 邬小平 +2 位作者 银小辉 杨想春 马鸣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93-997,共5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小耳畸形颞部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表现。方法对61例临床诊断先天性小耳畸形(69耳)患者颞部HRCT行MPR及CPR,观察其表现。结果69患耳中,53耳外耳道骨性闭锁(53/69,76.81%),66耳(66/69,95.65%)... 目的观察先天性小耳畸形颞部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表现。方法对61例临床诊断先天性小耳畸形(69耳)患者颞部HRCT行MPR及CPR,观察其表现。结果69患耳中,53耳外耳道骨性闭锁(53/69,76.81%),66耳(66/69,95.65%)锤骨畸形,55耳(55/69,79.71%)砧骨畸形,27耳(27/69,39.13%)镫骨畸形。60耳(60/69,86.96%)见不同程度面神经管(FNC)畸形,包括17耳(17/60,28.33%)FNC位于鼓室段低位,其中14例单侧小耳畸形FNC鼓室段低位,患侧FNC鼓室段上缘与水平半规管内端垂直距离[1.40(1.20,1.50)mm]大于对侧[0.80(0.60,0.80)mm,Z=-4.533,P=0.001]。57耳(57/60,95.00%)FNC乳突段前位,其中45例单侧小耳畸形FNC乳突段前位,患侧FNC乳突段中点至膝状神经窝前缘连线的垂直距离[7.10(5.70,8.50)mm]小于对侧[11.00(10.00,12.10)mm,Z=-7.531,P=0.001];2耳(2/60,3.33%)FNC迷路段-乳突段缺如;1耳(1/60,1.67%)FNC鼓室段-乳突段缺如;5耳(5/60,8.33%)见FNC鼓室段裂缺,3耳(3/60,5.00%)FNC明显纤细,7耳(7/60,11.67%)见FNC乳突段分叉畸形。结论颞部HRCT及MPR、CPR能清晰显示先天性小耳畸形外耳道、各听小骨、听骨链及FNC畸形,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小耳畸形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联合MR T2-DRIVE序列诊断儿童蜗神经发育不良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宏 邬小平 +3 位作者 银小辉 高明 董季平 马鸣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5-279,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联合MR T2-DRIVE序列对儿童蜗神经发育不良(CN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CND患儿(单侧28例、双侧15例)的HRCT及MR T2-DRIVE序列图像,分别测量患耳(58耳)及正常耳(28耳)蜗神经管(CNC)直径及蜗神经直径。...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联合MR T2-DRIVE序列对儿童蜗神经发育不良(CN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CND患儿(单侧28例、双侧15例)的HRCT及MR T2-DRIVE序列图像,分别测量患耳(58耳)及正常耳(28耳)蜗神经管(CNC)直径及蜗神经直径。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NC直径与蜗神经直径的相关性。结果43例CND患儿中患耳58耳、正常耳28耳;单纯CND 27耳,伴其他内耳畸形31耳。HRCT示CNC狭窄45耳,CNC封闭或缺如13耳;内听道狭窄15耳,其中CNC狭窄12耳、闭锁2耳、缺如1耳。MRI示面神经形态走行异常7耳,前庭上下神经缺如1耳、纤细1耳;在内听道狭窄15耳中前庭蜗神经缺如8耳、纤细3耳、正常4耳。58患耳中,7耳HRCT及MRI示CNC发育正常。CND患耳的CNC直径、蜗神经直径均小于正常耳(P均=0.001),单纯CND患耳与合并其他内耳畸形CND患耳间CNC直径及蜗神经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5、0.140)。全部86耳的CNC直径与蜗神经直径呈正相关(rs=0.773,P<0.001)。以CNC直径=1.5 mm为截断值,其诊断CND的敏感度为84.48%(49/58)、特异度100%(28/28)、阳性预测值100%(49/49)、阴性预测值75.68%(28/37)。结论HRCT联合MR T2-DRIVE序列可为诊断儿童CND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蜗神经疾病 蜗神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儿童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显示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面神经管鼓室段走行异常 被引量:3
9
作者 韩蕾 董季平 +4 位作者 邬小平 马鸣岳 赵芸芸 孙鹏峰 刘红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26-1630,共5页
目的 观察MSCT显示先天性中耳畸形(CMEM)患者面神经管(FNC)鼓室段走行异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CMEM患者(CMEM组,包括63例单侧及31例双侧受累,共125侧)及98例非CMEM患者(对照组,191侧)颞骨上缘至乳突下缘轴位CT图像,根据CT表现将... 目的 观察MSCT显示先天性中耳畸形(CMEM)患者面神经管(FNC)鼓室段走行异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CMEM患者(CMEM组,包括63例单侧及31例双侧受累,共125侧)及98例非CMEM患者(对照组,191侧)颞骨上缘至乳突下缘轴位CT图像,根据CT表现将CMEM分为3型。于MSCT多平面重建(MPR)冠状位前庭窗(OW)正中层面图像中测量FNC鼓室段与外骨半规管(LSC)下缘间距离(FNC-LSC)、FNC鼓室段与OW外缘(FNC-OW)之间的垂直距离,以定位FNC鼓室段走行;比较FNC鼓室段走行在不同范围、类型CMEM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CMEM组FNC-LSC距离大于、而FNC-OW距离小于对照组(P均<0.05)。双侧CMEM患者FNC-LSC距离最大,单侧CMEM患者次之,对照组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CMEM患者FNC-OW距离最小,单侧CMEM患者次之,对照组最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MEM组125侧中,CMEMⅠ型18侧,Ⅱ型45侧,Ⅲ型62侧;Ⅲ型FNC-LSC距离最大,Ⅱ型次之,Ⅰ型再次之,对照组最小;除Ⅰ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型FNC-OW距离最小,Ⅱ型次之,Ⅰ型再次之,对照组最大;Ⅲ型FNC-OW距离明显小于Ⅱ型、Ⅰ型及对照组(P均<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MEM常伴FNC鼓室段走行异常;根据冠状位MSCT MPR图像可准确判断FNC鼓室段移位及其程度,有利于术前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畸形 面神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联合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组诊断外伤性听力损伤病因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静 邬小平 +5 位作者 董季平 杜伟 刘红生 苏婷 张宏 马鸣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技术诊断外伤性听力损伤病因的价值。方法对104例经手术证实外伤性听骨链异常致听力损伤患者(共109耳)采集颞骨HRCT,并以MPR显示听骨、CPR显示听骨链,观察听骨链损伤表现。结果H...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技术诊断外伤性听力损伤病因的价值。方法对104例经手术证实外伤性听骨链异常致听力损伤患者(共109耳)采集颞骨HRCT,并以MPR显示听骨、CPR显示听骨链,观察听骨链损伤表现。结果HRCT结合MPR及CPR对锤砧及砧镫关节脱位、半脱位和听骨骨折的检出率均为100%。109耳中,53耳(53/109,48.62%)存在锤砧关节脱位(44耳)或半脱位(9耳),24耳存在(24/109,22.02%)砧镫关节脱位(20耳)或半脱位(4耳);其中29耳(29/109,26.61%)同时存在锤砧及砧镫关节脱位;1耳(1/109,0.92%)锤骨颈骨折合并锤砧关节半脱位,1耳(1/109,0.92%)砧骨短突骨折合并锤砧关节脱位,1耳(1/109,0.92%)镫骨骨折。结论HRCT结合MPR显示听骨及CPR显示听骨链可有效诊断外伤性听骨链损伤,为明确外伤性听力下降病因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骨链 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重建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低辐射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诊断肺动脉栓塞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燕 杨勇 +5 位作者 杨军乐 宁文德 董季平 刘润 张军俭 宁文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12-716,共5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PA)检查时,低辐射剂量及迭代重建技术联合应用,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对肺动脉栓塞进行准确诊断的价值研究。方法:选择行CTPA检查的最终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108例,分为常规辐射剂量(...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PA)检查时,低辐射剂量及迭代重建技术联合应用,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对肺动脉栓塞进行准确诊断的价值研究。方法:选择行CTPA检查的最终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108例,分为常规辐射剂量(120kV)组和低辐射剂量(100kV)组。常规辐射剂量组(A组)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低辐射剂量组分为FBP重建组(B组)及iDose迭代重建算法重建组(C组)。对三组的图像进行重建、测量和质量评分,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及测量每例患者肺动脉主干、背部肌肉的CT值均值,计算各组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按1~5分评价总体图像质量,并对三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三组患者CTPA检查图像主观评价中,常规辐射剂量A组与低辐射剂量B、C组比较,C组总体图像质量与A组比较意义无统计学意义;客观质量评价中,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及B、C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辐射剂量A、B两组比较,辐射剂量小,图像噪声相对增高,SNR及CNR减小。相同辐射剂量组,应用iDose迭代重建组(C组)图像质量均优于传统滤波反投影FBP组(B组)(P<0.01);辐射剂量评价中,低剂量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较常规剂量组(A组)分别降低18.0%~19.6%。结论:肺动脉栓塞患者行CTPA检查时,采用低辐射剂量并联合迭代重建算法重建,可以在保持肺动脉图像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显著减少有效辐射剂量,为其临床应用与推广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蕾 邬小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腮腺肿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组织学异质性肿瘤,由于其病理类型复杂且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因此术前区分肿瘤良恶性及不同亚型对治疗策略规划非常重要。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技术的应用使磁共振检查在鉴别腮腺肿瘤良恶性及... 腮腺肿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组织学异质性肿瘤,由于其病理类型复杂且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因此术前区分肿瘤良恶性及不同亚型对治疗策略规划非常重要。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技术的应用使磁共振检查在鉴别腮腺肿瘤良恶性及评估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对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加权成像、影像组学评估腮腺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鉴别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及分型,规划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腮腺肿瘤 影像组学 扩散加权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 动脉自旋标记
下载PDF
低剂量造影剂联合256层螺旋CT迭代重建技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燕 刘润 +5 位作者 杨军乐 宁文德 刘静 刘文昌 曲长君 公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PA)检查时,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联合低辐射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对比剂剂量及浓度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行CTPA检查最终确诊为PE的患者46例...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PA)检查时,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联合低辐射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对比剂剂量及浓度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行CTPA检查最终确诊为PE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碘对比剂(碘帕醇),浓度为370 mg I/mL,对比剂用量1 mL/kg;试验组采用低剂量、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浓度为270 mg I/mL,对比剂用量0.5 m L/kg。两组管电压均设为100 k V,自动管电流,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重建,其余扫描参数一致。对两组的图像进行测量和质量评分,测量每例患者肺动脉主干和肺叶动脉的CT值,肺动脉亚段及栓子显示率,计算各组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按1~5分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比较两组的测量结果。结果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图像噪声客观评价结果显示,两组肺动脉主干、肺叶动脉的CT值、SNR、CNR及SD与斜方肌及前胸壁脂肪的CT值及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碘摄入量及造影剂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PE患者行CTPA检查时,采用低剂量、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造影并联合低剂量迭代重建算法重建,在保持肺动脉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显著减少了碘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低剂量造影剂 低浓度 迭代重建技术 肺动脉栓塞(PE)
下载PDF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低频振幅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宏 邬小平 +4 位作者 董燕 高明 刘润 陈松 马鸣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2期115-117,136,共4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低频振幅(ALFF)探讨颈椎间盘源性疼痛(CDP)患者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CDP患者作为CDP组,另选取同期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静息态颅脑fMRI...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低频振幅(ALFF)探讨颈椎间盘源性疼痛(CDP)患者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CDP患者作为CDP组,另选取同期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静息态颅脑fMRI扫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MoCA、HAMD、HAMA评分;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ALFF,并探讨ALFF与VAS、MoCA、HAMD、HAM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DP组的MoC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DP组左侧脑岛(INS)和左侧楔前叶(PCu)的ALFF升高,而左侧中央前/中央后回(PreCG/PoCG)、膝下前扣带回皮质(sgACC)和丘脑(THA)的ALFF降低。CDP患者左侧PreCG/PoCG的ALFF与VAS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417,P=0.0074)。结论CDP可以引起广泛的脑功能区ALFF异常,涉及疼痛感觉运动、社会认知和情绪多个维度,静息态fMRI可为了解CDP的神经病理学提供影像学证据。左侧PreCG/PoCG的ALFF与疼痛程度存在负相关性,提示可能通过上述脑区自发神经活动的强度客观反映患者的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 低频振幅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颈静脉孔区肿瘤类型及其CT和MRI特征分析
15
作者 邬小平 张巧莹 +5 位作者 裴彩侠 张宏 马鸣岳 高明 杨想春 郭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181-1186,共6页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不同肿瘤类型及其CT和MR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和CT/MRI特点,包括病灶周围骨质破坏、病灶密度与MRI平扫及增强的信号特点,及病灶的位置、大小和边界。结果:(1)病变类型:副...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不同肿瘤类型及其CT和MR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和CT/MRI特点,包括病灶周围骨质破坏、病灶密度与MRI平扫及增强的信号特点,及病灶的位置、大小和边界。结果:(1)病变类型:副神经节瘤18例、神经鞘瘤10例、内淋巴囊肿瘤5例、神经纤维瘤3例、脑膜瘤3例、软骨肉瘤2例、横纹肌肉瘤2例、浆细胞瘤1例及骨化性纤维粘液样瘤1例。统计结果显示,颈静脉孔区常见肿瘤为副神经节瘤、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及内淋巴囊肿瘤。(2)常见肿瘤的CT与MRI特点:①副神经节瘤位于颈静脉孔的血管部,可见典型的"胡椒盐征"及骨质破坏;②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位于颈静脉孔前内侧部,压迫性骨质吸收,边缘较清晰;③脑膜瘤常呈宽基底紧贴颅骨,可见典型的"脑膜尾征";④内淋巴囊肿瘤位于岩骨后缘,T1WI可伴有高信号;⑤软骨肉瘤以岩枕裂为中心,伴钙化。结论:颈静脉孔区不同类型肿瘤有一定特征性,CT与MRI结合应用有助于术前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 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联合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组诊断外伤性听力损伤及面瘫病因的价值
16
作者 杨静 邬小平 +5 位作者 马鸣岳 董燕 银小辉 刘润 苏婷 杨想春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6期2381-2385,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联合听骨多平面重组(MPR)、听骨链及面神经管曲面重组(CPR)诊断外伤性听力损伤及面瘫病因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经临床证实的139例颞骨骨折后出现听力下降和/...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联合听骨多平面重组(MPR)、听骨链及面神经管曲面重组(CPR)诊断外伤性听力损伤及面瘫病因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经临床证实的139例颞骨骨折后出现听力下降和/或面瘫患者的HR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HRCT轴位扫描,在Philips EBW工作站上,行听骨MPR,听骨链、面神经管CPR,观察听骨链、面神经管损伤的位置、类型及邻近结构的累及情况。结果HRCT联合MPR、CPR对锤砧关节及砧镫关节脱位、听骨骨折、面神经管骨折的检出率均为100%。139耳中,单纯听骨链损伤80耳(57.55%),单纯面神经管骨折40耳(28.78%),听骨链损伤合并面神经管骨折19耳(13.67%);听骨链损伤共99耳,其中锤砧关节脱位49耳(49.49%),砧镫关节脱位27耳(27.27%),锤砧关节并砧镫关节脱位21耳(21.21%),锤骨颈骨折1耳(1.01%),砧骨短突骨折1耳(1.01%);面神经管骨折共59耳,其中面神经管迷路段骨折6耳(10.17%),面神经管膝状神经窝骨折19耳(32.20%),面神经管鼓室段骨折17耳(28.81%),面神经管膝状神经窝并鼓室段骨折11耳(18.64%),面神经管迷路段、膝状神经窝、鼓室段并乳突段骨折6耳(10.17%)。结论HRCT联合MPR及CPR技术可清晰显示听骨、面神经管损伤情况,为明确外伤性听力损伤及面瘫病因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骨链 面神经管 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的影像学表现
17
作者 刘润 李广林 +2 位作者 董燕 杨军乐 邬小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35期4-5,9,共3页
目的探讨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GFBA)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青春期GFBA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青春期GFBA的X线和磁共振成像(MR)表现。结果 13例青春期GFBA患者的X线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的... 目的探讨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GFBA)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青春期GFBA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青春期GFBA的X线和磁共振成像(MR)表现。结果 13例青春期GFBA患者的X线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的高密度较大肿块影;5例行MR检查患者的MR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弥散受限高信号,其中4例肿块内伴有特征性低信号分隔影。结论青春期GFBA发病年龄较小,生长迅速,肿块体积较大,根据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乳腺巨大纤维腺瘤(GFBA)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MRI)
下载PDF
HRCT和增强MRI诊断面神经损伤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芸芸 宁文德 +4 位作者 董季平 高燕军 张军俭 刘红生 杨想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HRCT、增强MR扫描诊断面神经损伤的价值。方法对18例面神经损伤患者行HRCT及增强MR扫描。在Philips EBW工作站行面神经管、面神经CPR,观察颞骨骨折部位、类型、面神经管、面神经受累及走行。采用GE AW 4.5工作站,与健侧相比,观... 目的探讨HRCT、增强MR扫描诊断面神经损伤的价值。方法对18例面神经损伤患者行HRCT及增强MR扫描。在Philips EBW工作站行面神经管、面神经CPR,观察颞骨骨折部位、类型、面神经管、面神经受累及走行。采用GE AW 4.5工作站,与健侧相比,观察患侧面神经受累位置、粗细及信号变化。结果 18例中,纵行骨折8例、横行骨折5例、混合型骨折5例。HRCT轴位及CPR显示颞骨骨折18例,其中面神经骨管迷路段受累1例,膝状神经窝受累2例,鼓室段受累4例,膝状神经窝、鼓室段同时受累并发中耳腔积血2例,面神经管鼓室段与中耳腔积血关系密切3例,面神经管骨壁无明显骨折6例。增强MRI及CPR显示面神经损伤18例,其中内听道段受累12例,迷路段受累14例,膝状神经节受累18例,鼓室段受累16例,乳突段受累15例。患侧面神经内听道段、迷路段、膝状神经节、鼓室段、乳突段信号强度比值均高于健侧(P均<0.001)。结论 HRCT、增强MRI可评价不同节段面神经损伤,CPR可直观显示颞骨内面神经及骨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创伤和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曲面重建
下载PDF
MR增强扫描及曲面重建在面神经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赵芸芸 高燕军 +2 位作者 董季平 宁文德 邬小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52-756,共5页
目的探讨MR增强扫描及曲面重建(CPR)在面神经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面神经炎患者行MR增强扫描。通过GE AW 4.5工作站观察患者颅内面神经受累情况,测量面神经及邻近颞叶组织的信号强度,计算面神经与同一层面邻近颞叶的信号强度... 目的探讨MR增强扫描及曲面重建(CPR)在面神经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面神经炎患者行MR增强扫描。通过GE AW 4.5工作站观察患者颅内面神经受累情况,测量面神经及邻近颞叶组织的信号强度,计算面神经与同一层面邻近颞叶的信号强度比值(SIR)。通过Philips EBW工作站进行面神经的CPR重建,整体观察患者面神经的颅内走行及受累情况。结果 30例面神经炎患者中,患侧面神经膝状神经节、鼓室段、迷路段、内听道段及乳突段的SIR分别为1.59±0.28、1.16±0.16、1.38±0.20、1.30±0.19及0.96±0.14,健侧SIR分别为1.08±0.19、0.74±0.13、0.81±0.13、0.83±0.08及0.69±0.12,各受累部位患侧面神经SIR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PR图像可直观显示面神经受累部位及面神经的颅内走行情况。结论面神经MR增强扫描及CPR技术有助于清晰显示面神经炎患者颅内面神经走行及受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疾病 磁共振成像 影像增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HRCT诊断外伤性颞骨内耳损伤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芸芸 董季平 +3 位作者 宁文德 刘红生 张军俭 邬小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93-1496,共4页
目的探讨HRCT诊断外伤性颞骨内耳损伤的价值。方法对106例颞骨外伤患者进行HRCT轴位扫描,收集其中内耳损伤患者12例。应用Philips工作站,行颞骨(耳蜗、前庭、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后半规管)MPR并观察内耳损伤位置、类型及其相邻结构... 目的探讨HRCT诊断外伤性颞骨内耳损伤的价值。方法对106例颞骨外伤患者进行HRCT轴位扫描,收集其中内耳损伤患者12例。应用Philips工作站,行颞骨(耳蜗、前庭、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后半规管)MPR并观察内耳损伤位置、类型及其相邻结构受累的情况。结果 12例内耳损伤患者中,内耳骨折8例,气迷路3例,耳蜗异物1例;3例合并外伤性迷路骨化。结论 HRCT扫描及MPR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内耳受损情况,是诊断内耳损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颞骨 内耳 创伤和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